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希伯來書第六十五講

 

感謝主,又過一個農曆年了,你們好嗎?他們外面說「恭喜發財」,中國人好像對「發」很喜歡的樣子。「發財」是袋子增加一些,「發福」是肚皮增長一些。「發」好不好啊?「發光」好哇。「發香」好不好?「發霉」?「發瘋」?「發神精」?不好,對不對?

有四個「發」是我們一定要有的。第一、發掘。發掘你自己。第二、發現。發現神用什麼恩賜、才幹,潛在的力量放在你裡面。第三、發展。好好發展你的恩賜。第四、發揮。把神給你的發揮在聖工和神國度的用處上。 這四個「發」比發財、發福更要緊。發掘、發現、發展、發揮。大家說「發掘、發現、發展、發揮」,好不好?

有一些很有潛在能的人沒有發現自己,就這樣慢慢隱藏一生一世,變成沒有什麼用了。有一些人很會發展,發揮自己,其實裡面還沒有多少東西,結果好像他們看起來比另外一些人更有效用。如果你這四樣能平衡,那你就可以做一個很有用的神國度裡面的器皿。發掘自己,然後你發現自己,以後發現你有什麼去發展它,以後去發揮它,一生一世為神所用,這四個發很要緊。

一年一年過去你有什麼感想?有許多許多的文化都會思想到「光陰」是什麼?那麼,後來,無論是東方,無論是西方都把光陰的「價值」和「價錢」連在一起了。所以產生一個很笨的定義「Time is money.Time is money is a very stupid definition. 很愚蠢的定義。 Time is money,中國人也講這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講完了馬上覺悟,覺得不對了,就加上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中國人至少還有一些覺悟。「光陰」跟「價錢」絕對不可等量齊觀。因為如果 Time is money. 那你就不能說 Money is time. 因為money 不能夠買真正的 time,也不能買 chronicle time, mechanical time. 不能買那個有意義的,隱藏在永恆價值時刻裡面的時間,沒有辦法。

比如說,我到台南去,我坐火車好幾個鐘頭,那我坐飛機到高雄再轉過來可以不可以?有飛機到台南去嗎?有。那我可以用錢買時間囉?而那個時間還是屬於「機械式」的時間。如果我每個禮拜坐船到台灣來講道,那麼你來我的船還沒有到,我回去了,下個禮拜你再來,我剛好到印尼。所以錢可以買一些時間,在現今高速度的交通工具發明以後,錢可以買一些時間。但是聖經講的不是「買」,是「贖」,redeem your time 救贖你的光陰。所以我在一九八九年講一連串的解經,講詩篇第九十篇的時候。這篇詩篇是摩西年老的時候寫的,當這篇詩篇寫的時候是比孔子的《論語》更早一千年。比希臘荷馬(Homer, 850 BC) 的詩是更早差不多一千年。比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早了兩千五百 年。摩西寫詩篇九十篇的時候,比印度最重要的《奧義經》還更早差不多九百 多年。所以這是人生的詩最古老智慧的詩。當他寫的時候是把「時間」跟「智慧」並排,「求你教導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參:詩篇:90 12 節)。他不是求「我算日子好叫我得著飽滿的袋」,不是。不是得著知識的腦,不是。是得著智慧的心。

飽滿的袋是「經濟價值」,「充滿知識的頭腦」是學問的價值,「智慧的心」才把「今生」跟「永恆」連在一起,才把人的責任與人在神面前當盡的責任連在一起。所以「智慧」是「知識」的舵和方向;「知識」是「智慧」的內容。「智慧」是「知識」的根基;「知識」是「智慧」的建造。「智慧」是「知識」的本質,而「知識」是「智慧」的現象。只有「現象」沒有「本質」是很可憐的;只有「內容」而沒有「方向」是浪費時間的。只有「建造」而沒有「根基」是會坍塌下來,所以我們需要智慧。把「時間」跟「智慧」連在一起,不是希臘哲學能想出來的,也不是東、西方文化可以得到的結論。把「時間」跟「智慧」連在一起是聖經專有的。所以你要求主給你怎樣數算主給你的時間,好叫你得著智慧的心。

好,「現今的時代邪惡,所以你要用智慧與外人交往」(參:歌羅西書:4 5 節)。 「時代」,「時間」跟「智慧」是聖經專有的文化。我們許多時候以為聖經很淺,世界的哲學很深。我教了幾十年哲學我才發現世界的哲學很淺,聖經很深,你明白嗎?聖經有很多的道理。(請把低音再減少一點點,不要再增加,低音再減少一點點,如果當低音增多的時候,回音一大你就有很多細的地方聽不見了。我的耳朵是很嚴格訓練的,所以每一秒鐘有一點點不同我就發現了,這樣的人生是很苦的。有的人彈琴亂彈他還在那裡一面彈,一面哭,我心想在想,彈得亂七八糟還哭什麼?所以他以為很感動 ,我是很激動。每一個人不一樣,因為這樣,所以我一定一站講台的時候,對音,對距離,產生的音爆的可能都要非常提防,因為我們就是要人聽清楚。「信道是從聽道來的」(羅馬書:10 17 節)。連聽都不清楚這個聚會做什麼呢,是不是?)

O.K.
我繼續講下去,在那一次我講解詩篇九十篇的時候,我就給大家三個時間的定義,今天我重覆給你們好不好?

一、Time is life. 時間是生命 。你的生命多長,不會超越你在地上年日時間的長度。所以你的生命與你的時間同長,如果你要愛惜你的生命,你就要愛惜你的時間。把時間與生命等量尊重,等量看待,等量去好好使用你才是一個智慧的人,Time is life.

我給弟兄姐妹第二個定義是什麼?Time is opportunity,時間就是機會 。我們一生一世所浪費過的機會都隱藏在已經過去的時間裡面,而機會與時間是不能分開的,因為機會是隱藏在時間的裡面。所以時間的過去你不能再挽回,時間的未來你不能預知,時間的現今是你的自由可以發揮場所的唯一的地區。所以你應當要把時機抓住,這樣,時間跟機會有正面的關係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這些就成為今年給你們的新年禮物。

第三、Time is record. 時間是記錄 。你活著的每一時每一刻,活著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月,你活著的生命的每一段的時間,你都在用你的信仰跟行為來記錄你的人格,跟你與神之間的關係,所以時間就是記錄。這些記錄是與你生命發生關係,與你言行,你的信,你的思,與你的一舉一動 有關連能夠記錄下來的事情,所以時間是記錄。若是這樣的話,我就不能浪費我的時間,因為浪費時間的人是浪費生命。我不能浪費我的時間,因為浪費時間的是浪費機會。我不能浪費時間,因為浪費時間的人是放棄美好的記錄。

這三樣我對我的弟兄姐妹在我的教會講了,後來就印了一本書叫《智慧的人生》,根據詩篇九十篇講的。今天我再加一個給你,好不好?時間是最忠實的見證,Time is witness, the most faithful witness. 時間是最忠實的見證,在這見證裡面它有最可怕的考驗。所以當一個人什麼都做得很好,過不久就完全失敗的時候,你說「他不能受到時間的考驗。」所以時間是 testify,時間是 examiner,時間是一個 judge,時間是一個考官,時間是一個鑒察者,時間是一個見證人。保羅說,「你看一個人,留心看他的結局。」

多少年輕人,年輕的時候轟轟烈烈做主的工作,年老的時候淒淒淡淡的好像被神丟棄,被神咒詛的一樣,不能再做什麼。不是因為體力,是因為靈力衰敗。香港的沈榮齋牧師對我講一句話,「如果一個人年老了就變成沒有能力,以後神不用,不對的!」他說。「體力可以衰敗,靈力不應當和體力一同衰敗下去。如果他真的愛主,他是越久越純煉,越久越成熟,越久越在神的榮耀裡面有份的。」所以這是一個時間考驗之後站立得住的一個工人,一個神的兒女,我們應當可以勝過時間的考驗。時間是最忠實的考驗者,時間是最可靠的見證人。當你把這五個定義都放在你生命裡面的時候,你就成為一個比別人更有智慧的人,阿們?

