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希伯來書第五十九講

 

  晚安,我們多久沒有見面了?兩個禮拜,很快哦。

今天我再把兩百五十本帶來了,所以是相當重,因為年紀不輕了,我把我的衣服只有幾 件放在另外一個小 plastic 包,整個箱都是這些書。 你們帶一本的 人就不感覺到多重,等一下請你帶兩百 五十本回去好不好?所以你們已經拿了,已經拿了的就不要再拿,好不好?拿了不見了那就受刑罰 一段時間,如果你拿了不見可以向你的朋友借,整本重頭抄一次,那 你以後就不會不見了。凡是容易得來的常常容易失去,大家說「容易 得來的常常容易失去。」容易得來的太太容易輕看她,容易丟掉她。 苦苦求來的,不容易丟棄她,好好愛惜她。苦得太苦的會報復她,這 個是人生哲學。

 

那麼,我們今天拿了兩百五十本來,所以我要問一下「哪一個人上一 次已經拿過的,請舉手?有人拿過又以後又不來了,所以請他以後寄 回來。你們寫了名字沒有啊?把你名字寫上去,你就不要寫第二次了 ,因為沒有名字的就不是你的,好不好?

這世界上有四種人,第一種人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這個 叫作「自私主義者」。一種是「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這個 叫作「博愛的精神」。還有一種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這個叫作「強盜」。還有一種呢?「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 這個是「聖父與聖子之間的交通」。這些話隱藏在聖經裡面的,你們 沒有注意到。所以,「父啊,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參:約翰 福音:17 10 節)。父子之間真正的愛的交流是這樣。 「我的是 我的,你的是你的」這個叫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的我也不 要,我的我也不給你,反正也不錯了,各自保管自己的產業。但耶穌 基督說什麼呢?「你不要的你不給,你愛怎樣,你就要給人怎樣。你 要人尊重你,你要怎麼樣尊重人」(參:馬太福音:7 12 節)。 所以耶穌的倫理金科玉律是高過孔子一籌的,因為孔子是消極的,基 督的是積極的,對不對呢?

這兩個麥克風,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的也不害我,我的也不害 你,反正沒有關係各自為政,各自獨立。基督教精神不是的,基督教 的精神是我們能給別人,就像耶穌基督,你的是你的,是我給你,我 還把我自己捨己再給你。所以一定要學習這個事情,所以四種人,好 不好?在詩歌上也是這樣,學習,學習,怎麼樣不要把別人的拿去。

現在請同工們從前頭走,凡是舉手沒有拿過的,你就相信他是誠實的 人,然後就分給他。如果他舉手是說謊的,你就求主刑罰他就好了。 如果在禮拜堂又說謊話,那是罪惡加一倍了。

有哪一個人你拿過了,但是今天忘記帶來的舉手我看看?啊,以後不 要忘記了,謝謝你。我特別要訓練你們怎麼樣保管神的恩典,我已經 說了,這是省吃省穿的錢印出來的,我們不要你的錢。佈道團不是募 捐的佈道團,也不是有正式會員的佈道團,每一個地方是辛辛苦苦的 我們在美國橙縣 (Orange County) 的一個佈道會已經說定了,奉獻除了開支以外是交給佈道團,結果一個牧師回來他說「不能,這邊 的錢不能帶去。」他就寄一千塊錢給我們,我就對佈道團說,「寄回 去給他,連一塊我都不要,永遠不要他的錢。」他的錢我就寄回去。 我們儘可能節省,儘可能找最便宜的,儘可能能夠省錢做主的工作, 所以這個佈道團是很小的佈道團,大家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工作。所 以你們拿到這一份當作佈道團給你的禮物,我盼望明年初最遲再把另 外一份禮物給你們,就是明年的月曆,是我自己選的六張耶穌受難的 照片,就是他怎麼樣貧窮降生到被釘十字架,是很好的圖畫、油畫的 複製品把它印出來。那麼,這裡面,這個月曆有一個特點,就是台灣 的假日什麼顏色,新加坡的什麼顏色,馬來西亞什麼顏色,印尼什麼 顏色。因為我們有馬來西亞、香港、印尼、各地方,所以假日用不同 顏色,你就知道如果你的愛人在新加坡,那一天放假你也可以看出來 了,這個叫作「國際假日」的月曆,這個也是免費送給你們的,所以 你們大家好好愛惜上帝的恩典。如果你們會學會好好愛惜去的愛,又 學會怎樣做工作以致於人受感動 奉獻,那教會的前途是很好的。

經濟學有兩個原理,第一、就是怎樣產生財富。第二、怎樣支配財富 這個是經濟學最大的兩個原理, 所以 prodcution and distribution,很多人讀了經濟學結果還是不懂,這是很簡單的。怎 樣產生財富,怎樣支配財富。

我這一生做上帝的僕人,我要怎樣做工使神的工作照著神的應許,祂 是信實的祂會供應。所以每一年我都看見神的供應,神的供應。有時 佈道會會欠很多錢,有時候剩下一些錢,所以這裡剩下的就寄到那邊 ,那裡不夠的就別地方貼,使整個工作沒有羞辱主名,也沒有向人要 錢,我們不是乞丐。阿們?那多餘的就做一些發展聖工的工作。

有的人以為可以得到很多錢教會就是福氣,沒有!教會得到太多錢的 時候是災難的開始,因為這是攔阻信徒奉獻。信徒說「教會很有錢了 嘛,我不必奉獻!」那這個教會就開始從真正負責的責任感心志中間 掉下去,這個很危險的。所以有時候上帝給我們困難,乃是教導我們 怎麼樣禱告仰望祂,學習祂,有多餘的時候不要忘記要多做一些工作 榮耀主的名。阿們?好,你們好好禱告。

我今天是決定成為一個佈道年,因為是二00一,結果香港跟台灣沒 有辦法在今年佈道,香港是明年三月,台灣到現在還沒有定日期,還 沒有找到地方,所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一個佈道會?而如果每一年 生的孩子那麼多,每一天死的人那麼多,我們遲一年就使很多人少聽 福音的機會。

為什麼唐牧師要大型的佈道會呢?因為我領受的恩賜不是單單為小群 的人,你明白嗎?而這種恩賜能對千人萬人佈道的人,全世界只剩下幾個人,我如果不做,我得罪上帝。如果台灣大家有一個心志好好做 ,你們禱告,求主給我們可以在最近的時間找到適當的地點、日期, 然後好好籌備。因為剛剛上個禮拜吉隆坡已經過去了,吉隆坡我們第 一天只來了四千多人,為什麼呢?因為前一天開始的時候他們政府宣 佈不可以聚會,因為他們國王死了。國王死了,就全國兩天不可以有 民眾聚集,不可以有公開的節目,所以全國取消,我們遲了一天。很 多人第一天來沒有了,所以第二天就鬆了。那麼,第二天來了差不多 五、六千人。最後一個晚上,本來四天剩下三天,來了七千五百到八 千個人,所以這個聚會是每天增加。如果是早一天開始,很可能最後 一天像新加坡像,印尼一樣萬人參加聚會。這一次新加坡到萬人,大 概有到了萬人,吉隆坡只有到七、八千人。

感謝上帝!上個禮拜一,不是前頭,我是在吉隆坡主講基督教與佛教 怎麼看阿富汗戰爭,所以我跟和尚跟一個法師,一個牧師兩個人上台 ,中間《星洲日報》的總主筆,他作 moderator,作大會的主席,請 法師先講二十五分鐘,本來半個鐘頭,他講二十五分鐘。講完了以後 他就給他有六、七分鐘的結論,就是法師所講的提到的重點是什麼。 那麼以後「請唐崇榮牧師講。」我也講二十五分鐘。結果他再用七、 八分鐘再做結論,以後就問題解答。問題解答的時候一大堆問題就上 來了,有的是給他的,有的是給我的。所以我們各自表述,「一堂兩 制」,「一台兩教」,有佛教,有基督教,所以他講他的,我講我的 。結果感謝上帝,以為一千五百 人的禮堂可以爆滿的,結果來了不但 爆滿,來了兩千六百人。那怎麼辦呢?怎麼擠呢?另外一千一百 人怎麼擠?擠到哪裡呢?擠到水泄不通連地毯連台上都坐了人。那麼,我 們那個時候本來請旅館的人能不能加一些椅子,他們非常不客氣,「 你要加椅子,臨時我要加椅子,好,我要 Charge 你一千塊美金,一 個聚會。」我們每一次羅馬書的演講,差不多是兩千塊美金的費用, 所以感謝上帝,已經維持了兩年神是信實的,感謝上帝。

那麼,聚會完了,第二天報館就把它登得很大面,以後我把那個登出 來的東西把它放大,放在外面你們可以看好不好?你們可以知道牧師 、法師講些什麼。不要在這裡講這種話,在那裡講那種話,那不是牧 師,那變成「魔術師」。感謝上帝!這樣的機會是很難得的,這是我 在吉隆坡第二次。這樣,《南洋商報》、《星洲日報》一登出去全馬 來西亞都看到了,所以,所有的華人都知道這件事件,他也知道基督教的立場是什麼。

以後禮拜二、禮拜三我就跟他們的車到新山去講神學講座。以後禮拜 四再開車回來,但那一天晚上不能聚會,所以上帝給我有一天的休息 。禮拜五、禮拜六禮拜天有佈道大會,佈道大會完了以後禮拜一我再 講羅馬書,羅馬書講座,以後就禮拜二昨天在香港,今天在這裡,感謝上帝!

