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III.特 別 的 解 釋

 

    以下的討論是關於聖經中一些特別修辭體裁的解釋。解經者必須對這些文體有深入的認識方可適當的按正意分解經文。

 

A.詩 歌(Poetry

 

    舊約希伯來詩歌(Hebrew Poetry)是猶太人在歷史和生活中的詩歌頌詞(hymns and songs),多含有強烈的希伯來民族色彩。詩歌體裁約占了舊約三分一篇幅,可見希伯來人是喜愛詩歌的民族。

    希伯來詩歌的特點是『神本主義』(God-centered),即內容是以神為本,以神為中心。其主題和物件是耶和華上帝。與中國或其他民族的『人本主義』詩歌不相同。

    一般舊約的詩歌書分為五卷,就是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及雅歌。如果把耶利米哀歌算入內,就是六卷。舊約詩歌也分為四大種類

 

一.抒情詩(Lyric這是情感的詩歌,是作者的遭遇與經歷的感情流露,包括對上帝的禱告、讚美、呼求、對人生與世事之感懷與慨歎等,詩篇和傳道書多屬於這一類。

二.格言詩(Proverbial這是句子精煉的詩歌,句句富有教誨,發人深省,字字扣人心弦,叫人警惕。箴言可算是這一類的書卷。

三.挽歌詩(Lamentative這是富於默想,而又以悲傷哀哭為主題的詩歌。耶利米哀歌為這一類詩歌。

四.戲劇詩(Dramatic這是以戲劇形式寫成的詩歌。約伯記和雅歌多屬於這一類。

 

    以上只不過是一些較大的詩體分類。舊約其他三十三卷書散佈著許多零零碎碎,長長短短的詩句或短歌。在五經與歷史書中有許多訓誨詩(Didactic poetry),在先知書有許多是預言性的詩歌(Prophetic poetry)。

 

    要解釋希伯來詩歌,就必須先瞭解其特徵。

一.富於警句詩句簡短精警,正所謂言簡意賅,發人深省,作信徒為人處世之金科玉律。

        例如「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28

                「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詩16:2

                「公義使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箴14:34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18:12

二.多用對句(Parallelism對句又稱平行句,與中國的對聯十分相似。

A.同義對句

        例如「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贊 」(詩117:1)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

B.反義對句

        例如「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留意」(賽1:3)。

C.加強意義對句

        例如「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箴24:5)。

D.發問對句

      例如「你要向我們發怒到永遠麽?你要將你的怒氣延留到萬代麽?」(詩85:5)。

E.反駁對句

        例如「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21:2)。

F.呼應對句

        例如「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詩118:24)。

G.流水對句以第一句為副,第二句為主要的句子。

        例如「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惟有賢慧的妻子,是耶和華所賜的」(箴19:14)。

 

H.比喻對句

        例如「天離地何等的高, 的慈愛向敬畏 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詩103:12)。

I.比較對句

        例如「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27:6)。

三.喜好重複

        例如「耶和華從天上觀看,他看見一切的世人;從他的居所,往外察看地上一切的居民」(詩33:13)。

四.喜用疊句

        例如「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詩1:1)。這是三疊式的。 多疊式的有詩19:7-9。結語疊式的有詩136

五.折句法又稱「離合體」或「字母詩」。有詩9103437111112118119,145。其中最精彩的一篇算是119篇了。全詩分22段,每段8(希伯來文廿二個字母22X8=176)。在每一段裡,同一個希伯來文字母重複了8次。22個字母總共是22段。整卷耶利米哀歌也是字母詩。這些字母詩使人容易背誦,也容易頌唱。

六.不重押韻西洋詩歌和中國詩歌都重視押韻。希伯來詩歌卻注重思想美,文學美,教訓美,和結構美。

七.富歷史性希伯來詩歌不是個人幻想的抒發,而是表達歷史的事實。

八.以神的榮耀為目的其他民族的詩歌常歌頌人的的功德,奉承世人,或是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風花雪月等為主題,所以詩意多消極庸俗,但是希伯來詩歌卻多以敬畏神,愛神,以及從神而來的説明與盼望等為主題。

 

