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使徒行傳第廿七章

 

XIV. 保羅至羅馬的行程(27-28)

 

27:1-12 啟程往羅馬

    最後兩章是記述保羅到羅馬去的行程和事件。神有奇妙的安排,保羅本希望到羅馬去探望那裡的教會(1:10),這時神卻有這奇妙的安排。

      

    1-2節,作者再一次用「我們」(We)一詞來表明他自己也有份參與此旅途(16:10-21:8),27:1-28:31是本書另一個「我們」(We)部分。相信保羅在該撒利亞坐監的兩年期間,本書作者路加一直陪伴著保羅。也藉看出來為什麽路加在使徒行傳中多記錄關於保羅的資料。故事中其他的角色包括一個名叫猶流的百夫長,和他轄下的一些囚犯,並有基督徒亞裡達古。有關亞裡達古的事,使徒行傳沒有詳細的記載(另見19:29;20:4;西4:10和門24,或許這些著作都是保羅在羅馬獄中寫成的,當時亞裡達古也和在一起)。

    3-8節,航程的首途「因為被風攔阻」,「船行得慢」,「沿岸」艱難行走。至夏季末,船仍在航行(所提及的節期是指九月、十月之間的贖罪日)。這段時間地中海一帶的風都很大,必須沿著亞西亞的岸邊走,然後過革裡底島,藉著這島來背風,再到義大利去。「亞歷山大」的船說明這蘋船是由埃及北部大城要去羅馬的船蘋。

    9-12節,「禁食的節期」是指猶太人的贖罪日,約在九月下旬或十月初。從保羅的書信中,我們知道他曾經航海,甚至經歷過災難(林後11:25),深知十一月在地中海行船是極危險的事。雖然如此,百夫長卻「信從掌船的和船主,不信從保羅所說的」。於是他們決定「起了錨」,再前行大概40哩,希望到達一個方向適合的避風港過冬。

 

27:13-44 船遇風暴

    這裡的敘述似乎來自親身的經歷,路加所用的文字反映出他與其他沒有航海知識的作者一樣,只是忠實地報導水手們在危難中的行動。

    13-20節,船一起行,「微微」的「南風」(13節)瞬間就變成「狂風」(14節),船員被迫棄船。採用的各種方法都是正確的,例如用纜索綁緊船身,放下船篷,把貨物拋在海裡,後來甚至拋棄船上的器具。但是情勢越加險惡,最後他們承認「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絕了」(20節)。

    21-26節,保羅之前的警告(「我早就說過┅」)是準確的,接著保羅也預言他們只會遇到海難,但沒有性命的危險。保羅全篇講話的重點在勸各人放心。我們相信保羅並沒有把風暴和沉船的事件看作是神的懲罰,也沒有說神為了基督徒而善待各人。

    27-29節,離開佳澳本該是一日的航程,卻航行了兩個星期,水手「以為漸近旱地」(27節),探測的結果也證實如此。他們也「盼望天亮」(29節),在白天可把船蘋靠攏岸,免得夜裡摸黑航行,以致撞在石頭上。

    30-32節,假如是白天,船又頗穩固的話,留在船上比用小船於風暴中登岸來得安全。有些水手企圖用這種方法逃走,說明他們絕望的心態,可能也暗示當時船蘋損壞的程度。押送犯人的羅馬兵丁便砍斷小船的繩子,以防任何人逃走。

    33-38節,保羅勸眾人吃飯是明智之舉,因為天亮之時他們都要面臨體力上的考驗。雖然用膳前保羅所說所行與主餐中耶穌的言行相似(「拿著餅┅┅祝謝了┅┅擘開┅┅吃」;參路9:16;22:19;24:30),但是這裡沒有其他顯示他們是在守聖餐。既然有飯吃,可見米糧似乎仍被存留下來備用,沒有被拋掉。這時吃飽了,也可以把米糧拋掉來再度減輕船身。

    39-41節,在第一線的曙光中,他們看見了陸地,既有「海灣」,就「把船攏進去」。但是船蘋卻沒有靠岸,反而擱淺,船頭膠住不動,船尾被風浪沖壞。

    42-43節,兵丁打算把囚犯殺掉,免得他們逃跑,因為當時押送囚犯的兵丁都要負責任(12:18-1916:27)。百夫長攔阻這事,大概他對保羅產生一點敬重之心。結果正如保羅所預料一的樣,「眾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我們再次見到保羅得了平安。相信神對保羅有美好的旨意,要他到羅馬去。

── 文牧《使徒行傳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