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希伯來書第六十四講

 

晚安,我們一同打開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我們一同來唸第五節。希伯來書十一章第五節,我唸一遍以後你們大家一同開聲來唸: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上帝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上帝喜悅他的明證。」

我們一同來讀: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上帝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上帝喜悅他的明證。」

我們再次低頭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你,你用你的話語,就是至聖的真道,活潑的聖言,你真正永恆的道,安定在天不能被廢去的真理教導,光照,拯救,啟發,引導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感謝讚美你。求主今天再一次用你在我們心中居住直到永遠的聖靈,藉著你自己所啟示的真理來引導我們,使我們進入你測不透豐盛的奧秘。主啊,你聽我們的禱告,我們把你無用的僕人交託給你,願主你恩膏膏抹他,你用主你自己的大能大力托住他,你自己的話透過他傳講出來成為我們信仰的根基,因為你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你給我們受教的耳朵,給我們謙卑領受你的話語,如鹿渴慕溪水,飢渴慕義等候你的話語,你聽我們的禱告。你的話一發出亮光就叫愚人得著通達,使人的眼睛明亮,我們感謝讚美你,願你照著你的應許成全在我們身上。如此仰望祈求,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我們大家站起來,(唱詩: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

「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我眾罪都洗清潔,惟靠耶穌寶血。」

大家彼此握手。可能你旁邊坐的人已經許久沒有見到你了,你很久沒有跟他握手了。握完了可以坐下來。
上個禮拜我們講什麼?講亞伯。下個禮拜講什麼?下個禮拜沒有,下個禮拜你們要預備過年對不對?下個禮拜二是陰曆新年,是不是?記得,我們的年日短少,所以過一年以後要更努力來事奉上帝,為主工作,傳福音領人歸主,感謝上帝!

我們現在一同思想今天所唸的這節聖經,「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上帝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上帝喜悅他的明證。」

我們在主的面前看到第二個信心偉人所留下的榜樣,我們看見接下來就提到了以諾。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不是每一個都提,他是把最重要的人物提出來。第一個就是亞伯,第二個就是以諾。亞伯跟以諾之間相差了六代,這也就是說這六代中間沒有什麼特別可以記載的人,這六代中間沒有什麼特別的榜樣。所以當一個真正信心偉人出現的時候,可能是已經許久許久沒有人過他那樣的生活。

以諾是亞當的第七代孫,所以亞當、亞伯以後要等第七代,就是在亞伯以後六代才產生一個可以記載下成為我們信心榜樣的人。那,以諾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以諾的時代世界是道德已經非常敗壞了。那這個時候道德的敗壞到一個地步,幾乎是每一個人都偏行己路,每一個人都隨從自己的情慾。

你看,按照神形像樣式被造的人有多尊貴的生命的內涵,有多尊貴的道德潛在能,有多尊貴的品質在我們的內心中間,但是當一個人離開神的時候,一個人不以神為生命和生活中心的時候,他過的生活就完全不能反照上帝的形像。所以以諾活了六十五歲以後,他就決定與上帝同行。

六十五歲對以諾的生命來說不是太久的時間,因為當時的人活到七、八百歲,而以諾如果不是在三百 六十五歲的時候給上帝接去的話,那麼,以諾可能也是活七、八百歲的人。為這個緣故,六十五年對以諾來說還是一個年輕的日子,也就是他整個生命中間差不多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時間。這樣,如果你是活一百 年,你二十歲開始就決定與神同行直到你離開世界的時候就差不多等於以諾在六十五歲的時候,他就決定與神同行三百 年,然後再被上帝所接去。這樣,他是在很年輕的時候決定很重要的事情,在年輕的年日,他就決定與神同行,在很年幼的時候,他就決定了在神的旨意中間行走,這是很要緊的。

我們今天看見教會裡面有許多的人他們年幼的時候都因為父母的原因他們參加了主日學,或者因為環境的原因,他們明白過一些聖經中間的道理,等到他們自己少年到青年的時候,理性 發展的過段,就差不多十七歲的時候,產生許多對信仰的懷疑。當他們自己在這個試驗的年日,或者在這個已經進到社會的年日中間,他們就被現實所捆綁,被這社會的風氣所誘惑,被自己的私慾所纏繞,以致於他們就忘記上帝。到什麼時候呢?到他們退休的年齡的時候,他想了一些事情,「為什麼我還沒有做我曾經立約做的事情呢?為什麼我應當做的事,我沒有做,我做了我不應當做的事呢?我還有多少年日呢?」所以當他們到最後年日的時候,他們就回到上帝的面前,「主啊,我現在看清楚了,這一切都是虛空的,虛空的虛空,所以我回到你的面前來,求主接納我完完全全的奉獻,我全心奉獻,我全意奉獻,我全身奉獻。」他以為這樣就是叫作「完全奉獻」了。但是他不知道「完全奉獻」不僅是在於你生命內涵的份量而已,在你生命年日的時間裡面,你應當完全奉獻。所以許多人到年老奉獻的時候,他是「完全奉獻」,上帝問他「你剩下多久?」「剩下兩年。」這叫作「完全奉獻」嗎?這不叫「完全奉獻」,這個叫「兩年奉獻」,就是以後要死那兩年奉獻,你明白嗎?你的完全奉獻不是「我有多少就奉獻」,叫作「完全奉獻」,那是「份量」上的奉獻,而不是你的整個生命過程完美的奉獻。所以一個人在年幼的時候,他決定與神同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一個人在年幼的時候,定下心志要遵行神的旨意,這是非常寶貴的事情。

你們聽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就是慕迪 (Dwight Lyman Moody 1837 -1899 ) 佈道有一次他回來有一點垂頭喪氣的樣子。 他的朋友說「今天佈道會好嗎?」他說「還不錯。」「有沒有人悔改?」他說「有。」「有多少人悔改?」「兩個半。」所以當他講「今天悔改的人有兩個半人」,那個人想一想「什麼是兩個半?怎麼有半個人悔改?哦,我明白了,你是說兩個大人一個小孩是嗎?兩個半。」慕迪搖頭說,「剛好相反,不是兩個大人一個小孩,是兩個小孩一個大人。」怎麼講呢?怎麼小孩是「兩個」?大人是「半個」呢?他說「小孩子有一生一世的年日可以悔改過聖潔的生活事奉神,那個大人只剩下一半的年日事奉上帝。所以兩個小孩一個大人叫作兩個半。」大家說。「兩個小孩,一個大人叫作兩個半。」

