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使徒行傳第一課

 

第一百二十四課  使徒行傳  之一

 

題示:未開始研讀這一課之前,最少要把使徒行傳全書讀完兩遍。

 

       雖然近數十年來,這卷書不斷的受到厲害的批判,可是仍有根多著名的學者,例如藍賽(W.M.Ramsay)教授等,作出一個研究結論,指出這書配稱為第一世紀具有最高價值的歷史書。書中彌漫著一種叫任何讀者都感到真實無偽的氣氛:而事實上,新約所有其他的書卷,沒有一卷像這卷那麼直接的索涉到世界普通歷史的。(有關使徒傳所記載的是否值得相信的各類問題,我以為最有權威的解答,是藍賽所著的「羅馬帝國中的教會」;「聖保羅——遊歷者與羅馬公民」;「從歷史的觀點來評論加拉太書」。)

 

                                      ——多馬士(W.H.G.Thomas

 

    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二十八章動人的記錄!不是嗎?任何一章我們可以讀它十二遍,而每讀一遍,任何人都可以感到它的吸引力又大一點。可以說自從人類有寫作以來,從沒有一篇記錄是這麼引人入勝的。倘若有人以為這卷書所記載的教會事蹟,還不能使他的思想像觸電一般,或使他的情緒甚為激動的話,他若不是散漫的讀者,就必然是以為全世界的書沒有一本是值得他看的讀者,其實單是這書的歷史重要性,和它在聖經書卷中的編排位置,已經足夠使人驚歎它的偉大價值了:它是接續四福音書所記載的奇妙事蹟,又是書信中璀燦奪目的教義的入門。在歷史上,它是最大的轉捩點之一,這一點,我們稍後會詳加解釋。

 

作者及著作日期

 

    在未正式研究這書之前,我們還須先交代清楚有關作者和著作日期的事。我們有准而且確的證據指出,這卷書就是第三卷福音書的作者路加所作的。以下四點論證就可以把這一點確定下來:

    第一、「使徒行傳」和「路加福音」都是指明寫給「提阿非羅」的(路一3;徒一1);而且在使徒行傳開卷的時候,作者又指明他曾作了「前書」,那分明就是指著「路加福音」說的。

    第二、兩卷書的風格,句法,和內容結構方式,都是非常吻合相似,而且其中所用的醫學術語,也是明顯的與那位稱為「所親愛的醫生」路加相配合(西四14)。有關這一點的更多資料,請參看何伯博士(W  K  Hobart  LL  D)所著的「路加所用的醫學術語」;一書。

    第三、在十六章十節和二十章六節等的經文出現的「我們」一詞,所有學者都同意(最低限度由第十六章以後),敍述者本人就是保羅的同行夥伴之一。十六章十九節和二十章四至五節等,把西拉和提摩太的可能性剔了出來,我們也找不到一線的證據暗示是提多。那麼,除了路加以外,還有可能有誰呢?而且在第十六章之前的記敍,它的風格與第十六章以後都是的一貫而接續的,必定出自同一位作者無疑。

    第四、使徒行傳和路加福音兩卷書,自從第二世紀的愛任紐(Irenaeus)開始一直傳統下來,歷代的基督徒都一致同意是路加寫成的,即使是今天所有的評論家和絕大部分的學院,都沒有異議,

    至於著書日期,也是非常明確的。它大約在主後六十三年在羅馬寫成的;即是說,在保羅被囚的那兩年的末期寫成的,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路加寫這書必然得這位大使徒的從旁指導不少。既然這書一直敍述到那個時候,就絕沒有可能是在較早時間寫成的。另一方面,保羅在尼錄(Nero)面前受審和被釋放既然沒有記在書內,那麼這書亦不會在太后的時間寫成的,不然路加絕不會忘記把這件事記錄下來的。更重要的是保羅被釋放後的傳道工作和第二次被捕受審,最後殉道等大事,路加是絕不會放過的,因為提摩太后書四章六和十一節告訴我們,路加陪伴著保羅一直到保羅殉道為止。

