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4-11-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主領我何往必去】

 

(一) 「背起十架來跟從我」我聽見主慈聲;「我捨生命贖你罪過,當將你所有獻呈。」

  

(副歌)主領我何往必去,主領我何往必去, 主這樣愛我,我必跟從,主領我何往必去。  

 

(二)   或要經過幽暗道路,或渡風暴海洋; 背我十架跟隨恩主,無論主領我何往。       

 

(三)   我命我心所有一切,獻與愛我基督; 無論領我何往必去,因祂是我王,我主。          

 

  詩人介紹

 

    這首詩歌 「主領我何往必去(Wherever He Leads I'll Go)   」是麥堅尼(B. B. McKinney,1886-1952)。1936年一月中旬,麥堅尼和他多年的老友瓊司(R. S. Jones)在旅館的餐廳用膳。瓊司原是在巴西的傳教士,因健康欠佳,不得不放棄宣教的事工而返美。 進餐時麥堅尼關懷地問瓊司,今後何去何從? 瓊司回答說:「我也不知道,但主領我何往必去。」   飯後,他們各自回房休息準備當晚的聚會。 麥堅尼回房後,受感動寫下了「主領我何往必去」的詞句。 那天晚上的聚會,由麥堅尼領唱,瓊司講道。 在瓊司傳講信息時,麥堅尼完成了詞曲。   當呼召的時候,麥堅尼向會眾說出他們在餐廳的故事,並把簡譜遞給司琴,他就開始唱:“背起十架來跟從我”我聽見主慈聲;………主領我何往必去。”   在場會眾聽了無不動容。 數月後,在一次數千人參加的浸信會夏令營中,麥堅尼領唱「主領我何往必去」廣受歡迎,流傳迄今。

 

  詩歌感想

  

    當以色列人被仇敵追逼到紅海的時候,神吩咐他們『往前走』(出14:15)。他們的責任不是等待,乃是鼓著勇敢的信心起來往前走。

    還有一次,當他渡過泛濫兩岸的約但河時,他們必須先有信心伸足入水。信心是一把鑰匙 -一 把開入應許之地的門的鑰匙。

 

    這把鑰匙是在他們自己的手中,他們若不走近那門,用鑰匙去開門的話,門就決不會自動開啟的。

 

    哦,信徒們,今日我們是命定在世爭戰的。當然我們決不能得勝,竟不堪仇敵一擊;然而,我們憑信心衝過前線的時候,就有那惟一的得勝者來到我們身邊,替我們爭戰;靠著祂,我們已經得勝有餘了。

 

    如果我們猶豫、戰競,等候那得勝者先來了,然後向前爭戰。我們定規空等。這就是不信的過度等候。神今天在等待,要厚厚地賜福與我們。我們應該用勇敢的信心前去接受。『從此起首,我要…交給你,你要得……為業。』(申 2:31)--密勒(J.R. Miller)

 

  摘自──荒漠甘泉樂侶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主啊,我想要被改變,求你今天就改變我。我知道不管我用的方法多麼有意義、多麼持久,都還是無法幫助我改變自己。但靠著聖靈的大能,凡事都有可能。求你按你豐盛的榮耀,藉著聖靈,叫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參以弗所書3:16)。改變我,使我能有你的樣式。我知道你必照你榮耀的豐富,在耶穌基督裡使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參腓立比書4:19)。幫助我將自己從這世界分別出來,但卻不離群索居或離棄世人。我不謙卑的時候,請你讓我知道。

    幫助我有能力抵擋各樣的驕傲,使我的謙卑能向人見證在我裡面的聖靈。也願你使用我彰顯你的愛,使我能向人見證你的偉大。指教我,讓我能像你一樣愛人。 求你軟化我內心的剛硬,更新我內心的陳腐。若我有不受教的地方,請你引導、教訓我。求你使我像耶穌一樣,有信心,肯給予,肯順服。我若抗拒你要我做的改變,請你讓我有信心,相信你要在我生命裡做工。願你光照我,使我也能光照所有認識我的人。也願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參加拉太書2:20)。

  主啊,幫助我能更像基督,好讓人們看見我時,會想要更認識你。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摘自──如何為你自己禱告

舊約知多少?

