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啟示錄第二章

 

II.     給七個教會的信            2:1-3:22

       

        A.    給以弗所教會的信                2:1-7

 

在分析下面的七封信之前,我們應該注意一些這些信的共同特點,它們都比較簡短,每封信都有一個主耶穌對那個教會適當的描述,每封信都有讚揚的話(給老底嘉教會的信除外),每封信都有對會眾的責備(給士每拿與非拉鐵非教會的信除外),每封信都敦促其讀的人要採取特定的行動,每封信都有給忠心順服的人一個應許來鼓勵他們。(See the chart in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p. 941.)

 

“第一個與第七個教會是在很嚴重的危險中;第二個與第六個教會是在極好的光景中,第三、四、五個教會是處在中間狀態,不太了也不太壞”(Morris, p. 58)

 

這些是給第一世紀歷史上的教會的信,就象保羅的許多書信一樣。它們的資訊也適用於今天的各個地方教會以及其中的基督徒,而且,這七個教會的景況與整個的宇宙教會的景況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一世紀到二十世紀歷史的進程已經顯明了這一點。所以這些教會的情景是有預言性的,儘管在書中對此沒有指明。然而這些教會的情形代表了教會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間都面臨的問題,所以第一封信都適用於今天的教會,只要地方的教會發現它們自己是處於類似的光景當中。

 

“基督給這裡的每一個教會直接了當的資訊是新約書信的capstone,這些新約書信是指導獻身於基督信仰的人的生活的”(John F. Walvoord, “Revelation, ”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p. 927)

 

基督告訴約翰寫給在以弗所的教會,因他們為神的真理而有的勞苦與忍耐為稱讚他們,並勸勉他們要點燃先前他們對基督的愛。

 

本書信目的地與對基督的描述            2:1

 

以弗所是一個重要港口且是小亞細亞省的首府。保羅在那裡傳過道,並在以後的事工中把那時作為他的工作基地(18:19-21; 19; 林前16:8),提摩太(提前1:3)、使徒約翰也在那裡為主作過工(見本書1:9解釋)

 

“使者”是這封信的主要收信對象,“使者”可能指的是傳資訊的人(作領袖的長老與牧師),也許是通過他把信的內容讀給會眾而使資訊讓會眾知道。很難說這封信是送給一個靈界物的。翻譯成“使者”的希臘原詞在新約中通常指天上的存在者,但它也用來指傳資訊的人(參太11:10; 1:2; 7:24, 27; 9:52)

在這裡基督被形象的描繪成是對所有的教會領袖有權威的一位,並深知道他們的光景。他在注視著他們。

 

稱讚        2:2-3  (6)

 

這個教會對基督至忠達四二年之久。基督稱讚這些信徒的好行為、他們在苦難中服事主的勞苦與恒久的忍耐並對惡人與假師傅的責備。尤其值得稱讚的是這個教會的忍耐(3)

 

責備        2:4

 

然而以弗所人服事基督持守真理是作為傳統而非對他們救主熱切的愛(參弗1:15-16),他們所做的是對的,但這樣做的原因卻是錯的。服事神與持守真理固然重要,但基督也要我們愛他。

 

勸勉        2:5-6

 

基督提出治療冷淡的心的方法就是要他們回想他們當初是如何愛他的,並要悔改(改變他們的態度),且恢復曾經激勵過他們的愛。“起初所行的”可能指的是他們做過的曾煽起他們愛火的那些事(可能如主的晚餐等),而不是激起他們的服事的熱心的那些事。

 

以弗所教會最後消失了,但那是直到五世紀才發生的事(參徒6:5)。所以本書信的收信人似乎是對這樣的督促做出了積極的反應。這個城市原來所在的地方現在已基本上沒有人居住了。

 

對尼哥拉一党所知甚少,他們也許是一個叫尼哥拉的人的跟隨者們(參徒)。據生活在二世紀晚期的Iranaeus的書中記載,他們無度地放縱肉體的私欲,實行淫亂,並吃祭偶像之物。(See Irenaeus, “Against Heresies,” Vol. 1: Ante-Nicene Fathers, p. 352.)翻譯成“尼哥拉一党人”的希臘語是“征服”與“人們”這兩個詞的音譯(尼哥拉),因此,尼哥拉主義是作為一種控制人而非服事人的系統從歷史上傳流至今。