 

範圍與書名

 

    使徒行傳的範圍,即主旨與目的,是什麼?有許多人喜歡稱這書為「聖靈行傳」,因為書中提到聖靈的地方十分多。還有人喜歡稱之為「升天基督的行傳」,他們的論據是路加的開卷語:「提阿非羅阿,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直列他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於是他們就以為路加在這書的任務,是要把主升天後所繼續的工作寫出來:但是,照我們的判斷,這書的真正名稱就是一向以來的名稱「使徒行傳」;因為雖然升上高大的基督和住在使徒裏面的聖靈都不斷的工作。但在書中讓人們可以見到的卻是這些帶著基督使命,受聖靈管制的使徒;而且也是這些使徒所作的和所講論的,構成這本書的骨幹。即使我們要講解那位升天的基督和五旬節降臨的現象之時,我們還是必須特別注意講解這些人,

    有些人否認「使徒行傳」這個題目是本書的真正書題,舉例來說:馬素的使徒行傳注釋(Marshalls  Comentary  on the  Acts)這樣說:本書無論在任何的角度來看,也不可能視作使徒們言行的記錄,因為就書中所載而論,其中除了使徒彼得和保羅的事蹟之外,根本就沒有記載過任何其他使徒的事。事實上,極其量只可以說是某一部分使徒的行傳吧了,而且其中有一些還不足使徒呢!」對於這問題最簡單的答覆是,倘若這書不是主要記載使徒們的言行,那麼要明白的中心究竟是什麼就困難了。我們看第一章把十二使徒的名字都列了出來,那麼在跟著以後的各章裏,當路加提及「使徒們」的時候,他無疑是指著那十二使徒說的。像這樣指著十二使徒整體來說的經文,最少有過二十三次之多!他們所作特出的宣告,決策,和所有的活動,都表明他們是團結一致的,好像一個具有公認權力的法團一樣。所以雖然作者認為沒有需要,同時亦沒有可能,個別記載他們的歷史,我們就當明白作者特別選幾個使徒出來詳細記載,他的用意是以他們為整體的代表,又或者是因為這幾位使徒是領袖的緣故。還有一點,當然「十二使徒」具有特殊的地位,但「使徒」這稱呼也用在巴拿巴和許多其他有題名或沒有題名的人身上。這樣說來,本書實在與其名相稱,是一部「使徒行傳」無疑。因為它的目的是要我們注意到這些人的偉大言行,以及在他們身上所發生過的事。

 

重點與結構

    使徒行傳的中心思想是「見證基督」;鑰節是一章八節:「但聖靈降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在這節經文裏面,我們看見神的委託,聖靈的裝備,並為基督作見證的地區性次序。

    果然,以後我們看書中歷史的發展,正是根據地區的次序:「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二至七章記載在耶路撒冷作見證。八至十二章記載在猶太全地並撒瑪利亞作見證,最後第十三章至本書的末了記載作見證「直到地極」。

    這些見證到底是要見證什麼?他們見證基督的什麼呢?為我們仔細又真誠的去研究這問題的答案時,我們便會發現這書的最高意義是什麼。

至於它的結構,這部使徒行傳是分成兩大部分的:第一部分由開始至第十二章的結尾;第二部分由第十三章至本書的末了。第一部分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第二部分以安提阿為中心。第一部分彼得是主角,第二部分保羅是主角。第一部分記載了一個向外宣教運動——由耶路撒冷,以至猶太全地而到達撒瑪利亞。第二部分記載了另一個向外宣教運動——由安提阿,以至名地而到達羅馬。第一部分隻局限在巴勒斯坦,在那裏先向本土的猶太人作見證,然後才一視同仁的向猶太人和外邦人一起作見證。第二部分見證人分散在各地,但也是先向各地的猶太人作見證,然後才一視同仁的向猶太人外邦人一起作見證。第一部分以本土猶太人普遍的拒絕耶穌基督為結束。第二部分以分散各地的猶太人普遍的拒絕耶穌基督為結束。第一部分結束時,彼得被監禁。第二部分結束時保羅被監禁。