今年過農曆新年送給你們這幾句話好不好?我們大家來唸好不好?「時間是生命,時間是機會,時間是記錄,時間是考驗者,時間是見證人。」 這五樣,你緊緊抓住在你生命的中間,那你就超越了西方文化time is money,每次你再聽人家講 Time is money,你在心裡是暗暗的笑他,「你的文化這麼淺!」Such a shallow definition! Such a stupid understanding of time. 基督徒不是如此。基督徒是面向永恆,靠永恆而來的啟示,對世界的光照,對文化的批判,對自我的重生,使我們知道怎樣在暫時中間面向永恆,盡我們當盡的責任,預備將來,這是基督徒。願上帝賜福給我們每一個人。

好,今天的禮物已經送完了,我們開始希伯來查經好不好?我們大家再唱一首詩歌「同往錫安」,第六首。唱得有精神一點,你們唱得詩歌如果再快差不多 10% 15%,那個精神就出來了。你們平常還是慢一點,再快一點點。來唱第六首。
同往錫安
「愛主的人齊來,大家歡欣喜樂;同聲歌唱甜蜜和諧,
同聲歌唱甜蜜和諧,一同環繞寶座,一同環繞寶座。」
「不認識主的人,不會向主歌唱;但是所有天父兒女,
但是所有天父兒女,必將喜樂傳揚,必將喜樂傳揚。」
「故當歡欣歌唱,當將眼淚抹乾;同走以馬內利路程,
同走以馬內利路程,直到美麗天鄉,直到美麗天鄉。」

(副歌)同心往錫安山,美麗的美麗的聖山;大家同心齊往錫安,就是那美麗的聖城。

求主給我們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上帝。我們為今天的聚會禱告,為所要傳講的信息禱告,為主的僕人禱告,為主的靈光照我們的心,改正我們的觀念,引導我們更親近主來禱告。大家一同懇切開聲禱告:

「主啊,我們恭敬把自己放在你的手裡,感謝你,因為你的恩,你自己的愛,你再一次吸引我們,招聚我們,呼召我們到你的面前。我們所需要的不是人的話語,我們需要的是你至聖的真言,主啊,你至聖的真道。你活潑的聖言就是你啟示出來的話語,你的活潑的道如同兩刃的利劍一樣。主啊,你的道是有功效的道。你的道是關乎生命與敬虔的道。求主藉著你的話再一次啟發我們,更正我們,挑旺我們,使我們回到你的面前,走在你的旨意中間,在你為我們已經預備的恩典中間,我們更多靠主你自己所賜的力量建立我們的信仰,再一次把我們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直起來,走你要我們走的道路。主啊,你聽我們的禱告,賜福今天希伯來書的解經的聚會,感謝讚美你。把你無用的僕人交託給你,願主你使用他,願主潔淨他,願主你膏抹他,你的大能大力覆庇在他的身上,給他勇敢把你的真理傳講清楚,毫無折扣的把你的信息傳出來,叫我們眾人都得著造就,得著信仰的建立。我們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請坐。我們一同打開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翻到以後我們一同來唸,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翻到一同開聲來讀第六節的聖經。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我再唸一遍。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我們低頭禱告:

「主啊,感謝你今天再一次使我們有機會來思想關於信仰原理的問題。願主你在聖經中間所啟示所有的道,今天我們可以真正明白裡面的規則,裡面的總原理,好叫我們從其中得著力量糾正自己,好叫我們更有力量奔跑跟隨你。主啊,你聽我們的禱告,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今天我們要特別提到最後一次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裡面關於「信心原理」的問題。第六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節,因為這節聖經可以獨自被特別的分別出來,來講一些關於基督教與所有宗教不同的原則的問題。而這節聖經也可以跟第一、第二、第三節連合在一起來把整個信心論把它講得更完美,更周全。

第六節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這是全本聖經中間最精簡,最直接提到人與神之間關係蒙悅納的唯一的條件。人在神的面前憑著什麼可以蒙上帝悅納呢?人在神的面前憑著什麼資格可以被上帝所接納呢?這裡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這是與所有宗教本質上完完全全差異的地方。這是 qualit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Christian faith and other religion,在所有的宗教裡面他們怎麼搞,他們怎麼想,他們怎麼尋求,結果他們的結論沒有辦法逃脫,沒有辦法脫離以「行為」為根本的人本宗教觀,anthropocentric religion concept。就是人以自己為中心,人以自己為整個條件的建立者,然後以自己的行為達到某一個程度才能蒙上帝的悅納。這樣,所有的宗教沒有辦法離開人本觀點;沒有辦法離開人本宗教觀,這也就是人已經把自己當作中心最清楚,最實際的一個明證了。不但如此,把自己當作可能回到上帝面前的一個自我稱義的道途中間。

所以人靠著自己的行為,如果我行善,如果我能夠做得好,那我一定可以到上帝面前,可以拯救自己脫離我各樣的不好。這樣,「將功補過」的觀念,就在宗教裡面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聖經全本的聖經帶出來的一個真理,就是與所有墮落的理性 和墮落的宗教觀完全相背的另外一個原理,也就是「人不是靠著行為,人是靠著信心才能蒙上帝悅納。」

一個人如果行為好,有可能蒙上帝悅納嗎?有。那這個「蒙悅納」的程度在聖經裡面提到了不是與「救贖」關連的。那麼,人的行善蒙上帝悅納有沒有例子呢?有沒有聖經明文的述說呢?有。在舊約裡面告訴我們有這樣的事,在新約裡面告訴我們,有這樣的事。舊約裡面主對該隱講一句話「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創世記: 4 7節)在新約裡面的時候,彼得在哥尼流家裡說「原來世界上萬國的人行善的蒙上帝悅納」(參:使徒行傳 10 35 節)。所以,這樣,好像那兩個宣稱,跟這節聖經有了表面上的衝突。因為上帝自己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使徒也說,「原來萬國中間敬畏上帝行善的人必蒙悅納。」那這是表示什麼呢?表示他們的善行原是神喜歡的,他們行善是上帝喜悅的事情,但是不等於說他的行善可以「將功補過」,使他的罪得赦免不受審判。