 

舊約概論

摩西五經概論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撒母耳記上、下

列王紀上、下

歷代志上、下

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

以斯帖記

約伯記

詩篇

箴言

傳道書

雅歌 

以賽亞書

耶利米書

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哀歌

  

壹 概略

一 耶利米哀歌在有的古卷里和耶利米書原是一書,并不分開;在有的古卷里被稱為‘耶利米書卷二。’

二 當七十譯士把本書從希伯來文譯成希腊文時,曾在卷首寫有下列的序言:‘當以色列被擄,耶路撒冷成為荒涼之后,耶利米坐著哭泣,并作這哀歌為耶路撒冷哀悼說。’

 

貳 書名

一 ‘耶利米哀歌’是七十譯士所起的名。可能是因為先知很善于作哀歌,他曾‘為約西亞作哀歌,’(代下三五25,)所以對于這哀悼耶路撒冷的歌,很自然的也稱之為‘哀歌。’

二 本書希伯來文的原名‘以卡’(Echah),意思是‘如何。’這‘如何’就是一章一節的‘何竟,’那里更准的翻譯是:‘如何這城獨坐,就是先前滿有居民的!’希伯來文聖經往往把第一個主要字作書名。例如創世記的原名是‘起初,’(創一1,)民數記的原名是‘在曠野中,’(民一1,直譯,)等等。

三 在這‘如何’里面包含最凄慘的意義:以色列是神的選民,‘如何’會墮落到如此光景?神曾和他們立約,并以迦南賜給他們為業,‘如何’他們竟會亡國被擄?他們本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繁榮的國,萬國要因他們得福,‘如何’如今成為地上的咒詛,被列國藐視?但愿信徒警覺起來,察看在我們身上有否‘如何’所包含的故事。

 

參 价值

一 在猶太人中間,本書非常被重視,列在主要的經卷中。每逢亞白月(八月)九日哀悼聖城遭毀的日子,他們在各會堂中朗誦耶利米哀歌。還有一些愛國的猶太人,每逢星期五也誦讀本書,追悼亡國之痛。

二 在教會中,本書也極被重視。有一位解經家說,‘這卷書最動人的特點,就在于它流露了耶和華對祂正在管教的子民所有的慈愛和懮傷-這懮傷就是聖靈組織在耶利米心里的。’

另有一位弟兄說,‘本書每一筆是用眼淚寫的,每一字是一顆破碎的心所發出的心聲。’

 

肆 體裁

一 本書的體裁是詩歌。它的詩格極為巧妙,可惜在中文的譯文中無法顯出。例如:一章和二章是兩首獨立的詩歌,各有二十二節。詩人是以希伯來文二十二個字母,順著次序作每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那就是,一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奧拉夫’(A),二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培史’(B),三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祈梅耳’(G)以下類推。三章共有六十六節,首三節的首字各以A作第一個字母,次三節的首字各以B作第一個字母這類的詩有時叫作字母詩,便于誦讀者記憶。在詩篇里也有這种字母詩,例如詩篇二十五、三十四、一百十九等篇。

二 本書是詩歌,本應列在詩歌書中,但因其算為耶利米書的附錄,且含有預言,所以仍列在先知書中。

 

伍 時間和地點

一 根据猶太人中間的遺傳和七十譯士的序言,本書是先知在尼布甲尼撒末次攻陷耶路撒冷之后所寫的,時間當在主前五八七年。

二 地點應當是在耶路撒冷。在城外各各他山的對面,有一隱密的山洞,稱為耶利米的山洞,据說先知曾坐在那里憑吊那遭毀的城,并寫這卷傷慟的哀歌。

 

陸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耶路撒冷已經陷落了。耶利米的預言已經應驗了。誰是假先知和誰真是神的先知的問題也已經證實了。但先知并不因此滿意、高興、喜樂,反而使他心碎,哀哭不已。他愛神的子民,因為他是愛神的。他實在不忍看見以色列的衰落,更不愿看見神的榮耀因以色列的失敗而受虧損。

二 雖然先知傷痛到極點,可是他的靈仍是正常,理智清楚,態度鎮靜。他認清:()耶路撒冷的遭難是因她自己的罪;()神是公義的,祂的審判是必要的;()神仍有怜憫和慈愛,所以他仍抱著希望,靜待神的解救;()神的子民應該回轉認罪,求神寬恕、施怜憫。這是悔改、回轉、尋求神的信徒應有的態度。

三 耶利米因著神的公義,對猶大的罪表示極度的憤恨;因著祂的慈愛,對他們的遭遭表示極度的傷痛;又遵著祂的心愿,他不顧一切的大聲疾呼,勸導他們回轉。他是完全站在神的一邊,以祂的心為心。