我們今天有一位人客本來是台灣人是陳鋒卿牧師,你們聽過這個名字沒有?有聽過的舉手?你們剛剛聽過,我講了你就聽了嘛!陳鋒卿早年就在台灣中台神學院畢業,以後到美國去加入「基督使者團契」在 那邊作學生的工作,以後就自己開書房。他這幾年為佈道團做美國各 地的聯絡的傳道人,這一次特別請他到馬來西亞去看看亞洲的佈道會 怎麼樣,使東西有比較多的參考。以後有一個大學請他在台灣一個學院裡面教書兩個禮拜,所以今天跟下個禮拜他都會來參加,是嗎?現 在請陳牧師跟我們講幾句話,我們鼓掌歡迎他。

陳牧師:印像最深刻的是大概在十八年前有一個團契介紹我的時候, 是說「陳牧師是我們永遠不能看扁的人。」我了解這個字面的意思。

今天很高興能夠回到自己的故鄉,也參加了這個夢寐以求的希伯來書 的講經聚會。 在美國有一個弟兄對我說他從 internet 裡面去 downlaod 唐牧師所講的。 我就問他說「弟兄姐妹的反應怎麼樣?」 他說很多人要他把下載的東西影印出來。他說「非常的多。」所以他就沒有做這件事情,我個人覺得這是台灣教會弟兄姐妹的福氣。在北美有很多的人就問說「唐牧師有沒有可能在北美的神學講座?有沒有可能在這邊辦羅馬書的講解,以及希伯來書的查經?」當然,唐牧師只有一個人,雖然我們有一點希望將來能夠複製,做另外一個唐牧師 ,可以在不同地方放一個,放一個....。但是這個當然這只是一個可 能是相當沒有辦法實現的理想,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我自己來,很早就來,我從桃園來的時候,我看到這裡的會堂,稍微 瞄了一下,大概我們這個聚會可以坐差不多五、六百 人,我的猜測。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再積極的邀請一個弟兄姐妹來參加,那這個聚會 的影響就會更大。不是聚會需要大,而是那麼重要的聚會,能夠使得 每一個弟兄姐妹在真理上被建造,我相信對台灣的教會來講,這是一 個很大的福氣。

我覺得我們無論是福音派,無論在哪裡的教會,特別是我們華人的背 景都有一個缺 點,最不喜歡發展的恩賜是「雞婆」。我們覺得「雞婆 」,去邀請別人是「雞婆」,然後這個聚會去邀請別人也是「雞婆」 。剛剛林師母(范恩惠姐姐)她在說「有佈道會的時候我們要去邀請 別人!」我們也很難啟齒去邀請別人,這個聚會也是一樣,如果每一 個人能夠很成功的去邀請另外一個人,那我相信這個聚會的影響會更 大。我深信一件事情,台灣教會的復興是在上帝的真理上去重新建立 深厚,而且非常具有護教性的基礎。這樣,在這樣的一個充滿挑戰的 文化和社會裡面能夠為台灣帶來復興的盼望。這是佈道團的同工對大 家的期望,以及跟隨唐牧師在事奉的過程當中,唐牧師常常給我很多 的勉勵,願意這個簡單的心靈的分享能夠給各位一點點激勵,謝謝。

唐牧師:陳牧師是什麼時候開始事奉主的

陳牧師:我有一點忘記了(眾笑)。我信主三十三年了,在第三年的 時候唐牧師在屏東的一次佈道會呼召的時候我把自己全時間奉獻給主 ,然後在一九七四年開始服事主。

唐牧師:所以你是信主第三年就接受主的呼召。感謝主!那麼這其間 ,你所做的工作,你感到最重要,或者你實實在在做的最重要的工作 是哪一方面?

陳牧師:因為長期在學校團契裡面非常深受校園團契的影響,這是不 否認的。所以回到這裡看到一些同工,彭哥哥....,都非常的親熱, 我也很喜歡在電話裡面跟人講說,「不是我陳牧師,而是叫陳哥哥。 」因為這樣子可以一方面比較年輕一點,但是一方面這也說明了我心 中長期的負擔是在學生的當中做事奉。

唐牧師:感謝上帝!那,你看北美的工作跟東南亞的工作有什麼不同 的地方?

陳牧師:在北美的工作,特別如果是以學生工作來講的話,台灣的留 學生,是已經非常非常困難邀請了。一方面人數比以前少,另外也是 一樣就是邀請他們到團契,常常的藉口就是「我在台灣已經有那麼多 團契都不去了,為什麼跑了那麼老遠到了美國還要去你的團契呢?」 在東南亞呢,我所接觸的資料發現,台灣的學生工作的面度比以前廣 得多,而且算是相當的蓬勃,像今天放眼望去像我這麼老的人可能不 太多,這是我覺得蠻欣慰的地方。

唐牧師:何況像我這麼老。(眾笑)你在北美的佈道會中間發現為什 麼現在台灣的人很少來參加佈道會,差不多都是大陸來的,什麼原因

陳牧師:如果是從台灣的背景來看的話,我想「經濟發展」是一個很 大的因素。人有時候在危機的時候心靈的需要有時候比較自然的出現 ,所以大概在北美的學生工作,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時候,那 時候最興旺的時候。所以你到北美去看,北美的華人教會無論是台語 的,或者是國語的,發現差不多主要的幹部大部份都是從台灣來的, 或是從香港來的,或是從東南亞來的。近差不多二十年前,中國開始 對外開放以後,很多留學生去了北美以後,他們都有帶著一份很好奇 的心理到了團契去,到了教會去。我相信上帝也為著這樣的一個長期 被壓制的一個地區出來的人廣開了這福音的門。 最近這些年來中國來的學生,在福音的接觸上也開始下墜的現象。從 八九民運一直到九二年,這一段是最好的時期。九二年以後中國來的 留學生的福音工作開始有點影響。最近你如果去參加中國留學生訪問 學者,或者是學生的團契你會發現年紀輕的學生越來越少,也就是說 明了中國越來越開放,經濟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好以後,人對於福 音真理的渴望就相對的有所減少,這是在北美,很多的華人教會,或 者做學生工作已經發現的一些現象。

唐牧師:那個時候大陸的人到北美去,對很多事情很好奇,你剛才說 的,是什麼時候?

陳牧師:我想這也就是有跟中國的開放有一個關係,就是一直都在問 一個問題,「什麼樣子的思想,或者什麼樣的主義能夠救中國?」那 麼,這個跟國父孫中山先生建立中國以後,整個中國知識份子當中也 一直在問的一個問題。所以,這樣的帶著一份的使命感去教會裡面去 看,想發現一件事情,「到底西方的強盛跟基督教的關連是什麼?」 就帶著這樣一份好奇心。所以在中國的留學生當中很多人都加上了一 個名詞,這是屬於「文化基督徒」,就是他們對這些有興趣。所以有 一個台灣的牧師跟我講,他說「台灣的留學生很難信主,但是信主以 後就很真誠的追求,就很快的成聖。但是中國來的基督徒剛好相反, 他很容易信主,但是完了以後他就很困難成聖。」我不曉得這句話的 描寫到底是不是完全準確,但是這個現象倒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唐牧師:所以我想除了他們要明白什麼東西可以救中國,他要明白為 什麼被共產主義認為是麻醉百 姓的愚民政策的基督教竟然是西方建國 最重要的支柱,所以他們要從這方面看。而且也要發現西方的民主跟 基督教能夠對中國的民主的前途有怎樣的角色?有怎樣的貢獻?這些 是很重要的。 好,這個陳牧師常常跟各地聯絡,為佈道團奔跑做這樣的工作。你過 去幾年在佈道工作你聯絡的時候,你感覺得到這些佈道會會的價值跟 佈道會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陳牧師:我想最重要的價值,除了唐牧師提到了上帝給他的恩賜和託 付以外,我想這個是差不多所遇到的教會的領袖跟牧師沒有辦法否認 的一件事,就是這個恩賜的托付,跟異象的託付這個不是學他幾招就 可以上台講的,他有很大的魅力,我們可能只有鬼力。

唐牧師:不可以這麼說!