如果你在越年輕的時候看清在神與鬼之間,在善與惡之間,在光與暗之間你應當做怎樣的選擇,你是智慧人。一個越早發現神的真理,越早明白上帝的聖道,越早飽得主的慈愛,越早定下一生路向的人,這個人是越有智慧的人。所以我們在談智慧的時候,不要忘記聖經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聖經常常把「智慧 」跟「時光 」,「智慧」跟「道德 」三樣事情連起來。所以當你看到聖經在這三樣中間,有時有兩樣出現,有時另外兩樣出現的時候,你不要奇怪。當提到「光陰」的時候就提到「智慧」,當提到「智慧」的時候就提到「時光」,當提到「智慧」的時候,也提到「道德」。所以保羅說「你們要愛惜光陰」,然後說什麼呢?「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這裡就把「光陰」跟「道德」連在一起了。「你們要愛惜光陰,要作智慧的人,用智慧與外人交往」(參:歌羅西書:4 5 節)。這樣「光陰」跟「智慧」又連在一起了。「主啊,求你教導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得著什麼?---- 智慧的心(參:詩篇:90 12 節)。這就把「時間」跟「智慧」又連在一起。所以這樣聖經所提的有關於「智慧」跟希臘古典學派所提的「智慧」是不一樣的。

希臘古典學派最重要的三個人,就是蘇格拉底 (Socrates, 469-399B.C.),柏拉圖 (Plato 427-347 B.C.) 跟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384-322 BC),這三個人幾乎都不約而同在這三件事上採取完全相同的看法,雖然他們的哲學重點是完全不一樣的。蘇格拉底注重「人生哲學」和「道德倫理」;而柏拉圖注重「宇宙形上」跟「唯心理論」;而亞里斯多德注重「方法論的演譯」的學說以及整個「大自然的科學」。這三個人的哲學內容,他們的方法,他們的對象是不大一樣的,但是在我講的這件事情上,三個人是完全一致的,就是 The true wisdom is equal to the true virtue and equal to the true happiness. 所以,這樣,真正的「智慧」跟真正的「道德」是連在一起的。而真正的「道德」跟真正的「喜樂」是連在一起,所以 The true wisdom is equal to the true virtue, and the true virtue is equal to the true happiness. 如果一個人要真正有幸福,這個人一定要真正有道德;如果一個人要真正有道德,這個人要一定真正有智慧。所以真智慧的人不是邪惡的人,而行善的人是得著喜樂報償的人。這個課題上,蘇格拉底跟柏拉圖的思想是一致的;柏拉圖的思想跟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也是一致的。所以這古典學派之所以能夠光照世界西方文化成為主流,有這兩千多年的歷史,因為他裡面有一個與聖經雷同的要理在裡面,有這個基本原則是一致的。但是他們缺 乏了一件事,就是聖經提到西方哲學沒有提到的,就是「智慧」與「光陰」之間的關係;「智慧」與「生命年日」的關係。我們整個的生命是在世上的時候是被隱藏在地上的年日的整個過程的中間, Our life is contain in our living span here we live on this earth. 我們在上所過的年日的總和,就是我們在有形界的生命的總和。所以西方人說 Time is money,我看到這句話我就感到啼笑皆非,因為這是太膚淺的文化所講出來很羞恥的一個定義。

如果 Time is money 的話,我要告訴你,你一 reverse 你就發現不對了,Money can not buy time,你不能夠用金錢買時間。你只能買一些簡短的時間,不能買延長年日可以繼續,可以得著永恆機會的那一種方式的時間。比如說,你坐汽車,你要用十多個鐘頭才到的地方,你花多一點錢坐飛機就可以買一些時間回來,這個短暫的時間是可能的。但是當你離開世界以前,你用多少的金錢延長你的年日已經不可能了。所以,Money is not equal to time, time is not equal to money.

我個人給時間三個定義,今天我只要講一個 ----Time is life。我們的時間跟我們的生命是一樣長的,所以當我們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間,我們愛惜時間就等於愛惜生命;我們丟掉時間,就是丟掉生命;我們輕看神所給我們的時間,我們就是輕看生命。一個能夠在時間的過程中間,在時間的緊湊和時間必然把我們淘汰掉的定律之下,抓住時間,利用時間,勝過在時間中間對我們淘汰的力量,去淘汰時間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智慧人。為這個緣故,time, wisdom, virtue 應當三樣一同併行起來。這樣,聖經對「智慧」的看法,因為有「時間」因素的了解,就遠遠超過了希臘的哲學了。

我們一定繼續不斷在有生之年把所有最偉大的哲學,它的缺點放在聖經的光照之下,使人發現神的道是高過人的道,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神的方式高過人的方式。上帝說「我的道路高過你的道路」(參:以賽亞書:55 8-9 節),這是「方法論」的問題。「我的意念高過你的意念」,這是「真理內容」的問題。被造的理性 怎樣享受有關於真理的內容,不能超越,也不能與神啟示真理的內容相提並論,因為神是真理的本體,我們是被造有真理本體影子、形像的人而已。為這個緣故神的話永遠超過所有的哲學。感謝上帝!

以諾六十五歲的時候,他決定與上帝同行,這表示他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他年幼的時候,在他過日子不多的時候,他發現,應當決定一件事情,我怎樣活?我怎樣做?我怎樣行?What to do? What should I do? 這是「倫理學」的問題。但是聖經在這裡很清楚告訴我們,他是因著「信」被接去,不是因著「行為」被接去。所以你注意,聖經提到的重點永遠是真正絕對的重點。聖經所提的跟你所想的不一樣的時候,我們只能放棄我們的思想,我們只能歸回神自己的話語。

以諾他與神同行三百年,上帝就把他接去了。我們可以大大發揮一篇理論 ----「以諾與神同行,因為他的行為很好,所以上帝把他接去。」這也沒有什麼錯啊!因為聖經說「他與上帝同行三百 年以後耶和華把他接去了」(參:創世記:5 22 節)。但是希伯來書歸納整個以諾生命內容的時候,完全不從這個角度看,「以諾因著信所以被接去」。這句話到底怎麼解釋呢?聖經到底有沒有提到以諾是有信心的人呢?聖經有沒有提到以諾因著信才被提呢?為什麼被接去的時候,舊約不是說「因為他的信心很堅固,因為他的信心很正確,所以神因為他信心的緣故把他接去。」聖經明明說「以諾與上帝同行三百 年,上帝就把他接去了。」而為什麼在這裡提出來的是「信」而不是「行」的問題?這就是全本聖經總原則的問題。

我多次從這個講台上對你說,「以經解經是不夠完美的」。今天福音派的人只懂得「以經解經」,我告訴你,如果「以經解經」本身就是完美的話,那麼,第一節聖經你用來做為解釋第二節聖經的基礎的時候,第一節聖經如果你有了錯誤觀念,那你就用錯誤觀念的解經去解另外一節聖經的時候,一錯再錯,就「骨牌效應」每節都錯。你明白嗎?這就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歸正神學重要性 的原因。

