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週一)

讀經 5:1-26 重點: 祂是改變人的主!

5:1-26節記載了主耶穌傳道事工期間所發生的一些事件:

一、    呼召彼得(1~11) ── 聽主活話,徒勞轉豐收。

二、    潔淨長大痲瘋的(12~16) ──  得主承諾,頑疾變健全。

三、    醫治癱子(17~26) ──因主權柄,罪咎得寬宥。 

鑰節: 「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五11

提要:    這是主耶穌第二次呼召這班門徒。主耶穌第一次呼召他們捨網跟隨祂(太四;可一)。但顯然的,他們又回到老本行去打魚了。本段是又過了幾個禮拜,主耶穌對他們第二次的呼召,要他們放下職業,從事「得人」的傳道工作。

一、    耶穌上了彼得的船(13節)──祂是生命主權的主。祂不但是我們個人的主,家庭的主,也是我們事業的主。祂要使用我們的船和我們的網。我的職業與事業是否讓主作主呢?

二、    吩咐彼得下網(47節)──祂是一切的主。主耶穌之所以能介入我們的生活,一面是祂的愛,另一面是我們肯順服,就如西門說:「但依從你的話」。這是很重要的關鍵。我肯依從主的話嗎?我順服主是絕對或是相對的?

三、    彼得認罪與蒙召(810節)──祂是不放棄我們的主。這神蹟使彼得深深認識自己過去的失敗與錯誤。他灰心的說,放棄我吧!我根本不是石頭(磯法)的料。然而主不但不放棄他,反而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從今以後」改變了彼得一生的道路。倘若我已經認識主的大能,我願意同樣接受主的呼召嗎?

四、    與夥伴撇下所有跟從主(11節)──祂是吸引我們,使我們快跑跟隨祂(歌一4) 的主。彼得、雅各、約翰由親密的打魚夥伴,變成一生事奉主的夥伴跟從主。我是否有屬靈同伴、禱告同伴?我是否有同心事奉、爭戰的夥伴?

【我寧願有耶穌】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金錢,我寧屬耶穌, 勝過財富無邊;我寧願有耶穌,勝於地土,願主釘痕手,引導我前途。

副歌:  勝過做君王,雖統治萬方,卻仍受罪惡捆綁;我寧願有耶穌,勝於世上榮華、富貴、聲望。

v     此歌《聖徒詩歌 332首》是蜜勒夫人Rhea F Miller寫於1922 , 影響謝伯偉(George B Shea) 的一生。  謝伯偉經濟困難未完大學。廣播電臺聘請他;會成紅歌手。謝伯偉的母親為兒子禱告,有一天她將密勒夫人的這首詩,悄悄地放在他的鋼琴上。當他回家練琴時,看見那首詩便拿起來誦讀,深受感動,後譜成曲。他隨後奉獻, 成為葛培理佈道團成員。惟主能滿足心靈!   

默想:撇下所有去跟隨祂?但世上好多東西都是我所愛的……

禱告:主啊!我也願意撇下一切所有的跟從


48 (週二)

讀經 5:27-39       重點:「無價之寶」的一現!

5:27-39節記載了名叫利未或馬太的稅吏被召以後所發生的事:

一、    呼召稅吏利未(27~32) ──他的回應正是主耶穌期望所有跟隨祂的人要做的。若是我又如何﹖猶疑﹖果斷﹖

二、    論禁食(33~35) ──活在與主同在裡,盡情享用主的豐富。我是否天天活在與主面對面的交通裡﹖

三、    論新舊難合的比喻(36~39) ──不要陶醉於舊觀念、舊傳統、舊規矩中。我的心有沒有空間接受聖靈新的感動﹖

鑰節:「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路五28

提要:  這是路加在本章第二次記述『撇下所有的跟從主』的事例(11)。前一次彼得等人撇下所有的,乃因看見主奇妙的作為;但這一次利未卻因為主耶穌有無比的吸引力,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

一、   他遇見了主(27) ──不是我們尋找主,乃是主來尋找我們;主的呼召,使我們能離棄罪惡跟從祂。主若來吸引,有誰不跟隨呢?

二、   他跟從了主(28) ──他聽見了主話,就丟掉了優閒的差事,卻找到了依歸;丟掉了可觀的不義之財,卻找到了尊榮;丟掉了舒適的保障,卻找到了夢想不到的經歷。我曾否被主的話震撼過?我曾否因主的話改變一生的方向?

三、   他為主大擺筵席(29節上) ──他一悔改,就在家中大辦筵席。我跟從主是否甘心、歡歡喜喜的「和主一同作席」呢?

