1月28日(週一)     讀經:     太15:1-20

主題:     沒有間隔,主,沒有間隔!

鑰節: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太十五8)

提要:  本章所記載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用嚴厲的質難向主耶穌挑釁。從他們所發的問題可以看出,他們的意圖是要陷祂於爭執的圈套。頭十一節告訴我們,這班人來到主前的經過,以及主如何應付他們。接著的九節記載了門徒與主耶穌的談話,所談的是關於祂對法利賽人所說的話,和對待他們的方式。

猶太的文士把神的言語,掩埋在無數的遺傳中。主指責他們如何因遺傳而廢去神的話,就如誡命中第五條,本為孝敬父母之最高根據,但因人意的種種,竟可完全抹煞!自此主更證明聖經的權威,痛責人意與遺傳為一切假冒為儀文的根基,並證實他們的光景,也是應驗聖經:「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訓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直到今日,我們仍廣泛地受到遺傳的捆綁。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中,我們在耶穌基督的簡單純一之外,又為自己添了許多出於遺傳的東西。我們的王渴望將人從一切的束縛中帶出來,以進入和神的活潑關係中。一切能使我們和神之間隔絕的事物,不管它以前具有如何虔誠、聖潔的作用,我們也當將它摒棄。我們和神之間,必須具有屬乎個人的,和發自內心深處的關係。因此願我們謹慎防範任何聲稱在神的誡命之外,必須加上其它遺傳纔能使生活敬虔這一類的教派。人所加上的任何解釋,至終就成為遺傳。一切出於人的詮釋,一旦被高舉到缺它不可的地位時,它就會成為禍害。解經有它的地位,詮釋有它的價值,教訓也有它的益處;然而無論是解經,或詮釋,或教訓,都不可被看成是最主要的,惟有神的誡命纔是最主要的。但願我們不因我們的詮釋、解經、和傳統,而違反了神的誡命。讓我們保守我們的心,使我們首先在與神的關係上站穩。在真實的虔誠中,人的靈與神那如烈焰的靈之間,是容不下任何其它事物的。無論位於這中間的是祭司、聖物、禮儀、或典章,全都應該剷除。 

默想:1.我看重人的吩咐超過神的誡命嗎﹖ 2.我是嘴唇親近,心卻遠離嗎﹖ 

禱告:「沒有間隔,主,沒有間隔!讓我見你榮面, 引我近你身邊,然後聽你慈言。」(《聖徒詩歌》第386首)親愛的主啊,這是我的呼求。求你讓我對一切外在的事物心存畏懼不容它們奪去了和你的活潑關係。


  121 (週一)         讀經:  11:16-30

主題:     擺脫重擔,進入安息!

鑰節: :「凡勞若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

提要:   本章論到主對加利利諸城所發憂愁的話,因主在那裏費了幾個月的工夫,忠心和勞苦的工作並教訓;他們所見的證據不能再明顯了、他們所見的神蹟不能再奇妙了。但他們仍不肯悔改,所以最後主離開他們;在離開他們的時候,把這些可怕的警告,就是應驗在哥拉汛、迦百農,更悲傷的事告訴他們。但主當他們拒絕祂的國度甚憂愁的時候,仍仰望天感謝他的父,因父把這些事向聰明通達的人就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露出來。在拒絕的光景之中,主離開時所說的話,雖然嚴重,其中仍然充滿恩愛;那些恩愛的話,當更顯得甘甜了!

主說:「凡勞苦負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人的情形有兩方面:積極的,主動的,乃是「勞苦」;消極的,被動的,乃是「擔重擔」。勞苦是勞力去得著、去尋找、去追求,這是積極的。另一方面,乃是重擔壓在我們身上,有家庭、個人,懼怕、罪惡、掛慮、各種痛苦、超乎人力所能擔負的重擔這樣的人可來到主這裏,主能使他們得安息。世界的確是一疲倦地方,安息是主給的。主來地上所有的工作,乃是邀請所有有需要的人可以到祂這裏來,祂就給安息。