    所以,我們可以把第一部分中的彼得與第二部分中的保羅作一個對比,這樣我們會發現這比對並非偶然巧合這麼簡單的。

 

      彼得                                保羅

  第一次講道(第二章)              第一次講道(第十三章)

  醫好一個瘸子(第三章)          醫好一個瘸子(第十四章)

  對付行邪術的西門(第八章)對付行邪術的以呂馬(第十三章)

  用影子醫好人(第五章)          用手巾醫好人(第十九章)

  按手授聖靈(第八章)              按手授聖靈(第十九章)

  彼得被人敬拜(第十章)          保羅被人敬拜(第十四章)

  叫大比大復活(第九章)            叫猶推古復活(第廿章)

  彼得被監禁(第十二章)            保羅被監禁(第廿八章)

 

    我們看了這兩大部分的清楚比對,就真能明白這本書的結構是與鑰節(一8)相配合的,讓我們來看一看——第一部分(一~十二章)是「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第二部分(十三~廿八章)是「直到地極」。我相信把這些事實列出來更能幫助我們明白:

 

使徒行傳中心思想:為基督作見證

鑰節:一章八節

第一部分(一~十二)

第二部分(十三~廿八)

耶路撒冷作中心

彼得作主角

直到撒瑪利亞

本土猶太人拒絕見證

彼得被囚

在希律前受審

安提阿作中心

保羅作主角

直到羅馬

各地猶太人拒絕見證

保羅被囚

在猶太人前受審

 

    至於「範圍」、「重心」和「結構」我們經已說了許多。以後我們還要看看書中有三個扭轉歷史的事件,是這書內容結構的一個特點。不過,在我們未開始研究這一點之前,無論如何我們還有一個基本而極為重要的問題,是必須先小心解決的,這問題是:使徒們見證主耶穌基督的內容與性質是什麼呢?

 

使徒們所見證的是什麼呢?

 

    本書的頭一章記載了復活之後直到五旬節來臨之前共有五十日的事蹟。這五十日又分成四十日和十日——四十日是主復活後的工作,而最後十日是基督升天與聖靈降臨之間的「等候」時期。主復活後那四十日的工作的重要性是無與倫比的,究竟在主的思想和教訓之中最高的意義是什麼呢?他最後與使徒們所談論和講解的有什麼中心主題呢?第三節告訴我們說:「他受害之後,用許多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我相信再沒有比這節經文更清楚的了。原來那四十日的講論,最中心的主題是「神的國」。這一個主題很自然的挑起了使徒們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記載在第六節的:「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

    老實說,倘若我們站在他們當時的立場來說,我們聽見這樣的資訊,也會發出同樣的問題,這是很自然的,而且又是聰明的。可是,說來奇怪,大多數論及使徒行傳的作者都看下到這一點,竟把「神的國」和「教會」混作一談(把這一點完全靈意化,根本與舊約聖經預言脫節)。他們指控這是因為使徒們一貫性的誤解和不智,抱著以自己為中心的野心。舉例來說,已故的亞瑟牧師(Rev    WilliamArthur),在他所著的「火焰的舌頭」一書內(這書在大約六十年前有過非常厲害的影響力)這樣解釋說:

    「很明顯的,使徒們一心關懷他們的國家多過救恩的國度,所以他們就這樣問主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個時候麼?」主並沒有提及半點有關以色列國或以色列人的事……所以,當他們問及是否在這個時候復興以色列國之時,主直接了當的把他們的念頭打消了。父神對以色列國的計畫,和什麼時候他們可以再有自己的國度,這些都不是他們所能知道的。目前他們有更好的工作,就是傳福音,因為『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我們可以知道的』。」

