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以賽亞書第三部和平的預言

 

一、和平的旨意(第四十至四十八章)

 

    在宣告和平的旨意時,先知首先說出一段解釋性的前言;接著依次論到耶和華的威嚴,耶和華的宣言,耶和華的資訊,耶和華的權能,以及耶和華的恩慈。

1.開場白(四十111

    開頭的一段經文,是「和平的預言」這一階段資訊的開場白。他以一段宣告開始,指明後面要論到的一切默示;然後論及為神造一條大路;最後是對先知的託付,要他向耶路撒冷報好消息。

a.默示(四十12

    這段開頭的一句話,「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啟示了接下去一直到本書結束時的一切默示。前面論過的第一階段的全部資訊,都是建基於一個事實上——神的審判最終是要獲致和平。因此這第三階段的中心思想是通過審判的過程以建立和平。第一階段的特點是審判,最後一階段的特點是和平。

    在這裡,我們必須認出這一句開場白和第一階段最後的幾句話之間的密切關係。我們已經看過,第二階段是歷史性的,他的價值只是提供一些歷史事件,以幫助我們解釋先知教訓的原因和方法。在第一階段論到審判的預言中,最後的展望是看到普世的荒涼,隨後接著的是普世的復興。那階段最後的幾句話是,「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憂愁歎息盡都逃避。」而我們現在研讀的第三階段,一開始就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兩者之間的關聯和彼此的關係一目了然。

    先知首先扼要地說出他所要傳達的是安慰的資訊。神要他「說安慰的話」,就是對耶路撒冷的心說話,因為「他爭戰的日子」——就是他長期以來所受的痛苦「已滿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也就是他的刑罰到此結束,因為他已經「加倍受罰」。

    前面的一切資訊,主要的思想是:審判的目的是為了和平。最後一階段的默示則是:審判完成時,和平就要降臨。

b.道路(四十38

    然後先知用象徵性的言語來描述完成耶和華旨意的方法。他聽到兩個聲音,先述說耶和華的來臨,然後宣告他必然得勝。

    第一個聲音(四十3 5):是呼召百姓預備耶和華的路。這包括宣告他的來臨。這裡用「曠野」和「沙漠」,表示他認識到大地的荒涼,也表示必有復興,因為耶和華要在曠野行走,

並在沙漠中找到他的道路。

   後面接著描述所必須作的預備。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一切道路都要修直、改為平坦,以讓耶和華經過。

      接著他拋開細節,直接宣告耶和華來臨的意義。他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這些事都是必然而確定的,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第二個聲音(四十6 8):命令這位先知「你喊叫吧!」很自然的,他乍聽之下立刻反問,「我喊叫什麼呢?」答案是,要宣告當耶和華在他旨意的道路上運行時,人要抵擋他的大能是多麼不可能的。他宣告,「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再一次肯定他必然得勝。

c.託付(四十911

      開場白的最後一部分,是記錄給先知的託付和他的順服。宣告這資訊的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他必須上到高山,也就是視野遼闊之處;第二,他要毫無懼怕地極力宣揚他的資訊。

    然後,神以一個簡短而概括的宣告,「看哪,你們的神。」將這資訊的整個重點交給他。長久以來百姓的眼目不是定睛望他們的敵人,就是望他們的王和官長。事實證明,他們的敵人比他們的王和官長要強壯得多;而他們的王和官長對神和對百姓都未盡到職守。因此這個希望和安慰的預言中最崇高和總括性的一句話是,「看哪,你們的神。」

    先知接著說出有關耶和華的兩重真理,在下面的資訊裡他將要詳細地解釋這個真理的性質和方法。他首先宣告耶和華是那一位大能者,他要臨到,掌權管理,無人能抗拒他的大能。其次是關於他的牧者性情。這說明了敵人無法在他面前站立,同時也預言那因官長的失敗而四散、受傷的百姓,要得到復興。

2.耶和華的威嚴(四十1231

    這位先知詳盡地宣告耶和華是全能者。首先介紹他的威嚴,接著他將神與假神比較,並且用不同的表現方式來說明他所彰顯的威嚴。

a.基本的(四十1217

    耶和華的威嚴首先表現在他的大能裡。這可以從受造物的完美調和中看出來:用手心量諸水,用手虎口量蒼天,用升鬥量塵土,用秤量山嶺和岡陵。上面每一句話都說明了耶和華完成這些事都是輕而易舉的。在他看來,整個受造之物都是耶和華的大能所認識、所命定、所支持的。

    這段經文也啟示了耶和華的智慧。他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答案。人只得承認一個事實:耶和華的作為是不需要別人的指示和教導的。

    他這種基本的大能,最後彰顯在他管理萬物的事上。萬物都是他憑自己的智慧和全備的大能所創造的。人一向視為偉大的東西——列國、眾海島,一旦與神放在一起比較,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b.比較(四十1820

    這位先知看見了神的大能以後,首先建議,然後否認,最後證明人不能將任何事與神比較。這整段預言性的話都是針對一個目標——呼召百姓離棄他們的偶像,轉過來認識耶和華,

並且敬拜、服事他。以下接著的資訊裡,他對偶像和神有更詳細的比較。這比較現在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看見了神的大能、智慧、管理所彰顯的威嚴之後,他就興起一個疑問:誰能與神相比呢?除了關於神的真理,還有什麼思想能與他相比呢?在先知看來,這個問題本身就足以啟示與神較量是不可能的。

    不過他立刻轉而以偶像作例證,描述工人如何鑄造銅像,銀匠又用金裹上,也有人用耐久的木材雕刻木制的偶像。這些都是人的工作,想要使偶像維持長久。他們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這一個目的。可是從以賽亞所描述他們的活動看,顯然他們是必然要失敗的。他並沒有說這種比較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必要這樣爭論。從耶和華大能和智慧的創造,以及他管理的完美和諧中所顯示的威嚴,就能啟示一件事實,如果人想用微弱的工作取代耶和華,實在是愚不可及的;他們自己若與耶和華相比,也算不了什麼。

c.彰顯(四十2131

      最後,這位先知指明,耶和華的威嚴是彰顯在他的創造、他的管理天地、以及他對待以色列的恩典中。

    創造(四十21):先知用他們自己的聖書,提醒他們耶和華的威嚴。他問他們是否知道,或聽說過,或有人告訴過他們創造天地、立地的根基之故事?他們若接受這個熟悉的真理,就必須承認耶和華的威嚴是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

