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希伯來書第一百十八講

 

晚安!下個禮拜有沒有?沒有。你們記得啊,香港有一次沒有,他們就有一些人跑來了,後來再跑回去。下個禮拜沒有,因為我禮拜二在香港講完以後禮拜三就飛到菲律賓去,那在馬尼拉有四、五天的聚會,有對學生,有對青年,有對教會的佈道大會,到了下個禮拜天結束以後,禮拜一我再回到香港換飛機到吉隆坡,然後再回到香港才轉過到你們這裡,所以下個禮拜有一天有一次是沒有的,你們記得就好了。我們大家一同禱告:

「主啊,你賜福以下的時間,給我們領受你的真理,有受教的心,有謙卑的靈,打開我們內心的深處,讓主你的榮耀,你的豐盛進入,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我們一同打開希伯來書第十三章,翻到了我們一同來讀第十二節和第十三節。第十二節、第十三節:

「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我們今天要繼續思想到基督的苦,基督的死,基督獻的祭,以及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的這件事情。我們在第十三章,看見好多的經節很突然的出現,而且好像跟前面,跟後面的節好像沒有什麼關係一樣,其實不是沒有關係,而且是緊緊張相扣,是非常嚴謹的思想在一起。所以我們看見基督永遠沒有改變,這就成為我們之所以信仰可以堅持到底沒有動搖的原因。所以我們因為基督沒有改變,我們把我們的信仰建在這位沒有改變的救主,獨一的中保身上,我們才不會給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我們這樣的心就靠著耶穌基督和他的道,得著堅固,不是靠著飲食,乃是靠著上帝的話。這樣,就把「基督」,「基督是道」,「基督是天上賜下的糧食」連在一起。這樣,我們不是靠食物,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我們才活在神的面前(參:馬太福音:4 4 節)。

不但如此,基督成為這個祭壇,所以我們所領受的餅,領受的杯,就是因為基督在死的事情上,完成了上帝所給他的救贖人類的使命,所以救恩臨到我們。而基督既是天上的糧,他說「你們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就有永生在你們的中間」(參:約翰福音:6 54 節)。而基督為了使我們在他的祭裡面,領受永生的祭功,所以他必須要在城門外受苦,而約翰福音記載,他們把他帶到耶路撒冷城門的外面,在一個地方叫做骷髏地,把他掛在木頭上(參:約翰福音:19 17 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耶穌基督像那一個祭,其中的血,其中的肉不是祭司可吃的,也就是贖罪大日的祭,而他們要把這個祭,血流在祭壇上,肉把它燒在城門外。耶穌基督照樣的他為我們在耶路撒冷受苦,受死,但是他是在十字架上死的時候,是身體在城門外獻上這個祭物。為這個緣故,我們看見耶穌基督是在十字架上,承擔了地獄的痛苦,像被燒在地獄一樣為我們受審判,為我們領受上帝的忿怒和罪的刑罰。

接下去在這裡說,「為這個緣故,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那這節聖經到底什麼關係呢?既然基督是為我死,使我脫離死;基督為我受苦,使我不必受苦;基督為我受審判,為我受刑罰,拯救我脫離上帝的審判,脫離我應當受的刑罰,那麼為什麼接下去一節聖經說,「我們應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與他一同受凌辱。」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基督為我受的苦是已經足夠了,已經滿足了,已經成全了,而這也是聖經的教訓,那我到底為什麼還要受苦,而且要與基督一同受苦?這是一個很多初信的基督徒,或者初步在長進過程,還沒有完全明白聖經的基督徒,他們很不容易了解的事情。

基督是為我死,為我苦,為我受審判,為我擔當了忿怒,跟上帝公義的要求。那我在領受基督的救恩的時候,因為他已經代替了我,那我到底是不是已經免去了苦難呢?如果我已經免去了苦難,為什麼我還要再與基督一同受苦呢?但是聖經也清楚告訴我們,基督徒蒙召之後,還有許多的苦難要承受,而我們這個受苦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我的罪受到應當受的報應?我的罪受到應當受的審判?或者到底我的苦難有別的意義在其中呢?聖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有一些人,他們是與主一同受苦。而且聖經也說,「我們在基督的死上與他聯合,就在他復活的形狀上,才可以與他聯合」(參:羅馬書:6 5 節)。我們今天不但信服基督,而且要為他受苦」(參:腓立比書:1 29 節)。

所以說在這裡給我們看見,靈性不是只在領受代替的犧牲,領受基督獻祭的功效,領受他為了受苦以後,我得著赦罪平安的那個層次裡面。我乃是進到另外一個層次,那個層次就是與主一同受苦。那「與主一同受苦」的真理,在教會中間如果沒有教導的話多數是因為豐富神學、成功神學,一定不是站在,把全備福音交待清楚的地步上事奉上帝。所以今天教會很危險,因為許多的教會只有聽一半的真理,不要聽全部的真理。而許多只傳一半的真理,掛了「全備福音」教會的招牌,所以我們更多人是受欺騙的。你所謂的「全備福音」是為什麼呢?就是除了得救,還要受聖靈,除了你已經得赦罪還能講方言,這個叫「全備的福音」嗎?全備的福音不是這樣簡單的,全備福音是基督為我死以後,這一個福音傳給別人的時候,要與基督一同受苦,在基督的苦難,在基督的死的形像上有分。所以這樣他不但叫我們信服基督,信從福音,而且叫我們與主一同受苦,而且是為主受凌辱,為主受苦難。

那這些的教訓,很多的教會是沒有好好的講的。所以只把基督徒像嬰孩一樣的寵壞了,而沒有教導他們當盡更大的責任,當在苦難中間效法基督與基督同行。所以這一節聖經是很重要的,這裡說「這樣,我們也應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這叫作「跟隨耶穌基督」。那麼我們跟隨耶穌基督,最基本的就是從道成肉身到上十字架的這一段路程,我們就效法我們的主,他怎樣從尊貴榮耀的地位中間謙卑下來,降生在馬槽,在最卑微,最沒有人權,最沒有榮耀的地方,最羞辱的地方,為了愛的緣故,自己來到人間,這樣,一直到十字架的時候,這一條道路就成為我們歷世歷代的聖徒跟隨主一個最好最好的榜樣。