為這個緣故,這裡面還有一段的距離是我們與宗教中間有共通性,但是卻沒有放棄我們與宗教裡面本質的區別和本質差異的原因。所以當基督徒真正思想到自己與別的宗教之間的關係,有什麼使我們與他們不同的時候,你要從這一節去思考,就是「藉著信才真正蒙神悅納回到神的面前。」那麼,如果我們行善蒙神悅納,這不過是我們「盡責任」。神喜歡人行善,而不等於我們的善行能使人脫離罪當受的咒詛、審判、刑罰,和神公義的要求。為這個緣故,行義、行善是「責任」,卻不是可以將功補過的「救法」。你把這些原理弄清楚了以後,那你就真正明白聖經的意思是什麼。

該隱是因著行為不好,所以神不悅納他,而亞伯是因為信,獻上的祭蒙上帝悅納。上帝是悅納亞伯以及他所獻的祭,上帝是不悅納該隱以及他所獻的祭。這樣,一個人在神面前先稱義,他的善行才是蒙神悅納,才是蒙神真正悅納救贖的果效。如果一個人他的行善在得救之先,這不過是當盡的責任,而這個當盡的責任,人做了,神喜悅他,卻不等於藉此可以拯救他。因為人行善是應當的,而沒有得救以前所行的善常常有兩個很大的毛病在裡面。

第一、就是人不知什麼為善,就憑著所知的一些行他範圍裡面所知道的「善」。這樣,神雖然悅納,這個「善」還不是神絕對標準裡面的「善」,所以這個「善」與神的「善」之間是不一樣的。這樣,上帝就在以賽亞書第六十四章裡面告訴我們,「我們一切的義行不過如同破爛的衣服一樣,其實不是足夠使我們稱義得救的」(參:以賽亞書64 6 節)。

第二樣、一個人行善的時候常常因為沒有真正的生命,先有了一個錯誤的動 ---- 行善為要自顯,行善為要居功,行善為要補罪的這種動機的本身就是在神眼中的一個不善。所以以不善的動 機去行善,這善本身已經不善了。以不善的身份去行善,這善的本身不是神眼中的善,所以人行善的不可能性 在這幾個原則中間我們看得很清楚了。

那這一段聖經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蒙上帝的喜悅。」這裡所講的「信蒙上帝喜悅」,乃是一種以後牽連到一環再一環,由於信以致於信到最後蒙恩的信,支出的那種信心。而這個最基本的信到底從哪裡來的?如果這一節聖經可以當作總原則的話,那我們要問一個問題,「人若不信就不能蒙上帝的悅納」,那麼一個來到上帝面前他必須有信心。到底他先有信心來到上帝面前,或者來到上帝面前聽見上帝的道,聽道才產生信道,是哪一個才對呢?這個就開始亂了,對不對呢?

你聽了歸正神學差不多兩年多了,在歸正解經中間常常提到這個事情,「信道是從聽道來的」。那麼聽道的人來到神的面前,神對他講話,他聽到。但是他來聽道以前,來神面前以前他一定要有信心,如果沒有信心不能蒙上帝的悅納,所以他要有信心來到上帝面前,然後聽了道以後才有信心。那麼是先有信心才來聽道,或者是聽了道產生信心呢?是「聽道」先於「信仰」呢?或是「信心」先於「聽道」呢?這豈不是有一點亂了嗎?所以我們今天要解決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到底歸正神學怎樣處理這一件關於信心的問題。

「我要到主面前要先有信心才能到主的面前,因為來到上帝面前的人必須信有上帝,又信祂賜恩給那尋求祂的人。」這樣,我自己如果沒有信心,我就不可能到上帝面前來。我到上帝面前來沒有信心,上帝一定不接納我,所以我到上帝面前來一定要先有信心。但是歸正神學又說,「信心是聽道來的,信心是上帝所賜的。」如果信心是上帝賜的,上帝還沒有給我信心我就到他面前來,他看我沒有信心就不悅納我,那我不是來個空嗎?我為什麼要來呢?所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這件事聖經全部的答案都已經隱藏在祂奧妙的啟示,奇妙的安排裡面。

很少人好好注意這些,所以他們讀經的時候就這裡背一些,那裡背一些,講道的時候藉著祂所引用的聖經,以為自己已經滾瓜 爛熟,明白聖經。卻沒有在串連和統合的原理中間明白上帝啟示的道的總原則是什麼?所以今天我要很清楚的告訴你,連「信心」的本身神也給我們幾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還沒有聽道以前,神創造人的時候已經放在人裡面的信心。那這種信心不是「得救」的信心;這種信心不是「蒙稱義」的信心;這種信心不是與「救恩」有關係的信心,這種信心我們應當給它一個名稱叫作「基本信心」,原有的信心,是神創造的時候給人自然的信心。

那這個基本信心,fundamental faith,原有的信心 original faith,或者這是自然信心,natural faith is already in-planted by God when man are created. 當人被造的時候神已經把這種最簡單的,最基礎性 的,最根本的,最自然的信心已經原有的放在人裡面。所以天下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沒有信嘛,所以你不要怪我不信,因為我沒有信,因為我沒有機會聽道,神也不對我講話,所以不能因聽道產生信道,所以我沒有信你不要怪我。」

有一次我在一個飛機上,有一個基督徒認出我了,就跟我談談話,後來他有一個朋友說,「我也要談。」我們就三個人一同談了。談的時候,這個基督徒問的問題,跟非基督徒問的問題是完全不同的問題,從對聖經有所了解的內容和出發點作為他發問的起點。但是那個不信的人呢,他問的完全不相關,結果他問一個很好笑的問題,他說「上帝不把信心給我,又叫我對祂有信心,這個上帝是不是向人開玩笑?」「我如果有一天到死不信上帝,我只能怪祂,盼望祂不要怪我,因為祂沒有把信心給我,所以我不能信他。」「唐牧師,我不是不要信,我常常要信,但是一直不能信,你說我多苦?」「我從來沒有反對基督教,我要信,信不來。我絕對不能信,因為神沒有把信心給我。」我問他說「你怎麼知道神一定要把信心給你你才能信?」「因為我聽過這樣的道理,信心是從神來的。」我相信他聽過的那一次可能是贊同歸正神學的講員所講的話語。那麼,當他講這一句話的時候,表示他聽道的時候不是要從聽道產生信心,他是要從聽道去印證「他可以沒有信心」,你明白嗎?所以他同樣坐在那裡聽道,你可能有不同的動 機。有人要使用,有人要利用,有人要藉用所聽的道做為安慰自己,或者做為自圓其說,或為遮蓋自己「不願意信」的動 機。所以我跟他剛講了一半,我就提到,有一些信心不需要被賜下,原就有在人的心中。他就問「哪裡來的?」我說上帝給的,「上帝還沒有給我信心。」上帝早就給你信心了。因為上帝早就把這些最基本的信心給了人,所以「無神論」是不可成立的。「無神論」是無可推諉的。「無神論」是用強辯的辦法來壓制他們心中已經有的信心。