太十一29:「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一面我們為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調整我們與主之間的腳步,跟從主走,能跟得上主,有同樣的腳蹤,這是主對我們要求的第一句話。第二句話是「學我的樣式」,或譯作「你們要學習我」。遇見難處而仍讚美,主要我們學習祂,就得享安息。二十八節的安息,是到主面前來就得安息,是永遠的安息。但除了我們這在主面前所得赦罪的安息以外,當我們的意思、希望、道路受到打擊時,必感覺非常的難受,這就還有一個安息,乃是情感的、魂的安息。第一個安息是藉信而來,第二個安息是藉順服而來的。

默想:千斤擔子壓肩頭?我聽到耶穌得安息的呼召嗎? 

禱告:親愛的主,幫助我看出我生命中多餘的重軛,就把這些重軛卸下,存柔和謙卑的心,不求滿足別人多餘,或自己多餘的期待,也不自我設限,使我能恰到好處的負你量給我的軛。


1月29日(週二)                               讀經:     15:21-39

主題:     以信抓住恩典的主;以愛抓著所愛的人

鑰節: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罷。』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太1528

提要 儘管猶太人的首領們所興起的反對浪潮越來越凶、也越有系統,但主「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21節),在外邦人中傳道服事: (1) 醫治迦南婦人的女兒(2228節),(2) 治好凡來到祂腳前的人(2931節),和(3) 擺設筵席讓四千人吃飽(3239節)。因此神的工作不再局限在以色列家,也擴展到外邦人的中間;祂將祂國度的權能,運用在外邦人的身上,叫全地都可以領受國度中的恩典和豐富。

第十五章2128節這段經文記載一位愛女心切的母親,因為女兒被鬼所附不得痊癒,去祈求以色列人的彌賽亞,似乎困難重重,她仍然義無反顧,來到主面前,將自己的難處向主乞求。我們不明白主為何以這樣奇特的態度對待她,但我們可以看出祂是在循序引領這婦人,逐步增加她的信心。這位婦人與主相遇以後,她的信心增長,在「不」的背後,聽到「是」的細微聲音,是在「似乎一無所有」中,體驗到「樣樣都有」的豐富。迦南婦人明白,抓住主不放,乃是得著主的唯一方法,求主幫助我們學會:

一.   憑著愛(21-22節)──代禱的爆炸力,源於純潔的愛。母親「不能失去女兒」的心情,扭轉女兒命運!她心中有對孩子的愛,這愛使她接近這位似乎冷漠、嚴峻、苦澀的主;愛使她接受祂的靜默,依然不斷地懇求;愛使她忍受這明顯的拒絕;愛使她看見耶穌言語之外的同情。她心中的動力就是愛,再也沒有比愛更堅強,更與主接近。

二.   因著信(23-28節)── 沒有怨言、沒有生氣、沒有灰心、沒有沮喪,用信心跨越每個障礙。主對她的祈求「主啊,可憐我」(22節)一言不答,保持緘默,這位迦南婦人並不接受「不!」的答案,她進一步跪拜在主面前鳴咽地說:「主啊!幫助我!」(25節)即使主用話進一步的拒絕她:「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她仍不死心,謙卑耐心地回答:「主啊,不錯狗也吃主人桌上掉下的碎渣兒。」(27節)這位婦人謙卑、誠懇、不屈不撓的信心,將絕望變成盼望,使她的祈求得蒙應允。

默想:迦南婦人以信心的一手,抓住握有醫治恩典的主;以愛心的另一隻手,抓著自己被鬼附的女兒,她成為一個活的導管,讓基督醫治的大能,流到她所愛的女兒身上。

禱告:親愛的主,讓我向你全然敞開,在所有的需要上向你真實,且無懼地信任你。讓我也成為福音的導管,將主的大能和恩典,分享給一切需要愛的人吧!


