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馬太福音簡介

 

重要資料

要  旨:

證明耶穌就是彌賽亞,是永恆的君王。

作  者:

馬太(利未)

寫作對象:

猶太人

寫作時間:

約在公元6065年之間

背  景:

馬太原是一位猶太的稅吏,後來成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這卷福音書強調預言的應驗,把新約和舊約貫串起來。

鑰  節: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主要人物:

耶穌、馬利亞、約瑟、施洗約翰、十二門徒、宗教領袖、該亞法、彼拉多、抹大拉的馬利亞

主要地方:

伯利恆、耶路撒冷、迦百農、加利利、猶太

特  色:

馬太福音引用舊約次數最多(直接引用53次、參考用76次),經常用“大衛的子孫來稱呼耶穌。馬太不完全是按事件順序來記錄的,他主要的目的是提供清晰的資料,證明耶穌就是彌賽亞,是救主。

概  說:

長長的車隊從城市中穿過,成千上萬的人佇立在街道兩旁,渴望著一睹車隊經過的瞬間。遊行隊伍中的高音喇叭宣佈著他們的到達,保安人員用目光掃視著人群,追隨在汽車的左右。花車遊行、慶典、外交禮儀──現代生活中地位和尊貴身分的象徵,宣告著國家首腦的來臨。不論他們是世襲的還是被選的,人們都尊重他們。

  猶太人一直等候舊約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希望祂將他們從羅馬的壓迫中拯救出來,並建立一個新的王國。作為王,祂將以公義統治世界。但許多猶太人都忽略了這位君王要先作僕人,後被殺害的預言。因此,他們認為一個卑微的拿撒勒人,不可能成為他們的君王。

  馬太(利未)是耶穌的十二位門徒之一。以前他是一個被人輕視的稅吏,後來他的生命因這位耶穌而改變了!馬太福音是他為猶太人寫的福音,證明耶穌就是彌賽亞,並且解明關於神國的真理。

  馬太由耶穌的家譜開始,然後記述耶穌的出生;東方博士來敬拜這位“猶太人的王2:2);約瑟全家因希律要殺害小耶穌而逃往埃及,後來又回到拿撒勒;約翰替耶穌施洗(3:17)和耶穌勝過魔鬼的試探;耶穌呼召第一批門徒,並以“登山寶訓教導他們(5-7章),開始了祂的傳道工作。馬太通過記述耶穌治病、趕鬼、使死人復活等神蹟,顯明祂的權能。耶穌不理法利賽人和宗教領袖的反對(12-15章),繼續教導有關天國的道理(16-20章),祂向門徒預告自己的受死和復活(16:21),並向彼得、雅各和約翰顯示自己的真正身分(17:1-5)。後來,祂榮耀地進耶路撒冷(21:1-11)。耶穌知道自己快要受死,因此教導門徒關於祂再來之前的預兆(24章)和要如何生活直到祂來(25章)。福音的結尾部分(26-28章),集中記述耶穌在地上最後幾天所發生的事──最後的晚餐、客西馬尼園祈禱、猶大賣主、彼得不認主、在該亞法和彼拉多面前受審、被釘十字架及被葬在一個新墳墓裡。最後記述耶穌從死裡復活,勝過死亡,並且吩咐門徒繼續完成祂的使命,使萬民作門徒。

  馬太福音讓你明瞭耶穌是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祂勝過罪惡和死亡。讓耶穌成為你生命的主吧!

 

大綱

一.耶穌(君王)的出生和準備(1:1-4:11

以色列百姓一直盼望著彌賽亞作他們的君王。馬太開始這卷福音書時,便指出耶穌基督就是大衛的子孫,但馬太顯示神差遣耶穌來並非作“地上”的君王,祂乃是“天上”的王。耶穌來到世上並不是要管治百姓的國土,乃是管治百姓的生命。祂的國度要比大衛的國還要強大,因為神的國度是永遠長存的。當耶穌剛出生時,已經有許多人知道祂就是君王,當時的統治者希律和撒但,都因為懼怕耶穌的王權而企圖抵擋祂;但亦有些人帶著尊貴的禮物來敬拜祂。我們一定要認識耶穌就是那位真正的君王,以祂作我們生命的王並敬拜祂。

二.耶穌(君王)的信息和工作(4:12-25:46

1. 耶穌開始祂的工作

2. 耶穌的山上寶訓

3. 耶穌行許多神蹟

4. 耶穌解明天國的真理

5. 耶穌遭遇不同的反應

6. 耶穌面對宗教領袖的衝擊

7. 耶穌在橄欖山上的教訓

耶穌在山上寶訓中,指出天國的生活方式。祂講了許多比喻,指明神的國和地上國度的分別,其中包括一些特性,例如寬恕、和平和謙卑等。若要在神的國度中被看重,現在就必須按著神的標準而生活;主耶穌教導我們應當怎樣在神的國度中忠誠生活。

三.耶穌(君王)的受死和復活(26-28章)