所以這種心中已經有的,我剛才提到基本的,原有的,自然的,基礎性 的信心是什麼呢?這就是最簡單的,最自然的,最自明的真理觀念。最自然的,自明的,自己在內心裡面已經明證的真理的觀念是什麼?真理是存在的。而真理的存在上面有一個位管制,本身是真理的主,這是不需要再印證明,這不需要再有證據,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所以這些的事情,有許多人他們不認為是一個他的責任,他認為這是一個神後來加給他才可能有的東西,這是不對的。所以人之所以為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無論你是回教,你是印度教,你是佛教,你是其他的精靈教,拜物教.... 等等,圖騰宗教,你內心深處也有一個觀念,就是永恆者,那超然者,那一位創造者是存在的。不但眾教之根基有這個信心,連那些反教者,那些抵擋真理者,那些無神論者,他們內心的深處也有這樣的一件事。因為有這樣的一件事,怪不得當他們最困難的時候,困境四周逼來的時候,他們油然產生「回到神面前」的一種急迫需要的那個觀念,這就是許多無神論者,在最後一的一刻突然間口中說出「神哪!」這樣的呼聲出來。或者他們就用像中國成語所講的「窮極呼天,痛極呼娘」,這是沒有辦法推諉的事情。

那這件事情聖經裡面的印證是什麼呢?聖經裡面羅馬書第一章十九節、二十節,羅馬書怎麼說呢?「原來有關上帝的事情,人所能明白的已經顯明在人的心裡。」這裡用了「顯明」不是「證明」,這與天主教在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和加爾文 (John Calvin, 1509-1546) 改教以前所持定的護教學的方法論是完全不一樣的。這裡話你可以再聽幾遍,然後去看一些參考書。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護教原理和他們的方法論完全是根據亞里斯多德,再到了十三世紀由阿奎納 (Saint Thomas Aquinas, 1224-1274) 的影響而來的。亞里斯多德用第一因論證來證明萬有需要有一個原因,所以因此就推證出來「有一位上帝存在」才能解釋這個大自然從哪裡來的。這種由「果」推「因」的辦法,不是聖經的方法論 (methodology);這種以「果」推到「因」的辦法是理性所思想出來的方法。這種從果推到因的方是希臘哲學的護教原理。而希臘人的上帝是「想像」出來的上帝,希臘人最高的上帝是理性 推測出來的上帝。理性推測出來的上帝是比理性更小的上帝;理性想像出來的上帝是理性 範圍裡面的上帝;理性所創造出來的上帝是來理性更低級的上帝。上帝之所以是上帝,因為祂是創造理性 的,祂不是理性創造出來的。

所以范泰爾 (Cornelius Van Til, 1895-1987) 說「自從亞里斯多德以降,整個西方哲學家所討論的神的是一個影子,而不是一個本體。他們不過討論上帝存在的可能,這上帝的影子就在他們哲學理念中間浮浮現現,從來與實體沒有關係。」范泰爾他說「真正的上帝不是人想像出來的。」我在這些觀念和教導的中間,我得到一個結論,也就是「理性 產生的上帝是被理性所造出來的上帝,而真正的上帝是創造理性的上帝。」「真神非理性 所造,而理性乃是真神所造。」所以到了加爾文的時代,歸正神學就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原理,這原理是什麼?----不需要「自然神學」,我們不需要藉著被造界去證明有一位創造主,然後被造界就使人產生了一個有創造功能的主,這是倒因為果的。我們應當說,不是世界,自然、萬有、萬物證明有一位創造主,乃是上帝顯明祂怎樣創造了世界。所以這個方法論是不一樣的,一個是人本的,一個是神本的。人本的是從自然去做為基礎去證明有一位上帝,而神本的是神自己用啟示告訴我們祂是奧妙的創造了世界,而這世界奧妙也顯出祂的智慧,所以這裡用的是「顯明」跟「證明」不同的地方,你明白嗎?我們沒有辦法證明上帝,是上帝顯明給我們。上帝在大自然顯明了祂的創造,祂的奇妙,祂的智慧,祂的計劃,祂的系統,祂在創造中間的奧秘,這是祂顯明。所以自然神學所用的名詞叫作「證明」,而歸正神學用的名詞叫作「顯明」,而聖經沒有人證明上帝這個事情,只是神顯明自己這個事情。

「證明」是 to prove, evidence,用證據,用證明去把上帝推衍出來,這個是人本的,這個是藉著自然去把神證明出來,聖經說「沒有這個可能」。所以聖經告訴我們什麼呢?是神自己顯明。「有關上帝的事情,人所能明白的,已經顯明在人的心裡,藉著所造之物,叫人看見上帝的永恆和神性 。」「雖然眼不能見」,意思是說我們雖然看不見上帝,但是我們「無可推諉」。什麼意思呢?我們沒有辦法拒絕,我們沒有辦法推諉有一位上帝,這個叫作「基本信仰」。這個基本信仰也就是最基礎性 的真理,這最原本性的,神潛在的,放在人內心中間,種植在生命之根基最重要的一個基本信仰。

親愛的弟兄姐妹,為這個緣故,你跟人傳福音的時候你不必懼怕他怎麼偏,他怎麼改,他怎麼走,他怎麼結論。他說「宗教都是好的,都是叫人行善。」這是你在中國人的社會中間常常傳福音的時候,聽見人的一個回應。今天我還聽到這個回應,我說「你有宗教嗎?」「我是佛教。」我說「我是基督教。」他怎麼回答?「沒關係。」好像他如果不赦免我,我就有關係一樣的。他說「沒關係,我們宗教不一樣沒有關係,只要你勸人行善就好了。」他的答案是那樣的。親愛的弟兄姐妹,是嗎?是。人要行善嗎?要。宗教勸人行善嗎?是。宗教勸人行善,宗教的教主知道不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最大的善了?沒有,他們還在追求中間,這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今天不提到「宗教比較論」。但是這最基本的信仰,信什麼呢?信神存在,這是真理最根本的一個觀念。The most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concept of the truth is God exist without proof. 你不要用證明,你因為內心裡面已經有這個聲音了,已經有見證了,這是一個信仰的一個開端。

那麼,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六節所講的「信心」是什麼信心?就是這個信心。不是指聽道以後產生信心,信靠耶穌的那個信心。希伯來書章第六節這裡所講是什麼呢?就是信「神已經放在你裡面那個真理的那個最基本的,最原版的觀念」。這個most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faith as a concept of truth is in-plant already in your heart. 所以這樣,人不可能也不可以成為無神論者,他之所以贊成無神,因為他人云亦云 ---- 「既然找不到證明,那不能證明的就沒有吧!」這就是「現代主義」的產品。我所講的「現代主義」不是這幾年流行的東西叫作「現代主義」,在哲學裡面「現代主義」是十七世紀開始,到了二十世紀中期開始就結束的那一段,叫作「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以理性為神,「現代主義」以理性為工具,以理性為絕對的標準,去尋找,衡量,去發揚自己觀念中間的真理。到了「後現代主義」的時候才給「現代主義」畫上一個句號,承認理性 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理性要去了解完全無限的事情是不可能的。所以那些自以為理性 是無限的,然後把有限的無限化,把相對的無限化而產生的近代的科學狂傲和近代的文化偏激這些人大有災禍了。那些非基督徒自己已經承認,已經相信,連所謂理性 的本身都是有限制的。所以為這個緣故,當理性不能完全接受的東西,不等於是不存在的,當理性 不能完全證明的東西不等於是不現實的。因為這個存在,這個現實是超過理性 存在,超過理性的限制,超過理性功能更大的存在的那就是神。所以這不是用理性 去搆到祂,不是用理性去證明祂,乃是用信心到祂面前。你看希伯來書的作者對這些道理明白到這個地步,所以兩千年以後他寫的這些東西,兩千年以後給他一百 個博士學位都不夠的,他看得太透了!神的話透過他的思想,他的手寫下來的時候,可以經歷萬代考驗絕對不會淘汰,你明白嗎?----「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

