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十章  解釋預言

 

      對未來感到好奇是大部分人的天性,明天好像總比昨天更使人感興趣、更具魅力。

      人們會用諸般的方法去預測未來:「看」掌紋、求問水晶球、以茶葉問卜、用紙牌算命、問碟仙、參加巫師聚會等。成千上萬的人忠心地聽從占星家根據行星位置所側算的星座遠端。

      較少神秘色彩的,就如許多商人看華雨街的動向來決定他們的財務投資策略。此外,也有人諮詢朋友或顧問,在影響未來的決策上尋求指引。古代的人甚至以祭牲的肝紋來問卜,或是根據,鳥兒飛行的路線預測未來。埃及的法老王和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都有自己的占星家及術士。不可知的未來顯然為許多人帶來焦慮,他們竭力要把握未來的事。

      唯一能肯定知道未來的,只有神自己。他計畫未來,因此他知道未來。預言的獨特之處在於惟有神纔可以宣告未來的事,就加以賽亞所說:[誰從古時指明?誰從上古述說?不是我一一一耶和華嗎?除了我以外,再沒有神。」(賽四五21)預言(prophecy)源自兩個希臘字,意思是「代表某人或在某人面前說話」。預言是事件發生前對事件的宣告或著述,不是人憑聰明才智可以預見的。有些學者說聖經作者在事發後,才將事情記錄下來,只是把這些事件描述成預言似的,這說法是錯誤的。

      聖經的預言來自神自己。「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彼後一20))。「解說」的希臘文是“epilyseos",字面意思為「解開」,意謂聖經中沒有一個預言是出自先知的,聖經是神的書,其中對未來的預測惟有神纔可以提供的。許多聖經的預言均已應驗,特別是有關基督生平的。然而還有無數的預言,其中有些真是詳細得令人驚訝,將要在基督再來之時一一實現。

    聖經中預言的範圍很廣,包括外邦國家。以色列國、個人、彌賽亞、地球、大災難、千禧年、死後的生命。永恆的國度等各方面的預言。有些預言很快便實現的稱為「近]預言;但有些則在預測後數十或數百年才應驗,這稱為「遠」預言。「近]

預言的例子有:撒母耳預言掃羅將死(撒上二八16-19 )、耶利米預言以色列人被擄於巴比倫七十年(耶二五11)、但以理預言伯沙撒的王國會被瑪代人和波斯人佔領(但五25-30)、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他和猶大出賣他(太二六3423-25 )、亞迦布預言保羅會被人捆綁(徒二一1O-11)。

    或許在解經方面,福音派人士最大的分歧就是末世論,即對未來事件的研究(未世論源自希臘文“eschatos",是「最末]之意)。

 

一、為何要研究預言?

    多年來,學者對於如何解釋聖經預言都有不同的主張,但聖經其實已提供一些研究預言文學的原因。

 

1預言安慰人心

    保羅向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保證,已死的信徒會比那些還活著的聖徒更先被提,他寫道「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parakaleo)」(帖前四18)。保羅這個信息帶來安慰和鼓勵(希臘文“parakaleo”具有雙重意義)。

      耶穌在摟房裡,以「你們心裹不要憂愁」(約一四1)數語,帶出他將要回天家的信息。當門徒聽到耶穌說:我會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3節;參一七24),毫無疑問地,他們得了安慰。

 

2預言安定人心

      我們的世代充斥著不道德、暴力、不安、仇恨及漠視屬靈事情的情況增加,然而真正可怕的日子尚在後頭(提後三1-5)。雖然如此,基督徒還是可以安心,因為神知道和掌握未來。因此,基督的再來又被稱為「盼望的福」(多二13),能

為屬他的人帶來福他。

 

3預言改變人心

      在使徒行傳中,使徒講了幾篇道,其中包括神對未來的計畫,結果有許多人信了主。彼得在使徒行傳三章十二至二十六節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印證耶穌如何應驗舊約的預言。「聽道之人有許多信的」(徒四4)。保羅在雅典的亞略巴古講道,結束時肯定地說神「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一七31)。因著保羅的信息,結果有一些人信了主(34節)。

      當保羅被軟禁時(徒二八30),他仍傳講神國的道,並且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31節)。在本世紀,亦有許多人因為聽到有關預言的講道而信了主。

 

4預言潔淨人心

      信徒明白到主可能隨時回來,這促使他們過討主喜悅的生活。保羅說完「盼望的福」之後,便立即提到主的心願是[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多二14)。信徒若是嚮往新天新地,就應該「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彼後三14)。約翰確定地說「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他還說:「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約壹三2-3)。

 

5預言激勵人心

    由於人生短促,主亦很快再來,如保羅所說,是「在一霎時,眨眼之間」(林前一五52)便會發生的事,因此信徒務要「堅固」,不能因任何事而搖動,並且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一五58)。因為每一個信徒都必會「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林後五10),所以我們應「勸人」歸向主,使他們得著救恩(林後五11)。「原來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促使我們採取行動(林後五14)。

 

6預言說明將來的事

    聖經的預言詳細地描述了許多神會在將來成就之事。這些事在聖經中比比皆是,呈現了神將來對教會。世界、不信的人、列國和撒但的計畫。

 

二、不同的千禧年觀之間有甚麽差別?