四 在哀歌中我們看見:耶路撒冷沒落,先知為她作哀歌。巴比倫高升,气焰不可一世。在啟示錄中我們又看見:耶路撒冷帶著屬天的美麗顯現,存到永遠。巴比倫卻‘傾倒了,’‘絕不能再見了,’地上的君王和客商為她作哀歌。(啟十八1016。)我們宁可揀選在耶路撒冷的一邊,在神的管教之下悔改,尋求恩典,而不愿揀選在巴比倫的一邊,享盡奢華,結果滅亡。

五 先知抱著無限的熱誠,想把以色列從審判中挽救出來,可是結果徒然。到了耶路撒冷遭劫,百姓被擄的日子,先知坐在山上俯視憑吊,為她作哀歌。有一位比耶利米更大的,抱著舍命的熱愛,想把神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可是結果又是徒然。在祂离世之前,祂也曾嘆惜耶路撒冷,為她作哀歌。(太二三3739。)這兩件事是很相似的。

六 神的愛是超過祂的公義的;因為祂的管教還是為著愛,祂的責打還是帶著怜憫,祂的審判還是催以色列回頭。公義最后的目的是成全愛。

七 本書雖是一卷詩歌,可是里面也有預言,有的是關于以東的預言,(四2122,)有的是關于以色列得拯救的預言;(三2122;)有的是關于彌賽亞的遭遇的預言。(一12,二15,三141519。)

八 本書雖然是‘哀歌,’可是帶給許多哀傷的信徒無限的安慰:

‘我想起這事,心里就有指望。我們不至消滅,是出于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怜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三2123。)

‘我心里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祂。’(24。)

‘凡等候耶和華,心里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祂的救恩,這原是好的。’(2526。)

‘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40。)

‘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41。)

‘耶和華阿,求你記念我們所遭遇的事;觀看我們所受的凌辱。’(五1。)

‘耶和華阿,你存到永遠,你的寶座,存到萬代。’(19。)

‘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你复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21。)

 

柒 信息

本書主要的信息有二:

一 罪所帶來的痛苦和災禍。

二 耶和華向祂的子民發怒時,仍有怜憫和慈愛。

 

捌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公義,’(一18,)()‘慈愛,’(三32,)()‘回轉。’(五21。)

二 鑰節:

‘耶和華是公義的;祂這樣待我,是因我違背祂的命令。眾民哪,請听我的話,看我的痛苦,,我的處女和少年人,都被擄去。’(一18。)

‘我們不至消滅,是出于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怜憫,不至斷絕。’(三22。)

‘凡等候耶和華,心里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25。)

‘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你复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五21。)

 

玖 分析

本書共分五章,也即五首詩歌,因此就可分作五大段:困苦、哀嘆、指望、認罪、禱告。除了第五首詩外,每首詩都是先說到耶路撒冷遭毀的慘況,再說到神嚴厲的審判是公義的,再后向旁觀者說一些話。除了第四首詩外,每首詩都以禱告結束。可以說,全書充滿了禱告。

 

一 第一首詩描寫耶路撒冷猶如哭泣的寡婦孀居哀悼,她是‘沒有安慰,’(一291721,)‘沒有安息,’(3,另譯,)‘沒有草場。’(6,另譯。)

()聖城遭受災難。(一17。)

()神的審判顯祂為公義。(一811。)

()向過路人哀求同情。(一1219。)

()向神禱告。(一2022。)

 

二 第二首詩描寫耶路撒冷被圍的情形。先知說得非常清楚,這些嚴厲的刑罰是乃出乎神。

()城被圍困和傾覆。(二114。)

()過路人的嘲笑和侮辱。(二1516。)

()審判出乎主。(二17。)

()向神禱告。(二1822。)

 

三 第三首詩是舊約中極可注意的詩歌。在此先知使自己和城(代表百姓)一致,看它的困苦和傷痛就是自己的。

()城受困苦。(三120。)

()城有指望。(三2139。)

()向百姓的要求。(三4054

()向神禱告。(三5566。)

 

四 第四首詩描寫耶路撒冷像失光變色的金子。

()城被困時的恐怖。(四110。)

()神的審判是祂公義的表示。(四1116。)

()仇敵的殘酷。(四1720。)

()以東遭報。(四2122。)

 

五 第五首詩是先知所發的禱告,作第四首詩的結束。

()城的遭遇。(五16。)

()承認罪孽。(五7。)