四、   他生活有見證(29節下) ) ──他不但不以自己不名譽的過去為恥,並且公開見證他的重生,主的榮耀。我生命得著大改變,曾否請朋友、同事們來聽福音?

【你的靈豈非已見他過?】

一、  你的靈豈非已見祂過?你的心曾否被祂所奪?你當認祂為人中第一人,歡喜選那上好的福分。

二、  世界的一切虛榮、珍寶;盡都是偶像,使人顛倒;鍍過金,使人不容易淡泊,浸過蜜使人真難超脫。

三、  是什麼會使地上偶像,失去它那樣美麗的模樣?並不是灰心,失望或勸勉,乃是「無價之寶」的一現!

    你是千萬人中之第一人!哦,求你開我眼,並奪我心;摔碎眾偶像,並歡然加冠──你為千萬人中之第一人!

 

默想:立刻起來跟從耶穌──富有的利未或馬太竟可以放下所有。他對主的呼召堅決服從、不惜犧牲一切的態度,是否讓我驚訝﹖若是我又如何﹖猶疑﹖果斷﹖

禱告:主耶穌,我愛你!願你深深的吸引我。


49 (週三)

讀經:  6:1-26  重點:           祂是安息日的主!

6: 1~11節記載了在兩個安息日所發生的二些事件:第一件事是門徒掐麥穗(1-5) ──啟示了祂是安息日的主,帶給人生命的供應;第二件事是主醫治枯乾手的人(6~11) ──啟示祂帶給人真安息、真釋放。路加六章十二節說,『那些日子,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第二天,祂叫門徒來,挑選了十二個人作祂的使徒(12-16節),然後教導他們,且讓來找耶穌的人(1719節)和其他的門徒也都聽祂講論有福的人與有禍的人(17~26)

鑰節:「耶穌卻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那人就起來站著。」【路六8

提要 主耶穌在安息日醫病有七次。(1) 被鬼附的人 (可一23-26)(2) 彼得的岳母 (可一30) (3) 畢士大池邊病了卅八年的人;(4) 生來是瞎眼的 (約九14) (5) 被鬼附病了十八年的女人 (路十三10) (6) 患水臌病的人 (路十四2)(7) 本章所說枯乾手的人。

傳說此人是個砌磚工人,他來求主耶穌治療,以便能重新工作養家。他選擇安息日來到會堂,他必定是個敬虔的猶太人。當主耶穌望著那隻枯乾的手,那隻無用的肢體影響了他的力量,摧毀了他的一生,祂就對那人說,「站在當中」(8) 和「伸出手來」(10) 主的二個命令具有屬靈的意義,一方面要他見證主的大能,一方面要他領受主的大恩。這個病人被要求作一件不可能作到的事,卻因著他完全的信心和順服的行為,主的命令便釋放出能力,當他伸出手時,再也不是一隻枯乾的手,而是一隻完全健康的手。對他而言,這是一個「信服」的挑戰。若是我,我肯站出來嗎?對主耶穌而言,這是一個「能力」的挑戰。若是我,我敢讓如此迫切需要醫治的人,接受我公開的禱告嗎?我會怕面子掛不住嗎?對眾人而言,這是一個無可推諉的「見證」。我經歷過這見證嗎?

【強盛時日已被吃掉】

v     英國有位很出名的政治家格萊斯敦,在他年老之時,對一年輕的國外布道家說:「某人!你年紀還輕,我祈禱你再往國外去布道,可惜我現在已經老了。哦!雖然我在政治舞台上作了一最要緊的人物,作了柱子,為英國用了這么多的力气和時間,但是,我為著已過的時間痛心。若是我有三條命的話,必定叫每一條命都去傳神的道。我今天已不能了,那些頂強、頂好的時日,已被吃掉了。所以我勸你去,為著主和福音奔跑。」現在讓我們每個人計算計算,那最強盛的時日已被撒但吃去了多少?哦!那些已失掉的是不會再來了,將來的日子你要如何定規。

默想:「站在中間」和「伸出手來」是蒙主恩典和醫治的兩個步驟,人的順服和信心,永遠是神賜福的必要條件。

禱告:主啊,求你幫助我勇敢地站出來和伸出手來,經歷你醫治的大愛和大能。

 


410 (週四)

讀經:   6:27-49           重點:祂那至高無上的教導!

這段經文我們讀到主教導門徒

一、  以父的慈悲而處世為人 (27~42)──我的生活能反映神的愛嗎?

