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六講  歷史書——神在人間作工的記錄

 

    我們今天要看到歷史書,上一次我們看五經的時候,我們看到神起初的定規,雖然人沒有跟上神所要作的,但神還是用自己手中的工作來把人領回,使神的公義得彰顯,藉著洪水,藉著亞伯拉罕,顯明神揀選的工作,在被揀選的人身上,神一步一步的給他們引導,亞伯拉罕父、子、孫三代,連到整個以色列族,神是一步一步的把他們帶回神的旨意裏去。神造就他們,當然先是神拯救他們,在施行拯救的時候,神已經把工作的法則附在其中,然後再用律法來教導他們去認識神的法則,然後再在具體的生活經歷裏,讓他們經歷神的法則。雖然人不住顯出許多的軟弱和愚昧,但有一點我們裏面很受安慰的,就是神沒有因著人的軟弱和跟不上,而停止在人中間作工,神還是在人的當中作,一直把人帶回起先的定規。

    我們末了看到“申命記”,我們看見神在以色列人身上所顯出來的,就是這麼一件事,神要把以色列人帶到神所要作的那一件事裏去,就是進迦南。進迦南是神要作的,人的軟弱和缺欠並沒有改變神這樣的定意,神只是用各種的方法把他們挽回,藉著恩典的催促,藉著管教的約束,藉著神自己在各方面的管理,神讓他們曉得,神要作的那一件事並沒有改變。我們今天就是要藉著神沒有改變起初的定意這一點,來繼續往前看歷史。雖然在歷史書裏所發生的結果和在五經裏所發生的結果,在原則上並沒有兩樣,但是我們感謝神,我們仍然看見一件事,神沒有改變起初的定規。雖然人有人的缺欠,但是神有神的恩典。

    我們從歷史書來開始看,我們能看到一些重要的法則,就是從“約書亞記”開始,一直到“以斯帖記”為止。這一段的歷史是從神的百姓進入亨用神的應許開始,又在神的應許裏失落。在這一段的歷史過程裏,神是怎樣在的百姓裏作工,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王。儘管我們看歷史書看到末了,仍然是看見人的跟不上。這是很希奇的,歷史書最末了的那三卷,從主題上來看,是神的恢復,也就給我們看到,雖然在過去的歷史中,以色列人走過了一段路程以後,那個結果還是失敗,仍然是迷失,但是感謝主,在那一段日子最後的一程,神給我們看見的,還是恢復的恩典,我們實在要向主低頭敬拜。

    所以我們要看准,這一段稱為歷史書的,只不過是神永遠的旨意裏,或者說是神救贖計畫裏的一小段。感謝主,在這一小段歷史裏,非常清楚的向我們指明兩件事,第一,是神憑什麼來作工,第二,就是人在神面前該作怎樣的揀選。所以我在講義上是這樣提,大體上說來,歷史書是“申命記”的見證。弟兄姊妹,我們曉得,“申命記”裏所說的,就是說出他們在享用應許裏所該學的功課,如何維持他們在享用應許的實際裏。如果他們不是按著“申命記”的吩咐來享用應許,那麼,他們就失去“申命記”裏所說的一切應許。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如果我們有工夫把“申命記”好好讀過,我們會發覺歷史書就是“申命記”裏的那些法則的驗證。

    在整個歷史書裏所發生的事,都是根據神在“申命記”所發表的法則。我把它歸納成四點,我們掌握這四點來看歷史書,我們會覺得讀歷史書並不是那麼困難。

    應許的成就是人跟隨神的結果頭一點,就是人進入神的應許,不是根據帶領的人,而是在乎神。弟兄姊妹,這一點給我們看得很清楚的是,“約書亞記”開始時,摩西已經不在了,出埃及的時候是摩西,但是我們一直在說,出埃及不是目的,進迦南纔是目的。摩西領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但是現在摩西不在了,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是神藉著摩西來向他們說的,現在摩西不在了,以色列人還能不能進入迦南呢?過去長久的一段日子,四十年在曠野裏的流轉,都是摩西在那裏替他們站在神的面前。現在摩西不在了,他們還能不能進迦南呢?能!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進迦南並不是因為摩西,而是因著神自己的定規。

    這一點是我們要很清楚掌握,因為不僅是在摩西的事上是這樣,你就是看到約書亞把他們領進了迦南,但約書亞並不能長久陪伴他們活在迦南,因為有一天約書亞也要回到主那裏去。在以後的君王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從士師到君王,我們都看見有些人的確是帶來神所要的復興在神的子民當中,但這些人都有一天要過去,就算是大衛也都是一樣。但是感謝讚美神,在歷史書裏,頭一件事給我們碰到的,乃是一切的事發生與完成,不在乎帶領的人,而在乎作定規的神。所以以色列人進迦南的事,並不因人事的變動有所更改。神沒有更改,進迦南的事也就沒有更改,這是頭—點。

    順服是繼續享用應許的路

    第二點我們要注意,那就是人在進入神的應許以後,能以繼續的享用應許,是根據人對神的信服,不僅是相信,並且是服在神的管理下,這是信服。我們感謝讚美神,“申命記”是非常明顯的指明這條路徑的,如果他們照著神的誡命、律例、典章來活,他們非蒙福不可。但是反過來。如果他們不照著神的律例、典章、誡命來活,那麼他們非要受禍不可。這話是在“申命記”裏非常清楚的給指明出來的,我們讀歷史書,我們就看見以色列人的遭遇完全是根據這法則來的。

    特別是到大衛立國以後,這種情形就更明顯。雖然聖殿有了,雖然一個國的規模已經有了,是國也好,是事奉神的制度也好,都已經完備的顯在神的子民眼前,若是神的子民沒有按照神的法則而活,他們還是照著“申命記”所宣告的來承擔一切。

    這也給我們看到在歷史書裏所附帶的—個事實,就是神子民的興旺或衰微,不是根據他們原來自己有什麼,而是根據他們有沒有活在神的心思裏。他們活在神的心思裏,國就興旺;他們離開神的心思,國就衰微,這是非常清楚的歷史事實。享用應許必須要經歷爭戰然後是第三點我們要留意的,享用並承受神的應許,必須要接受爭戰,這是我們在歷史書看得頂多的,我們現在不是講進入的問題,進入的問題是神負責,現在我們是進一步講到享用的問題。你進去了,你怎麼能享用呢?約但河已經是過了,已經站在迦南地了,那迦南是不是就成了他們的享用呢?我們從歷史書裏看到,沒有。他們真要享用迦南,他們必須要進入爭戰,在爭戰裏去享用,並且更進一步在爭戰裏去承受,並且再進一步在爭戰裏去持守。