()痛苦。(五818。)

()求神施恩。(五1922。)

 

摘自──聖經提要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一篇【罪】

二篇【恩典】

三篇【神的話】

四篇【基督的完美】

五篇【信心】

六篇【平安】

七篇【引導】

七篇【引導】

八篇【謙卑】

九篇【試煉】

十篇【交通】 

十一篇【屬靈的爭戰】

十二篇【盡心】

十三篇【不信的懼怕】

十四篇【從世界分別出來】 

十五篇【喜樂】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

 

第十五篇【喜樂】

                                                                   

『說不出......的大喜樂!』(彼前一8)   

 詩:頌讚一止住,歌唱何甘甜! 我們的救主,時刻滿恩典;  

         你若真看見,祂放光榮臉, 萬物在你眼,明顯且變顏。  

 

  那阻礙我們喜樂的,不是憂愁,而是由於三心兩意。一個基督徒在地上,如果受良心的責備,當他遇到屬靈的基督徒,就會自覺憂鬱無歡;事實上,這個人也就無法不憂悒的。

 

  我們所信的不是一個叫人懊喪憂傷的宗教,我們所信的應該使我們心中有不斷的喜樂。『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此三者是緊密相聯的,其程度超過我們一般所能認識;喜槳的大小乃是與禱告,和謝恩的多少成正比

 

  神的旨意通行到那裡,那裡就有喜樂.......。基督就是我的喜樂......,但若要享受祂的愛情,我就必須遵從祂的旨意。這樣,我在祂裡頭就找到了極深而無限的喜樂源 ......,我們的至寶就是主自己。

 

  最近我有說不盡的喜樂,然而一想到自己竟然成為神大愛的對象時,就衷心自覺不配!我曾努力追求愛主,這當然是不錯的,但一想到祂愛我時,這思想就一直進湧流不絕的喜樂與平安。這是一個頂深的東西,像江河一樣。

 

  我以為安息比喜樂更要緊。我卻願意你們內心的深處常常有一種喜樂,較比能形諸於外的那種快樂更深刻。不過請記得,要有這個喜樂,必須在心的深處有主耶穌。

 

  痛苦是一件好東西,能叫神變為更豐富的喜樂源頭。

 

  關於屬靈的事,真正喜樂的實際果效,乃是倒空我們的『己』,並使我們輕看自己。使徒勸勉眾聖徒要喜樂(腓四4),這就見證基督是至寶。

 

  『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鍊。』這裡的話顯出何等的喜樂,和何等的愛(在神裡面喜樂和愛是相連的)!一個貧弱的囚犯,又老又被人厭棄,在晚年的時候,竟在神裡面是富足的人。他花在監牢中的年日是蒙福的!他能把自身擺出來作喜樂的模範,因為這喜樂充滿了他的心。他雖然為著許多稱為基督徒的人流淚,但他自己卻能在主裡常常喜樂(腓三18四4)

 

  因為在主裡面有那永不改變的事物。這一個喜樂並不是為漠視苦痛,就不流淚,乃是有了喜樂的泉源,越經困苦就會越加漲溢。因著它本身的不改變,在那泉源中就越加純潔;事實上,這個喜樂是惟一無限純淨的泉源。甚麼時候這喜樂變作我們獨一的泉源,我們就能藉此去愛人了。我們若在基督之外去愛人,我們在祂那方面必有所損失。甚麼時候我們與其他泉源都斷絕了,主的喜樂就純一滿足的存留在我們心中,並且我們在關切別人的事上,就都帶著這樣純潔的色彩。

 

  主耶穌,我們的喜樂在於你,我們的災殃你擔負;但,災殃和喜樂,都在帶領我們到天上與你相晤!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部 19181959

1、美南陽光

2、青蔥十八

3、她來自中國

4切合時需

5一九四九年洛杉磯

6    抉擇時刻

 

 

 

 

 

 

 

 

 

 

 

 

 

 

 

 

 

 

 

 

 

 

 

 

 

 

 

 

 

 

 

 

 

 

 

 

 

 

 

 

 

 

 

 

 

 

 

 

 

 

 

 

 

 

 

 

 

 

 

 

 

 

 

 

 

 

 

 

 

 

 

 

 

 

 

 

 

 

 

 

 

 

 

 

 

 

 

 

 

 

 

 

 

 

 

 

 

 

 

 

 

 

 

 

 

 

 

 

 

 

 

 

 

 

 

 

 

 