二、  以神的生命而結出生命的果子 (43~45) ──我生命的表顯是否充滿荊棘及蒺藜?我的口是否常說一些批評、論斷、埋怨的話?

三、  以順服的態度而遵行主話 (46~49) ──我屬靈的根基是否立在磐石上?

路加福音6:17-49節跟馬太福音5~7章所記載的山上寶訓有許多相似之處 但卻不是「同一個」講道,因這兩次講道的場合不同、地點不同、對象也不同。

鑰節 「凡到我這裏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路六47

提要: 主耶穌對許多聽道的跟隨者發出質疑:「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46節)這可能是主最為門徒擔心的事,這豈不也是對你我所發出的問題麼?主耶穌自己作了房角石,祂是我們生命的磐石,遵行祂的話就是把我們信心的根基,建造在耶穌基督的磐石上,是沒有任何暴風雨能摧毀搖動的。不遵行主的話,就是沒有根基的生命,也經不起考驗。我們屬靈的根基不住於外表的虔誠(46節),也不在於到教會湊熱鬧,那是在於聽主的話又去行(47節):

一、    來:我是否天天來主面前?

二、    聽:我是否以虔誠的心來聽?

三、    聽見:我既聽見,聽明白了沒有?

四、    去行:我是否常忽略這最重要的事?                                                    

「兩种讀法」

v     一位文學家和一老年牧師同被一位財主邀請赴宴席。席間有人題議,要文學家誦讀詩篇二十三篇。文學家答應下來,但是堅持老牧師也讀一遍。因為文學家精通文學,讀法出眾,當快則快,當慢則慢,當高則高,當低則低,誦讀起來,如同音樂,非常動听。讀畢掌聲如雷,無不稱贊他的讀法。繼之老牧師也讀一遍。讀后一無掌聲,但見個個眼中流淚。于是文學家站起來說:「我的讀法比牧師好,我年青,聲音響亮,停頓分明;牧師年老,門齒剝落,發音不清。但我所得著的,只是你們的掌聲,你們的稱贊,但他所得著的,乃是你們的心,你們的淚。這是為什么呢?無他,因我所認識的只是詩篇二十三篇中的字句;而他所認識的,乃是詩篇二十三篇中的那位牧者。」我們若能更深認識基督,就能為他作出更美的見證。

默想:讓我們安靜思想祂這一切的教導──「福與禍」、「愛的法則」、「結果子」、「將根基建在磐石上」。

禱告:求主賜我力量,讓我到你面前,聽你的話,並且能付代價遵行你的話。


411 (週五)

讀經7:1-17         重點:祂的權柄和悲天憫人!

7:1-17節記錄了主的醫治與復活的能力是深藏於祂的權柄和悲天憫人:

一.        衪的說話,滿帶權柄──只說一句話而醫治百夫長的僕人(1~10) 我信主的權柄能力能超越空間嗎?

二.        衪的內心,憐憫激盪──因憐憫其處境而叫她獨子復活(11~17) 。我信主的憐憫能超過死亡嗎?

鑰節: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對她說,不要哭。」(路七13】﹝背景註解﹞

提要 就在主醫治百夫長僕人的神蹟後隔天,許多人與主同行,跟隨祂來到拿因城外,遇見了一批送葬隊伍,是一個失去獨子孤苦絕望的寡婦,陪伴她已死的孩子走向墳墓。我們的主對她的苦難流露出無限的同情與憐憫。讓我們特別留意主為她所做的五件事:

一、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 (13) ──主的眼目總是主動的尋找心碎的人。有何事比這喪子的事更能吸引主的眼睛呢?有何人比這位身心憔悴的母親更能引發主的同情呢?

二、  主「對她說,不要哭。」 (13) ──主能體諒寡婦喪獨子的心境,祂溫柔的話語擦乾了她的眼淚。

三、  主「進前按著槓。」(14) ──當耶穌觸摸棺架時,所有的人都十分驚訝,我們的主並不怕被死者玷污,因為祂是生命的主,祂的觸摸具有永恒的能力。

四、  主「吩咐他起來!」(14) ──主是生命的主,祂的全能命令達到陰間,孩子復活了。有何力量勝過復活的能力呢?