   當然,屬靈的歷史這一件事,是包括整個屬靈爭戰的範圍,從外面一直到裏面。以色列人的歷史,絕對不是一般歷史那樣發生的,因為以色列人的歷史是因著神的旨意而發生的,以色列人的歷史也是按著神的旨意來顯明的。所以以色列既然是在神的旨意裏,所以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所經過的一切,從一面來看,是神的引導和管理,從另一面來看,是仇敵的打岔與破壞。所以整個以色列的歷史背後,乃是一個屬靈的爭戰,這一個爭戰是沒有停止的,從有形的爭戰到無形的爭戰。有形的就是物質的,比方他們攻打耶利哥是有形的,他們攻打艾城是有形的,基甸的爭戰是有形的。有形的爭戰是在開頭的那個階段。等到他們在有形的爭戰好像告一段落以後,那爭戰就進到無形裏去,那也就是進到他們裏面的那一種爭戰。這一個爭戰的內容就是這樣的一個事實,揀選神或是離開神,揀選神的最好,還是揀選神的次好。

    弟兄姊妹你看到,在這裏,屬靈爭戰的事實就給指出來了。頭一步是揀選神的問題,第二步是揀選神的最好的問題,這是兩個階段,這是屬靈的爭戰,這是無形的,是在人裏面的。在整個歷史書裏,你一直看到這樣的事實,這也叫我們看到,神子民的歷史本身就是屬靈事件的歷史。

    我想在這裏先給弟兄姊妹弄清楚兩個詞,在這裏我沒有說,不過我交通下去,我會這樣使用的,提到百姓,我個人是這樣使用,當然也有相當多的神的兒女是這樣的領會。如果是說到“百姓”,那個範圍只是指以色列,如果說到“子民”,那就包括整個人類歷史裏揀選神的人,所以我們說到“神的子民”這一個詞,那範圍就很寬廣,包括以色列,包括今天的教會,包括以色列成形之前那一些揀選神的人,如同以諾、挪亞這些,我們把這兩個詞弄清楚以後,我們繼續往下交通。

    所以這個屬靈爭戰的歷史,實際上就是神子民的歷史,或者反過來說,神子民的歷史,就是屬靈的歷史。屬靈的歷史主要的內容,是一個爭戰的問題,是一個揀選神的問題,是一個揀選神的最好的問題,我們不會揀選神,那爭戰的目的就是揀選神;我們已經會揀選神了,那我們爭戰的目標就升高了,我們從揀選神到揀選神的最好。

    弟兄姊妹注意,既然是提到爭戰,你就曉得,那不是輕輕鬆松的事。在揀選神的爭戰上是嚴肅的,在揀選神的最好上也一樣是嚴肅的,因為在神以外的事物是傾盡全力來把我們拖住,叫我們不去揀選神,不去揀選神的最好,所以這一件事在歷史書上是非常明確的。最明顯不過的就如以色列入被擄歸國重建聖殿的那一段歷史,重建聖城的那一段歷史,那是很清楚的,人都回到了迦南,已經脫離了那被擄之地,回到神應許之地了,我們已經回到神的紀念裏。不錯,這一點是不錯的,神叫他們回去應許地,他們就是回去就好了。不是的,神是讓他們回去建造聖殿,建造耶路撒冷城,藉著這兩樣的建造,來恢復神的見證在萬民當中。如果他們回去以後,因著一點難處,就把建殿的事停下來,弟兄姊妹,你能看到一件事,他們到了神的應許裏,但是卻沒有活在神應許的最好裏。我們從歷史上可以看到這樣的一些事實。

    爭戰得勝的秘訣乃是站在神的一邊

    第四點,既然是爭戰,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因為爭戰不是小孩玩沙盤,弄不好從頭再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問題。但是爭戰就不一樣,當然是可以從頭再來,但那虧損就無法補償。弟兄姊妹,你可以想像得到,在艾城的爭戰裏,以色列人死掉的那些人是不能再活過來了,雖然他們可以重新攻打艾城,也把艾城攻下來了,但在爭戰中死亡的人是不能再活過來,這個是不能改變的事實,這個虧損已經是確定了。所以爭戰是很嚴肅的。

  我不知道弟兄姊妹有沒有留意,我們讀歷史書的時候,你會發覺有許多處,神顯明這樣的事實,比方說,約書亞領著他們到約但河東岸,去攻打兩個亞摩利王的時候,聖靈就記錄他們的全勝,就沒有記錄他們有多少的損失。當然沒有記錄損失不等於沒有損失,但是有一件事,我們可以相信他們沒有什麼損失,因為在那兩次的爭戰裏,神是打發整批整批的黃蜂飛在以色列人的前頭,把這兩個王的戰鬥力完全軟化掉了,以色列人好像是去收戰利品一樣,就把兩個王打敗了。

    我們回頭來提一件事,那是在“民數記”的末了,以色列人去攻打摩押的時候,那是神告訴他們要打敗摩押,要報他們對付以色列人的那一個仇,特別要把假先知巴蘭殺掉。如果我們記得那一段歷史,你會曉得,那一次戰爭回來,那些千夫長、百夫長數點他們出征的兵丁,他們發覺一件事情非常的希奇,敵人是全垮了,但是我們的軍兵沒有一個受傷,固然是沒有死亡,連受傷都沒有,希奇不希奇?

    弟兄姊妹,在歷史書裏,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這些事,以色列人進攻耶利哥,以色列人在基遍打敗夏瑣王的聯軍,你看到完全是神在那裏伸出的手來叫對方不能爭戰的。因此我們看到了第四點,就是爭戰得勝的秘訣,是在乎人揀選神,並跟上他的定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弟兄姊妹,我們可以這樣說,拿進攻耶利哥來說,拿過約但河來說,都是同一個原則,好像神說的那些話,我們的腦袋是真的裝不下來的,怎麼能這樣作?這樣作就是爭戰嗎?這樣作就能解決問題嗎?祭司抬著約櫃先下水,約但河就可以給我們走過去嗎?我們就是這樣的繞著城走,耶利哥城就可以被攻破嗎?這些事情在人的心思裏是沒有辦法接受的。

    又比方說,在“列王記”裏,約沙法王和摩押王爭戰的時候,他們好像被困在山谷裏,困在山谷不等於打敗仗,但是在山谷裏沒有水喝,他們就是不打也定規要吃敗仗。怎麼能有水喝?這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但感謝神,神說,你們就用讚美來等候水來吧。結果呢,第二天早晨,就有水從以東地不知怎樣的就流滿了山谷。弟兄姊妹,你看問題就是在這裏,爭戰不是不會遇到困難,爭戰一定會遇到困難,但是解決困難不在乎人自己能,而在乎人跟上神的定規。你不必管神的定規是我們想得通的或者想不通的,我們只要肯定一件事,那是出自神的安排,你就放心跟上去就好了。用簡單的話來說,第四點是信心的跟隨,這一個法則也是貫穿著整個歷史書的。

    神要作的事

    我們看過這四個法則以後,我們就進到歷史書的本身,剛才我們提到,進迦南不在乎摩西的存在,也不在乎約書亞的所能,而是因為這件事是神所要作的。我們回到“出埃及記”第三章,神跟摩西頭一次說話,就是說出這一件事,“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苦,我完全聽到了,我現在下來就是要領他們出埃及,帶他們到應許給他們祖宗之地”,這事是神要作的。然後到“出埃及記”十九章,你看到神和以色列人立約,你看到以色列人是在神恢復計畫的內容裏作焦點的,神藉著摩西向以色列人說,“你們若切實地遵行我的話,你們一定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作祭司的國度,作聖潔的國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從那一次神說的話,很清楚的給我們看見,神揀選以色列,也把他們帶進迦南,乃是神永遠計畫的焦點,要從以色列人身上先開始恢復神的工作,然後藉著以色列把這恢復擴展到全地。

 

    我們敬拜讚美我們的神,既然是神要作這件事,進迦南這事是不能更改的。雖然前面橫著約但河,雖然一上去就面對耶利哥,雖然迦南所居住的人,仍然是四十年前居住的亞衲族人,弟兄姊妹注意,這些都是很困難的,但因為神要作這件事,所有的困難也不再是困難了。我們感謝讚美主!

