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馬太福音第一課

 

第一百十一課  馬太福音之一


提示:研讀這一課之前,請先把馬太福音看兩遍。

  基督來是要作世界之光。雖然,在他的光還沒有把這世界恢復整潔美麗,和還沒有帶給人類一件光明潔白的外衣之前,許多世代經已過去了。但是,他來先作了啟示者,把隱藏在黑暗之中的網羅和陷阱顯露出來;作斥責者,指出了一切屬黑夜的罪惡行為;作平靜者,安穩了人心靈裡的風浪;作促成者,建立了健全的真理;作修飾者,美化了一切可美化的;作和事者,調解了人與神的對敵;作和諧者,平息了一切分爭;作醫治者,治好了一切的疾病;作救贖者,洗淨人的罪。他來作了真理的火把、希望的強錨、信心的柱石、可靠的磐石、穩固的避難所、蘇醒人的活泉、善導的良友、仁愛的長兄。耶穌基督踏進了世界,他所留下給我們跟隨的腳蹤,是永遠不能滅沒的。他的神聖步履也是人的步履。因為基督的榜樣也是每一個都可以效法的,只要跟著前行,我們終於可以穿上他的形像。繼續行,你會看見一位站在前面巔峰上。他不是一位天使,也不是一個沒有肉體的靈,不是抽象的理想,也不是一個達不到的道德水準,乃是一位「人子耶穌基督」。

       摘自彼得貝尼(Peter Bayne)所著的:《基督給基督教的見證》

  現在我們翻開新約的第一卷書——馬太所寫的福音書。這卷書越熟讀,就越覺得它的寶貴。如果說它是一部由人的天才和神的啟示聯合寫成的傑作,一點也沒有過分誇張。以下我們要提出一些證明,雖然就課程範疇,我們只能提出有限的證明,但深信也足以達成目標的。

  我們要怎樣開始討論這個呢!我們須要再重新討論它的作者背境,或者搜集所有有關馬太自己的資料加以分析嗎?不,第一件事要做的,也是以後研讀新約每卷書之前所要做的,就是把放在面前的這卷書讀一遍,直至我們熟透書中的內容。閱讀第一遍,尤其是一次過讀完,所得的益處經已相當多;要是我們讀上三四遍,或七八遍,或十一二遍,我們會越來越感到有更多新的亮光、新的得著。這是神話語的特徵,因為在人的文筆之後,有聖靈親自直接的引導。

  假使大家都把馬太福音讀過幾遍了。我們可以把初步的心得列出來,然後加以深入的研究。每多一次的閱讀,我們就深一步明白書中的結構和書中的資訊。當然,有一點特徵每一次都使我們注意到的,就是第十九章開始之時的地理分界線:

「耶穌說完了這些話,就離開加利利,來到猶太的境界,約但河外。」

  這一點之前,馬太是一直論及主耶穌在加利利傳道的事,又從這點以後,他就描寫主在耶路撒冷遭受極刑的事。至於前半部的開始,我們在四章十二節那裡看到唯一證明主開始在加利利傳道的記載。此外,整本馬太福音就再沒有第二處這樣說了:

   「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

  請小心注意這兩個分界線,它們就是馬太寫作的根據和步驟了:

   主退到加利利去(12)

   主離開加利利(十九1)

  第一個分界線之前的(12)都是引言——那是在猶大省的。第二個分界線之後的(十九1)都是結論——再在猶大省;而第一第二分界線之間的,也是占全書最多篇幅的,就是加利利的傳道事工。

  馬太所利用的兩個地區性的分界線,很明顯的暗示了他寫作的主要計畫,請再留意四章十二節:「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這裡說主揀選加利利,其實有環境上的特別因素,所以也是別有用心的。那位先鋒的聲音沉寂下去,正顯明一個嚴肅的訊號,表示要讓君王自己的聲音繼續當眾說話。只是恐怕耶路撒冷裡面的敵意會阻礙了這位君王的傳道事工,使他的資訊和計畫流產。所以,這訊號指出主故意如此選擇:「他退到加利利去。」

  現在又請再看十九章一節:「耶穌說完了這些話,就離開加利利。」注意,那是在主耶穌「說完了那些話之後,他才再越過這分界線的,並不是因為加利利有什麼危險存在。相反,猶大省仍是危險的地方,其實,主耶穌大可以停留在加利利的;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在加利利經已講完了要講的話,做完了要做的工作,現在正是他作出決定性的表現的時候,所以他必須要上耶路撒冷去。因此,「他離開加利利」也是一個別有用心的選擇。