那麼與主受苦的時候,也就是跟隨主要經過十字架,後才復活;經過苦難,後才得冠冕;經過審判,經過受定罪的經歷,然後才領受一個可以叫別人得著赦罪福音的宣揚的能力。感謝上帝!這是聖經很清楚,很清楚的教訓,也就是先苦難,後有得勝;先十字架,後有冠冕;先死,後有復活 這個道理。

那這一節聖經告訴我們,「我們應當就了他去,我們應當出到營外。」這個「出到營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相信有一些的人,特別用這四個字大大發揮他們心目中間對聖經局部的了解,他們那些非常相對的主觀的見解。而這裡「出到營外」到底什麼意思呢?請你注意這本書是寫給誰啊?寫給希伯來人,對不對呢?而希伯來人,他們有沒有出到營外?他們就是把希伯來文化,把整個律法,跟舊約的教訓,當作唯一的絕對,唯一的正統,所以他不能從這裡出來。

為這個緣故,到底律法是主流,或者福音是主流呢?到底律法是永恆的正統呢,或者福音才是永恆的正統呢?請你注意到保羅有一句話,律法是什麼?---- 外添的(參:羅馬書:5 20 節)。律法既是外添的,律法就不是上帝永恆旨意中間真正的正統,你明白嗎?這樣,當猶太人死守律法,他們誇他們領受的這個正統是真正的正統的時候,那麼希伯來書的作者,就對這些希伯來人說「你要出來,你要離開這個所謂的正統,離開這個歷史的束縛,離開這個人為的傳統」,因為聖經幾次說,你們用人的遺傳代替了什麼?---- 上帝的誡命,你們用字句捆鎖了那真正的精意。所以在律法中間有奇妙,在字句中間有精意,如果你死守的是字句,死守的是外表,死守的是傳統,而沒有看見傳統中間,所預表的本體,真體,而不是律法的外殼的話,那你才明白,上帝的旨意到底是怎麼樣的。

所以我們應當「出到營外」,這句話就變成歷世歷代,繼續不斷使人更新變化的一個奧秘和智慧的表達。我個人從這方面也覺悟到,當一個人在所謂的傳統中間,他們滿意了,他們滿足了,然後他們就在裡面麻醉自己,然後認為自己已經完全走在上帝的道路中間的時候,他們常常就被傳統,被人為的遺傳所捆綁而不自覺。所以,我們也應當出到營外。

那麼今天小群的弟兄姐妹很喜歡講這四個字 ---- 進入幔內,出到營外。而他們的「出到營外」是什麼?竟然是指所有的教會,所有的公會,好像猶太公會一樣。所以「你們要離開你們的宗派,離開你們的公會」,這個叫作「出到營外」。是這個意思嗎?我告訴你,沒有一個宗派是完美的,但是也沒有一個宗派是沒有錯誤的,沒有一個宗派是無限的,每一個宗派的產生,曾經有過歷史的必要,在歷史某一個時代中間,為了這些的需要所以宗派產生。但是這些的宗派也隱藏著一些可能捆綁自己的東西,以致於最後在第二個時代,第三個時代,第四個時代中間,變成一個人為的遺傳,這是不可能沒有的事情。

但請不要忘記,這件事不是單單適用在我們所批判的所有的宗派的裡面,這件事也適用在那些反宗派的新宗派裡面,聽懂嗎?因為反宗派的人,本身就正在一個新的宗派裡面,他「反宗派」的結果,就變成一個「反派」之「派」,他反宗派的宗派本身也是一個宗派。所以「出到營外」不應當把這個「營」就固定認為是哪一個團體,或者哪一種的形式,哪一種的東西,我們要用總原則來明白這一句話的意義。

我已經多次從這個講台對大家說,「以經解經」是很好的,但以經解經本身還是有危險的,因為當第一個你做為鑰匙,去了解別的聖經的基本的聖經,你了解錯誤的時候,你就用錯誤的了解,去解別的一節的聖經的時候,就一錯再錯,骨牌效應,就這樣簡單。所以別要用「總原則」來解經,「總原則解經」跟「以經解經」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以經解經」是用某一段的聖經,當作明白另外一節聖經的基礎,然後從這節聖經做為基礎,再去發揮對另外一節的了解,再去解釋另外一節的奧秘。這樣,「以經去解經」這已經是很好的了,不是以理性解經,不是以個人的看法解經,不是以文化解經。「以經解經」根本的態度是先尊重聖經,所以這是一個相當好的方法。但是你所對聖經的明白,如果是侷限於幾節你以為比別的聖經節更重要的聖經節,而你自己誤解的時候,那危險就一連串可能產生出來。所以「總原則解經」是用全本聖經融匯貫通,了解以後,有關的題目,有關的名詞,有關的教義,有關的內容,都明白了以後,然後找到全本聖經有關這些內容,這些經文,這些題目的總原則,然後再去一節一節解,那就更完全,那就更安全了。這是我提出來,大家應當好好注意,好好思想的一件事情。

有一些人用「歸納式」的查經的方法,這是很基本的一個方法,但是歸納的結果,要找到全本聖經總意中間的總原則,然後再用這個總原則去解所有的聖經。加爾文 (John Calvin, 1509-1546) 寫完所有聖經註釋以前,他還沒有寫這以前,他是讀遍聖經,然後寫了《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然後用基督教要義成為一個基本的總原則,去明白每一節的聖經。這樣,他一面把總原則抓到了,一面用總原則去透視每一本書的時候,就看到每一本書的精髓和內容到底是怎麼樣的。

那麼,現在我們看到總原則用在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出到營外」不能指是哪一個東西。出到營外的「營」是一個已經被認定是傳統中間,我們認為必然的正統,那這個東西,可能是某一個團體,可能在某一個時代中間是反這個團體的另外一個團體。這樣,你去了解的話,你才不會捆鎖在字句的捆綁的中間。