    進入應許的秘訣

    所以我們從“約書亞記”裏,我們歸納出這樣的一些事實,過約但河是進入應許的開始,那秘訣是什麼呢?這秘訣不僅是為了過約但河,這秘訣也貫穿在整個歷史書裏。頭一點是跟從約櫃,那就是跟從主的腳蹤,用今天我們的話來說,主是這樣走,你就跟上去好了,你不必管前頭的情況是怎樣,主既然走在前頭,主就給你開了路,並且主走在前頭。並不是走所不要走的路,所以我們可以放心的隨著主的腳蹤往前走。你不要說,約但河的水很深,約但河的水也很冰涼,那不得了,一下去就完蛋了。你必須看見一件事,是主走在前頭,是主在前面走,這是頭一點。

    第二點是信心的跟上,這信心的跟上,好像對全體的以色列入來說,關係好像是不十分重大,但是對那幾個抬約櫃的祭司來說,這個關係就很重要,如果他們是有思想的,他們定規不敢冒這個險,因為不會游泳。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游泳,多半不會,因為他們是在埃及的沙漠地帶作磚的。就是會遊,也不解決問題,因為抬著約櫃,約櫃是很重的,光是施恩座就已經不簡單了,按現在的話來說,光是那個施恩座差不多有一百二十磅,還有那兩個基路伯,完全是用金子錘出來的,那兩個基路伯是展開翅膀朝著施恩座,它們有多重?聖經裏沒有記錄,但我們也可以想像,再加上約櫃,皂夾木也許不太重,但也不是不重,因為那是很硬的木材,硬的木材的密度就很高,所以重量也不會太輕。但要命的是裏外都包上精金,那又是許多的金子,這些都是很重的金子,你想想那些重量,會游泳又怎麼樣,會游泳也一樣會被壓到河底裏去。

    也許他們又想出一個理由來,說是說得非常的英雄氣概,我個人的死亡沒有什麼問題,約櫃沉到河底裏,神的榮耀受虧損這事的影響太大。弟兄姊妹們,你要過約但河,你就不能想這些事,因為是主自己陪伴你來走的。對以色列人來說,是跟隨主的腳蹤;對那幾個祭司來說,那是主陪著他們走,既然是主陪著我們走,我們就用信心跟上去。我們感謝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整個屬靈歷史發展的方向是對的,神的計畫就能成功,乃是因著人對神的跟上。如果歷史發展的方向不對,叫神的計畫多受一些的打岔,那也就是人沒有跟上神的結果。

    所以我們就注意到第三點,他們過約但河的時候,神吩咐他們在這邊把十二塊石頭帶到河當中,放在那裏,然後在河當中把另外十二塊石頭,搬到對岸。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表明,人的肉體,必須留在應許地以外,死在約但河裏。

    弟兄姊妹,我們注意這一件事,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兩次經過水,頭一次是經過紅海,在救恩裏頭與世界的關係斷絕;第二次是經過約但河,這一個就不再是救恩的問題,因為已經進到享用應許的實際去,所以過約但河的那一件事是人的肉體受對付的問題;所以我們看這件事是很清楚的,河這邊的石頭,留在那裏,河當中的石頭,就是你經過約但河以後,有了經過約但河的經歷以後,那些石頭就到了對岸。

    也許我再說這樣的一件事,弟兄姊妹們,你注意在聖經裏面,聖靈所記錄的,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神的話是絕對沒有巧合的成份。弟兄姊妹,你看以色列人過約但河的時候,祭司的腳一下水,上流的水就停了,但是不是停在他們身旁?因為上流的水停了,下流就沒有水,那上流的水停在什麼地方?如果停在身旁,那也是很有意思,你說這是難得的奇觀。但神並不是叫你看奇觀,神是叫我們去看神跡,那水是停在很遠的一個稱為亞當城的地方。為什麼不叫夏娃城,為什麼不叫駱偉舜城,就是叫作亞當城?有人說是偶然的,事實絕對不是偶然的。

    弟兄姊妹你注意,過約但河就是對付人的肉體,所以那水流是停在亞當城。亞當的東西不能再帶進來,不能再流過來,這是一點。另外你又看見,那是很希奇的事,他們在那邊上岸,弟兄姊妹,你有沒有留意,有兩件事在那裏發生了,第一是他們再也沒有嗎哪好吃了,因為他們吃了迦南地所出的土產,享用了神的應許,嗎哪就停止了。這件事跟過約但河沒有什麼密切的關連,因為你進到迦南就一定不再吃嗎哪,而吃神給你的豐富。正如我們今天因著主的緣故,我們不看重屬地的好處,我們是在吃嗎哪度過我們的日子,但是等到新天新地來到的時候,神就把他的無限的豐富作為我們的享用。

    他們上岸以後作的頭一件事,就是他們行割禮。行割禮的意思,弟兄姊妹們都知道了,那就是對付肉體,“歌羅西書”很清楚的給我們看到這一點。在舊約好像只是一個與神立約的記號,在新約就指出了神立約的內容,就是對付人的舊人,對付亞當裏的性情。弟兄姊妹你看到,過約但河的時候,那些事情是這樣子先後的發生。所以我們說,渡過約但河進入應許的秘訣,在這裏我們提到三點。

    爭戰得勝的秘訣

    過了約但河,爭戰立即就開始。這一個爭戰是享用的爭戰,不是進入救恩的問題,是進到救恩以後,你如何享用救恩的問題,是享用救恩的豐富的問題。你享用救恩的豐富,你就要面對爭戰,你接受這個爭戰,你也必須要得勝,你不能失敗,失敗了,你就沒有辦法享用,你必須要得勝。

    怎麼能得勝呢?以色列人在迦南的爭戰裏,雖然在整體來說是得勝,但是我們還是看到他們有失敗的時候,在艾城他們就失敗了。到了“士師記”的那一段日子裏,他們又失敗了。但是爭戰必須要得勝,不能失敗。既然不能失敗,那怎麼能得勝呢?我們又要看爭戰得勝的訣要。