主耶穌已經正式地被介紹給以色列人了,但是卻遭拒絕。作為一個君王竟然要被控訴、捉拿和釘死!但耶穌從死裡復活,顯明了祂的權能,使我們得以進入祂的國度。藉著這些明證,顯示耶穌就是神的兒子。我們要接受祂為我們的主。

 

重要主題

主題

解釋

重點

君王耶穌基督

耶穌被宣稱為萬王之王。祂奇妙的出生、教訓、神蹟和復活勝過死亡,都顯示祂真正的身分。

任何人或力量都不能與耶穌相比,祂是時間和永恆、天堂和世界、人類和天使的至高統治者,我們要給祂最正確的地位──祂是我們生命的主。

彌賽亞

耶穌就是猶太人一直盼望等候,把他們從羅馬人壓迫中釋放出來的彌賽亞救主。但很可悲,當主耶穌來到世上時,他們卻不肯承認祂是彌賽亞。因為主耶穌的王權並非如猶太人所想的,神的受膏者真正的目的是為所有百姓受死,使他們從罪的權勢中得到釋放。

耶穌是神所差來的,值得我們相信並委身,我們可以將整個生命交託給祂,因為祂是我們的彌賽亞,我們的救主。

神的國

耶穌來到世上開始祂的國度,而這完全的國,是由每一個信靠跟隨主的人所結合而成,到祂再來時才會完全實現。

進入神的國度惟一的途徑就是靠著信──相信基督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並改變我們的生命。我們現在必須為神的國而努力,準備迎接基督的再來。

教導

耶穌藉著講道、例證和比喻來教導群眾,透過這些形式,祂將信仰的真正實質顯明出來,讓我們知道如何去防備不結果子和偽善的生活。

主耶穌的教導提醒我們要過正直的生活,好準備在神的國裡生活。主耶穌以自己的生命作為教導的榜樣,同樣,我們的生命也應當如此。

復活

耶穌從死裡復活,祂已勝過死亡,建立了王的憑證,祂有能力和權柄勝過一切罪惡。

耶穌的復活顯明了祂的全能,死亡也不能攔阻祂把永生賜給我們。凡相信主的人都可以盼望像主一樣復活。我們要將主的信息傳遍全地,使所有人都可以分享到祂的勝利。

 

 

{\Section:TopicID=1590}人物介紹

約瑟

  我們信心的大小,在乎我們願意為信仰承受多少苦楚。約瑟為了做正確的事,即使知道因此會帶來痛苦,他也願意。約瑟還有另一種特質──他不單做正確的事,更按著正確的途徑去做。

  當馬利亞把她懷孕的消息告訴約瑟時,約瑟知道這個孩子並不是自己的,但他對馬利亞人品的尊敬,她所作的解釋,以及馬利亞對這孩子的態度,一定很難令他相信他的未婚妻做了甚麼錯事。不過,這個孩子的父親竟是神,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約瑟決定暗中解除婚約,免得公開羞辱馬利亞,他嘗試用公義和慈愛來行事。這時候,神差派一位使者到約瑟那裡,印證馬利亞的話,又為約瑟打開了另一條順服之路──娶馬利亞為妻。約瑟順從了神,與馬利亞結婚,並且在孩子出生之前,沒有與她同房。

  我們不知道約瑟作為耶穌地上的父親有多久,聖經最後提到他是在耶穌十二歲的時候。約瑟訓練他的兒子作一個木匠,他在拿撒勒必有良好的屬靈操練,並且每年都帶領全家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從聽到天使報信那一刻開始,約瑟就知道耶穌是一個特別的人。他對這件事有強烈的信心,加上他願意順服,使他能夠被揀選作耶穌地上的父親。

優點與成就:

.一個正直的人

.大衛王的後裔

.耶穌在地上合法的父親

.敏感神的帶領,不管有甚麼結果,仍甘心遵行神的旨意

榜樣與鑒戒:

.神尊重正直的人

.當神要揀選使用我們時,社會地位是無關緊要的

.“感覺並不能正確衡量一個行動的對或錯

重要資料:

地方:拿撒勒、伯利恆

職業:木匠

親屬:妻子──馬利亞,兒子──耶穌、雅各、約瑟、猶大和西門及女兒

同期人物:大希律、施洗的約翰、西面、亞拿

鑰節:

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太1:19-20

有關約瑟的記載,請參閱太116223節;路加福音126節至252節。

 

希律

  聖經記錄了歷史,它還證明自己是關於人民、事件和地點的準確可靠的記錄。獨立的歷史文獻證實了聖經中的描述,以及許多著名人物的詳情。其中之一即為希律家族的祖先大希律。

  希律曾經建造許多城市,並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但他殘害人民,他的人格和行為甚差,是個殘酷的統治者。由於疑心和忌妒引致他殺害了自己的幾個兒子和他的妻子馬利安娜。

  羅馬政府頒授希律作“猶太人的王”,但百姓並不接納他,他不屬於大衛家族,而且他只有部分猶太人的血統。希律雖然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對以色列人有好處,但同時他修建了許多異教廟宇,因此百姓並不信任他。因為前者只是表面工夫而已。

