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羅馬書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一節:我且說,神棄絕了祂的百姓嗎? 保羅在前面論到以色列人的盲目與頑梗,似乎是說,基督臨世之後將猶太人一切得救的盼望都剝奪了,卻將應許賜給其他的人民。保羅在本段經文中就是要指出,這種看法並不正確。他在此乃是要對於他前面所講過的話加以說明,猶太人雖被棄絕,但並不至於使神和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完全廢止,神也沒有完全遺忘猶太人,使他們完全被逐出祂的國度,有如基督臨世之前的外邦人一樣。保羅以後還要指出猶太人並沒有完全被棄絕,他所討論的問題乃是神棄絕猶太人的事是否公正。在前一章已經證明,神的百姓以謬妄的熱心來拒絕神的義,他們因驕傲而受懲罰是公正的,他們的盲目以及他們從恩約中被趕出也是應當的。

現在他們被棄絕的原因已經得以證實,但關於另一論點的問題還待解答,就是:猶太人雖然當受刑罰,但是神以前與列祖所立的約是否被廢除了呢?保羅在此使我們看見,認爲人的不忠會廢去神的恩約的看法是荒唐的,因爲我們得成爲神的兒女完全是出於神白白的恩惠,不是由於人,這個原則是不能破壞的,是確定的,人的不信也絕不能推翻這個恩約。保羅在此必須解答這個難題,免得有人會認爲神的揀選以及神的真理乃是要看人的配與不配。

因爲我也是以色列人 在保羅還沒有討論主題之前,他先提到他自己來作例子,以證明凡以爲以色列國已被棄絕的看法是荒謬的。保羅自己生來就是以色列人,並不是歸依猶太教的,也不是最近歸化以色列國的。又因爲他最配稱爲神所揀選的僕人,因此也就證明神的恩惠仍在以色列人中間。保羅在此雖然只提到結論,但所要證明之點是不辯自明的,而且以後他還要給予更多的證據。

他提到自己是以色列人,指出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而且也提到他自己的支派,目的乃是要使人得知他是真以色列人(參看腓三4)。有些解經家說:便雅憫支派的後裔在以色列人中存下不多,保羅既是便雅憫支派的人,就更能證明神的憐憫;此種看法太勉強,也不實際。

第二節:神並沒有棄絕祂……的百姓 保羅對於這問題的回答是反面的,但是有限度的。如果使徒完全拒絕說,神並沒有棄絕猶太人,那麽就與他前面所說的話有了衝突。然而他也指出,猶太人雖被棄絕,但並不因此使神的應許失效,保羅的回答是兩方面的。神的行動並沒有與祂應許的約相反,祂也沒有完全棄絕亞伯拉罕的後裔;因爲神的揀選是在神收納他們爲兒子之前,故並不是所有亞伯拉罕肉身上的兒女都成爲應許的後裔。神雖棄絕,但並不因此說沒有一個猶太人可以得救;因爲在外表方面看來,猶太人全體都被棄絕了,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來,基督屬靈身體的肢體,卻沒有一個是滅亡的。

如果我們問:割禮不就是神向所有的猶太人顯出恩惠的記號嗎?所以他們應該被算爲神的子民。我們的回答是:外表的召若沒有信心是無效的;神所給他們的尊榮,因他們不信而拒絕,神就從他那裏收回,這是很公正的。神在一般特選的子民之間,顯出神的應許是一致的。保羅從神隱秘的揀選指出神的旨意是堅定不移的。保羅在此並沒有說神乃是看人是否有信心,卻說:凡是神所預知的,祂就一定會按祂的旨意而行,不棄絕他們。

我在前面對於神的預知所加的解釋是值得再重提一次的:神的預知不單是神預先看見了將要臨世的人,會有什麽光景,而是按照神自己喜悅的旨意,預先揀選了那些尚未出生,尚未有行爲表現出來而討祂喜悅的人。他也曾向加拉太人說:他們乃是被神所認識(加四9),因爲神早已預備要恩待他們,故召他們來認識基督。因此我們可以曉得,雖然普及的呼召可能不會生出果效,但是神絕不失信,只要神已揀選了教會,祂就會保守教會到底。雖然神並不偏心地呼召衆人,但若不是神預先知道是屬祂的人,祂就不會內在地吸引他們來就祂,若不是祂早已賜給了祂獨生兒子的人,祂也不會呼召他們;惟有屬基督的人,祂就信實地保守他們到底。

你們豈不曉得經上……說的呢? 既然只有極少的猶太人信了基督,那麽所得結論當然是神已經棄絕亞伯拉罕的後裔。可能也會有人認爲失喪的人既是如此之多,使人看不到神的恩惠。既然亞伯拉罕後裔被稱爲神的兒女,又因神給亞伯拉罕的聖約,也因亞伯拉罕而臨到他們;那麽除非神不再守祂的約,以色列人就不應該悲慘地分散于各方。爲了要除去這個絆腳石,保羅就用以利亞的時代作例子,提醒他們說:那時的光景是多麽荒涼,看來好像教會已不再存在。然而,雖然似乎是看不到絲毫神的恩惠,神的教會必須隱藏在地下,但神仍奇妙地保存了教會。

由此可知,凡想以自己的意見來估計教會價值的人,是錯誤的。事實上,假使這位著名的先知,滿有聖靈的亮光,在他以自己的判斷,並以數位來估計神的兒女時,也會錯誤;那麽我們若與他比較起來,就是在判斷力最清醒的時候,不也算爲昏矇的意見嗎?願我們不要妄下判語,而讓我們在心中記得這個真理;今天的教會在外表上看來對於我雖是算不得什麽,然而因著神隱秘的護理,卻仍會不斷地長大。也願我們記得:凡想以自己的感覺來衡量或估計蒙揀選者人數的,是最愚蠢與傲慢的行動;因爲神自己有祂的方法,雖不爲我們所知,卻能在看來失喪的光景中,奇妙地保守祂所揀選的兒女。

讀者也當注意,保羅在本處以及別處把他自己的時代以及古時教會作一個詳盡的比較,此事對於堅定我們的信心是很有助益的;我們可以思想,我們今天所遭遇的一切,沒有一樣是古時的聖徒所沒有遭遇過的;因我們知道,新的遭遇常會使軟弱的人感到困惑。