    第一,讓神作元帥,那是攻打耶利哥的經歷。弟兄姊妹,你看這件事,我們也許會這樣說,約書亞未免太大意了吧!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人,他說他要來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就讓他去作,這太冒險了。弟兄姊妹們,從表面來看,的確是很冒險,你又不認識那個人,你也不知道他是誰,你怎麼可以把全軍,不僅是全軍,是整個民族的命運交在他手裏。弟兄姊妹們,你注意,聖經裏記載這件事,只是叫我們看見歷史表面的事,那裏已經隱藏了約書亞裏面的反應。那個人是那樣說,約書亞裏面就阿們;那個人在那裏顯出來,約書亞裏面就有了反應。

    弟兄姊妹們,這個是屬靈的爭戰裏一個非常重要的實情,約書亞並沒有作冒失的事,他不是貿貿然就把整個以色列交在一個陌生人的手裏,而是他裏面和那位向他顯現的神有了默契。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那生命是相通的,裏面有了連接。約書亞當時有了這個經歷,他就立刻完全傾服在神的管理底下,所以在攻打耶利哥的事上,人家說是胡鬧,但這是讓不讓神作元帥的一個考驗。元帥是這樣說,你說我是元帥的參謀,這個設計不大好,怎麼可哥以這樣攻城?但是你認定是元帥,你就接受。

    人一般只看見兵對兵、將對將的爭戰,但是一個真正的將材,他是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以外,不是跟你面對面來比,你一刀來, 我一槍去,而是決定勝負在千里以外,叫你非打敗仗不可,這是真正的將材。我們的神比人間真正的將材還要高,你承認是元帥,你就跟著走好了,怎麼部署,你就跟上去就對了。艾城的那一仗,因為沒有跟上神的部署,問題就出來了,所以頭一件事是讓神作元帥。

    我們說過,以色列人進迦南的爭戰是屬靈的爭戰,不僅是有形的爭戰,因此屬靈的成份是非常明顯,又是很高的,所以第二個得勝的訣要,就是我們必須學會定罪為罪。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艾城的失敗,就是失敗在這一件事上。弟兄姊妹都熟悉那段歷史,從人來看,拿兩件衣服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拿了一點的銀子,那又有什麼了不起?弟兄姊妹們,不是這樣的,如果我們這樣看,那問題就是返回伊甸園裏去。吃一口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有什麼了不起?問題不在你吃了多少,問題也不在亞幹拿了多少,而是那一件事的本身是一件罪,那本質乃是與神對抗。

    弟兄姊妹,問題是在這裏,上面說是讓神作元帥,這裏就有一件事是與神作對抗。好像水桶有一個洞,像我們那次去野餐的時候,澆水的那個比賽,把水澆到那個有洞的桶裏面,你怎麼澆也不會滿的,最終—定漏光的。弟兄姊妹,問題是在這裏,有漏洞。屬靈的事不能有漏洞,屬靈的爭戰也不能有破口,有了破口,那爭戰就要從那破口的地方洩氣,得勝是沒有什麼盼望的,所以艾城就失敗了。後來堵塞了那漏洞,真的是認罪為罪,定罪為罪,情形就改觀了。

    再有,就是確認神的權柄,當然這一點是上面那兩點歸總起來再強調一下。

    不過在運用上面又有一點不同。關於這一點,我想就用約書亞的長日來作一個比方,你怎麼能叫日頭停在天當中不走呢?這個是不可能的。在人是不能,但因為他確認神的權柄,同時他裏面也有這樣的一個帶領,所以約書亞向神禱告說,“日頭阿,你停在那裏,月亮阿,你停在那裏,一直等到我們全然的得勝”。

    弟兄姊妹們,你看,這一件事是確實認真的運用權柄。對神的權柄,你運用得不恰當,那是損害我們的信心,也叫神的榮耀受虧損。你確實的、有把握的、恰當的去使用神的權柄,這是爭戰得勝的一個訣要,這是我們從歷史裏看見神怎樣作的工。

    在信心裏承受地業

    為了時間的關係,我們要往下走,在迦南地爭戰還沒有完畢,神就告訴以色列人說,雖然很多地你們還沒有得著,但是我已經定規給你們了,你們承受這個地是不成問題的,雖然現在還沒有得著,但你們是可以得著的。怎麼可以得著呢?弟兄姊妹,說起來好像又是很胡鬧,但弟兄姊妹你注意,神作工不在乎人領會到一個什麼程度。我們還沒有拿到手,怎麼可以分配呢?神說,可以分配的。所以你看到承受應許的時候,又有兩件事該注意。

    頭一件事,為著神的計畫繼續爭戰,所以他們雖然打過了基遍那一場戰爭以後,明顯的戰役記載在“約書亞記”裏是沒有的,但戰報是有的,戰爭的記錄是有的,打了好多仗,非常多,每次爭戰都得勝,當然在每次爭戰的得勝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如果弟兄姊妹留意讀“約書亞記”,你一定會發覺,他們每次戰爭的出發點都在吉甲,然後爭戰完畢又回到吉甲去,吉甲這個地方成為他們在迦南爭戰的大本營。吉甲這個地方是什麼地方?吉甲這個地方就是他們行割禮的那地方。弟兄姊妹你看到,所謂繼續為神的計畫來爭戰,具體的內容,乃是不住的對付人的自己,回到吉甲去,然後再出發。弟兄姊妹,從我們個人的經歷上,我們看到這事是蠻清楚的。

    另外一件事,那是信心去接受神的賞賜。當時神告訴他們說,把整個迦南地分成十份,因為有兩個半支派已經在約但河東承受了產業,只剩下九個半支派要在河這邊領受產業,所以要有十份。那十份就劃分好了,然後就是拈鬮來分配。弟兄姊妹,這件事,你說怎麼可以拿拈鬮來分配呢?要是我這個支派人多,拈到那個地比較小一點的,我們就不夠分配了。要緊的是你心裏在說,“那不公平,人多的該多得,人少的該少一點”,這都是人的心思。

    弟兄姊妹,我們注意,神告訴他們這樣作,神就在那裏管理著一切的事,猶大拈了個鬮,神就管理著猶大的首領的手,他非拈到那個不可,因為他不拈那個,伯利恒就不在猶大的境界裏,你看將來主要從伯利恒出來,怎麼可以出來?所以弟兄姊妹,你千萬不要以為那個拈鬮的事是很輕鬆的,我們看得出,那是非常嚴肅的,他的管理在那。如果不是便雅憫把那個鬮拈過來,便雅憫雖然後來和猶大結盟,若是便雅憫的那塊地是在加利利,猶大的京城怎麼可以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不是猶大支派之地,耶路撒冷是便雅憫支派之地,你看到裏面是貫穿著那麼許多微妙的事。

    雖然神說,你們去拈鬮,但是在拈鬮的事上,神有完全的管理,人用信心去接受。在拈鬮的時候,剛才不是提過嗎?他們還沒有把地得過來,但是他們相信神一定要把迦南地賞賜下來,所以毫無問題,在信心裏就接過來了。雖然今天還沒有拿到地,但我知道神已經給我了,到了時候我就一定把地拿到手。弟兄姊妹,這是信心的接受,在屬靈的享用裏,今天還是這個原則。