  由於百姓不接納他,所以他經常擔心會失去王位。當他聽見東方來的博士要尋找新生的王時,就計劃在這嬰孩成為威脅之前把他殺掉。這個殺害無辜孩童的行動帶來了悲劇。當我們的行為出於自私的動機,也會發生悲劇。希律的猜忌心態不但破壞了自己的家庭,更毀滅了自己的生命。

優點與成就:

.羅馬政府賜與他“猶太人的王”的名銜

.維持他的權勢達三十年之久

.是一個高效率的統治者

.支持許多大型的建造工程計劃

缺點與過失:

.對身邊的人存有恐懼、猜疑和忌妒之心

.殺掉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下令殺害伯利恆城中兩歲以裡的男孩

.參與許多異教的活動

榜樣與鑒戒:

.強大的權力不會帶來安全感和平安

.沒有人可以攔阻神進行的計劃

.表面膚淺的忠誠並不能感動人或神\cs16

重要資料:

職業:猶太省的王(公元前37-4年)

同期人物:撒迦利亞、伊利沙伯、馬利亞、約瑟、馬可安東尼、亞古士督

有關希律王的資料,請參閱太2122節;路加福音15節。

 

馬太

  相對其他門徒而言,馬太為了跟隨耶穌,付上了更大的代價,但他卻沒有一刻遲疑。當他離開那收稅的關口時,便開始失業了。別的門徒可以返回去重操捕魚的故業,但是馬太卻沒有回轉的機會。

  馬太決定跟隨耶穌,他就開始有兩個轉變,第一,耶穌賜給他新的生命,他不但屬於一個新的群體,也成為神的兒子。他有一個今非昔比的生活方式,人們也接納了他。對於一個被蔑視的稅官,這個轉變實在非常奇妙。第二,耶穌使馬太的技能有一個新的用途。他帶在身邊的,惟有一件當稅吏時用過的工具,就是他的筆,當他跟隨耶穌以後,神便使他成為一個記錄者,耶穌的呼召讓他能使用自己的技能去作最美好的工作。馬太是一個敏銳的觀察者,他忠實地把周圍所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寫成了這卷福音書。

  馬太的經歷指出︰我們每一個人,由開始就已在神的工作計劃裡,許多東西在我們曉得回應神之前,祂早已賜給我們了。在計劃開始以前,祂已把技巧和能力交付給我們,祂使我們每一個都有能力作祂的僕人。當我們使用祂所賜給我們的東西時,就開始一個生命的真正歷程。馬太意料不到神會使用他特別的技能,去記錄一個最偉大的歷史事實。神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充滿意義的目標,你是否知道耶穌正對你說:“跟隨我!”你怎樣去回應祂呢?

優點與成就:

.耶穌十二個門徒之一,他放下自己的工作來跟從耶穌

.自我謙卑,把神放在首位

.立刻回應耶穌的呼召

.邀請許多朋友到他家中與耶穌見面

.愛國愛民,撰寫了馬太福音,把福音介紹給自己的同胞

.對他的猶太讀者證明耶穌應驗了舊約的預言

榜樣與鑒戒:

.耶穌常常接納社會不同階層的人

.神賜給馬太記錄的技能和細心觀察的特點,他獲得新生命,他的技能就有了新的用途

.當被耶穌接納後,馬太立刻嘗試帶領別人來與耶穌接觸

重要資料:

地方:迦百農

職業:稅官、耶穌的門徒

親屬:父親──亞勒腓

同期人物:耶穌、彼拉多、希律、其他門徒

鑰節:

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可2:14

其他福音書中和使徒行傳113節也提到馬太的事蹟。

 

馬利亞(拉撒路的姐姐)

  接待客人是一種藝術,要使客人感到受歡迎、溫暖和吃得好,就需要組織配合及有創意。這些才能令到馬利亞和她的姐姐馬大成功地成為聖經中一對最好的接待客人的拍擋,而她們的常客就是耶穌基督。

  對於馬利亞而言,接待客人的意思是多與客人在一起,跟他屈膝傾談,特別是接待耶穌時,多多聆聽祂的教導。至於收拾乾淨屋子,做道美味的菜餚,預備吃飯等都是次要的,她寧願把這些事讓給姐姐馬大去做,讓她去關心這些細節。馬利亞的態度顯示她是一個很好的傾聽對象和回應者,她的角色是聆聽。不過她也需要學習作出適當和必要的行動。

  從耶穌探訪馬利亞的家,我們第一次認識她。她單純地坐在耶穌腳前聆聽,當馬大因為她不幫忙而變得煩躁時,耶穌指出馬利亞享受與祂同在,是這時間的最適當選擇。當馬利亞再次出現時,她已成為一個滿有思想和敬虔行動的人,她再次來到耶穌的腳前,用香膏抹祂的腳,並用她的頭髮擦乾。看來她已經比門徒更加明白耶穌為甚麼要死。耶穌說她這個敬拜的行動要與福音一樣,傳到世界每一角落,作為付上代價服事的榜樣。