你說「無神論怎麼會有信?」誰是「無神論」?毛澤東嗎?毛澤東兩次說「不久我要去見上帝了!」他也沒有買票,他也沒有悔改,他以為他想見就可以見了,他清楚知道人家要見他多麼不容易,他要見上帝這麼容易嗎?不是的!他知道有上帝的,所以那些所謂「無神論」,用引號把他寫下來的無神論,等他到了某一個階段的時候,是自己垮台的。列寧死以前看的最後一本書是聖經。你說,「怎麼知道?」因為他們尊重他到一個地步,死以前,整個房間的狀況怎麼樣,不准動 ,永遠弄清潔放回原位。所以最後,一個杯放在那裡,最後,一本書放在那裡,最後床的位置在那裡,永遠放在那裡記念他最後那一剎那,而那一本最後在書桌子上的書是聖經。天下有真的「無神論」嗎?那是自欺欺人的東西。林望傑,佈道團的副團長自己去看過那個地方。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世界有許多許多被天下百姓稱為英雄的人,他們自己知道他們不過是有侷限會死的人,他們生命的深處知道有神的存在。所以一個人到上帝的面前來他一定要有信心。人非有信他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那麼上帝在這裡不留餘地,完全不打折扣,以很絕對的口氣說,「你到我面前來,你要相信。」相信什麼?這裡就提到兩樣:第一、相信上帝存在。第二、相信上帝是恩典的源頭 God is existent and He is the source of grace and gifts. 上帝賜恩,上帝厚待那些到祂面前來的人。

那麼,你說「來到上帝面前就必須有信心」,信什麼?信上帝的存在。所以一個人因為神是存在的,所以來到神面前。因為這位存在的神是施恩的,所以來到神面前可以蒙恩。所以,這樣的話,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基本的一些本質,或者一些生命的元素與宗教信仰有關的,也就是在十八世紀的「自然神論」。現在我提到另外一個名稱,「自然神學」不是「自然神論」,「自然神論」也不是「自然神學」,「自然神論」和「自然宗教」又不一樣了,「自然主義」跟「自然神學」又不一樣了,「自然神學」跟「自然主義的科學」又不一樣了。那現在我不能一個一個解釋,所以我是應當為你們預備一些神學的課程原因就是這樣,因為你可以作基督徒,甚至作傳道人幾十年所有名詞亂用一場還不知道,在台上講道還以為很多聖靈充滿。真正研究真正懂的就知道你胡扯一場,你亂講一場。求主憐憫我們!

「自然神學」是天主教的護教學 the Catholic apologetics。「自然神學」是天主教的護教學,從阿奎納開始,到了改教的時候被加爾文歸正神學推翻的三大論證,第一就是叫作 Cosmological Argument用大自然證明上帝的存在。第二就是叫作 Teleological Argument,叫作目的論的論證。第三,叫作 Ontological Argument,就是第十一世紀安瑟倫 (Anselm, 1033-1109) 傳下來的本體論的論證,這是三大論證,其實再加上歷史論證,再加上人類學論證,再加與道德論證,這些都可被歸納成自然神學。

那麼,這個歷史論證,還有道德論證....等等,在後來在新派神學裡面都有很大很大的內容和效用的發揮,我認為還是不對,因為不是用人本的方法去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我這裡所提到的「自然神論」,不是「自然神學」。「自然神論」英文叫作 Deism,剛才自然神學叫作 natural theologynatural theology 在神學範圍裡面,透過大自然去證明上帝,這叫作「自然神學」。那「自然神論」是什麼呢?就是上帝創造自然,祂就沒有再賜下超自然。上帝創造自然,就讓自然的世界自生自滅,自生的原因是神把整個自然律運動 的能力,放在大自然界中間。自滅,是這當這些自然律和裡面的能力用完以後,這自然就消滅,這叫作「世界末日」。那這種理論叫作「自然神論」。

「自然神論」相信神嗎?相信,相信神跟世界的關係是什麼?創造的關係。創造以後怎麼樣呢?不再管它了,讓它怎麼樣呢?自生自滅,自滅的時候為什麼呢?因為自然裡面的能量用完了,結果爆炸也好,或者世界末日,宇宙大亂,萬有引力,已經不能再互相牽制以致於產生整個宇宙大混亂,結果就完全消滅。或者環境破壞,溫度加增,整個世界爆炸,這個叫作「自然神論」。反正說呢,「有沒有創造?」有。「誰創造?」神。「創造什麼?」自然。創造自然以後,就讓它自生自滅不再管它了,這是「自然神論」,跟「自然神學」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神論」是從英國開始傳到法國,以後再到德國,以後再到西歐的知識份子中間佔據了最大部份的人的頭腦,作為與基督教分庭抗禮,所以就有很多基督教就變成在比較沒有學問的當中可以保持信仰的人。我很不甘願這樣的事情,所以我這一生繼續不斷把剖析,審判,把許多最有學問的人頭腦中間反基督教因素裡面的矛盾和自我的裡面的衝突把它彰顯出來,整個把它講穿,讓人的心意奪回歸向上帝。這責任當然是很重,很難的。所以你們,當我到台灣來這幾十年,很久以後還很少人看出我到底要做的是什麼。當然這些東西做成功了佈道就很容易,而且可以滲透很多知識份子,我們今天做佈道的工作,最難克服的就是那些比較有學問的人,所以我們團團轉在那些比較沒有知識 IQ 比較低的人的中間,大喊大叫,在那裡感情用事來領人歸主,特別是靈恩派只能對感情用事的人傳道,不能對有頭腦的人傳道,這是很可惜的事情!你們能聽進去就好好聽進去,聽不進去的買錄音帶再聽幾次,直到聽進去,然後幫助你們成為一個有這種心志的人,後繼聖工,阿們?

O.K. 我們繼續講下去了,所以自然神論的人相信有上帝,那麼當他進到更進一層的宗教追求的時候,「自然神論」的人竟然跟道德連上關係了。那這不是所有「自然神論」的人都有的。換句話說,有一些很普遍的自然神論者,他根本不相信道德的問題,但是比較有宗教性 的自然神論的學者,他們認為「上帝創造人的時候把人放在自然界,那這樣,人與自然界中有兩個律。第一個律,在宇宙被造中間有自然律,第二,在人的心中有道德律。所以外面的自然律,裡面的自然律加起來就等於你的宗教。所以你不需要相信救贖,你不需要相信復活,你不需要相信神蹟,你不需要相信童貞女生,你不需要相信神在地上怎麼樣用祂的奇事,用祂的大能大力行了奇事異能,使許多啞吧、瘸腿的人可以得著痊癒,你不必信這些,不要緊。你甚至於不必信馬利亞是受聖靈感孕而生下耶穌也不要緊,反正自然神論相信兩個律,第一,因為大自然是照著上帝所創造的自然律運行,所以順其自然律活在世界上就夠了。而人是照著上帝給人裡面的道德律好好去憑著良心做事也就夠了。」那這種基督教認為耶穌是道德的模範,不是救贖的救主,你明白嗎?他是「道德的模範」不是「救贖的救主」。所以「自然神論」到了十九世紀就被自由派、新派以道德為主的基督教,效法耶穌為我們人類完人之典範的這種自由現代主義的神學所接納。以後就化成一個不信三一論,不信超自然,不信神蹟論,不信十字架,不信救贖功能,不信寶血赦罪的必要的這些新派的運動 ,是這樣來的。