    持守承受應許的地位,

   還有一個原則,就是為了持守承受應許地位的爭戰;這個時候爭戰的性質,不單是揀選神和神的最好,又轉變了一點點,而是為了我們個人在神面前蒙保守而爭戰。當然這一個蒙保守,嚴格說起來,還是揀選神的問題,但目的並不是一樣。過去的揀選神,是為了進入應許,過去的揀選神的最好,是為了接受神應許的最豐富;現在的揀選神,是持守享用神應許的資格,維持我們在神面前能享用神最美好的資格。這是在“約書亞記”末了所看到的。

    以色列人在那個時候好像已經有點走迷了,約書亞臨終以前把他們召集過來,給他們一個很嚴肅的勸告,究竟你們要不要事奉神?還是跟這裏附近的民去事奉偶像?約書亞自己個人很清楚的表明他的立場,“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24:15)弟兄姊妹你看到,這是持守應許和承受地位的爭戰。這是“約書亞記”。

    我再回頭說一說,我們在神面前爭戰的方向不準確,對我們個人來說是虧損,但更重要的是打岔了神恢復的工作,往下看我們就更能領會了。約書亞不在了以後,那就是“士師記”。我想,在“士師記”裏,弟兄姊妹們,你就很清楚的看到那種情形。所以在廣義上是這樣講,不站准在神所要人站的地位,在享用應許上一定出現大漏洞。人站錯了,神會藉著環境給百姓管教,也及時給百姓拯救。只是人的天然不揀選神,神的恢復就不住的受了打岔。“士帥記”就是在這樣的起起伏伏的記錄裏。所以人不對,那結局總是接不上神的命令,這是整本“士師記”的話。

    我想弟兄姊妹們對“士師記”的結論是很清楚,“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21:25)不站在神要人站的地位,自己站自己要站的地位,自己作王了,所以就產生了“士師記”的這一段歷史。這一段歷史是悲慘的,是可憐的。弟兄姊妹你看到,在“士師記”裏,雖然有神的恢復,但是你看到一個問題,恢復過後又再失敗,並且失敗得更深一點。雖然給恩典,又再次的恢復,並且繼續的恢復,但是又再失敗,就是這樣的反反復複,明確的有七次,不明確的,當然就不止七次。

    我們從“士師記”裏看出這個問題,“士師記’所以落到這樣的結局,乃是因為偏離神,偏離神的原因是些什麼事呢?我把幾點列出來。第一個是裏面的,當然最主要的是裏面的,裏面出了問題,外面定規出問題。外面出問題,裏面沒有出問題,那問題就沒有那麼嚴重。如果連裏面都出了問題,那就是非常非常的嚴重。所以我們先看裏面的問題。裏面的問題有幾樣,頭一樣,他們過了約但河,爭戰到了一定的階段,爭戰就緩慢下來了。原因在什麼地方?

    如果我們讀“士師記”第一章,你會發覺一件事,那時候以色列人的爭戰不再是整體了,以色列人的爭戰成了支派的爭戰,不是以色列的爭戰。你會看見,他們到神的面前還求問神,我們該是那一個支派去攻打呢?攻打耶利哥的時候,是十二個支派都出來;攻打艾城的時候,十二個支派都出來;在基遍的爭戰裏,十二個支派也都來。到了一個時候,大概他們看到一個問題了,如果那一塊地不是分給了我的,那我就不必那麼拼命。從人的心思上來說,這樣的想法也是很有根據的。你看,“士師記”一開始就叫我們看到,他們還要不要神作元帥呢?要,他們出征以前還是求問神,所以你看,他們還沒有忘記神。但是在他們那裏出了一個問題,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丟失了身體的見證。神啊!我們要去打仗,那一個支派先去打呢?神說猶大去,猶大人說“我勢力孤獨”,就跟西緬說,“倒不如你也跟我一塊去,這樣攻打你的地方的時候,我也陪著你去。”你們看到了問題沒有?已經從整體下到個別的爭戰,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失了身體的見證。弟兄姊妹,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毛病,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不尊重神的權柄,在第二章裏你可以看到,他們那樣沒有尊重神的權柄,神就差遣使者去責備他們。神說,“我叫你們滅絕迦南人,為什麼你們不滅絕呢?”不滅絕的理由就很多了,要列出來就真的是很多,也許是留下他們作奴隸,不要損害那些勞動力;迦南人的牲畜也跟其他人的牲畜一樣,把它們殘害了不是很可惜嗎?問題很多,你要列舉理由,那就有太多理由了。但是問題是在這裏,神怎麼說?現在是服神權柄的問題,不是我們說理由的問題,這是曆世歷代以來,人在神面前的難處,都要跟神說理由,而沒有看准我們該作的是服神的權柄。不尊重神的權柄,這是他們裏面出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更大了,不知道神和神為他們所作的。在第二章裏你看到,“申命記非常清楚的吩咐他們,不住的把神的話,神帶領他們祖宗的歷史,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他們穿的衣服要繡上經文,住的地方門口要貼上經文,他們額上也要戴著經文,這些定規一直在告訴他們,要不住的把神和神為他們所作的,告訴下一代。非常可憐的,“士師記”第二章裏就提到,約書亞死了以後,新的一代起來,他們不認識神和神在他們祖先身上所作的,並神在他們身上現在要作的。糟糕不糟糕?弟兄姊妹們,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問題,連對神的認識都丟掉了,連認識神這一件事都沒有了,你怎麼能叫他們在持受應許上可以爭戰得勝呢?弟兄姊妹們,這是很嚴肅的。

    我們再看外面的原因。外面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第一,他們跟著那些外邦人在事奉假神,第二,當神興起管教的時候,他們又不認識神管教的手。你看,頭一次神興起摩押人來管教他們,那麼長久的時間,他們竟不知道那是神的管教。經過好多年以後,他們實在受不了,他們才想起神來,糟糕不糟糕,;弟兄姊妹們,你看見這些事,你就看到人活在神面前是非常遲鈍,但是這些遲鈍是因為裏面先出了問題,這是“士師記”裏的事。

    看過了人,我們又要看神了,“士師記”是人的失敗,但是在人的失敗裏貫穿著神的恢復,這一位神是因著的信實,而在人中間進行恢復。我們感謝讚美主!看神的恢復,有兩件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如果按照應用的次序來說,我以為一、二的次序該換一換。如果按照歷史的記錄,這個次序也有它的根據。你看到的恢復是開始在神百姓的呼求;然後神答應了百姓的呼求。

    你們留意,在開頭的那幾次,百姓一呼求,神的恢復就來了。不過很糟糕,到了未了的那些日子,百姓連呼求都不會,連呼求都沒有了,別人把他欺壓下來,特別是到了參孫的那一次,非利士人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竟然沒有人向神呼求。