  在你的生命中,耶穌得到怎樣的接待呢?你是否正忙於計劃和實現你的目標,以致忽略了與耶穌共處的寶貴時間呢?你是否正在聆聽祂的話並作出回應,然後以你的生命來敬拜祂呢?這就是祂期望從我們每一個人身上要獲得的接待。

優點與成就:

.可能是惟一明白和接受耶穌將要死的事實的人,在耶穌還活著的時候,她找機會去膏祂的身體

.學習甚麼時候去聆聽和甚麼時候行動

榜樣與鑒戒:

.忙碌的事奉工作也可能會阻礙我們認識神

.一個小小的順服和事奉的行動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重要資料:

地方:伯大尼

親屬:姐姐──馬大,弟弟──拉撒路

鑰節:

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太26:12-13

有關馬利亞的資料,請參閱太26613節;馬可福音1439節;路加福音103842節;約翰福音111745節;12111節。

 

彼得

  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的第一句話是:“來跟從我!”(可1:17),祂對彼得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只管跟從我吧!”(約21:22),在這兩個挑戰中間,彼得從沒有在跟隨主的腳步上失敗,雖然他曾經跌倒。

  當耶穌進到彼得的生命裡,這個簡樸的漁夫就成為一個有新目標和新生活目的的人,他並非變成一個完全的人,他仍然是西門彼得。我們可能會奇怪耶穌怎會看透西門,並給這個充滿潛質的門徒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彼得,即是“石子”。感情容易衝動的彼得肯定不會像一塊穩重的石頭,但耶穌揀選祂的跟隨者,不是找一些模範,而是揀選平凡人,可以被祂的愛改變,然後差派他們出去傳道。耶穌願意接納任何人──即使那些常常失敗的人。

  當耶穌呼召我們跟隨祂的時候,我們可能很驚訝祂竟然能識透我們。耶穌接受了彼得,雖然彼得曾經失敗,他仍可以為神做大事。你是否願意繼續跟隨耶穌,即使當你失敗的時候?

優點與成就:

.成為耶穌的門徒中明顯的領袖,也是“三人核心成員中”的一位

.在五旬節期間和之後,他是第一位大聲傳揚福音的使徒

.認識馬可,可能曾提供資料給他寫成馬可福音

.寫了彼得前、後書

缺點與過失:

.常常未經思想就說話,急躁而衝動

.當耶穌受審時,曾經三次不認耶穌

.後期在處理外族基督徒的平等問題上有困擾

榜樣與鑒戒:

.熱心需要用信心和理性來支持,否則只會失敗

.神的信實可以補足我們的小信

.一個常常失敗的跟隨者總好過一個不肯跟隨的人

重要資料:

.職業:漁夫、門徒

.親屬:父親──約拿,兄弟──安得烈

.同期人物:耶穌、彼拉多、希律

鑰節: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16:18

彼得的故事記載在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中,在加拉太書118節;2714節也提到他。他寫了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

 

馬太福音獨有的記載

事件

參考經文

*約瑟之夢

1:20-24

 東方博士之探訪

2:1-12

*逃難到埃及

2:13-15

*屠殺男嬰

2:16-18

*猶大之死

27:3-10

 彼拉多妻子之夢

27:19

 聖徒之復活

27:52

 賄賂守墓之衛兵

28:11-15

*大使命中強調洗禮

28:19-20

馬太記載了九件其他福音書沒有提到的事件,馬太選擇記載這些事蹟,最明顯的原因是想把福音傳給猶太人,其中五件(註有*的事件)應驗了舊約的預言,而其他四件則是當時猶太人特別感興趣的。

 

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

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是基督時代以色列中兩個主要的宗教派別:法利賽人較為敬虔保守,而撒都該人的政治意識較重。雖然這兩派人彼此不和、互不信任,但因為仇視耶穌而聯繫起來。

名稱

正面特性

負面特性

法利賽人

.順服神所有的命令。

.認為自己的宗教規條如同神的律法一樣重要。

 

.因外表的敬虔而得百姓的稱讚。

.他們的敬虔往往只是虛有其表,他們常常強迫別人按著規條生活,而自己卻不去做。

 

.相信肉身復活和永生。

.相信救恩來自完全遵行律法,而非基於罪得赦免。

 

.相信有天使和魔鬼。

.過分依從自己對每一條律法細節的解釋,以致完全漠視了神憐憫和恩典的信息。

 

 

.關注自己良善的外表過於對神的順服。

撒都該人

.深信摩西的律法和利未的潔淨禮儀。

.信賴邏輯,輕看信心的價值。

 

.比法利賽人更講求實際。

.不相信舊約全都是神的話語。

 

 

.不相信肉身復活和永生。

 

 

.不相信有天使和魔鬼。

 

 

.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惜與羅馬人妥協。

 

 

 

 

 

 

 

 

試探

試探

人類的需要:試探的基礎

可能的懷疑

潛在的軟弱:撒但的攻擊點

耶穌的回答

石頭變成食物

肉身的需要:飢餓

神會否供應食物給我?