我們現在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離開天主教的時候,他是出到營外,因為他不是在營內裡面的,他原來不願意離開天主教,他之所以離開天主教,為什麼呢?他是被開除的,所以 Martin Luther was excommunicatedexcommunicate 就是被開除教籍,離開教會,被宣佈是正統教會不再承認的人。這樣,他只能怎麼樣呢?他只能在營外事奉,不能在營內事奉的。

照樣我們看見了彼得、雅各、約翰,這些人原是猶太人,這些人原是在希伯來文化裡面很重要的,在法利賽人中間受訓練從小長大的。而他們雖然不是法利賽人,但是他們是從小照著傳統,五歲進會堂,然後在律法的教導中間長大出來的,很健全的猶太人。而這個最受嚴謹教導的,成為嚴謹的教派中間最高的法利賽人是誰啊?是保羅。而保羅結果呢?他不能夠繼續在猶太人中間,他一定要在外邦人中間為耶穌作見證。所以這些人已經脫離了律法的捆綁,脫離了人對律法的錯誤的了解,所產生出來的誤解,也就是這叫做「正統」的傳統,「正統」的營,從這裡離開。

馬丁路德離開天主教的時候,是被開除出來的。那麼被開除離開天主教母會,在當時是沒有盼望的人,因為如果教會不宣佈你的罪得赦免,你的罪就永遠不得赦免。如果教會不接納你,那麼,天國也就沒有分。如果地上的人沒有解除你的捆綁,天上也不能解除你的捆綁;地上的人沒有釋放,天上也不能釋放你。那這些的觀念是從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以後第十八章,還有第二十八章裡面提出來的。耶穌基督三次講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他把這個「福音」和「傳福音,使人從罪的捆綁得著釋放」這個權柄交給相信他的人。所以彼得是第一個領受這個應許的人,接下去到了十八章十二個門徒都領受了這樣的一個權柄,以後大使命要傳到外邦的時候,耶穌基督再說,「你們捆綁了誰,誰就受捆綁,你們釋放了誰,誰就得釋放」(參:馬太福音:18 18節)。

那麼到底在地上基督徒有權柄捆綁的是誰?在地上,基督徒有權柄釋放的是誰呢?這個到底「釋放」和「捆綁」的內容是什麼?我們一定從總原則去了解,我們所做的傳福音的工作,所要真正做的釋放的對象是誰呢?我們就是要釋放誰?釋放罪人,所以那些被鬼,被罪,被黑暗的權勢所捆綁的人,我們靠著主的能力把他們釋放出來。釋放的時候只有藉著福音的能力,因為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相信的人。這福音裡面真正的主宰,就是耶穌基督。
耶穌在地上的時候,聖經說上帝用聖靈什麼?來膏抹他,用聖靈來充滿他。那聖靈充滿他,膏抹他,引導他,使他有能力周遊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撒旦轄制的人。所以耶穌基督是那釋放人福音的主宰,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唯一使人得著釋放的神的能力。我相信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參:羅馬書:1 16 節),所以我們藉著福音釋放人。

第二方面,我們捆綁誰呢?我們藉著福音要捆綁誰呢?我們不是捆綁人,我們是捆綁撒旦跟牠的工作,所以我們奉主的名捆綁撒旦。那麼撒旦到底現在是不是已經被捆綁了?撒旦現在是暫且被上帝許可自由做工,直到有一天,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他要把撒旦捆綁一千年(參:啟示錄:20 2 節)。那這以前有沒有被捆綁呢?有。就是當福音工作做出來的時候,當我們傳福音的時候,我們就正在捆綁撒旦,使牠的自由,不是沒有限制的,乃是在福音的能力中間受了捆綁。所以,這樣,我們靠著福音捆綁誰,靠著福音釋放誰,天上的主與我們是同樣做這個工作,因為這個權柄,原是他所給的。

那麼,在天主教的傳統中間,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就是「教會之外沒有救恩」,大家說「教會之外沒有救恩」。這個字變成了整個中世紀一直到馬丁路德時代,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句話語,所以許多的基督徒他們只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得救是在教會中間。「在教會之外沒有救恩」這句話不是聖經的話,這句話在聖經裡面沒有。聖經說「除了基督之外,沒有賜下別名」(參:使徒行傳:4 12 節),所以不是教會,是誰?是基督,是基督跟他的福音之內才有釋放,是基督跟他的福音之外就沒有釋放。所以你真正釋放人,是藉著耶穌基督,你真正捆綁人是靠著福音的能力,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

在我的佈道神學裡面,我說福音隱藏著兩大能力,對接受的人,福音是釋放的能力,對反對的人,福音成為定罪的能力,所以福音就變成叫人活的香氣,也成為叫人死的香氣(參:哥林多後書:2 16 節)。基督的香氣對一種人叫他活,對另外一種人叫他死,這福音可以使人興起,可以使人跌倒;這福音可以使人曝露他的本性,以致於使人罪得赦免,也可以使人暴露他的本性,以致於罪得審判。這樣,福音隱藏著反合性的雙重能力,它可以拯救相信的人,它可以審判不信的人,可以使人得釋放,也可以使人被捆綁,所以在福音裡面有這個能力。這樣,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名我們靠著可以得救。因為除了
耶穌基督以外沒有別的救主,除了十字架以外沒有別的救法;除了寶血以外,沒有別的救功;除了十字架的福音之外,沒有別的救贖的能力。這就是神所定的唯一的救主,唯一的中保,唯一的救法,唯一的救功,唯一的救贖的能力,在耶穌基督裡面。

