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使徒行傳第二課

 

第一百二十五課  使徒行傳  之二

 

題示:在研讀這一課之前,再小心讀一遍司提反向公會的申訴,他的殉道故事,並保羅三次旅行佈道的事蹟。

 

使徒行傳的重要性

 

        要衡量一本書的寶貴程度,有時最好的方法是想像一下假若沒有了它又怎樣,這是我們很官易體驗到的。倘若使徒行傳早早就失落了的話,今天我們就無法知曉使徒們昔日的工作有何價值。這一個空白,恐怕再沒有別的事物可以填補得來了。

                                          ——法拉(Farrar

        倘若使徒行傳失落了,就再無別的書可以代替它的位置;而且更甚的,就是結果使我們的聖經變成兩截接不上的散文;好像一個橋拱中間失去了一塊石,無法立起來一樣。

                                         ——哈遜(Howson

 

三個重要的事蹟

 

    我相信,對於使徒行傳的基本主旨,就是給以色列人帶來一個新的天國福音,這一點我們已經說過了(我們還須緊記,正如舊約聖經預言所說的,那應許的國度並不單為以色列而有的)。這使我們想到使徒行傳裏面三個重心事蹟,和這書的最終目標。這三個轉捩點就是:

    司提反被逼害(七5460

保羅遭受逼迫(廿二22

福音傳給外邦人(廿八28

 

司提反被逼害

 

    先討論第一件:司提反被逼害。我們已經說過使徒行傳原是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的每一件事(一~十二章)若不是引發司提反被逼害,就是他遇害的結果。所以,這件事就是第一部分所有事件的中心關鍵。

    我們可以看到,使徒行傳最先的幾章都是先記載神蹟然後才記載見證的。那些神蹟不外是用來引發那些見證的內容。它們正是應驗舊約聖經像約珥書一類預言的明證,那些預言指出神所應許要降臨的國度,就是有這些神蹟為證的。所以,這國度現在正要開始實現了。使徒們見證說,只要以色列全家肯接受這些神蹟明證,悔改歸向主耶穌基督,這樣,基督就要立刻再來,國度就要完全實現了。

    因此,在第二章我們就看見第一個「方言」的神蹟,跟著是彼得那偉大的資訊,解釋那方言神蹟的意思為何。同樣在第三章和第四章,記載了治好瘸腿的神蹟。這神蹟先行在「美門」那裏,跟著是使徒們雙重的見證——公開向百姓作見證,然後向領袖層作見證。到了第五章,我們看見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因欺哄聖靈而死的可怕事件,好像一起自然的警告。到第十二節又記著說「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接著又是一個雙重的見證,也是向百姓和公會作的。然後在第六章和第七章,我們看到司提反在民間所行的「大奇事和神蹟」,跟著是他自己在公會作見證,並當眾嚴嚴指證那些猶太領袖們的罪。還有一點,在這幾章聖經裏,每一次在記載神蹟和見證之後,立刻就看見猶太人的領袖階層加以拒絕和逼害,使應許的國度無法立即實現。

 

向以色列最後指控

 

    一切的事情似乎都是在引發司提反的被害,所以他的被害就成了歷史的轉捩點了。第一,在司提反的神蹟,見證和殉道的事上,我們看見以色列國好像受到最後的審問和指控一樣。相信有不少讀者曾經感到奇怪,究竟司提反向公會作了這麼長的見證言論有何特殊的目的在內呢?為什麼他要重覆提及以色列的歷史呢?這篇言論可以縮短一點嗎?發出這樣的問題的人都表明他們沒有領悟到司提反所講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事實上,他覆述歷史是為要指控他們,他要指出以色列人怎樣在過去的歷史裏,一次又一次的拒絕聖靈向他們所作的見證。直到最後,在那些離經叛道領袖影響之下,百姓竟做出極端醜惡的事,把彌賽亞本人殺了。司提反悲痛講論的目的,是要指控他們蓄意的、冷血的,犯了兩件極大的罪,第一件是把神的兒子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二件是一直拒絕恩惠的聖靈向他們證明的天國福音。在十字架上,基督曾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彼得亦曾為此給與他們悔改的機會說:「弟兄們,我曉得你們作這事,是出於不知」。可是,現在他們不能再說不知了——事情已經到了非常明朗化,這些猶太領袖們必定清楚明白他們一直以來所作的是什麼了。再不能有人為他們禱告說「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許多神蹟都行過了,見證也說過許多了,機會也不算少了,無論如何,他們是已經清楚看過、聽過,又明白的,但他們仍然拒絕。

