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VI. 解 經 步 驟

 

     「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把神的話語切割的適當)真理的道。」(提後2:15)

 

這「按正意分解」正是要運用研經/解經的方法,為一段經文作注釋(exegesis),就是說把經文的原意解釋出來。為了達到以上目的,就必須根據一些具體的解經步驟(exegetical steps)

有以下七個步驟可以遵照進行。使用約3:1-15為例子。

 

. 選擇和閱讀經文(Select the text)。

 

     在此,有兩個動作需要遵守

 

1.1. 先選擇要注釋的經文。選擇經文然是要有合適的段落。多數的聖經已經把經文段落分配好。如果遇到比較困難的段落,就必須參考更多不同版本或"新標點"的譯本。

 

1.2. 然後,借用速讀法,把挑選的經文閱讀數次,直至熟悉為止。

 

     例子選擇約翰福音第三章,也發現約31-15是一個適合的段落。

          

. 應用「歸納」查經法(Inductive Bible Analysis)

 

    應用「歸納研經法」把該段經文的要素整理。

        一般上,歸納法就是向該段經文提出七個問題何人?何處?何時?何事?何話?為何?如何?

 

例子何人?尼哥底母=你,你們,法利賽人,猶太人的官,以色列人的先生。   

                          耶穌=我,我們,拉比,由神那裡來的師傅,行神跡者。               

                          聖靈(似風一般)

                          人子=在天的,被舉起

                          摩西=在曠野舉蛇者

          何處?耶路撒冷,耶穌停留處(不知名)

          何時?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一個夜晚

          何事?尼哥底母找耶穌談話,關於重生的事

          何話?尼哥底母發出三個問題「拉比...無人能行」,「人已經...生出來麽」,「怎能有這事呢?」。

                          耶穌都一一回答這三個問題「我實實在在...見上帝的國」,「我實實在在...也是如此」,「你是以色列...靠上帝而行(?)」。這談話似乎是一個神學性的對話,含義極深。

          為何?事情的發生是尼哥底母來問耶穌。在談話中,因著身份的改變(你-我變成你們-我們)說明耶穌與尼哥底母的談話不只是單獨性的,而可能代表了兩個圈子的人或兩個組織(基督教和猶太教)

          如何?談話內容的發生是因為尼哥底母與耶穌談論重生的事。談話過程是兩方對一些觀念弄不清楚,例如,兩方對“重生”的瞭解不相同。對“怎樣得重生”的觀念也不相同。

                        後半部的談話也由重生轉去永生的觀念。                   

 

如果是敘述體裁,可以作敘述的分析。

 

敘述分析四步驟

 

一.情節(plot)耶穌與尼哥底母相遇並由尼哥底母開聲引入話題(3:1-2)、接著是耶穌三次回答尼哥底母兩個疑問(3-15)。耶穌三次使用「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把談話的情節帶至高峰。也使用「重生」和「聖靈如風」的雙關語使談話引起衝突。這個衝突並沒得到平息,因為作者並沒有交待尼哥底母是否接受/解決了這兩個衝突,他只是靜稍稍地從情節中消失。

 

二.人物(characters)耶穌()和尼哥底母()是主要人物,可是耶穌所說「我們」和「你們」又代表那些人呢?相信「我們」是代表使徒或是當時的基督教,而「你們」是由尼哥底母所代表的正統猶太教。神、聖靈、摩西、人子也是一些在談話中出現的配角人物。神在這裡被形容為與耶穌「同在」而行神跡的人。聖靈卻是那使人重生或“靈”生的對象。摩西是因為銅蛇的事故被提出來。人子是新約特指耶穌基督的名稱,這人子在此特指那升天的基督。以上的人物都是直接被敘述,並沒含有隱喻的意義。

        另外也提出兩種人物「靈生的」、「肉身生的」。這兩種人物是敘述中唯一含隱喻的意義,代表著兩個對比。相信這兩個名詞是當時教會的常用字眼,說明信耶穌的人或重生的基督徒是屬於「靈生的」,而屬世界(或屬律法?)的是「肉身生的」。

 