你現在把這些東西都聽完了,你到這個教會,到那個教會,你聽道你就慢慢嗅出來的這個教會是走哪一條路?你們聽了這些以後你就慢慢產生一個很敏感的嗅覺,很敏感的聽覺,你就慢慢分辨出來,為什麼有的教會從來不講寶血?他是講怎麼做人,耶穌怎麼好。你不懂得分辨的時候,你感到講得「都對啊,沒有錯啊,耶穌本來那麼好嘛,耶穌本來是真、善、美的化身,耶穌本來是很有道德的,耶穌懂得孝敬父母,又懂得與人有禮貌,對窮人的關懷,完全對的。」但是在這以外耶穌到世界拯救罪人為什麼不講?而且你注意聽,一年不講,兩年不講,可能十年不講。

你看,信心。你說「我有信心。」什麼信?信神是創造者,這是信。「自然神論」的信是基本上有了這個信,而這個信要你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你說「怎麼能來到上帝面前?因為上帝已經讓這個地球,已經讓這個大自然自生自滅了嘛!所以這個自生自滅的地球和上帝有關係嗎?」「自然神論」最大最大的審判者,最大最大的打下去的審判官,批判者是哪一節聖經?是希伯來書裡面,你知道嗎?所以在一千八百 年以前,還沒有「自然神論」,希伯來書的作者已經預防了,拿一個鐵鎚在那裡等,一來就把它打下去了。希伯來書四章十三節打的,你再查經考四章十三節好不好?我在四章十三節已經講過了,你們那個時候可能沒有來,或者那一天你在睡覺沒有注意聽,或者聽了你忘記了,或者有時間你再抄一遍,我那個時候已經有提過了。

希伯來書四章十三節,「原來萬物與創造的主」 是什麼?沒有關係啊?是有關係的 。大家一同來唸四章十三節。

「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你看主看不到,祂看你赤露敞開,這個叫作什麼?----單向玻璃。你們看過很多總經理的房間都用「單向玻璃」嗎?所以有什麼人要進到他房間他先看見了,你不知道他在裡面,你還問人家「經理在嗎?」經理笑笑「我在。」但是這個是來討債的,他先從後門走了。你明白嗎?單向玻璃。

「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面前是顯然的,是赤露敞開的」,你沒有辦法的。所以我們以為我們看不見祂,就等於祂不存在,這是自欺欺人。「自然神論」沒有辦法在神的道中間站立得住,因為早就一句話把你打消掉了。感謝上帝!上帝的話真是像兩刃的利劍,不是你背那一節那你就有兩刃的利劍,你明白到什麼地步,祂兩刃利劍刺透哪一方面?要講解到哪一方面去?

「自然神論」從英國的舍伯里 (Herbert of Cherbury, 1583-1648)開始,但是希伯來書的作者早就講了。那麼,如果一個「自然神論」的人說「我相信上帝」,但是他不能來到上帝面前,因為祂認為上帝是把地球,把整個人類放在一個自生自滅,與他無關的關係上。所以這裡的要求超越「自然神論」,來到上帝的面前。你說「是不是來到禮拜堂就是來到上帝面前?」不一定,來禮拜堂的可能是來到愛人面前,是來到一個講座的內容面前,不一定是來到上帝面前。所以,那些來到上帝面前的人,是那些人在生命的深處知道有神,神與他有關係,他是有侷限的,他需要神的恩典,他就來到上帝面前。這種人來到上帝面前若非有信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來到上帝面前的必須先信有上帝,而且信祂施恩給尋找祂的人。所以,這樣,這是第一個信心。那我們由於信以致於信,由於信以致於信,信心的層次,是一步一步進入,一環一環增加的。

你把一棵樹砍掉的時候,你數它有幾環,你知道這棵樹在地上有幾年的日子,對不對?因為它有年輪作為它的歷史的記錄,所以時間就是記錄,一年一個記錄,它的年輪就是它的記錄,它的年份的記錄,它的年份的數目,堆積年日的數目。照樣的,當一個人有信心的時候來到上帝面前,他一定先有信心。你說「上帝沒有給我!」有。「什麼時候給我的?」把你造成人的時候已經放在你裡面,你沒有辦法推諉的。「上帝沒有給我信心,所以我不能信嘛!」你這句話是自打嘴巴,因為當你說「上帝沒有給我」,你就相信有上帝,而且你盼望祂給你,對不對呢?所以不可能的,真正的無神論不是欺騙就是智商太低。真正的無神論就是還沒有真正覺悟的那些被神造的人,他以罪遮蓋。而且聖經不但認為他是被動 的愚蠢,他是主動的壓制。所以「上帝的義從天上顯明出來,降祂的忿怒在那些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抵擋真理的人。」羅馬書第幾章?第一章第十八節,那個抵擋,希臘文不是「抵擋」。 希臘文是什麼?---- 壓制。所以這個真理已經給你了,你壓壓壓.... 壓它,你說「沒有!沒有!」上帝說,「你說什麼?你在壓的是什麼?」就是那個。上帝的忿怒降在那些行不義壓制真理的人,把它壓扁了,說沒有了。「沒有了,你看,沒有」,自欺欺人。你正在壓的那個就是,你說沒有,那就是最基本的信心,這是第一個信心。

然後因為這個信心你就來到上帝的面前,一來到上帝面前,上帝就賜恩給你。上帝所賜的恩其中最重要最大的福氣,最上好的福氣就是「聽明白他的話」。 請你注意,上帝給一個人有信心到祂面最大的福氣就是能聽明白祂的話,因為其他的恩典都在祂的話語裡面應許了。你說「上帝的恩典最重要的就是明白祂的話嗎?不是祂的應許,不是祂的救贖嗎?不是祂賜下的兒子嗎?」這些都是在祂的話語的中間,你聽明白祂的話語這些的恩典都隱藏在他裡面,明白嗎?所以馬利亞已經得了那上好的什麼?---- 福份,是不能奪去的(參:路加福音:10 42 節),因為她聽明白了。

今天很多很多人一信主不久結果愛事奉主,不愛聽道。我很怕這種人,為什麼呢?因為聽道很麻煩,事奉很好玩,事奉很有興趣,事奉很舒服,聽道很不舒服,結果呢?這樣永遠不明白上帝全備的真理。講道的時候這裡拿一點,那裡拿一點,而且有時他去聽道去找一些材料來做他講道的一些內容,這樣的人怎麼能把上帝的真理講清楚呢?你問一句話,問兩句話有一點不相同的題目,馬上給你問倒了,但是他要做別人的老師。所以我告訴你,你先聽,好好聽,聖經說「快快的聽」什麼「慢慢的說」(參:雅各書:1 19 節),為什麼你這麼快說?剛信主一個月就要一直說一直說,作見證是可以的,說你怎麼信主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一生一世見證。所以許多做學生工作的人,特別是學園傳道會的人對我說「做了十年一個一個枯乾,一個一個不知道要做什麼?」因為他已經會做的都做了,該做的都做了,還有很多他不能再做的,所以枯乾了。那怎麼辦呢?再去唸了,要再去讀了。要快快的聽,多多的聽,慢慢的說。