    那些神蹟已經證實是絕對真確的,以色列人的領袖們定然明白,必然無言可答,必不得不承認這些都是事實。四章十六、十七節和五章十二、十七、十八節,都記明他們承認這事,但他們的態度卻仍是拒絕的。

    同樣地,使徒們所作的見證也是非常清楚明白的,這一點更不用說了。誰會誤會或不明白像四章九至十二節所講的那麼直接而顯淺的話呢?

    不,絕不會有人會誤解這樣顯淺的講論的。但是結果怎樣呢?五章三十三節告訴我們:「公會的人聽見就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他們的嫉妒,暴怒和抗拒是永無止境的。他們蓄意地拒絕聖靈的醜態,越來越明顯,直到最後受到司提反指控之後,就原形畢露了。司提反指著他們說:「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是的,以色列人在司提反面前被判定罪不可恕了。

 

最後拒絕天國的福音

 

    第二、司提反的殉道事件又可作為猶太人正式拒絕天國福音的印證。在這幾章經文裏,有兩個字經常用來描寫使徒們所行的超自然工作,那就是「跡象」(signs)和「奇事」(wonders);譯者按:和合本譯signs為「神蹟」,這會混亂了miracles一字,這字的意思才是「神蹟」)。聖經的本意是以使徒所行的神蹟為一些「跡象」——就是天國降臨的跡象,如今藉使徒們的見證證實了。至於這些跡象的本質,那實在是妙不可言的「奇事」,一看便知其中必有一種超自然的能力在運行著;無可懷疑的,這就是神自己的力量。所以,這些跡象就是天國降臨最顯淺易明的證據。可是,那些猶太人的領袖們總是以一貫的敵對態度,視若無睹。

    他們的怒氣如同火燒,不但殺害了面貌像天使一般的司提反,並且還迅速的激動起群眾,大規模的進行逼害當時還是人數稀少的基督徒,並且公開的加以殺盡趕絕。這個逼迫的狂潮一發就無法控制了。司提反的被殺,不過是普遍大逼迫的開始,正像星星之火,燃起了燎原的烈焰,要消滅拿撒人耶穌和他的跟隨者。請注意第七章最後一節和八章一節的關係:「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司提反呼籲主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處……」。隨著司提反的殉道,很快就有許多其他的信徒跟著倒斃在那些瘋狂逼害人的暴徒面前。據傳說,在司提反殉道後爆發的大逼迫之中,最少有二千人喪生。所以,司提反的殉道,實行表示猶太人正式作出最後的決定,抗拒主耶穌作他們的彌賽亞到底。

 

第一次擴展佈道事工

 

    第三、司提反的殉道促成了福音  道事工第一次從耶路撒冷向外擴展。請再翻開第八章,第一節就告訴我們,司提反所引起的大逼迫,使「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第四節說:「那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第五節說:「腓利於撒瑪利亞去,宣講基督。」第二十五節又說:「使徒(彼得和約翰)既證明主道,而且傳講,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瑪利亞好些村莊傳揚福音。」還有第四十節:「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

    跟著在司提反的殉道之後,使徒行傳頭一部分(~十二章)的其餘各章都是記載這第一次向外擴展佈道的事工。主要論及福音怎樣傳到各大城市和一些重要的人物,就如:

    第八章      撒瑪利亞      埃提阿伯的銀庫總管

    第九章      大馬色      掃羅,就是日後的保羅

    第十章      該撒利亞            哥尼流百夫長

    第十一章    安提阿    證明福音可以傳給外邦人

    第四、司提反引起的大逼迫使傳福音的中心基地轉到安提阿去。十一章十九節說:「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從這一段經文開始,安提阿在使徒行傳裏就有了領導性的地位。至於耶路撒冷,它仍保持正常的領導地位,作為一切有權威有決定性的宣言中心,因為十二使徒仍然保留在那裏。而且因為猶太人一切的神聖組織關係都保持在那裏的緣故,它仍被視作猶太人的中心京都和新約信仰的發源地。但是,在實際戰略性的地位來說,安提阿現在起來取而代之了。

    可以說,「主的手」是很奇妙地在安提阿推動聖工的。在那裏,有很多的人相信並歸向基督。耶路撒冷差派巴拿巴到安提阿去,後來巴拿巴又到大數去找掃羅,把他一同帶到安提阿去。門徒被稱為基督徒也是在安提阿開始的。以後保羅多次的旅行佈道,遊遍整個羅馬帝國,都是以安提阿為基地。並且安提阿的教會還把許多款項送上耶路撒冷和猶大省去幫助那裏的基督徒。可以說,有了安提阿,才有使徒行傳的第二大部分。

    由此可見,司提反所引起的大逼迫,最少在如下四方面變成了使徒行傳的重心:(1)它表明了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受到最後的審問;(2)它指出了猶太人正式公開拒絕這天國的福音;(3)它促使福音佈道事工第一次向外擴展;(4)它逼使傳福音的戰略性中心轉移到另一個新地點去。

    這樣,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使徒行傳第一大部分的中心資訊就是:猶太人在京城裏正式地再一次拒絕天國的福音。

 

反對保羅的呼聲

 

    現在我們進一步來看使徒行傳第二個中心危機,那就是「反對保羅的呼聲」。正如在第一部分裏,司提反的殉道成了事前事後所有事件的最高峰。同樣的在這第二部分裏,第二十二章(特別是第廿二節)所記載的猶太人因仇視這福音而爆發的激動情緒,又成了這部分的最高潮,有如電光一閃,把過去仇視的因素顯明出來,又立刻促發決定今後一連串的新行動一般。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十三至二十一章,這是引起那激動的仇恨的因素。主耶穌曾說:「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我們在第一部分那裏已經看見福音傳到耶路撒冷,猶大和撒瑪利亞,先給那些猶太人,然後,因為猶太人拒絕的緣故,福音亦同時傳給外邦人聽。但是這天國的福音只在本上的範圍裏傳揚是不夠的,在羅馬帝國各地分散居住的還有千千萬萬的猶太人,他們豈不也需要這福音?他們會接受這福音嗎?這一點還需要時間證明才能知道,無論如何他們也應該有聽福音的機會。所以第二部分是記載天國的福音給分散各地的猶太人,一直到「地極」的經過。在這一部分裏,我們還看見一個不變的次序,就是「先傳給猶太人」,然後「也傳給外邦人」。

 

第一次的佈道旅程

 

    保羅第一次的佈道旅程是記載在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在路程上,傳福音傳過的地方有:

      撒拉米              (十三5

      帕弗                (十三6

      彼西底的安提阿      (十三14

      以哥念              (十三51

      路司得和特庇        (十四620

      回程                (十四2122

    除了路司得和特庇之外,我們看見這兩位使徒無論在那一個地方傳福音,他們總是先向猶太人講,所以都是在會堂裏講的。至於路司得和特庇,或許那裏沒有會堂,又或許那裏根本沒有猶太人,所以沒有這樣的注明。根據作者所敍述的:「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百姓」一字,在新約聖經裏通常都是由希臘文laos翻過來的,而這字一直都是特別用來指猶太人說的。猶太人以自己為獨一無二的「百姓」,只因為他們與耶和華之間立了特殊的約。例如,我們在使徒行傳二十一章二十八節也看見這字有這樣的用法。但是,這一節經文所用的字卻不是laos,而是另一個字,意思是「眾人」。原來那些可憎的猶太人一直追趕保羅和巴拿巴到了路司得,然後挑唆那裏的「眾人」(並非猶太人)去對付他們。所以,聖經並沒有記載路司得和特庇有會堂。