 

 

 

 

 

 

 

 

 

 

 

 

 

 

 

 

 

 

葛培理傳連載

 

6    抉擇時刻

 

    1950年一月十三日,巴魯斯從麻省波士頓市寫信給朋友說:我們深信新英格蘭正在經歷大復興,復興之火不但在城中燃起,也蔓延到整個地區去。
    
三年前,葛培理答應了與幾個隊友一起到波士頓主領新春布道會,這是以天主教為主的地區,還有人數不少的少數派,包括神體一元論者和基督科學會信徒。這裡的人保守,傲慢,才智過人,超乎美國所有城市,最有可能把剛在洛杉磯點起的奮興火頭撲滅。不過事實恰恰相反,新春布道會竟從機械士會堂轉到歷史悠久的公園街教堂,再從公園街教堂轉到全市最大的室內運動場波士頓園去。一月十六日禮拜一,波士頓園裡擠滿一萬六千人,而由於場外的人太多,培理要走到場外台階發表臨時講話。報章說羅斯福總統也從未吸引過這麼多波士頓人聚集。會後培理對路得說,我覺得自從講道以來,這是最有能力的時刻。呼召的時候,超過一千人接受基督。
    
難以置信,卻精彩之至。一切都是自發的。沒有陪談訓練,沒有逐步推動,也沒有廣告宣傳,只是剛剛過了除夕而已。布道團答應在春季內再回來。聚會後葛氏夫婦坐火車到加拿大多倫多市講道。當火車往西駛去,培理受感動先後兩次在沃斯特市和春田市下車致電到波士頓去說他計劃回新英格蘭去。他一再感到那一刻就是工作的黃金機會。事實上,邀請已從四方八面湧來,包括各家大學,中學及各個城市。當時新英格蘭所有城市都會預留最大的會堂讓葛培理講道,報章傳媒也會把他講的訊息傳遍全國。他覺得只要他在新英格蘭逗留六個月,神會在美國燃起一團不能熄滅的火。
    
培理是慣於按感動行事的人,但他實在太累了,而記者也叫他吃不消。我口出的都被記下,但我欠缺面對記者的經驗,擔心自己講錯話會羞辱主名。培理在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度宿時又說,我深深覺得要打電話回去波士頓,告訴他們我要回去。但他沒有打電話。他事後相信自己不智地違背了神的聲音。
    
可是如果他真的回去新英格蘭,南卡州哥倫比亞市籌備多時的大會就要取消了。在哥倫比亞為期三週的聚會,先在一座體育館內舉行,然後移師到匆匆蓋建的木搭大教堂再轉到卡羅連納大球場。聚會的盛況顯示,洛杉磯大會和波士頓大會,都只不是開端。1950年三月二十一日,培理等待上台宣講最後一篇訊息,看見州長和名流在聽眾席上屏息靜待,他感到千萬人心靈飢渴,深盼親自與神相遇。
    
藉著哥倫比亞大會,布道團加入了一位組織行政老手希馬克。兩次大戰期間的大型布道聚會,許多都是希馬克統籌的。他把組織基本知識傳給葛培理的團隊。希馬克也善於聯結地區教會領袖,使他們彼此合作,更重要的是他認定禱告是復興的秘訣,因此竭力動員逾千近萬的人起來禱告。布道大會的英文十字軍(譯註:直譯是十字軍)是希馬克首創的。在希馬克的理念中,布道大會涉及會前準備和會後跟進,而不僅僅限於聚會期間。十字軍是不斷前進的。未幾,培理的講話採納了這個名詞,這支十字軍要叫美國謙卑下跪,悔改離罪,歸信真神。
    
布道團完成南部的哥倫比亞布道大會,就回到新英格蘭去,從羅得島到緬因州,在二十個城鎮布道。此時記者隨行已成了慣例。培理所到之處,都要額外向場外的群眾講道,不論是在街上,在雨中,在緬因州豪頓市因為找不到大場館,甚至用了飛機庫舉行聚會。培理試過累得要取消行程,但在酒店房間中獨自跪著禱告後,又覺得有力量支持下去。
    
行程高潮是波士頓園的四晚聚會,和四月二十三日禮拜天在波士頓市公園舉行的露天布道大會。大會前一天,培理禱告下一站該在哪裡講道,他和幾個朋友登上紀念碑山,回望仍在搭建中的講台。朋友中一位是德國出生的工業家約翰布頓,他是在一月的布道會中信主的。
    