飢餓,難以忍耐,要證明自己是神的兒子。

8:3

倚靠神

焦點:神的旨意

挑戰神對自己的拯救(誤用詩篇91:11-12

情感的需要:安全感

神會否保護我?

驕傲,缺乏安全感,要試驗神。

6:16

不要試探神

焦點:神的計劃

敬拜撒但

心理的需要:意義、權能、成就

神會否帶領我?

期望走捷徑,得到權能,要證明與神等同。

6:13

不要與罪惡妥協

焦點:神的位格

耶穌在曠野接受撒但的試探,完成預備時期最後的測驗。馬太列出了試探的三方面特性,這些都是為人熟悉的,因為我們也面對同樣的試探。試探常常連同真正的需要和可能的猜疑而來,產生不正當的慾望。耶穌給我們示範了認識和應用聖經的重要和效用,幫助我們對抗試探。

 

八福

福氣

舊約預言

與之矛盾的世界價值觀

神的報酬

教訓的延伸

虛心(5:3

57:15

驕傲與放任

天國

4:7-10

哀慟(5:4

61:1-2

不惜任何代價得到快樂

安慰(林後1:4

51篇;雅4:7-10

溫柔(5:5

37:5-11

能力與權勢

承受地土

11:27-30

飢渴慕義(5:6

11:4-542:1-4

爭取個人需要

得飽足

16:5-11;腓3:7-11

憐恤人(5:7

41:1

注重能力卻無情

蒙憐憫

5:1-2

清心(5:8

24:3-451:10

接納欺騙的手段

得見神

約壹3:1-3

使人和睦(5:9

57:18-1960:17

只追求個人的平安而不關心世界的混亂不安

得稱為神的兒女

12:9-21;來12:10-11

受逼迫(5:10

52:1353:12

不肯委身

承受神的國

提後3:12

耶穌開始祂最長的講道時,描述了八種品格,是祂希望在其跟從者中能找到的。祂稱能活出這些品格的人為有福,因為神已為他們預留了特別的東西。每一個祝福都與社會典型的生活方式互相矛盾。在最後一個祝福中,祂甚至指出努力認真追求這些品格會引至別人的反對與非議。耶穌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這些品格都能在祂身上看見。我們要學像祂,八福就會每天向我們的生活發出挑戰。

 

學習基督思想的六個途徑

例子

不單如此

更須努力之處

參考經文

謀殺

避免殺人

避免發怒和仇恨

5:21-22

獻祭

按常規獻祭

與神和其他人有正確的關係

5:23-26

姦淫

避免姦淫

使我們的心遠離情慾、保持忠誠

5:27-30

離婚

合法結婚

在生活中守婚姻的承諾

5:31-32

誓約

可以起誓

避免對神隨便承諾、不負責任

5:33-37

報仇

為自己尋求公平

對別人顯出憐憫和慈愛

5:38-47

我們多半會小心避免犯嚴重的罪行,卻慣常地犯了耶穌所最關注的罪。這六個例子顯出我們對罪的真正掙扎。耶穌指出祂對跟隨者所要求的生活方式,你是否按照耶穌所教導的生活呢?

 

耶穌與舊約律法

公義中之憐憫的舊約例證

參考經文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19:18

“不可無故作見證陷害鄰舍,也不可用嘴欺騙人。不可說:‘人怎樣待我,我也怎樣待他;我必照他所行的報復他。’”

24:28-29

“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飯吃;若渴了,就給他水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耶和華也必賞賜你。”

25:21-22

耶穌有甚麼教訓看來與舊約矛盾,都值得謹慎去觀察,我們很容易忽略舊約律法中所記載的慈愛。以上數個例證,都顯示神所設計的公義與慈愛之原則,經過了許多年之後,竟被扭曲成報復的通行證,耶穌指責的正是這種對律法的錯誤運用。

 

計算跟隨基督之代價

耶穌幫助祂的門徒作好准備,去面對因作基督徒而遭拒絕的經歷。身為神的子民經常會引起那些拒絕神的人的反感。

誰會反對我們?

自然反應

潛在的壓力

需要的真理

政府(10:18-19

害怕与憂慮

懼怕(10:26

真理將會啟示出來。(10:26

宗教人士(10:17

 

肉体的傷害(10:28

我們的靈總不會受傷害。(10:28

家人(10:21

 

遭大眾奚落(10:22

只要我們認神,祂必認我們。(10:32

 

 

被所愛的人拒絕(10:34-37

神的愛能叫我們堅持下去。(10:31

 

耶穌與寬恕

耶穌饒恕了 ......

