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使徒行傳第十章

 

10

 

哥尼流{\LinkToBook:TopicID=1841}

<syncBible ref=10:1>凱撒利亞定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不然何用介紹它?那個叫哥尼流的人,你聽過他吧……

10:1  凱撒利亞有時候稱為巴勒斯坦凱撒利亞,位於地中海岸,在約帕以北五十一公里處。凱撒利亞是巴勒斯坦在地中海最大和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是羅馬統治下的猶太省的首都,又是第一個有外邦基督徒和非猶太人教會的城市。雖然哥尼流駐守凱撒利亞,不過他可能將要回到羅馬,所以他的悔改是很重要的踏腳石,使福音可因此而傳到首都。

<syncBible ref=10:2-3>神去找哥尼流,難道他是一個虔誠基督徒?神不是只看顧信祂的人嗎?

10:2-3  那些未曾聽過基督的人又怎麼樣呢?經常有人針對神的公義問這條問題。哥尼流不是基督徒,但是他正尋求神;同時,他又是一個虔誠、慷慨的人。因此,神便差遣彼得去告訴哥尼流有關耶穌的事。哥尼流的例子證明神會“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那些懇切尋求神的人必定會尋見祂!申初是下午三時。

<syncBible ref=10:4>你說你曾虔誠尋求祂,你說祂不理睬你,你找不到祂;這就奇怪……

10:4  神看見了哥尼流的虔誠信心,他的禱告和慷慨是一個“蒙神記念的祭”。神垂聽那些真誠尋求祂的人的禱告,在適當的時候會差派合適的人來傳達祂的旨意。

<syncBible ref=10:12>彼得見異象!他見到甚麼?可吃與不可吃的?那和傳福音有甚麼關係?

10:12  根據猶太律法,某些食物是不可吃的(參利11章)。有關食物的律法使猶太人不能與外邦人一同吃喝,否則便會有名聲受損的危險。事實上,猶太人視外邦人為“不潔”的。彼得所見的異象叫他不要輕視外邦人,不要視他們為神不拯救的局外人。彼得在見到這異象之前,可能會認為一個外邦羅馬官員不會接受基督。當他看到異象後,明白他應該與這些使者一同到哥尼流的家裡,把耶穌基督的救恩告訴這個外邦人。

<syncBible ref=10:25-26>彼得被跪拜,他有何反應?自高自大?你若處身在受人尊敬的環境中,你會……

10:25-26  這個跪拜的行動可能引起彼得驕傲自大,但是彼得卻指引哥尼流歸向基督。我們無論如何受人尊重,也要謹守自己的本分,應當將榮耀歸給神。

<syncBible ref=10:34-35>傳福音的障礙不在於我們不認識神的福音是傳給每一個人的,乃是因為……

10:34-35  在第一世紀傳揚福音最大的障礙也許是外邦人與猶太人之間的矛盾。早期信徒大部分都是猶太人;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想與外邦人來往也是可恥的。但神告訴彼得要把福音傳給一個羅馬人;彼得沒有理會自己的背景和個人感受,仍然順服神。神清楚表明福音是為每一個人而設的。我們不要讓任何障礙,包括語言、文化、偏見、地理、經濟或教育階層等,影響我們向人傳福音的心志。

<syncBible ref=10:35>在世上有多少人未聞福音?有多少人正趕去收割莊稼?當中可有你的影兒?

10:35  在每個國家裡,都有很多人的心靈是偏向神,隨時預備接受福音的,然而必須有人把福音傳給他們。如果沒有人為尋求神的人指引道路,他們如何可以找到神呢?神是否叫你指引人到祂那裡呢?(參羅10:14-15)。

<syncBible ref=10:37-43>簡短的話語,涵蓋了福音的內容──一篇講章需要些甚麼?要長?要豐富?

10:37-43  彼得這篇簡潔有力的講章,是一篇精簡的福音:包括了耶穌完全的生命,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祂的復活──彼得個人所見證和經歷的,耶穌應驗聖經的話,以及人必須憑著信心接受基督。一篇講章或見證不一定需要很詳細才會見效果,只需要有聖靈的引導,並以基督為中心,因為祂是道路、真理、生命。

<syncBible ref=10:45>人人各有特質,碰在一起,果效立見,彼得和哥尼流就是其一;你有和他人同工嗎?

10:45  哥尼流和彼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哥尼流是富有的外邦人、又是軍人,彼得是一個猶太漁夫,後來成為傳道人,但神的計劃卻把他們兩人包括在內。這天在哥尼流家裡,寫下了基督教歷史新的一頁,一位猶太基督徒領袖和一位外邦基督徒各自在對方身上發現一些重要的事情。哥尼流需要彼得及他的福音,叫他知道自己可以得救。彼得需要哥尼流和他得救的經歷,叫他知道在神的計劃裡也有外邦人的分。有時我們需要與另一位信徒在一起才明白神的工作!

<syncBible ref=10:48>我們需要團契,你看哥尼流也希望彼得多留下幾天,初信的你需要的是……

10:48  哥尼流希望彼得留下來住上幾天。他是一個初信者,知道自己需要教導和團契生活。你是否也一樣渴望更多認識耶穌?要知道自己的需要,向那些靈命成熟的基督徒學習。──《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