陳牧師:但是,我發現到華人教會一直的傳統對於佈道,整體的佈道 的認識,我覺得的確是有一個很大的缺 失。那個缺失就是到底佈道我 們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做?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幾年前我到一個地方去 領佈道會的時候,那個牧師到機場去接我,然後讓我坐車子的時候, 他拍拍我肩膀,然後對我說「這一次看你的了!」那我也知道我不太 好看。那,如果看我的話那就就糟糕了。因為我們有的時候希望請到 的是「名嘴」,然後我們就把所有的責任託付給他,但是一個人從一 個完全反對基督教的生活背景的文化裡面要轉成,能夠棄絕反基督的 那種思維,轉向對基督教真理的那種沒有誤解,而且繼續願意去追尋 以致於最後以致於謙卑領受真道, 這個需要一個過程, 需要一 process,那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認知不太夠。 我順便推銷唐牧師的 兩本書,就是《佈道策略》跟《佈道神學》是兩本非常重要的書,在 這方面提供了華人教會在佈道運動上是很值得的。

那麼,在北美我發現到北美有一些比較大的教會,在比較大的城市, 以移民為主的城市, 像紐約、舊金山、洛杉磯.... 華人教會都有一 個缺點。有一個牧師對我說,「我們不需要常常佈道。」我問他說「 為什麼?」「因為我們每個禮拜都有從海外移民來的人,所以我們的 信徒一直在增加。」我就跟他回應說,我說「那樣子上帝的國度不是 增長,而是發胖,像我的身體一樣。」我說「因為你是從別的地方過 來的,上帝國度裡面的人數並不增加。」這是我自己的了解,所以在 北美籌劃的工作上我不否認遇到了相當多的困難。北美的文化,教會 文化很受社會價值觀的影響。 北美的公司他們是 very business mind 的人,在教會裡面也是一樣,很多事情按步就班來, 而且是教 會的領袖在那種文化裡面他產生對教會管理的那些原則,有時候常常 是直接從公司裡面拿過來的,所以在籌劃的過程當中,我不否認遇到 相當多的困難。怎麼樣去交通分享,甚至折衝,我覺得需要上帝給我 特別的智慧,或者耐心去跟教會的弟兄姐妹分享這個異象。

唐牧師:有一句話說,「如果沒有大陸的學生跟大陸的人到美國去, 根本沒有一個教會開佈道會開得成。」這樣一句話的份量、真實性 你的回應是什麼?

陳牧師:我覺得這句話的真實性至少超過差不多百分之六、七十。現 在在亞洲來的,以華人背景為主的地方,佈道會差不多都很困難開。 所以佈道會的形式必須要有所改變。我們請他們來是一回事,現在他 們不來,那我覺得我們應該去,我們應該走到他們當中間去,走到他 們住的地方去,而不是再請他,因為他已經不來了。那麼,從中國來 的留學生,還有這些訪問學者,基本上來講邀請的時候他們還是很願 意來。不過,困難也漸漸多了,譬如說,北美華人教會每一次佈道會 一定要考慮一招,就是「聚餐」。因為學生,你通常要吃個中國飯有 時候也很困難,所以教會有聚餐就不錯。但是現在請這些學生來,從 中國來也都會問「那菜單是什麼?」有時候也會問這些的事。這是一 個事實,這句話在差不多十年前是台灣留學生會問的,那麼,現在中 國來的留學生也開始問這些問題。這說明了一件事情,就是困難度越 來越增加。

唐牧師:那為什麼是如果是他窮的時候我們才容易做工,他富有了就 不容易做工?而聖經給我們看見亞伯拉罕最富有的時候上帝呼召他, 所以這個是不是基督教的一個問題?

陳牧師:我想這的確是我們很大的問題,這是我們對於真理的認知, 以及真理裡面產生出來強有力的宣講,似乎我們的經歷並不夠。我自 己的感覺是這樣子,很多的華人基督徒可能知道你所信的是什麼,但 是很缺 乏知道為什麼我這樣相信?當我們知道我們所信的是什麼,加 上為什麼我們這樣相信的時候,我們對於我們的信仰在傳講的時候, 那個力量就非常的大。

唐牧師:在美國這麼難佈道的地方,去年在紐約有六千五百人的聚會 ,不是勉強的。到底是什麼力量,你看?

陳牧師:我想原因是有好幾個,一個就是當地的同工在當地一群同工 的策劃底下動 員的,我個人覺得是相當超越過我自己的期望。

唐牧師:所以他們感到這個教會有價值有意義?

陳牧師:是。那,這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在紐約的「角聲佈 道團」。我第一次去紐約的華人教牧同工去報告的時候就遇到了很大 的困難,雖然同工會的主席是我在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的的同學,但是 我報告完了後他馬上做「反報告」。這種的情形都有,那後來我們的 主力開始建立起來,角聲的同工開始建立起來。「角聲佈道團」在紐約是一個非常重視社區佈道的一個體,就像台灣的校園團契一樣。我 覺得一個不氣餒的心志是很重要的。

唐牧師:什麼?

陳牧師:不氣餒的心志,不灰心的心志,有困難繼續做,有困難繼續 做。

唐牧師:大家說說「有困難繼續做」,「有困難繼續做」....,講二 十次。你說「這個很困難」你就不繼續講了。

陳牧師:我以為他是說「講二十次」,你們就講二十次。

唐牧師:好,我想,有機會我們再請陳牧師,有機會從美國來,他很 專門研究詩篇跟聖經文學,以後如果我們開班的時候,他會教一課關 於這方面的東西,大家給他鼓掌!

陳牧師:謝謝。

打開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我們已經講了幾次了? 已經開始了沒有?(還沒有。)希伯來書第十一章還沒有開始?第十 章結束了嗎?(結束了。)你們第一章到第十章用了差不多兩年的時 間,現在開始第十一章,我們一同唸第一到第三節。這三節我需要四 次才能講完,所以大家耐心來看,來聽這三節裡面隱藏著的豐豐富富 很準確的基督教信仰論。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 好的證據。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著上帝話造成的;這樣, 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第六節。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 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我們今天讀經就到這個地方,我們再一次低頭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你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你的喜悅, 你又曾經說信是從你那裡賜下來的。主啊,我們願意明白有關於信仰 的問題,懇求你給我們領受你的恩典,有一個謙卑順從願意受教的心 來到你的面前。主啊,求你幫助我們,給我們大大張口,你應許你給 我們充滿。你幫助我們做一個飢渴慕義的人,你應許給我們得以飽足 ,我們感謝你。願主你賜福你無用的僕人,用你的恩膏膏抹他,用你 的聖手扶持他,給他講當講的話語,造就我們每一個人。感謝讚美,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的。阿們。」

希伯來書的作者苦口婆心把神從創世以來,整個的諭令,整個的啟示 進到舊約,直到結束這一切,把祂的聖子耶穌在新約中間立了成為中 保,以中保所流的血成立了新約,而建立在舊約與新約共同性的整個 救贖的理論講完了以後,他就開始講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章。

耶穌基督是超越一切的一切,是比一切更高,是比一切更美的。耶穌 基督高過天使,耶穌基督高過摩西,耶穌基督高過亞倫,耶穌基督高 過約書亞,耶穌基督高過所有的大祭司,耶穌基督是在天上的聖所進 到幔內,為我們成就了救贖的恩典,把永遠的約建立在地上的教會, 使我們歸向他,使我們永遠不被拋棄。

那這些人乃是領受了耶穌基督寶血洗潔淨,靠著祂開了一條又新又活 的道路來到上帝面前,所以是藉著這個幔子,通過這個幔子而進個神 。這個幔子就是耶穌基督自己的身體,他為我們親自道成肉身,為我 們親身掛在十字架,藉著有血肉的身體在肉身中間定了罪案。這樣, 主的寶血,主的救贖就臨到那些信他的人。

但是「信」是一件怎樣的事情呢?所以今天在十一章開始的時候,希 伯來書的作者就專提到關於「信仰」的問題,而他所提到的信的問題 跟現在許多人觀念中間所講的信的問題完全不一樣的,跟許多宗教裡 面所提到的「善男信女」的那種信的觀念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也跟許 多心理學在二十世紀發展出來的人要有「自信心」 (the self confidence) 的觀念又是完全不一樣。

這裡所提的「信」跟那些只要信就可以看見一切的神蹟,那種「把信 心建立在信心上面」的那種靈恩派的思想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一定 要非常謹慎,非常嚴謹,非常正確來看這一段的聖經所建立起來的信 心的架構,信心的原理到底本質上是為什麼與剛才所提的那些信心的 觀念完全不一樣呢?