    解釋聖經預言需要嚴謹地研究許多有關預言的細節。然而,研究末世論有兩個基本的問題,就是千禧年論(聖經是否教導說基督將會在地上統治一千年?)及時代論(聖經是否教導有不同的「時代」?)。

 

1前千禧年派(Premillennialism

      Millennium”一字源自拉丁文“mille”(一千)及“annus”(年)。“Millennialism”的首碼“pre", 意為「之前」,因此「前千禧年」的意思是基督會在千禧年之前再臨地上。有時前千禧年派的人會被稱為「千禧年主義者」(chiliasts),源自希臘文"chilioi”,意思是「一千]。

      前千禧年派的基本信條為:

      1.基督會在末世聖徒被提的時候再臨,與眾聖徒一同在地上作王一千年。(前千禧年派的人對於被提及大災難之間的關係有不同的看法,詳見後文有關大災難圖表的附住。)

      2,在千禧年中,以色列國會經歷到神賜給亞伯拉罕和大衛的,就是以色列國土、子民(後裔)和主權(寶座)的應許。

      3,現在的教會並未實現神賜給以色列國的應許。

 

2無千禧年派(Amillennialism

    首碼“a”意為「無」(no)或「沒有」(none),所以無千禧年派認為基督不會實際在地上統治一千年。

      無千禧年派的基本信條為:

      1.天國存於基督兩次降臨之間,因為基督現正在天上掌權,他不會在地上掌權一千年,「我們現正處於千禧年中」。1

      2.國度可能是指地上的教會(奥古斯丁的觀點,現在羅馬大公教會仍持守這觀點)或是天上的聖徒(華菲德的觀點)。故此將來基督不會在地上掌權,而一千只是個象徵數位,實指一段很長的時間。

      3.神賜給以色列國土、子民、賣座的應許,現在由教會的信徒以屬靈的方式來實現。

      4.神對以色列的應許是附有條件的,以色列國不能達到順服神的要求,那些應許便轉移給教會。

      5,基督現正坐在大衛的寶座上統治萬民,撒但現正在基督兩次降臨之間被捆綁。

 

3後千禧年派(postmiliennialism

    首碼“post" 意思是「之後」,後千禧年派認為基督會在千禧年之後再來。其重點如下:

    1,教會不是國度,但他會藉著傳揚福音將國度(一個烏托邦、基督化的境況)帶到地上。有些自由派的神學家則相信,千禧年會透過人類的努力及自然的演進而逐漸實現。

    2,千禧年國度時期,基督不會在地上,他只會統治人的心靈,並且在千禧年之後再臨地上。

      3,千禧年不是實指一千年。

      4,教會承受神在屬靈上賜給亞伯拉罕和大衛的應許,而不是以色列。

 

    在千禧年問題上應採取何種立場並不是訴諸歷史資料便能解決得到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世紀早期教會中,有許多領袖顯然是持前千禧年立場的(見下列圖表「早期教會的前千禧年派」)。

    無千禧年派始於亞曆山太的革利免(ciemen0f Alexandria,155-216)及俄利根(Origenca 185-254)。有關他們立場的詳細資料,請參閱第二章解經的歷史。俄利根將許多經文「靈意化」,並教導說在基督兩次降臨之間的現世,便是千禧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272-337)將政教合一,為無千禧年派的發展奠下基礎。神學家奥古斯丁(354-430)也受到影響,認為教會便是地上的國度。儘管他將大部分的聖經預言靈意化,但他仍然相信基督會大約在主後一千年再來。中世紀的教宗制(papacy)主張羅馬大公教會就是神在地上的國度。這樣,我們便很容易明白到為何罹馬大公教會否定基督將來會在地上掌權。

      許多改革家都是無千禧年派的,其中包括威克理夫(JohnWycliffe)、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墨蘭頓(PhilipMelancthon)、加雨文(John Calvin)及慈連理(UlrichZwingli)。然而,丁道爾(William Tyndale)和許多重洗派(Anabaptists)均為前千禧年派的。莫拉維弟兄會(Moravians)和預格諾派(Huguenots)一般都是前千禧年派的。

      後千禧年派的創始人是惠特比(DanieI Whitby 16381725),跟從者有愛德華滋約拿單(Jonathan Edwards)、衛斯理查理(Charles Wesley)、賀智查理(Charles Hodge)、賀智亞歷山大(Archibald Alexander Hodge)、施特朗(August Hop kins Strong)、斯諾登(James Snowden)及貝特納(LorrairieBoettner)

      後千禧年派事實上已於許多年前完全消失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導致許多人放棄了樂觀的態度、認為世界會愈來愈好的後千禧年派;不過後千禧年派在近年又有複穌的跡象。

      今日的「主權神學」(dominion theology)是後千禧年派,主權神學家堅持基督徒應該「接管」(他有主權或領導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包括政府。就這觀念而言,他們主張教會應將社會基督化,由此「引進國度」。支持這個看法的人包括班森(Greg L Bahnsen)、奇爾弗(David ChiIton)、金特裡(Kenneth L Gentry)、喬丹(Jr。, James B Jordan)、諾思(GaryNorth)、拉什杜尼(RousasJ Rushdoony)及威爾遜(DouglasWilson)等。