    所以就出現了第二點,神是越過人的黑暗,主動的預備拯救的恩典。我們感謝主,人是失敗了,人是軟弱的,但是神沒有忘記的應許,神沒有忘記永遠的旨意。就是這樣不住的在人中間進行恢復的工作。

    現在我們就要注意,整本的“士師記”,關於原則,我們在上頭已經提到了他們偏離神的那些原因,實際的情況又是怎樣呢?在 “士師記”十七章以後,就記錄了當時的實際的情形。從其中你就看出絕大部分的人,你都能叫他們是製造難處的人,他們都是給神的見證製造難處的,包括各種各樣的人,利未人,十二支派裏的人,甚至說得嚴肅一點,連祭司都在裏頭。所以你看到,他們不住的偏離神,沒有再把神的話放在自己的身上。你看到那些但人,他們不去攻打分配給他們的地,卻把沒有分配給他們的地搶過去,分配給他們的,他們不要。弟兄姊妹你看到,這是很具體的事,沒有把神放在心裏。

    還有,你又看到,很明確的,這是突出人自己的傾向。你看到那個作母親的,因為兩千兩銀子不見了,她就詛咒,“哪一個殺千刀的,竟然把我兩千兩銀子拿走。”也許這個詛咒太重了,她兒子趕快出來說,“不是別人,是我拿去的。”她立刻就改了口,那不是殺千刀了,那個人是蒙福的,我是拿這兩千兩銀子來給你造一個神像,讓你去事奉敬拜神,叫神的祝福臨到你。弟兄姊妹,你看到這是什麼,完全是根據人!人自己的傾向決定了他們生活的情形。

    你又看到底下那個去看岳父的人,“該走了,”“好,好,好!那就走吧!但在走以前,我們總得要餞行一下。”“那就餞行吧!”那就吃,吃,吃,“今天晚了,不好走了,不如再住一個晚上吧。”“好,好,”第二天照樣再來一次,好了又來一次,一天,兩天,三天的拖下去,你看到人整個的生活完全是根據人自己的傾向。弟兄姊妹們,這是“士師記”,這些人給神製造了許多難處。

    當然你說這樣的人,很自然的就帶出了第三點,不活在真理裏。你很清楚的看到,自立事奉的制度,自己立一個神像,自己立一個祭司,給祭司一個固定的薪金。等到但人來了,“哎呀,你這個人真是,你作一家的祭司好,還是作一支派的祭司好?不要說啦,跟我們走吧。”弟兄姊妹,你看到這些事,完全在神的真理以外來活動,這就是“士師記”。

    不單是這樣,底下的就是那一個看岳父的人,他碰到了一些問題的時候,他怎麼處理呢?他把妾的屍身切成十二塊,分送給十二個支派,他說,“基比亞人是這個樣子,我們怎麼可以呢?”全以色列人都轟動起來,但是便雅憫人因為基比亞人是他們的人,“啊,不可以這樣。”但其他十一個支派的人好像說,“神的公義不允許這樣,便雅憫人你們不處理基比亞人,我們連你們都一併處理。”結果十一個支派就聯合起來去攻打。攻打的結果,差點就把便雅憫人消滅掉,只剩下六百人。他們又一下子想起來,神是給我們十二個支派,現在那個支派沒有了,怎麼辦?雖然還剩下六百人,但是我們都起誓應許過,不把我們的女兒嫁給他們,那這樣子,他們怎麼能有後代呢?以色列人從此就缺少了一個支派,那怎麼辦呢?他們又出主意了,看看那一些人在這次出兵的時候沒有向應,一查就查到了,有一個地區的人沒有這樣作。好,可以有辦法了。殺了那些人,只留下沒有出嫁的處女,但還是不夠。他們每年都有一個節期,他們的女子出來跳舞,你們就告訴那些剩下來的便雅憫人說,去把那些女子搶過來,就給他們成婚,如果他們的父兄出來說什麼話,我們就出來打圓場,就算了吧。

  弟兄姊妹,這是什麼?完完全全就是這裏所說的,自以為是的行動,他們覺得他們還為神保留十二個支派,他們覺得是為神的公義去出兵攻打便雅憫。弟兄姊妹們,你看准這是人自己的行動。人活在自己裏面的結果就造成殘缺,所以整個“士師記”就是殘缺。

    神在百姓中作恢復的記錄

    但是感謝主,在“士師記”的日子裏,有一個“路得記”,是神從另一個角度來顯明他的恢復。“路得記”是弟兄姊妹在去年花了一點工夫,我們就不詳細去提,這裏輕輕提一些就算了。“路得記”是說明神的百姓下墜的時候,神在暗暗的預備恢復拯救的路。從狹義的那一方面看,那時以色列在士師日子的恢復。從廣義來看,是神在地面上全面的恢復。所以弟兄姊妹,你看“路得記”的沒了是一個短短的家譜,這一個家譜是連到大衛。從狹義來看,是指以色列的國,從廣義來看,你就看見是指著神的國,所以我們說,那是神在地上全面的恢復,從大衛引到大衛的子孫。

    我們感謝主,這是神全面的恢復,並且恢復的物件是把外邦人也包括在內,所以神恢復的原則是恩典,神恢復的方法是基督,人接受恢復的路,乃是轉回並順服神。這是整本“路得記”所顯出來的,是神恢復的工作,這是很顯然的,也比較突出的事實。

    然後,我們就看到“撤母耳記上、下”,裏面有很多的事,但是我想從廣義方面看一看,弟兄姊妹也可以掌握神在歷史裏作工的事。整本“撒母耳記上、下”,我們可以說,那主題是神在失落的百姓中間恢復權柄,並且建立國度。以色列國就是在那個時間建立起來的,所以神在百姓中恢復權柄又建立國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弟兄姊妹必須記得,“撒母耳記”是士師時代的結束,以色列進入君王的時代,讓以色列從一個民族進到具有國家的樣式。所以“撒母耳記”從外面來說是建立國度,在實際來說是神在失落的百姓中恢復權柄。所以“撒母耳記”是士師的結束,君王的開始。王是權柄的記號,在神的子民中,神是百姓的王,百姓是依著神的管理而活在應許的豐富中;離開神的管理,就不能享用神的豐富。因此,以色列人要學外邦人立王,也就說出以色列人在那個時候並不認識神和他們的關係。撒母耳就為這事很難過,神就對撒母耳說,“你為他們這事難過到什麼時候為止呢?他們不是嫌棄你,他們是嫌棄我作他們的王。”

   弟兄姊妹你看到,神沒有讓以色列有國的樣式和王的座位,是一直要讓以色列民從律法裏認識神是他們至高的管理。但是以色列人在這事上,是越過越離開神,結果他們就要求立國。當然王如果是對的,問題還不大,因為他是在執行神的權柄;如果王不對,離棄神的權柄,那問題就很糟糕。所以我們說,如果用人來代替神作王,那結果一定是不在神的心意裏。掃羅是因著人而有的王,因此就走上以人為主的路。   