 

“尼哥拉人一黨人的教訓就是誇張過講基督信仰的自由企圖在信仰上與異教妥協”(Merrill C. Tenney, Interpreting Revelation, p. 61)

 

應許        2:7

 

在第5節中主隱含地應許了若是教會順服,那麼它將持續下去。除此而外,基督又給了教會中的個別的人一個應許,“得勝的”也許指的是所有忠心的基督徒,而非背教者(2-3節,10c, 13, 19, 25節;3:3, 8, 10; 約壹5:4-5)。這種解釋是根據在所有七封信中對得勝者的應許而來的。這個應許是以一個要人注意的提醒為開始的。

 

“這些應許是只屬於基督徒的,應許的實現是在未來彌賽亞的時代。基督徒進入這些應許的時間必須是在第一章提出的時間(基督作為審判者出現在七個教會之間)之後。教會必須首先要經過審判,然後得勝的基督徒才會認識到所應許的。(Chitwood, p. 45)。”

 

應許本身的內容似乎是,那些回想、悔改並行起初所行的才有份於生命樹。

 

生命樹是與人在地上的統治是有一種關聯,亞當未墮落時是可能吃到生命樹上的果子的,但他墮落後就被與生命樹隔離了(1:26-28; 3:22)。在將來人會再一次可以得吃生命樹上的果子(22:14)。在千禧年期間,一些人將與基督同掌王權,治理全地(2:26-27)

 

“神為那些將要與基督一同治理與掌權的人有一個豐富的預備,這生命樹就是在這預備之中,是為基督徒所存留的;而且從創世記中的記載我們看到亞當的地位,他被創造是要治理與統治,擁有生命,可心隨意食用生命樹上的果子,若不是因他犯罪之故,前面提到的神為基督徒所預備的在亞當身上也就會成為事實了。這生命樹上的果子在創世記中曾有過,在啟示錄中也將會有,是為那些在國度中掌權者預備的”(Chitwood, p. 48)

 

生命樹在箴言書中出現過四次,這個詞在那裡的使用有助於我們理解它在創世記與啟示錄中的意義。智慧(3:18)、義(11:30)、願望的滿足(13:12)與溫良的舌(15:4)都被稱作生命樹。這些都生命樹的果子,若是亞當沒有犯罪就會得到這些了,將來這些果子也會給那些得勝者,使他們可以有效地治理。

在伊甸園中的生命樹與在千禧年之後新耶路撒冷中的生命樹(22:2)似乎就是實際的樹。但在千禧年期間的生命樹可能是一個比喻而指的是基督。(參啟2:17)

許多解經者認為在2章與3章中對得勝者的應許是對所有基督徒的應許。根據他們所想的,這些應許的中心是,神告訴他們在將來他們必要得的福氣,以便激勵他們在現在忠心地跟隨他。類似地,保羅也提到我們在基督裡的福氣,來激勵我們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持這種觀點的人指出了在約翰一書中約翰稱所有的信徒為得勝者(約一2:13; 4:4; 5:4-5)

在教會歷史上這裡所描述的情況尤其符合使徒時代。

 

        B.    給士每拿教會的信                2:8-11

 

這封信的目的是要稱讚士每拿的信徒在迫害中的忍耐以及他們為基督的緣故甘願受貧窮,並勸勉他們不要懼怕,要致死忠心。以弗所的信徒需要回到先前愛的光景中,而士每拿的信徒則需要在目前景況下忍耐持守下去。

 

本書信目的地與對基督的描述            2:8

 

士每拿也是在愛琴海中的一個港口,在以弗所南方在大給四十英里處。在一世紀晚期是一個大而富裕的城市,人口大約10萬。現在這個城市叫Izmir,人口大約20萬。

基督在這裡描述自己是永恆的那一位,是死過又活的“士每拿”意思是沒藥,沒藥是一種香料,用來膏抹屍體防止腐壞(參太2:11; 19:39)。當被碾碎的時候,它的香氣就散發出來。這些信徒將會受到鼓勵,即使他們受到死的威脅,但與基督的復活與永生是肯定與他們有份的。士每拿作為一個城市有好幾次因外敵入侵和地震而滅亡,但民眾又建造它使它又複生。在士每拿人們敬拜一個叫Cybele 的女神,她被看成是每年使大自然恢復活力的化身,人們說她每年春天都從死裡復活。