他們禱告的時候,布頓內心大受感動,其後把培理拉到一旁說:培理,我相信神告訴我,時機已經成熟了,你要到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首都的大球場去,宣講我們主被釘十字架的福音。
    
同年夏天一個早上,培理和巴魯斯在新澤西州海洋城參加聚會,期間開車回內陸去打高爾夫球。
   
同一個早上,費城牧師艾思納也在海洋城避暑,所住的別墅,是廣告商女婿戴納特替他租的。那天艾思納起得比較晚。艾思納博士是美國基督教廣播協會的主席。他在浴室一邊刮鬍子,一邊為葛培理禱告。艾思納知道葛培理來了海洋城。禱告的時候,艾思納深深覺得葛培理要成為華特邁雅的接班人。邁雅剛辭世不久,是家傳戶曉的電台傳道人,所講的是清晰的福音,但又切合美國的社會,政治,道德處境。
    
中午時分,艾思納開車出外午膳。在海洋城隨便找點吃的,是輕易而舉的事,但他卻強烈覺得必須過橋到內陸去。他到了對岸的森默思角,瞥見一家餐館,就走了進去,赫然看見培理和巴魯斯,還有他們的球友柏勒蒙。艾思納叫了一客三文治,卻沒有碰過一下,因為只顧不斷遊說培理接替邁雅的電台節目。終於培理發生興趣,卻誠惶誠恐,問艾思納道:廣播節目怎樣做的?誰可以幫我呢?
    
艾思納說他的女婿戴納特,和戴納特的廣告公司合夥人班納特,都有經理基督教廣播節目的經驗。
可是經過深思熟慮,培理不得不打退堂鼓,因為每週向全國廣播,幾乎是一份全職的差事。一個月後,在密芝根州一個聚會中,兩個衣冠楚楚的陌生人向培理自我介紹說,他們是班納特和戴納特。培理十分客氣地遣走了他們。其後這二人又在蒙特利特出現,告訴培理說美國廣播公司在主日下午黃金時段即將有一個檔期,這電台節目會向全國廣播,頭十三週的費用為九萬二千美元。對培理來說,那是天文數字。
不久以後,培理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主領為期六週的布道大會,在臨時蓋建的木搭場館中舉行。班納特和戴納特又打電話又發電報,向培理解釋說每週廣播費用約為七千元,但他只要籌得二萬五千元即可簽約,因為節目出街三個禮拜後,聽眾的奉獻一定足夠維持下去。培理的同工從未見過他動氣,但那兩個纏著他不放的人實在叫他光火,甚至二人親自到了波特蘭,培理也拒絕見客。十天後,二人再度出現,培理為了避開他們,甚至使用酒店的貨運升降機和走火樓梯出入!二人枯等了一個禮拜,終於得蒙約見,那知只獲通知:培理到胡德山休假去了。
    
翌日早上,培理和格萊第在胡德山上吃早餐時,接獲童年友人畢特從德州打來的電話。畢特是連鎖雜貨店少東,他說如果培理真的要做廣播節目,他和麵包店老闆米德(另一個培理的朋友)願意各捐出一千元作開辦的基金。
    
下午,培理和格萊第回到波特蘭的酒店,仍然不想見班納特和戴納特,只把握時間午睡。不料格萊第拿著便條進來告訴培理,班納特和戴納特當晚就會乘飛機回家去。
  
培理吩咐格萊第請二人會面。
  
二人走進房間,看見培理穿著睡衣來回踱步。他如常頭戴球帽,好讓午睡不致弄亂頭髮。他說自己實在拿不定主意,不過已有二千元奉獻在手,又說假如時間許可,他可以聯絡一些有錢人尋求支持。
    
培理,戴納特說,我不相信你的方法可以籌得多少錢。二人建議把整件事告訴波特蘭大會的參加者好了。
  
培理說:朋友,我們禱告吧。
  
培理在椅子邊跪下。班納特和戴納特在床邊跪下。
  
培理向神盡吐心中情。二人從未聽過如此單純直接,孩子說話一般的禱告,戴納特記得培理這樣禱告道:
    
主啊,你知道我已經盡了力,你也知道我沒有錢,但我相信我們應該做這個廣播節目。主啊,我抵押借款也要把錢籌來!主啊,我願把我僅有的也抵押出去!
    
主啊,我不知錢從何來!即使知道,也沒有時間去籌啊!
    