但是天主教把這個字等於改頭換面了,所以就變成了另外一句話了,「教會之外沒有救恩」。所以這些人認為我如果不在教會之內,我是很危險的,我只能在教會之內我才能得著拯救,如果教會把我開除掉,我就永遠沒有盼望了!所以「開除教籍」是天主教最大的武器來控制基督徒,而基督徒被開除教會的會籍是最大的咒詛,因為連教會都不要他了,那這很危險。
那我不知道「天主教開除教會會籍」這個傳統,有沒有受猶太人的「開除離開猶太會社」的咒詛有禮儀有關係。在猶太人中間,如果有一天他們看到你背叛獨一真神,你背叛摩西的律法,你背叛猶太的文化,你解釋律法不照著他爾木 (Talmud) 嚴謹的傳統的話,那他舉行一個儀式,就是開除典禮。把一個人開除的時候,就給他幾次悔改的機會,然後問他「你肯不肯悔改?你肯不肯回到猶太的信仰,肯不肯回到獨神耶和華是獨一的上帝的信仰?你肯不肯回到摩西的律法,我們遵行就可以得救的這個觀念中間?」如果一個人不肯接受的話,那麼他們就怎麼樣呢?點十二枝的蠟燭。這十二枝的蠟燭,每一枝蠟燭的光就代表一個支派,這樣,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設、以薩迦、西布倫、約瑟、便雅憫。十二個支派用十二枝蠟燭來點,然後他們就奉耶和華的名吩咐你交待你的信仰,如果你不肯接受,他們嚴謹的,然後就第一次把一根蠟燭吹滅了,然後再給你第二次機會。你再不肯,再吹第二枝,再吹第三枝,再吹第四枝。到最後呢,最後一次的機會還沒有吹的時候再問,你願意不願意回到他們的信仰,他若不肯,如果再不肯的話,他們把所有只剩下一枝蠟燭的光,吹滅以後就奉主的名咒詛你在黑暗中間,把你趕出去。

從此以後這樣一個人就十二支派中間沒有一個人跟他來往了,沒有一個人接待他了,沒有一個人甚至在路上見到他向他問安了。所以,如果路上看見這個被咒詛,被開除猶太籍的人過路的話,他們臉轉過去,他們就不睬他了,就過一個世界最孤單,最淒涼,最可怕,最孤獨,最沒有幫助的生活。

那麼,荷蘭有一個叫斯賓諾沙 (Benedict de Spinoza, 1632-1677)的哲學家,這個人提倡泛神論 (Pantheism),他不相信上帝是有位格的,是獨一的上帝,所以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就受了這種開除的典禮。在阿姆斯特丹從他被開除了以後,所有猶太人不跟他講話,他們有時候看見他來,在他面前吐口水,翻了臉,走了,整個猶太會社不承認他,他變成在阿姆斯特丹最孤單的一個猶太人。

那我不知道天主教開除一個基督徒的會籍的時候,是不是從這個傳統受到了影響?但是當時當馬丁路德被開除的時候,我可以想像當時普遍觀念中間,基督徒就知道這是一件已經沒有盼望的事情,因為教會之外沒有救恩。

那麼,我們要注意一件事情,你的信仰動搖不動搖,不是因為某一些公眾輿論和傳統思想中間有怎樣定罪的能力,而是你回到聖經,我到底從上帝的話得著的是不是這樣同樣的事情?如果神的話還是繼續的光照,如果神的話還是繼續的安慰來慰藉我,如果神的話還是繼續的使我有新的盼望的話,我不會因為在某些營內有這種咒詛而懼怕,你明白嗎?這樣,馬丁路德沒有害怕,因為他整個觀念裡面有兩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在德國王面前所講的話,Here, here I stand on the Word of God, except what I had written is contradict with the word of God and my conscious, I will never withdraw.「如今我站在上帝的言語上,除非我清楚看見我所已經寫出來的東西是違背聖經,也違背良心,我絕對不收回。」

所以就因為這個緣故的話,他寧可被開除會籍,他不要放棄聖經的教訓,這就是基督教跟天主教分道揚鑣的真正的動機,也就是什麼呢,權威到底是在教會或者權威是在神的話語上面,你明白嗎?如果權威是教會掌管的,那麼,人的權威就超過了聖經的權威。如果權威是上帝的話掌管的,那麼上帝的話就超過教會的組織。那馬丁路德在這裡,為歷世歷代的基督徒選擇一個很重要的原理,到底基督教信仰的權威是建立在什麼事情上面?是建立在教會上?建立在教皇上?或者建立在聖經的上面?如果建立在聖經的上面,我得罪教皇,我順從聖經,我不必害怕。如果教會的權威是建立在教皇上面,那我得罪聖經,沒有得罪教皇,沒有事情。但是,我如果得罪聖經也沒有事情的話,就表示教皇比聖經更高了。馬丁路德說「這不對的!」所以, except what I had written is contradict with the Bible, the Word of God, and my conscious, I will never withdraw.「我永遠不收回我所已經寫的,除非你們能證明我所寫的是違背聖經,我所寫的是違背良心。」

我順便講一句話,這就是路德會兩個很重要的基礎,「神的話」跟「清潔的良心」。在歸正宗裡面「神的話」跟「被引導的理性」。在路德會,「神的話」跟「清潔的良心」,聖靈感動的良心。這是兩大派的中間,非常特殊的不同的地方。 所以你看,歸正宗的傳道人和神學家解經,教神學的時候,他們常常是非常清楚的頭腦,他們是非常合理的理性,非常嚴謹的邏輯,把上帝的道講出來的。但是在路德宗的神學家裡面,很多是很注重良心的功用在神面前是不是純潔,是不是照著聖經去做的。那這個也變成了這兩個宗派一些比較少人注意的傳統的精神的問題。那你們現在談到這裡已經聽了普通的書沒有看到,也沒有注意到的事情了。

那麼,馬丁路德找到的是什麼呢?---- 聖經的權威。到了加爾文的時候,他管你不管你把我開除不開除,我不稀罕在教會裡面,我也不稀罕在教會教皇承認之下的正統,因為我今天的正統不是因為教皇,不是因為使徒,不是因為主教,不是因為神父,不是因為你的赦罪,是因為什麼?---- 是萬古之前,創世以先,神預定我得救。這裡已經到了一個什麼地步呢?超歷史的地步,永恆的地步了。所以「在還沒有教會以前,我的主已經定我得救的。今天教會承認我,可以,不承認我也可以,我的得救不在乎這個教會。因為教會是到耶穌到世界上來才有的,而我得救的問題,是創世以前已經有了。」所以你看見了,「預定論」不是我們理性討論的問題。「預定論」是基督徒生命在永恆中間的定位。「預定論」不是你贊成不贊成的問題,「預定論」是在歷史還沒有開始以前 神永恆的旨意所定的問題。

我其實很不願意跟大家辯駁「預定論」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是太膚淺的嬰孩的動作,辯論你勝我勝,沒有用的。不會因為你辯勝了,預定論就不存在了,也不會因為我辯勝了才有預定論。因為在你能不能辯,還沒有生出來,亞當沒有造以前的永世中間,神照祂的旨意所定的,沒有人可以改的。阿們?今天我們對這些沒有興趣,只興趣我能不能這樣,會不會講方言,這種教會,今天的教會真是可憐!