參考經文

在擔架上,從屋頂縋下來的癱子。

9:2-8;可2:3-12

在行淫時被捉的婦人。

8:3-11

用香膏膏祂腳的婦人。

7:47-50

不認耶穌的彼得。

18:15-1825-2721:15-19

在十字架上的強盜。

23:39-43

釘祂十字架的人。

23:34

耶穌不但經常教導饒恕的道理,也願意去饒恕人,這裡的例證激勵我們,知道祂也願意寬恕我們。

 

七禍

七件令神忿怒的事

參考經文

將天國的門關閉起來,自己不進去,也不讓別人進去。

23:13-14

引誘人像自己一樣,離開神。

23:15

盲目地引導神的子民去跟隨人為的傳統,而不跟從神的話。

23:16-22

只關注無關痛癢的細節,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真理:公義、憐憫與信心。

23:23-24

只顧外表聖潔,內心卻敗壞了。

23:25-26

用屬靈的行為來掩飾罪惡。

23:27-28

假裝從歷史得到教訓,表現卻顯出並非如此。

23:29-36

耶穌提到七件令神忿怒的事情,常稱為七禍,這七句說及宗教領袖的話,帶著審判與悲痛的語調,強而有力、令人難忘。每當我們過分關注宗教外表行為的完美,而忘記神同樣也關注憐憫、真愛和饒恕時,這些話也同樣在警告我們。

 

被出賣

參孫被大利拉出賣給非利士人

16:16-21

大衛被兒子押沙龍出賣

撒下15:10-17

約蘭被耶戶出賣並殺害

王下9:14-27

約阿施被僕人出賣並殺害

王下12:20-21

耶穌被猶大出賣

26:46-56

聖經記載了許多個人或群體被出賣的事件,背信棄義所造成的這些慘劇,提醒我們堅守承諾的重要。

 

不合法的審訊

對耶穌的審訊是不合法的,因為……

1. 在審訊之前,就已經決定要處死耶穌(參可14:1;約11:50),違反了“在未證實有罪之前,人本無罪的原則。

2. 通常宗教領袖會透過一個複雜的系統,去審查證人,確保公正;這次卻尋找假證供來誣告耶穌(參太26:59)。

3. 沒有尋找為耶穌作證的人,也不准許為耶穌申辯(參路22:67-71)。

4. 審訊在夜間進行(參可14:53-6515:1),根據宗教領袖本身的律法,這是不合法的。

5. 大祭司叫耶穌起誓,但後來以祂所說的話來指控祂(參太26:63-66)。

6. 這樣牽涉嚴重指控的案件,只可在公會慣常舉行會議的地方進行審訊,而非在大祭司的府第裡(參可14:53-65)。

宗教領袖並沒有興趣給耶穌一個公平的審訊,在他們的心裡,耶穌必定要死。這種錯誤的思想令他們違背正義,就是他們本應有責任去維護的公義。這些宗教領袖的舉動正違反了他們自己的律法。

 

十架七言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23:34

“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23:43

對所愛的門徒和馬利亞說:“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

19:26-27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27:46;可15:34

“我渴了。”

19:28

“成了!”

19:30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

23:46

跟隨耶穌、視祂為主的人,都珍視祂在十字架上所說的話。這些話顯示了基督的人性和神性,也勾畫出祂為取得神對我們的寬恕,在地上所經歷的最後一刻。

 

怎樣禁食

  禁食是信徒得能力的途徑,藉著禁食,為要分別為聖,事奉神,尊榮祂。禁食就是人甘心暫時放下身體的基本需要,專心禱告,全心全意尋求神。

聖經記載的禁食有以下幾種情況:

1. 一般猶太人的禁食:不吃任何固體或流質的食物,但不拒絕喝水。耶穌禁食是新約聖經第一個禁食的例子。聖經說:耶穌禁食……後來就餓了。人的身體除非獲得超自然的力量,否則不可連續四十天不喝水。

2. 特殊的禁食:不吃任何食物,也不喝水。聖經中也有這類禁食的例子。如大數的掃羅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復活的基督,於一陣炫目的光中失去視覺。進入大馬士革後,“三日不能看見,也不吃,也不喝”(徒9:9)。這類禁食通常不超過三天,因為身體不可長時間的缺水。

3. 禁戒某類食物:如但以理和三位朋友定意不以王的食物和所飲的酒玷污自己,他們要求只吃素菜,喝白水。因為王賜的美食可能已經祭過巴比倫的假神。這類禁食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其所要求的自律性不比其他方式為低,對於老年人或是身體虛弱、無法從事正常禁食的人尤其適合。從未禁過食的人可以以此為踏腳石,操練禁食的功課。而長時間實行這類禁食的人,幾乎可以立刻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而其他兩種方式的禁食則不可如此。

  雖然禁食的屬靈意義比身體的需要更重要,但也應注意健康。我們的身體狀況常會影響我們的屬靈生活。假如我們忽略神所設立的自然規律,使身體虛弱或患病,祂能得著榮耀嗎?