主啊,我對電台廣播是有負擔,但成事在你。你若要作成這事,就請你給我一個印證。我要把'羊毛'拿出來,那'羊毛'就是:在今晚午夜來到之前,我要籌到兩萬五千元。
    
班納特和戴納特悄然離去。在乘出租車往機場途中,二人不約而同的說,你可以感受到神的同在,還有培理那滿有期待的信心。神已聽了培理的禱告,這件事一定會有結果的。因此他們到了機場,又折返布道大會會場,坐在後排不給人認出來。赴會人數甚多,他們估計有兩萬之眾,不禁慶幸這晚奉獻所得,應該可以有兩萬五千元吧。
    
到了為布道大會經費收奉獻的時刻,怎料培理對電台廣播的事隻字不提。
    
收了奉獻,培理才講述電台廣播的事,他說他認為那個廣播時段應該留給神,而不是留給煙草公司或別的大財團。他自己沒有錢,也沒有時間籌錢,你若有意參與這事,散會後我會留在辦事處接受你的奉獻。當培理說要籌募兩萬五千元時,台下傳來一兩陣笑聲,在1950年那是很大的數目。
    
當晚致詞的是剛從韓戰歸來,創辦宣明會的卜皮雅斯。輪到培理講道,他說明福音的要點後,就發出呼召說,讓我們禱告。請大家低頭,閉上眼睛 ... ...你出來吧,這裡所有人都在替你禱告。你來吧 ... ...你們都來吧 ... ...“
    
要在場館盡頭和場外附設座位走到台前,路程頗為不短。時間過得很慢。培理站在台上,偶爾講一兩句話。皮雅斯開口勉勵台前數以百計的人。班納特瞄了戴納特一下,他們都不相信會有多少人肯在深夜留下來見培理。戴納特喃喃道:但神是信實的。他既創始,也必成終。
    
散會了,辦事處門口排了長長的人龍。格萊第拿著一個鞋盒,人們把認獻的便條和鈔票放進去。愛達荷州一個伐木公司東主認獻兩千五百元。幾個青年人問培理:葛博士,希望你不介意零錢。他們投下碎錢和一張一元鈔票,培理說:神賜福給你們。謝謝。一個穿破舊衣服的老婦放下一張五元鈔票。一個商人說自己是邁雅的忠實聽眾,他認為培理應該接棒,就認獻了一千元,還說將來願意繼續支持。
    
格萊第把鞋盒交給大會主席菲臘斯,然後大夥兒去用膳,班納特和戴納特也去了。未幾,菲臘斯興高采烈走進來說,連德州認捐的兩千元,奉獻總數是兩萬三千五百元。
    
人人定睛在培理身上。這簡直是神蹟!你可以開始廣播了!培理見會眾的樂捐和對他的信任,也感動不已,眼泛淚光,但他堅決地說不行!因為印證是兩萬五千元,而且是在午夜前籌得兩萬五千元。魔鬼可能以近乎達標的數目來引誘培理。班納特和戴納特也著急了,承諾由他們補滿餘額,但培理拒絕了他們。
    
啞口無言的團隊,在午夜前返抵酒店。培理回到房間,格萊第去酒店櫃檯取郵件,看見三封親手交來的信。
    
原來是三個沒時間排隊卻想奉獻的人,他們一個認獻一千元,兩個各認獻兩百五十元。兩萬五千元就這樣湊夠了。
    
格萊第把鞋盒放在襯衣抽屜裡。翌晨,銀行說錢若以格萊第的名字存放,就不管時間長短都要繳稅:即使以葛培理廣播基金名義也是一樣,除非這個基金已辦妥註冊手續。格萊第只好把錢暫存在波特蘭布道大會的戶口裡,培理打電話給西北聯校的庶務長威爾遜求教。
    
威爾遜馬上從明尼亞波里飛來,把未雨綢繆,早已備妥的註冊文件帶來,經過培理,路得,巴魯斯,格萊第,威爾遜的簽署下,葛培理布道會正式成立。葛培理本人大力反對用他的名字立會,認為有自吹自擂之嫌,但其它人堅持要用他的名字,因為他的名字代表著誠信與事工。
不過電台節目的原來名稱葛培理時刻卻被路得否決了。她同意以葛培理之名來命名機構是好事,卻認為以葛培理之名用於以未信人士為主要廣播對象的電台節目名稱是極低劣的品味,並且有搞個人崇拜之嫌。抉擇時刻的名稱,是路得提議的。

 