解釋詩歌基本原則

一.分析其文體和結構就如以上所給的資料,把所要解釋的詩歌分析清楚是屬於那些類型。

二.也要知道詩歌不只是頌詞,它也是可以用來唱的歌。因此,其排列和結構都不與一般文體相同。

三.要記得詩歌的語詞常是象徵式的。因此不可以平面的意義來解釋。這要對希伯來詩歌的用辭要有認識。

四.要知道詩歌在希伯來人的生活中是為了實用的;富有教誨性。

五.解釋詩歌也要注意其整體性,不可斷章取義,或分成一小段來解釋。對其上下文都要注意。

 

B. 預 言 / 預 表

 

預 言預言是神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神藉著 的靈感動人說出來的事情。預言略可分為已成全的預言,在成全中之預言,及將來要成全之預言。聖經的預言與其他民族或宗教的預言不相似,它含有神的應許,也將在未來必定實現。解經者在解釋聖經預言時,必須遵循一些原則

一.必須注意那段預言經文所用的語言。我們必須決定所有專有名詞、事件、地理、文化背景。關於預言所用的語言,解經者必須注意其象徵性,詩歌體和表記的因素。

二.須判斷先知和其他所說的預言之歷史背景這就是說要設法瞭解先知寫作時的觀念。

三.釋預言時要充份注意其上下文,和思想的來龍去脈。

四.解經者要注意先知著作的特性是不是系統化的;先知們是傳道者,是看見異象者,而不是學術性的講師,因此許多時候預言是沒有邏輯系統的。

五.解經者也要熟悉其他聖經中的預言這說明聖經中的預言是有相容性的,都指向一個大方向。一些預言也常重複,以一個『以經解經』的方法來解釋預言乃是不可缺少的。

 

預 表預表是對過去的事物、人物或歷史中的一個形式和制度的解釋,使到這些“表徵”(types),在以後找到其“本體”(antitypes)

        這與預言的性質不相同,一個是認為神在不同的時間裡重複一個事實,另一個說明神預言,沒有牽連到兩個時代(時間), 將在未來應驗所預言的東西。按照福音派學者的建議,解釋預表應按下列規則

一.注意新約如何處理預表。新約常應用預表時,多注意到基督和救贖的事實。也是以其中的“大處”著眼,對於許多瑣碎的細節並不注重。

二.在一個預表中,預表部份和非預表部份應加以辨別。說明人一位解經的人,不可加上自己對該預表的想像力。比如,會幕中有許多東西根本沒有預表的意義,並不是祭司所有的舉動,獻祭中的每一樣因素,都可以在新約中找到其對稱的預表本體。

三.除非有新約權威的支持,不可引用預表以支持某種教理。很明顯的,希伯來書使用預表來證明某些神學立場。但是,今天的解經者不可以學像希伯來書作者那樣注釋新的預表,因為我們並未受到聖靈的默示。解經者今天對預表的工作就是闡明聖經中預表的真理。

例子7:1-3 麥基洗德是基督大祭司的預表。  

 

C.比 喻

 

定義希伯來文是Mashal,意思為箴言,明喻,比喻...(撒下12:1-4;14:1-11;5:1-7等等)。

            希臘文Parabole,有『並排』的意思,目的在作比較,因此是一種說明方法,就好像說「天國好像...」。(注一)

            聖經學者蘭姆說「比喻不同於寓言(Fable),因為比喻不注重細節,也不想入非非;比喻不同於神話(Myth),因為比喻並不是選擇容易被接受的民間故事;比喻也不同於寓意故事(Legend),因為比喻並不是每個細節都含有特別意義;比喻也不同於明喻或暗喻之類的象徵性修辭。」(注二)

 

為什麽耶穌要用比喻 ?