    管理(四十2226):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在他完美的管理中,看見他的威嚴。他坐在地球大圈之上,人在他面前就顯得極其渺小。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以建立整個宇宙的秩序。這個比喻很美麗,而且含義豐富。以賽亞用這個比喻喚起人們注意大地和他四圍的穹蒼,他們好像用紗作的幔子(這是希伯來文「幔子」一字原來的含義)。他提醒他們,在這個包裹著整個地球的幔子裡面,有耶和華在那裡。那並不是他最終的居所,也不是他惟一的居所。他只不過是一個帳棚,暗示他與整個地球及其上的居民如何親近。這位神不只是存在而已,他也實際地掌權管理;因著他管理的作為,地上一切君王、官長都要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們若違背他的旨意,就必搖動,被風一吹就倒了。

他的管理更延伸到諸天,這諸天好像幔子,好像那表明他臨近地上事物的帳棚。先知再一次向那些想與神相比的人挑戰,命令他們向上舉目,觀看諸天的奇妙,並且看清這一切都是神所創造的。他掌管一切,他要以智慧數點他們,好像數點軍隊一樣;又因他的大能大力,他們要被保全,一個也不缺。

恩典(四十2731):最後,他轉過來直接對百姓說話;根據他們的歷史,對他們提出呼籲;並指出他的恩典所啟示出來的威嚴。當時環境的黑暗,以及他們的昏蒙,使得他們不信神。因此他們訴苦說,他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他們的冤屈神也不查問。這位先知既已一再強調神臨近和管理的真理,就問他們為何要這樣訴苦?

      難道他們不知道那永存的創造主,他的能力永不疲乏,永不困倦?

    凡需要的人,都可以支取他的能力。人一切的力量最後終必枯竭。即使在人生最充滿精力、才幹的年代,這些少年人也終必疲乏、失敗、跌倒。人若與神有正當的關係,就不致失敗。得力量的條件乃是:人必須等候耶和華。人若符合這個條件,即使有疲乏、困倦,也必能重新得力。這位先知選擇了一些不尋常的詞彙來描述這種重新得力的經歷,並藉此啟示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將得到多麼大的能力。我們看了這些描述,很容易會認為得力的過程應該是由走而跑,由跑而飛。但先知實際上一開始是提到飛,然後是跑,最後才提到走。在這裡,他體認到有關人類的需要最真實、最深刻的經歷。在能夠展翅高飛的日子,人不會像在風沙滾滾的道路上奔跑時那樣,感覺到需要幫助。而當人既不能展翅高飛,也無法在道路上奔跑,只能耐心、持續地步行時,才會最迫切地感覺到需要幫助。然而這一切日子,在神裡面總有能力。在展翅上騰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就像鷹一樣安然飛翔。在奔跑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能持續奔跑而不困倦。在步行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能行走卻不疲乏。

    他的百姓軟弱疲乏時,耶和華就以耐心去幫助、支持他們。這恩典啟示出耶和華的威嚴。這方法遠比他管理宇宙的權威,以及令人生畏的創造大能和智慧,更能啟示他的威嚴。

3.耶和華的宣言(第四十一至四十二章)

      以賽亞這樣宣告了耶和華的威嚴以後,又發出他的宣言。這個宣言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挑戰性的導言,第二部分是宣言的中心,第三部分是先知結束的呼籲。

a.挑戰性的導言(四十一129

      這一部分又可分成四小段。第一是耶和華以古列向他的百姓挑戰;第二是他宣告對以色列的和平旨意;第三是他重述他的挑戰,但這一次是針對偶像的;第四是他自己的答覆。

    以古列向百姓挑戰(四十一17):耶和華叫眾海島近前來彼此辯論,要他們好好思想他所要說的話。

      然後以賽亞假設他們是活在他所預言的那個環境中,而向他們提出挑戰。(我覺得最好在此提醒讀者注意一個事實,就是我個人將這些預言看作是事情發生之前的預告,而不是事情發生之後的默想。事實上,以賽亞天然的能力當然不可能知道他所描述的這些事,即使他有政治家的眼光,也不可能知道。但這不僅無關緊要,反而增加了這段經文的價值。當然那些根本就否定預言可能性的人,他們就必須對這些記載另作解釋。但是那些同意彼得所謂人能受「聖靈感動」說出神話語來的人,就沒有這些難處。)他的挑戰以「誰?」開頭,也以「誰?」作結束。在這兩句問話中間,描述了古列的戰役。讀這段經文時,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們必須看出,先知說到古列時所用的代名詞,和說到在古列背後又藉著古列行動的那一位時所用的代名詞,兩者之間的區別。「他(中文聖經譯作耶和華)將列國交給他,使他管轄君王。」這裡出現了兩個人,「他」是指授權給古列的那一位;「他」是指古列。接下去的宣告也是一樣,「(他)把他們如灰塵交與他的刀,如風吹的碎秕交與他的弓。」第一個「他」是指至高無上的那一位,「他的」則是指古列,將成為他的工具。這段宣告的第三部分中,所有的第三人稱都是指古列。「他追趕他們,走他所未走的道。」這裡看見古列已踏上征途,這是一條征服新領土的勝利之路。這個挑戰是:誰將在古列的背後,又藉著古列征服列邦?

    然後,答案出現了,「就是我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

    眾民看見古列屢戰屢勝時,將大大戰兢害怕,紛紛設法保障自己的安全。這裡描述了這一切的情形。首先說到眾民的懼怕,然後宣告他們將因懼怕而彼此結盟互相鼓勵,最後描寫他們如何製造新的偶像,顯然他們寄望這些偶像能拯救他們脫離古列的征服。在這個挑戰中,可以認出以賽亞前面論到耶和華的威嚴時所作的那種比較或對照。我們看見神在使用古列,而人們卻製造偶像來拯救他們脫離古列的手。

    對以色列的和平旨意(四十一820):緊接著的是耶和華對他百姓的和平旨意,這和前面憂煩的眾民之圖畫恰成一個對比。他們是被掠選、被領來的。回顧過去,他們是神的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目前他們雖然困難重重,但他們必不會被棄絕。耶和華應許要與他們同在,並且作他們隨時的幫助。