  馬太這樣清楚的注明主耶穌「進入」和「離開」加利利,這有助於使我們明白主在加利利的整個傳道工作。實在來說,這只是一種「繞道」的工作,主耶穌的目標原是耶路撒冷,不過境遇的問題使他不能直接接觸他們。只有先繞道到加利利傳道,最後才上耶路撒冷去。

  有了這個程式上的認識,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研究了。而且,現在所要開始研究的,正因這樣就有了條理和進程,讓我們在第一部裡找出其中的組合和進展。

加利利的傳道事工(12~十八)

  馬太的筆法重於給人產生印象,過於給人提供特別的資料。他不像馬可和路加那樣仔細的形容一件事,他好像用一個大形的掃來寫畫一般,他的策略是要把主的言與行、主的傳道方法,和一般人的反應,分別組合起來。讓我們在這些使人產生印象的組別中找到實在的意義,從而可以看到這幅圖畫更大更闊的範圍。所以,在這一方面,馬太福音就成了其他三卷福音書的最好準備了。

  首先,第五,第六和第七章,是主教訓的組合,通常稱為山上寶訓。

  其次,第八,第九和第十章,是主所行的神跡的組合。

  再其次,由第十一至十八章,是主自己和他的工作所產生的各種反應的組合,其中也包括了主的應對。

  這是個普通的寫作步驟計畫,任何人都能看出來,對於一個新讀者來說,他希望知道些什麼?第一,當然就是主所言,其次是主所行,然後就是這些言行的結果。換言之,我們是希望知道主所教訓的;主所工作的;一般人所想的;而這正是馬太寫作的次序了。

  這三組似乎每組都有十項。山上寶訓()有十個主要的項目。其次三章()特別提及十個神跡。再跟著的幾章(十一十八)接連載有十次代表性的反應。這不論是否有事先計畫的也好,各組的十個特點都是令人注目又助人記憶的。

  我們應該注意,山上寶訓無論在何種意義來說,都是對群眾公開講論的。這一點,由這組寶訓的前後(1,七28)兩次提及「這許多人」或「眾人」(原文同一字)就可以證實了。請注意七章二十九節所說,是「眾人」都感到希奇,因為「他教訓他們……

十重的信息(五~七)

  以下就是山上寶訓的十項內容:

(1) 有福的人(316)

    或稱為天國的國民。

(2)品德的標準(1748)

    或作基督對「有吩咐古人的話說」的意見。

(3)宗教的動機(118)

    施捨(1);禱告(5);禁食(16)

(4)事奉瑪門(1924)

    或屬地的比對屬神的。

(5)今世的憂慮(2534)

    或掛慮比對信靠神。

(6)社交知識(16)

    論斷人(1);出言不慎(6)

(7)鼓勵(711)

    禱告萬事通。

(8)總括的一句(12)

    這完成了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9)兩者擇其一(1314)

    兩條路:闊與窄。

(10)最後的忠告(1527)

    假先知(15)假事奉(21)假根基(26)

  以上十項中可能有某幾項還可以再分成較多的副點;但是,我們相信,細心再讀幾遍之後,結果也發現山上寶訓的所有內容都不外出自這十項思想的領域,並且以它們為分界線。再者,這樣的劃分,使我們一望便看出這寶訓裡面的條理。它的頭三項是關於品性、道德、動機的。次三項是關於物質、今世、社交的。後三項是關於鼓勵、總結、勸勉的。最後這寶訓以三個忠告為結束。

  最後的一部分,請注意裡面有許多接連的「二者擇其一」的忠告——兩條路,闊與窄;兩度門,大與小;兩個終點,生命與滅亡:兩等行人,多與少;兩種樹,好與壞;兩種果子,好與壞;兩個建造者,聰明與愚拙;兩種根基,磐石與沙土;兩座房子;兩場暴風雨;兩個結果。

十個神跡(八~十章)

  以下是馬太組合在八至十章裡的十個神跡:

(1)潔淨大麻瘋(14)

(2)百夫長的僕人:癱瘓(513)

(3)彼得的岳母:熱病(1415)

(4)平靜風和浪:(2327)

(5)加大拉被鬼附的人得醫治(2834)

(6)癱子得愈(18)

(7)患血漏的婦人(1822)

(8)管會堂的女兒復活(2326)

(9)兩瞎子重見光明(2731)

(10)治好耳聾被鬼附者(3234)

  除此之外,這三章神跡裡面還有兩處經文,只概括說明耶穌醫好了「所有」的病人;但是特別加以細膩描寫出來的,就只有以上十個神跡了。再者,這三章聖經的最後一章即第十章,敘述了一個意義廣博的神跡,就是主把行神跡的能力分賜與十二個門徒,好讓他們也把天國的喜訊和醫病的權力帶出去。雖然這樣,門徒所行的神跡沒有一件記載下來,似乎是要我們只注意上述的那十個神跡。