 1月30日(週三)                               讀經:     16:1-12

主題:     不信是惡心,小信主傷心

鑰節: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耶穌就離開他們去了。」「 (16:4)

提要: 十六章1-4節是法利賽人連同撒都該人一同來試探耶穌5-12節是耶穌提醒門徒防備法利賽人的教訓

一.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求看神蹟,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1~4)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原屬兩個不同的黨派,他們幾乎在每一方面都是背道而馳的,無論是信仰的立場與觀點,或是政治的態度與作法,甚至生活的原則與表現,都是極不相同。兩者之間幾乎是水火不容,但在反對耶穌的事上卻是同聲同氣、臭味相投。可悲他們對很多事都內行,獨對時代的警號及屬靈的事外行。耶穌指摘他們只曉得從天色預測氣候的變化,卻不能分辨屬靈的兆頭(「這時候的神蹟」),因為他們不信而沒有屬靈的眼光(參林前二10~15)。祂再次聲明,在這個對神叛逆和不忠的世代中,約拿的神蹟是他們唯一可見的記號。約拿是一位使尼微微城的人悔改,並使人脫離罪惡,歸向神的先知。約拿的神蹟乃是預表主給釘十字架,經過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再從死人中復活過來。主的意思是,在這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只有死而復活的基督,才是神向人所顯出的最大神蹟,也是神給人的最大拯救。這時代最需要的的神蹟是人因主的話悔改,得著生命,而脫離不信的惡心和因不信而帶來的邪惡。

遲鈍心竅的門徒『不明白』主的話,也『不記得』主的作為(5~12)

主對門徒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6節)。門徒的反應顯示,他們雖已跟隨了主一段時間,也曾看見不少神蹟、聆聽不少教導,但他們對主的認識和信靠仍然相當膚淺。主給門徒很嚴肅的糾正,讓他們領會主不是叫他們留意物質生活的需用,而是叫他們保守自己不掉在宗教的陷阱裡。「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是指他們錯謬的教訓和虛偽的宗教生活。我們是否也落在門徒的「小信」(6節)、無知和心地愚頑(可八1718節)的景況中?

默想: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是不信,門徒是小信。不信是惡心,小信也使主傷心。

禱告:親愛的主,求你救我脫離不信、小信、形式主義與世俗主義,除去我的無知和愚頑。讓我憑著信來過每一天的生活,藉著你的話對你的認識不斷地加增。


1月31日(週四)                               讀經:   太16:13-28

主題:     偉大啟示── 基督和教會;驚世任務  ──背起十架跟從主

鑰節: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16:24)

提要: 馬太福音16:13-28節是此卷君王的福音書中最醒目的經文之一,若可能今天請多用一點時間思想,好嗎?

這是主耶穌工作的末期,在這剩下有限急迫的時間,單獨與門徒在一起,並啟示他們:(1)基督;(2)教會;(3)十字架;(4) 榮耀。基督是啟示的中心;教會是彰顯基督的器皿;十字架是引進國度榮耀的途徑;榮耀是彰顯基督的極致。所以門徒需要清楚的認識:

     祂是誰?(13~17) ── 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受膏者,祂來地上完成神的使命 (參路四18~19);祂是永生神的兒子,是神的顯出和表明(參約一18) 。每次說基督,必有關於工作;說神的兒子,則有關於主的身位與祂的榮耀。

     祂要成就何事? (18~20) ──主拯救我們,是要我們這些塵土所造的人(創二7),得救得贖,變化成為活石(彼得的字義),好成為衪神聖的教會(參彼前二5),對付衪的仇敵。

     祂的道路是怎樣?(21~23) ──遵行神的旨意,必須受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完成救贖大工。

     祂的跟從者該怎樣?(24~28) ──認識基督,建造教會,要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使基督得著完滿的彰顯。十字架把主引進父的榮耀裡,十字架也一樣的把跟從主的人引進主國度的榮耀裡,與主在世上一同掌權。

