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五講  擺設筵席的比喻

 

(一)擺設婚筵的比喻  馬太二十二章一至十四節

(二)擺設大筵的比喻  路加十四章十五至廿四節

  今天講設筵席的比喻,一個是婚筵,一個是大筵。其事雖有分別,然其意都是表福音的好處和快樂。福音雖是非常嚴肅的,但究竟是使人得福。

  有一回,我在船中和一個中山人談話。他問我往何處?作何事?我答他說:「傳福音。」他說:「哭音?」這或是土音不同)我說:「你聽則福,不聽則哭。」我雖是順口答他事,但實上確是如此。

  此兩比喻所說:筵席已經預備好了,但被請的客,總以有事推辭。主設此兩喻,都是很奇的。以王之尊貴請客,客豈有不來,揆諸人情,似無此事。然而主為萬王之王,為猶太人設了福音的婚筵,猶太人竟然不肯赴席。此乃世上所無之事,在主則有之。

  主所差之僕人,第一次是指舊約的先知,第二次是指新約的使徒。

  賓客不肯赴席,家主生氣了,吩咐僕人往街上去,強一般平民赴席。這是指猶太人不肯接耶穌,上帝發其義怒,將福音轉給於異邦人。

  赴王之筵席的人,有善的,惡的。席上坐滿了,王就進來觀看,見客中有一人沒有穿王所預備的禮服的,就問他說:「朋友,你到這裏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他知道自己的罪了。有人解說這不穿禮服的人是誤入天國,或說是在千禧年時未當入而入。此皆非正解。其真意是表明無禮服的人,雖然入了主的筵席,但仍要被逐出去。因為主已經為我們預備了救恩的禮服。我們如不肯靠主,不穿此禮服,就必為主所棄,撇在外邊黑暗處,叫他哀哭切齒。凡不靠主而靠其他的方法以為可以得救的人們,要儆醒啊!

  有人設一個比喻說:「一個人到天國去叩門,內面的人問他說:「你是誰?」他答道:「我是某公會某牧師施洗的教友。」內面的人回答他說:「你雖則是某公會的友,但我不認識你。」憑外禮的人,非真屬主的。惟有靠耶穌的寶血,得了救贖的,才能進天國。所以我們不要靠甚麼,只要靠主的十字架,便是穿了潔白的禮服,坐在主的筵席,也不見羞愧。

  耶穌說擺設大筵的比喻的背景是在法利賽人的領袖的家裏。他那時對法利賽人,說了許多教訓。又教訓他們請人吃飯,不要請自己的朋友,兄弟,親屬,和富足的鄰舍。只要請那些貧窮的,殘廢的你就有福了。耶穌說這些話,實在叫法利賽人難過,但又想免他們發怒,就用委婉話去比喻說:「有一個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客說:請來罷,樣樣都齊備了。但眾人一口同聲推辭,並無一人肯赴席。家主就動怒,吩咐僕人出去領那貧窮的,殘廢的來。又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屋子」。此比喻明指法利賽人無份入席。法利賽人亦必明白。

  他們拒絕福音,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這都是推諉的言語,不是真正不能的。傳道人在他日常向人講道的情形,便能領會到了。

  我在香港,與一間商店往來,已有三十多年。么常勸該店主信耶穌,他推辭說:「我的父母想我將來拜他們的亡魂,故不能背逆父母,至快也要在父母過世之後,才可以信教。」我答他說:「你想父母下了地獄,然後自己得救,這是孝子的行為麼?」誰知他的父母未死,他在去年已經死了!他忽略福音,就是如此結局。

  我們今日要為主請客,往城裏大街小巷去,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盲的,跛的來赴席。他們不知主在哪裏,所以我們要到他們中間,以誠懇的愛心,溫柔的言語,引領他們到主面前。席未坐滿,又再要到路上去,勉強人進來。此勉強非請,非引,然亦非以勢力逼迫。不過見在危急中的人,不得不施拯救。不論他願意不願意,只要救他為根本。

  前數年,我往南洋去,見許多地方未聞福音。我前次和王峙君到蜜利洞,在那裏逼留半天,此埠有七萬人,半是華人,半是土人,無教會,又無信徒。因此我們的心很焦急。後來回到船中,見有一個女子,她是從蜜利洞下船的。我和她談,才知道她從前在廣州念書,得聽王載先生講道,信了耶穌。她說她在蜜利洞亦盡本分宣講福音。我聽見黑暗的蜜利洞有一個女信徒在那裏發光,十分欣慰!

  我們和王載先生發起國外佈道,是遵主的吩咐,往普天下去傳福音。「南洋群島」就是我們現今要負的責任。我們要往那裏領華人,土人,貧人,富人,殘廢人,都同到主前,坐主的益處。──  翟輔民《主耶穌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