三.佈景(setting)尼哥底母是在夜裡來,相信談話地點是在耶路撒冷一所耶穌和門徒所停留的住所。耶路撒冷應是這地點,配合尼哥底母的身份。不知道尼哥底母何時離開這所房子。風的來去無形成為解釋聖靈工作最好的場所,聖靈要在這大自然界中工作。地和天被代入作為佈景,說明地上的人/肉身生的人只懂得地上的事,「我們」的見證是關於天上的事。人子卻是那位在天的人物。因此天上的事必然關於人子的事。摩西在曠野舉蛇的佈景被帶出來,使這談話的佈景更添加許多色彩。

 

四. 敘述者約翰以第三人身的他來指尼哥底母,以第一人身我們來代表自己。他似乎站在耶穌這一邊。

    敘述者似乎注重耶穌有意使用「水和靈生」來代替平行的「重生」。銅蛇被舉起來等於耶穌被釘十架舉起來。當然,這含意是要說明被蛇咬的人望向被舉起的銅蛇而得生,那罪人望向被舉在十字架的人子將得永生。

    有一句「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不知是否耶穌所講。相信是敘述者的個人註解意見。

 

. 應用「結構式」研經法(Structural Analysis)

 

    藉著以上的分析,不難用一個表格/觀念架構去表達其中的關係

    (這是一種看見,不是每段經文都可以給我們這樣清楚的表格。)   

 

    代表人物            人物                話題                人物                代表人物

 

    拉比                      行神跡                    法利賽人   

    師傅                    耶穌            重生                      猶太人   

    行神跡者                  聖靈如風      尼哥底母    以色列人的先生

    我們                      見證                                

                                                    摩西舉蛇                  你們       

                                                    人子被舉                                       

                                                    永生

 

. 作修辭及體裁分析(Literary Analysis)

 

一.先注意和分辨經文是屬於那一類文學體裁。

二.檢查該段經文是屬乎那種風格(genre)或當中一些句子屬於某些風格。然後,把這些特別的風格分析出來。

 

體裁3:1-15是一個敘述(Narrative),以談話(discourse)方式來描述。兩個主要人物的身份也特別表明。

 

風格整體的風格清楚的排列出來有三個問和三個回答。耶穌都是處在回答的地位。

          三個回答都是以「我實實在在告訴你」(amen amen lego umin)。這是亞蘭文的一句俗語。

          有許多平行對句的詩體出現

   

      人若不    ----    重生,----  就不能 -- -- 上帝的國   

      人若不是從 -- 水和靈生,- 就不能 -- -- 上帝的國

 

        肉身 -- 生的 -- 就是 -- 肉身

         ---- 生的 -- 就是 --

 

        我們 --- 所說的,--  是我們 -- 知道的

我們 --- 所見證的,- 是我們 -- 見過的

 

        - 地上的事,-- 尚且 -- 不信

        - 天上的事,-- 如何 -- 能信   

 

        也有一個預表出現銅蛇被舉起來使望向它的人得救,耶穌基督被舉在十字架上使仰望他的人得救。           

 

. 字義分析(Words Meaning)

 

    先把重要的字眼或詞句列出來,然後參考聖經原文字典或神學辭典。

 

例子

「法利賽人」指猶太人的律法教師。無法肯定法利賽人的真正來源,相信是自以斯拉時代開始,因為回歸後的猶太社會需要大量的律法教師而有一班人被分別出來專門受訓負起教導的工作。法利賽人為熱心和虔誠的律法師。受猶太人的尊重。他們不只嚴厲地遵守律法,也遵守傳統的教導。有估計說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只得六百人,可見尼哥底母尊貴的身份。法利賽人及文士們走在街上時被人稱為「拉比」。尼哥底母稱耶穌為拉比,是把耶穌與他放在同等的地位。

 

「猶太人的官」當時的猶太人是受羅馬人統法,只有羅馬官。這裡是指猶太人七十二人大公會的成員。當時的羅馬政府容許猶太人組織這大公會以律法來審判猶太人。這大公會中有廿四位是祭司,廿四位是撒都該人,廿四位是法利賽人。祭司長是當然的主席。

 

「從神那裡來」含有先知的意思。如摩西與神同在(出3:12)或耶利米(耶1:19)。

 

「重生」(anothen)這希臘文字含有雙重的意義從天上生下來或是第二次生出來。尼哥底母只領會第二個意義,也是最普遍的意義。可見這裡含基督教特別的神學用詞,表示信徒藉著神的道重生了(彼前1:23),或在此藉著聖靈重生。