在聖經裡面給我們看見,「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哥林多 前書:13 13 節), 這其中最大的是愛,最基本的是信,最長久 的是望。沒有信心作基礎沒有辦法產生真正持久的盼望;沒有盼望跟 信心超越這世界的控制,和限制沒有辦法回到回到世界以愛去挽回這 個世界。所以「信心」、「盼望」跟「愛心」,這是永遠長存的三個 屬靈要素,這也是基督教信仰中間最重要的三條的支柱,更是基督徒 生活中間三個屬靈的元素。我們因信,我們因望,我們因愛顯出我們 與世人不同的地方。我們因信得勝這個世界,我們因望看穿認透過這 個世界。我們因望看出,認識另外一個界。我們因愛,我們用那個世 界的力量回過頭來挽回這個世界。所以「信」跟「望」跟「愛」就超 越了所有文學文化裡面,智、仁、勇,或者真、善、美其他三種合一 的那些文化的架構,因為這是基督教的。基督教以信,以望,以愛為 整個基督徒生命的內容。我們因信所以我們有根基,我們因為望,我 們有盼望。我們因為愛,我們有超然的美德。這樣,信、望、愛,就 使我們在這世界發出了那世界的光輝,在這世界運行那世界的能力。 在這世界帶來那世界的滋味,使人透過與基督徒生活在一起,他們可 以預嚐天恩的滋味。從我們的見證從我們的生活所流露的生命要素, 他們可以知道原來神是這樣具體的在他生命的真理中間與人同在的。 感謝上帝!所以第十一章是全本聖經中間最偉大的信心的篇章。在這 一章的聖經中間所提到了關於各樣信的問題乃是超越了所有其他聖經 中任何一章的內容,無論從本質,無論是從原則,無論從關係,無論 是從次序,或者從整個份量來說,這一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十一章一開始的時候,他用三節的聖經把信心的要義不但是很簡要 的,而且是很深入的,是非常有份量的把它提出來。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是古代有信仰的 人,他們生命得著了美好的證據。我們照樣與他們藉著信心才知道, 就知道,能知道,諸世界藉著上帝的話所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不 是顯然之物所能造出來的。」

這信的重要性牽涉到生活的這些範圍,而在神面前這信是絕對不可或 缺的,最基本的在神面前的態度,因為第六節說: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 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那信的重要性,是一個根基性,原則性的重要性。所以聖經一貫的原 則信心本身成為盼望的基礎。所以保羅說「亞伯拉罕沒有盼望的時候 因為信仍有指望」(參:羅馬書:4 18 節),這個是羅馬書第四 章很清楚的給我們點出來,信心之人的父,信主的人的父,就是亞伯 拉罕他的信與盼望之間關係是什麼?

「亞伯拉罕在無可盼望的時候,因為信的緣故他仍有指望。」從這個 原理來說,信心會產生盼望,因為藉著信使絕望的人可以有新的盼望 ,在沒有指望的時候仍有盼望,是因為信心。所以信心是盼望的基礎 ,大家說「信心是盼望的基礎。」

保羅又對提摩太說「你的母親友尼基,你的祖母羅以,她這個信心信 就產生了無偽的愛出來,這樣又傳到你這裡來」(參:提摩太後書: 1 5 節)。 所以,信心又成為愛心的基礎,這樣信、望、愛之間 的關係是非清楚的。信是終極性 的原因,而盼望是從信的種子產生出 來的延伸,而盼望跟信心就產生了對世人其他的愛的表現。這樣,信 與望與愛就結合成為我們整個生命的起點和整個生命的終點。

但這不是告訴我們,當我們以信做起點的時候,我們的終點有了愛, 信就被丟棄了。這也不是說我們以信做起點的時候,我們有了望,信 已經過時了。因為在第十二章的時候告訴我們,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盼 望的對象,而且他是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這樣,「信」從起點一 直到結束是繼續不斷的存在的,「望」因「信」存在而產生一直到結 束的時候得著所應許的在永恆中間享受在盼望中間所要得著應許,所 以,這也是創始成終的。愛更是永不止息存到永遠的。所以信心、盼 望跟愛心就變成從始至終,貫徹始終,面對永恆絕對不能不需要的。 為這個緣故,這是「常存的」。「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愛、有愛,其 中就大的就是愛。」

那今天我們不談別的,我們回頭談信心,我可以更濃縮的,或用很簡 單的話對大家說,十一章就談信心,十二章就談盼望,十三章就談愛 心。所以,希伯來書的結構,前面十章是舊約與新約怎樣關連,舊約 與新約產生怎樣的次序與關係,而重點是透過新約去明白舊約,因為 舊約隱藏著新約,而新約成全了新約。大家再說一次「舊約隱藏著新 約,而新約成全了舊約。」

所以「舊約」與「新約」不是被分割的兩個實體,而是是相輔相乘, 同一位真理的源頭啟示下來在永世中間照祂最美好的旨意所定的在暫 時中間使兩樣合而為一來成全永世的計劃,神自己的啟示。這樣,把 這兩個完全了解之後,你就明白了,外邦人以及猶太人是沒有分別的 ,希伯來人如果固守舊約而故意輕看新約,他是把自己分割成為一個 不能享受上帝永約的人。當舊約與新約已經成全,是完全貫徹始終合 而為一的時候,這樣,舊約裡面的人不是因行為,新約的人不是靠恩 典而已,新約的人是在恩典的背後看到了連信心的本身都是從神而來 的。所以,這樣,我們就看見「信」就成為舊約與新約連成一線的那 個原則。

那信是怎麼樣的呢?這裡告訴我們,「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 見之事的確據。」所以這裡就給我們看見一個有信心的人他是超越了 時空,他是享受了未來。因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 的確據。」這兩個定義同時出現是超過了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學, 所有的文化對信心曾經有過的任何的描寫。不但是空前,我相信也是 絕後,因為在諸大宗教裡面沒有把「信」跟「盼望」的關係講得這樣 清楚,沒有把「信」跟「未見之事」的關係,也講得這樣的徹底。所 以這裡給我們看見「信」與「盼望」之間的關係,「信」與「沒有看 見的事情」之間的關係,乃是非常非常肯定的。那麼,「誰還盼望所 看見的事情呢?」(參:羅馬書:8 24 節)這句話是出自保羅的 口,保羅在哥林多後書裡面提說,「我們不是盼望所看見的,我們乃 是盼望所看不見的,因為所看見的是暫時的,所看不見的是永恆的」 (參:哥林多後書:4 18 節)。這樣,真正的信仰是在「偶存性」的世界中間,向「永存性」的神發出去。我再講一次,我要做一點 神學名詞的解釋, the true faith is the out from the contingent world toward the incontingent God. 在偶存性的世界 ,向永存性的上帝發出去的盼望是從真理的信心產生出來的。

所以這樣,我們不是在能見界裡面運用我們的信仰。我們在能見界中 間用我們的信仰發射到,應用到不能見界的範圍裡面去。「能見界」 的是暫時的,只有永恆的是在「不能見界」裡面。所以保羅說「有誰 還盼望他所看得見的東西呢?人豈不是盼望那看不見的呢?」接下去 他說,「看不見的是永遠的,看見的是暫時的。」那,什麼叫作「偶 存性」呢?「偶存性」是可以有,可以沒有,過去沒有,後來有,以 後又沒有的,這個叫作「偶存性 」。什麼叫作「永存性」?是超越過 去,現在,將來的時態;超越時間的距離,時間的限制的,在時間之 上的永恆的本質中間的,那叫作「永恆性」。所以永恆性的絕對獨存 、自存、永存的永恆性 的本質是絕對的絕對才有的,那也是神自己的 。而不是永恆性的,乃是因為被造而有,被毀滅而不再存在的,那叫 作「偶存性」。這樣,只有神是絕對的絕對,所以絕對的絕對的是不 因別的「因」而存,自存。不因別的「造」而被造成,自造成。基督 是那永存者,永恆的神差遣到偶存性的世界來的永恆者,所以彌迦書 第五章告訴我們,「他的根源從從太初就有」(參:彌迦書:5 2 節)。這樣,他生在伯利恆,在偶存性的世界中間向人顯現,但是他 的根源是從亙古,從太初就有,他原不是偶存性 世界中間的產品,他 乃是永存世界中的來訪者。你明白了嗎?這樣,那邊永恆界到偶存界 的來訪的訪客,跟我們這裡盼望到永恆界的信仰之間的對交,也就是 怎樣建立一個與神的關係的信仰的問題。所以「信」是什麼?信就是從偶存性 向永存界發出去的這種屬靈的第一個要素,「信就是所望之 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我相信這四堂如果可能,今年三堂把它結束也好,你們好好聽,因為 我清楚知道這是我幾十年事奉對信仰的一個很重要的總概括,而你聽 這三節的解釋的時候是超越了所有你能買到的古今中外希伯來書第十 一章這三節所有的註釋書所能夠告訴你的事情。所以你們要很謹慎、 愛惜這一段的時間,好不好?