    究竟兩位使徒在第一次旅行佈道之時所傳的資訊是什麼呢?當然我們認為路加在記錄他們的講道之時必須非常簡略;但是資訊的中心思想卻是十分清楚的。在旅程結束之時,十四章二十一、二十二節概括他們的資訊說:「對那城裏的人傳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門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恒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從這段經文看來,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必是傳講耶穌為彌賽亞君王和每一個人的救主。

    究竟這第一次旅行佈道有何結果呢?從所到過的地方先後次序而論,在撒拉米沒有說明有任何結果。在帕弗,按一般的反應來說,仍是沒有什麼結果。不過我們看見一個行法術的猶太人敵擋使徒們,並看見一位外邦人的官長熱心追求真理。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就有更多的猶太人,和虔誠進猶太教的人向使徒們表示對這福音十分有興趣(十三43);可是同時也引起了猶太人社會普遍的人起來厲害地反對(4550節)。值得注意的是外邦人反而越來越歡迎這道(424448節):就是在這裏,面對著猶太人的仇視,保羅說:「看哪,我們就轉向外人去」(第46節)。跟著到了以哥念,在會堂裏有很多猶太人和希利尼人相信了(十四1);但以猶太人整體來說,他們仍是非常厲害反對的(24節),他們甚至挑唆外邦人來對付保羅和巴拿巴(25節)。最後,在路司得和特庇,猶太人追上他們,並且激動眾人起來歐打他們,雖然這樣,仍有許多外邦人作了門徒(1921節)。

    由此可見,猶太人越來越拒絕使徒們的見證,而另一方面「信心之門也逐漸開向外邦人(十四27)。從一開始到居比路傳福音的情形看來,似乎兩位使徒企圖只向猶太人傳講。到了安提阿和以哥念,他們雖然仍以向猶太人傳福音為基本目標,但他們不能不承認也要向外邦人傳福音(十三46)。當他們逃到呂高尼的時候,那正是他們被趕絕到不能不完全轉向外邦人的時候到了!

    最後他們返回安提阿基地,向眾人「述說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神怎樣為外邦人間了通道的門。」在這個報告裏面,他們無法提及猶太人悔改信主的好消息,只有一個新的消息,就是打開了向外邦人傳福音的門。這是一個大轉變:「並傳給外邦的人」這一句話,以後也越來越多出現了。

 

第二次旅行佈道

 

    保羅第二次的旅行佈道記載在十五章三十六節至十八章二十二節。大致上可分析以下:

    以上所表列的就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之時的方針,資訊和結果。雖然在帖撒羅尼迦那裏,似乎初時反應也不算壞,但那只是「一些猶太人」接受福音的情況而已;大多數信主的人還是希利尼人的(十七4)。若單就猶太人來說,最使人興奮的一次是在庇哩亞,但很明顯的,在那裏大部分的猶太人仍是不肯接受的。到了哥林多那裏,猶太人反對福音就到達了最高潮(十八61217)。並且聖經記載保羅在回程之前講了最後一句非常重要的話說:「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裏去。」

 

第二次旅行佈道

地點

方針與資訊內容

反應與結果

 腓立比

帖撒羅尼迦

 

 

庇哩亞

 

雅典

 

哥林多

 

以弗所

先向猶太人

先向猶太人

 

 

先向猶太人

 

先向猶太人

 

先向猶太人

 

先向猶太人

 

1)那位應許要來的彌賽亞擔當了人們的罪

2)那位彌賽亞就是他們所釘死但後來復活了的耶穌

3)耶穌現在成為他們的彌賽亞君王和救贖主

沒有記載

  (呂底亞歸主)

有一些人相信,但猶 太人拒絕

許多人相信,猶太人更厲害的拒絕

沒有一個猶太人接受

 