 

稱讚        2:9

 

基督知道這些基督徒因為為基督作見證所經歷的患難(字面意思是壓力)。這些患難包括極端的貧困,很明顯的,他們的生活來源被迫害他們的人切斷的。但儘管在士每拿的基督徒生活窘困,但他們在靈裡卻是富足的。很明顯的,對他們進行迫害的人當中有褻瀆基督的猶太人。他們宣稱自己是虔誠的猶太人,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他們是出於撒但的陣營(參徒14:19; 17:5-8, 13)

 

“168Polycarp在士每拿殉道的時候,這些猶太人極熱心地在安息日幫助預備木頭與柴捆燒死了他”(Charles C. Ryrie, Revelation, p. 23)

 

基督並沒有責備這些聖徒,很明顯地,他們在試煉中他們保持了在信仰與行為上的純潔。

 

勸勉        2:10a

 

即然這些基督徒將要永遠與主同活,他們不必懼怕他們的敵人或死亡。在經神允許後,魔鬼很快就會激動他們的敵人把他們當中的一些人下在監裡(參伯1)。對這些基督徒來說是一個試煉,但同時也是一個潔淨他們的機會。儘管有人可能意要按字面意思來解釋,但“十日”的患難也許指的是一段短暫的忍耐,特別是指在十個羅馬皇帝下受迫害的那些“日子”(參創24:55; 11:19; 撒上1:8; 5:18; 19:3 42:7; 1:12; 25:6)(See Walter Scott, Exposition of the Rvelationof Jesus Christ p. 69.)

應許        2:10b-11

 

因為以前的忠心,士每拿的居民有對皇帝有效忠的名聲。生命的冠冕也許是作為獎賞的豐盛的永生生命。(參林前9:25; 帖前2:19; 提後4:6-8; 彼前5:4; 4:4)。這似乎是給那些忍受試煉致死不否認基督的人的一個冠冕,忍受這些試煉的人在被approved之後會得到生命的冠冕,這個approval發生在他的工作在基督的審判台前受試驗之後(林前3:13),冠冕就是在這審判的時候授予的(林前3:1)

 

士每拿因其城市的美麗,被稱為是“小亞細亞的皇冠”。每年一些行政官員、管理者和祭司都因他們的忠於職守而受獎,戴上一頂樹葉編成的帽子。

 

只有得勝的人才不(在希臘語中是雙重否定,在任何方式下都不)受第二次的死的害,就是與神永遠隔離(是在第一次的死,就是身體與靈魂分離之後的)。不忠心的基督徒會被第二次的死的傷害,也就是在千禧年期間他們將經歷某種程度上的與神的分離。那時,也許他們至少與神在空間上被分開,但仍將在神的國度裡(參太22:1-14; 25:14-30; 19:11-27)

 

“這裡的意重語輕標記法(一種通過否定表達肯定的意思的修辭方法),表明了對第二次死亡的最終戰勝。但既然第二次死亡是與神的實際分離(20:14-15),那麼這種表達方式也表明一種對神的生命與同在的經歷”(Zane C. Hodges, The Gospel Under Siege, p. 119)(See also his discussionof rewards in Rev. 2-3 in Grace in Eclipse, pp. 107-11.)

 

在歷史上使徒時代以後,教會經歷了極大的迫害,直到君士坦丁皇帝把基督徒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一些解釋者把十日的迫害與在西元54(尼祿)-284年間的十個羅馬皇帝的所煽動的十個階段的迫害聯繫起來。(Diocletian; e.g., W. A. Spurgeon, The Congueroring Christ p. 28)

 

C.    給別迦摩教會的信                2:12-17

這封信的目的是要鼓勵別迦摩的信徒對基督的忠心,並勸勉他們要在他們中間棄絕假的教訓。

 

本書信目的地與對基督的描述            2:12

 