信從偶存界向著永存界發出去的時候,這個信的終極性是什麼呢?這 個信的果效很清楚的,因為信產生了盼望,所以「盼望」是「信」的 果效。「信」是對未見之事發出去,所以「信」就看見了別人看不見 的,這個叫作「信心」。「信心」對「盼望」是肯定的,信心看見了 別人沒有看見的。所以,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那麼,這個「確據」跟「實底」,給你過了一個非常有把握的生活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在這個暫時的,這個會滅亡的,必要過去,招 審判而要毀滅的世界中間產生一個很肯定的人生的精神,乃是因為信 仰。為這個緣故,這個信仰本身就不是可有可無的。這個信仰是決定 我們之所以存有的價值,決定我們之所以向永存者之間產生關係的原 因的一個最重要的一個基礎。

這樣,基督徒不應當把「信」當作是你要不要的自由意志的一種決定 。「我要信,我不要信。」不是這樣簡單的。如果這個是「我要信可 以,我不信也可以的話」,那你的信就變成了偶存性 本質的一個東西 了。但如果你的信是向真理,是向永恆者發出去,這個信使你與永恆 者發生關連的時候,這個信的本身就不是偶存性的價值,這個信的本 身就有永存性 的價值。因為藉著信你與永存者發生關係了;藉著信你 脫離了偶存性的限制;藉著信你從暫時世界中間享受了那永遠的世界 ;藉著信你看見了那不信的人沒有看見的世界;藉著信你見到未見之 事,而且你真正有實底,真正有確據。這樣,你過一個在永存界裡面 能夠領受的真確有把握的價值的人生觀的生活。這是何等偉大的事情


所以我每次把基督教的「信」跟其他宗教的「信」一提出來的時候, 我可以說相差何止千里, 簡直是天淵之別。 這是一個 qualitative difference,這不是一個 quantitative difference。不是「份量」 的差異,是「本質」的差別,完全不一樣的事情。因為這個信是偉大 到這個地步,這個信是重要到這個地步,所以這個信使一個人的人生 有一個特殊的,這個把握給他在現世享受永世,在今生享受永恆。感 謝上帝!


有哪一個人是活在世界是不需要盼望的?宗教是要在盼望中間他們的 價值。 所以宗教的本身是沒有辦法脫離盼望的。 當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年老的時候,他寫了一封信給他很好的朋友, 說「其實我這一生所要做的事情,這一生所奮鬥的只有四件事而已, 沒有別的。」我不知道你一生做什麼?你一生為了賺錢,一生為了求 名,或者得利,或者抓權,我不知道。康德說,「我這一生真正要知 道的只有四件事。」康德說「其實我這一生所真正要做的,要明白的 ,所追求,所探討的不過是四件事。」第一件、「人是什麼?」做人 幾十年而不知道人是什麼?一面做一面探討,但是這是人的價值的基 礎,也就是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可以有權利問「人是什麼?」所以 這個權利才證明你是人。第二、人可以知道什麼?第三、人應當怎樣 行?第四、人有什麼盼望?


康德年老的時候把這四件事當做他整個生命的內容,但是他很遺憾的 說,他沒有辦法達到第四樣。什麼叫作「人是什麼」呢?這個叫作「 人類學」 (Anthropology) 你從哪裡去研究人類學呢?今天的生物 ,今天許多的科技,現代化的學院是用「進化論」的人類學來毒化人 類自己的思想。所以有許多人認為,人是什麼?他就以為人就是猴子 變來的,就這樣產生了帝國主義的合理性 ,產生了弱肉強食的邏輯性,產生了人類不需要悔改的必須性,產生了以後人永遠是面向幼稚的 樂觀向前走下去的,那種最卑微的一種人生觀。有關於這一點進化論 的批判,今天我不深入的去思想,因為每一個題目都可以講成,錄成 一本書才對的。你們知道我這樣講不是誇口,是實實在在的情形。你 們每一次聽特別是這一類的錄音帶,你至少要聽三遍到四遍你才能真 正消化裡面很多的詞句,因為有一些的詞句,你兩秒鐘就聽過去了, 我要用三十年才作結論講那些話,所以你們好好注意聽。


第二個就是「我能知什麼?」這個在哲學裡面不是「人類學」,這個 叫作「知識論」 (epistemology) 「知識論」這個名詞在三十年前 的英文字典都不存在,最近幾年出現了。從三十年、二十五年前我已 經常常批判為什麼英文字典沒有這個字?可能有一些編字典的聽到了 就把它編進去了, 因為最近的字典我發現這個字出現了。 Epistemology 的意思就是對知識的「知識」。 「知識」並不是突然 間來的,你怎麼樣透過怎麼樣的渠道,你怎樣的方法論才能產生這些 知識?比如說,學術界的人都知道,你寫書的時候,你說「某某人講 什麼話」,你要註是從哪一本書來的?是誰寫的?是哪一個版本的第 幾面?表示你的知識不是偷來的,表示你的知識是有來源的。表示你 是負責任的。剛才許弟兄跟董教授給我一本關於聚會所神學的書,我 稍微翻一下,他們也開始注意學術還有一些關於註腳的問題了,這就 表示要負責任, 這個是 academic acquirement,如果一個人聽這裡 講就這樣講,聽那裡講就那樣講。這個人我們說「不夠學術」,何況 許多時候是亂講一場,沒有辦法去對照是不是從那裡來的,準確不準 確。這個很重要!如果我要講一件事情,我要講到連專家都承認我講 的不是胡說八道,這樣才叫作你是實實在在負責任,不是憑著口才好 就騙騙人,憑著大喊大叫就煽動 人的感情,你明白嗎?


所以知識論不單是要有知識,更是要負責任提到你的知識是透過怎樣 的方法,有怎樣的源頭,有怎樣的性 質,有怎樣的關連能夠受怎樣的 考驗, 使你的知識能夠真正被肯定的那個知識的理論, 這個叫作 epistemology。我相信哲學裡面知識論是五大課題裡面很重要的課題 ,而可能就成為過去,特別是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裡面最 重要的一個課題,epistemology


康德說我知道的第三件事,「人應當行什麼?」「人應當行什麼?」 是比「人應當知什麼?」更普及化,更有來頭,更有傳統,也是更天 然發生在每一個人思想裡面一個很大的倫理動力。所以,每一個時代 ,每一個民族,每一個階層的人都會問自己,「我這樣做對不對?」 「我可以不可以這樣行?」「我這樣行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我 不那樣行?」「別人做的我不喜歡,為什麼等我批評不久以後我自己 做跟他一樣?而且比他更不好呢?到底什麼東西攔阻我做出我應當做 的那個範圍的道德標準呢?到底什麼東西使我,觸動 我自己批判自己 認為自己做的不對呢?什麼東西使我做一些我本來不能做但我一定要 去做的事情呢?」這些是關於「行為」的問題,我相信我不必解釋, 因為你是人,曾經在你生命的中間,你許多時候自己責備自己,明知 不可偷看,但是非偷看不可,那時候你是掉在一個自我矛盾的道德律 裡面。你都知道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因為你有天良。所以「 行為」跟「良心」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肯定,很絕定的一個關係。但是 人在行為的事情上,可能有許多許多的理由為自己解說為什麼我沒有 照著我應當做的去做?這就是研究「倫理學」產生出來的,什麼叫作 「絕對倫理」?什麼叫作「動 機倫理」?什麼叫作「情境倫理」?什 麼叫作「相對倫理」?.... 等等的這些不同的派系。 這是康德要知 道的第三件事情。


第四件事情,我不知道,如果我可以親自問他,我要問,為什麼你一 生荒廢那麼多時間研究知識論,有一點的時間研究倫理學,但是你從 來沒有辦法把盼望的真理放在你生命的重要時期中間?