大大的拒絕和迫害

 

沒有記錄,後來才有

繼續到帖撒羅尼迦傳道

逃往庇哩亞

 

逃往雅典

去到外邦人中

於是轉向外邦人

返回安提阿基地

 

第三次旅行佈道

 

    第三次旅行佈道是記載在十八章二十三節至二十一章三節。這次旅行佈道描述得最詳細的是在以弗所那裏的佈道情況,聖經用了整章來描寫這事。在那裏的佈道方針仍是「先傳給猶太人」(十九8)。資訊也是「神國的福音」(十九8)。雖然這裏的人似乎有點反應,但始終大部分的人不肯相信,而且猶太人還是劇烈的反對。結果怎樣呢?福音轉到外邦人中去,並且開始大大的發展起來(十九91820)。

    這樣,經過保羅這第三次旅行佈道之後,連分散各地的猶太人都曾有過福音傳給他們了。其實除了保羅之外,還有其餘的使徒,好像巴拿巴等傳福音給他們,不過聖經沒有把他們的傳道事蹟記載下來吧了。結果怎樣呢?我們只要看看過去兩次旅行佈道的分析,然後再看看這第三次不用分析的旅行佈道,就可以清楚的發現,那些分散各地的猶太人,對福音所表示的態度,與故土的猶太人所表示的態度是完全一樣的。雖然其中有兩三個地方,有一些猶太人曾表示相信,但絕大部分的猶太人都拒絕並且反對。多頑固的百姓,看他們高聲喊叫說:「我們不要這個人來管理我們!」當保羅完成了第三次的旅行佈道之時,他返回耶路撒冷報告他的工作,這報告的內容是什麼呢?二十一章十九節告訴我們:「保羅問了他們安,便將神用他傳教,在外邦人中間所行的事,一一的述說了。」這句話帶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尤其是對今後在耶路撒冷發展的局勢來說,更是如此。

 

保羅在耶路撒冷——引起群眾的呼喊

 

    接著第三次旅行佈道之後,使徒行傳三大主要事件中的第二件就開始了。保羅上耶路撒冷參加每年一度的逾越節(廿16)。這時候耶路撒冷擠滿了從天下各地上來過節的猶太人。這種情形,正如大約二十七年之前,天下各地虔誠的猶太人上來過逾越節和五旬節的情形一樣。記得那一次聖靈照著約珥先知的預言(珥二516),降臨在使徒們的身上,彼得和其餘的使徒還起來向那麼大的群眾傳道。如今,在這後來的幾章(廿一章、廿二章),那些群眾卻被激動起來,大嚷大叫要殺死保羅。他們既是從羅馬帝國各地上來過節的,固然他們就足以代表分散各地所有的猶太人。經過三次旅行佈道之後,他們都對保羅非常熟悉了,並恨之入骨,正好在這時候向保羅和他所講的福音作最後一次整體性的反對和兇狠的指摘。

    請注意,是那些「從亞西亞來的猶太人」(廿一27)把保羅拖到眾人面前,又聳動眾人起來殺他的。他們的喊聲正是動亂的火頭。「全城的人」立刻就「震動」起來!幸好營裏的千夫長及時帶兵來鎮壓,把保羅從死亡的邊緣救出來(廿一3032)!即使在這時候,受傷的保羅還要求站在臺階上向憤怒的群眾作一次機會難逢的「分訴》。第二十二章全章就是他所說滿有能力和凜烈激昂的話:可是群眾並不讓他講完他要講的。正當他講到某一點,還想要講下去的時候,群眾就暴動起來,大喊要殺死他了。究竟他講到那一點,以致引起這樣大的暴亂?第二十二節形容那暴亂說:「眾人聽到他說到這句話,就高聲說,這樣的人,從世上除掉他罷,他是不當活著的。眾人喧嚷,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究竟那句話是什麼呢?那就是:「主(耶穌)向我說:你去罷,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裏去。」