關於保羅所說的論到以利亞這個短句,可以指"歷史上的以利亞"或"以利亞所行的事"。保羅在此所用的乃是希伯來話的成語,故是"論到歷史上的以利亞"較爲正確。

他在神面前控告 這裏證明以利亞是多麽地敬重主,爲了神的榮耀毫不猶豫地反對他自己的祖國;又因爲他以爲在以色列國中敬拜神的宗教已經消失了,故他求神毀滅以色列國。然而他定全國之罪,又因除了他自己一人之外,其餘的人都不敬畏神,所以盼望他們都受嚴刑;在這些事上,他都錯了。此外保羅所用的經文,並不表示以利亞在那裏求神降災給以色列人,他不過是訴說以色列人的不是。但他在訴怨時表示他對以色列人完全絕望,甚至於願意看見他們遭受毀滅。因爲我們當注意:這裏乃是以利亞自己這樣以爲說,因此普世都是惡人,並佔有了全地,故他認爲他自己是惟一敬畏神的人留在世上了。

第三節: "主阿,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第四節:我爲自己留下七千人 這裏所說的是一個整數,可能有更多的人;但是有一件事我們確實曉得,神旨意乃是要指出有數目甚多的人。神的恩惠既然在最慘的光景之中仍是如此浩大,那麽讓我不要將那些在外表上看不出是屬於神的人,而把他們歸在魔鬼的名下。我們也必須將下面的一個真理深深地銘刻在心中,就是邪惡或許在世界各地都盛行,而且可怕的遭遇四面圍困著我們,然而神救恩的印證仍牢牢地留在許多人的身上。但是我們必須記得,我們不能以此爲藉口而貪懶,正如有許多人想在神隱秘的監督之中,隱藏他們的過錯一樣;我們必須注意,惟有那些在信心上保持堅固與聖潔的人,才真是得救的人。我們也當注意另一個情形:惟有那些在外表上的行動可能是被逼的,但內心並不真正事奉敬拜偶像的人才不會受到損害。作者認爲這樣的人不但是保持了他們心中的清潔,而且他們的身體也沒有被迷信與不潔所玷污。

第五節:如今也是這樣 保羅在此以他自己的時代爲例子,與以利亞的時代比較起來極爲相似,因爲在以色列人中得救的人不過是剩下的餘數,其餘大多數的人都是不敬虔的人。同時他也提到他以前所引的以賽亞的預言,也使我們看到,就是在最黑暗荒涼的光景之中,有些人對於神的信心,仍然如光照耀,因爲有餘數留下。保羅爲要證實此點,他毫無保留地稱他們爲剩下的餘數,因爲他們得以存留是因神的恩惠,又因祂不變的揀選(如同祂對以利亞所說的),當全體的百姓都去拜偶像時,祂還是爲自己保存了七千人。我們從這裏也可以得一個結論:完全是由於神的仁慈,祂的百姓才得以從滅亡之中獲得拯救。保羅在此不但是說到神的恩惠,而且也叫我們憶及神的揀選,爲的是要我們知道怎樣來尊重神隱秘的聖旨。保羅在此所論的要點之一,乃是要指出雖有許多人自稱是屬於神的名下,卻只有少數的人真正得救。這裏的次序乃是:凡神所選上的,不論他們自己有否功德,都靠神大能而得了拯救。揀選的恩惠是希伯來的成語,意思是白白的揀選。

第六節: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爲 保羅借著對比法更詳細地指出他的論點。神的恩惠與行爲的功迹是絕對彼此互不並存的,有了一方面就不能有另一方面存在的可能。所以,假使我們看到在神的揀選中不能容忍任何行爲,因行爲會使不靠功勞的神的恩慈失去價值,而且保羅指示我們在揀選之中只有神的恩慈;那麽以神所預知的在人裏面的長處作爲揀選的理由的人,當如何來回答保羅呢?不論是過去的或將來的行爲,對於保羅看來,其在神的恩惠之中是沒有一點地位的。保羅在此所討論的不是我們如何與神和好,也不是我們得救的直接原因;而是更深入地發出這個問題:爲什麽神在創世之前就已經揀選了某些人,而遺下了其餘的人?他也提到除了神喜悅的心意之外,再沒有其他的理由使祂揀選某些人,而遺下其餘的人;他也辯明凡認爲行爲是神揀選之理由的,就是貶損了神恩惠的功效。

由此可知,若想以神對善行的預知與揀選有關的人,是錯誤的。如果是按照神預知人們的配得或不配得救恩而揀選或拒絕人,那麽就是說因行爲而能得賞賜了,因此神的恩惠也不再是惟一的,而是我們蒙選的部分原因了。正如保羅在前面論證亞伯拉罕的例子一樣,假如付了工價(報酬),恩惠就不是白賜的了;現在他也照樣用這個辨證,假如神接納某些人爲兒女是因爲他們的行爲,那麽救恩是神付給他們的工價而不能算是白白的恩賜了。

保羅在此乃是討論神的揀選;他所給的推理既是普及的,因此我們必須也以之用在我們全部的救恩上。我們曉得,當我們說救恩完全是出於神的恩惠時,也就是說靠行爲的功德是沒有一點地位的;或者也可說:我們確信在什麽時候我們提到恩惠,同時也就是拆毀了行爲的義。

第七節:這是怎麽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 因爲他在此所討論的是難以解答的事,故他很躊躇地發這個問題。但他的目的乃是要以懷疑爲起點,而獲得更確切的結論。保羅發問之後,立刻加以答覆,而且答案也只能有一個。他的答案是說,以色列人尋求救恩的勞力都是徒然的,因爲他們所用的乃是不正確的熱心。雖然在本處,他並沒有堅持這個理由,但因爲他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了,故本處的經文也一定有同樣的意義。他所說的乃是指出以色列人至今在追求義的事上,沒有一點進步,不是很奇怪嗎?從這裏他可以合理地加上神揀選的真理。如果以色列人不能靠功德而得著義,那麽其他的人就更不能靠行爲而得著什麽了。相同的情形爲什麽會産生這麽大的分別呢?誰不會清楚看到,那之所以使兩者真正不同的,乃是神的揀選!