一.按可4:10-12,是不想"外人"知道神國的奧秘。

      A. 對耶穌當時的處境來說,他是必須這樣作。因為當時反對他的人都想捉住他的把柄來控告他。因此就想從他的言行中紮出一些直接清楚的控告證據。

    B. 彌賽亞完全顯示的時間還沒有到。 

    C. 天國本來就是一個奧秘。

二.為了把神的信息用人間生活的例子告訴一般的人。

三.為了要使聽的人去嘴嚼比喻中神豐富的信息。蘭姆指出,比喻是教導有回應的門徒之一種方法,也把真理對不回應的人隱藏起來。

 

比喻有以下的特徵

一.比喻取材於屬地的事件、習慣、或可能發生的事。

二.信息卻是超越屬地的因素之上,包含屬靈的教訓,或神學的真理。

三.在屬地的因素和屬靈的因素中間,有類比的因素。就是因為具有這類比的因素,比喻才作為說明和爭論之用。

四.也因為比喻擁有以上不同的素質,所以每一個比喻都必須解釋。

 

解釋比喻的原則

一.神學原則基督來傳揚福音,並宣稱天國已經近了。有許多比喻都與基督的身份和天國有密切的

-------------------

    注一英國著名聖經學者,C.H.Dodd,在其 The Parables of the Kingdom (第三版) 16,給比喻下此定義:『用最簡單的方法說,比喻是從自然界或普通生活中,以活潑或奇異的方式,舉出明喻或暗喻,吸引聽者的注意力,並留給聽者心中一個問題,到底說話者所要表達的教訓是什麽,以引起聽者主動的去思想。』

    注二蘭姆,基督教釋經學。(美國:活泉,1983), 158

關係。因此解釋比喻時,我們必須問這個比喻和基督(基督的身份、工作、榮耀、再來、審判等等)或天國(性質、預言、成長等等)有什麽關係。

        一般上,學者把比喻分成以下幾類

      a. 關於神國度的A.現在的,B.未來的,

      b. 關於天父屬性的,

      c. 關於末世審判的。

二.文化原則耶穌所講的比喻多取材自當時的文化背景資料。這些文化風俗習慣,物質文明都可以從比喻中看到。對當時文化的瞭解可以說是解釋比喻的一大認識。

三.釋義原則比喻都含著一個大前題或主題來講論。也因為這樣

        A.比喻是含著一個中心主題,因此每一個細節都不可能獨立存在。比喻中的細節如一些人物(配角),其他物件,或背景的變動等,都是為著整個比喻的主題而存在。

        B.看看有沒有自釋的地方。一些比喻或在講論時,或在前,或在後的講論常附帶著解釋。這些解釋有時是明顯的,有時並不明顯。

        C.看看上下文的解釋。或是取以經解經的原則來看看其他地方也有同一樣的比喻出現。

四.教義原則比喻所含的教訓或神學真理極其豐富。因此許多人都想取比喻來應用這個時代。釋義的原則說明我們不可以自己主觀的神學觀點來取一個比喻的解釋然後用來支持自己所要強調的神學觀點。

五.應用的原則就如比喻的目的,就是要求聽眾有所反應少可以真正明白/體會當中的意義。今日的解經者必須觀察這比喻要求怎樣的回應?或是如何把意義應用在生活處境裡。

 

D. 神 跡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神跡就是不尋常的事或現象。這不尋常的事也出乎人的想像,意料,或邏輯之外。它也不在許多自然科學定律的範疇內。基督教/聖經所指的神跡是神對人間/自然的特別作為。從聖經所用的四個字詞我們將對『神跡』有較全面的瞭解

一.「大能」(Dunamis指神的力量藉著耶穌所行的神跡向這世界彰顯(太11:21;6:2,5,14;9:39;13:10)

二.「奇跡」(Teras指明所發生的事,或所見的現象引起眾人的驚奇(可13:22;4:48)。

三.「工作」(Ergon是指著神所作的大能大力之工(約5:20;&;3;10:25)。

四.「記號」(Semeion/sign說明所見的事是一個記號,是特別的記號,也是神給世界的記號。當時的人深深的知道在特別的時代,神會在這世界顯出許多特別的記號(約2:11;4:54;6:2;11:47)。

 

    因此,當我們為一個神跡解釋時,必須先肯定該神跡是屬於那類型。不管怎樣,神跡的目的是要向人顯明神的旨意,而不是使人看見人的榮耀。

 

神跡的特性

一.神跡與神的旨意和救贖計畫有極密切的關係。神跡的顯現和實行是有神的特別的目的,也有神自己的時間。這要求我們對聖經整體的認識或神全整的救贖計畫有全面性的認識。耶穌也不藉行神跡為了自己的方便。神也不是因為人的信心大小來行神跡。神跡也是公開的被行出來。