 

基督徒如何面對憂慮

  憂慮是生活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對身心靈各方面都有影響。

. 憂慮的現象:

  它使人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精神緊張、疲倦乏力。許多研究顯示,它與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哮喘等病症有關。

. 憂慮的影響:

  使人退縮、自我中心、難以自然地與別人交往。它更使我們無心讀經、祈禱和參與聚會,間接阻礙我們與神交通。

. 憂慮的成因:

  1. 重視“成功”,輕視信仰,太注重物質及官能上的享受,人生目標模糊。正如聖經所說,貪愛現今世界”。

  2. 外來的壓力和打擊,如失業、親友離世、因工受傷、交通意外、環境轉變、前程未卜等。

  3. 過於理想及完美主義,無耐性、急燥,同一時間想做很多事情,好戰、好勝。

  4. 生活節奏急促,時間表填得滿滿的;長期缺乏適量的運動,作息時間混亂。

. 毋須憂慮的七大理由:

  1. 神創造了我們的生命,我們自然可以相信祂必關心我們生命的細節(參太6:25-26)。

  2. 為將來憂慮,會妨礙我們今天的努力(參太6:27)。

  3. 憂慮弊多於利(參太6:27)。

  4. 神不會漠視倚靠祂的人(參太6:28-30)。

  5. 憂慮表示不認識神,對神缺乏信心(參太6:31-32)。

  6. 神期望我們為真正的挑戰而努力,憂慮卻使我們逃避挑戰(參太6:33)。

  7. 憂慮使我們不能把握現在,活好今天(參太6:34)。

. 憂慮之處理:

  1. 積極參加教會的事奉,互相牧養、彼此扶持,建立更強的肢體關係。藉此瞭解神的慈愛及信實,並穩固建立對祂的信靠及委身。

  2. 每日定時靈修親近主,祈求獲得面對壓力的智慧和力量。將各樣難處、掛慮和恐懼交託給神。

  3. 工作上,按先後次序排好每天應做的事情,逐一完成。遇到難處時,如能清楚寫下該問題,有助過濾及澄清思想,獲得解決的辦法。當然,向別人請教也是明智的。

  4. 心境上保持輕鬆、開朗、鎮定、幽默是減輕壓力的良方。

  5. 多做深呼吸的運動,有助降低緊張程度,增強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神經系統受刺激產生酵素,使人倍覺精神、機警靈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6. 多吃含豐富維他命 BC 和高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抵抗壓力與憂慮。起居作息定時,可使大腦皮層及全身肌肉有充分的休息。

 

基督徒如何看末世預兆

  末世是指末後的日子,耶穌再來的那個世代。當門徒詢問有關以色列復國的事時,耶穌便談到末世將有的預兆:

1.“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我們研究末世預兆,並不是考究末日在哪年哪月哪日,絕不應為了好奇而研究預言與現今局勢的吻合,推算主再來的日子。

2. 認識末世的目的是為了裝備自己。正如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的比喻中說,信徒要警醒、預備、忠心地等候主再來。

3. 由於末世已臨,信徒更應承擔“大使命”,努力傳福音,讓更多人得救;另一方面,得救的人數加添,主再來的日子便更近了。

 

大使命與“未得之民”

  “萬民”是指不同的群體。希臘文之“民”泛指在共同文化和地域上的群體。

  從宣教學的角度看,群體是一群數量眾多的人,他們因屬共同的民族、或有共同的語言、或在居住環境、職業、階層、處境等方面一致,以至彼此親近,覺得大家是同一類的人。從傳福音的角度來說,在同一個群體中,福音可以更自由地傳遞,不會有文化、語言、地理等因素所產生的障礙。

  據美國宣教資源中心的統計,現時世界上有一萬個未曾得著福音的群體,稱為“未得之民”。“未得之民”是指這個群體若不借助外來的、超越本群體文化的教會來幫助,就沒有足夠的資源和自己土生土長的信徒向本群體傳福音。這一萬個未得之民包括三千四百個回教徒群體,二千一百個部落群體,一千八百個印度教群體,九百個華人群體,九百個佛教徒群體,另外九百個其他群體。

  因此,只有全世界教會分工合作,在每一個“未得之民”中間展開福音工作,“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項主的使命才能夠完成。普世教會要全面關心每一個群體的福音需要,將教會資源重新分配,減少重複或過分集中在某地區或某群體之中,就能更有效地向曾被忽略的“未得之民”傳福音。

  更進一步,每間教會可按著他們的人力、物力和資源,個別或聯合其他教會認領一個“未得之民”作為傳福音及服事的對象。動員全教會為這群體禱告、奉獻,關心這群體中的宣教情況及其中的宣教士,甚至差派宣教士到他們當中去。

  如果每一間教會都這樣做,在差傳事工上,便有一個清晰的福音目標,福音傳遍世界的目標,便指日可待了。

 

馬太福音中的主要地方

{\ExtFile:map\nt\p4.jpg}

耶穌在地上的一生,從祂降生於伯利恆開始。伯利恆是羅馬帝國猶太省的一個城邑(2:1)。因希律王想殺害這位生下來就作猶太之王的嬰孩,約瑟就帶他一家逃往埃及(2:14)。他們從那裡回來,神領他們住在加利利的拿撒勒(2:22-23)。祂年約三十,在約旦河受洗又在猶太的曠野受撒但試探(3:134:1)。祂在迦百農設立工作基地(4:12-13),從那裡向以色列全境展開事工,以比喻教導天國的事,醫治病人。祂去加大拉的地方,醫治兩個被鬼附著的人(8:28-33);在伯賽大附近、加利利海邊,以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14:15-21);在革尼撒勒醫治病人(14:34-36);在推羅西頓向外族人傳道(15:21-31);在凱撒利亞腓立比彼得認祂是基督(16:13-20);又到約旦河外,比利亞教導眾人(19:1)。祂帶門徒最後一次去耶路撒冷,告訴他們將要臨到祂的事(20:17-28)。祂在耶利哥小住(20:29),來到伯大尼度宿,在祂最後一週來往耶路撒冷(21:17-26:13)。祂雖然在那裡被釘十字架,卻從死裡復活(27-28章)。