好,我今天談這個跟這一節聖經的關係,我等下再把總原則告訴你。這樣的話,這個凡是把暫時的,相對的,非絕對的,代替正統,去抗衡神永恆旨意的就變成一個「營」,你要出到營外, 你明白嗎?

當倪柝聲反對宗派的時候,他的意思是要合一,他的觀念是很好的,他的動機可能是純正的,但是結果變成一個很難與眾教會合一,而以為只有他才是真教會的時候,就變成一個營,你就要出到營外。他雖然口頭說「你要出到營外」,就叫你離開宗派,而他自己變成「營」的時候,你還要離開他的營。

當靈恩派的人以為自己領受了神的啟示,所以他們認為,他們所得到的與聖經彼得、保羅、雅各這些使徒得的啟示等量齊觀的時候,他們絕對化自己的時候,他們就變成一個「營」,你就出到營外。

律法是外添的,猶太人認為「我們這個是永恆的,這個律法是絕對不能改的,所以他們認為在律法中間才能得救,你既然信靠耶穌,你是反對猶太的律法,你就不能得救」,他就變成一個營。用這個總原則去明白這節聖經,你就知道每一個人每時每刻,可以掉在很錯誤而自以為是正統的危機的中間。

我相信你在所有解釋希伯來書的中間,你不是這樣看到的,因為這節聖經很難解,而這節聖經在中國教會歷史中間,最勇敢解的就是倪柝聲、李常受等聚會所的人。而他們解時候,是把他們當作是正統,把別人當作是「營」,結果我發現他們本身就是一個營,你聽明白了嗎?這些話太重了!因為今天這樣講的話,不是你平常查經聽得到的,也不是你在書裡面看到的,這是對整個歷史的剖析,對整個中國二十世紀到現在以來,所謂的「獨立教會運動」所產生的弊端,所隱藏的副作用的一個剖析,所帶出來的信息。

求主幫助我們,我們要出到營外去。我們出到營外對希伯來人來說,就是說「你不要再受律法捆綁,你要知道耶穌基督是不在這個營中,耶穌基督也不在這個營裡面,這個律法的系統中間,照著律法的法則。」

希伯來書好幾次有這樣的跳躍,跳躍,跳躍,但是沒有明文的講出來。比如說在七章二十六節說,「他成為祭司不是按照肉體的條例,乃是照無窮之生命的大能。」那麼,這個「按照肉體的條例」就是說亞倫生下來才可以作祭司,而耶穌基督不在利未支派,耶穌基督是哪一個支派生的?猶大支派。猶大支派只能出王,不能出祭司。利未支派只能出祭司,不能出君王。那耶穌基督如果是君王,他就絕對不可能是祭司;如果耶穌基督是祭司就不可能兼作君王,因為利未支派沒有人作王,猶大支派不有人可以作祭司。但是聖經就明明有一節聖經,「他要在君王與祭司兩職中間籌定和平」(參:撒迦利亞書: 6 13 節), 記載在哪裡啊?只有一次,只有一次在哪裡啊?撒迦利亞書。但這個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如果一個女人是猶大支派,嫁給利未支派的丈夫,他就失去猶大支派的身份,所以生的孩子不能說又猶大又利未,所以一下子作王,一下子作祭司,不可以的。

如果一個男人娶了一個利未支派的女子作妻子,那他的孩子只能有可能在猶大支派中間作王的權柄,沒有做祭司的可能,作祭司的支派,利未支派嫁給猶大支派也是一樣的。所以他們的產業不能歸,不能跑到另外一個支派中間去。所以,這樣,希伯來書的作者這個跳躍好幾次,其中一次就是說,他不是按照亞倫的律法,不是作亞倫的後代,按照麥基洗德的等次。

這樣,在歷史中間只有一個人又作王又作祭司,是誰?麥基洗德。只有一個預言又王又祭司籌定和平的,撒迦利亞書所講的。所以耶穌基督要成全這一點就不在原有的猶大規格裡面,不在原有的猶太範圍裡面,乃是超過,乃是超越,乃是出到這個外面,這個叫作「出到營外」。所以,感謝上帝!耶穌基督是出到營受了死,受焚燒,受了死的痛苦,我們就這樣要與他一同出到營外就了他去。

那,這什麼意思呢?每一次你看見有一些捆鎖來的時候,使教會進到一種非絕對而絕對化自我的傳統的中間的時候,你要出來。如果你的教會已經把自己絕對化到一個地步,而已經離開了神總原則的旨意的時候,你要出來。我不是勸你離開你的教會,你要離開那一個捆鎖,你要離開那一個營,你明白嗎?而當你離開的時候,如果有一些人覺悟他們知道,那個捆鎖應當丟掉的話,那你的教會就可以自由。但如果他們認為「你離開你就很危險,我們就咒詛你!因為離開教會背叛上帝的家」,他們就把你當作是開除教籍的話,你就不必懼怕。為什麼呢?因為馬丁路德被開除的時候,不因為這樣他就下地獄。

當加爾文不在正統的天主教裡面作會友的時候,他不因為這樣他就沒有天國的福分。所以馬丁路德從良心的深處順從聖經,加爾文從永世中間看見神的預定。「我的身份不會因為你的承認而更堅定,我的身份不會因為你的否認而失效,我的身份在神永恆的旨意,永不改變的絕對的權能裡面被定下來的,不是在歷史的過程,不是在時代的傳統,不是在人的遺傳的中間找到我安身,處己,立命的地方。」阿們?你明白這點了?我們應當離開營外。