 

┌──────────────────────────────┐

            早期教會的前千禧年派                           

1.羅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a 30-95          

│「事實上,他的旨意將於轉瞬間成就,正如經文所見證           

│的:『因為他會迅速地來到,並不遲延。』我們所尋求的         

│主,甚至是聖徒,會忽然來到他的殿。」(FirSt Letter to         

the Corintbians chap 23                               

│「既然我們知道神顯現的日子是不可預測的,就讓我們時         

│刻存著愛和公義,等候神國的降臨。」(Second Letter to         

the C0rinthiaha,Chap12                                  

2.《+二使徒遺訓》(Didacheca 105                  

│「真理的兆頭接著便會顯現;首先是天開了的兆頭;接著         

│是號角聲;第三是死人復活;然而不是全部死的都要複           

│活。1(一六6-7                                          

3.《黑馬牧人書》 (The Shepherd of Hermasca 14O-150 

│「你們因著信心得以脫離大災難,也因為你們沒有懷疑巨          

│獸的存在。所以,去向主所揀選的人宣揚他大能的作為,          

│告訴他們這獸是大災難將臨的預表。」(visions142    

4.巴拿巴(Barnabas                                      

│巴拿巴相信基督會在六千年後再臨,打敗敵基督,並在一          

│千年的第七「天」於地上建立他的國度。[《巴拿巴書》          

│(Epistle of Barnabas),第十五章]                            

└──────────────────────────────┘

┌──────────────────────────┐

5.坡旅甲(Polycarp 7O-l55                     

│「若我們在現今討他的喜悅,我們在將來也會根據他所應 

│許的,從死裡復活;同時若我們的生活榮耀他,『我們會 

│與他一同作王。』」                                 

6.伊格那丟(Ignatius ca35-107               

│他在著述中提到未世,強調應抱著期望,等待基督再來。 

7.帕皮亞(Papias80-163                        

│他寫道死人復活之後,便是千禧年,「那時基督將親自在 

│地上建立統治權」。(殘篇Ⅵ,愛任紐及擾西比烏引述) 

8.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ca 10O-164     

│「但我和所有正直的基督徒都知道死人將會復活,以及耶 

│路撒冷城在一千年裡會得以重建、裝飾和擴充,一加以西 

│結、以賽亞及其他先知所宣告的……而使徒約翰……也會 

│得到啟示,預言那些相信基督的人會在耶路撒冷度過一千 

│年,止後便有普遍的……全人類的永遠復活不口審判。] 

│(Dialogue With Trypho chaps80-81            

9.愛任紐(Irenaeusca 130-202                

│「但當敵基督毀壞世界上的一切後,他會統治三年零六個 

│月,並坐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其後主會在父的榮光中乘 

│雲從天降臨,將敵基督及他的跟隨者掉進火湖,卻為義人 

│引進國度的時代,亦即安息,是神聖的第七日;他將應許 

│亞伯拉罕的產業歸還給他,主曾宣稱許多人會從東、西而 

└──────────────────────────┘

 

┌─────────────────────────────┐

│來,與亞伯拉罕、以撒及雅各在天國一同坐席……當義人       

│從死裡復活、統治國度時,預定的福分無疑是屬於國度的       

│時代的。」(Against Heresies530-33                 

10.特土夏(Tertullianca 16O-220                   

│特土良指第二次再來的基督,是但以理書第二章所提到的       

│石頭,他將會粉碎外邦的國度,建立他永遠的王國。           

│(The Resulrection of the Fles, chap 22              

│「我們承認有一個建立在地上的國度,經已應許給我           

│們……那將是復活以後,在神所建造的城市耶路撒冷居住        

│一千年。」(Against Marcion3.25                      

11.希坡律陀(Hippolytusd236                       

│他講述但以理書第二、七、八章,是教導基督在地上實質       

│的統治.ATeatise on Christ and Antichrist             

12.居普良(Cyprian 195-258                          

│「若我們更大的欲望和更強烈的意願,是要順從魔鬼,而       

│不是與基督一同掌權,那麽為何還要經常反覆地懇求禱         

│告,祈求他的國度早日來臨呢?」(On MorarJty chap 18) │

13.柯模典(Commodianus,第三世紀)                      

│「那些在敵基督殘酷的折磨下得勝的人必會再來,他們要       

│永遠的活著。但在一千年後,神將會戰勝所有的罪惡。」       

│(Instruction for the Christian Life chap. 44        

└─────────────────────────────┘

 

┌────────────────────────────┐

14.尼波(Nepos,第三世紀)                            

│他在俄利根攻擊前千禧年派後寫了一部為前千禧年派辯護     

│的著作(A Colnpilation of the AIIegorists),企圖以比喻 │

│來解釋之。                                              

15.拉克但丟(Lactantius 24O-330                   

│「與此同時,魔鬼之王,就是所有邪惡的創造者,會被鐵     

│鏈捆綁;在一千年的天國統治裡,義人會在地上掌權,魔     

│鬼將會被囚,免得他再在神的子民中製造罪惡。」(Epi-     

tome of the Divine lnstitutes724                 

└────────────────────────────┘

 

         下圖乃說明這三種千禧年體系:


4無千禧年派的釋經基礎

1.教會中的國度

    無千禧年派的釋經系統假設神的國度今日已在教會中得到彰顯。奥古斯丁是首先提出這觀點的人。

2.神子民的合一

    既然神一直在他的國度中統治,而他的國度現在又於教會中彰顯出來,無千禧年派人士便下結論說,神在曆世歷代中只有一個整體的計畫,就是為神的子民(不論是摩西時代之前或之後的人)提供救恩。這個計畫是由三個約完成的:第一是工

作之約,亦即神與亞當所立的終,神應許亞當,他若順服便得生命,若不順服就會死亡;第二是救贖之約,亦即三位一體神之間彼此所立的約,祉們決定提供救贖;第三是恩典之約,神與被揀選的罪人立約,藉此賜下救恩。

3.以色列和教會

    由於有一個為了各時代「神的子民」而設立的救贖計畫,因此在神的心意中,以色列和教會並沒有獨特的「計畫」,他們共用這延續不斷的計畫,所以神給以色列的應許亦適用於教會。如阿裡斯(Allis)所說:「在靈意的解釋來說,千禧年在基督徒的教會中已經實現了。」2

4。將預言「靈意化」

    究竟給以色列的應許(有關地士、國家及主權,參創一二2,一五18-20及撒下七12-16)和神國的應許,與教會有何相關?無千禧年派將這些預言「靈意化」,目的是要明白預言中所謂的「屬靈意義」。他們認為以賽亞書十一章六至九節有關猛獸會被馴服的應許,是指一種屬靈的改變,正如大數的掃羅從一個殘暴的迫害者,變為一個順服跟隨基督的人。3然而,在預言找「屬靈意義」,並將之與教會扯上關係,就是不以正常的意思解釋經文。無千禧年派人士駁斥說,儘管新約常不按字面意義去解釋舊約,但預言是可以靈意化的,因為預言包含很多比喻及象徵語言。此外,聖經的偉大教導是屬靈的,而非屬世的。4這些爭論中的第一點:新約如何解釋舊約,將於下一章探討,其他論點則會於本章稍後討論。

 

5前千禧年派的釋經基礎

1經文正常的、文法上的解釋

      對於前千禧年派來說,正常的解經方法,就是按字面意義來解釋基督的再臨,在地上建立他的政權一千年的應許。他的國度現正存於天上(徒二八31 ;羅一四17 ;林前四20 ;西一13),但在基督再次降臨世界時,這個國度會在千禧年中彰顯於地上。信徒屬於神現在的國度或統治的一部分。(約三35

2.以色列國與王在應許之地

    因為神應許以色列成為一個大國、可以被招聚及得地為業,有彌賽亞王統治他們。這些應許是無條件和尚未實現的,待將來必然會應驗。這可見於三個聖經盟約的本質一一亞伯拉罕之約、大衛之約、新約。

來利(Ryrie)指出這種釋經法的重要性:

    1)亞伯拉罕之約是否應許以色列國度永遠存在?如果是,則教會並沒有實現以色列的應許,反而以色列國還有尚待應驗的未來;(2)亞伯拉罕之約是否應許以色列永遠擁有應許之地?如果是,則以色列將來必擁有一塊他在歷史上從未完全擁有過的地士。5

3.以色列和教會

    由於以色列仍未在彌賽亞王統治下擁有應許之地,這應許便沒有轉移給教會。因為教會是從五旬節開始,他與以色列國分開了,所以不能繼承以色列的應許。因此文法解經將以色列和教會明確地區分出來。教會現在並非擁有以色列的應許地巴

勒斯坦。新約時代,自從教會開始至今,未得救的猶太人和外邦人與教會之間,仍然是有所區別(林前一○32)。

4。釋經的一貫性

      前千禧年派堅持認為其釋經原則是前後一致的,他們沒有以正常的意思解釋非預言的經文,並且將預言靈意化、不按字面意義解釋。

 

三、聖約神學興時代神學有甚麽基本的差異?

    聖約神學(covenant theology)是一個人以恩典之約為中心的神學系統,是神為蒙揀選的罪人提供救贖恩典的盟約。大部分的聖約神學家都是無千禧年派的,但也有部分是屬於前千禧年派的。聖約神學最主要的三個信條為:(1)「教會」包括神在每個時代所救贖的人,不單是在五旬節到被提之間得救的人。(2)亞伯拉罕之約、大衛之約及新約都在現代實現了。(前千禧年派的神學家則認為雖然這三個盟約有某些層面可能已在現代實現了,其餘的都要待將來纔可實現。無千禧年派人士則如聖約神學家一樣,否認這些盟約會在未來實現。)(3)神計畫的目的是拯救,即以救贖人類為目的。

      時代神學主要包括兩個概念:(1)教會與以色列截然不同,(2)神計畫的目的是滿有榮耀的,就是使他自己得到榮耀(弗一61214)。首先,教會與以色列民族不同,是因為兩者有不同的特徵。保羅書信中提到神在一個時代裡使信主的猶太人及外邦人同為基督身體的肢體,這奧秘在舊約時代沒有人知道(弗三5-6)。在舊約,自摩西之後,神主要接觸的對象是以色列民族,但今天則是教會,這教會包括同在基督身體內的猶太人及外邦人。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三節說到信徒受洗歸入基督的身體,而十章三十二節則提到以色列民族與教會是有所不同的。將來的時代或政權,就是將要來臨的千禧年國度(弗一10)。羅馬書十章一節亦提到以色列國是一個獨特的群體。