五、  主便把他「交給他母親。」(15) ──這種失而復得的喜樂,死而復活的經歷,是神賜給他們母子最大的恩典。

出殯的行列變成了一支生氣蓬勃的隊伍。抬屍架空了。那絕望的母親轉悲為喜。主耶穌行經的那道路,成了一條充滿榮耀的道路。眾人深感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又說,神眷顧了祂的百姓。」(16) 路加用此段話結束這個故事,「祂這事的風聲就傳遍了猶太,和周圍地方。」(17)

﹝路7:16節的背景註解﹞

v     在舊約時代,曾有兩位大先知叫死人復活,一位是以利亞,他叫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十七20~23);另一位是以利沙,他叫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王下四32~35)。人們以為耶穌是先知,因為他和舊約時代的先知一樣宣告神的信息,又能叫死人復活。不過祂不止是先知,祂是神道成了肉身,眷顧了祂的百姓。

默想:拿因城的寡婦被主「看見」是何等大的恩典。其實我們所有的苦難主都知道並且看見,當我願意就近祂,接受祂,祂的慈愛與憐憫也能臨到我身上,祂必能使我的悲傷化為甘甜。

禱告:主啊!教導我能確信,你在乎我勝於我自已,你了解我勝於我自己。唯願我放心把自己交託給你。


412 (週六)

讀經:  7:18-50            主題 因信得救,因愛蒙恩!

7:18-50節記載了

一、    約翰的困惑(1823節)──約翰聽門徒提到百夫長愛僕得醫、拿因寡婦愛子復活,心不免為自己的遭遇納悶。我是否因主沒做一些事在我身上而疑惑呢?

二、    主耶穌稱讚論約翰(2429節)──主背後肯定他、稱讚他,因約翰將生命奉獻給神,為天國而努力。我的一生是否有值得主稱讚的地方?

三、    主耶穌論荒謬的世代(3035節)──因對福音的反應遲鈍,主指摘這世代的荒謬。現今的世代邪惡,容易使人糊塗(弗五16~17),我是否「好像孩童」般無知,對於主和屬主的事,感覺麻木且遲鈍?

四、    以香膏抹主的女人(3650節)──這個有罪的女人,在主的身上作了三件事:她獻上香膏抹主耶穌,表明對主的愛。她用淚水為主洗腳,用頭髮擦乾,表明真心的懺悔。她用嘴連連親主的腳,表明對主深深的感恩。而這三件事正是她對主感恩和愛慕的表達。我是否也用實際的行動來愛主呢?

鑰節: 「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七47

提要: 本節很容易叫人誤會,以為愛多的就多得赦罪,愛少的就少得赦罪。但主的意思剛好相反,這裏乃是說,因為她的愛多,就證明她得的赦罪多;至於那愛少的,則證明他得的赦罪少。愛的多寡,不是我們蒙赦罪多寡的原因,而是我們蒙赦罪多寡的後果表現。

這個女人自覺不配、自卑、敬畏、懺悔、滿了對主的愛和信心。而在整個過程中,她沒有說過一句話,乃是用她的行動來表明對主的感恩和愛慕:

一、  她用眼淚溼了主的腳,又用頭髮擦乾(44) ──我的心是否常被主的愛所摸著?我的眼是否常情不自禁的流下感恩的眼淚?我相信我感恩滴下的眼淚,不但是滴到地上,更是滴到主的腳上嗎?我肯用我的秀髮來擦乾那雙愛我、有釘痕的腳嗎?

二、  她不住的用嘴親主的腳(45)── 我是否向主發出內心的愛載,透過詩歌、敬拜、禱告,以心靈的嘴與主相親?

三、  她用香膏抹主的腳(46) ) )──但願我誠心的感謝、頌讚、禱告,成為最尊貴的香膏抹在耶穌的腳上。我的生活是否充滿了屬靈的「香味」?或者是「平淡」?或者是甚至充滿了「異味」?

【歸榮耀給母親】

v     有一位大學畢業生,全靠他的母親勞苦節儉,才得在大學畢業。行畢業禮的前一天,他回家去見他的母親,請求他的母親去參加畢業典禮。他母親推諉說:「好儿子,我沒有好衣服穿,不成樣子,穿了破的去,要丟你的臉。」儿子說:「媽媽,儿子得有今天,都是母親的功勞,都是母親的榮耀,盡管去吧。」儿子百般地相勸,才得母親的同意。次日早晨,禮堂中擠滿了人,個個衣裝鮮艷,男女同學個個精神奕奕。在禮堂的大門口,穿著禮服頭戴方帽的一個畢業生迎接他的母親。人人看見他手挽著一位鄉下貧窮的老太太進來,又坐在禮堂的頭一排的座位上,無不惊奇,万目注視。原來這位畢業生在同班的几十人中考得第一名,所以叫他代表全班同學上台演說。在他的畢業演說中,述說他的母親如何節儉,供給他的需要,鼓勵他的學業,說得誠摯感人。等到校長頒發文憑獎品的時候,那位大學畢業生又走下台來,扶著他的母親走上台去,把文憑和獎品恭敬地放在母親的手中說:「母親,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全堂的來賓,高官顯要,男女同學,看見這事都大受感動,鼓掌歡呼,有的几乎要流下淚來。神為我們成了貧窮,神為我們一生勞苦,他為我們釘死流血,所以當將我們的身子獻上,在我們的身上榮耀主。

默想:主愛有多少,主恩有多深!每當我思想,我心感恩。我許多的罪都赦免了,我是否有更多的愛主?