這裏蒙揀選的人的意義不太明顯;有的人認爲是指一切蒙揀選的人,以便與以色列人相對照。我不反對此種看法,但必須要承認本處也包括了神的揀選之意在內,就是說,這些人真正得著了救恩的理由乃是由於神的揀選。即是:義行並不是由於人的功勞或努力而獲得的,而是由於依靠神白白的揀選而獲得的。保羅在此也簡略地比較那因神恩惠而得救的餘數,以及以色列全民,或全體百姓。結論就是說,救恩不是出於人自己裏面有什麽長處,而是單出於神喜悅的恩典。

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 蒙選的人因神的恩惠而在滅亡之中得拯救,凡不蒙揀選的人就仍然留在黑暗之中。保羅論到被棄絕者的毀滅與定罪,乃是由於他們早已被神所丟棄。 雖然保羅所引的經文不是出於一處,卻是從聖經的各部引用的,但如果我們仔細查考這些經文的上下文,我們就發現這些幾乎都不配合保羅的題旨;所引用的每一節經文,似乎都是指神對於那些惡人所犯的罪而加的責打。保羅卻要指出他們的盲目,不是由於他們先犯了罪而罰他們的,是在創世以前神就已棄絕了他們。

我們可以簡略地在下面的話中解答這個難題。乃是因人已被神棄絕,他們才有了剛愎之本性,使他們不敬畏神,而激起神的忿怒。所以保羅在論到永恒的被棄時,他乃是故意提出其後果,如同樹所結的果子,或從水源出來的河流。惡人當然會因盲目犯罪而受神的審判。但如果我們要查究他們滅亡的根由,我們必須說,是因他們已先受了神的咒詛,故他們一切行爲、言語、欲望等都會受到咒詛。事實上,爲什麽人會被神永久棄絕的原因,是極其隱藏的;除了讚歎神不可知的聖旨之外,我們絕不能做什麽,如同我們最後要在保羅的結論中看到的。我們不能由於直接因(immediate cause),而忘記了我們所不能察知的第一因(first cause),也不能以爲神並沒有按祂心意,在亞當墮落之前,早已爲全人類定了他們的命運。如果祂只刑罰亞當敗壞之後所生的後裔,或因他們所犯的罪而將他們應得的報應他們,那就極不合理了。

第八節:神給他們昏迷的心 本節經文引自以賽亞,路加在使徒行傳所引的略有不同,但我相信也是引自以賽亞。保羅在此並沒有逐字引用以賽亞的話,而是將以賽亞所得的結論,就是將神給他們苦毒的心之事說了出來,因此他們視覺聽覺都一直遲鈍。先知固然說及人民心裏剛硬,但保羅所論到的更是問題的中心,他說他們殘暴昏矇的心已代替了他們正常的感覺,人們只有愚昧的心,所以他們惡毒地攻擊神的真理。當人們表現出他們狠毒的心,並瘋狂地拒絕真理時,保羅並不單稱之爲"沈睡的靈",卻稱之爲"昏迷的心"。保羅在此宣稱,那些被棄的人,由於神隱秘的判決,早已失去了正常的心靈,他們已完全迷惘,不能有任何正確的判斷。眼睛不能看見乃是指他們的感覺已經昏矇。

直到今日是保羅加上的話,爲的是要避免有人會說;此事早已在先知的時代應驗了,因此用在傳福音的時代是不對的。保羅看到人可能會這樣說,故他指出本節經文中所提到的盲目,不是一日或短時期的事,卻是直到基督降世,人們仍是如此頑梗不化。

第九節:大衛也說 保羅這裏所引大衛的話也有一些不同,但是意義並沒有改變。大衛說:"願他們的筵席,在他們面前變爲網羅;在他們平安的時候,變爲機檻"(詩六十九22)。沒有提到報應,但是主要的中心卻是一樣的。詩人所祈禱的,就是人生中一切所欲所喜的東西--即他所說的筵席與平安--對於那些不敬虔的人,要變爲毀壞與失喪。同時他又認爲他們必會心裏黑暗並失去力量,前者乃以他們眼睛昏矇來描寫,後者乃是以他們彎腰曲背來描寫。這裏詩人也可能是指全國的人民,因爲不但是首領們與大衛爲敵,而且一般的百姓也是如此。我們在此清楚看到,本節經文乃是指極多數的人,不是少數的人。如果我們確知大衛在此預指的是什麽人,我們就容易認清他所反對的是什麽人了。因爲基督的仇人都當受咒詛,他們的飲食要變爲毒物(正如福音對於他們有如死亡的香氣叫他們死),所以我盼望人們以謙卑戰兢的心來接納神的恩惠。大衛所說的是亞伯拉罕肉身上的後裔,是當時在神國中有最高地位的以色列人;當時既是如此,保羅以之來論及與他同時的猶太人就更爲合宜,因其時大多數的猶太人都變爲盲目,就不是什麽希奇特出的事了。

第十節: 願他們的眼睛昏矇,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

第十一節: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 除非我們注意到,使徒在此乃是先論到猶太全國,後又論到個人,不然我們對他在這裏的論點就不易清楚瞭解。這樣才能解釋爲什麽他有的時候說到猶太人已從神的國度中被逐出,從樹上被砍下來,因神的審判而被毀滅;然而有的時候,他又否認猶太人完全從恩惠中墮落。他也說:他們仍有神的恩惠,也在神的教會之中有他們的地位。

保羅在這裏所說的都與這兩方面有關。既是大多數的猶太人都反對基督,因之也可以說猶太全國的人都是剛愎自用,因爲只有少數的人真正明白神的道,所以保羅在此問:猶太人是否都因基督而跌倒,因此他們的毀滅乃是全面的,甚至於不再有悔改的盼望?他在此否認猶太人得救的事是完全絕望了;也否認他們已完全被神棄絕,甚至於不再有恢復原狀的盼望;更否認神以前與他們所立的恩約,已經全然廢止;因爲在猶太人中,總是有得救的餘種存留。我們必須採取如下的看法,才能正確地瞭解保羅,他在前面講到,因猶太人的盲目,所以他們滅亡了;但現在又說:他們仍有複生的盼望。這兩個觀念甚爲矛盾,所以,那些頑梗不化的,因基督而跌倒的,就要墮落而滅亡;然而猶太國全國,卻不至於到了不可救的地步,以猶太人個人來講並不一定會滅亡,也不一定會與神隔離。

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 在本節經文中,使徒說到了兩個真理。猶太人的跌倒,以致於使外邦人得到救恩。然而此事有一個目的,就是猶太人可以因此而被激起羨忌之心,也可以因此而回心轉意歸向主。無疑地,保羅在此再一次想到摩西的見證:因爲以色列人去拜假神而惹動神的忿怒,神因此也要報復他們而惹動他們憤恨,因他們本是無知的國民。   這裏所用的發憤乃是表示一種羨忌發憤或嫉妒之心,就是當我們看到別人勝過我們時,我們心中難過傷痛的光景。假使按照主的旨意,不過是要激起猶太人的羨忌之心,那猶太人的墮落並不是要叫他們永遠滅亡;他們墮落,不但是要使那被他們所藐視的神的福分可以臨到外邦人,而且也爲了要使猶太人最後也能被激勵,而從他們墮落了的情況中再來尋求神。