    好像是神揀選掃羅作王,但弟兄姊妹先要記住,那是根據人的要求,所以掃羅作王並不是出於神,既然不是出於神,他結果走上以人為主的路是一點也不希奇。神允許人作王,神允許有人作王的制度,但是神是以人代表神的心意作王,那麼,王還可以成為神的權柄在地上顯出。

    所以後來神揀選大衛的時候,神給大衛說,“他是合我心意的人”,我是用他作王,並且在以後“列王記”的那一段日子,大衛就成了作王的人的標準。從亞當裏出來的人是沒有資格代表神的權柄,不管是那一個,都沒有條件代表神的權柄,所以神就在選召的人當中造就人、拆毀人、建立人,使人有神的性情,可以表達神的心意,可以執行神的權柄。大衛的一生就說明瞭這事,即便是如此,大衛雖然被稱為合神的心意的人,但總是帶著有汙點,有殘缺。因此我們看到,在神應許裏,藉著大衛的後裔預備了基督,讓基督去作工,建立國度。所以我們看“撒母耳記上、下”的時候,你是看到一件事,神的權柄在地上建立,作為神的權柄代表的人,一定要學習活在神權柄底下,然後纔能作神權柄的顯明。

    “撒母耳記”是國度的雛形和王位的立定,然後就到“列王記”,在“列王記”裏,我們很清楚的看到,是重在神對百姓的挽回。“列王記”從字面上是神的百姓的歷史,實際上是神的權柄與百姓並國度的關係。剛才我們已經提到了,王在神的面前活得對,國就在神的面前蒙福。我們要注意神子民的歷史,我們只能注意一件事,不是注意歷史的過程,而是注意歷史的中心。如果歷史的中心不是神自己,整個神子民的歷史是空白的;如果神子民歷史的中心是神自己,這歷史就有意義,有價值。所以神是神子民歷史的中心,這一個事實如果不明確,難處就出來了。

    “列王記”的難處是比“士師記”稍為好一點,但還是多有難處。整個“列王記”叫人興奮的事情不太多,“列王記”雖然包括南方的猶大,但是以北方的以色列為主,所以在“列王記”裏,你是看見很重的講以色列的問題。以色列是指分裂以後北方的以色列國。南方的國稱為猶大,北方的國稱為以色列。北方的以色列有十個支派,南方的只有猶大和便雅憫。“列王記”就是以北方的以色列為主題,所以提到以色列的事是比較詳細,猶大的事就沒有那麼詳細。

    “列王記”是以北方的以色列國的興衰為主線,興衰的原因就決定在他們對神的態度,或者說是他們對殿的關係。雖然大部分的“列王記”是以北方的以色列為主,但是建造聖殿這一件事,在“列王記”裏還是開始的一個重點。這殿就確定了神和祂的百姓中間的關係。北方的以色列因著政權的問題,耶羅波安就害怕百姓回到殿去事奉神,心裏就歸向猶大,所以他就造出兩個金牛犢,設立在北方的以色列國,並且告訴百姓說,“這就是領我們祖宗出埃及的神,所以從今以後,你們不必到耶路撒冷去事奉神,你們也不需要再到聖殿去獻祭燒香,在本地就可以了。”弟兄姊妹你看,這就是北方的以色列與神的關係,人建立了自己的權柄,他就會用別樣來代替神,他就造出金牛犢來,以後又接受了許多外邦的偶像,巴力也進來了,亞舍拉也進來了,許許多多外邦的神都進來了。因此我們看到,什麼時候人為建立自己的權柄,用別樣來代替神,撒但就一定在其中興風作浪。以色列的歷史是很具體的一場屬靈爭戰的歷史,在這屬靈的爭戰裏,神好像在表面上是落在下風,好像北方的以色列一直就沒有歸向神。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以色列的沒有歸向神,並沒有叫神放棄以色列,神還是維持著祂的計畫並執行,還紀念以色列,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挽回。如果我們從這個方向來看,神並沒有處下風,因為神一直還要把祂的百姓扭轉過來。

    我們感謝神,人的軟弱和失敗是可以延遲神計畫的完成,但是不可能改變神的內容,所以在北方的以色列,經過一個王朝又一個王朝,神的旨意並沒有改變,神還是一直在挽回的百姓。直到最未了,他們實在硬著頸項不肯回轉,神就把他們分散,叫他們被擄到亞述地。雖然被擄到亞述地,但是神仍然數算以色列,我們感謝讚美主。

    所以在“列王記”裏,我們又看到有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先知,先知的角色在“列王記”裏是非常突出的,當然其中是以以利亞和以利沙為代表,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的“列王記”,還有其他的先知,先知成了“列王記”裏的一個特色。這就給我們看到,君王的制度衰殘的時候,召王不能再作為神權柄的時候,神就興起先知來。先知作什麼呢?來扶持君王,來扭轉君王的腳步,來把神的百姓帶回到神的心意裏。所以我們在“列王記”裏看到,先知的分量是那樣的重。

    我們讀“列王記”的時候,有一件事情是我們要很清楚的看見,那就是我們講義裏提到的,關於先知和君王的職事的問題。這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是要留意的。先知是本書的另一個主角,君王走迷了的時候,神就興起先知來,扶助君王歸正。我們要注意的,就是這兩種職事的配搭,如果這兩種職事的配搭準確,那就帶來祝福。在“列王記”裏,先知是權柄的實際,君王就好像淪落到只是一個權柄的表記。但是很希奇的,神雖然興起先知來作祂的權柄,但是從沒有讓先知去代替君王的職事。認識權柄的人都跟隨先知,但是他們卻沒有廢掉君王的職事,也沒有用先知去代替君王。

    弟兄姊妹們,這一點是很有意思的,職事的配搭不能亂,每一種職事有每一種職事的內容,雖然神在實際的使用上也許會有一點點的顯明,但神顯明用那一個職事的時候,並不等於說那一個職事可以代替另一個職事,先知就是先知,君王就是君王。這也就給我們留意到,我們的主在地上的時候,說,“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講的話,你們都要聽,但不要學他們。”你就看到職事的分開,他們坐在摩西的位置講的話是講律法的話,所以不因著講話的是法利賽人,所以他講的話你就不需要聽,你還是要聽,因為他講的是神的話。但你也不要因為他講的是神的話,你就學他的樣式去活,你一定要把神的話和他分開。職事是職事,他那個人是他那個人,你不要跟從他那個人,但是你必須要接受那個職事帶來的權柄。

    這在“列王記”裏面,我們很明確看到的。這也是你看到,明明那個西底家和約雅敬這兩個王,糟糕得不得了,耶利米是非常義正詞嚴的來責備他們,但是王使用權柄的時候,耶利米還是服下來。弟兄姊妹,這是一件不簡單的事,但在“列王記”裏,一直給我們看到神對職事的使用。