      因此他宣告他們的仇敵必要滅亡,以色列要尋找他們的仇敵,卻找不著。這一切都是耶和華伸手相助的結果。

      最後,他應許他們必要復興。首先,應許他們要恢復力量,足以克服敵人;第二,他用物質的豐盛、多產來表達他們將得到昌盛;最後,神當初造這個國家的旨意將成就,就是他們要向別的國家和眾民見證耶和華的大和管理。

挑戰的重述(四十一2124):耶和華的挑戰又再次出現。前面那一個挑戰是針對百姓的,問他們說神是誰?現在這個挑戰是針對假神的,要他們證明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他首先要求他們說明過去的事,然後要他們預言將來的事,最後顯然是在諷刺他們,要他們或降福,或降禍,好讓人知道他們是神。

這個挑戰的結尾充滿輕視的意味,宣稱他們是虛無的,他們什麼也不能作;因此斷言那些拜他們的人是可憎惡的。

      耶和華自己的答覆(四十一2529):這個挑戰性的宣言,最後一小段是耶和華詳細地回答他所問的問題。他一開始,就把未來當現在,並且再一次清楚宣告說是他興起古列,也是他在指導古列的軍隊節節勝利。

      作了這個聲明以後,神又重複一個問題,再度在假神和耶和華之間作了一番比較。他問道:誰從起初指明這事呢?因為誰若這樣作,就是證實了其預言得到應驗。一切的假神都未曾指明這事。只有耶和華,他早就如此宣告過,說他將要賜給耶路撒冷「一位元報好資訊的」。

      這段導言的最後,是宣告假神的不答一言,因此他宣稱那些偶像都是虛假的。

b.宣言的中心(四十二19

      現在,這個宣告將耶和華的僕人引介出來。在挑戰性的導言中,耶和華啟示他自己管轄著人的事務,他也聲明即使是征服者古列,亦在他的控制之下;他並且啟示他恒久以來為以色列所存的一個理想,就是那位他揀選的僕人。先知的眼光現在看到一切的管轄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他不僅像古列一樣,受耶和華的催逼,他的心意也與耶和華相合;他也不像以色列那樣,失敗跌倒,需要神憐憫的作為,他永不失敗,他不管在施恩典或審判時,都是神完美的器皿。

這個宣言的中心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將焦點集中在耶和華的僕人身上,第二部分在介紹耶和華和他僕人的關係。

耶和華的僕人(四十二14):這位先知的宣告,首先論到符合完美僕人理想的那一位之顯現。耶和華形容他是「我的僕人」,是耶和華所扶持的。

    耶和華以「我所揀選的」描述這僕人與耶和華之間的關係,並說他是耶和華所喜悅的。

    耶和華又以「我的靈」描述他服事的裝備,這靈是耶和華賜給他的。

    至於這僕人的使命,則表達在一句簡短的話中,「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這句話雖然短,但就以色列的歷史來看,卻有豐富的含義。神揀選並保守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的目的,是要使他成為別國的祝福。雖然以色列失敗了,但神理想的僕人卻要完成這使命。「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

    接著就描述神這位僕人所用的方法。新約馬太福音對這一段經文的引用(十二20),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得更清楚。為了完成耶和華的旨意,他的僕人首先負有一個恩典的使命,然後是一個公理的使命。

    恩典的使命之特色是安靜;人通常用來建立國度的一切事物都要止息。「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更進一步,在施行思典的時候,他以忍耐的方法對待他的仇敵。「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壓傷的蘆葦象徵軟弱的益發軟弱;將殘的燈火形容一個終將導致毀滅的原則仍在運用。在恩典的使命這個階段中,神的僕人不會加速滅亡的來臨;他既不折斷壓傷的蘆葦,也不吹滅將殘的燈火。他只是耐心地等待。

    在恩典的方法之外,還有公理的方法。預言的話說,「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馬太引用這預言時,將這個有關公理的宣告和緊接著發生的事並提,以解釋這預言。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

          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顯然,當他採用公理的方法時,他就要折斷壓傷的蘆葦,吹滅將殘的燈火。

      最後他宣告耶和華僕人的大能,這些話將他和他的敵人作了一個明顯的對比。他在恩典的使命中,以耐心對待仇敵;但在他審判的日子,他就要毀滅他們。「他不灰心」是指對待將殘的燈火;「也不喪膽」是指對待壓傷的蘆葦;「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就像論到耶和華的威嚴時,先知將假神和耶和華作了一個對比;此處他也將耶和華僕人的仇敵之軟弱,和他

的大能作了一個對比。

    耶和華和他僕人(四十二59):現在宣告耶和華和他僕人之間的關係。前面說明耶和華的威嚴時所論到的一切真理,都在這裡以濃縮的方式重複出現:他是天、地、眾人的創造者,也是扶持者。

      耶和華的僕人是他所召的,所攙扶的,最後也是他所任命的,以使他成為列國的祝福。他在他們中間的工作,乃是作他們的光,領他們脫離一切的捆綁。

      最後以耶和華的話,來結束有關這僕人的宣告。耶和華宣稱他必不將他的榮耀歸給假神,也不歸給雕刻的偶像。他這樣的宣告有一個證據,就是他先前宣告的事都已經成就了。

C.結束的呼籲(四十二1025

      這宣言是以一大段經文作結束。這段經文首先包括一首信心之歌,其次是重新宣告耶和華的旨意,最後是先知對百姓的呼籲。

    信心之歌(四十一1013):由於看到了耶和華僕人的異象,以及他與耶和華之間的關係,這位先知立刻發出了一首信心之歌;在這首歌裡面,他呼召全地都要將榮耀歸給耶和華。他的呼籲是普遍性的。這歌必須從地極發出,並且所有的人都要同聲歌唱。航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島和其上的居民都要歌唱;曠野和其中的城邑,聖地之上的各村莊都當揚聲;西拉的居民也要在山頂歡呼。

      這首歌乃是歸榮耀與耶和華,因為他要像勇士一樣出去征戰,而且他必要勝過他的仇敵。

    耶和華的旨意(四十二1417):先知的話現在轉變成耶和華自己的語氣,他親自憑他的永存說話,宣告他長久以來一直忍耐,現在他要以大能採取實際的行動。先前說到的是神的僕人所用的方法,現在他則說,這就是他自己所用的方法。他長久以來所採取的是恩典的方法,他一直閉口不言、靜默不語、「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如今方法改變了,他要喊叫,他要急氣喘哮,使大山小岡變為荒場。並且要像這先知在信心之歌中所宣告的,他要以他的大能建立公理。