  這麼說來,裡面會有一些特殊的意義嗎?是的,裡面確有一個代表性的意義和一個完整的意義。頭三個神跡合成第一組;然後有一個間斷,就是主耶穌對一些受他的大能作為吸引而跟隨他的人講話。跟著的三個神跡合成第二組;然後又再有一個間斷,就是主耶穌回答法利賽人和約翰的門徒的話。餘下的四個神跡合成第三組;之後就是一個完整的結語:「耶穌走遍各城各鄉……醫治各樣的病症。」

  頭三個神跡是醫治影響全身功能的疾病,就是麻瘋病、癱瘓病、熱病。次三個神跡表現主的能力在任何領域都有效,就是在自然界的領域(平靜風浪)、在靈界的領域(趕出汙鬼)、在道德界的領域(你的罪赦了)。最後四個神跡是關於人身體局部器官的,就是血漏、瞎眼、耳聾,和上述神跡之冠的神跡——使死人復活。

  頭三個神跡所產生的作用是使一些人樂於跟隨主,說:「你無論往那裡去,我要跟隨你!」次三個神跡使群眾都「驚奇,就歸榮耀與神。最後一組神跡的結果是「眾人都希奇說,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的事。」

  在聖經裡,通常這個數字是代表完整意義的,這是顯而易見的,請看這數位的整個系統,豈不是由許多個十字組成的嗎?頭一個十字就是整個系統的樣本,同時也是所有數位的完全代表。照樣,在聖經裡面,這個經常出現的十字,也有代表性的完全意義在內,表示完成一整個迴圈——舉例來說,洪水前有十代;埃及十災,代表神審判的一個完整的迴圈;律法裡面有十誡,代表反對基督的世界政權有十國等等,這種情形,似乎也是馬太把十個神跡放在一起的原因。用以代表所有神跡的意義。

  還有一點,這十個神跡是從主所行的許多神跡中選出來的,因為其中每一個都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徵在內。在頭三個神跡裡,我們看見主耶穌自己做一些和講一些十分奇妙的事。在次三個神跡裡,我們看見別人三次希奇的講論耶穌的作為。在最後的四個神跡裡,我們看見四個顯著的高峰。

  就頭三個神跡——三件主耶穌自己做或講的奇事來說,再沒有一件事比立刻治好大麻瘋這事更使猶太人感到驚奇——因為大麻瘋在他們看來是最可怕、最不潔的,所以馬太把這個神跡放在先。而且這個更叫人驚奇的神跡還冠以一個感人的動作:「耶穌就伸手摸他……」主耶穌這樣摸了一個污穢而不可摸的人,使他得醫治,不但顯出他超人的能力,同時也啟示了神的慈愛。第二個神跡,主耶穌在治好那個外邦百夫長的一個癱瘓僕人之時,說出了一句使人驚奇的話:「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第三個神跡,因為使熱病消退,結果帶來許許多多的病人,使這位大能的醫生突然被人看見他正應驗舊約聖經的話,如馬太所寫的:「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再次三個神跡——別人三次希奇的講論耶穌的作為。平靜風浪引起眾人的驚歎:「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都聽從他了!」跟著主趕出加大拉兩個人裡面的鬼群,以致鬼大聲說:「神的兒子,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時候還沒有到,你就上這裡來叫我們受苦麼?」又跟著的一個神跡,主治好了一個癱子,以致文士心裡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因此激發起主揭發他們的心意,並且厲害的指出說:「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

  現在請看剩下來的四個神跡——四個顯著的高峰。在管會堂的女兒復活的神跡裡,我們看見這是神跡中的最高峰。跟著的神跡,就是僅僅的一摸耶穌的衣裳,血漏就得醫治的神跡。我們看見一個最高的明證,主不是一個能力的媒介,他自己本身就是醫病能力的源頭。這能力像電一般從他身上發出來。又跟著的一個神跡:兩個瞎子重見光明,這表示必須要對基督有信心,那兩個瞎子從來沒有見過耶穌一眼,也從未曾看過他治病的神跡。在未治病之先,主耶穌問:「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這也是第一次。最後,在治好耳聾被鬼附的人那神跡裡,重點卻轉到那些口不擇言的法利賽人身上,他們說:「他不過是靠著鬼王趕鬼。」這種假冒為善的評論,正是他們的嫉妒達到高峰。在前三個神跡裡,我們看見信心的高峰——甚至信得過死了的女孩會復活;信得過摸耶穌衣裳就可痊癒,而不須主說一句話;信得過瞎眼的可看見,而不靠任何可見的憑據。可是這時候,在這些法利賽人身上,我們看見一個不信的高峰,因為他們竟敢把主治病的仁慈作為,歸究在撒但的身上!由此可見,這十個神跡確實具有一連串的意義在內的。