 

     「水和靈」這基督教的用詞含有特別的語意。學者不能肯定它在此處的意思

一.水代表自然或是肉體的誕生,而靈代表超自然的誕生。或是把水當著是「地上的」,而靈當著是「天上的」。(如第十二節所說)。

二.水可能指施洗約翰的水禮,是當時猶太人所領受悔改的洗禮。而靈是指基督教的重生。說明猶太人/尼哥底母所受悔改的洗禮不足夠,而需要加上靈的重生。

三.把水當著是基督教當時的洗禮,就如耶穌之前的洗禮(約1:33)。水禮必須加上靈的重生。

. 有解釋說是指神的道(王明道「重生真義」)

. 有解釋說水就是聖靈(4:13;6:37;7:39),只是重複字。

 

        舊約並沒有直接提出水和靈的洗禮。約珥書曾經預言在末世時神的靈將澆灌他

的子民(珥2:28)。以西結也間接指出水和靈將一起出現使以色列人潔淨並獲得新心跟隨神(結36:25-27)。一般上,福音派學者認為這用詞是代表一樣東西,就如平行同義「重生」,也就是一個因彌賽亞而改變的生命。

 

「神的國」這名詞從來沒有在舊約出現過。但是類似的觀念,例如神的國度或主的統治或主是王卻常出現(出15:18;93:1;103:19)。先知們常預言這國度將由大衛子孫統治(賽9:1-7;9:9-10)。這國度是將來的,也是永遠的(撒下7:12-16)。尼哥底母作為一位猶太人的先生必然明白進入將來神的國度就是進入永生。當時的猶太人認為所有的猶太人都會進入神的國除非犯了故意犯的罪(Mishnah Sanhedrin 10:1)。猶太人對神的國或是彌賽亞的國度的盼望極濃厚,盼望在末世這位彌賽亞會到來為他們在地上建立神的國。

 

「靈/風」希伯來文字是Ruah。耶穌有意使用這雙關語來表達受聖靈的重生如風一般難捉摸,只能去感受。相信這是基督教的神學語意。

 

「人子」耶穌最常用的自稱。新約共出現84次,約翰福音12次。是七十士譯本用來翻譯希伯來文「亞當的兒子」,字義是指一般在世上的人。這字後來漸漸附上彌賽亞的意義(但7:13;以諾一書38-71)。

 

. 分析背景(Historical Background)

 

一.查考作者的背景。包括作者是誰、物件、年代地點、目的、主題、特徵的背景。

二.查考其歷史、文化、宗教、經政、地理等背景。

 

. 作者背景傳統的看法認為約翰福音是約翰,西庇太的兒子,主所愛的使徒,所寫的。也相信當時約翰是住在亞西亞的以弗所,一般所認為的日期是西元100年。

    約翰福音與符類福音有相當大的分別,至少在資料的排列和編寫手法上比較注重神學性的討論而不像符類福音注重歷史性的敘述。約翰對每個主題也深入的討論。例如,藉著整章(第三章)在討論重生及永生的觀念。許多時候約翰是藉著一個敘述然後演譯成神學性的討論,例如第六章,先是耶穌喂飽五千人,藉著似乎是要談論“吃肉喝血”的課題。

        約翰對神跡的看法也不完全與符類福音相同。符類福音用神跡(dunamis大能奇事)來形容神跡,但是約翰卻用記號(semeion)來形容神跡,不只是許多人看見這些記號就信耶穌(2:23),而且要進一步重生(3:5),領受活水(4:14)。   

 

二.歷史背景一直以來,聖經學者相信約翰福音是寫於第一世紀末,也在小亞細亞的以弗所寫此書。當時在以弗所的教會已稍有發展,正需要深固的神學教導,也必須面對外來的異端。當時教會中的信徒多數是希臘人,猶太人只占少部分。

        認為當時亞西亞地區正受到樂斯底這異端的影響,約翰正對抗這異端。樂斯底主義不相信「道成肉身」的基督,只能接受基督是一個神差派來地上行走的基督。另外,不能接受人的得救是加上肉體的(那改變了不朽壞的肉體),而只是人的靈魂得救。