然而讀者們不應當過分地著重這個見證。保羅並沒有專注於此字的確實意義,卻用此字來比擬日常的生活。如同一個婦人,因他自己的錯失而被丈夫遺棄,她就會生出妒意而想與丈夫複和;現在猶太人也是如此,看見外邦人取代了他們的地位,而會因他們自己被棄而憂傷,以至於來尋求與神複和。

第十二節:若他們的過失,爲天下的富足 保羅使我們看到,因猶太人被棄而外邦人得以取代他們的地位,但他不要讓外邦人因猶太人才得救而不安,因爲先是猶太人的毀滅,他們才獲得了救恩。爲了要避免有人會持這種錯誤的看法,他用比較法來指出,無一事能比神的恩惠盛行於猶太人中,而更能使外邦人得豐盛的救恩。爲要證明這一點,他在此所用的乃是從次要到首要的辯論法。如果猶太人的跌倒可以使外邦人興起,他們的失喪使外邦人豐富;那麽猶太人的富足,不將更使外邦人得益嗎?前面的是逆性的,後面的是順性的;猶太人被棄絕之後,神的道仍能臨到外邦人,此事並不衝突。但是假使猶太人未被棄絕,並接受了神的道,他們的信心,將比他們的不信,結出更豐富的果子來。因神的真理明顯地成就在他們中間,因而他們所給的教訓就更有力量,更易於使人接受。然而因他們的頑梗不信,他們今天不能來教導別人,也不能領外邦人來歸主。

如果保羅以外邦人的"興起"來與猶太人的"跌倒"作對比,就會顯得更正確。我提出此點爲的是要使人不會在此尋找華麗的辭藻,或因保羅粗俗的語句而跌倒。保羅的著作不是要表示流利的辯才,而是要陶冶人們的內心。

第十三節: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 他在此用極重的語氣來辯明並證實,假使以色列人再回來重得神的恩眷,外邦人並不會因此而失去任何利益,因爲外邦人的救恩是附屬於猶太人的得救之事上,猶太人得救也就是兩者都更得益。他這樣對外邦人說:"我被特別命定爲你們的使徒,因此是我的本分要以極大的熱忱叫你們得救。(這個職分已委託給我),我就略去其他的而來專心注意這個職分。然而,假如我也能贏得本國的同胞歸向主,我也將忠心地盡這個職分,因爲這不但是我職分的光榮,而且也爲了你們的益處。"凡能增進保羅職分的事,也就是外邦人的益處,因爲他們的救恩是他職分的目標。

這裏他也用了 παραζηλωσαι ,"激發他們的羨忌",使外邦人可以按照他所描寫的,成就摩西的預言,他們也可以知道這是爲他們的益處(申卅二21)。

第十四節:好救他們一些人 有些傳揚聖道的牧師可能會如此說:他們乃是用他們自己的方法使人信靠順服;然而我們必須矯正此種說法,因爲我們得以分享救恩,完全是出於神大能的工作與果效,所以讓我們將神當得的稱頌歸於祂。然而我們也當知道,傳道也是使信徒的救恩發生果效的工具,雖然傳道若沒有神的靈就不能成就什麽,但借著聖靈內在的工作,傳道也能將祂行事的大能彰顯出來。

第十五節: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 有許多人認爲本節經文的意義甚爲含糊, 而且又有許多人加以不正確的注解。在我看來是保羅另一個從次要推到首要的論點,意義如下:如果猶太人被棄絕而使外邦人有機會與神和好,那他們蒙悅納,豈不更將能使無生氣的得以複生嗎?保羅一直堅持,外邦人不必羨忌,也不要以爲假使猶太人重新得神恩典,他們的光景就不會這樣好了。神既已奇妙地叫死的複生,使黑暗的有光明,則那些實際上已死的人民若得以複生,不是更能使外邦人獲得生命嗎?有些人堅持說和好與複生是同一件事;但我們認爲:複生乃是叫我們從死亡的國度,轉移到生命的國度中去的行動;所關連的主題雖是相同,但兩者所著重的卻不一樣。相信我這裏的論點是很中肯的。

第十六節:所獻的新面若是聖潔 爲要比較猶太人和外邦人何者配得神恩,保羅使我們看到後者沒有一點值得誇口的地方,而對於前者,卻盡力設法使他們心平氣和。他使我們看見,假使外邦人斷定說:他們自己有權利來得尊榮,就當知道他們一點也不能超過猶太人;假使要比賽的話,他們也落後得太遠。我們必須記得,保羅不是以個人與個人比較,乃是以國家與國家比較。如果我們再將他們比較一下,我們也可以說他們是相等的,因他們都是亞當的後裔;惟一不同的地方,是因爲猶太人已被分別出來,爲的是要使他們可以成爲主所特選的子民。

猶太人曾借聖約而得以成聖,又得到了神特別的看重,在那時又認爲所有的外邦人都不配獲得這一切。然而在保羅的時代,聖約似乎已失去了動力,所以保羅要我們回顧古時神所賜亞伯拉罕以及列祖的祝福,並不是空洞的或無效的。保羅下結論說,所承襲的聖潔已傳到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如果保羅是論到個人,這個結論就不正確,因爲一個父親可能是正直的,但他不一定將自己完整的人格立刻傳給他的兒子。然而因爲神使亞伯拉罕分別爲聖歸於祂自己,而且也命定他的後裔要聖潔,所以神不但使亞伯拉罕自己得成聖潔,而且也使他後裔以色列全族得成聖潔;所以保羅說猶太人都在他們先祖亞伯拉罕裏得成聖潔的論點是正確的。

爲了要證實此點,他用了兩個比喻,一是取自律法的條例,一是取自自然。所獻的新面,能使全團聖潔。照樣樹根的肥汁能分佈到所有的枝子。子裔們與他們的父母關係如同麵團與新面,樹枝與樹幹的關係;因此猶太人得以在他們的先祖裏成聖的事並不奇怪。

如果我們瞭解聖潔在這裏的意義,就是說猶太民族在靈性上的高貴,是因神的約而來的,是特別屬於他們的;那麽我們就不會覺得本處的經文難解了。我們可以說,猶太人由於遺傳而爲兒子,所以按照自然來講是聖潔的;但是我現在是討論我們第一個本性,從這方面看來,我們都是一樣的,因我們都在亞當裏受了咒詛。正確地講,選民所有的高貴,乃是超然的權利。

第十七節: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 他現在要開始論到外邦人的尊貴之處。任何枝子若被接在尊貴的樹上,也就得以分享其尊貴。外邦人本來是出於不結果子的野橄欖樹,因他們所有的不過是咒詛。他們若有什麽尊榮,都是因爲他們新被接枝的樹幹,不是由於他們舊的出處。外邦人若與猶太人比較,就沒有一點尊貴的地方是值得他們誇口的。再者,保羅所說的話雖是刺耳,但卻含有極大的智慧,他說:只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並不是全樹的上半截被砍下來了;正如神從各處將某些外邦人取來接枝在聖善有福的樹幹上一樣。