二.許多時仲候。神跡中許多用詞句或人物或物件(稱為符號)是象徵性的。憑字面的解釋並不適合,必須找出其象徵意義。

三.必須留意當時四周圍的人對該神跡的反應,因為他們的反應纔是真正作者要表達的意義,而不是我們今天的人該如何去看這神跡的效果。

 

解釋神跡的一些基本原則

一.神跡是特別的事件。因此神跡不一定照公式或自然律來進行。要尋求當時的行神跡的處境(尤其是該書卷的作者和寫作目的)。找出這神跡所要顯示的目的。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一些跡象指明這神跡發生的目的。如與神的救贖計畫,時間等等。

二.神是行神跡的神。也有各種不同的"神跡"(見以上的定義)。當然,撒旦有可以行許多異能奇事。因此,要分別各種神跡的素質。處在末世時代,應十分小心與嚴肅的分清神跡或邪術。神是活的神,因此, 仍可以行神跡: 按著 的旨意,為要印證 的工作和存在。要記得聖經已經寫成,因此,現代的神跡應受聖經的判斷衡量。

三.時間是神跡最好的試金石。真假神跡有的時候要在時間考驗之下顯露出來。

四.我們應從當時的人對該神跡的反應和所認識意義來看該神跡的影晌力。

五.基督的復活和教會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神跡(11:29-33)。也因此這樣,耶穌不會為了人的滿足人而行神跡。

 

敘述體裁

    敘述體裁(也有譯成「記述文」)在聖經中占了最多的篇幅,通常是指一些事件的歷史過程的記述。舊約中的歷史書卷,新約的福音書,使徒行傳都是最典型的敘述體。

    當代聖經學者對敘述文有深入的看見,一般上是按敘述文的特徵來分析和解釋經文。敘述文有四個特性

 

一.情節(Plot)就是一個敘述故事的過程,有時在這過程當中會出現衝突、陰謀、解決衝突,有時也會出現多次衝突等等。例如約翰福音第九章,耶穌先醫治瞎子,然後就是瞎子與法利賽人起第一次的衝突(9:13),接著再起第二次的衝突(9:24),最後是耶穌與法利賽人起衝突(9:40)

二.人物(characters)在整個敘述當中會出現一位或多位不同的人物。明顯地,這些人物的活動構成整個情節。讀者也只能從他們的活動和談話中來認識他們。當然,我們更多要留意作者如何表達他們來讓我們認識。這些人物常常相對或是敵對起來。“好人”通常是屬於神的人。通常敘述者/作者不會清楚說明這些人物的動機(motive)和性格(personality),因此讀者必須去解釋這些人物。例如約翰福音第九章,人物有耶穌、瞎子、法利賽人、瞎子的父母親、連先知,摩西和神也被引伸出來。這些人物的動作都清楚被敘述出來。

三.佈景(setting)佈景就是情節和人物的空間。很多時候,聖經佈景都牽引著歷史因素,讀者先要瞭解這些歷史背景才有辦法深入作詮釋。比如耶穌醫治畢士大池旁的瘸子,而病人都在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池水就要求讀者先認識這歷史背景。也因為許多敘述要求清楚的地點纔能實現,因此聖經中的地點都含有真實的歷史背景。這是聖經與世俗文學著作的分別之處。約翰福音第九章中「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在安息日」、「怕猶太人」、「趕出會堂」都屬於佈景資料,也要求去認識其中的歷史背景。

四.意見(point of view)敘述者的意見和企圖可以說是敘述文中唯一的聲音,他也是那位控制整個局勢的人;我們只能從他所定下來的意見中認識該段經文的意思。換句話說,敘述者就是那位決定和導引讀者該如何反應敘述中的情節和人物。通常這位敘述者會以第一人身份“我/我們”(First person)或是第三人身份“他/不記名"(Third person)來敘述。如果是以第一人身份,那敘述者就是其中一位人物。可是聖經的敘述通常都是以第三人身份敘述,並且是以不記名,不顯露身份來敘述。這不顯露的敘述者不出現在故事中;以第三人身來講述;不受時間和地域控制;在每個情節中作為一位暗藏者(implied author),隨時可以重複講述任何動作;隱藏