今天我看見一個營一個營被建起來,就是每一個時代有一些人有一些發現,他就以為他的發現就是神永遠的旨意,結果他沒有發現他所講的不過是時代的產品。

我在教神學三十多年,我把神學分成兩種,一種是,神學是建立在上帝永世的計劃,永恆的旨意的中間的,那個神學是永遠的神學。把神學建立在時代的潮流,時代的哲學思潮的這些領導地位中間的優勢之下,建立起這個時代神學的,這個神學一定被下一個時代把它淘汰掉,只有這兩種神學。如果我們的神學思想,我們的解經,我們對聖經的了解是建立在這個時代的觀念,這個時代的學術思潮,這個時代的主義上面,那麼,我們等另外一個時代一定把我們完全淘汰掉。

希特勒的時候,政府控制教會。當政府控制教會的時候,德國政府控制教會到一個地步,凡是不肯在政府控制之下的教會就認為非法的,那個時候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 起來產生一個 Barmen Declaration(巴冕宣言),就是在 Barmen,巴冕,德國北部一個城市宣佈了一個條約,「教會在上帝的永世之下,不在政府之下」。這樣他被認為是背叛的,這樣的神學家的書變成禁書,這樣的神學言論變成禁止發言的言論,這樣的神學家被政府否定。但是等希特勒下台以後,人就知道了,巴特是很偉大的,因為他不是跟著政府走,他是跟著上帝永世的計劃走,阿們。當那個時候的教會認為,這個也沒有錯嘛!那教會就變成一個營,你就要離開,出到營外,就是這樣。

我們看見當人以人的遺傳代替上帝永恆的旨意的時候,就變成一個新立的營。當我們用一個時代的精神來帶領上帝永遠的教會,就變成一個營。在蘇哈托的時代印尼的每一個教會都要簽一個字,就是說什麼呢?「印尼建國五原則是一切團體的基礎」,我們就宣佈,「唯有耶穌基督是教會獨一的根基,建國五原則是我們在這個國度做一個宗教社團的社交基礎。」我們很清楚的分開來,教會的根基是基督,但是我們在社團,在社會中可以用建國五原則做社交基礎。這樣就分清楚,聖經的原則跟人的原則是不一樣。

有許多許多每一個時代的政府,都希望所有的教會都服服貼貼服在他的下面,然後就引用羅馬書第十三章,「政權是上帝所給的,你要順服政權。」全世界的政府最喜歡讀的就是那一節,「因為你的上帝叫你聽我的話嘛!所以你要讀這一節,順服我。因為一切的政權都是從上帝來的!」

但是我解那一節聖經的時候我加上一段,「一切政權都是上帝來的,包括能夠推翻現在的政權產生的新政權也是上帝來的」,因為「一切的政權」嘛!所以最被政府討厭的傳道人就是我這種傳道人,他最喜歡用那一節,而那一節我一解的時候用總原則解,他又不能控制了。所以,一定要離開營。誰利用聖經建立一個營,你要離開。誰以為自己可以代表上帝的絕對,然後否定了聖經中間的總原則的,你要離開,否則的話,你的信仰就被捆綁。

今天有很多無形中的捆綁,無意中的捆綁,有許多不覺悟的捆綁,無意識的捆綁。有許多人在捆綁中間從來不覺悟,然後你以為你一背叛就是不順服,那麼那些一定要你順服的人自己不是完全照著總原則,他建立了一個營叫你順服,你就順服他了。我不是叫你背叛,我是叫你背叛錯誤的營,大家說,「背叛錯誤的營。」我不是叫你背叛,我叫你離開那些錯誤的營。凡是相對而絕對化自己的,凡是暫時又永恆化自己的,凡是人為而神格化自己的,你都要離開。沒有一個人可以代表神的一切,沒有一個人是神,所以沒有一個人是我們絕對一定要順服的總權威,除了坐在寶座的上帝以外。阿們?
當人不承認你的時候,不必懼怕,我們應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我們的主在世界上的時候,成為人而沒有基本人權,他是最懂得律法,而且是來成全律法的,被律法師定罪。他是祭司中最大的祭司,祭司們撕裂衣服說,「他講僭妄的話!」他是萬王之王,希律王用荊棘冠冕戴在他的頭上。他是比眾先知還更偉大的,他們認為他是假先知,他們認為他是被鬼附著的人。我們的主在人間的營中是沒有分的,因為人為自己建立的營,建立了一個自以為是永恆的城的營,以為就是代替上帝永恆的城的營,耶穌基督說「不是。」他就出去,出到營外。接下去的一節,下個禮拜,再下個禮拜就講,「我們原來在世上沒有永遠的城。」為什麼這樣連?每一節好像沒有關係,有關係!

我相信你比我年輕的時候幸福得多了,我從前要明白不明白,等到六、七十歲把聖經融匯貫通一了解才知道,原來這一節跟這這一節,這一句跟這一句有這麼多這麼大的關連,而從前我不明白,現在我講給你聽。

凡是人以「暫時」代替「永恆」,以「自我」代替「真神」,以「時代」代替「永世」,以「相對」代替「絕對」建立起來的威脅的力量 就變成一個營,你要離開。 當你明白這個話的總意義的時候,你就知道有多少的基督徒很可憐,是被捆鎖在人為的營裡面,被關在營中幾十年出不來,透不過氣。

有一對弟兄在浙江,他們發現不對,但是一直講不出來不對在哪裡?他們越讀越捆綁,越讀越捆綁,越讀屬靈的書越受捆綁。有一天,有人把一套我的錄音帶給他聽,他突然間恍然大悟,他說「原來是這樣的,我知道了!」他們兩個就出來了。我不必講出離什麼營,他出來以後過一個很自由自在,真心事奉上帝的生活。原來這兩個人都是很聰明,很聰明的人,後來他找到我的電話,從中國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們屬靈的經歷,他們受捆綁的情形。求主幫助我們,今天教會有許許多多,自以為是正在替天行道的領袖,他們沒有發現,自己被捆綁在某一些營裡面,就在裡面失去享受神真理的自由,繼續不斷在捆綁中間,沒有辦法長進,可能你是其中一個人。我們就當脫離營,離開營就了他去。