第十八節: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 關於誰是更高尚的種族,外邦人是無法與猶太人競賽的,因爲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如果外邦人想如此行是荒唐的,因爲亞伯拉罕是他們的根,如同他們的生命,又托著他們。外邦人想向猶太人誇口也是不可能的,因爲有如枝子向樹根誇口一樣。保羅在此要思想我們救恩的來源。基督臨世之後,已將隔離的牆垣拆除了,因此全世界的人都能分享神以前單賜給選民的恩惠。由此可知,外邦人蒙召如同被接枝一樣,他們惟有留在樹上並連于亞伯拉罕這個根,才能與神的百姓一同長大。

第十九節:你若說 保羅在此是站在外邦人的立場上來考慮他們可以找得到的任何藉口。他們的藉口並不能叫他們因此誇大,反倒能叫他們謙卑下來。如果猶太人是因爲不信而被折下來,外邦人乃是因信而被接上,他們就沒有其他理由來邀得神的恩惠,這樣他們就更當謙虛順服。信心的自然果效有內在的特性,就是會使我們生出自卑與戰兢,但這個戰兢並不與信心的確據相反。保羅不會叫我們的信心動搖,以致於在確據與疑惑之間遊移不定,更不會叫我們驚怕或憂慮。

那麽這裏的戰兢是什麽呢?如同我們的主基督要我們在神或瑪門之間擇其一,這樣的話一定也會産生不同的心意。祂乃是要我們在心中不斷地記得我們本性中可憐的光景,同時曉得這光景本來只會生出死亡、軟弱、憂慮、絕望;我們受傷失望越深越重,就越能叫我們來呼求祂。但這個死亡的恐怖(因自我反省而有的)並不能叫我不來依賴祂,卻能因依賴祂而獲得內心的平安;這個軟弱也不能阻止我們從祂獲得安慰;照樣憂慮、絕望也不能禁止我們從祂那裏領取有福的盼望和確實的喜樂。所以我們所說的戰兢,也就是我們自高自大的解藥,因爲人都會以爲自己是對的,結果就變爲更不對,甚至於最後就自以爲不可一世;因此我們必須有一種正常的戰兢,以免我們過分高擡自己。

保羅在此似乎是認爲救恩有所不確定,因爲他要外邦人謹慎小心,以免他們也被砍下來。我的回答是:這裏的勸勉既然是要我們克制肉體,而且在神的兒女之中肉體常是使人傲慢的原因,所以在此他並沒有減少信心的確實性。我們必須特別注意並記得我剛才所說的,保羅在此乃是向外邦人全體說話,並不是論到個人。在外邦人中或許有許多人是毫無因由地自高自大,只口裏承認相信,心裏卻沒有真的相信。爲了這個原因,保羅才說他們可能會被砍下來。我們在後面更要看到此點。

第二十節:不錯。他們因爲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爲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

第二十一節: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 這是阻抑那些過分自信者的驕傲最有力的論證。我們想到猶太人被棄絕的事,就會叫我們戰兢恐怖。有一件使他們滅亡的事,就是因他們輕忽蔑視他們所獲得的尊貴地位,以致於輕視神的審判。神並不因他們是原來的枝子而容忍他們,讓他們留在樹上。如果我們這些野生的、外來的枝子變爲傲慢自大,豈不更將被砍下來嗎?保羅這裏的話就能叫我們不再依靠自己,而能使我們更坦然無懼地來依靠神的恩慈。

這也證明保羅乃是論到外邦人的整體,這裏的"砍下"不可能是指個人;因爲個人蒙選的事是不變的,因爲是基於神永恒的旨意。保羅在此對外邦人說,假使他們侮辱猶太人,就要付上驕傲的代價,因爲神要再一次與祂以前所丟棄的百姓和好。

第二十二節: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 保羅在此將此事放在讀者們的觀點中,更清楚地證明外邦人絲毫也沒有可誇的地方。他們可以從猶太人身上看出神的嚴厲,可以作爲他們的前車之鑒;又在他們自己身上證明神的恩惠與慈仁,也可以使他們來感謝並稱頌神,不是稱讚他們自己。這句話表示了以下的意義:"假使你要嘲笑他們所遭的災殃,就要先想想自己以前的光景。如果你沒有因神白白的慈惠而得了拯救,你也會與他們一樣受到神嚴厲的處置。也當思想你目前的光景,惟有謙虛承認神的憐憫,你的救恩才有保障。但是假使你忘記了自己的光景,並傲慢地侮辱猶太人,那麽使他們跌倒的陷阱也等著你。你若沒有一生一世跟隨神的呼召,單單蒙恩一次是不夠的。凡蒙主光照的人,當一直記得神有效的保守;因爲有些人雖對於神的呼召,生出一次反應,但最後卻仍是輕視神的國度,這樣的人並不是一直在神的恩慈之中,因他們忘恩負義而終於再落入盲目之中。"

保羅在此並不是對敬虔的人個別的談話(如同我們已經提到過的),卻是以外邦人與猶太人作爲比較。猶太人被逐出神的國度之後,每一個人因不信而得報應;另一方面外邦人蒙召成爲神憐憫的器皿之後,每一個人也是因信而得賞賜。然而同時我們也須記得,保羅的目的乃是要指出外邦人應當依靠神的永約,因此他們可以與神的選民同得救恩。保羅也指出,免得猶太人被棄的事,好似神古時收納他們爲兒子的聖約被廢止了,因而成爲外邦人的絆腳石;保羅的目的,乃是要外邦人看到猶太人所受的懲罰而驚怕,也可以叫他們更重視神的審判。一般發生疑惑的人,是因爲疏忽了此點,沒有受到教訓,也沒有謙卑下來。

保羅還加上一個條件:只要你長久在祂恩慈裏;因爲保羅在此不是討論個人的揀選,而是蒙選者的全體。我認爲任何人若蔑視神的恩慈,那麽所加給他的恩慈就要從他身上剝奪。然而我們若特別指出某一人,說他只要長久在神恩慈中,就會得神憐憫,蒙神揀選;這樣說法是不正確的。信心的永久可靠性,就是使神的恩惠在我們身上發功效的要素,完全是出於神的揀選。保羅讓我們看到,外邦人得以進入永生的盼望,有一個條件:這是要不斷地存著感激的心。後來全世界的人真的背棄了神的恩惠的事實,更證明保羅這裏的警戒是必須的。神以祂恩惠澆灌了全世界,使基督教在普世盛行,然而不久之後,福音的真理逐漸消滅了,救恩的寶藏也都失去。爲什麽會有這種突然的改變呢?惟一的解釋乃是外邦人從神的恩召中墮落了。