歸正神學不是什麼都「照聖經」就叫作歸正神學。因為如果這樣的話,那你對聖經的看法你怎麼保證是對的呢?如果你對聖經的看法不對,那你每一次解釋就照你的方法解,全世界跟你走那叫作「歸正」嗎?因為「照著聖經」嘛。不是!歸正神學是在十五世紀、十六世紀的時候,在整個聖經的總原則裡面找到全本聖經協調,沒有彼此矛盾,整本聖經總意的原則,用那個去解經。所以這個我給它一個名稱叫作「總原則解經」,用聖經的總原則去解經,否則的話你就解成說「以諾是因為行為蒙悅納」,因為聖經說他「與神同行三百 年,上帝就接去」嘛!所以我如果說「以諾是因行為蒙悅納,因為行為所以被接去」,沒有一個人可以辯駁說我講錯,對不對呢?因為聖經這樣講嘛,「與神同行三百 年,上帝就把他接去」嘛!那麼,希伯來書憑什麼資格說,以諾是「因信所以被接去」,你要不要討論?怎麼樣以經解經?這一節聖經你怎麼樣解那一節,因為舊約沒有說以諾的信,而為什麼希伯來書這樣講呢?因為聖經裡面有一個總原則,「有信心沒有行為」是什麼?是死的(參:雅各書:2 17 節)。所以那一節就變成解這兩個不同地方的最重要的鑰匙了,那就變成一個總原則了。所以如果你不懂總原則,你就以為懂聖經,照聖經講,你以為你忠於聖經的話,你可能錯誤百 出。

「時代派」的人就根據司可福 (Cyrus Ingerson Scofield, 1843-1921) 一句完全錯誤的解釋建立整個「時代派」的神學。他說「保羅說要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你讀過這節聖經嗎?「要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參:提摩太後書:2 15 節)那個「分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它「解明」的意思,但是他就說,「要按照正意來解剖來,來分代,把上帝的道分成七個時代。」因為解錯了這個字,所以他整個神學錯了。「時代派的神學」說神在每一個時代會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同樣犯罪的事情,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是不同的,所以變成神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各樣的事情,所以有所謂「無罪時代」、「良心時代」、「律法時代」、「恩典時代」等等。我認為如果要按照不同時代,只能說,就是律法以前的時候一個時代,律法到耶穌基督一個時代,耶穌基督到祂再來一個時代,以後永恆的時代,只能這樣分。你不能再分「良心時代」、「人治時代」,這種錯誤的解經不過是因為對一節聖用他個人的看法解錯了,那用那一節聖經做為解釋全本聖經的基礎,所以全部解錯。所以我們不要以為所謂「歸正」就是「照著聖經」就叫作「歸正」,因為沒有一個人不認為他是不照著聖經的。對不對呢?你問耶和華見證人他是不是「照聖經」?他照聖經,他說他們是 bible student,他們是聖經學者,聖經的學生。每一個亞米念派的、加爾文派的、路德派的、聖公會的、浸信會的、甚至摩門教的,他們都認為他們「照著聖經」。所以「照著聖經」你要怎麼樣去「正解聖經」呢?今天我不過舉一個例子,把一個重要的提醒我告訴你們,免得我們以為背熟聖經就是最正派的。我告訴你,魔鬼背的聖經比你更多,很危險的。法利賽人背的聖經比你更多,他們「終久學道卻不明白」,為什麼?因為那總原則沒有抓到。

那總原則是什麼呢?在洛杉磯有一個人聽我講總原則,總原則....。他說「總原則你一直講,告訴我那個總原則是什麼?」我很難告訴你那個總原則,在某一些事情上有總原則,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有總原則,你盼望拿到一把鑰匙全部都開清楚了,得到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方法論,那你就完全解決了。我把這個「方法論」的「原則」告訴你。比如說,我到底今天得救是因為我信才得救呢?或者因為我的行為才得救呢?你說「兩方面,我因為信再加上神的恩典。」所以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所以,這樣,「上帝出一半,我出一半。」那「公司合作」,「我把信心顯出來,祂把恩典賜來,所以我就得救了。」那麼,這樣是靠「行為」得救嗎?雅各說「是。」是靠「信心」稱義嗎?保羅說「是。」兩個矛盾怎麼辦呢?是靠「恩典」得救嗎?保羅說「是。」是靠我的「信心」得救嗎?保羅好像也是這樣講的,那麼這樣,天主教整個神學裡面「行為」跟人的「信仰」有很大的關係。

那麼,在整個歸正神學裡面,我們的「行為」,我們「悔改」,跟我們的「信心」的本身都還是神的恩典,所以這個被包括在神的恩典之中。那麼怎麼解釋?所以許多人說「你求告主名你就必得救」,那麼,如果這樣,只要懇切禱告就可以得救了。保羅說「不是的,如果你不信你怎能求告呢?你的「求告」不是終極性 得救的原因。」「凡求告主名就必得救」(參:羅馬書:10 13 節)。斷章取義的那些教派,就用這一節一天到晚努力傳福音,盼望傳了人家求告主名他就得救了。聖經不是這樣講的,因為你怎麼能求呢?「你若不信怎麼能求?」(參:羅馬書:10 14 節)聖經說「你若不信怎麼能求」就告訴你,連你的禱告只能建立在純正的信仰上面。如果你沒有純正的信仰,你沒有資格禱告,你也不知道怎麼禱告,因為你的禱告都是自私的表現。你的禱告都是外教的那種心裡的貪求。你「求告!」為什麼求告?因為你要蒙恩,你要順利,你要子孫萬代興隆,你要豐衣足食,你要生意萬事如意,你要做的都只賺錢,你要得到很多的利,所以求神拜佛那種心情把它帶到上帝面前。不同的地方,他們禱告把自私表現出來,講完了就走了,你不敢走。你再加上「奉耶穌的名,阿們」,你才走。所以你的自私和外邦人一樣的。所以,這樣的禱告不對的。「若不信怎麼求呢?」所以你的求是從「信」來的,對不對呢?

「信」是什麼?就是對神真理的了解產生出來的信仰。這樣,「信」跟「知」又關連了,所以我「深知我所信的是誰」(參:提摩太後書:1 12 節)。這樣,我的信仰,我對神真理的了解,我對神主權的投靠,純正的信仰產生對上帝的求告才是對的。那麼今天教會有沒有這樣解釋呢?每一個人就抓住一節就以為他明白聖經了。「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好,「求告,求告,叫耶穌,叫啊....。」「主耶穌啊!」「啊,得救了,感謝主得救了,感謝主!」這樣嗎?「你若不信怎麼求呢?」你不能求,你沒有資格禱告。因為你如果真正要禱告,你要照著純正的信仰、教義的原理去禱告。那麼,這個照著純正信仰的原理去禱告的時候,那麼你這個「信」從哪裡來呢?「你若不聽怎麼信呢?」所以「求告」要從「信」才能求,「信」要從「聽」才能信。所以,這樣,你說「求告主名的功勞大得不得了,他就得救了,因為上帝賜下恩,你賜下信就得救。「本乎恩,因著信」(參:以弗所書:2 8 節)。好像很合聖經,不對的!因為你「信」要從「道」來的,你說「我信,我信一定會好。」那是「自信心」的「信」,那不是「道」和「應許」上面的信。你明白嗎?