    相信在多米仙(Domitian)王執政時代(西元 81-96 )的後期時(AD 90-95)教會曾受逼迫,而約翰曾受逼迫被放逐去拔摩島。拔摩島就在以弗所港口海外。但是當時教會所受的逼迫並不嚴重,教會還是得著發展,甚至教會之間常有來往。

 

. 上下文與以經解經(Context and Inter-textuality)

 

一.上下文。

        從上下節、或是上下段、或是上下章,找到一些解釋的線索或甚至是該段經文的解釋。

    例子從約二,三,四章中看見耶穌與各不同的人對話。似乎是約翰有意這樣排列。人物也經刻意安排,先是馬利亞,後是真統猶太教的尼哥底母,接下來是非正統猶太教的撒瑪利亞婦人。從談話的物件和內容,我們發現這位元人物可代表當時不同型式的猶太人,內容(時間、重生、活水、崇拜意義)更說明當時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分別之處。

 

        人子降下及升天,可能解明約1:52所說拿但業要看見使者要在梯子(人子身上)上下。

     「信」在約翰福音出現98次,「永生」出現17次。這兩個字在此一起出現,指信的人得永生。

 

二.以經解經就是要借助串珠聖經,或經文彙編找出類似的經文,並且對照這些經文之間的意思。為要從另外一處獲得更清楚的支持。

 

        「尼哥底母」參考約7:50;19:39,可見他對基督教的好感和幫忙。雖然我們不能肯定他是否信主或得著了重生。

        「水」在結36:25-27指潔淨的洗,約4:14指耶穌所賜永遠不渴的永,弗5:26指潔淨的水,多3:5-6指靈的洗如水一般。相信這裡的「水」含有潔淨的意義。

        「摩西在曠野舉蛇」民21:4-9指背判神(犯罪)的人被蛇咬後可藉著仰望銅蛇而得生,這裡預表了人子被舉起來使罪人仰望十架而得永生。

 

------------------ 接下來是一些個人的反省和應用步驟 ---------------------

. 個人反省讓自己有一段時間來思考反省所得著的(Self Reflection)

 

一.既然已經過七個解經步驟的工作,必然對該段經文/本文已有深入的看見。這時必須讓自己有一段時間安靜下來反省,也聽聽聖靈的聲音。問問該段經文有那些“一般的得著”及“特別的看見”?把它們列下。

 

    例子一般的看見和特別的看見實在地,約翰藉著這個談話把重生的意義表達了出來。而領受聖靈實在是一個奇妙的事情;人無法決定它的發生,它來到時必會感覺得到。可惜,連當時那麽熱心高貴的宗教領袖也無法認識基督教的奧秘之處,他們固有的傳統和意識型態卻成為了他們認識基督教的最大攔阻。我們這個時代也有許多“尼哥底母”,他們必須來到耶穌面對重生。

 

二.問是否經文所引起的難題都得到解釋?

        例子為什麽約翰特別記錄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並且把這份資料排得那麽早(第三章)?約翰的用意何在?「水和靈」到底指何物?它與前一章的水或後一章的活水,甚至後來的水又有什麽關係?重生的發生就如風一樣捉摸不定,來去只能靠感覺。那我的重生又是怎樣的?別人的重生又是怎樣?可否清楚列下重生的感覺用來告訴/教導沒有重生的人?

    例子難題是否得到解我認識了重生的意義。「水和靈生的」雖然不能確定它的含義,但是,從平行對句來看,它必然與重生有關。

 

. 應用藉著以上步驟思考有那些得著/亮光是可以應用於個人或信徒生活方面(Contextu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就是思考在注釋過程中所認識的東西要如何在你今日的處境中應用出來。

 

    例子尼哥底母在今日的處境可指一位任何沒有重生、對宗教有高深知識、知識份子、有社會地位的人物。這樣的人最大的攔阻是什麽?固有醬化的意識型態?

    今日要怎樣帶領這類人信主?如果今日我遇與一位儒家學者/佛教學者/道教學者/回教學者對話時,那要談些什麽?

        另外,這樣的對話正適合我們把重生的意義帶給今日不同宗教的信徒。盼望基督教的重生給佛教徒對輪回的盼望、給道教徒成仙的修行、給回教徒嚴謹遵守規例的行為一個超越的認識。藉著來到耶穌面對聖靈的重生就得著了進入永生的途徑。

── 文牧《研經法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