 

逃往埃及

{\ExtFile:map\nt\p11.jpg}

希律以為,耶穌長大後會使他的王位不穩,所以要殺害祂。約瑟在夢中知道他的陰謀,就帶著聖嬰耶穌和祂母親逃往埃及去,直到希律死了。他們本想回猶太地,但神帶領他們到加利利居住。

 

耶穌開始祂的事工

{\ExtFile:map\nt\p15.jpg}

耶穌從祂長大的地方拿撒勒出發,開始祂傳道的事工。祂在約旦河受約翰洗禮,在曠野受撒但試探,然後回到迦百農(4:12-13)。其間,祂在猶太地、撒馬利亞(參約1-4章)一帶傳道。

 

耶穌彰顯奇妙大能

{\ExtFile:map\nt\p32.jpg}

耶穌在靠近加利利海的山上講道後,回到迦百農。祂與門徒過海時,喝止了風暴。然後到加大拉的外邦人地方去,從兩個人身上趕出污鬼。

 

拿撒勒人厭棄耶穌

{\ExtFile:map\nt\p49.jpg}

按時間來說,主耶穌是在加大拉地區被污鬼所附的兩個人身上趕出污鬼(8:28-34),再渡過加利利海,回迦百農,以後,從那裡再到祂長大的地方拿撒勒。可惜,祂看到那裡的人不信祂是基督。

 

耶穌在水面上行走

{\ExtFile:map\nt\p50.jpg}

耶穌在靠近伯賽大的加利利海邊,行了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蹟以後,叫門徒先過海。幾個小時以後,他們遇到風暴,祂從水面上走到他們那裡,船就立刻來到革尼撒勒靠了岸。

 

耶穌在腓尼基的事工

{\ExtFile:map\nt\p54.jpg}

耶穌在迦百農再次傳道以後,離開加利利,前往腓尼基,在推羅與西頓傳道。回程經過低加坡里(十城),在海邊行了使四千人吃飽的神蹟以後,渡加利利海往馬加丹去。

 

耶穌來到凱撒利亞腓立比

{\ExtFile:map\nt\p55.jpg}

耶穌離開馬加丹,渡過加利利海,在伯賽大上岸,在那裡醫治一個生來是瞎眼的人。祂從那裡和門徒到凱撒利亞腓立比去,彼得在那裡承認祂是基督,是神的兒子。

 

耶穌前往耶路撒冷

{\ExtFile:map\nt\p61.jpg}

耶穌最後一次離開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受死,祂再次渡過約旦河,在比利亞小住數日,再前往耶利哥。

 

準備進入耶路撒冷

{\ExtFile:map\nt\p66.jpg}

耶穌和門徒從耶利哥出發,來到靠近耶路撒冷外、橄欖山坡的伯法其,祂打發兩個門徒去村裡牽一匹小驢駒來,好騎驢進耶路撒冷,應驗先知的預言,顯出不可否認的君王身分。

 

耶穌到伯大尼

{\ExtFile:map\nt\p81.jpg}

按時間來說,26613節中的事件,皆發生於211節以前。2029節說耶穌離開耶利哥,前往耶路撒冷。祂去伯大尼,有個女人用香膏膏祂,祂從那裡往伯法其去,兩個門徒牽一匹驢供祂騎上進耶路撒冷。

 

逾越節筵席與客西馬尼園

{\ExtFile:map\nt\p82.jpg}

主耶穌知道自己快要作最後的逾越節羔羊,便與門徒在耶路撒冷的一座樓上,按傳統共進逾越節的筵席。在席中他們吃餅,喝葡萄汁。現在我們舉行聖餐時也吃餅和喝葡萄汁。他們吃了筵席之後就往橄欖山下的客西馬尼園去。

 

耶穌受審

{\ExtFile:map\nt\p85.jpg}

猶大以親嘴為暗號出賣了耶穌。祂被兵丁捉去以後,先被帶到大祭司該亞法的院子裡,夜間受不公平的審訊。天亮以前他們已經定意要殺害祂,但需要羅馬官方批准,所以把祂送到彼拉多那裡(他大概在兵營衙門裡),然後送交希律王(參路23:5-12),再送回彼拉多處,將祂處死。

 

十字架道路

{\ExtFile:map\nt\p89.jpg}

羅馬兵丁把耶穌帶進衙門,戲弄祂,給祂穿上紫袍,戴荊棘冠冕,戲弄完了就帶祂去城外釘十字架。祂受了鞭打,身體無力背負十字架,兵丁強迫古利奈人西門把祂的十字架背到各各他山上。──《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