所以「你若不信你怎麼求?」完了,因為我信嘛,所以我求嘛!信什麼?「我信,我信我一定會好。」你不是信「神的話語」,你信「你一定會好」。你信「你一定會好」是「自信心」的「信」,不是神道理,神應許中間的信,又錯了!那怎麼辦呢?「若不聽道怎麼信呢?」所以你的「信」要建立在你所聽的「道」上面。那你聽的道誰講的?如果講的人是亂講的,你就亂聽。講錯的,你就錯聽。所以講台很重要。今天教會只注重人越來越多,奉獻增加就「教會復興了,感謝上帝!」但是如果好好把所講的道分析下來,太隨便了,太爛了!你聽了這些話你是生氣或是憂愁啊?你生氣唐牧師一天到晚罵人?或者你憂愁,「真的有這個事情!怎麼辦?」

「你若不信你怎麼求?」表示你的「求」要建立在信仰上面。「你若不聽怎麼信」,表示你的信心要建立在真正道的聽,產生出來的那個信上面。然後呢?「若不傳你怎麼聽?」所以要有人傳道你才能聽。「神若沒有差遣怎麼傳?」(參:羅馬書:10 15 節)你看見了嗎?太多人奉耶和華的名走來走去說預言。上帝說「我沒有差他,他為什麼託我的名,用我的名講道?」一個沒有神呼召隨便上台講道要受加倍的審判。一個人沒有神自己的揀選越熱心事奉上帝的人,要受審判。「你們中間不要有多人作師傅,免得有更多更重的審判臨到你們」(參:雅各書 3 1 節)。誰講的話?雅各講的話。明白了嗎?因為這是太嚴肅的事情。

我老實講,有許多許多神學畢業的傳道人我不是太滿意,我對今天許多講台很灰心,我對許多許多被稱為「神僕人」的人所傳的道很失望。我對於今天許多什麼都不要好好聽,自以為很會講道的平信徒到處作見證熱心,但是所傳的跟神的真理相差太遠而不自覺的人感到很憂愁。求主憐憫我們!

保羅把這一句牽到第二句,第二句牽到第三句,第三句牽到第四句,牽到後一句的時候就告訴你什麼?不是你「能禱告」就得救,不是你「信」,他「恩」,合作就得救,就是你連你能信,能向祂求告都是神差遣人使他傳福音給你,然後你聽了道你才產生信心你才能求告。連你能求告都是神差作傳道人,一直到最後才跑到你這邊來,所以還是恩典。連你的信心都是恩典,阿們?連你能向上帝禱告都是恩典。所以,這樣,「本乎恩,也因著信」的這個「信」不是出於我們,這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二章第八節很清楚的交待一句話 ---- 這不是出於我們,乃是出於上帝。「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我們,乃是上帝所賜的。」連你的信心,連你的悔改,連你的認罪,都是神恩典的果效。連你的悔改,你的求告主名,都是重生了以後必然的現象,因為神是恩典源頭,這個叫作「所有都是恩典」,所以sola gratiaall is graceall by grace. 這句話是有關「恩典論」的總原則。

所以總原則不是一句話帶出來的,總原則是論到什麼事情,那個事情的總原則是什麼?論到別的事,那個事情的總原則是什麼?所以今天我在這裡告訴你,以諾不是因著為行為很好被接去,因為他的行為的背後是什麼?---- 信仰。他信上帝,所以他才有這個與信相符合的行為,因為有信心沒有行為是什麼?是死的。他有真正好的行為,顯示出他有真正偉大的信仰。所以,這樣,他真正追根究底,他的根基,他行為的根基是他的信仰。他因為這個「信」才有這個「行」,因為這個「信」所以上帝把他接去了,感謝上帝!

那麼「這麼好,我很喜歡你。」是這樣嗎?若是這樣的話,人就可以使自己成為必然可以蒙恩,是配蒙恩的人了。而如果「配蒙恩」的話,恩就不是恩了,你聽明白嗎?恩典之所以是恩典,因為我不配所以叫作「恩典」。而如果「我不配得」為什麼神給我呢?因為神是施恩的神,上帝竟然把恩典賜給不配得的,我不配,祂把恩典給我。這樣,神把這些東西賜下的時候,那對他回應的人,這些人就有一些有信心的人,這些人是回應恩典。而回應一定是在賜恩之後,不在賜恩之前,所以「恩典」成為信心的「主體」;「恩典」成為信心的「動 因」;「恩典」成為信心的「挑戰」。所以當恩典出來的時候,在我們順服神的靈就產生了一個信心,而這個順從的本身乃是神的恩典之一。所以,這樣,講到最後,不是人的功勞,是神的恩典臨到我們。

「以諾因著信,所以他與神同行。」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以後上帝就把他接去了。所以這裡不是因為「三百 年」作為他行為的「總記錄」,三百年以後,到他蒙悅納被提是經過這麼久的時間,而不等於是他的功勞。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不是因為做了三百 年上帝說「夠了,夠了。」在兩百九十九年的時候「還差一點點」,到了三百 年,「啊,夠了,夠了,我把你接去了,你已經積分積夠了,你的這個 credit已經夠了。好,既然總分三百 分,一年一分現在你可以畢業了,因為你的評分已經夠了!」不是這個意思。是到了三百 年以後神把他接去。

我相信如果神沒有把以諾接去,以諾可以再與神同行幾百年,因為他願意一生一世與神同行。而這個與神同行是表示他的行為,而他的行為不是蒙悅納的原因,因為他的行為是根據他對神的信仰產生出來的。這樣,他真正活的「行為」是他真正活的「信仰」的表現。他真正活的行為,是他真正活的信心的一個果子。這樣,「信心」成為行為的「因」,「信心」成為行為的「根基」;「行為」成為信心的「表露」,「行為」成為信心的「果子」。因為「信」對神產生的「信心」,這個信是活的,真正活的「信心」就產生真正活的「行為」,因為「有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而那些沒有行為的「信心」,是以為自己以為可以信的那種「自信心」的信心,是那些「口頭追認信條」的信心。這個是像天主教對信心的看法。在天主教裡什麼叫作「信心」呢? 就是 the agreement of the confession 你追認這個信條,你接受這個信條。「你信不信?」你說「信」,「我承認,我贊成」,這個叫作「信心」。在基督教裡面不是如此,真正的信心是整個生命的投入;真正的信心是與主同死,與主同活;真正的信心是接納「我被接納」這件很難接受的事實;真正的信心是我現在在神的裡面,在祂面前活著,這樣的信心。

所以,這個信心就不只是「口頭的追認」,不只是「理性的了解」而已,不只是 an agreement of confession,不只是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th as a knowledge, 不是,是total involvement, the total involvement personally in the sovereignty of God accept His grace as something which is unspeakable and super-rational.是不能講出來的,是超過理性的,是整個生命的投入,是接納了他成全的救恩所給我帶出來的這種機會,使我可以接受祂的恩典。這個不是因為我夠了,我配,我的行為的資格足夠,我可以到祂面前。不是!是因為祂把這個恩賜給我,我就這樣接受恩典。這種對恩典的接受,全人的信靠,整個未來生命的投入,與主一同死,然後與主一同復活,這個叫作信心。阿們?