康德算是一個非常長命的思想家,他老的時候已經突破了德國的那個 君王的特有的權柄,相當用政治控制思想自由的潮流。甚至康德幾次 被君王質問,但是他絕對不放鬆,他不過很有藝術的逃避不必要的與 政治家之間的紛爭,而可以安然度他他的晚年。而實在來說,德國的 君王也很怕無故加害於康德會損害整個德國的治安和對王室的尊重, 因為他的名氣太大了。「康德又健康又有道德,怎樣可以隨便對付他 ?」這個是很健康的德國人叫康德。那麼,你知道有幾個「德」都是 德國人, 康德是德國人, 歌德 (Joha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是德國人, 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1857) 又不是 孔子的後代,又不是德國人,只有孔德不是德國人。


好,現在講下去。那康德的第四件事是我要知道的是「人有什麼盼望 ?」但是他結果沒有辦法討論這個問題他就離開世界了。所以康德留 下了宗教學的一個空虛,在哲學裡面完全沒有辦法解答。雖然他曾經 在比這以前更年輕的時候。每一個人,他的前一年一定比後一年更年 輕,對不對呢?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作「被限制在理性裡面的宗教 The religion within the limite of the reason alone 這個 把理性限制當作是宗教必須要負責任的一個範圍。所以連宗教也不能 逃脫理性的限制,The religion within the limite of the reason alone 這本書就成為他的「宗教論」,換一句話說,他要把一切有 關於宗教的問題都加以用理性 去解釋,否則的話他不能接受。這就是 在敬虔派家庭生下的康德,他有 piteistic family 敬虔派,稍微 註解一下,是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改教以後一百年,誤解「因信稱義」的基督徒,生活亂七八糟以後所產生的一個反 動。而這個反動就注重個人靈修,個人追求聖潔的生活,個人與神的 關係,徹底的悔改和一定要傳福音,結果產生了副作用,就建立了教 會中的教會,好像除了他們得救以外其他的都不得救一樣的這種「敬 虔派」。 敬虔派有三個最重要的人, 一個叫作富朗開 (August Hermann Francke, 1663-1727) 一個叫作施本爾 (Philipp Jakob Spener, 1635-1705) 第三個叫作親岑多夫 (Count von Zinzendorf, 1700-1760),「敬虔派」的英文叫作 pietism


康德跟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兩個人都是敬 虔派家庭生下來的,都是敬虔派基督徒的後代。那麼,另外一個接下 去很重要的人, 也就是新派神學之父士萊馬赫 (Friedrich Daniel Ernest Schleiermacher, 1786-1834) 士萊馬赫也是敬虔派家庭背 景生下來的人。現在我只講康德。這就是什麼敬虔派家庭生下來的康 德,當每一次 Konigsberg 大學畢業典禮的時候,所有的教授都要進 到禮拜堂裡面在那裡敬拜上帝,然後才發文憑。他就跟著大家排隊, 排到靠近禮拜堂的時候他就溜走,從來不進去的原因。因為他不把「 宗教」跟「信仰」連在一起,他只把「宗教」跟「倫理」連在一起。 所以 religion lies more in work than in talk,宗教是行的,不 是演的。這句話,我們聽的時候很有道理,其實它的淵源和歷史是有 相當久的哲學背景,而這其間真正的動機是否定超自然,否認定形上學,只把宗教和倫理責任連在一起,而康德是這個思想最重要的一個代表, 所以他寫了那一本書, religion within the limit of reason alone,只限制在理性 範圍裡面的宗教,這是他宗教觀的一個 解釋。這樣,康德就沒有把「盼望」跟「信仰」連在一起,所以他的 宗教觀就變成一種很特殊的定義。

 

你們有哪一個人可以告訴我,康德的宗教的定義是什麼?有誰知道嗎 請, 陳牧師告訴我們。 康德的宗教定義, 就是這兩件事, the system of moral and worship,是「道德與敬拜的系統」。 道德就 是宗教的設限,而敬拜是什麼?他又沒有真正的解釋。所以他把宗教 跟信仰脫節。宗教不是「信條」的問題,宗教是「行出來」的問題, 所以康德的宗教論就是「道德與敬拜的系統」這個叫作「宗教論」。 所以康德就沒有提到盼望。

 

有一次在一個神學的資訊大會裡面,有荷蘭的神學家,有好多德國的 神學家,印尼的神學家,那麼,他請我講一篇就是整個大會的一個重 要的論文,我發表的時候,我就提到,「我們一定要把宗教重新界定 the religion is the system of moral and worship concerning to the hope to the eternal beliefs. 當我講完了以 後,後來那個德國的科學家,因為我攻擊德國的新派,他氣得不不得了,他來找我算帳。我一點不怕跟他算帳,因為他有帳,我到有帳跟 他算。 另外一個荷蘭的神學家跑來, 他說 I agree totally with your defination, your defination is so clear and so comprehensive. 這麼清楚,這麼完整的一個宗教定義。

 

我再講,宗教不像士萊馬赫所講的就是「終極性的一種關懷的情操而 絕對依靠的心情」,不是這麼簡單。宗教也不像康德所講的「不過是 道德跟敬虔的系統而已」。宗教乃是有關於永恆的福樂,這個盼望中 間所產生出來的信仰所有的道德與敬拜的系統。所以這樣,「信」在 「行」之先,「信」在「盼望」之先,而盼望面向永恆,這幾件事情 如果沒有歸納起來,你所講的宗教那個不過是所謂善男信女的「迷信 」,那不過是所謂靈恩派的「自信」,「我相,主啊,你會醫好我, 你一定要醫好我,只相信我信!」信....。這種信等主不醫好他的時 候,完全變成不信,你明白嗎?因為他是一廂情願從「自信」的心理 產生出來的信。而這種佈道家用這種辦法吸引聽眾,雖然人數很多, 引人入教可能就變成地獄之子(參:馬太福音:23 15 節), 為他不是照著聖經的信仰。我在台灣已經已經超過十五年,常常對你 們講靈恩派的毛病在哪裡,很多領袖還沒有聽進去,因為耳朵發沉( 參:馬太福音:13 15 節;使徒行傳:28 27 節),上帝給他 一個生發錯誤的心(參:帖撒羅尼迦後書:2 11 節)。如果連這 一批人都聽不進去,那我感到我是白來了,你們是很可憐的人,台灣 教會是沒有前途的。

我絕對不相信等到人有錢不需要福音了。我絕對不相信人有學問不需 要福音了。所以我的教會百分之八十七是大學程度以上的人。我的教 會有最有錢的人謙卑在那邊一同跪下,一同聽道,為什麼呢?為什麼 北美弄到這個地步?一有錢就不來聽道呢?大陸的窮人來,等大陸的 有錢了又不來,表示教會沒有辦法應付時代裡面各種人的需要,只適 合乞丐聽,所講的只適合騙騙笨人聽的話。你明白嗎?我如果把我心 中的痛苦發出來,像火山爆炸,那我要對你說我是非常失望這一代的 傳道人,我也非常失望我們這一代所能供應的程度在哪裡?神的道一 定要叫君王跪下來,叫像亞伯拉罕那樣貴族離開他的家,以後一生不 再建房子,住帳幕也甘願才叫作神的道。求主憐憫我們!我繼續講下去。

所以這裡就提到信與望的關係,信與未見之事的關係就整合的變成一 個一體了。信心是什麼?信心是向未見之界發出去的一個方向,所以 你就看見了別人所沒有看見的。這樣,在沒有看見的人心目中所認為 的「虛無」,在你真正的信仰裡面你看見那是真實的「實體」。在那 些因為看不見就認為不存在的人心中,他們是因為沒有那個能夠面向永遠的實質的信仰,所以他們就不打自招把他們的虛空自我介紹,「 沒有嘛!因為我看不見。」對你來說不是,因為你裡面有一個能看見 別人看不見的實質,所以你說有,他們說沒有,這個叫作信仰。如果一個人拿顯微鏡看天文,他用顯微鏡看看....,他說「我看不到什麼 星球,什麼都沒有,所以沒有。」你要對他說,「你弄錯了,那是看 細菌的,不是看星星的。」因為他沒有那個實質,所以沒有辦法看見 那可以看見的,而他永遠以為是看不見的,你明白嗎?

如果一個人說,我用天文望遠鏡來看細菌也是看不到,你告訴他,「 搞錯了!剃鬍鬚用斧頭是不必要的,你的工具是不對的。」所以到第二講的時候,我談到這三節,我要講「方法論」的問題,那是很重要 很重要的問題。因為這個墮落的理性the fallen reason,被造而犯罪已經墮落而被玷污的理性 所產生出來所有的前題,他怎樣靠著他理性主義作支撐沒有用,在神面前,上帝叫哲學家成為愚昧的人。「世 上的哲士在哪裡呢?世上的智慧人在哪裡呢?」(參:哥林多前書 1 20 節)這些話傳道人敢講嗎?你敢不敢對台大那些哲學家說「你 們這些哲學家在哪裡呢?你們這麼笨,你知道不知道?」你敢講嗎? 我們今天變成一個騙騙小孩子可以,騙騙中學生,一到大學生來聽道 就毛骨悚然不知道怎麼樣對他講?我們變成這樣的基督教嗎?