    他如此熱切的結果,是導致和平的建立。困乏人要得到幫助;瞎眼的(就是他失敗的百姓)要被引領,以明白他最初的旨意;拜偶像的人要因困乏人得幫助而感到困惑。

    先知的呼籲(四十二1825):先知再度向百姓發出直接的呼籲。他要耳聾的去聽,眼瞎的去看。然後他描述何以如此稱他們。雖然神的旨意是要他們成為耶和華的僕人和使者,但他們卻仍然眼瞎耳聾。他們看見了,卻不能領會。

    耶和華因公義的緣故賜下律法,目的在使他們完成他的旨意。

    但因為他們不肯順服,他們必受痛苦;這百姓要被搶被奪,鎖在坑中,隱藏在獄裡,成為掠物和擄物。

    看到這一些事情之後,先知以問話的形式向他們提出一個基本的呼籲,「你們中間誰肯側耳聽此,誰肯留心而聽,以防將來呢?」

    這個宣言的結尾,提到雅各所受的苦難。他所經歷的一切痛苦,都是對他的罪的刑罰;然而儘管刑罰多麼猛烈,他仍然無動於衷。

4.耶和華的資訊(第四十三至四十五章)

    緊接著這宣言後面的,是耶和華的七個資訊,每一個資訊都以「耶和華如此說」作引介。這些資訊所默示的乃是耶和華對他百姓的旨意。他們分別論到他對他百姓的永久旨意;他目前拯救的旨意;他的能力和偶像的能力之比較;他權能的宣告;對古列的託付;對以色列的最終旨意;對地極之人的旨意。

a.他對百姓的永久旨意(四十三113

    這段資訊是要教導人,耶和華的旨意是無法改變的。他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論到耶和華永久的態度,第二部分宣告他目前的旨意。

    他永久的態度(四十三1 7):他永久的態度就是愛,這可以從他在這裡所作的應許得到斷言。因為他過去確會施行過救贖,所以這裡的應許就更加有力。耶和華首先呼召百姓回憶過去的事情,用這些事情來說明他目前的旨意。他們過去從水中經過、趟過江河、從火中行走,都不曾受到傷害,因此他們現在經歷相同的遭遇時,神也會保全他們。他已經把埃及、古實和西巴作為以色列的贖價,所以他已使人代替他們,使列邦替換他們的生命。過去的事實就足以啟示眼前的事。

    由於耶和華是永存的,因此可以確信他將要召聚他四散的百姓。這個眼前的事實可以保證未來。

      然後他應許一定要拯救他們,結果北方、南方都要交出他的子民。他們這樣作,是因他以前對待他子民的作為;他用三句話概括他的作為,「我創造的,」「我所作成,」「我造作的」——第一句指出神最初創造的作為;第二句指出他用的方法,就像窯匠踹泥一樣,他有統轄的權利;第三句極其簡單,承認器皿只是耶和華的作為所產生的結果。因此這等於宣告,未來是取決於過去的。

      他目前的旨意(四十三813):耶和華然後宣告,他眼前的旨意是要將有眼而瞎,有耳而聾的民帶出來。我們可以在前面宣言的結尾先知所作的呼籲中,找到有關這些比喻的釋。他在那段呼籲裡用瞎眼和耳聾來描述神百姓的敗壞。神目前的旨意,是要拯救他們脫離這種敗壞的光景,這樣他們才能完成神最初的旨意。

      耶和華再一次向列國和眾民挑戰,要他們以事實證明他們先前的預言;不然的話,他們就要承認有關耶和華的那見證是真的。我們可以參考前面耶和華的宣言中的第一段,他在那兒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向眾民和偶像挑戰。

    耶和華向列邦眾民挑戰,要他們拿出證據之後,又接著宣告說,他的百姓就是他的見證和僕人。他們要見證的,就是他自己的真理,因此他們必須先認識他,並信服他。有了這個基礎以後,他們才能宣告他是惟一的神,是耶和華,除他以外沒有救主。他所宣告的這一切,他都曾教導他們,所以他們能為他作見證。這裡啟示了他對他百姓最初的旨意,就是要以色列成為見證神真理的工具。

    最後,雖然以色列徹底失敗了,他還是要得到最終的拯救,並且完成他作見證的使命,因為耶和華是神,他能這樣作。這個資訊的結尾是一個宣告和一項挑戰,「我要行事,誰能阻止呢?」這個宣告可以從他對待他百姓的歷史,以及他永久與他們同在的事實得到證明。他的旨意永不改變,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他的旨意。

b.他目前拯救的旨意(四十三14一四十四5

    第二個資訊拾起了第一個資訊所留下來的話題,並詳盡地描述耶和華目前拯救的旨意。他包括關於他們的敵人必遭毀滅的宣告,對以色列的呼籲,以及一個應許。

    敵人的毀滅(四十三1421):耶和華再度介紹自己是救贖主,是以色列的聖者,他保證他已決心要毀滅他們的敵人。他首先宣告他的作為,然後肯定他的旨意。他已經開始行動,因為他已打發人到巴比倫去,他的旨意是要使百姓因此被擄、受苦。

      由於這個宣告看起來不大可能,所以他重述他是耶和華,是以色列的聖者,是以色列的創造者和君王。

    在這些自我啟示的話之外,他又提醒他們,他曾在帶領他百姓出埃及的事上彰顯出他的大能。那時他在滄海中開道,在大水中開路;他使埃及的兵力崩潰,徹底毀滅了他。

      在這個宣告的中途,他為了鼓勵忠信之人,便呼籲他們回顧過去的歷史,他們已經逐漸忘記從前的事,也不思想古時的事。

      過去的事將被新的取代,但這些新事也需要參考歷史的事件來說明。他如何在過去為他們在曠野開路,在沙漠開江河,現在他也會照樣行,好讓他的選民,就是他為自己所造的,能述說他的美德。

    對以色列的呼籲(四十三2228):這個資訊的第二部分是對以色列的呼籲。他首先描述他們的罪,第一個罪是遺忘的罪。他們不顧念他在他們身上的旨意,和他為他們所作的一切救贖工作,反而遺忘了他,對他厭煩。

    這種遺忘的罪表現在他們的冷漠上。這裡耶和華的抱怨必須和先知資訊中其他的抱怨放在一起看。這些百姓並不是真的廢棄了崇拜的外表儀式。耶和華似乎厭煩他們的祭物和供物。他們的冷漠可以在一個事實上表現出來,那就是他們的獻祭已流於刻板的儀式,缺乏愛心的敬拜和服事。