這樣,信心不可能不產生真正的行為。信心不是單單贊成。誰不贊成一些好東西?好東西講講講....,「誒,贊成,贊成。」贊成你去做嗎?不一定去做,我們許多所贊成的事情,我們沒有做出來。這表示我們的贊成是停留在只是理性 功用的層次上面,而不是在整個生命投入的層次上。整個生命投入的層次,是不是單單在思想功用裡面的同意、了解,而是願意付代價把整個生命,把它表達出來。

丹麥的哲學家,祁克果 (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這個人他提到「真理的主觀性 」,「主觀性的真理」,這以前沒有人用過這樣的名詞。所以我認為這個名詞還應該加一步,等一下我告訴你。所謂,「主觀性 的真理」是什麼呢?就是你自己體會真理以後,你跟真理連在一起,那個真理在你的生命中間變成你主觀經歷過的,不是客觀的一種了解,所以叫作 subjective truth 也就是生命經歷了,你真正投入了,與你合而為一的對真理的了解叫作「主觀性 」的,「主體性經歷」的真理。比如說人家對你說「現在道德很敗壞,你要小心哦!」你說「是是是....。」那「你跟人作生意要很小心。」「明白了,明白了,明白了....。」但是結果呢?明白是明白,你的意思「不要多講,難道我這麼大了還要你一直講。我明白了,明白了,明白了.... 」你是藉著「明白了,明白了,明白了.... 」來抗拒那些人對你的勸勉。結果你整個生意失敗了以後,你說「我明白了....,我現在明白了,明白到人性 詭詐,明白到這個社會太黑暗!」這個「明白」跟剛才那個「明白」一樣不一樣呢?剛才「明白了,明白了,明白了....,不必多說,我明白了。」這個「明白」是「不明不白」,這個「明白」是理性 贊同,這個「明白」是沒有經歷過的明白。等到你說「我明白了!」你整個家產已經完了,你父親做了幾十年留給你的家產你把它全部賠光。「我明白!」明白以後怎麼樣?就作乞丐。那麼,現在你對人家講,「我告訴你社會很黑暗的,人心很詭詐....。」你講的時候是「主觀性 的真理」的表達了,是你生命體會,親身經歷以後對那真理的表達,你明白嗎?這個就是哪一種明白?就是那種明白,這個就是祁克果所講的 subjective truth

但在我的觀念中間不是這樣淺的。祁克果的思想很偉大,在這方面我告訴你,我們在聖經看到更深的道理,是什麼呢? subjectivity of the truth.「真理本身的主體性」。 所以神是真理主體的位格,「有位格之真理的本體」叫作上帝。神自己說「我是光」,「我是真理」,「我是道路」的時候,那就是絕絕對對真理的主體對我們的啟示,是那個意思。所以你去經歷神的時候,你去享受神的時候,你就變成真理的客體。為什麼呢?因為祂光照你。真理光照你,真理引導你,真理開啟你的心竅,真理教訓你,真理來對你說話,真理來分析,真理來光照你的心的時候,你整個人就在被光照,被啟發,被教導,被引導的過程中間的時候,真理變成主體了,你變成客體了。所以不是你講出真理的時候有主觀性 經歷的祁克果那種思想,聖經有更深的思想,就是神是真理的本體,「有位格之真理的本體」叫作上帝;「有位格之真理的本體」的「分享」叫作「啟示」。 所以上帝啟示的時候就是以有位格之真理的本體,來分享自己對真理的知識給人的時候,人就變成領受啟示而能知真理的活物,這就是人有形像樣式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層次的一部份。我想我每次的講座把一些很重要的神學的總原則告訴你,而照我知道的,很多神學院沒有看到這一點,也有很多人對這一方面不是真正的了解,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繼續講下去,以諾他與上帝同行,絕對不是因為他的行為。是他對神的「信」產生了在神面前的「行」,而這個「信」是他生命的投入,因為他生命的投入,所以他就整個生活就與信達成一致的果效了。

今天許多人對教會不滿,為什麼呢?所講的都是很好的,所行的都是不好的。所信的都是真的,所傳的都是高超的,所看見的行為都是卑劣,都是很低賤的,是完全不相稱的,這是教會很大的問題。在以諾的生命中間,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我信神,所以我與神同行。因為我信神,所以我的行為把神彰顯出來。因為我信神,所以我在神的軌跡中間定了我的腳步,在神的方向中間定了我的道路,在神的引導中間抓住祂的手過我的日子。」這樣的「信仰」和這樣的「行為」是合而為一的信仰跟行為,這樣的生活是真正徹頭徹尾完全整合性 的生活。

整合性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所知道的東西都是片斷加片斷,我們最多只能做一套「百 科學全書」,你懂嗎?你書櫃上一套百科全書,它所有的知識比你的教授還更多。你的教授只懂物理不懂化學,你的教授只懂化學不懂天文,你的教授只懂天文不懂海洋,你海洋教授只懂海洋不懂歷史。但是你那一套百 科全書,天文、地理、歷史、化學、物理、數學、三角、幾何全部懂,有哪一個教授比那個百 科全書的知識更豐富的?沒有。那為什麼你還要去上課?你就每天讀百科全書就可以了。百 科全書是一本片斷加片斷的整個編排到很完備的一套工具書,但如果你問那第二面,你不懂,「你告訴我,第十八面是講什麼?」它說「我不知道,你自己去看第十八面。」「之間的關連怎麼樣?」「我不知道,我的責任把第八面拿出來。」它的責任是把第十九面拿出來,你的責任,你自己去讀,它沒有辦法整合。人不一樣的,一個人如果他把各樣知識都化在他生命裡面了,你問他,他把這個跟那個關連的時候,這個「整合性 」的東西也就是生命裡面很偉大的一件東西,你要注意這一點。

今天有一些人,他對全本聖經的認識,是片斷加片斷....,沒有整合性,然後他對聖經的知識是總知識的片斷,當他讀物理學的時候就把聖經放下,讀進化論的時候,先把聖經忘記,等到讀聖經的時候就把進化論丟掉,他沒有辦法整合。甚至我前不久對你們講一句話,可能你們沒有幾個人注意,「連牛頓 (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 的知識論,他的宇宙觀念還是封閉性的。」你們記得這一句話嗎?「連牛頓的整個宇宙觀還是封 閉主義。」

我那一天跟你講「開敞」,我現在應當用一點時間跟你解釋。上個禮拜有一個人對我說「你講到可見之物不是從顯然之物出來的,你是不是要講「可見界」與「不可見界」之間的事情,為什麼結果你講創造呢?」我告訴你,就是「可見界」是從「不可見界」造出來的。這個「造」就是「使無變有」;「造」就使不可見的變成可見的。而不可見的竟然變成可見界之因的時候神才真正是創造者,從這裡看見了整合,你明白嗎?