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 我們現在可以瞭解,爲什麽保羅要警告那些以前因神的揀選所收納,並被連接於生命的盼望之中的人,因他們也可能會被砍下來。雖然蒙選的人並不一定會這樣,但他們也當曉得此事,以免他們去順從肉體的驕傲,因爲驕傲是與救恩相反的,所以他們若怕被定罪,就不當驕傲。基督徒只要因信而得了光照,他們就確實知道神的呼召是不會反悔的。但基督徒若是仍在肉體之中,並任性地拒絕神的恩惠,他們應當謙卑下來,接受保羅在此所給的教訓:"當小心,因爲你也可能被砍下來。"

然而我們應當記得,這裏保羅所討論的問題,不是關於每個特別蒙選的人,而是關於外邦人整體與猶太人整體作爲對照的事。保羅在此並不是對那些自以爲是選民,又自誇是取代了猶太人地位的人講話,乃是對所有全體蒙選的人講話。在這些人中間有許多人不過是在名義上作教會的信徒。

但對於個人,你或許會問:那已經接上的,怎能再被砍去?那已被砍去的,怎能再被接上?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有三種"接枝"以及二種"砍去"的方式。信徒的兒女們,因他們父母獲得了神的應許,又按照神的約而得以接上。其次,照樣還有那些接受了福音的種子,而沒有紮根的,或被荊棘擠住,而不能結果的。第三,就是那些蒙選而被接上的,對於這些人因神不變的旨意,使他們蒙光照而得永生。第一種是可能被砍去的,因他們拒絕神給他們父母的應許,或以忘恩負義的心來對待神的應許。第二種在他們枯乾或不能結果子時,也被砍去了,因爲對他們的本性來講,一直是可能有此種危險的。我們必須承認保羅在此所給的警告,在某一程度來講是關於信徒的,免得他們會放縱自己而沈浸在肉體的怠惰之中。在本段經文中也可以說,若是外邦人與猶太人一樣,神也可能以懲罰猶太人的方法來懲罰他們。

第二十三節:因爲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 這裏的論點絲毫不表示有不敬之處。他們雖然承認神是大能的,然而他們卻認爲神的能力是遙遠的,如同神只能在天上表顯祂的能力,所以他們乃是想減少神權能的果效。然而信徒既相信在何時提到神的能力時,神的能力就能表顯出來,保羅這句話是足以警戒他們的。然而他更假定,神雖懲罰祂百姓的不信,但並不至於完全忘記了祂的憐憫;此點是當然的,正如從前祂曾多次將他們從應許之地逐出,但最後仍是使他們歸回。同時保羅在此用比較的方法指出:如果目前的情形倒轉過來,就是說猶太人沒有從他們地位中逐出,將比外邦人被接上容易得多;因爲原來的枝子從原來的樹上吸取肥汁,比較橄欖樹上折下來的枝子接在好樹上容易得多;所以他們能被重新接上,是沒有問題的。這裏也可以看出外邦人與猶太人的關係。

第二十四節: 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

第二十五節: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 保羅在此說要告訴讀者們一個秘密,可以更引起他們的注意。他故意這樣做,爲的是要用一句簡明的話,來結束這個錯綜複雜的題目。然而他所說的話卻甚爲出人意料。他所用的"恐怕"兩字,指明他的目的是什麽,爲的是要阻止外邦人太驕傲而高擡自己甚至於超過猶太人。保羅在這裏的警戒也是必須的,因爲可以使一般人不會攪擾那些軟弱的人,免得他們以爲自己已不再有救恩的希望。這個警戒對於我們今天的信徒也照樣有用,因此我們可以曉得,猶太人的餘民(按主的旨意他們最終仍要歸向祂)的救恩是有神的保證。雖然至今神仍延遲祂的旨意,我們必須記住這是一個奧秘,所以我們不必灰心絕望。保羅在此也告訴我們,他們得救的光景是特出的,是史無前例的,所以若有人想以自己的判斷來衡量此事,一定會有錯誤。世上沒有一件事情,比認爲未見之事爲不可信的看法更荒謬。保羅稱之爲奧秘,因爲在未有啓示之先,是我們所不能領悟的。然而今天對於我們,如同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一樣,是已經被顯明出來,以至於我們可以信從聖道,並能使我們有盼望,因爲所提到的奧秘必有成就的一日。  

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 這裏所謂"幾分"不是指時間或數目,我的解釋乃是指"分量"。"等到"也不是指時間的進程或次序,這裏等到是含有目的意義,所以本句應該作"爲的是要使外邦人的數目添滿"。這裏的意義乃是是說:神的旨意在度量方面使以色列人變爲盲目,以致於在他們拒絕福音之光的時候,使外邦人可以得著,補滿其間的空缺。猶太人的盲目乃是神特別的護理,借著祂的安排使外邦人可以來得救恩。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乃是指極大多數的人,當時歸信基督的人,不像以前不過是少數的人歸入猶太教,卻是外邦人取代了猶太人的地位,甚至於基督教會的整體多數是由外邦人所組成。

第二十六節: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有許多人以爲保羅在此所說的乃是猶太教要像從前一樣興盛。但我認爲以色列在此乃是指全體的信徒;意思是"當外邦人進入神國時,猶太人也要同時從他們的不信背逆中回轉。神的全以色列乃是包括外邦人與猶太人,即以色列全家的救恩在那時要得以成就,但是因爲猶太人乃是先在神的國中,故他們仍要獲得首位。"我想這樣解釋更爲正確,因爲保羅在此是要指出,基督國度的成全不單是限於猶太人,乃是包括全人類。保羅在加拉太書六章6節也同樣地稱外邦人與猶太人一同組成的教會爲神的以色列;這些真以色列得以從各處聚在一起,與亞伯拉罕肉身上的後裔,即從真道上跌倒的猶太人是不一樣的。

如經上所記 他並沒有用以賽亞全句句子(賽五十九20)來證實他的論點,卻只用了其中的一點,來講解亞伯拉罕的子女們將得的救恩。如果我們所採取的看法是神將基督應許賜給了他們,又他們得不著神的恩惠,是因爲他們拒絕基督,那麽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更能表示出以色列人中有些餘數,將悔改轉回,並享受拯救的恩惠。