    他們第二個罪就是他們讓耶和華痛苦,使他服勞,又使他因他們的罪孽厭煩。

      他描述他們的罪之後,又以充滿恩慈的話宣告他的赦免。他要他們來與他一同辯論,好使他們能為自己辯護。這兩個宣告,「我因你的罪惡服勞」和「惟有我為自己的緣故塗抹你的過犯你我可以一同辯論,你可以自顯為義」之間有極密切的關係。因為罪給耶和華帶來傷害,他同意承擔這些傷害,這種恩慈使他願意赦免罪人,並且打開一條通路,讓他們與神

辯論,以辯明他們的義。

      這個呼籲的最後幾句話是在解釋他們所受的懲罰。臨到他們的一切禍害(包括雅各受咒詛,以色列被辱駡)都是因為他們犯罪,抵擋神的結果。

    應許(四十四15):這個資訊的最後一部分,是一個恩慈的應許,應許要將神的靈澆灌而下。同時描述將臨到以色列的祝福、復興、更新,以及這些事對百姓的影響。

      耶和華首先提醒他們,他和他百姓之間的關係。他論到雅各是他的僕人,以色列是他揀選的;並再度宣告以色列是他所造的,他仍要幫助他。基於這種關係,他發出那偉大的話,「不要害怕!」並接著宣告他要賜福的旨意。先是用水澆灌口渴的人,用河澆灌乾旱之地來作比喻;然後明確地應許要將他的靈澆灌他所愛的百姓。就像車在雨水中滋生,柳樹在溪水旁生長一樣,他的百姓也要因他靈的澆灌而昌盛繁茂。

      因著他百姓的復興,他的福祉也要湧到其他的民。耶和華的啟示要透過他百姓的昌盛,而促使其他的民向他降服;他們要依次在手上寫耶和華的名,並且分享百姓的權利。這一切都是根據他對他們最初、也是永久的旨意,並要藉著他們,成為對全世界的旨意。

C.他的能力與偶像的能力之比較(四十四623

    第三個資訊是耶和華以他的大能和偶像比較。首先宣告耶和華是獨一的神,其次說到拜偶像的愚蠢,最後是再度對以色列的呼籲。

    耶和華是獨一的神(四十四68):耶和華重新向他的百姓啟示他是君王,是救贖主,並宣告他是末後的,除他以外再沒有真神。

這些事實顯明了這位獨一的真神,他知道、宣告並且指明一切事。他是沒有任何對手或競爭者的。

因為這樣,所以他呼籲百姓不要害怕。他們本身可以見證這些宣告都是真理。

    拜偶像之愚(四十四920):接著是一段醒目的經文,說到拜偶像的愚蠢。那些製造雕刻偶像的人,本身都是虛空、困惑的。

    他們的工作毫無益處,他們是假神的見證,但他們卻無所看見,一無所知;因此他們要感到羞愧。要注意到這裡是以一句問話來形容製造偶像者的愚蠢,「誰製造神像、鑄造無益的偶像?」這個問題的重點在第一個字「誰」。看到了偶像的無益,就可以啟示那製造偶像之人的空虛。

    接著是以諷刺的筆調描述製造偶像的整個過程。先抓住「誰」這個問句所暗示的思想,然後聲明這樣的人,連他的同伴都必蒙羞。

表明了這一點以後,下面就描述製造的過程。人們用盡力氣去雕塑金屬的偶像,以致於力竭而饑餓,卻沒有東西可吃。另外一些人用他們的工具,將木頭刨成人的形狀,作好以後,這個偶像惟一能作的事,就是待在房屋中。這些木制的偶像是用森林中特選的樹木作成的。這裡描述他們栽培、選擇樹木的過程,並且諷刺地指出,製造偶像是他們最後的舉動。人們先用樹的一部分來取暖,用另外一部分來烤肉,他吃飽、身暖了,才用剩下的木頭來作一個偶像,向這偶像叩拜,求他拯救他。

最荒謬的一點是,製造偶像的人是如此盲目,他們甚至察覺不到他們作偶像的過程是何等愚昧。這種盲瞎是敬拜偶像最可怕的報應。

    耶和華和人造的偶像之間的對比是很鮮明的:他是首先的,是末後的,他能知道、宣告並指明各樣的事;但偶像卻無法助人一臂之力。

    對以色列的呼籲(四十四2123):這個資訊的最後,是呼籲以色列要紀念神。這呼籲建基於兩項事實,一是以色列對神的關係,二是神未曾忘記以色列。

      呼籲的第二段是宣告恩典。耶和華已經塗抹了百姓的過犯和罪惡,並要他的百姓歸回向他,因為他已救贖了他們。

      最後是救贖之歌。諸天、全地、眾山、樹林、所有的樹都應當歌唱讚美,因為邢和華救贖了雅各,並要因以色列榮耀自己。這個將耶和華的大能與偶像互作比較的資訊,在結束時充滿喜樂地承認,他和平的旨意終將完成,他自己的百姓要得到復興,以完成他們在他的計畫中所具有的功能。

d.他權能的宣告(四十四2428

      第四個資訊很短,但卻強勁有力,並且非常美麗。他莊嚴地以三個步驟來說明耶和華的權能:第一個步驟是屬於回顧的性質,第二個步驟論到接續的事實,第三個步驟是宣告立即的行動。

      回顧(四十四24):耶和華再一次提醒他的百姓,他是他們的救贖主,是他們的創造者,並宣告他在物質範圍中的權能。他是創造萬物的,是獨一享有大能的神。他廣泛地用鋪張諸天、鋪開大地來作例證。

      接續的事實(四十四2527):接著他宣告他的權能也彰顯在對道德範圍的管轄。他使惡人的計謀失算,使善人的謀算成就。更進一步,他要完成他的旨意,而不顧外表看來完全相反的情況。荒涼的耶路撒冷將有人居住,猶大被毀的諸城必重被建造。一切反對的勢力要被克服,深淵將變幹,江河也要乾涸。