那麼你說,「我脫離了,我就放縱了,我就自由了。」不是!去什麼?---- 與他一同受羞辱。當你離開那錯誤的營的時候,你是受羞辱。當你離開營的時候,你是受人指責,受人控告,受人毀謗,受人認為你是違背權威的,你是抵擋傳統的,你是反叛歷史的,你是自己出風頭的,你是走一條自由自在的放縱道路的。但你說「不是,我是要為主受苦!」歷世歷代所有真正持守真理的人,都常常被認為是違背原有的營所定規的一些錯誤的原則,所以他們都受逼迫。我們應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而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接下來我們要談到一點,就是耶穌基督受的苦夠不夠?如果耶穌基督所受的苦不夠,那為什麼他的不夠我可以去補償他呢?你說聖經有這個觀念嗎?有。保羅說什麼呢?你們要補滿基督患難的什麼?----缺欠(參:歌羅西書:1 24 節)。基督患難的缺欠,基督受患難還不夠嗎?他是常經憂患,多受痛苦, the son of sorrows, the man of griefs,這是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清楚告訴我們的,son of sorrows 多數的,the man of griefs 是多數的。他被拒絕,他被唾棄,他連上帝也掩面不顧他,他為我們受盡痛苦,為我們擔當刑罰,為我們領受忿怒,為我們接受公義的制裁。他受盡痛苦,凌辱,人間所有非人道的,對人最大的侮辱他都接受了。

耶穌基督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不接待他。耶穌是在律法之下,被律法師所唾棄。耶穌基督在世界上的時候,多受凌辱,那我們應當忍受他所受的凌辱,與他一同受苦,我在聖經裡面看見,約翰有這個思想,彼得有這個思想,保羅有這個思想,這些最偉大的使徒都有這個觀念。所以保羅說「我們若在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我們必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保羅又說「我們是信從福音,也要為他受苦。」約翰在拔摩海島上說,「我們在基督的忍耐,患難上有分的人」(參:啟示錄:1 9節),我們補滿基督患難的虧欠。感謝上帝!

這樣,我們今天跟隨主,不是跟隨一條要享受世界物質豐盛,成功,順利,發達,發橫財的道路。我們跟隨是預備在他的苦難中間有分,在他受凌辱的事情上與他一同受苦的這條道路中間,是這樣跟隨他的,你願意嗎?

感謝上帝!我們的主受苦,我們也在受苦上有分。那麼,主如果把苦難也分給我們來承擔的話,他的心意到底是什麼?上帝為什麼讓祂所愛的人受苦呢?使我們受苦的動機到底是不是良善的?在耶利米書裡面我常常提的有一句重要的話,「耶和華說我對你們所存的心意是良善的,我對你們所存的心意是良善的,There is nothing wrong, nothing bad, there is nothing without good will in God's motivation toward us. 領導我們, 引導我們, 計劃的,為我們所定的一切都是出於良善的心意的」(參:耶利米書:29 11節)。上帝絕對不是惡的源頭,上帝也不是惡意的源頭,祂更不是惡的計劃的策動者,上帝從來沒有惡意,惡念,惡的計劃,惡的動機,絕對沒有,他只有良善的動機,良善的意念。

良善的意念為什麼把苦難臨到我們身上?我相信我們人生的經歷越來越多的人,對這一點已經有某一些基本的答案,沒有受過苦的人,沒有做人真正的骨頭。沒有受過苦的人,其實他人生的價值是很膚淺的,人生意義的了解,也是很低落的。但一個真正受過苦的人,他的生命是非常有根基,非常紮實的。正像孟子所講的,「上天把大的責任交給一個人一定給他忍受飢餓,給他忍受心志的痛苦,給他空乏其身。」這個道理是所有最偉大的哲學家在正統人生哲學的了解中間,已經體會出來的。正像蘇格拉底 (Socrates, 469-399 B.C.)所講的,unexaming life is not worth of living. 一個沒有經過考驗的人,是不配活在世界上的。講一次,一、二、三,「一個沒有經過考驗的人,是不配活在世界上的。」西方的蘇格拉底,東方的孟子,講相同意義,相同層次話語。受苦是必須的,耶利米說,「少年負軛原是好的」(參:耶利米哀歌:3 27 節)。耶穌基督說,「你若不捨己,你不背十字架,你就不配做我的門徒」(參:馬太福音:10 38 節)。保羅說,「你們進入天國必須經歷許多的艱難」(參:使徒行傳:14 22 節)。不但如此,保羅對提摩太說,「凡立志敬虔度日的」,都要什麼?受逼迫(參:提摩太後書:3 12 節)。耶穌基督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的賞賜是大的,他們以前的先知也曾經受過這樣的苦」(參:馬太福音: 5 10-12節)。所以這些的話是貫徹始終,從舊約到新約全本聖經神的啟示中間,總意義,總原則已經提出來了。所以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

今天我們跟隨主,我們的動機如果沒有這一條,我們在預備心中間沒有這一條,我們的靈性不能長進。今天我最怕的就是那些站在台上的人,把聖經那些最重要的都刪掉了,然後以為他就最懂聖經,他選擇那些最喜歡被人聽的道,當作他講道的內容,然後把教會到一個很膚淺的地步,使教會從來沒有預備心受苦。神的話不是如此!神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我們應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與他一同領受凌辱。」一個領受過凌辱,在基督的患難中間有分的人,在一切的患難忍耐中間與他一同聯合的人,在他的死的形狀上聯合,這樣的人才能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以後我們的生命就豐盛,就如同大樹,經過大暴風之後,樹根更深扎進去的那個情形一樣的,感謝上帝!