別迦摩位於士每拿的北面,在內陸距愛琴海海岸幾英里遠的地方。有三個原因值得我們注意這個城市:(1)它是許多異教的中心,包括皇帝崇拜;(2)它自稱有一所帶一個極大的圖書館的大學;(3)它是生產羊皮紙的最主要的城市和中心。

 

在這裡基督在被描繪成是用他的話來審判的(1:16)。神的話把信徒與世人分別開來;把罪人與神分別開來,這也許就是其兩刃利劍的功用。攜帶這種劍(希臘語是hromphaian , 1:16; 2:16)的羅馬軍官在必要的時候有生殺之權。

 

稱讚        2:13

 

儘管別迦摩的基督徒居住在有撒但營壘之處,但他們堅定地委身于基督,忠心為他作見證。

 

“據說安提帕是一個牙醫兼外科醫生,但是Aesculapiades 懷疑他暗地裡宣傳基督信仰,因此他們指責他對該撒不忠,他被判處死刑,被裝入一個銅牛裡面,然後火把這個銅牛燒紅”(Frederick A. Tatfor, The Patmos Letter p. 75)

 

撒但的座位也許指的是這個城市中的一個或多個外邦人的神廟,極有可能是aesculapium, 獻給所謂醫治之神的建築。

 

責備        2:14-15

 

巴蘭告訴巴勒,如果他讓以色列人吃祭偶像之物(其中包括行姦淫),那麼他就勝過他們(25)。因為這樣做會造成他們對神的不忠,從而使他們處於神的管教之下。在別迦摩的外邦人明顯鼓動基督徒參與他們的吃祭偶像之物與不道德的性淫亂之中。通過在教會中做一些這樣的事,他們就等於默許巴蘭的教導。這些同樣的罪也是在基督信仰自由的偽裝下明顯地為尼哥拉人一黨人的接受(6)

 

“在今天的教會中廣泛流傳的巴蘭的一個教訓就是,未來的祝福與獎賞已經為每一個基督徒所存留,這都是建立在基督在加略山所完成的工作與信徒在基督裡的地位基礎之上的,因此所有的基督徒,不管他們現在的行為如何,都會在將來千禧年的國度裡得到他們的冠冕並與基督同掌王權。然而自始至終貫穿在神的話語中的教導恰恰與此相反。然而以色列人過去犯罪並不是毫無結果的,基督徒也是一樣。以色列人營中所犯的罪使他們中的一些人被拋屍於曠野之中,而未能進入應許之地。這一點對現今的基督徒也不會有任何區別。”(Chitwood, p. 70)

 

勸勉        2:16

 

如果犯罪的基督徒不認罪悔改,那麼他們就會面臨神的審判(參林前11:31)。這種審判將會依據神所啟示的話語中的毫不妥協的標準,因為神的話語是明確指責這種行為的。與惡者站在了一邊,那麼他們會看到神在他與邪惡的爭戰中抵擋他們。

 

應許        2:17

隱藏的嗎哪似乎指的是在曠野中維持以色列人生命的嗎哪,這嗎哪是隱藏在約櫃中的。別迦摩的信徒既然有更好的食物,所以他們並不需要外邦人宴席上的食物。基督徒在靈裡是以基督-生命的糧-為食的(6:48-51),基督是隱藏的眼睛看不見的真正的嗎哪。

“白石”似乎暗指tesseron,這tesseron是給那些在(在別迦摩)廟內被請參加聖宴的人的,在此聖宴上只有供給偶像的肉。這塊石頭上有偶像所代表的假神的名字,只有得到這塊石頭的人才知道。(Tatford, p. 82)。在當時,參加比賽的來訪者或參加的戰鬥的人都得到一快白石(Chitwood, p. 73)。象約瑟一樣,得勝者也會升高到管理全地的掌權者的位置並將被給一個新的名字(參創41:39-45)。在那快石頭上的名字也許是“得勝者”或是與此相類似的詞。這是別人所不知道的,因為那些沒有得勝的人並不擁有這樣的石頭。

 

與別迦摩相類似的歷史時代是在康斯坦丁在西元313年把基督教定為國教以後的時期,這持續了大約300年的時間。當基督教 被定為帝國的官方宗教之後,外教的東西就在其中氾濫成災了。結果就很難區分哪些人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到處都有,而且這其中許多人實行異教風俗,放縱不道德之事並各種與基督信仰的教導相悖的行為。許多作家都注意到“別迦摩”這個詞是希臘詞gamos而來的,這個詞的意思是婚姻。這封信描繪出了一個與世界而非與基督聯姻的教會。