    立即的行動(四十四28):有關他權能的宣告,最後幾句話是論到以賽亞那時代即將成就的事。這位在物質範圍中大有能力,又統轄道德範圍的耶和華,將要藉著他所喜悅的古列,使他的百姓復興。他又宣告他的旨意是要使耶路撒冷被建造,聖殿的根基被穩固。

e.對古列的託付(四十五113

    耶和華的第五個資訊是他對古列的託付。第一部分是介紹古列這個人,然後論到託付本身,最後是嚴肅地抗議那些反對神揀選他作工具的人。

    介紹(四十五1):前面論到耶和華的權能之資訊中,曾指明即將採取的行動,就是宣告古列是耶和華的牧人,必成就他所喜悅的。現在這一個資訊裡,首先介紹古列是耶和華所膏的。他是成就神旨意的工具,他也因此被膏,被攙扶,被任命去征服列國。所以耶和華宣告他要預備道路,他要放鬆列王的腰帶,意思就是使他們充滿恐懼,並要為古列敞開城門。

    託付(四十五28):耶和華用一連串的應許,來引出他對古列的託付。他應許加添力量給他,使他能實行神的旨意。耶和華又應許要在他前面行,為他修平道路,打破一切障礙,賜給他戰利品。耶和華這樣作的目的,是要使古列知道他是耶和華。

      神為了雅各和以色列的緣故,要使用古列。即使古列不認識神,他也要給他束腰,以使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的人,都知道耶和華是神,除他以外沒有別的神。

      託付的最後,是宣告耶和華的能力。首先是他在物質界,就是他造光又造暗的世界裡的能力;其次是他在道德界,亦即他施平安又降災禍的能力。接下去用比喻說明耶和華的整個行動。公議由天而降,地面因此制開,以產生救恩。這是對古列而說的,宣告神是公義的源頭,他的大能統轄著地上的事務,並由此建立天國,就是公義。

    對反對者的抗議(四十五 913):對古列的託付,最後一部分在性質上是對那些反對之人的抗議。神使用選民之外的一個人,使用一個外邦人,這件事完全違反了希伯來人的驕傲和偏見。同樣的心態在哈巴穀的預言裡有更詳盡的揭露和論述。此處沒有為耶和華的行動提出任何辯護,只是斷言他有管轄的權利。這樣就啟示了他們對這件事橫加阻逆是愚昧之舉,一無用處。

    這裡用泥土反抗陶匠,和孩子違抗父母的比喻,來說明他們的愚昧。他終於用話語向那種反對的態度挑戰。如果我們特意將這裡耶和華所說的話改成問句的形式,「將來的事你們可

以問我嗎?至於我的眾子,並我手的工作,你們可以吩咐我嗎?」那種抗議的意圖就很明顯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我們的翻譯中呈現的命令形式來讀這段經文,仍然可以明顯地看出前面例證所含的意思,因為雖然是命令句,但他諷剌的性質要大過正面的命令。人如果反對耶和華去揀選、使用他自己的工具,就像泥土批評陶匠、孩子抗議他的出生一樣愚蠢。

      我們可以根據耶和華是創造者這個事實,以及他擁有最初的主權,看出他們如此的反抗是毫無用處的。他同時又宣告他目前的作為,以及他所用的方法和目的都是命定的。這方法是耶和華要憑公義興起古列;他的目的是要用古列建造他的城,釋放他被擄的民,他的目的不是為了工價,也不是為賞賜。

      對古列的整個託付,是在啟示神掌管的實際情況和永久性。他不只是掌管他的百姓,他也為了百姓的緣故掌管整個世界,並為了整個世界的緣故掌管他的百姓。如果他們失敗了,他就親手興起一個外邦人,帶領他去爭戰,以成就他的旨意,使他失敗的百姓得以歸回。

      這個託付的中心教訓,可以在對古列所說的話語中找到清晰的說明,「你雖不認識我,我也加給你名號你雖不認識我,我必給你束腰。」雖然人可能有一陣了阻撓、耽延了神旨意的完成;雖然人可能因著背逆,不但不為神修直道路,反而迫使神走冤枉路、繞圈子,但他們終究不能使他垮臺,也不能阻攔他最後的勝利。他促使一切的人和一切的事都朝著那個勝

利的目標推進。

f.對以色列的最終旨意(四十五1417

      緊接在給古列的託付之後,第六個資訊是重新確定耶和華對他百姓最終的旨意。

      他的旨意首先是眾民的降服,他們要將勞碌得來,或買賣換來的貨物歸給以色列。他們要完全降服,因為他們發現神真在他百姓中間,除他以外再沒有別神。

      宣告了眾民的降服之後,緊接著的話說,「救主以色列的神阿,你實在是自隱的神。」這是插進來作補充說明用的。究竟這些話是那些向耶和華降服的眾民說的,或是以賽亞說的,還是懸而待決的問題。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將他們當作以賽亞說的話,是他認識到神方法的奧秘,以及承認神在最後的結果上所彰顯的智慧時,所發出的讚歎。這樣,他們就進一步反應了那些反對神揀選古列作工具的人是多麼愚昧。

    眾民的降服,最終要導致製造偶像之人的羞愧,因為他們要一同歸於慚愧。

      和這種羞愧成對比的,是以色列將得永遠的救恩,他們必不蒙羞,也不抱愧。

    在這幅他對以色列至終的旨意之畫面中,再度清楚地認識並宣告他將祝福遙遠列國的意圖。只有在他裡面,他的百姓和眾民才能得到救恩。離了他,他們就必蒙羞抱槐。

g.對地極之人的旨意(四十五1825

    在對古列的託付裡,曾宣告他更大的旨意,是要向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的所有人啟示他自己。這裡的第七個資訊則特別論到他的這個旨意。此資訊可分成三段,首先宣告他創造的最初目的,其次是他揀選雅各後裔的目的,最後呼召眾民要以這些事實作基礎。

創造的目的(四十五18):為了再度確定耶和華的統轄權,以及除他以外沒有別神,他宣告說,他製造成全了大地,創造堅定了大地,並非使地荒涼,乃是要給人居住。如此說明了人類和在他以前被創造的萬物之間的關係。神在他一切的作為中都想到人類,他創造大地只是為了替人類預備居住之所。

他揀選雅各後裔的目的(四十五19):他既創造了大地和地上的居民,就不會不給他們任何證據。他沒有在隱密黑暗之地說話。由於他創造大地的目的不是要使地荒涼,因此他揀選雅各後裔也不是要使他們荒廢。他用說話和宣告的方法來對待人,他揀選雅各後裔的目的是要使用他們來顯明他自己。