      教會與以色列有所不同,不僅是因為具有不同的特徵,也因為有著不同的時間。教會時代姑自基督的復活(弗一20-22)及升天(弗四7-12)。現代所有信徒都受洗成為基督的身體(林前一二13),所以當聖靈開始施洗事工的時候,就是教會時代的開始。彼得說外邦信徒在哥尼流家中「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徒一O47),「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徒一一15)。彼得指出猶太人已經領受聖靈,又說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追述記載在使徒行傳第二章的五旬節事件。顯然,他所指的就是這事件,因為主在升天之先已說他們會領受聖靈(徒一8)。

    姑自五旬節的教會,是一個特別的計畫,將現今世代與以色列民族領受律法的時代區別出來。以色列民族曾得到特別的應許,而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則得到另一種應許。當然,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是藉信心得救,而非靠行為得救。

    此外,在頒佈摩西律法之前,神治理世界的方式,與祉頒佈律法之後的有所不同。創世記第三章人墮落之前的安排也不一樣。因此,在聖經中最少可以找出五個不同的時代。

    現代主義者一貫的釋經方法,認為釋經系統最重要的基礎在於正常的文法解經法。這個解經基礎引致以色列及教會之間的時代差異。拉瑪徹(Radmacher)說:「字義解經……是時代主義的基礎……無疑地,其中最重要的論點是強調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區別。」6來利亦提到這一點:「若唯一正確的釋經原則是按普通、正常的方法怯解經,並持續不斷地應用此原則,會使人變成時代主義者。人愈相信字義解經,便會愈堅守時代主義。」7若按以色列及教會本身一般的字面意義來看,他們分別是不同的畫體。以色列只表示以色列民族,從來不曾與教會這個名詞混淆,而教會這個詞在聖經中也從不是以芭列的同義詞,或可以與之互相替代。

    之前曾經提過,時代神學的第二個概念是神的榮耀計畫。儘管聖約神學家承認神的計畫是要為他自己帶來榮耀(藉著現在的恩典之約),但他們似乎更加強調主的救贖目的。例如霍基瑪(Hoekema)述說神國度的目的「是要從罪中救出神的子

民」。8時代主義者也強調神藉信心統一各個時代的救贖計畫,但同時他們高舉神的榮耀,視之為統一所有時代的基本原則。換言之,神在每個時代的計畫或委託,是為了要使他得榮耀。聖約神學家及時代主義者都強調神的榮耀(doxology)和救贖(soteriology),而時代主義者指出神在每個時代的最高目的是要榮耀他自己。他成就此目的之主要方式,是(在每一個世紀)藉著信帶來救贖,但最終的目標則是他的榮耀。

 

四、解釋預言應遵守甚麽原則?

    正如第三章所討論的,解經的推論是以兩個定理為基礎一一聖經是一本人寫的書和聖經是一本神寫的書。這兩個定理也為解釋預言的原則提供了參考。前三個原則以聖經是一本人寫的書的定理為基礎,後五個原則以聖經是一本神寫的書的定理為基礎。

 

1根據釋經系統的正常原則一一一

    歷史、丈法、文學解經

    解釋預言時要考慮歷史因素,即考慮先知當時的文化背景及情況。先知代表神說話,負責將來自神的信息傳達出去。先知通常論說他們那個時代的狀況,有時會指出神在不久的將來有何作為,有時也會預測一些在很久以後才會應驗的事情。換

言之,神的話並非離開歷史的潮流而獨存,即使是保羅那有關教會被提的講論(前四13-18),都是針對帖撒羅尼迦信徒正面對的問題而發出的。當信徒正在羅馬皇帝多米田(Domi tian 51-96)統治下遭受逼迫時,使徒約翰便寫了啟示錄給他們。當第一世紀的基督徒讀到神的計畫,其中包括基督將在地上建立治權,毀滅他的敵人時,得到極大的安慰;自此之後,每一世代的信徒亦在這信息中找到同樣的安慰。

      摩西、撒母耳、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但以理,以及由何西阿直到瑪拉基的十二個先知,還有新約的先知,都是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傳講神的預言。

 

2按字詞正常的丈法意義去解釋預言

      聖經沒有任何一處指出當我們讀到經文的預言部分時,可以不理會字詞和句子的正常意義。預言文學跟非預言文學一樣,應按文法的準則來解釋。

      我們應當按照預言的字句來解釋預言的應驗。以賽亞提到千禧年時說,許多人的壽數會超過一百歲(賽六五20),我們沒有理由不按正常的文法意義來解釋這個預言。接著的一節(2l節)說:「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

其中的果子。」經文中也沒有任何地方暗示應將建造房屋象徵化。

      當然預言的經文運用了許多象徵和比喻,但這並非表示所有的預言均為象徵或比喻。我們應先假設每個字都以正常意義來解釋,除非經文指明用了修辭手法或象徵(第七章有更詳細的討論),否則不應尋求更深一層的神秘意義。