我這個時代,這幾十年怎樣奮鬥,要扭轉整個基督教命運,可能到我 死還沒有幾個人明白。但是我告訴你,我親眼看見,美國科學會差不 多得諾貝爾獎的人在我的聚會中間走到台前信主。我親眼看見四星的 將軍到前面來跪下來接受主。我親眼看見大學教授流著眼淚接受主, 因為我相信神的道高是過這一切的。阿們?我盼望這些話打到你心裡 ,使你們有一些人起來,我已經老了,我為什麼每一個禮拜還到你這 裡來?我昨天一下飛機不能動,躺在床上幾個鐘頭,然後我就想我可 能希伯來書講完了以後,我可能幾年不來台灣。或者要來嗎?我要等 上帝清楚告訴我。但是我一定要對你們講這些話,神的道是高過所有 的哲學,所有的宗教,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思想家的。阿們?

今天我不難叫幾萬人來聽道,我有口才,我有能力,我能夠的,但是 我一定要先打到所有的知識界裡面最高的人承認神的道高過他們,我 才感覺到我應該死,因為神的道原是高過一切的。他沒有辦法看見未 見之界,因為他裡面沒有能看到未見之界的「見」的實質,不是因為 「看不見」所以不存在,這是完全錯誤的前題,就是因為你沒有辦法 看見所以你說看不見。但是信心不是這樣,真正的是信心是所望之事 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

感謝上帝!你明白這一節嗎?這一節提到這樣的地步,我相信五十個 博士送給希伯來書的作者都不夠的,這個人太過偉大了,他的思想太 過超越了,他講過了從來沒有人講過的話語,「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 底。」你的盼望是沒有底的嗎?那個叫作「空望」,那個向空投入你 的盼盼。你的盼望是有底的嗎?為什麼你的盼望跟別人一樣?為什麼 你的盼望是有底的?為什麼?因為你是從真正的信仰產生的盼望,他不是,你明白了嗎?「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所以當你真正產生的 時候,你那個盼望不是因為一廂情願,那個盼望,不是你理想的作祟 ,那個盼望不是因為你的好奇,也不是你的雄心產生的想像,那個盼 望是因為向可信者的應許發出去,所以那個盼望基於信念,而信心基 於可信的上帝,所以信心就產生盼望。

這樣大的事情,這樣偉大的真理。我為什麼盼望?因為我信。信,所 以盼望的時候變成了有底。為什麼有底?因為這信不是宗教性 的那種 「信」,不是心理學的種「信」,不是你自以為自信心的那種「信」 ,這個根本不是基督教的信心。那麼,等到我講到第六節我要把一層 一層的信心告訴你。而我自己很失望,所有的解經學,所有的解經書 提到羅馬書第一章所講「由於信以致於信」的時候,幾乎都沒有好好 解釋。這是基督教解經家到現在還很貧窮的事情。

如果信心是聽道來的,接受嗎?那麼,沒有聽道以前有沒有信心?我 們來上帝面前聽道,還沒有來有沒有信心?因為沒有信,就不得上帝 的喜悅,到上帝面前來的人一定先有信心,來了才聽到道。那麼,那 個信心不是聽道來的嗎?那麼,「信道是從聽道來的」(羅馬書:10 17 節)怎麼解釋。好不好我發十二個問題給你,下個禮拜交卷給 我,然後我知道你的基督教到什麼地步,求主憐憫我們。我們要一條 一條講,因為當你把這些真正都搞清楚的時候,「哦!」你一生一世 的信仰的根基就真正穩了。有很多美國拿了碩士回來的神學生,我跟 他談談我就看見,你還是空空洞洞的,你的信仰根本沒有辦法負責任

今天太多人太勇敢講道,太勇敢做佈道家,吃兩粒黃豆變成神仙,預 備幾篇講章跑全世界。我不是說你要等到什麼都懂才開始做,我要問 你,做了這久什麼還不懂,好意思嗎?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所以我的「信」是成為「望」的底,我有這個「底」,所以我盼望。而這個「底」是因為什麼?因為我信了可信的上帝,上帝成了我信的一個根基。所以,這樣,信的本身就跟神的「可信度」連在一起了。 為這個緣故, credo credibility 是不可分開的。 你們講「信用卡」 (Credit Card) 你就明白了。為 什麼給你信用卡?因為 credible,你可相信才給你。 等到你借了不 付的時候,把你收回, 因為 You have no credibility 你沒有可信 的程度。It is incredible. 這不可相信的,表示很偉大的,而這不 可相信竟然變成偉大的記號,不是變成不可相信的記號。為什麼呢? 在我信仰範圍之外。這樣,上帝是我可信的對象,祂的可信度信決定 了我對祂的信的準確性 。你再聽一次,「上帝的可信度決定了我對祂 的相信的準確的程度。」因為神的絕對可信,所以我對祂的信絕對無 誤。因為神的絕對應許,我對祂的信絕不虛空。因為講的話一定成就 ,祂不會背乎自己,所以我對祂的信心是合理的。這個「合理」不是 合我的理,是從可信度向祂發出信心對比之間的那個理。感謝上帝! 我們再唸這一節好不好?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這樣,你就很清楚的看見這其間的關連,是有一個特殊的原則,就是可信度使你產生你對他的信仰是有價值的。這樣,我們得了一個結論 ,信仰的對象決定信仰的價值。大家說「信仰的對象決定信仰的價值 。」

從起初你看見希伯來書告訴我們,我們信,亞伯拉罕信,因為他信, 他就被稱為義了。這樣,這個「信」是向誰發出?向上帝發出。為什 麼呢?希伯來書的作者在前幾章已經清楚的交待了,祂是絕對不說謊 ,祂是不改變,祂是因為沒有比自己更大的,所以憑著自己什麼?起 誓的。這位起誓的上帝,因為沒有比自己更大的,表示最大者只有用 自己的人格來印證自己講的話是靠的,感謝上帝!沒有這樣的宗教, 沒有這樣的神論,沒有這樣的應許。除了真正的神之外,「因為沒有 比自己更大的,所以祂就指著自己起誓,對耶穌基督說我起誓立你 為大祭司,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親愛的弟兄姐妹,你明白了 前面再明白這一節。不然你說「唐牧師,你剛才為什麼因解信心的底是因為上帝可信的,這裡都沒有講嘛!如果沒有講你解經解到哪裡去了呢?因為這是關連到前面提到「神的可信度」,提到「神的應許」,「神的起誓」是憑著祂絕不改變,絕不後悔,祂絕不失言,祂絕不背乎自己,加上沒有比他更大的,加上祂的永恆性 ,加上祂的誠信真 實的本信,這才成為信仰的根基。

所以如果一個人對神不認識,他就隨便對神發生信心,那麼他的信心 就不能夠在偶存性 中間產生對永存性發出去的那的真正的價值。感謝 上帝!你信嗎?「信。」你為什麼信?「就是信。」不是的。你為什 麼信?因為神是可信的,神的應許絕不落空,祂的應許在基督裡都是 阿們的。神絕對不說謊,神絕不改變,神絕不後悔,神絕不背乎自己, 這些「絕不」,「絕不,「絕不」,....。然後他沒有比自己更大的 ,所以沒有人可以推翻,沒有人可以取消,也沒有人可以改變祂話語 的價值,而在這個基礎上,我信。怪不得,我的信成為一個底產生一 個有底的盼望,有根據的盼望,有實底的盼望。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一個真正好的照相師,他看底片就知道以後拍出 來會變成什麼,為什麼呢?因為他看的時候盼望的實底就在這裡,你 明白嗎?