你們聽了這麼多,你千萬不要以為唐牧師來多一次聚會,給我多一點知識,不是的。如果你在這兩年中間沒有整合你整個的神學思想,沒有整合你整個的了解,沒有整合出來的話,那麼你的了解還是片斷加片斷,你明白嗎?那個片斷加片斷的,就是變成「雜貨店」。啊,你沒有辦法把身體像是一個整體,一條中樞神經把所有的神經整個連起來,然後歸向整個大腦的指揮,這樣有「總的」,跟「支的」非常嚴謹的配搭。「總部」跟「支部」,「總公司」跟「支公司」之間的配合是什麼?---- 整個思想架構的建立,這是我的責任。所以上我的課過了幾年以後,他說「現在的我思想有了架構了,我對基督教整個信仰不是因為聽了很多道理,各方面方格裡面都有東西,我知道怎樣整理成一整套的東西。」你們有這樣的經驗嗎?你們把這個東西好好思想,然後你再好好注意聽,這樣,你就知道你在一生的過程中間,你不會過一個支離破碎的生活。

一個正常人跟一個神精病的人不同的地方在哪裡?神精病的人可能知識比你多,但是他的知識跟知識之間沒有辦法關連,因為是支離破碎的。你呢?能夠整個整合,整個調整。所以當你研究神學的時候,你要透過神學去看進化論,你不能研究進化論的時候,把神學放一邊,讀聖經的時候把科學放一邊,研究科學的時候把聖經放一邊,不是的!你不可做一個精神分割,過一個自我分裂的人生,你要在神的道之下整個融匯貫通,以神的真理批判所有的知識,整個融合,整個整合,整個統一,然後再把你整個生命放在聖靈引導之下。

我相信以諾是歷史上第一個這樣的人,他的信仰,他的行為,他的今生,他的來生,他地上的生活,他與神之間的關係是完全整合的,與神同行。你看見有一個人行的時候,好像他自己行,你問他,「為什麼你好像很喜樂?」他說「有與我同行的,我與祂同行的另外一位在我身邊。」「在哪裡啊?」「你看不見我看見了。」以諾與上帝同行嗎?你看見嗎?你看不見,你只看見以諾,看見可看見的。他呢?看見不可見的。所以你看他是孤獨行動 ,他呢?與神同行。你看他只是「分出來的個體」,在他本身的經歷中間他是「與神結合的個體」,這就是整合,這就是統一。所以他的生命是不一樣的,他的生命有一個牽連,他的生命有一個合一,有一個關係是普通的人沒有辦法看到的。

一個小孩子在那裡搖著手,拉著,搖著,旁邊的人說「你在做什麼?你自己在路上跳舞?拉來拉去像神精病人。」他說「不是!我正在抓住風箏。」「風箏?」那個人看上面,「沒有啊!哪裡有風箏?你在這裡抓抓,沒有風箏,我根本看不到。」「你看不到,我的風箏高到在雲的上面去,但我用很好的線,而且經過特別處理不容易斷的。」「你怎麼知道風箏還在那裡?」「因為那個重量牽連在我的手中。 I feel the weight, relate to my strength. 我的力量拉著我知道,你看不見那是你的事, That's your problem. 不會因為你看不見我就變成不相信風箏還在,因為這個連繫和這個力的關連,我現在正在經歷,我感受到,你沒有感受到。」我們的信仰就是這樣的。我們與神同行是建立在信仰上,而信仰跟行為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使我們的同行不是孤行,因為神與我們同行。所以這樣,地上、天上整合,人與神整合,信仰與行為整合。

以諾過這種生活三百年,所以他的生活不一樣的,今天世人有沒有看到我們的生活不一樣?今天世人有沒有看到我們的行為不一樣。如果他問,「為什麼你有這樣的行為?」的時候,你怎麼回答他?你說「因為我厲害嘛!我本來道德比你高嘛!」或者你說「因為我信一位神,我對祂整個的投入,使我產生了這種倫理的力量,因為祂與我同在,我與祂同行。」你明白嗎?這樣「信」成為「行為」的根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以諾是很寶貴的,因為以諾就在第亞當七代孫的時候,神在這裡啟示兩個重要的事情:第一、罪的得勝不是絕對的。第二、死的事實也不是絕對得勝的。所以罪跟死有一天廢去,為什麼呢?因為以諾雖然被生在罪人的後裔中間,結果他被接去,表示他不必死,對不對呢?「不必死」表示什麼?表示罪的權柄不是絕對的。所以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啟示。「神把以諾接去」就變成整個新約最重要的中心點最早的預言。上帝藉著「把以諾接去」,告訴人,「人不因罪一定要死,人不因為死的權柄一定要被神丟棄,人有一天會勝過罪和死的權柄。」這就在羅馬書第八章第二節告訴我們,「賜生命聖靈的律,釋放我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感謝上帝,我再講一次「賜生命聖靈的律,釋放我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羅馬書第八章第一節說「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第二節說,「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怎麼可能呢?第三節說「因為基督為我們 成了肉身,在肉身中定了罪案。這樣,律法既因為我們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在基督裡面都能行了。」所以保羅說,「你們靠著律法沒有辦法得救的人,只靠這一個人,靠著耶穌基督,你們就可以稱義了。」這是預表基督到世界上來的時候要解決的兩大權柄的問題。第一、罪權。第二、死權。大家說「罪權」、「死權」。

亞當犯罪以後,罪因一人臨到眾人,死又因為罪臨到了我們,所以因一人犯罪,眾人就都犯罪,眾人就都死了。因為亞當一個人犯罪,所有的人都稱為罪人,所有的人都犯罪,所有的人都要死了。那如果這樣的話,上帝就讓罪得勝,而上帝本身就沒有給我們什麼新的盼望嗎?不是!上帝藉著基督一人使我們都稱義,因為基督一人使我們都可以從死裡面復活。所以,這樣,只有基督得勝「罪」和「死」這兩個權柄,把我們拯救出來離開罪和死。

那麼,使我們離開「罪」和「死」的這個基督的權柄,和這個得勝的真正凱旋的這個偉大的信仰在哪裡才產生呢?耶穌來才產生出來,我們才有這個力量嗎?不是!在以諾的身上我們就看見了,竟然有罪人不必死的,竟然有在地上的人被接到天上去的,可以不必死。表示什麼呢?罪的得勝不是絕對,死的得勝是可被吞滅的,所以有一個叫作以諾的人因著信被接去了。這樣,真正信仰有可能使我們脫離罪和死的定律,因為以諾就給我們看見這個可能性 了,阿們?感謝上帝!