禱告:主啊!唯願我的心屬你,能用愛的行動來回應你。


413 (主日)

讀經:  8:1-25  主題 主的工作和比喻

本段經文中,路加描述了我們主的工作和祂兩的個比喻:

一、  十二門徒的同工和婦女們的財物供應(1~3) ──在主的傳道工作中,不但需要有十二門徒與祂同工(1),並且也需要有姊妹們的服事和財物供應(2~3)。但願在每一個教會中,姊妹們不要小看自己所能擺上的,因著愛主的緣故,為主和主的工作,獻上我們的服事和財物。

二、  撒種的比喻(4~15) ──四種心田代表四種聽道的人。願我們能讓神的道,透過好的心田而滋長繁衍。

三、  點燈的比喻(1618節)──為主發光,好照亮在我們四周的人們。願我們被聖靈充滿(弗五18) ,而為主發光。

四、  祂母親和弟兄的來訪(19-21節)──親情是溫柔、可貴的。但屬世的牽連和血肉關係所很可能成為我們事奉、走主道路的攔阻。

五、  祂平靜風浪的奇蹟(22-25節)──主與我們同在,我們還怕誰呢?主的同在是我們能安息在人生起伏的環境中。

鑰節: 「那落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裏,並且忍耐著結實。」【路八15

提要:  主耶穌講撒種的比喻並親自解釋人的四種心田:

一、  路旁的心──剛硬不肯接受神的話,以致被魔鬼奪去(512) 我的心田是否整天與屬世的人、事、物隨意交接來往,被踩得硬如馬路?

二、  磐石的心──歡喜領受神的話,卻不容生根(613節。我的心田是否是浮淺沒有根,而經不起絲毫的打擊?

三、  荊棘地的心──神的話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所擠住(714) 。我的心田是否常有各種憂慮?是否常被財富所霸佔?是否常沉迷於世上各樣的宴樂?

四、  好土的心──能讓神的話生長且結實百倍(815) 。我的心田是否是『好土』能讓神的話深深地往下扎根,且心房裏面有充裕的空間,能讓話中的生命向上生長。

這裏有三種光景是令人失望的──落在道旁,被人踐踏;落在磐石上,無法生根;落在荊棘裏,被擠住了。但它們都毫無希望了嗎?英國的伯爾屯博士在他一本有關路加福音的書中說,哦!不!那些土地不一定是毫無盼望的。荒地可以開墾,巖石可以擊碎,荊棘丁以拔除,沙漠可以綻放出美麗的玫瑰。因此,那些帶著寶貴種子出去的人,將帶著禾捆回來。他們出去的時候,心中知道他們的聽眾可能有好幾種,但他們從不認為這些人是沒有盼望的。我們被呼召,要將福音傳給各種光景的人,我們作這事工時,必須有信、有望、有愛。

【往下紮根,才能向上結果】

v     英國有一座古老的皇宮,叫做漢彌爾頓;從前有人在皇宮的園子裏種了一棵葡萄樹。這葡萄樹不斷生長,非常巨大,主幹的直徑像講台這麼大。它每年都結果子,但到了二十世紀初就停止了,葉子還在,花也開,鬚鬚也在,就是沒有果子。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說它太老了,已經過了結果子的年歲。但到了一九三零年代,有一天忽然長出了幾百串的葡萄,而且一年過一年,結果子更多。無論天如何乾旱,也不影響它結果子。沒有人懂得這是怎麼回事。這樣又過了好多年,有一艘挖泥船在皇宮鄰近的泰晤士河中挖泥時,被泥中的樹根絞住了,人們把樹根拿去鑑定,發現它原來就是葡萄樹的根,這才知道那棵特別的葡萄樹,把它的根遠遠的伸到了泰晤士河底,使它年輕更新,重新又結出了許多的果實。

默想:四種土壤,四種回應;究竟我是哪一種?

禱告:親愛的主,我願作有耳可聽的人,讓你的道在我心中結實累累。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