      有些預言是以聽眾的回應為條件,然而也有預言是無條件的。在創世記第十五章中,當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時,他單獨承擔責任,並在他所劈開、分成兩半的祭牲肉塊中間經過(創一五12- 20)。神應許將那塊土地給亞伯拉罕後裔時,沒有附帶任何條件。重申亞伯拉罕的約亦顯明這個約是「永遠的約」,「迦南全地」將屬於他們,作為「永遠為業」(創一七7-8)。同時請參考創世記十七章十三、十九節,二十六章二至四節,二十八章十三至十五節;歷代志上十六章十六至十七節;詩篇一○五篇九至十節,可見此約的性質是永恆的。

      由於以色列還沒擁有創世記十五章十八至二十一節所清楚劃出的疆土,我們便應將亞伯拉罕之約視為無條件的、尚待成就的應許。

 

3考慮能辨認比喻及象徽語言的文學因素

      正如第七章所討論的,語言包括修辭手法的使用。聖經的第一個預言是記載在創世記三章十五節,其中包括修辭用語。「你要傷他的腳跟」,預言撒但會傷害夏娃的後裔,包括大部分的人類及其後基督的受難。接著女人的後裔基督要「傷你(撒但)的頭],擊敗撒但,這可能運用了舉隅法(synecdoche),用部分來代表全體,以撒但的「頭」來代表撒但。基督在第二次再來時便會成就這預言。

      約翰在啟示錄一章十三至十六節形容榮耀的基督時,使用了幾個明喻,比喻詞有「如同」、「好像」。啟示錄中正有許多修辭手法,例如隱喻、借代、擬人法、誇張法和反問。啟示錄十八章五節便是一個誇張法的例子:「因他的罪惡滔天。」啟示錄十三章四節包含了反問:「誰能比這獸?]另一個反問可見於十八章十八節:「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

      聖經預言文學中大部分是記載先知在異象中所見之事,稱為「啟示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包括以西結書、但以理書、部分撒迦利亞書,以及大部分敵示錄。[“Apocalyptic”源自希臘文“apokalypsis”,在啟示錄一章一節譯為「啟示」(revelation),意為神所揭露的事。]大多數的啟示文學,是先知在以色列本土以外的地方寫成的:以西結及但以理在巴比倫,使徒約翰在拔摩海島。撒迦利亞雖已由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但他寫作的時候以色列仍然受外邦人的統治;他於大利烏王第二年,即主前五二○年寫下了前六章的預言;他又於大利烏王第四年,即主前五一八年寫下了後來的預言(亞七至一四章)。這些效示的作品能激勵、鼓舞正在受壓迫的神的子民。9

    啟示文學除了在被擄時期或受外邦人壓迫時期寫成之外,還有四個特徵:(1)由詳盡的異象構成的預言;(2)包含許多象徵;(3)天使時常出現於異象之中,並解釋異象;(4)包括描述久遠的未來信息。

    預言文學中大量的象徵語言,使解釋預言分外困難。這亦導致許多解經學者有這樣的假設:預言中有部分是象徵性的,因此預言的全部內容都帶有象徵意義。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若我們依循正常文法的基本釋經原則,則我們便會理解到預言

文學和其他形式的聖經文學一樣,是應該按著其正常的、普通的字面意義來解釋的,除非有足夠的理由去支持,纔能按比喻或象徵來解釋經文。

    例如啟示錄八章一節記載天上寂靜「約有二刻」,沒有理由不按字面意義來解釋,也沒有理由不按字面意義來理解第七節的「雹子與火攙著血」。約翰在同一節寫道:「地的三分之一和樹的三分之一被燒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燒了」;同樣,在最近的上下文中,沒有一處指出這些字不應按普通的意義來理解。然而,在同章的第八節寫道:[有彷佛火燒著的大山扔在海中」,由約翰的用字看來,他不是指一座真實的山。

    若經文按普通意義來解釋,是不可能或不合邏輯時(請參考第七章的討論),則表示該段經文運用了修辭手法。因此第十節裡燒著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泉源上」,很可能不是一顆真實的星,因為我們

知道所有的星球都比地球大;有些人認為這顆[星]可能是一顆流星。第十二節記述一位真實的天使吹號角,那顯然沒有理由不將日頭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及星辰的三分之一解釋為真實地遭到擊打。然而下一節(13節)說到一隻鷹大聲說

話,因為鷹不會說話,所以這顯然可以理解為象徵語言。淫婦顯然不能同時坐在七座山上(一七9),因此我們可以斷定那些山是象徵性的。事實上,在同一節中已有解釋:那七座山代表七位王,亦即表示他會控制七位王。根據第十四節,有十王

「與羔羊爭戰」,從其他經文可知羔羊是指耶穌基督(約一29 ;啟五6-13),因此這是象徵,然而「爭戰」(一七14)卻應是真實的爭戰。

    預言文學中的數字又當如何解釋?有一個作家建議:「聖經中幾乎所有數字都具有象徵意義(七印、七號、七碗等;十四萬四千個以色列人;四十二個月/一千二百六十日/三年半),難道一千年不應視為一段很長的時間,而非實際的一千年嗎?」10但是這些數字果真都是象徵嗎?它們真的不是普通的真實數位嗎?若七、四十二、一千二百六十非真實的數目,則十一章三節所提到的兩位見證人又如何呢?若一千不過是指一個很大的數目,則十一章十三節的七千人又指甚麽呢?我們根據甚麽來說那七千不是真實的呢?若一千果真是一個很大的約數,那麽四位天使(七1)及七位天使(八6)是否指很少的數目?若啟示錄中的數字果真沒有正常的、真實的數字價值,那麽對正常的文法解經原則有何影響?七章五至八節明明指出那十四萬四千以色列人是由以色列十二支派中各取一萬二千人集合而成,我們怎能說那是一個象徵數字呢?