那麼,以諾那個時候是與所有時代不同的,他的行為是決定與上帝同行。那個時代的人的行為是怎樣的行為呢?你說「舊約聖經創世記也沒有記載啊。」但是我告訴你,在猶大書裡面記載了。所以猶大書是神特別許可,耶穌的弟弟,肉身的弟弟寫了這本書,把一些重要的東西記載下來,因為其他的經文沒有記載。那麼,是不是猶大書中間引用的東西都是正典呢?不是!但是被引用在猶大書裡面的東西都成為正典。我再講一次,猶大書裡面有兩個地方是引用了次經裡面的內容。請你注意,次經,希臘文叫作 Apocrypha Apocrypha 就是secondary scripture, 就是「次經」的意思。而次經的價值在兩約時期,請你注意聽, in between testament 舊約跟新約中間的這段時期,叫作「兩約之間」的時期。兩約之間的間隔期有多少年?有四百 年。在這四百年裡面所有文化的、宗教的、歷史的、政治的這些傳統中間可以使後人知道,當時的時代是怎樣的時代,當時的宗教狀況是怎樣的狀況,當時的神學觀念發展到什麼地步,當時的文化背景是怎樣的背景,當時的政治光景是怎樣的光景,當時整個社會的整個的記錄就可以從那些次經文學裡面隱約的看出端倪了。所以這個次經的重要性 在這裡。但是這個次經中間不是可以成為與正典相比的這種宗教位分。所以「次經」沒有「正典」的地位。「次經」被天主教列入他們的聖經中間,所以除了我們承認的六十六部正典的聖經以外,他們加上十三,有人把它分成十四,有十四本在裡面。所以天主教就認為有差不多八十本的經典是正典,或者他們不敢完全稱為正典,結果他們就把它列在正典的擺列中間,放在舊約與新約的中間。我們基督教從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從加爾文 (John Calvin, 1509-1546),從慈運理 (Zwingli, Ulrich, 1484-1531) 這些人身上看見他們完全不能接受。這「次經」不能與「正典」同列。「次經」只有背景,文化,宗教和歷史方面,文學價值參考的地位,但是沒有「正典」的地位,不能成為信仰的根基。

但是當猶大書把次經裡面兩件事記載下來的時候,這兩件事是被列入正典的時候,所以這兩件事應當成為可信的正典。你明白嗎?所以猶大書的兩件事,第一件是什麼?就是摩西的屍體的問題。第二件就是以諾說過的預言的問題。這兩件事是很重要的。

「摩西的屍體」(參:猶大書 9 節),什麼意思呢?摩西的屍體是在撒但與天使長加百 列爭奪之下後來從地上消失的。所以我們在聖地裡面你可以找到大衛的墳墓,你可以找到耶穌曾經被埋葬過的地方(當然沒有遺體在其中,因為他復活了),你甚至可以找到羅得妻子的那根鹽柱,還有找到許多過去迦百 農會堂等等的地方,但是你絕對不能找到摩西的墳墓。如果你在聖地旅遊有人說「我帶你去看摩西的墳墓」,他一定是大騙子!而且他如果給人家知道,大家會打死他,因為沒有這回事。摩西的墳墓是絕對找不到的。為什麼呢?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有當猶大書從次經裡面提到這件神許可擺列在聖經中間的時候,我們肯定這是神許可,是真正發生的事情。是米迦勒天使長與魔鬼搶奪摩西的屍體。為什麼要搶奪呢?因為摩西太偉大了,所以魔鬼要用一個詭計把摩西的屍體放在一個可以使以色列人回憶、膜拜的地方來混亂他們的信仰,分叉他們對神信心的專一,使以色列人掉在「偶像崇拜」的陰謀的裡面。神絕對不許可,所以神差遣天使長米迦勒去與撒但爭摩西的屍首,然後神自己把他隱藏在沒有人知道的地方。這樣,以色列人就因此永遠敬拜那獨一的上帝,不敬拜摩西。你明白嗎?

現在佛教徒敬拜什麼?---- 阿彌陀佛,敬拜釋迦牟尼,而釋迦牟尼根本沒有敬拜一位神。釋迦牟尼告訴我們,「上天下地唯我獨尊」,那個裡面的佛性 是追求的最高的目的,而所謂的神是不存在的,沒有的!就是佛性是存在的。結果,他這無神的宗教教徒本身變成許多人膜拜的「神」,這豈不是最大的諷刺?摩西如果教導人,「除了耶和華以外,沒有別的神。」結果這一句他們聽不懂就把這麼偉大的摩西當作神,就變成和佛教徒一樣了。所以神不許可,神一定要把摩西的屍體拿走,這是事實。雖然是次經引來的,但是神列入正典了。

第二件事、以諾所說的預言被列入下來。上個禮拜我對你們說,亞伯是歷史上第一個先知,the first prophet in the history. 不是根據我們的猜想,也不是根據我們的否定。回教徒認為亞當才是最大的先知,因為亞當一個人領受了上帝五十部的啟示。根據回教徒說連耶穌只有拿到一部,大衛拿到一部,摩西拿到一部,然後穆罕默德拿到一部。而亞當拿了五十部結果全部丟了。亞當以後還有塞特,他沒有提到亞伯,還有以諾,還有亞伯拉罕.... 等等,拿到另外五十部也全部丟了。但是聖經沒有這麼說,聖經告訴我們,「亞伯是第一個先知」,不在舊約講的,是耶穌基督講的,「從亞伯的血到撒迦利亞的血要歸在這世代」(參:馬太福音:23 35 節)。所以耶穌認為亞伯是第一個先知,所以我們就照著聖經的總原則這樣解,亞伯是第一個先知。

那麼,以諾是不是先知?是。因為聖經到了猶大書的時候,就明言直述以諾所說過的預言是什麼?當你一看的時候你就發現以諾的預言包括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包括末世論的預言,包括基督再來的預言,包括全地要受審判的預言。所以,這樣,這些預言大到一個地步,是整個指向歷史的終極點,歷史的最後一點 eschatos,希臘文eschatos 就是「末後的那一個點」,就是末後的那個時期。所以,以諾是從最早就看到最後的一個先知。為什麼呢?因為以諾與神同行的時候,他們一面走,一面談話就聽了許多秘密,就是這樣簡單,與神同行。主說「以諾啊,我告訴你。」「啊?告訴我什麼?」那麼,別人沒有聽到,他就聽到,所以與神同行的人很多秘密。大家說,「與神同行的人很多秘密。」以諾與神同行三百 年,神一天講一點,一天講一點,這樣親密。這三百年中間他聽了多少?結果聽到連世界末日怎麼樣他都知道了,他知道世界末日的時候,基督帶著千萬的聖者來到,他說來的時候要審判全世界。他提到了「世界末日」,提到「基督再來」,提到「審判全地」,提到了「惡人的結局」是什麼,這些預言,是先知裡面最重要的「基督並祂對全地權柄審判的執行」的預言。為什麼說這是最重要的呢?因為全本聖經的預言所論到的最重要的,「耶穌的第一次來」跟「第二次來」,對不對呢?所以許多的先知提到耶穌第一次來,有的甚至同時提到耶穌第一次第二次來,像誰呢?像以賽亞,以賽亞說「有一個孩子為我們而生,有一個嬰孩賜給我們」(參:以賽亞書 9 6 節)他的名字是什麼?「是奇妙,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對不對呢?在這裡,「孩子賜給我們」,是「道成肉身」;「政權擔在他的肩膀上」是「萬王之王」。那為什麼就在一節聖經裡面忽然間,「 A baby is born, a son is given, and the government shall be one his shoulders.」為什麼呢?因為以賽亞看先知看預言都提到基督到世界上來的時候,兩件事連在一起講了。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第一次來,耶穌基督成為萬王之王執掌王權,第二次來,兩個一起談,因為他遠處看見好像有兩座山重疊一樣的,所以他一起講。