「明天來拿,這一張可以,這個一定很好的。」你說「怎麼看?我看 不見,眉毛白的。」「明天變成黑的。」「面孔黑的。」「明天變成 白的。」因為他有那個對「底」的了解,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他對這 個「底」的把握是真正有根據的,你不懂。所以我就因為不懂,鬧了 一個笑話。我在瑞士曾經研究佈道學,那麼有一次我從我住的房子拍 下去的半島,哇!整個金光照耀在一個古堡的上面,漂亮得不得了, 整個湖都是是一個比較淺的顏色,就是那個古堡是黃金的顏色。 the golden castle,我叫人家洗,就是這張, 我就把它拿去洗,洗了就 把所有的每一個上課的我都送給他一張。但洗出來的時候全部洗錯了 ,因為我認為有金光的是最黑的那一張,而有金光的那一張應當不是 這個顏色,我認為很亮的原來是最黑的,有金光的應當是不亮的,所 以拿錯號碼了。我看不懂底,但是當我再拿回去的時候,我說「我要 的是那個。」他說「為什麼你給我這個號碼?」我說「我以為這個號 碼。」「你以為?」你的「以為」就是你的信心,我所以為的才是我 的信心,你明白嗎?我的以為是沒有底的「以為」。廣東人看你如果 每次講錯話,就是「你自己想的啦!」「是這樣這樣....。」「你自 己想的啦!」他的意思是說「你自己負責啦,你自己想的,你沒有底的。」

我們的盼望卻不是如此?我們的盼望是根據一個實底,那個實底就是 信,那信的原因是因為神是可信的,而整個關連的時候,所以希伯來 書說什麼?「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大家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 實底。」接下去說什麼?「是未見之事的確據。」為什麼未見之事要 有確據呢?因為這個「確據」本身還是從信心產生出來的,所以這個 是「有證據的信心」,不是「有證據才有信心」,是「信心裡面就有證據」的信心。你發現不同的地方嗎?多少人說「你給我證據,我就信。」我說「不,因為信裡面有證據,所以不必證據我已經有了證據了。」我裡面已經因信有了證據,我不需要外來的證據。我因信有了證據,這個信跟神的話,神的應許,神的信實,神的可靠,神的不改變,神的不懊悔,神的不背乎自己,神的誠信真實關連在一起,所以 這個「信」的本身已經是一個證據了,所以我不需要外在的證據了。 你把什麼證據給我沒有用的。

親愛的弟兄姐妹,基督教的「信」提到這樣深的地步,而在兩千年以前,希伯來書的作者已經用一句話,一節裡面把這兩件都提出來了, 感謝上帝!「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所以這樣,信心不但在一點上把自己的偶存性 的地步,跟神的永存連在一起 也從這一點產生了未來的預測和未來的把握, the certainty toward the unknown quantity of the future 對未來不可測量的 量的這個懇切的把握,這個絕對知識就像看見了一樣。所以你注意聖 經一個很重要的文學上的原理,也就是聖經提到「預言」的時候,用 的不是將來式的,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陳牧師你知道嗎?「完成式 」,已經過去了,已經完成了。這個是聖經給我們提示很大的事情。 「他將要來!」 he will come 對不對?will, he shall, 他要來 ,還沒有嘛!但是每一次說預言的時候不是用未來式,是用已經完成 的。為什麼呢?「不可能不成就的,不可能不成全的,不可能不應驗 的。」因為對上帝來說,祂所講的未來,你所沒有見到的,對祂的應 許來說已經成全了,在永恆的旨意中間成全了。這是聖經文學,我想 以後陳牧師會給你們教導有關於聖經文學奧秘的很多的東西。

昨天在香港,「我們要開課,明年要上課的記下名字,不論什麼老師 。」馬上一百 六十個報名,我不知道明年我們把一些老師帶來你們有 多少人上課,多少人報名?我不知道,可能下個禮拜開始我們給你們 報名的機會好不好?但是你不要「好好好.... 」就不見了, 那我就 沒有「未見之事的實底」了。因為你們不是我們可信任的對象,只有 神才是可信任的對象,你明白嗎?感謝上帝。

我相信你們我第一次來講希伯來書的時候有一些人在,第一次有在這 裡的舉手?大概還有十分之一的人還可以常常存下來,其他的變成「 偶存性」,求主憐憫我們。

這樣你就看見這個「把握」和這個「看見」就和普通的信仰是不一樣 的,因為真正的信,根據神的可信性 ,根據神的應許,站在一個有把 握,有憑據,有底的地步裡面,向沒有看見的事發出去的時候,他就 看見了別人所沒有看見的。

我從三、四十年前講道的時候常常批評毛澤東,批評毛澤東,那時候 人把我罵死了。我是不會跟世界潮流走的,我知道這個和真理不對我 就講了,等到毛澤東下台了,四人幫下台了,有的人說,「為什麼你 從前就這麼勇敢講?」我很想對他說「因為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我 看見了你們還沒有看見。」這是先知功能的一個真正的證據,這是教 會真正事奉的記號之一。如果我給你一個文章「真教會的記號是什麼 ?」你要寫出來,越多越好,但是每一條都要照著聖經的原則,其中 一個就是「站在世人的前頭看到時代要走到哪裡去,對他們發出警告 ,對他們發出預視,讓他們可以藉著先知性的言語回到上帝面前。」

今天基督教會跟人跑,外面卡拉 OK,教會沒有, 也來一個,比較聖 潔的卡拉 OK 外面唱歌的是這樣的,我們也來這樣,然後叫作「敬拜讚美」,好像蛇搖一樣的,然後把聚會分成兩部份,前面一部份叫 作「敬拜讚美」,後面一部份是什麼?我問你後面一部份是什麼?怎 麼可以把敬拜分成兩部份,前面叫作「敬拜讚美」,後面是什麼?「 聽道?」聽道的時候要不要敬拜?要不要讚美?那麼就是韓國那一種 才叫作敬拜讚美,那下面你就根本把傳統的基督教當作是什麼?你還 不知道嚴重到什麼地步!那敬拜讚美的時候用站起來的,不用坐下來 ,所以站站站站一個鐘頭累了,坐下來就睡覺不聽道了,這叫作「聖 靈的工作」?這是魔鬼給教會不聽道的最好工作,你懂嗎?你們怎樣 這樣笨?很多事情看不出來,而且好像教會如果沒有走這樣不能復興 一定要學這個, 一定要搬那套來。 結果台灣搬了幾套來呢? Artist 一套,賽克一套,趙鏞基一套, 鄺健雄一套,還有什麼套? 我告訴你,我從起初用神的道建立教會。你說可能嗎?可能。可能嗎 ?可能。只有神的道使教會建立起來。阿們?我們站起來。我們恭恭 敬敬唸這三節的聖經: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 好的證據。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著上帝話造成的;這樣, 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我們大家低頭禱告,我們一同感謝主,一同求告主,求主復興我們, 求主光照我們,求主幫助我們,給我們可以對神的真理可以有完全清 楚的認識。我們一同開聲禱告,每一位開聲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因為你的恩你的愛,你與我們同在 ,你向我們施恩,你對我們說話,你使我們可以一字一字,一句一句 ,一節一節,一章一章來思考你的話語,來明白你的心意。我們求主 你的寶血來洗淨我們,求主你的深恩大愛來感化我們,主啊,你的能 力充滿我們,你的聖靈開啟我們的眼睛,賜給我們醒悟與智慧,使我 們來到你的面前。主,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我們恭敬把每一個參加 這些聚會的人,交託在你手裡,求主打開我們的心竅,主啊,打開我 們屬靈的耳朵,使我們有悟性 的靈能明白你自己的話,發現你自己的 真光,認識你自己的真理之後,我們就不回頭走在錯誤的道路,在錯 誤的觀念中間打滾。主啊,求你聽我們的禱告,願主帶領我們前面我 們要走的路程。求主使我們在明白你真道之後,主啊,我們的信心更 加有根有基,藉著你可信的應許,可信的本質,你可信的神性的裡面 ,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垂聽,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得勝 的尊名求的。阿們。」

請兩位禱告,無論哪一個人,請不要等候,你有感動你就帶領我們禱 告。無論哪一個人,一、兩句都可以,現在開始,不要等候。

我們現在大家開聲為著下個禮拜,再下個禮拜我們還有兩次要解釋這 些的話語,求主在今年結束以前用信仰的原理堅固我們,使我們奠定 美好的基礎,以後的日子更靠著主剛強壯膽,做應當做的事情。我們 大家開聲為接下去今年最後兩次的查經大家懇切開聲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因為你的恩你自己的愛,你從年頭 到年尾與我們同在,賜福我們,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你賜福 ,求主在今年最後兩次的聚會中間顯出你的恩典。你沒有撇下我們, 你沒有丟棄我們,你叫我們在你面前蒙恩。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 美你,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在這些年間顯出你的作為,你在 我們中間掌權居首位,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主啊,求主你預備我 們的心,飢渴慕義,領受你自己的話,領受你自己的光照,願你真理 的聖靈自由運行在我們中間。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感謝讚美,求 主主施恩賜福,奉我們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祈求的,阿們。」

請恩惠姐妹帶領我們做一個禱告。 ―― 唐崇榮《希伯來書查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