    我們特別把這一段話抄錄下來,是因為它的意見可以作為許多類同的解經家的意見,而這種意見以我們來看,卻是非常相反的。無論他們怎樣有力的指出,主耶穌「並沒有提及過半點有關以色列國或以色列人的事」,從四福音所記載的觀點來看,這樣的論調真叫人感到驚奇。再者,更使人驚奇的,他們竟說「主直接了當的把他們的想念打消了」,而只不過在早幾天之前(太廿四章),主耶穌曾花了許多時間仔細地回答門徒們同樣性質的問題!還有,路加在記錄使徒們的問題的時候,特別用了一個「於是」(譯者按:中文聖經沒有譯出來)這樣的字。請留心經文本來字句的失後次序:「於是,他們聚集來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麼?」路加在這裏使用「於是」這個字,很明顯的是要表示當時使徒們發生這問題,是因為他們聽完了主耶穌論及「神國」一切的道理之後,作出很自然又很邏輯的反應。

    像上文所引述亞瑟牧師的解釋,不知代表了多少作者的意見。試翻開一些著名的聖經注釋,不論是較舊的或較新的,絕大多數持有這樣的解釋。

    請想想這樣的解釋,是否合乎當時使徒們發這問題之時的背景和事實呢?我們認為是不符合的。單就使徒們本身而論,這已經使我們難以接受這解釋了。試想——他們已是成人,不再是無知的小孩,雖然他們未曾受過相當教育,但他們判斷力和常識都是健全的;他們曾陪伴著主耶穌有三年之久,親眼看過他所行的一切神蹟,親耳聽過他所講的一切比喻,又在公開的場合和私下的時間聽過他講解這些比喻,當然也聽過他講論有關天國或神國的教訓,雖然不可以說他們完全領會主耶穌所講的一切,但最低限度他們必能明白其中的大要。(正如馬太福音十三章五十一節這一類的經文所記的:主耶穌問門徒說:「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麼?」他們說:「我們明白了。」)現今,這些蒙主特別揀選,又受過特別教導的門徒,不但成了主的知心人,並且陪伴主至十字架之下而不肯背棄主,又在主復活之後有四十日之久親耳聽主特別講論「神國」的教訓;即使他們在不久之前曾被主怪責為「無知的人」,對「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信得太遲鈍」,最少現在不再是這樣了,因為路加告訴我們,主復活之後,來到他們當中,「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請問既是這樣,他們都經歷過上述的一切,我們還有可能以為他們問主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這問題是指著一個屬靈的國度(即教會),而不是指著一個有形有物質的國度來說嗎?那是何等的不合情理、何等的不合聖經本意的思想。這不僅是在一小點的真理上誤解了主耶穌的教訓,更是在主所有教訓之中最重要中心點的地方把真理混亂了!

    事實上,這是太不合乎真理,叫人無法接受的!倘若那些使徒們真的是這樣的人的話,那麼我們不如說他們是白癡的!若要說他們是神經正常的人,但又說他們的思想太不屬靈,以致不能領會主耶穌所講的真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承認連我們自己也是得助於他們才能信主重生的。主耶穌曾宣稱他們因主所講給他們的道而成為乾淨的(約十五3);我們每一個人都承認,雖然他們在屬靈的事上還是不夠經驗,但他們都是曾受聖靈特別指教的人,舉例來說,主曾對彼得說:「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十六17)。並實上,問題不在他們的思想是否屬靈,只在他們有沒有理性常識,對主復活前後所講的話語字句上的意義是否明白。試把今天任何一些正常人放在他們的立場上來看(我不是說一定要重生得救的人),我們認為他們會怎樣呢?當然答案是不說出來也知道的。既是這樣,我們應不應該,或敢不敢反過來認為這些蒙特別揀選,又蒙特別教導的使徒,竟然不及一些普通而正常的人的領悟力呢?使徒們豈會弄出這樣的一個大誤會,把一個屬靈的組織——教會,與一個有形有質的以色列人在地上的國度混為一談,而懵懵然的問主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若是會,那麼主耶穌的簡單答覆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便會成為聖經上最無價值的話——最少會惹起反對,或會引起人們憤然離棄真道!