但是以諾呢?就比以賽亞更早幾千年,講到這一位救主要來審判全地,比他更早一起都講了。所以我們大家來看猶大書,第十四節:「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證實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他的剛愎話。這些人是私下議論,常發怨言的,隨從自己的情慾而行,口中說誇大的話,為得便宜諂媚人。」

所以你就知道了,如果那個時候以諾沒有與上帝同行,他的生活是怎樣?就是後面這幾句話了。所以以諾的時代,我剛才剛開始的時候說,我說以諾的時代是很敗壞的時代,是不敬畏上帝的時代,是隨從情慾而行的時代,以諾就在年幼的時候決定,定下一個大的心志,不同流合污,與上帝同行。當時代的人的生活怎樣敗壞,怎樣不敬虔呢?大家讀第十五節最後一句話和十六節:

「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他的剛愎話。這些人是私下議論,常發怨言的,隨從自己的情慾而行,口中說誇大的話,為得便宜諂媚人。」

這些人對神怎麼樣?「怨恨、惱怒、常發怨言。」對人怎麼樣呢?「諂媚,拍馬屁,討人喜悅。」為什麼?有一點苦就怪上帝,為了一點樂就討人喜悅諂媚人。他們所事奉的是什麼?---- 心中的情慾,生活的便宜。為貪便宜講沒有格的話語,為得到利益隨便拉攏人,隨便諂媚人,這些人一遇到苦難發怨言,抵擋上帝,說剛愎的話頂撞上帝,因為他看見可看見的人,沒有看見不可看見的神,所以一方面抵擋神而不自覺,一方面諂媚人而不害羞。這樣的世代是不是今天的世代呢?就是台灣今天的社會。

我對不起,我對你說,上飛機我看報紙,香港報紙、馬來西亞報紙、英文報紙、中文報紙、新加坡報紙、印尼報紙,最難看的是台灣的報紙,每天都是很害羞的事情登在裡面。我不知道你們今天跟印尼的情形不相上下,整個社會有幾個道德模範可以普照世界,可以光照汗青,可以使青年人學習的好榜樣沒有?在你們政府機關裡面,從總統、部長到司長,到民間那些行政人員,有哪一個是清白到一個地步,可以成為全台灣百 姓的榜樣的?你每天看到報紙是什麼?一大堆很羞恥的,一點不像禮儀之邦,有高度傳統文化歷史民族的人應當行的事情。欺騙,詭詐,陰險,破壞,這些事,很像當時情形,因為不敬虔,所以說剛愎的話來頂撞上帝,抵擋上帝,口發怨言,諂媚人,為得自己的利益,因不敬虔,講出不敬虔的話語。就在這樣的時代中間,有一個人說「不!我絕對不要與他們同流合污,我要與神同行。我是有信仰的人,我要與神同行。」一決定與神同行就不退後,行了三百 年。行到三百年以後,上帝說「你是我的朋友,我不但跟你在花園裡走走,現在我把你帶進我的房子裡面來吧!」就把他接去了,感謝上帝!還沒有接去以前,他清楚知道他這一生是蒙上帝悅納的,神把他接去以後,人就找不到他了。這樣的榜樣沒有了,曾經有這樣的榜樣,曾經有這樣的見證,曾經有這樣的道德倫理的人留下來成為他們的家產,成為他們的記憶,成為他們的榜樣。那時代敗壞得不得了,不過那時代有一個人,以諾,是與上帝同行三百 年。他是為什麼與上帝同行?因著信與上帝同行。上帝就把他接去了。

有一天當神把你接去的時候,你是不是說「上帝啊,謝謝你,你沒有把我接去以前,我在地上與你同行。」你以後在天上要與神同行好像沒有太困難,也沒有什麼太必要,因為真正需要看見聖徒與神同行的人是在地上這些敗壞的人,要叫上帝的名得榮耀。請問你你肯不肯對主說,「給我有信心,有犧牲,有投入,有統合,有整合性 統一的生命」。「信」與「行」統一;「永生」與「今生」統一;「能見」與「不能見」統一;我的「知識」與我的「生活」統一。」「主啊,我願意像以諾一樣與你同行直到見你的面!」你願意嗎?我們低頭禱告:

「主啊,感謝你,留下這些偉大聖徒的腳蹤,成為我們永遠可效法的榜樣。主啊,感謝你,在每一個時代中間用你活潑的聖言光照提醒,造就我們,使我們再一次得著主你自己的帶領,得著主你自己的感動 ,因為你的靈在你的話中間不但啟示了真理,也用真理光照我們,引導我們。主啊,我們要明白你要我們明白的,我們願意思想你所思想的,我們願意感受你所感受的,我們願意行在你旨意中間的計劃,我們願意順服你的引導。主啊,求你賜福我們,給我們與主同行,像以諾一樣。」

我們大家站起來,一同開聲禱告,為自己禱告,為自己的靈性,為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用智慧怎樣利用時間領受與神同行的生命,領受有敬虔事奉主的生活。我們求主憐憫我們,大家懇切,一同用信心,一同開聲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因為你自己的恩,你自己的愛,你向我們說話,你對我們顯明你的心意,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願主你在這些年間與我們同在,顯明你自己的恩典,顯明你自己的同在,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捆綁撒但的作為,求主幫助我們領受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心靈的深處可以受你聖靈的感動 ,心被恩感,把榮耀歸給你。求主捆綁撒但的作為,求主與我們同在,我們感謝你,我們恭敬交託。求主在這些年間興起人來,與世界對抗,能夠不走世界潮流的路線,願意在主你自己的真理中間被主你使用。主啊,你聽我們的禱告,我們感謝讚美,求主施恩,求主垂聽,這樣祈求仰望,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唱詩:榮耀歸主名)

「榮耀歸主名,榮耀歸主名,主寶貴血能洗淨我心,榮耀歸主名。」―― 唐崇榮《希伯來書查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