    在“歷代志上、下”我們不僅是看到以色列的歷史,我們實在是看見神在人中間作工的記錄,雖然“歷代志”是以記錄猶大的歷史為主線,以色列成了副線。但是你嚴格去看的時候,“歷代志”很有意思,“歷代志”開始是亞當,“歷代志”的結束是被擄歸回。弟兄姊妹,你就看到,“歷代志”屬靈的情形就比“列王記”重得多了。我是在這裏說,從亞當算起,以耶路撒冷的恢復來作結束,就遙指著神的兒子在人的衰殘中,建立新耶路撒冷的表明。

    “歷代志”有一個特點,就是很重視神的數算。一開始就是神的數算,從亞當開始,一直數,數到十二支派的時候,還是一直在數,數到猶大的時候就停止了,數到利未的時候就停止了。弟兄姊妹,你看到這是什麼意思?很重要的,神數算那些活在旨意裏的。所以你看到在數算的時候,該隱的那一系列的人完全沒有被數算,不尋求神的人,沒有被數算。我們感謝讚美神,為什麼數算是停止在猶大和利未呢?猶大是國度的表明,利未是事奉的標誌。從地上來說,神要建立國度;在地上神要得著事奉的人,所以猶大和利未就在神數算裏成了重點。

    因為是記載歷史,所以猶大的事是比較多一點,猶大是國度的小影,所以在“歷代志”裏,猶大的事情記錄得比較詳細,點出神的國度在地上發展的經過。神國度的特點是神接受敬拜,不僅是神的權柄在那裏執行,也是神給全地的人承認配得敬拜。

    在“歷代志”裏,聖殿事奉又成為另外一條主線,這兩條線是平行的,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是國度的線,一個是事奉的線;一個是神權柄的線,一個是神接受敬拜的線。所以在“歷代志”裏記載聖殿的建造,在聖殿裏事奉的制度,在聖殿裏服事的人的分配,一切都很詳盡。我們感謝讚美主,“歷代志”的歷史裏記錄著、交織著屬靈的啟示,說明瞭百姓在神面前的實際。很多在“列王記”不明朗的事,你可以在“歷代志”裏找到答案。為什麼大衛數點民數,神要發怒呢?在“列王記上”你找不到答案。你找不到答案,你就會說,“神喜怒無常。”不是的,有原因的,你到“歷代志”就找出原因來。好些歷史上的事,在“列王記”上,你只看到表面的經過,到了“歷代志”,你就看到屬靈的事實和原因。

    “歷代志”是用神的百姓被擄後的恢復來結束。很顯然,這個恢復是不徹底的,不過就是啟示神在人中間的恢復工作沒有停止,一直作到起初的定規作好為止。為什麼我們說“歷代志”的恢復不徹底呢?弟兄姊妹你注意,猶大被擄歸回是事實,但是神與大衛所立的約卻還沒有出現,神與大衛所立的約是以色列國不停止,大衛的寶座不停止,現在猶大回來了,成不成國呢?不成國。有沒有王位呢?沒有王位。因此,大衛的約沒有應驗,所以我們說,回國的百姓只是地位上的恢復,和神交通的恢復,但在他們中間沒有作到坐在寶座上的人,所以神在人中間的數點還在一直向前,一直等到基督的來臨。

    所以我們說,“歷代志”是神心意的表達,但是“歷代志’’是一個不徹底的恢復。這個恢復比較詳盡的記錄是怎麼樣呢?那就是末了的那三卷小書,按著聖經的次序是“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但是如果按著歷史的次序看,應當是“以斯帖”、“以斯拉”、 “尼希米”。為什麼是這樣的一個次序呢?我們可以看得見,這三卷書都是說到被擄和被擄歸回。

    你看到“以斯帖記”的事,你會發現一個問題,神去對付祂的百姓的時候,仇敵的手也加了進來,要滅絕祂的百姓,要截斷神計畫的環節。如果把以色列從地上滅掉,(現在不講以色列,光講猶大)猶大如果在地上被滅掉,基督的降生就沒有根據了,因為神的應許是明明指著“圭不離開猶大”,杖要在猶大支派的手中,君王是從猶大出來,這是彌賽亞,這是基督。如果把猶大除掉的話,基督的降生就沒有根據了。這是很重要的,或許你說,“神可以另外興起基督來。”不行的,因為神的應許在前,神以定要照著祂的應許來作成。這件事是非常嚴肅的。

    但是感謝神,雖然撤但要堵塞基督在地上顯現的出口,但神所作的,明明作的,暗暗作的,都沒有叫撒但的詭計得成功。所以在“以斯帖記”裏,你沒有看見神的名字,但神的手一直在那裏作保存祂的百姓的工作,來預備前面恢復的工作。

    “以斯拉”就以恢復殿為主題,“尼希米”以恢復城為主題,但是不管恢復城也好,恢復殿也好,如果我們要詳細看,就有很多要講究的事。只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我們只在這裏輕輕的看一看。 “以斯拉”以殿的恢復為前提,“尼希米”以城的恢復為前提,殿是神住在人中間的見證,是人與神有交通、人向神有事奉的記號。城是神的國的表明,是神的權能並永遠旨意的記號。我們要注意,光有殿的恢復就不夠,必須要有城的恢復,殿與城的恢復是外面的,是當時可以看得見的,但是這兩個恢復都有一個相同的方向,就是把人更深的恢復到神的權柄去。

    所以弟兄姊妹你看到,這兩卷書的後半,“以斯拉”是宣告要按律法書所說的而行,“尼希米”是恢復律法的管理,特別是守安息日,都是把人帶回神的權柄裏。我們看到被擄的恢復是不徹底,但是在被擄的恢復裏,神也啟示了恢復的方向,回到神的話裏,也叫我們想起主教導門徒禱告的時候,主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感謝讚美神,這兩卷書都有相同的特點,殿的恢復和城的恢復進行的時候,都有仇敵的反對,並且是很厲害的反對。但是感謝神,又回到那一點,因為是神要作的事,就沒有任何的人、事、物可以抵擋的,只要人能跟上神所要作的,神所要作的就作成功了。這是在歷史書裏給我們看到的一個很重的原則,因此我們在注意歷史書的時候,歷史的過程我們忘掉並不是太重要,頂重要的,歷史所啟示出來的法則,我們一定要瞭解。

    神百姓的歷史記到這一個時刻為止,或者說是神的國度在地上要顯出的歷程,到這一個時候就暫時要停止,因為亞當的生命是沒有辦法長久接受神的權柄,總是偏離的,所以那恢復不能徹底。不過我們也注意,經過歷史書的時代,律法負面的功用就明顯了。律法正面的功用是把人領到神面前,負面的功用就成為定人罪的根據。律法負面的功用顯出來,人都落在神的定罪底下。人憑自己在神面前是沒有前途的,是絕望的,正因著這樣,神恢復的工作到歷史書的時候,就開始轉人另外一個階段。這一個階段在神的百姓方面來說,他們等待彌賽亞;從全地來說,就是等候基督的來臨,作全面的拯救,作裏面的拯救。這是歷史書所啟示出來的。── 王國顯《叫祂的話都成全──聖經各卷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