      當然,我們剛才提出主所回答的話,是否主指摘門徒的自私,我們仔細判斷認為不是這樣的。主耶穌不過是用很淺白的句語把一個事實表達出來。這事實是有關那位彌賽亞君王再來和建立他的國度的「時候日期」,是不能讓門徒知道的,像這樣的一個回答,怎會是指摘他們呢?主自己豈不曾說過,連他自己也不知那日何時來到嗎?「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可十三32)。反之,主的話不單沒有指摘的意味,而且還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在內。為此,路加小心的把這些話記錄下來,這一點,我們稍後會詳加研究。

    或問,為何人們會這樣誤解使徒們所發的問題,和主所回答的話?一切的原因都是來自誤解天國或神國就是現今的教會時代。

    那麼,究竟這位復活的主差遣使徒們去傳講什麼呢?當然我們曾經說過這是很清楚的,他所要講的就是有關「神國」的事,因為那四十日的時間,主耶穌都是向他們講論這一個大題目。

    大約可以分開兩方面來說:(1)要他們見證主耶穌就是以色列人所盼望要來的彌賽亞君王,雖被釘十字架,但是現今復活了,成為他自己百姓的救贖主,又是舊約長久以來所應許的「天國」之君;(2)要他們見證主耶穌是每一個人的救主,能救他們脫離罪和罪的權勢,並永遠的刑罰。任何人只要信靠他,他的代死和復活就能在他身上產生赦罪的功效?他們的責任是把這位天國君王的供獻帶到世人中間去,正如主自己一生至死所作的一樣;所不同的是,現今他們所要傳揚的資訊多加了一點又新又妙的內容——就是這釘死主的十字架,現在成了救贖世人脫離罪的記號。每個人可以藉著相信主耶穌為以色列人的基督,為世人的救贖主,就能得藉救恩。

    無論使徒行傳裏面還帶有其他什麼意義也好,這書基本上是:為以色列國帶來新的天國福音。

 

使徒傳道信息代表作

 

    這個新的天國福音正是所有使徒們在五旬節前後向以色列國民傳道資訊的中心。請參看彼得在頭兩次公開傳道的資訊——一次在五旬節那一天,另一次在聖殿走廊。

    彼得在五旬節那一天所講的偉大資訊是記載在二章十四至四十節那裏,物件特別是向以色列國民(142236等節)。請注意,在這裏彼得指出,當時的說方言現象正是應驗了約珥書二章二十八至三十二節的預言——「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16節)究竟先知約珥預言是指著什麼說的?是指著教會說的,而且,是特別指著彌賽亞的國度說的(這是舊約預言的大目標),只要把約珥書第二章與舊約其他預言比較一下就可得到肯定的結論了。跟著彼得指控以色列人,他們的彌賽亞被釘十字架完全是他們的責任(2223節),又提醒他們這位彌賽亞曾經在他們中間行過許多奇事神蹟證明他的身分。然後彼得突然帶出一個新的資訊,就是那位元被釘死的耶穌基督已經復活升天了,並且這也是應驗了彌賽亞預言(2433節)。這一個資訊在當時的人聽來,真是一篇偉大而又得勝的資訊。請留意以下關於「拿撒人耶穌」(第22節)的五大點:

   1)耶穌這個人,正是舊約預言的主題——「大衛指著他說」(第25節)。

   2)耶穌這個人,是我們的主——「大衛指著他說:我看見主」(第25節)。

   3)耶穌這個人,是那應許要來的「聖者」——「大衛指著他說說……聖者」(第27節)。

   4)耶穌這個人,是那應許要來的彌賽亞——「他(大衛)預先看明這事,講論基督……」(第31節)。

   5) 耶穌這個人,是那應許要來的王——「大衛……曉得……基督要在坐他的寶座上」(第30節)。

    這五大重點,再加上五旬節聖靈降臨的奇事,必定使聽彼得講道的猶太人的思想有了一種驚人改變。但是彼得還有一些使他們更驚奇的話要說。彼得在指出主耶穌曾在他們中間行過許多神蹟奇事證明他是彌賽亞之後,跟著又指出主復活的事實,以大衛的預言為根據,證明主耶穌不單是彌賽亞,他還是神的獨生子。正如第三十三節說:「他既被神的右手高舉,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彼得所講的話一點沒有含糊;其中的意義是非常清楚的。他說出了這位耶穌曾做了只有神自己才能做的事——就是他把聖靈澆灌下來!這樣指出主耶穌曾運用了只有神能運用的權能,除非他本身真是神的兒子,不然,這是極度褻瀆神的。但是彼得證明他確確實實的是耶和華——耶穌;或用彼得所用的雙重稱呼來說,他「是主又是基督(直譯)」(第36節)。

    這就是彼得在五旬節那一天的資訊了,物件是以色列人。那超自然的現象被解釋為應驗舊約有關彌賽亞國度來臨的應許。那位被釘死,但如今已經復活升天的耶穌,又被宣稱是那位應許要來的基督和君王。然後,當那些聽眾問彼得他們該如何做的時候,彼得勸勉他們悔改,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他們的罪得赦。這樣就必領受當時賜下來的聖靈。最後彼得還加上一句說:「因為這應許(就是先知約珥所記載的,也是舊約眾先知所預言的國度)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之後)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外邦人),就是主我們的神所召來的。」

    至於彼得第二次的資訊(三1226),其中心思想一望便知了。大約可分為兩大點:第一點,彼得承認百姓釘死耶穌是出於無知;第二點,倘若百姓肯悔改接受主耶穌,他應許還要再來。十七至二十一節的經文是這樣說:

   「弟兄們,我曉得你們作這事,是出於不知,你們的官長也是如此。但神曾藉眾先知的口,預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的面前來到。主必差遣所預定給你們的基督耶穌降臨。天必留他,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就是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

    請問,這段經文的意思,除了是指著給與猶太人一個有關天國和彌賽亞君王耶穌的新供獻之外,還可能指著什麼說的呢?豈不是非常清楚的指出,主耶穌要再來的應許到了以色列家悔改歸向神之時必定應驗而不再遲延,那時萬物和以色列國都要復興了。倘若當時以色列全家真的悔改歸向神,接受耶穌為主為基督的話,一個非常清楚顯明的事實,就是主基督第二次在榮耀權威中降臨,就必定早在那時候實現了一可以說像這樣清楚明白的應許,在歷史上是從來未曾有過的。

    當然,我們強調上述這一點之時,我們並不會忽視彼得在第二十一節那裏所加的話:「天必留他(我們的主耶穌),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就是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請千萬不要以為那位得到默示的彼得,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在他的思想裏存著一種意念,以為最少還要再等二千年之後才會實現,正如我們今天這二十世紀時代的人所看到的。由那時至主再來之時,最少相隔了二千年一樣。若果有人這樣想,他就把彼得先前向百姓所勸勉的話廢棄了,變為戲言,變為害人的謊言。

    不錯,倘若以色列人當時立即悔改並接受主,彼得所說的「復興的時候」就立刻實現,主耶穌會立刻再回來,絕不遲延。當使徒們問主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個時候嗎?」他們所想像的復興,也是這個復興。舊約所有的先知曾多次的預言,以色列國要復興,以色列民要再歸回應許之地:彌賽亞要恢復他的神治政權;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也最後得到完全實現,於是約中所有的權利都要複還給以色列人。所謂「復興的時候」就是這樣的,這正是彼得的資訊的本來意思。

神的計畫本來不是預定基督第一次來臨之後,要隔二千多年才使以色列國復興,彌賽亞才治理他們;但是神確預知以色列人不會信從,因而拒絕基督。神既賜給人自由意志,他就不能改變局勢,只有讓事情隨著自然發展下去。所以,彼得當時傳講那資訊是充滿信心的,而事實上主耶穌也確可能在當時立刻回來,一點不須要延遲。現今的延遲,使彼得所講的不能立刻實現,完全是因為以色列人的不信服吧了。

── 巴斯德《聖經研究──歸納性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