      新後千禧年派人士(neopostmillennialists)也傾向於將啟示錄中的數字象徵化。例如奇爾頓(ChiIton)說敗示錄二十章四至六節的一千年是指「一個很大的約數……代表『眾多』的意思。」11

      許多無千禧年派人士推論啟示錄既然是一卷極度象徵化的書卷,其中大部分的預言文學應不單按字面解釋,而是加以「靈意化」。阿裡斯支持此論點,說:「神是靈,聖經中最寶貴的教導均為屬靈的教導。」12聖經中的確涉及許多屬靈的事實

和真理,但不能根據這點將預言文學靈蒼化,不按照正常的文法來解釋經文。例將「錫安的民」(亞九9)解釋為教會是沒有根據的。該節的其他部分指到他們的王基督「騎著驢]也應該按字面意義來理解。因著其連貫性,錫安的民及耶路撒冷的民都指猶太人,而非教會。

    有時無千禧年派會反駁說神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在屬靈上已實現於教會之中,因為現在的信徒稱為亞伯拉罕的子孫(加三729 ;參羅四11 ;加三914)。這些經文指出自亞伯拉罕開始,信徒都是因信得救,正如亞伯拉罕因信稱義一樣

(羅四1-391316-17),就這一層意義而言,所有信徒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我們因信蒙恩得救,正如亞伯拉罕一樣,故此我們在靈性上與他相連,此事實絕對不會使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那得應許地為永遠產業的應許失效。

 

4預言焦點主要在於彌賽亞及其統治權的建立

    這原則和以下四個原則均與聖經是神寫的書這個定理有關。既然聖經的作者是神,若說聖經預言是集中於基督第一次及第二次的降臨,自然不足為奇。正如天使對使徒約翰說:「預言中的靈意乃是為耶穌作見證」(啟一九10),預言的目的

是見證耶穌基督,使它得榮耀。他第一次降臨,目的是要在地上建立統治權,但以色列民族卻棄絕他(約一11),因此他說神的國必從他們中間奪去,賜給將來的世代(太二一43)。耶穌對們徒說:「他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路

一七25

      聖經清楚地指出耶穌會再來,在地上建立他的統治權。他現正在天上掌權,但當他親自再來時,他的統治將會彰顏在地、上。詩篇將他描述為將要進到耶路撒冷城門的「榮耀的王」(詩二四7-10)。根據以賽亞書九章六至七節,世界的政權會落在他的肩頭上,他會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他是大衛公義的後裔,他必「掌主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耶二三5)。出生於伯利恒的耶穌,「在以色列中……作掌權的」(彌五2),「耶和華要在錫安山作王治理他們」(彌四7)。撒迦利亞說:「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他「必降臨」,「必作全地的王」(亞一四4-59)。

      歷史的發展,是根據神所定的計畫前進的,基督再來時便到達終點。他繼而在地上統治一千年,接著便是建立新天新地的永恆國度。顯而易見地,我們若將神的國度變為僅是主在人心靈中的統治,又或認為他的國度就是信徒的永活不死,那些見解均是錯誤的。

 

5認識「縮簡」(foreshortening)的原則

      先知們預見基督的兩次降臨,就如同兩座中間隔有低谷的山峰一樣。他們可以看見山塞,卻不見其中的低谷。若由我們的觀點來看,我們回顧便會發現基督第一次與第二次降臨之間有時間差距。舊約常常將基督兩次的降臨混為一談,以賽亞書六十一章一至二節便是例子。主在拿撒勒會堂宣讀此段經文(路四16-21)時,他讀到第二節中間「報告耶和華的恩年」(編者注:此句在路加福音四章十九節譯作「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便停住了,並沒有繼續讀完「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

後者顯然是指主在第二次降臨時,會向他的敵人報仇。以賽亞書九章六至七節是另一個例子。第六節的前半段是指耶穌的出生,而第六節中段至第七節則提及政權將落在他的肩頭上和他必在大地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此指向他的第二次降臨。

      舊約先知未能分清基督兩次降臨的事件,亦不明白那將如何展現。就加彼得所說:「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的尋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甚麽時候,並怎樣的時候。」(彼前一10-11

      「先知通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於藉著異象啟示出來的事,其中大部分是他們一無所知的。因為預言縮簡的關係,先知可能只見到頭尾的事件,對於中間的事件則無任何頭緒。」13約珥預言在主耶和華的日子(珥二28-32),聖靈將被