 「從此耶穌纔指示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21)「必須」這種強調語氣,在後面的話語中也不斷出現。祂「必須」受許多的苦,祂「必須」被殺,第三日祂「必須」復活。因為每一個宣告之前,都重複這「必須」。所以這「必須」一定有它特別的價值。從某方面來說,這些「必須」乃是人的環境造成的後果,因為像祂那樣說話與行事必然會造成這樣的後果。在祂宣講天國的那個階段,很顯然的,人不會接受祂,會拒絕祂。他們否定祂的道德,拒絕祂的理想,嘲笑祂,要將祂除掉。祂對門徒說,這種情形只有一個結果,我必須上耶路撒冷去,緊接著的結果是我將受苦並被殺。但是這一切的後面,有神的大能在運行,我必從死裏復活。

當耶穌面向耶路撒冷的時候,祂說,我必須去,我必須受苦,我必須被殺,我必須從死裏復活。那催促祂的力量,不是世人為理想獻身的力量,乃是神永恒的計劃,運行在祂裏面,催促祂在這條道路上前行。這就是彼得起初誤解祂,但不久又明白過來的一點。使徒行傳記載,彼得在五旬節得到了能力,初次站起來講道,那位曾因誤解而企圖規避十字架的彼得說,「祂」──就是耶穌──「既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祂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他重新將那個「必須」,放回真實的基礎上。他終於明白當耶穌說祂「必須……」時,祂是帶著權柄說到神永遠的計劃,祂是在那永恒之事的催促下行動。

作一個門徒所當行的,就是「跟從我」。意思就是主的「必須」,也要成為你們生命中的「必須」。這是不是指必須受苦?受苦還不是主所說的「必須」中最深的事。最深的那件事是:不管神的旨意是甚麼,我必須配合祂的旨意。我必須與祂合作,以達到復活的目標,就是償罪債和贖回祂的百姓。我們應該摸著神,並遵行祂的旨意,無論是哭泣或歡笑,悲哀或嘆息,生命的祕訣乃在於跟隨祂,像祂一樣忠心於神的旨意。問我們自己,我們是否要讓那一個「必須」掌管我們?我們是否願意與祂一同行在神的旨意中,受永恒的力量所驅策,經過受苦進入得勝?或者我們甘願離開祂而獨處,希圖挽救我們的殘生,結果卻要失去生命?但願神幫助我們作一個決定。

默想:在現今的世代中,有不少信徒仍然深被罪惡世界所吸引,以追求短暫的物質享受作為人生的滿足,以致在跟隨主的事上猶豫不決、隨波逐流。我的景況又如何?我是否和祂一同前行,一同顧念神的意思?

禱告:親愛的主,使我明白並進入你偉大的啟示。賜我受苦的心志,助我「撇下一切事物,背起十架跟耶穌,甘受藐視、厭棄、貧苦,一心跟主走窄路。」(《聖徒詩歌》322首)

 


2月1日(週五)                  讀經:   17:1-13

主題:     高峰的經歷──「只有耶穌」,「只聽耶穌」,「只見耶穌」!

鑰節: 「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裏。」(17:8)

提要:   馬太福音17:1-13節這一段話記載耶穌帶同祂最親密的門徒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高山」,然後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祂山上的變形,乃是將來國度國度的豫顯。現在讓我們來思想,變像這件事對我們的信息。

1.        「只有耶穌」(2節):只有主「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2節),但彼得見了摩西與以利亞的出現(3節),他就建議主讓他搭三座棚:一座為耶穌,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立意雖佳,卻不合神的心意。律法和先知(摩西和以利亞)都是為引導人認識基督而存在的,他們雖然都非常重要,但都不能與主自己爭輝;我們必須讓祂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2.        「只聽耶穌」(5節):摩西──律法的聲音,以利亞──先知的聲音,都是見證耶穌的。律法與先知的聲音要與神的聲音一同印證「你們要聽祂」(5節)。在新約時代中,不是聽從外面的規條和遺傳(律法),也不是聽從屬靈的偉人(先知),而是要聽從那住在我們裏面的主。願我們的耳只聽耶穌。

 

3.        「只見耶穌」(8節):一切屬靈的人事物,只不過幫助我們尋見基督,它們本身並無永存的價值。我們屬靈的長進,乃在於的眼目逐漸從主之外的人事物轉向,而單單注目於祂!願我們的眼睛如鴿子眼,不見一人(包括我們所傾慕的人),只見耶穌。