 

        D.    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    2:18-29

基督寫這封信的目的是稱讚教會中的一些人的服事、純正的信仰及他們的忠心,並警告其他的人要棄絕假教導與罪惡的事情而回轉。

 

本書信目的地與對基督的描述            2:18

 

推雅推喇在別迦摩的東南方,比別迦摩稍小,以紡織業,尤其是紫色染料(16:14)以及商業行會而聞名。

 

如火焰一樣眼睛是表明洞察力與嚴厲的審判(1:14),象光明的銅(有很強的反射力)的腳所表現的是一個勇士的形象,他的腳受到保護(1:15)。“神之子”強調基督的神性與審判的權利。在推雅推喇的主要的假神是Tyrimnas,據說是眾神的兒子,被刻在這個城市的硬幣上,是一個騎在馬上、手裡揮舞著在審判中使用的一把兩刃的戰釜的武士的形象。

 

稱讚        2:19

 

這個教會有許多具體令人稱道之處,好的行為、對其他的人的愛、對神的信心,對基督的服事以及在試煉中的耐心的忍耐。而且他們在寫信之前的時間裡變得更加熱心。

 

責備        2:20-23

 

很明顯地,一個自稱是女先知的婦人一直在教會中影響著一些人來加入當地的行會(在推雅推喇,不加入行會,生意人就不能做生意),並參加行會的宴會,這樣的宴會包括行不道德的事與拜偶像。這個婦人的名字也許是也許不是叫耶洗別,筆者傾向認為她不是叫耶洗別。但她所做的卻是與邪惡的王后耶洗別所做的(王上16-王下9)無異,耶洗別因推行巴力崇拜使以色列人陷入不道德與拜偶像的罪中(14節徒15:28-29)

 

神先前沒有審判她,目的是要她悔改(彼後3:9),但既然她拒絕悔改,神就要審判她與她的追隨者,除非他們最終悔改。她受到的懲罰would be recognized by the other churches as from God.

 

勸勉        2:24-25

 

明顯地,這個婦人聲稱她的教導比使徒們的教導深奧,但她的教導當然是撒但深奧的道理。當時的諾斯底主義十分盛行,並很有可能是她的教導的一部分。諾斯底主義者認為,只有他們的成員才能明白深奧的屬靈真理。基督敦促教會中忠心的信徒只要持守他們已有的好行為就行了(19),他很快就會把那些惡人從他們中間清除出去。

 

應許        2:26-29

 

對忠心的的人獎賞就是給予他們在他的地上的國度裡與基督同掌王權的權利(2:8-9; 提後2:12; 20:4-6)。與其它書信中的應許一樣,這個應許是給所有那些忠心的勝過耶洗別的試探的信徒的。這祝福的目的是要激起那些不忠的人重新回到神的旨意當中,並鼓勵忠心的人恒久忍耐。那些忠心的人將從基督那裡得到天上的權柄在千禧年期間統管其他的人(19:11-27; 林前6:2-3; 提後2:12; 3:21)。一些信徒因他們的忠心將明顯地得到比其他的信徒更大的權利(參林後5:10)

 

在別的地方把“晨星”(28)解釋為基督自己(22:16)。晨星恰好出現在新的一天黎明之前的夜空中,當將來基督所統治的新的一天開始前,耶穌基督將引導忠心的信徒。這個祝福似乎所強調是信徒與基督之間一種緊密的關係。

 

許多評論家指出,中世紀期間(西元606-1520)的屬靈光景與這個教會的屬靈光景類似,在這個時期,是有忠心的信徒的,但也有從自稱有更高的權柄的人(特定的來講,就是羅馬天主教當中的人)而來的鼓動,要人們做與聖經的教導相悖的事。有些人把天主教所推崇的童貞女馬利亞的領袖化比作是耶洗別在推雅推喇的領導作用一樣(e. g., Walvoord, The Rrevelation…, p. 75)

── 無名氏《啟示錄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