澆灌在以色列人身上。當彼得在五旬節講道時,他指出當時聖靈的降臨「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徒二16)。然而,這只不過是部分的應驗,因為約珥不但預測到聖靈的澆灌,同時也預言人民要作異夢、見異象,且有非比尋常的奇事「在天上地下」顯現出來。顯然「血、火和煙柱」及[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珥二30-31)並未發生於五旬節,因此這都是未來才應驗的事件。故此在五旬節時,約珥的預言只是部分應驗,而最終的應驗則有待未來。我們最好將此視為「部分一一一終極的應驗」 (partial-final fulfillment),而非「雙重意義」(double mean- ing)或「多重應驗」(muItiple fulfillment)。一件事件,是另一件更大的、終極的事件的預兆。

 

6尋求神在經文中固有的解釋

      有時聖經預言本身已包含了解釋。先知看見異象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位元天使從旁解釋,這些都記錄作啟示文學。在但以理書第二章,尼布甲尼撒夢中大像的金頭代表尼布甲尼撒王(但二37-38),銀的胸膛和膀臂代表繼巴比倫帝國而起的瑪代波斯國(39節),銅的國代表下一個國,即希臘(39節),

從山而出的一塊石頭代表神的國度(44-45節)。

      一位天使向但以理解釋那第四獸(亦即第四國)的十角代表十王(但七24)。雙角的公綿羊代表瑪代和波斯王,公山羊則代表希臘王;公山羊兩眼當中的大角,就是希臘的頭一個王(但八20-21)。撒迦利亞在異象中見到坐在量器中的婦人,

代表以色列人的罪惡(亞五6)。

      滕慕理(Tenney)指出啟示錄有數個象徵都已有了解釋,其中包括七星代表七個教會的使者(一20);七燈檯代表小亞細亞的七個教會(一20);七盞火燈代表神的七靈(四5);香代表眾聖徒的祈禱(五8);大龍代表撒但(一二9);獸的七頭代表七王(一七9);獸的十角代大十王(一七12);淫婦坐的眾水代表「多民、多人、多國、多方」(一七15);淫婦所代表的大城(一七18),即是十八章二節的巴比倫。14

      啟示錄中也有些象徵是沒有解釋的,那些包括一塊白石(17)、柱子(三12)、二十四位長老(四4)、兩個見證人(一一3)、身披日頭的婦人(一二1-214)、酒酵(一四19-20,一九15)。然而,有些象徵是可以根據當地的風俗來解釋的。

    例如,白石可能是用作投票的選票,或是在免費娛樂時當作票根的小石,也有可能是審判官在宣判犯人無罪時所投擲的小石。同樣地,柱子可能是指那些在羅馬神廟中用來支撐屋頂或裝飾門廊的柱廊。因此,每一位信徒都被喻為穩重莊嚴

    的柱子,只不過它們不是在羅馬的神廟中,而是在神的殿中。15

 

7比較平行的經文

    因為聖經中有許多經文在寫成之時是預言性的(約有四分之一),又因為它們全都是聖靈所默示的,故此當我們看到這些預言的經文並合成一幅連貫的未來圖像時,實在無須大驚小怪。這些即將發中的事件的所有細節,彼此不會出現矛盾。啟

示錄第十三章與但以理書第九章彼此關聯,故應對照研讀,而約珥書第二章結尾的經文應啟示錄第十九章對照研究。以賽亞書第九及二十四章、約珥書第二章、撒迦利亞書第十四章及啟示錄二十章一至十節等多處記載了千禧年的經文,亦應同時考查。薛弗雨(Chafer)指出舊約有七個主要的預言主題:有關外邦人、以色列國、以色列的分散及歸回、彌賽亞的降臨、大災難、耶和華的日子及彌賽亞國度的預言。接著,他又指出新約預言的主題包括新的教會時代、神的新計畫、以色列國、外邦人、大災難、撒但及邪惡勢力、基督第二次再來、彌賽亞國度,以及永恆的國度。16這些事件都是和諧、不存矛盾的,並在神的默示之下互相配合,成為一幅連貫的未來圖像。

 

8尋找已實現和尚未實現的預言

    如前所述,我們必須知道,約珥書第二章結尾的經文,只不過是部分應驗在五旬節中;約珥書二章十八至三十二節最終的應驗,則要等到基督在千禧年統治的時候。

    既然聖經是神寫的書,我們自然會期望它是前後一貫的。這意味著既然有些預測按照字面意義實現了,我們則可以預期那些尚未實現的預言,亦會同樣地按照字面意義應驗。「事實上,那麽多的預言已經按字面意義應驗了,這使我們確信尚未

應驗的預言也將會同樣按照字面意義應驗。」17

    總而言之,下列的問題是我們在研讀聖經預言時應該問的:

      1.何為有條件的?何為無條件的?

      2.何為象徵性的?何為非象徵性的?

      3,何為已應驗的?何為要等到將來才應驗的「遠」預言?

      4.甚麽是神已在經文中作出解釋的?

      5,甚麽是在平行的經文中找解釋?

      一如本章開始時所說,研究預言雖會出現某些困難,在屬靈上卻能帶來極大的祝福。每位信徒都應「愛慕他顯現」(提後四8),亦即嚮往他的再來。正如使徒約翰在聖經未後所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二二20)。──  Roy R. Zuck《基礎解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