    對眾民的呼召(四十五2025):根據他有關最初創造的目的,和對雅各後裔的目的之聲明,現在他對列國發出了呼召。

    緊接著的宣告,是向眾民指明偶像和耶和華之間的區別。前面的資訊中已說到人製造偶像的方法,以及他們的徒勞無功,現在則斷言那些抬著雕刻木偶、並向不能拯救人之神敬拜的,是毫無知識的。然後與前面截然不同的,神呼召眾民彼此商議,好認出神是那從上古就一直指明、述說公義之事的獨一真神;他並且是公義的神,又是救主。

然後他對地極之民發出無限恩慈的邀請,要他們仰望他,就必得救。他用一項宣告來強調這個邀請,就是耶和華決心要使萬膝向他跪拜,萬口必憑他起誓。他的旨意是要一切人都歸向他,向他悔改。他預告接受這邀請的方法,乃是承認公義的能力惟獨在乎耶和華。人藉著這樣的承認就得以來到他那裡。

這個資訊的結尾,是宣告以色列的後裔必因耶和華得稱為義,並要得榮耀;若根據這些資訊裡的教導來解釋,這句話也包括一個思想,就是神要光照和祝福地極之民的這個旨意,必然會實現。

5.耶和華的權能(第四十六至四十七章)

      這預言的第四部分,是稱頌耶和華在巴比倫的覆亡中所彰顯的權能。這個資訊分成兩部分:先是宣告巴比倫的必定敗落,然後描述巴比倫的敗落。

a.巴比倫必敗落(四十六113

      先知論到神決心要毀滅巴比倫時,首先將巴比倫的偶像和耶和華作一個對比,然後說出耶和華的挑戰,最後宣告他的教導。

      對比(四十六14):這個資訊是以一幅生動的畫面作開頭,畫面中有許多偶像被放在獸和牲畜上,以馱到安全之地。這裡可以看見巴比倫的主要兩個假神(彼勒和尼波)正陷於軟弱、恐懼之境。先知用諷刺的語氣形容那些偶像是「他們所抬的」,現在又被放在牲畜上。這些假神不但不能拯救信靠他們的人脫離被擄的命運,自己反而被人擄去。這幅畫面的中心思想是,假神自己還需要被抬來抬去。

    緊接著,先知以耶和華懷抱他的百姓來作對比。他宣告說他從他們出母胎時就抱他們,並且到他們年老時他仍這樣作。這裡再一次確定他常常強調的一件事:他是創造的神;並且重新堅定一件事:他既然創造,就必懷抱、拯救他們。

    挑戰(四十六57):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耶和華發出了他的挑戰,問他們誰可以與他相比,與他同等,與他比較?

      拜偶像的人,只能以他的假神作答。因此這個挑戰的末了就描述偶像,指出以假神和耶和華比較是何等的愚蠢。偶像是人造的,還需要人來抬,如果把他固定在一個地方,他就無法動彈。人若向他呼求,他既不能答應,也不能救人脫離患難。

      教導(四十六813):教導的頭一部分是對罪人說的(四十六811),就是神百姓中間悖逆他的那些人。很可能他們就是以賽亞前面提過的那些反對神以古列為工具的人。他首先呼籲他們要追念上古的事,因為從這些事上可以顯出耶和華是神,除他以外並無別神。這些已表現在他所宣告的事實中,他說,「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我召鷙鳥從東方來。」他已經宣告了他將要作的事,就是召來古列,這和悖逆之人的想法完全相背,但足以證明他的大能。既然他們聽見了,他就接著斷言,「我已說出,也必成就。」

    第二部分的教導是對心中頑梗之人說的(四十六1213),就是那些實際上敵對耶和華的人,神呼籲他們當來聽他。他強調他已決心使他的公義臨近,在錫安施行救恩,這一切是在宣告他要毀滅巴比倫的決心。

b.巴比倫敗落的描述(四十七115

    這裡是直接對巴比倫所說的預言,以強勁而美麗的文辭描述對他的審判。這描述可分成四部分,分別論到毀滅的過程;先從腐化開始,然後是羞恥,荒涼,最後是徹底的毀滅。

    腐化(四十七14):首先預告這城的腐化。他由一個細緻優美的城,墮落成飽受折磨、羞恥之地。這城曾被稱為「迦勒底的閨女」,就是具有一切華美、嫻雅的特質;現在他卻坐在地上,失去了寶座。更甚者,他已經落到奴隸和羞恥的地步;而促使這一切腐化的乃是耶和華。他宣告說,「我要報仇,誰也不寬容。」先知謹慎地解釋這是耶和華自己說的話,他用前面資訊中已用過的名字和稱呼來描述他是「救贖主」,是「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

    羞恥(四十七57):巴比倫更進一步地落到羞恥之境。他默然坐在黑暗中,不再被稱為「列國的主母」。他擁有這頭銜,是因為他比許多民族有更大的權力。現在他不發一言,坐

在羞恥的黑暗中。

    先知宣告說,這恥辱乃是對他犯罪的懲罰,是從耶和華來的。他因對自己的百姓感到憤怒,所以要用巴比倫作工具來懲罰他的百姓。巴比倫就趁機壓榨、制服神的百姓,毫不憐憫他們,又把極重的軛加在他們身上。

巴比倫甚至是以自大的心這樣作,心中毫無憐憫,也不思想他如此對待別國的民會遭致怎樣的結局。

荒涼(四十七 811):先知繼續指出,這種羞恥必導致荒涼。這城專好宴樂,又狂傲自大。他的狂傲表現在他的言詞中,他竟然說出只有神能說的話,「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他狂傲地宣稱,他永不會有變故,永遠不知道什麼叫憂傷;結果在他多行邪術,廣施符咒的時候,他就要遭遇到寡居、喪子之痛。

      論到這荒涼時,以賽亞最後宣告了他的狂傲和受到的懲罰之間的關係。巴比倫素來倚仗自己的惡行,說,無人能看見他。

      他濫用自己的智慧和聰明,竟說出如此僭妄的話,「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因此先知說,禍患要臨到他身上,災害要落在他身上。而巴比倫因為眼瞎,竟不能發現災禍初臨的先兆。

    毀滅(四十七1215):最後,這位先知宣告,審判的結果是要徹底毀滅這城。他向這城挑戰,要他們站起來抵擋神審判的過程,又叫他讓那些觀天象的,看星宿的,在月朔說預言的來救他脫離將臨到的災禍。