保羅並沒有逐字逐句引用以賽亞的話。原來的句子是:"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裏;這是耶和華說的"(賽五十九20)。然而我們不必爲此事擔憂,我們在此要考慮之點,乃是使徒怎樣合適地引證舊約,而證實他所討論的題目。使徒的目的不過是要指出舊約的經文,以至於可以讓讀者自己去查考舊約上的話。

再者,雖然這個預言中拯救的應許乃是給予神屬靈的子民,當中也包括了外邦人,然而因爲猶太人是長子,所以這個預言也必須特別應驗在他們身上。聖經雖然稱所有神的子民爲以色列,但猶太人仍然被認爲是超越其他國民,因爲神先愛了他們。以賽亞乃是說一位救贖主要來到錫安,因爲神顧念祂古時與列祖所立的約。他又說,凡悔罪改過的人,都要在雅各裏蒙拯救。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神特別爲自己揀選了某些亞伯拉罕的後裔,對於祂所特選的國度可以成就救恩的功效。

雖然以賽亞是說:必有救贖"來到"錫安(賽五十九20),這話是合于先知的目的;然而保羅卻毫不遲疑地接受當時普遍的譯法,就是說: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本句句子的第二部分也有不同之處,前者是自己"轉離過犯";保羅卻是說:救主"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 "。保羅的意思如下:因爲基督特別的職分乃是要使那些破壞聖約,背道離教的百姓得以與神和睦,單從這一點看來,無疑地他們之中有一些人自然會悔改,免得他們全部滅亡。

第二十七節: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 在上面一節中,保羅簡略地引用以賽亞的話來表明基督的職位,爲的是要忠告猶太人,他們最大的盼望乃是在於祂;現在他又審慎地加上先知耶利米的話,來表示同樣的目的;保羅所加上的話與前面一節的話不同。然而兩者無疑地是互相關聯的。他所說到百姓的悔改,似乎是不容易令人相信的,因爲這些百姓是多麽地頑梗剛愎。所以在此他給我們看到,乃是因爲一個新的約,才能除去他們的罪。從先知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神將不再理會那些背棄祂的人,除非祂將他們叛逆的罪以及其他過錯都已除去。

第二十八節:就著福音說 這裏保羅給我們看到猶太人最壞的方面,但並不是說外邦人因此就可以輕視他們。保羅指示我們,使我們得知,是因神的護理,他們才有一段時期變爲盲目,以至於可以使福音臨到外邦人。然而他們並不因此永久地從神的恩惠中逐出。保羅說:他們爲了福音的緣故,現在暫時遠離神,爲的是要使那以前交付給他們的救恩,可以臨到外邦人。然而神並不是忘了祂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因這個約,又借祂的聖旨,而使猶太人成爲祂所愛的國度。保羅也證實此點,神的呼召與恩惠是不會落空的。後面的話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十九節: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恩賜與選召按照修辭學的換置法來講,乃是指選召的益處。這裏的呼召不是一般的呼召,乃是神按著聖約接納亞伯拉罕的後裔爲自己兒女的呼召。這也是可爭辯之點。保羅在前面用揀選兩字,來指明神借著祂自己隱藏的聖旨,使猶太人從外邦人中分別出來。但我們必須記得,保羅在此所討論的已不再是任何個人蒙神揀選的事,卻是論到一個國家蒙神選召爲子民;這個國度在外表看來似乎是墮落了,但事實上並沒有連根拔出。因爲猶太人已從他們的特權以及救恩的應許上墜落,所以保羅辯論說:神爲了要使餘留的子民繼續有盼望,就使祂以前俯就他們並揀選他們爲特別蒙愛之國民的聖旨,永遠堅立,毫不改變。假如主耶和華決不會毀棄祂所立的約,就是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說:"我……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創十七7),那末祂並沒有將祂的恩慈從猶太國收回。

保羅在此並沒有將福音與揀選對比,雖然兩者之間是有所不同,因爲神乃是呼召那些祂所揀選的人。但是福音即在外邦人未曾意料之時傳給他們,因此用來與神在古時,許多世代之前向猶太人所顯示的揀選之恩作一個比較,也是相宜的。揀選因此是較古的,因爲當時除了猶太人之外,神沒有揀選世上任何國度。

保羅所說:爲列祖的緣故。並不是說猶太人有什麽特殊的理由可以蒙神所愛,卻是因爲神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你的神和你的後裔的神",所以神的恩惠才臨到他們,因他們是列祖的子孫。保羅已經說過,外邦人蒙憐憫,是因猶太人的不信。神因猶太人不信而向他們發怒,故將祂的恩慈賜給外邦人。下面接著所說的:因爲神向外邦人顯出憐憫,而使猶太人變爲不順服;這句話似乎是太重了些,然而保羅所說的並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因爲他不是在此描寫他們盲目的光景,卻是描寫神將福分轉賜了給外邦人,而他們已失去此福分。然而保羅爲要叫外邦人不以爲他們得福,是因他們信心的功勞,因猶太人乃是由於不信而失去此福,所以保羅在此只提到憐憫。總之,因爲神願意憐憫外邦人,爲此原因而猶太人失去福音之光。

第三十節:你們從前不順服神,如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倒蒙了憐恤。

第三十一節:這樣,他們也是不順服,叫他們因著施給你們的憐恤,現在也就蒙憐恤。

第三十二節:因爲神將衆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 這個驚人的結論使我們看到,若是某些人有救恩的盼望,並沒有理由使其餘的人覺得絕望。無論得救的人現在的光景怎樣,他們以前也是與別人一樣。如果單是借著神的憐憫,他們才得以從不信的光景中被救出來,那麽他們也當讓神的憐憫達到別人。保羅在此使我們看到猶太人與外邦人一樣有罪,以至於他們可以曉得,別人與他們自己一樣都有獲得救恩的門路。惟有神的憐憫才能拯救我們,因神的憐憫可以平等地賜給猶太人或外邦人。這個看法與以前所引述的何西阿先知的預言相合:"本非我民的,我必對他說:你是我的民"(何二23)。保羅在此並不是說神使全人類都盲目,更不是認識他們的不信,似乎是神自己也當負責任;卻是說因神的護理而使萬事都在祂的安排之中,因此世人不信的罪也可說是神所指定的。神這樣行的目的,乃是要叫人都服在祂的審判之下,人不可能靠自己的一點功勞,人的救恩卻單是靠祂的恩慈。

保羅在此指出兩個要點:除了神的恩惠之外,在人裏面沒有一點長處,可以叫人自認比別人好而蒙神憐憫;同時,神按照祂恩惠隱旨,可以隨祂自己所喜愛的,將祂的憐憫賜給任何人。這裏的憐憫兩字是非常重要的;神不受任何事物的限制,因人都是失喪的,故神可以完全按祂的心意拯救人。凡想以本節經文爲根據,說全人類至終都必得救,這種想法完全是胡說。保羅的意思乃是說,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除了神的憐憫之外就不能得著什麽救恩,所以沒有人能發怨言。當然神的憐憫是人人都可以得著的,但人必須用信心來尋求。

