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信心與試驗

 

經文:創世記十五章

  過去,我都是以探親名義回來靈糧堂,這次,則是以分堂同工的身份,在靈糧堂大家庭中與諸位一起配搭事奉,心裡感到很溫暖,謹代表矽谷生命河靈糧堂向諸位弟兄姊妹問安。

  每次回來,我都會看望一些老朋友,老靈糧堂會友聚在一起都喜歡談以前的事。剛才敬拜時,神提醒我一句話,那也是前兩天我在葡萄園團契分享的:「不要再記念從前的事」,主提醒我不要再講從前了,因神要作新事。我們看見靈糧堂是個不斷向前進的教會,我們一定要從過去的心態釋放出來,跟隨神的腳步向前行。

今天,我們要從亞伯拉罕來學習信心與試驗的功課。亞伯拉罕的一生都是憑著應許而活。當神呼召他從吾珥出來,曾應許他兩件事:一、他的後裔要成為大國。二、神要賜地與他為業。但我們知道,當亞伯拉罕離開吾珥時,連一個兒子也沒有,聖經上說,他連要往哪裡去都不知道,然而來十一9提到:「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其實,豈只亞伯拉罕過著帳棚生活,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五章也說,今天你我都好像過著帳棚生活。神也賜給我們應許之地,這地不是在台灣或美國,台北或矽谷,乃是神在耶穌基督裡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豐富的產業。所以,保羅才說,我們基督徒生活在地上,行事為人都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而亞伯拉罕的信心正是如此。

  創世記十五章分成兩個部分,1至7節神再次講到應許,8至21節神應許賜地給亞伯拉罕為業。兩部分同時也點出了信心生活的兩個原則:

一、單純的領受神的應許

 1.神的應許是真實的。

  經文一開始,「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創十五1)亞伯蘭回答:我連一個兒子都沒有,原以為羅得可以繼承我的一切,現在他也離開了,留在我身邊的唯有僕人以利以謝,也許是他吧!但神說:不是,凡從你所生的才是你的後裔。第5節說:「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麼,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創十五5)我很喜歡趙鏞基牧師對這段經文的解釋,他說:當亞伯拉罕舉目向天觀看,忽然間所有的星星都變成一個一個小孩子的面孔,向亞伯拉罕呼叫:「阿爸、阿爸…」,因此,第6節:「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我們如何看出亞伯蘭已真實領受這應許﹖創世記十七章中,亞伯蘭將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意即「多國之父」,他相信神的應許要實現在他身上,於是就領受,這就是信心。來十一6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他的人。」許多基督徒都很有信心,這固然很好,但是停留在信有神的階段,卻是不夠,乃是要信神賞賜尋求衪的人。你有沒有尋求神﹖有否從神那裡得著應許的渴望﹖林後一20說:「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有人說整本聖經中神的應許有五千多條,也有人說七千多條,無論有多少,重要的是我們經歷了多少﹖我曾聽過一位牧師的見證,每次他讀聖經,就仔細尋找神的應許,每找到一個應許就用紅筆寫一個T(Test),意思試驗一下是否是真的,等他試驗果然為真,就再用藍筆寫一個T(True),意思是真實的。過了一年,當他翻開聖經,發現其中充滿了紅色的T,也滿了藍色的T。神是神,絕不至於說謊,祂的應許都是真的。

  我們經歷了多少神的應許﹖我們是否看重﹖不要讀過聖經卻好像沒讀過一樣。有時,聽到朋友說他們家樓下新開一家餐廳,我們第一個反應是否就是「去試試看」﹖或是看到電視有一個新產品,就想馬上去超級市場買來用用看﹖然而,我們讀聖經是否也有這樣的心情﹖

 2.為什麼我們很難相信神的應許﹖

  我在教會這麼多年,發現有兩件事讓基督徒很難相信神的應許:一、「離了我(耶穌基督),你們什麼都不能做」。
二、「靠著我(耶穌基督),凡事都能作」。既然兩者都很難相信,難怪今天有很多基督徒「上天堂不敢當,下地獄不願當,吊在空中叮叮噹噹」。為什麼我們會這麼難相信神的應許﹖ 因為:

 A、不敢相信。神的應許太好了,大概不可能是真實的,就算是真的,也不可能是為我這平凡的信徒預備的,那些都是為屬靈的人預備的。仇敵時常如此欺騙我們,以致我們無法享受神的應許。

  有一回我在聚會中分享雅各書五章,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講到一半,我看到弟兄姊妹的表情很怪異,我忽然明白,於是問他們:你們不覺得自己是義人,對不對﹖他們拼命的點頭。讀到這段經文,我們都能阿們,不過,可能會想,義人不是我,所以我也不必禱告太勤,因為我的禱告不太有功效。這是仇敵的詭計,使我們無法得著神的應許。

  那麼,到底誰才是義人﹖聖經說「因信稱義」,當我們憑著信心來到神面前,在那一剎那,神要稱我們為義,我們祈禱所發的力量就大有功效。

 B、不願相信。因為我們裡面驕傲,覺得神的恩典是給那些比較軟弱、充滿創傷的人,至於我們,不需要,我們只要主就好了。但是,當我們拒絕主的恩典時,其實就是拒絕主自己。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需要和靈裡的貧窮,特別是作牧師的,常有這類的試探。我時常帶弟兄姊妹參加特會,往往我都會提醒他們呼召時要到前面去,
愈前面愈好,但只有我這個作牧師的站在後面,好像我比較剛強。有一次特會我仍是如此,但神提醒我,「你以為你不需要我的恩典嗎﹖什麼時候你才能謙卑來到我的面前﹖」那晚,我在神面前流淚認罪,第二天聚會,我特別選一個靠走道的位置,當晚我根本不知道講員在講什麼,我內心不斷掙扎,最後,終於聽到講員說「到前面來」,我第一個衝到台前,向神說「主啊,我需要你,我需要你的憐憫。」神的靈就大大的傾灌在我的身上。