      然而這一切都徒然無益。他們要像碎秕被火焚燒。這不是安慰之火,乃是焚燒之火。他們要遭到極可怕的毀滅,以致于那些從幼年起就與他貿易的人,都紛紛離棄他而去。

    對這個信靠偶像、符咒、邪術的城市,最後一句宣告是,「無人救你。」

6.耶和華的恩慈(第四十八章)

      論到和平的旨意,最後一部分本質上是對百姓的呼籲,並論到耶和華的恩慈。他描述耶和華的方法,提出一個例證,再一次強調他的旨意,並說出最後的話。

a.耶和華的方法(四十八111

    這位先知呼籲百姓當聽他說話,因他已看見他們的失敗。這資訊顯然是對餘民說的,而即使在那些餘民中,也還是有失敗之處。當他說到「雅各的家,稱為以色列名下」的時候,他是在論神對整個國家的旨意;但當他形容雅各的家是「從猶大水源出來的」時,他看到的是神的旨意要成就在餘民身上。他只稱呼猶大支派的餘民為「雅各的家」,是因為他看見神要如何以那些餘民作媒介,通過他們,使他的旨意得以成就在耶和華的僕人身上。然而餘民也有敗壞之處,他們指著耶和華的名起誓,題說以色列的神,卻不憑誠實(就是內在的虔誠),也不憑公義(就是外在的忠心)。他們還自稱為聖城的人,所倚靠的是以色列神的名。他們雖然敗壞,但他們的態度至少表現了信心的原則,因此耶和華向他們提出呼籲,並要透過他們的信心成就他的旨意。

    先知要余民留心他的話,然後他就宣告耶和華所用的方法,乃是預言和成就。早先的事情,他從古時就已說明。這裡「早先的事」不是指著古列說的,因為當時古列只是逐漸迫近,尚未來到。他是指神素來對待百姓的方法——預言。他預告的事,他終必成就。

    他所以採用預言的方法,是因為他的百姓是頑梗、停逆的。耶和華用他的先知預告事情,以使他的百姓無法將這些事情歸功於是偶像行的。他古時如何預告早先的事,現在他也要如何預告未來的事。他現今要將那些他們未曾聽見,未會知道的事啟示他們,免得他們說,這事我早就知道了。這是因為神知道他們一向詭詐,生來就悖逆。

      這裡宣告耶和華的方法,主要是在強調先知教訓中所含的預言成分,並指出一切的過程都是在神的管理之下。先知謹慎地指出,這些預告的事是現今造的,不是從古就有的。換句話說,這些事不僅僅是人為力量自然發展的結果,乃是出於耶和華的旨意才成就的。他的話語是使這一切事成就的動力。

      最後宣告了他慈愛的理由,乃是因他永恆的旨意——使他的名得榮耀。為了他名的緣故,他暫且忍怒,不剪除他的選民。他不是用物質的火(例如煉銀子的火),乃是用管治心理和精神的火,就是苦難的爐,來熬煉他的百姓。耶和華要透過這一切過程來預備器皿,以完成他的旨意,榮耀他的名。

b.一個例證(四十八1216

      接著針對這個預言和成就的方法,提出一個例證——首先用名字和稱呼來介紹耶和華,然後重新數算他大能的作為,使人再度認識他的榮耀和威嚴。「我是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這些宣告用語簡潔,含義深刻。耶和華是造物主,他一招呼,天地和其上的一切便都立住。

      然後先知再一次向他們挑戰,問他們中間誰曾說過這些事?乃是指預告耶和華將揀選一個工具來作他想作的事。這裡看見他的僕人將向巴比倫行他所喜悅的事,因他是耶和華選召的,是他領來的,為要成就耶和華的旨意。雖然歷史上第一個應驗這預言的是古列這個人,但一直到那完全的來到,這預告才得到最終、完美、屬靈上的應驗。在那完全的到來之前,一切在他前面的都不過是不完全的影子而已。

      先知再度向他呼籲的那些人挑戰,要他們近前來,聽耶和華的宣告,他說他從未在隱密處說話,意思就是,他一直是清清楚楚地預告,並且他一直在那裡。這宣告用非常醒目的話作結尾,「現在主耶和華差遣我和他的靈來。」毫無疑問的,這話是那位自稱被差來,並和神的靈一同被差遣的人說的。如果這話是單指古列的來臨,則不僅難懂,而且沒有意義;但若是指與神同在的那位,他是神,又自稱是神差來的,他在世上整個的生活和事工,就是與神的靈合作,這樣解釋就容易明白了。

c.耶和華的旨意(四十八1721

    這裡再一次宣告神的旨意,乃是要他的百姓得享益處和平安。他是耶和華,是救贖主和以色列的聖者。他是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神,要教導以色列,使其得益處。若他們聽從命令,

他們的平安就如河水,他們的公義就如海浪。這和平的旨意是由神所決定的,而先知看見未來的異象,便呼叫百姓要從巴比倫出來,因為耶和華已救贖了他的僕人雅各。他曾在過去引導他們經過沙漠,不使他們乾渴,為他們使水從磐石流出,現在他仍要救贖他們。

d.最後的話(四十八22

     論到和平旨意的第一大段,是以一句嚴肅的斷言作結束,「惡人必不得平安。」由於先知清楚指明了神的旨意是和平的旨意,所以他要嚴重警告神的百姓,他們若繼續作惡,這個旨

意就不會成就在他們身上。

   這第一大段所呈現在我們心中的圖畫,是神的選民正處於危險、艱難的環境中,幾乎要落入荒涼的景況。而對他們所發出的預言,則充滿無限的安慰。這安慰是建立在耶和華的威嚴、能力、和慈愛上。以賽亞在他所彰顯的一切榮耀中看見他,並將他與偶像比較,發現偶像的軟弱和無用是很明顯的。在耶和華的宣言中,他確定他賜福的旨意,並預告一些事情,以證明他的大能。這宣言的中心是在宣告那將要完成他旨意的僕人。

    先知針對著這個宣告,對神的百姓發出了一系列的資訊,最後在預告巴比倫的敗落上,啟示了他的能力,並在他拯救他百姓的事上顯明他慈愛的旨意。因此這整大段教訓的中心,是有關耶和華僕人的預告。下面一大段將更詳細地介紹那位僕人,並且指明和平的旨意將如何藉著和平的王實現。── 無名氏《以賽亞書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