默想:十二門徒對主都有經歷,惟獨彼得、雅各、約翰,因愛主有高峰的經歷。求主使我愛祂更深。

禱告:求主使我「只有耶穌」,「只聽耶穌」,「只見耶穌」。讓我「當轉眼仰望耶穌,注目仰望你的慈容,所有事物在你榮耀光中,都要次第變色成朦朧。」(聖徒詩歌509首)


2月2日(週六)                  讀經:  太 17:14-27

主題:     上山裝備,下山爭戰

鑰節:  「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17:20)

提要:   再美好的山上的經歷,也不能使我們逃避山下的責任與挑戰。山上的親近神與專一的禱告是我們面對山下挑戰所必須有的經常操練。現在讓我們來思想,主如何帶領門徒下山實習: 

第一題──門徒如何醫治這孩子呢﹖ 正確答案:憑信取用國度的權柄。

(1)  在山下現實的生活裏,有黑暗權勢的困擾 (14~18) 。耶穌和門徒下了山,被鬼附的孩子的父親來訴說門徒無法醫治他的兒子。就在那時,從祂的心中發出這沉痛的悲嘆,「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阿,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17節)這種不信與悖謬甚至滲透在門徒的心。祂所悲嘆的是,人們需要甚麼,纔能相信,在思想、感覺、和行動上纔能行正路?人們還需要甚麼,纔能點燃活潑的信心?祂對那個父親說,「把他帶到我這裏來吧。」片刻之間,祂就使他痊癒,將他交還他的父親。

(2)     門徒因憑著自己,趕鬼遭遇失敗主說失敗的原因乃在他們的『不信』(19) 如果這些人將這問題帶到某某教會年會中討論,也許會獲致完全不同的結論。他們可能會將他們不能趕鬼的原因,諉之於環境的困難,認為四圍充滿了批評的氣氛。或者他們要說,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個案,遠比他們曾處理過的要複雜而微妙。然而耶穌的回答是,「因你們的信心小。」他們因為不信,故不能與主聯合為一,支取祂的權柄。

(3)     堅定不移的信心和迫切禁食的禱告,是對付撒但攻擊的唯一利器 (20~21) 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20) 我們的信心雖小,卻能調動國度的權能,因此就沒有一件事是不能作,沒有一個難處是不能勝過的。「若不禱告禁食,就不能趕出。」(21) 『禱告』是信靠神;『禁食』是捨棄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利,付上代價,以表示完全信靠神的決心。『禁食』所以有功效,並不是因為禁食的行為,而是因為『禁食』的存心與態度(參六16~18)

第二.──耶穌這位神的兒子該付神的殿稅嗎﹖正確答案:凡事先向主求問,憑信遵行主的話。

(1)     彼得沒有問主,就回答收丁稅的人說『納』(24~25節上) 彼得忘了剛剛在山上的異象中所學到的三件事──「只有耶穌」,「只聽耶穌」,「只見耶穌」。

(2)     主問彼得『君王是否向自己的兒子徵稅』(25節下) 。如果主是神的兒子,主就不該付殿稅,因為沒有一個君王向自己的兒子收稅。如果主需要付稅,那主就不是神的兒子。主耶穌既是父神的兒子,因此可以免向神繳稅了。

(3)     主命彼得釣魚得一塊錢以繳稅。說不該納丁稅的是祂,說拿去作稅銀的也是祂。主說不作,我們就不作;主說作,我們就作。這件神蹟是彼得自己一個人去體驗去經歷──一切都在於『聽』祂。

默想:多少時候,信徒會沉醉在屬靈的敬拜中,享受山上那屬天的福份,認為「我們在這裏真好!」而忘了山下廣大的需要。其實山上的裝備,是為了山下的爭戰。

禱告:親愛的主,求你激發我內在熱切祈禱的靈,帶著信心恆切的禱告,瓦解撒但的營壘。使我能「再唱信心的歌!無論夜如何黑;我若讚美,神要工作,使我所信能得,使我所信能得。」(聖徒詩歌430首)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