  有些弟兄姊妹對特會的呼召不以為然,認為神是無所不在的,並不一定要走到台前。其實,神只是要我們謙卑下來而已。聖經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C、不能相信。當神應許亞伯拉罕要得後裔時,撒拉已過了生育的年齡,撒拉聽到使者的話就躲在帳幕後面偷笑,但使者說:「在神豈有難成的事」。神在列祖時代向列祖所啟示的名字不是「耶和華」,而是「我是全能的神」。(創十七1)

  全能的神,在祂沒有難成的事。特別面對教會的全面轉型,我們心中常會問:「可能嗎﹖」「以後的日子會比過去更好嗎﹖」,當我們回顧神過去在教會所作的大事,我們就得著憑據,且深信,祂必成就這工,且作得比過去更大、更榮耀。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神說,你們要站住靜看,看耶和華今日要施行救恩在你們的身上。在祂豈有難成的事﹖

二、信心要經過試驗

 1.出於神的試驗叫人的生命更成熟。

  神給亞伯拉罕的兩個應許,第一個在他有生之年實現了,第二個應許則在大衛時代才應驗。神還對他說,他的後裔要寄居在別人的地上,且那地的人要苦待他的子孫四百年,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屬靈黑暗,卻也是主所容許的。為什麼主允許我們經過這些黑暗﹖因主要試驗我們。

  創世記廿二章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上獻以撒,聖經上說,神要試驗亞伯拉罕;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申命記八章說,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約翰福音中,當主要把五餅二魚變為神蹟前,主問腓力,我們要從哪裡得餅餵飽這些人﹖約六6說,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神為什麼要試驗我們﹖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叫我們的生命更成熟,讓祂的旨意在我們身上彰顯。

 2. 神的試驗包含兩個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神的試驗,只是有些人像腓力一樣,從頭到尾懵懵懂懂,不知道主在試驗他。求主幫助我們常敏銳於祂在我們身上的工作。當神要試驗我們時,其實是在問我們兩個問題:

 A、你信得過神嗎﹖換句話說,無論你生命中發生任何事,你都能繼續依靠神嗎﹖神的名字叫「耶和華以勒」,意即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以勒」這兩個字原非預備之意,而是「看見」;在耶和華未預備之先,祂已看見我們的需要。

 B、神能信得過你嗎﹖這並不是說你能為神作一些事,而是當神要你按照祂的心意作一些事,你能不能百分之百不打折扣的去做,即使是極不合理的要求。我們發現,攔阻我們順服神的最大因素是:當我們的意念取代了神的意念時。

  米勒牧師曾經分享,在他年輕時,每次講道都要等候神,而神總是在最後一分鐘才告訴他,他問神為什麼﹖神說「我不能信任你」;若神早先告訴他,他就會刪剪修改,或乾脆留待下回再用。當我聽到這分享,真是扎心,同時我也明白,神是如此看重我們與祂同工的關係。

  歷世歷代的屬靈偉人莫不是如此,亞伯拉罕、約書亞…亦然。今天神也要我們忠心的事奉祂。特別是在座為人父親的,神託付我們在家中作屬靈的頭,就應把妻子兒女都帶到神的面前。一位弟兄見證說,他從小到大未錯過一次主日崇拜,因為從小父親就是如此教導他們。有一次他裝病不去,他父親說,生病了嗎﹖吐出來給我看,吐不出來就要去,於是他只好乖乖的去教會。有一次,他真的吐出來了,好高興,他爸爸卻說:吐出來了,舒服了,可以去了。弟兄姊妹,神把金錢、兒女、時間、恩賜都賜給我們,祂可以信得過我們嗎﹖

  Uncle Phillip 是我非常敬佩的長輩,他曾在一個地方事奉神,有一回,他和同工兩人受暴徒挾持,眼看暴徒拿槍對準他的腦袋,在最危險的時刻,他舉目望天說:「主,我相信你!」,這時,神也對他說:「我也相信你」,結果,神就奇妙的將他兩人從暴徒手中釋放了。

  面對教會轉型,有些人仍非常困惑,但我要說這時候必須憑信心不憑眼見。英文有一個字很有意思,Real,它有兩個意思,一、現實,二、真實。太多時候,我們只看見現實而忽略了真實。環境、已然發生的事、人情這些都是現實,但是主的同在卻是真實的。迦勒八十五歲時,面對四十年前他想得到的希伯倫城,當時的光景已大不如前,他已老邁,希城卻依舊堅固如昔,但他沒有看環境的現實,而是看見主同在的真實,他說「或者耶和華與我同在,我就可以前去得那應許的山地為業。」

  應許之地永遠不會平白掉下來,而是要爭戰得著。在這試驗的時刻,求主幫助我們,激發我們的信心,像迦勒一樣,肯定地說:若耶和華與我們同在,必能得著應許的大台北、台灣為業。──  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