    起來講述當中人物的意念和感受;常常解釋那時的背景,或翻譯一些字眼,或為故事註解;並且以個人的意識形態來講述事情過程。

      例如,當耶穌在迦拿行完把水變酒的神跡後,敘述者就注釋說「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跡」,又如我們不能肯定約3:16-21到底是耶穌親口說的話或是敘述者個人的反省。

 

啟示文學

 

    查考以色列歷史,這民族最具特色的啟示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興起和成長是處在一段最英雄(most heroic),也是最悲慘(most tragic)的歷史時期。啟示文學多出現寫於兩約中間時期。舊約中的但以理書,以西結書,新約的馬太福音24-27章,啟示錄就是屬於啟示文學類。當然,啟示文學最多出現的地方是在舊約的次經,例如,以諾一書、猶太五十年紀念書、希比利的說話、十二族長的見證集、羅所門詩篇、摩西升天記、以賽亞殉道記等等。

    啟示文學的特徵有四個

 

a. 先知話語的沒落,啟示文學才興起

    學者不能肯定是何種原因造成啟示文學的興起,但是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舊約先知話語漸漸沒落而造成啟示文學的興起。更有人說,啟示文學作品是由但以理書開始算起,而先知文學中(38-39;1-8,9-14;約珥3;24-27)早含有一些啟示文學的蹤跡讓後來的啟示文學作者繼續去發展。

    學者留意到,啟示文學的解釋多數集中在那些含糊及未完成的先知預言。似乎啟示文學作者對許多猶太人想知道的預言都有辦法從啟示文學獲得答案。他們查考先知的預言,並給與適時的答案,是針對當時的處境,使當時的讀者立刻得到滿足。

 

b. 神秘的異象(Esoteric in character)

    啟示文學作者常自稱他們藉著夢或異象被提至天堂獲得知許多神要啟示的秘密。有時他們自稱是一位天使帶領他們經過天堂並解明一些將在地上發生的事情。這些異象可能是對當時歷史的闡釋,或是對將來之事的解釋,或是關於神的將要來臨的國度,末世的審判,惡人的報應和善者的獎賞。甚至,他對一些雷風,暴雨,閃電都可以解釋。

 

c. 文學式的表達(Literary in form)

    先知和啟示文學皆認為他們傳講的信息都是由神那裡而來,但是他們表達信息的方法卻不同。先知多數藉著口來傳講「你要向他們傳講這些話」(13:12),多數是由別人記錄下來,但是啟示文學卻是「把你所見的,寫在這書上」(1:11)。先知的權威是「耶和華如此說」(Thus saith the Lord)(7:7),而啟示文學卻是「接受這書,好使你保存它們」(摩西升天記1:16),或是「有耳的應當聽」。

 

d. 符號文字(Symbolic in language)

    啟示文學的內容是極戲劇性的描述,因此一般的語言不能盡全的表達其信息,需要使用一些符號文字去表達其意義。

    雖然這些符號文字是啟示文學作者的固有財產,但是許多時候它們的根源可追溯至過去舊約中的文字。例如,龍(7:12;74:13;51:9;29:3;32:2),海獸(40:15-24;74:14;104:26;27:1),拉合(Rahab)(9:13;26:12;89:10;30:7;51:9),蛇(26:13;27:1;9:3)。這些獸類也可從當時的巴比倫及埃及文化中找到。

    符號當然不只是限定在各種的獸類,天上的星類,風暴,地上的植物,山川河流,各種的寶石,甚至不同的數碼,皆可以成為符號文字。許多時候,這些符號在不同書中重複的出現,但是它們的含意卻有所變動。也是這一點,使解釋啟示文學的工作更加困難。

 

    我們必須先對這些啟示文學的特色有所認識,才不致隨意解釋其中的經文。這些特色也要求今日的解經者小心處理啟示文學資料。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研讀一兩本好的啟示書卷注釋書,例如有關啟示錄的注釋書。

── 文牧《研經法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