 
葛培理布道團的早期成員:(後站左起)格萊第,史密斯<前坐左起>薛百利,葛培理,巴魯斯。
 
1987
年葛培理布道團成員:(左起)史密斯,巴魯斯,格萊第,葛培理,薛百利。


 
    
與此同時,班納特在培理毫不知情之下,在禮拜五下午與美國廣播公司簽約,班納特去到美國廣播公司的芝加哥辦事處,不料接獲通知說紐約總部改變初衷,不賣時間給葛培理了,並且這是董事會的決議。
    
班納特和戴納特馬上飛往紐約去。美國廣播公司的高層通常在週末早上是不會上班的,但那天早上竟有一位副總裁回去辦公。這位副總裁沒有出席董事會,卻從會議備忘知道有關葛培理廣播的決定。經過漫長的討論,他答應我們重新考慮,他甚至找到一個正在打高爾夫球的高層人員,安排在禮拜一早上開會。其後公司考慮了兩天,在禮拜三決定把廣播時間賣給葛培理。
    
威爾遜在明尼亞波里設立了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地點靠近西北聯校校園,毗鄰羅寧公園的哈門坊。他只聘了一個秘書,因為預計奉獻金額和信仰輔導都不會太多
    
培理的朋友勸他做電台廣播要講得柔和而緩慢,不要像他講道那樣連珠炮發,但他沒有聽他們的意見,因為按他小心觀察後發現:講話快的反而聽眾較多,無論新聞報導,評述,電台講道,都是這樣的規律。他以華特雲徹爾和德魯皮雅遜作楷模,二位後來也成了他的私交。他的講道內容廣泛,包羅社會時事,國際大事,生動的例子,切題的經文,每一篇訊息都要直接布道,激發信徒,帶領教會外的人歸向基督。務要快捷,一矢中的。
    
每週半小時的電台節目抉擇時刻在美國廣播公司旗下全國一百五十個電台同時啟播,時為 1950年十一月五日禮拜天。培理的廣播基地是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希馬克在亞特蘭大狂人隊(棒球)主場蓋了一個特別帳幕為聚會場地,由巴魯斯任司儀,詩班指揮兼大會領詩,格萊第讀經,薛百利獻唱。
    
接下來是培理講道。三天前,中國大規模地介入韓戰,即將重創聯合國部隊。在內容豐富的講詞中,培理強調了當前的危機,並籲請國民禱告:要扭轉時局,信心比戰爭更有效!同心合意,堅信不移,尊崇上帝的禱告,能夠在這個時刻扭轉歷史。
    
布道的呼召到最後一刻才發出釘身十架,死而復活的基督,能夠赦免罪孽,挪移重擔,解決難題,叫許多人得享得救的確據。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的處境怎樣,你只要憑信心敞開你的心接受基督,就可以得享得救的確據。就在這個時刻,你可以開始對基督投入永恆的信靠,你可以成為承受永生的人。
廣播節目大受歡迎,很快登上宗教節目收聽率第一位。其後十八個月的收聽率,更超越大多數禮拜天日間新聞評述節目。
培理的聲音自此為美國人以至其它國民所熟悉。不久他即進軍當時的新媒體 - 電視,但他首度嘗試的成果有如曇花一現。要再過幾年,他才以新方法打進電視台,令他的事奉更上一層樓。
    
抉擇時刻也塑造了培理的講道風格。布道大會基本上是向不同的聽眾講道,訊息內容可以重複使用,每週的電台廣播則不一樣了,要維持最高水平,必須苦心鑽研聖經與神學,勤於觀察時事和作出分析。此外,因著需要而成立的葛培理布道團也使培理擺脫愛心奉獻的傳統,他自己和他的同工,從此都成了受薪同工。此後不論到何處工作,都不再收取個人酬金。

 

摘自──葛培理(鲍乐基著)  

珠璣語錄

 

 

 

 

 

 

  • 「信心的禱告」看以前沒有得到答應的禱告是一種鼓勵、一種證據,暗示我們,神的答案近了,就在眼前了。」──Wm Arthur

  • 活潑的信心,在得到神的應許之後,立刻能發出讚美和感謝來,雖然應許還沒有實踐;因為它知道的支票和現款一樣好。──Matthew Henry

  • 禱告並不是要改變,而是改變你自己,好讓為我們成就祂原本就要成就的旨意。──Charles G.  Finney

  • 信心的禱告不是相信能成就某事,而是相信要成就某事。──John Bisano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