    「眾人聽他說到這句話,就高聲說……」這正是分散各地的猶太人的代表們,聯同故土中不信的猶太人,一同發出的喊聲,他們大聲喊,是要表示最後拒絕耶穌作他們的基督,和反對傳給外邦人的救恩資訊。尤其是後者使他們更難忍受,這使他們固執的思想更由憤怒變成瘋狂。他們自己不接受天國的福音。他們也不容許外邦人分享了他們的權利。

    從第十三章開始,我們就可以看見所有事情都是朝著這一點發展過去的;現在我們再來看,從這一點之後,每一件事情都是它的後果。請注意以下的幾章:

    第二十三章    保羅在公會前受審

    第二十四章    保羅在腓力斯前受審

    第二十五章    保羅在非斯都前受審

    第二十六章    保羅在亞基帕王之前受審

    第二十七章    保羅被解上羅馬去

 

轉到外邦人去

    使徒行傳最後的高峰是在第二十八章,經過那多災多難的航程(廿七1~廿八15)之後,保羅終於到達羅馬(廿八16)。他被解去羅馬並不像一個普通的囚犯,這或者是因看管他的百夫長猶流特別關顧及推薦的緣故吧(廿九1)。在羅馬,保羅獲得某一種程度的自由(廿八16),正像他在該撒利亞坐監之時(廿四23),和往羅馬去的(廿3)一路上所享有的特殊自由權利一樣。雖然表面上有一條鏈子把他捆縛,由一個士兵看守(廿八1620),但他仍可以獲准住在自己另外租的一個房子裏(廿八30)。在羅馬過了三天,他就召集了那裏的猶太人的首領,向他們解釋自己為何到這裏來,並且和他們預約了一個日子,好讓他能向他們講解神的道,和有關主耶穌基督並他所帶來給以色列人的天國福音。

    當這些猶太領袖到來的時候,保羅向他們作的見證是什麼呢?答案是在二十八章二十三節:「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證明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雖然在猶大省,甚至各地,保羅都吃了不少的苦頭,但他傳福音的方針依然是「先傳給猶太人」(廿八17),然才「傳給外邦人」(廿八30);而且他作見證的中心主題也是「天國的福音」(廿八2331)。

    結果怎樣呢?二十四至二十五節告訴我們:「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這段經文給我們的印象是,即使那些「信的」(或者按字句的意思說,「被勸服的」),也沒有熱心接受這道。照希臘的字義來說,他們的被說服只在理性上而已,沒有表示樂意接到心中去。其他的猶太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們肯定的拒絕這道。整個事情的結果十分明顯的,正如保羅自己說:「聖靈藉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2527節)然後,隨即接著這一句話,就是全書最高峰的一句了:「所以你們當知道,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廿八28

    作者把我們帶到這第三個最重大的轉捩點之後,這本使徒行傳就完結了。因為到了這裏,寫書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看見這天國的福音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傳給以色列人;首先是傳給故土的猶太人,繼而傳給分散各地的猶太人,最後甚至傳給了羅馬京都裏的猶太人。他們竟然一貫性的不信和仇視,他們不但拒絕了天國,同時亦拒絕了彌賽亞耶穌為他們死而復活所成就的救恩。到了羅馬之後,我們可以作出一個肯定的結論就是:

    猶大人已經齊聲拒絕耶穌作以色列人的基督,君王和救主。天國降臨的計畫被逼暫時除消,地上的以色列國民必須暫時(即現今的時代)被神棄置一旁,失去選民的權利,神普及全世界恩惠的福音要遠遠傳開,讓地萬國的外邦人可以聽見而接受。

    到了這裏,本書已經引導我們的思想作好了準備,繼續轉到教會書信(羅馬書至帖撒羅尼迦後書)去。在那裏,我們將會看到神一個新而奇妙的計畫。這計畫一直是隱藏著的,但如今因著猶太人的不信和拒絕,就被啟明出來了——就是,教會要成為神的兒子身體、新婦,和新殿。

── 巴斯德《聖經研究──歸納性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