第三十三節:深哉!神豐富…… 保羅在此所用的話,乃是因神的信實,以及祂怎樣待世人,而使他發出敬畏的稱讚。此後他又指斥那些不敬神者的厚顔無恥,因他們常反抗神的審判。當我們聽到保羅說:深哉!使我們無法表示出這句驚訝的宣言,是多麽地有力,可以制服一切肉體的妄行。在論到神的道與神的靈之後,保羅完全因這極大的奧秘及其高貴性而不能自禁,他只能讚歎說:神豐富的智慧對於我們是太深邃,我們的理性絕不能參透。當我們討論神永恒的聖旨時,必須限制我們的話語及思維的態度,因此我們可以莊重地只在神聖道的界限之中說話,而且至終我們的辯論,一定會以驚訝神的智慧無窮爲結語。我們的智慧本及不上保羅(我們也不必以此爲羞恥),因爲他曾到過第三層天,也曾看過人所不能說明的奧秘;然而甚至於他,除了謙虛自己之外,也不能表示任何自己的看法。

有人將保羅這句話譯爲"神深邃的豐富,智慧與知識阿!"把 βαθοs 當作形容詞,把豐盛的意義當作寬大。但這個譯法較爲勉強。我確信保羅在此乃是稱讚神深邃而豐盛的智慧與知識。

祂的判斷,何其難測 他在這裏用兩句平衡的句子來表示相同的意義。論到祂的判斷之後,保羅又講到祂的道路(蹤迹)以表示神的定旨以及祂工作或治理的方式。這裏他所用的仍是驚歎語,因此他乃是多多地高舉神的奧秘,而阻止我們以好奇心來考查。除了神已經在聖經中向我們啓示出來的,不然願我們不要多查問主自己的事,否則我們可能進入迷津中,再想出來就不容易了。我們必須注意,他在此並不是討論神所有的奧秘,他只是提出那在神裏面隱藏以及他要我們來敬崇愛慕的奧秘。

第三十四節:誰知道主的心? 他在這裏禁止我們假定我們能知道神的心,免得有人對神的審判發出怨言。他在兩方面禁止我們:第一,就是指出全人類都因爲盲目而不能以自己的判斷來查究神的預定(因爲要以不知道的事作爲辯論的根據,是武斷的,也是錯誤的);第二,就是講到我們沒有怨恨神的理由,因爲沒有一個人能誇口說,神欠他們什麽債。反之,世人都受到了神的大恩。

因此,我們都必須記住這個範圍,免得我們在查究神的預定時,我們越出了神聖言的界限,因爲對於這件事人所能明瞭的,不過像一個盲人在暗中所見的那樣多。然而此點並不會影響我們的信心,因爲信心不是出於人智力的敏銳,而只是出於聖靈的光照。甚至於保羅自己在別處也提到:神一切的奧秘不是由於人的自然官能所領悟的;但又說,信徒卻能領會主的心,因爲不是出於今世的心意,而是出自神所賜的靈而領悟,又借聖靈而參透不爲人所知的神的恩慈。

我們既然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智力來查考神的奧秘,我們就只能靠著聖靈的恩惠才能瞭解。假使我們的責任乃是隨從聖靈的引導,那麽祂帶我們到哪里,我們就停止在那裏。如果有人想知道聖靈所未曾啓示的事,他就會因太強烈的光輝而反變盲目。我們必須記住,在神隱秘的聖旨以及祂在聖經中所啓示的旨意之間,有極大的分別。雖然聖經的教訓遠超過人類最高的智慧,然而信徒們若以敬重細心來隨從聖靈的引導,就能夠知道神的旨意。然而對於祂隱秘的聖旨有多麽高深,是沒有人能查究而瞭解的。

第三十五節:誰是先給了祂? 這是保羅另一個極有力的論點,以辯證神的公義,駁斥一切不敬虔者的責怪,假使無人能借自己的功勞而使神對他有施恩的義務,那也無人能因爲未得神的賞賜而來責問神。任何人若想要勉強別人來善待他,那他就有責任來報答那善待他的人。保羅在此的意義是:無人能夠責怪神爲不義,因爲祂並不欠任何人什麽債。神對於任何人都沒有施恩的義務,所以顯然地神也沒有剝奪任何人應有的權利。有誰能夠以自己的功德爲誇口,並覺得神必須向他施恩呢?

在這些值得我們注意的經文中,保羅教訓了我們,使我們知道,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的善工,能激動神將救恩賜給我們,卻是神願意我們都在不配的光景之中,得著祂所賜的,而不靠我們自己功勞的恩慈。保羅在此不但使我們看見人們可能會行的事,而且是他們確已這樣行的事。如果我們真誠地省察自己就可以發現,不但神不欠我們什麽債,而且我們都當受祂的審判。我們不但不配得祂的恩典,卻是應當受到永死的刑罰。保羅的結論是:對於我們敗壞與邪惡的本性,神並不欠我們什麽,人也不能向神獻上什麽而邀得神的恩典;因爲任何人一開始他的人生,他就已經按著創造的原則欠了創造主的債,因他沒有一樣是屬於他自己的。如果我們想剝奪神按祂的心意來對待祂所造的受造之物的自由,有如兩方處在平等的地位,彼此欠債,那我們就完全錯了。

第三十六節:因爲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 這句話證實了前面所說的。保羅讓我們看到,我們一點也沒有可誇之處,我們在神眼中也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因我們乃是祂從"無"中創造出來的,我們的生存也完全倚靠祂。保羅下結論說,我們的生命應當只爲祂的榮耀而活。神所造的並扶持的受造之物,若在以榮耀神爲目的之外還有其他目的,是多麽荒謬的事!這裏的論點的主要意義乃是這位創始的神,若不是同時也是成終的神,那麽整個自然世界的次序都會變爲反常了。

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保羅在此肯定地證實了他的主題:就是神的榮耀無論怎樣都是不能轉變的。如果我們以爲這句話不過是一種常話,那這句話放在這裏就沒有什麽意義了。本句話的重要性可以從本段經文中看出,神宣稱祂自己有絕對的權威是應當的,同時全世界人類不應在神的榮耀之外再求其他東西。由此可知,凡想減貶神榮耀的看法都是荒唐的、不合理的、不正常的。

── 加爾文約翰《保羅達羅馬人書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