一個傳道人「想得多,講得少」成功;「想得少,講得多」失敗。一個傳道人「想得深,講得淺」成功;「想得淺,講得深」一定失敗。為什麼?他用一大堆莫明其妙的成語來講道,但是道理不通。所以想得深,想得多,然後講得少,講得淺;雖然你講得不多,講得很淺顯,隱藏著裡面很多很深奧的奧秘,你把它深入淺出講出來的時候對人的造就是很大的。感謝上帝!我盼望你們明白,可以了解這些話裡面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繼續講下去了,那麼當他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他就相信上帝有恩,所以他就預備領受這個恩,所以他就謙卑在神面前預備蒙恩。那一個人恩典在他的觀念中間應當是什麼?就是因為我是有限的,所以我在這限制之外需要神的恩典。

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我們向祂禱告的時候,最少隱藏著三個重要的觀念:第一、我是有限的。在我的有限之外,我需要神。第二、神是有主權的。所以祂要施恩的時候,我可以領受祂的恩典。第三、我表明我的需要,渴慕在祂的面前,懇切祂,因為我相信祂是恩典的主。知道自己的權限,知道神的應許,和神的主權,知道我們應當到祂面前向祂求,這些觀念就是禱告最基本的原則。

禱告不是「感動上帝」。「主啊,我禱告要動搖你的手,我不禱告,你就懶惰得半死!」禱告去感動 上帝,禱告去改變上帝,這是胡說八道!沒有人改變上帝,神是永遠不變的,祂永遠的旨意一定要照祂的心意去遵行。神不是被動 的神,神是主,所以神是主動的神。那為什麼禱告?因為神施恩叫你懇求,你才禱告。連你的禱告都是神主動 對你感動產生的結果。所以是神感動我禱告,不是我禱告感動上帝。大家說「是神感動 我禱告,不是我禱告感動上帝。」

你現在來到上帝面前,你感到需要祂,你禱告,你求恩的時候,那怎麼樣呢?神的話就臨到你。當神的話臨到你的時候,你就產生了第二輪的信心,因聽道而產生信道的信,這是第二輪的信。

第一輪是什麼?基本的,原有的,神安置在人裡面的,最自然的信心才能到上帝面前。第二是什麼?因為聽了道以後所能產生出來,從道發芽結出果子的信心,這是第二輪的信心。

這樣,你不能再說「上帝啊,你沒有把信心給我,上帝說,我給你的信心你顯給我看,來到我面前的如果沒有信心,我不喜悅,你相信我,你相信我存在和施恩給你,好!我把我的話告訴你,我把我的真理向你顯明,我用我的靈引導你進入真理的時候,你聽了道產生信心。」所以第二個信心是什麼?----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大家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

第三樣。我第一樣的信心講了一個鐘頭,第二樣的信心我講兩分鐘,第三、第四個信心我很快就講下去了。第三個信心是什麼呢?第三個信心是事奉的時候聖靈特別賜下的,為某一種需要所給你的信心。正像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裡面所講的,「有人蒙聖靈賜給他信心」(參:哥林多前書:12 9 節)。那這樣,是九種聖靈恩賜中間,這是那一段裡面記載出來的九種恩賜。其實聖靈所賜下的不單是那九種,但裡面有一種是有一些蒙上帝的靈賜給他信心。那這些人做事的時候是比別人勇敢,這些人做事的時候是比別人更有把握,因為神把一種信心放在他裡面,他看見了別人沒有看見的,他敢做別人所不敢做的,他有一個真正的膏抹和真正的力量在他面,所以他就做出來了。這個是一種很特別的信心,這個是第三種信心。不是聽道產生出來的信心,是神的靈直接賜恩,直接給他有特殊恩賜的一種信心,這是第三種信心。

第四種信心是什麼?第四種信心是天天繼續不斷依靠,抓住神的應許,投入在神的主權之下,順服神的腳蹤,繼續去尋求神的旨意一天到晚靠祂有信心,這是第四種的信心。這樣,第一種信心 是基本的,每一個人有的,連「無神論」裡面也有這個種子的。第二種信心 ,因為聽道產生出來的信心。第三種信心 是你賜恩給他的時候,他有事奉的勇氣的一種信心。第四種的信心 ,是基督徒的責任,是每一天每時每刻要依靠上帝,信靠祂,投靠祂,仰望祂,每天跟隨祂的信心。 那這第四種的信心是與生活有關的,我們不是靠我們的行為而活,我們是靠著信靠神的信仰而活,我們是靠著祂信實而生活,我們是靠著祂的應許而生活,我們靠著祂的不變性 而生活,我們靠著祂絕對誠信真實的本性而生活,這個信心使我們天天信靠祂,常常仰望祂,是繼續不斷從得救到死不可減少的信心。這是第四種的信心。

這樣,我們就把信心分成這樣的等類,你就不能說「我有信心,他沒有信心。」這些信心跟靈恩派裡面「我信一定會醫好,就會好」,「我一定不會死,就不死」,那種自以為是的自信心是不一樣的。那種自信心不是根據神的主權,不是順服聖靈的引導,是憑著自己宗教性 裡面的熱忱,憑著宗教性裡面的religious zeal 這種自發的anthropocentric 人本的信心,不是聖經所講的「信心」,聖經所講的信心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甘利夫_希堅 (Kenneth Hagin),還有甘利夫_葛普蘭 (Kenneth Copeland),還有班尼辛 (Benny Hinn)這些人所講的信心根本不是聖經所講的那個信心,我們絕對不可相提並論。我信靠主,我仰望祂,這種信心就是在箴言書第三章所講的,「我要信靠耶和華,我要把我的事交託給祂,祂 必指引我的路」(參:箴言:3 5-6 節)你要信靠主,你要投靠祂,你要交託給祂,仰望祂,那種信心是每天依靠上帝,靠著神的引導而活的信心。

那你說,「請問唐牧師,這四種信心中間,為什麼你不提到信耶穌得救的那個信心呢?」那個信心在哪裡啊?那個信心在哪裡?在第一還是在第二裡面?第三、還是在第四?在第幾?在第二裡面。所以我最後的一段就要把第二信心裡面的救贖性 的這一方面的信心講完了我就結束今天的查經。

那,這個接受主,領受救恩的信心,也就是保羅說「你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就必得救」(參:使徒行傳:16 31 節)的那個信心。那當信主耶穌,這信心的範圍就專一對著那個獨一的名。「天下人間我們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什麼?得救(參:使徒行傳:4 12 節)。也只有賜下一個名,所以,當信主耶穌,就是單單在祂的救贖,在祂的死而復活的福音裡面產生信仰的信心,這當然是聽道來的。聽什麼道呢?有關係耶穌基督的道。所以「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參:羅馬書:10 17 節)。