如果你到荷蘭去,你發現為什麼他們的工程,特別是海邊的那些水利工程做得那麼好,他們的海堤做得這麼堅固。原來他們把一些很重要的,能夠生根的樹都埋在那些堤岸的土壤中間,所以在堤岸中間的那些樹經過海風一直吹,它生根一直深根扎下去,扎下去,結果那些土就變成比別的地方的泥土更堅固。我們今天最喜歡看漂亮的花,沒有根的,插在花瓶上,所以用水,用玻璃襯托它的漂亮。今天許多的基督徒就是「無根之瓶中花」,大家說「無根之瓶中花」,不要說風吹,你把它拿出來放在旁邊就死了!那些被大風,暴風雨天天曝曬,大風吹的那些大樹,它們的樹根是深的。

感謝上帝!如果上帝把苦難臨到你身上,藉著苦難來磨練你,藉著苦難來造就你,你要把榮耀歸給上帝!你要感謝上帝,因為我不但得以信服基督,而且蒙召為他受苦。我們一同看腓立比書第一章第二十九節。腓立比書第一章第二十九節,翻到了我們一同開聲來讀,腓立比書第一章第二十九節,我們讀了三遍把它背起來:

「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

再讀一次。

「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

第三次把「你們」改成「我們」,

「因為我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

把我們改成自己的名字。

「因為崇榮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

保羅講這句話以後說,「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什麼意思呢?你們在戰爭中嗎?你們受苦嗎?你們打仗嗎?你們的經歷是我過去經歷的,現在還在經歷的。你們受苦嗎?我自從跟隨主到現在,過去怎麼傳到你耳中,現在你又可以聽到的,過去你看見我怎麼爭戰,現在你聽見我怎麼爭戰,輪到你的時候,你也是一樣的。因為我們,他講我們蒙召,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且要為他受苦。」

感謝上帝!我們大家一同站起來,讀希伯來書第十三章這兩節的聖經,我們來看,希伯來書十三章第十二節,第十三節,我們一同來讀:

「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現在我讀第十四節,然後我們開聲禱告,也為下一次的聚會,求主繼續給我們明白裡面的意義,特別是一些有機的,生命意義的關連的了解來禱告。

「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

我們大家一同禱告,我們一同開聲禱告,每一個人開聲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主啊,你給我們這些提醒,給我們這些光照,使我們明白這些,我們需要明白,需要認識你的道路,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幫助我們叫我們在你的面前蒙恩。主啊,我們需要你,我們恭敬把自己交託給你,求主捆綁撒旦的作為。主啊,幫助我們離開那人為的營,離開那些外添的營,離開那暫時的營。主啊,我們感謝你,因為我們的祭壇不是世界的,我們的事奉不是暫時的。主啊,我們的居所不是世世的,不是暫時的,乃是永遠的,你是我們永遠的居所。主啊,這世間的營是暫時的,求主給我們遵行你永恆的旨意,給我們不是捆鎖在這個人為暫時的人中間。主啊,你聽我們的禱告,幫助我們有力量,脫離捆綁,脫離限制,脫離人為的一切拘束,好叫我們的新生命在你的真理的中間,在你聖靈的引導中間,領受真正的自由。主啊,你聽我們的禱告,感謝讚美,求主垂聽,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請你們為我明天回到印尼,以後在新加坡,在吉隆坡,在香港還有一次查經,以後就到菲律賓主持聖公會九十週年佈道大會和一些的聚會禱告。請大家開聲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因為你的恩你的愛,你賜福與我們,加添我們的力量,能夠有事奉你,為你工作的機會,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憐憫,求主你賜福,求主沒有撇下我們,沒有丟棄我們,你在這些的年間顯出你的大能,顯出你的作為,你捆綁撒旦的作為,吩咐牠遠遠的離開我們!你與我們同在,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你施恩,求主賜福。主啊,我們把印尼的工作,我們有把在香港的,在新加坡的,在吉隆坡的,還有下個禮拜在菲律賓一切的工作禱告,求主施恩賜福,聽我們的禱告,我們感謝讚美,求主垂聽。你賜福台北使更多的人明白你的真理,領受你自己的話語,接受你豐盛的恩典,我們仰望祈求,求主施恩,求主垂聽,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求的。阿們。」

現在我要請大家特別為在大學生中間傳福音的工作者禱告,為校園的同工,為學園傳道會的同工,為所有在大學中間為主作見證,在學園裡面,在校園裡面傳福音的人我們禱告,也為台灣有許多的人還沒有歸主,需要一個真正的復興,需要真正佈道工作火熱的推行出去,我們大家為台灣歸主,為青年歸主,為大學生歸主,大家懇切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我們讚美你,因為你的恩你自己的愛,你賜福我們,與我們同在,我們恭敬把台灣這個地方的事奉帶到你的面前,求你施恩賜福,叫我們在你面前蒙恩。主啊,我們需要你,我們恭敬把自己放在你的手裡,願主捆綁撒旦的作為,叫我們在你的面前蒙恩。主啊,我們需要,我們仰望你!主啊,我們恭敬把在大學中間的大學生,在青年人中間工作的人禱告,求主你賜福校園團契,學園傳道會,你賜福所有大學生青年、知識份子傳福音的工作者,你與我們同在。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願主你施恩賜福,感謝讚美求主垂聽,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唱詩:榮耀歸主名)

「榮耀歸主名,榮耀歸主名,主寶貴血能洗淨我心,榮耀歸主名。」

請坐。好,今天我們舉行奉獻的時候,我要唱一首詩歌,但是我不要選,我要你們有誰願意選詩歌,那麼你們把數目告訴我,然後我們大家一同來唱。有哪一個人要選什麼詩歌的?你們可以自由選擇詩歌,請不要等待。第幾首?370 首。我們大家來唱,「求主滿我杯」,我們大家唱這首詩歌,一面唱一面舉行奉獻。

詞:Richard Blanchard 曲:Richard Blanchard
Arr. by Eugene Clark

求主滿我杯
FILL MY CUP, LORD

1.
像那婦人在井旁,我在尋求,不能令人滿足的事,
那時我聽聞救主說道;到我這裡汲取不渴泉水。
2.
這世界有千萬人,正在尋求,努力追求屬世享受,
無一能與這寶貝相比,我在這裡已得著這寶貝。
3.
弟兄們,若你從這世界所得,仍然使你飢餓難受,
我主會施恩使你得救,若你謙卑跪下向祂祈求。
(副歌)
充滿我杯,求主滿我杯,解除我枯乾心靈飢渴,
求以天糧,餵養我使我飽足,滿我杯,使我得滿足喜樂。

我們仍舊站立,請麥師母帶領我們做一個禱告。―― 唐崇榮《希伯來書查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