十個反應(十一~十八章)

  說到這裡,我們很想知道這位行奇事的傳道者和他對天國的講論,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反應。馬太預知我們的需要,所以他在下一個組合裡,繼續舉出十個這樣反應的例子。雖然其中偶然會插入一些別的事物,但這些只不過使整個故事增加他的色彩和更有連系,大體上說,作者是集中注意這些反應的。它們就是下列的十個:

  (1)施洗約翰(十一215)

  (2)「這世代」(十一1619)

  (3)加利利的城鎮(十一2030)

  (4)法利賽人(十二210142438)

  (5)眾百姓(十三章請參閱注解)

  (6)拿撒勒人(十三5358)

  (7)希律王(十四113)

  (8)耶路撒冷的文士(十五120)

  (9)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十六112)

  (10)十二門徒(十六1320)

    注解:很明顯的,主在十三章的比喻裡,把他一直以來傳道的結果作一個總論。頭一個比喻表示在眾百姓之中只有一小部分的聽者是屬於「好土裡」的。一直以來,他常以眾百姓為念。有關他向百姓所說的話,我們可以在十三至十五節裡看到。

  這十個反應具有何等奇妙的啟示!倘若我們再讀一遍,留意每一個反應的主要特徵,主在加利利遊行傳道的結果就必一目了然。

下列是各種人對主的反應:

(1)施洗約翰——不肯定(十一3)

(2)「這世代」——不理會(十一17)

(3)加利利的城鎮——不悔改(十一20)

(4)法利賽人——不講理(十二101424)

(5)眾百姓——不明辨(十三1315)

(6)拿撒勒人——不相信(十三58)

(7)希律王——不明智(十四2)

(8)耶路撒冷的文士——不協和(十五212)

(9)法利賽人、撒都該人——不仁義(十六1)

(10)十二門徒——歡喜承認(十六16)

  總括整個在加利利傳道的反應來說,都是一個「不」字,當然其中是有一些例外的,但普遍的結果就是這樣了。稍後,在耶路撒冷的高潮裡,這個被動的「不」字就會變成主動的「反」字了。就是現在來說,經已夠明顯的讓我們看見,眾人只在物質方面歡迎這個天國(就是患病的得醫治,饑餓的得飽足),卻不肯接受天國的道德和靈性標準。主耶穌不會受群眾的欺騙的,他知道他們只是追求一些新奇的事物、神跡、餅、物質的好處等,並不是追求認識他。

  由第十一章開始,我們發現主耶穌的語氣轉變得非常明顯。在馬太所記載的十個反應裡,我們看見主耶穌對這些反應,常常發出責備和攻擊的話語,使這幾章聖經顯得十分多姿多采。

  對於約翰信心不肯定的反應,主吩咐約翰的門徒將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從而解釋這位作先鋒的先知地位和特徵有何意義(請參看第一百一十一課)。對於「這世代」的不理會,主的反應是一個憂愁的歎息,說:「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意思是,雖然他們對苦修的約翰和對有廣泛交情的耶穌都沒有反應,錯失卻不在他們傳道的方法,而是在聽者自己的態度。對於集體不悔改的城鎮,他的反應是預言他們將必受審定罪,而且離開他們,改變工作方針。對一些人個別傳講的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對於不可理喻的法利賽人,他的反應是嚴嚴的指摘他們遠離了真道,犯了不能赦免褻瀆聖靈的罪。對於心裡愚頑的眾百姓,主以後不再明說天國的奧秘,改用比喻來傳講(十三1034)。對於輕視他的同鄉親友,他不再在那裡行奇事神跡。對於希律,他靜靜的避開他。對於耶路撒冷的文士,他指控他們的假冒為善,竟廢棄了自己專職講解的聖經。對於撒都該人,他們的要求他都加以斥責和拒絕了。對於承認他的十二門徒,他說:「你有福了……因為這不是屬血氣的指示你的……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自此之後,直至離開加利利為止,主耶穌再沒有公開講道,只對自己的門徒講解真理。

  總括以上的因素和特徵來說:百姓普遍對神跡、資訊,並主的人性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少部分人是真正以屬靈的真誠和智慧來追求主的。另一方面,那些政治和宗教領袖們的仇視,卻越來越深。這時,正當他在加利利的工作快要完結之際,主耶穌早已看出以色列人蓄意拒絕天國的王;於是他就宣告以後的方針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
。── 巴斯德《馬太福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