當你傳道的時候有關於耶穌基督的生、死、復活、升天與再來,這個一個歷史性 的系列成為人的信仰的時候,你才是真正傳福音。傳福音是傳一個最好的消息,而且是傳獨一的好消息,the only good news。這唯一的,獨一的好消息在歷史過程中,不是在想像中間玄妙吊在空中的天馬行空的,不是的!這信心是實際的,是在時空裡面的,是道成肉身的,是神在人間與人同在,以馬內利真正發生過的事蹟。也就是童女所生,被不義的人所捉,然後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照著預言死而救贖我們成為中保,為我們被埋葬,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又升天,坐在父的右邊,作祭司,作中保,以後再來拯救我們,論到這些歷史事蹟的,historical events 這些有系統的,有連貫性的, consistency of the salvation of God, 這個叫作 gospel, Euaggelion 希臘文,就是好消息。那你聽了這個以後,你就產生信心。你信什麼呢?信耶穌為你而生,是為你而死,為你而被埋葬,為你而復活,為你而升天,為你而再來,這個信就產生個別與神之間中保裡面的結合,我們與中保的結合,在基督裡與他一同死,與他一同復活,這個叫作信心。

所以這裡的信心是歸入主的死,歸入主的活。大家說,「歸入主的死,歸入主的活」,與主同死同活的人就領受了新的生命,因為他的罪,因為基督代罪而死的死,所以在基督的死中死,因為基督的活,他稱義的生命,是因為基督為我們在神面前順服到底,領受真正被稱義的那一位,祂把那個義賜給我們。所以我們在十字架上,把罪交給基督,基督從十字架上把神的義賜給我們。當耶穌基督復活的時候,這個稱義的事情就得到真正的印證了。所以這個信心就是與主同死,與主同復活的信心。那這個信心馬丁路德用一個很特別的名詞把它表達出來,他說「信心就是對接受的接受」,大家說「信心就是對接受的接受」。什麼叫作「對接受的接受」呢?就是根本我沒有辦法的接受的事情,結果我接受了。為什麼接受呢?因為我接受了一件事實。這件事實是什麼?---- 祂竟然接受我。我再講一次,這不能被接受的事情我一定要接受。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件事實。什麼事實呢?---- 祂竟然接受我。上帝接受我這樣敗壞的罪人,我怎麼能不相信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真正因為他的應許和事實是這樣,我就接受這個不可能的事情。我接受我已經被接受了,這是「對接受的接受」叫作信心。The acceptance of acceptance. Accept the fact that I have been accepted by God, even though I was unworthy. 我是不配,我是不可以蒙恩的,這是不能夠相信的事情,我這樣敗壞的怎麼祂要拯救我?願意為我死,竟然有這個事實,他接受了我。「主啊,我不能不信,因為你的話,你不是說謊的,你是誠信真實的我就接受你。」所以我們到主的面前來,把罪交給祂,讓祂洗淨。把新的生命接受過來,讓祂重生我們,把新的生命賜給我們,這是信心,這是從道產生出來的。

這樣,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六節所講的信心,不是提到「得救」的信心,不是提到「事奉」的信心,也不是提到以後跟隨主投靠祂每日所需要順從的信心。這裡所提的信心是那些信心之先,一個最基本的真理,就是神創造我們的時候,放在我們裡面最基本的信仰的種子。

「人若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來到上帝面前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上帝厚賜那些尋求他的人。」

我們大家站起來,唸這一節的聖經,我們一同開聲來讀這一節的聖經,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我們讀第六節,一、二、三: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再讀一次: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我們低頭禱告。我們為自己禱告,在過去的年日,我們曾經有了這樣的信心也來到主的前,在某一些時刻,因為神的恩典把話語賜下來使我們靜聽,我們恭聽,我們洗耳而聽,我們謙卑受教而聽,就在那個時候神把純正的信心,合乎至聖的真道,活潑的聖言的信心放在我們裡面,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我們感謝上帝,我們求主有一天打動 我們親戚朋友,特別還沒有信主的人的心,給他們也有這樣的基本信心來到上帝的面前。我們大家為自己感謝主,為今天所聽的感謝主,為我們所親愛的人來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因為你的恩你自己的愛,你向我們施恩,你向我們發憐憫。你沒有撇下我們,你沒有丟棄我們。主,我們需要我們仰望你,我們恭敬把自己放在你自己手中,願主你施恩,願主你賜福,主啊,給我們從你所領受原有的信心的自然的種子,主啊,可以向下扎根,可以向上結果,我們可以沒有壓制它,沒有抵擋這個真理,我們願意來到主面前,蒙主你所悅納,因為主你說人若非有信心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厚賜那尋求祂的人,求主給我們有尋求的心志。主,你聽我們的禱告,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我們感謝讚美,願主你施恩,願主你自己垂聽,仰望祈求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我們為我們的信心在領受救恩之後,接受了一件事實,就是主接受我們這個罪人,我們感謝上帝。我們求主給我們事奉的時候,我們所需要的信心,好叫我們更有勇氣做那困難的事情。上帝把又大又難的事情指示我們的時候,我們不是看自己的軟弱與不配而畏懼,乃是看見神和神的應許而勇敢起來。我們為著我們每天繼續不斷信靠神,仰望賴神,跟隨聖靈的聲音,跟隨主的腳步的這種信仰來禱告。我們大家一同開聲禱告:

「主啊,我們在你面前特別為著我們信心的生活來禱告,求主你恩待賜福,與我們同在,你沒有撇下我們,沒有丟棄我們。主你在這些年間顯出你的作為,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我們不但相信了你,不但接受了你,接受了你接受了我們這一件事實,接受你已經開恩使我們罪人可以得救這件事實,我們更願意求主給我們有你從上頭來的恩賜,有信仰做成你的工作,有勇氣面對困難,有膽量抗拒仇敵,有主你給我們的雄心大志,有主你給我們的順服信靠你的心志,做成你要我們做成的工作,把挑戰帶起來。主啊,你聽我們的禱告,我們感謝讚美你!我們為每一天仰望你,信靠你,把我們的生命交託給你,完全順服你的引導的信心來禱告。主啊,你聽我們的禱告,與我們同在,我們感謝讚美你,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請王瑞珍牧師帶領我們做一個禱告。
我們大家開聲為著下個禮拜我們傳講挪亞的信心的事情禱告,求主預備我們的心到主的面前來,學習蒙光照,更正自己,更堅固的事奉主來禱告。

「主啊,我們為著下個禮拜傳講挪亞的信心來禱告你,求主你憐憫,求主你賜福。主啊,你與我們同在,你加添我們力量,你沒有撇下我們,沒有丟棄我們。主啊,你捆綁撒但的作為,主你怎樣在那混亂的時代,在那抵擋你的悖逆的時代,在犯淫亂的大時代裡面興起聖潔的種子,後繼你的工作繼續主你永恆的旨意,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你幫助我們,在我們這個時代中間興起我們,成為這時代做忠心見證人的這種生活來禱告,求主聽我們的禱告,我們感謝讚美你。求主叫我們勇敢為真理的緣故,為聖經的緣故定世代的罪。你與我們同在,感謝讚美,求主垂聽,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求的。阿們。」―― 唐崇榮《希伯來書查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