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十三講  教會書信

 

    今天早上是最後一次來看新約的概論。最後的一部份被稱為教會的書信,一般人稱它為公教書信,我是不大喜歡公教這個名字,因為天主教的氣味太濃,所以我把它改成教會的書信。在聖經裏所有新約的書信,除了保羅的書信獨立城為一個部份以外,其他的使徒和先知的書信就歸在教會書信裏。在一般的情況下,也沒有把“啟示錄”放在裏面,他們將“啟示錄”獨立起來,但是我個人覺得,“啟示錄”本身仍然是一封書信,我們從“啟示錄”一開始就可以看到是主吩咐約翰去寫這封信,所以我也把它歸人教會的書信中。

    也有人這樣說:教會書信的執筆人都是猶太人,教會書信的受信人也都是猶太人,所以書信主要是為著猶太人。我個人不這樣看,當然許多弟兄們也不是這樣看。因為我們知道,聖靈向眾教會說話,不是只向部份的人講話,而是向所有神的兒女們說話。有一個歷史的事實我們不能忽略,在初期的教會中,當然是以猶太人為主,後來才加進了外邦人,所以那時常有許多猶太信徒聚在一起作為受信人,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不能因為有這樣的情形就說所有教會的書信都只是和猶太人有關的,一般來說,教會書信的內容是比較寬廣的,不像保羅的書信是重在真理的啟示,也不像保羅書信重在神永遠的計畫的啟示。

    我們看教會書信裏多是進到實際生活中去的,是從實際生活的操練上的指導來帶領神的兒女成長,這是非常明顯與保羅書信不同之處。在教會書信中,不能找到完整的有系統的真理的交通,比如:像羅馬書、加拉太書的“因信稱義”;以弗所書“建立基督的身體”;哥林多前書的“教會的生活”;歌羅西書的“基督是神的奧秘”;腓立比書的“基督是我們的喜樂”,它們都是完整的、有系統的一個真理的啟示,每一卷書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主題。

    但是到了教會書信,當然要找主題還是可以找得出來,但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也不是像保羅書信那樣完全地把一個真理表明出來。正因為有保羅書信和教會書信這樣的配搭,從保羅書信上,我們看到了道路;在教會書信上,我們看到了實際的操練。在這樣的配搭中,正好把神的兒女們在整個屬靈的學習上,一面是保守他們不偏離主,另一面也讓神的兒女有把握地去經歷主。我們感謝讚美神,在教會書信中,我們看到如何應付教會在地上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難處:在患難中如何活;碰到抵擋神的道理時如何去分辨;準確地在神面前活,應該如何去經歷神,對於這些光景都有了非常清楚的引導。

    今天我們要把餘下的教會書信看完,把重點放在“希伯來書”和“啟示錄”。我們現在來看概論有一個好處,因為我們在過去二、三年已經把稱為教會書信的部份都在星期二看過了,所以弟兄姊妹們都有一個底子。但是為了更濃縮地掌握一些我們必須掌握的認識,我特意將“希伯來書”和“啟示錄”作為今天交通的重點。

    希伯來書——應驗舊約律法的基督

    “希伯來書”我們剛讀過不久,它是新約聖經中僅有的兩本不具名的書信,一本是“希伯來書”,一本是“約翰一書”。其他書信都有具名的寫信人和收信人。為什麼“希伯來書”沒有呢?這個我們不必太注意去尋找答案,事實上我們也無從去尋找。只是因為個人的好奇,過去就有好多人推想“希伯來書”的作者,有人說是保羅,有人說是彼得,有人說是阿波羅,也有人說是亞居拉,百基拉夫婦。究竟是誰呢?再找也找不出結果的。時間越久越不可能找到結果,但是一個實際尋求神的人,倒不會因這些資料的缺欠而打折扣。我們一直非常強調一件事: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所以真正寫作的人是聖靈,誰來執筆都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沒有名字並無太大的關係。

    我們實在覺得,在聖經中神有一些很特殊的經卷,神故意隱藏一些東西,就像“以斯帖記”就是其中一個非常突出的。整本書中找不到一個“神”字,也好像看不到人和神中間的關係。但是如果我們靈蘇醒,你卻是處處看見神的手在那裏作工。“希伯來書”也同樣有這種情形,雖然沒有作記錄的那個人的名字,但是在裏面你實在遇見神在說話。

    “希伯來書”的背景是這樣:當然我們知道這信是寫給希伯來的信徒。在當時,希伯來的信徒面對兩個很大的難處,一個是他們宗教的背景,他們從小累年累月都是接受律法的教導,一代又一代都是這樣,從摩西開始一直到那個時候,他們不住地接受律法的培養,律法就是憑著人去遵守那些條文,在神面前就可以解決難處。所以律法中有一個非常強的原則,就是人憑自己所作的可以去神的面前蒙紀念,長久以來他們活在這樣的領會中。現在基督的恩典一解開,明顯地讓他們感到有一點的困擾。我們一直以為是憑自己到神面前去的,而現在說不是憑自己到神的面前,這個事情怎麼去調和呢?這就是律法和恩典的衝突。

    從表面上看,律法和恩典是衝突的。如果我們看到神永遠的旨意是怎樣地發展,我們就能領會,律法和恩典並不是衝突的,而是律法給思典開路,律法引進了恩典,然後恩典就印證了律法,彼此有這樣的一種關係在中間。恩典是說明瞭律法上一切的真意,而律法就讓人領會到不可能再憑自己。但是要叫長久生活在律法觀念中的希伯來人來扭轉這個心思是很不容易的,這是當時他們的一個難處。

    另外一個難處就是那時的教會受到很大的逼迫,有從猶太人來的,也有從羅馬帝國來的,這就在希伯來的信徒中產生很大的混亂。我們現在受逼迫,乃是因為信主的緣故,如果我們不信主,就不會受這樣的逼迫,既然我們因信主而受這樣的逼迫,那麼主為什麼不拯救我們脫離這樣的難處呢?主還是在各處讓我們遇到這麼多難處呢?如果信主會引來這麼多的難處,那究竟這位主可靠不可靠?如果不可靠的話,那我們這樣為受逼迫不是很不值得?這是當時希伯來人中的另外一個困擾。

    這兩個困擾放在一起,就叫他們裏面產生一個疑惑,究竟是不是要信主?是否一定要接受神的兒子?這就是“希伯來書”裏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我們進入“希伯來書”的內容時,我們很清楚地發覺那些走到不知所從的希伯來信徒,聖靈向他們說話,聖靈給他們看見,神的兒子不是平白跑出來的,神的兒子是因著在舊約裏歷代以來的那些應許的應驗而顯出來的。並且神作工的原則也是如此,成就神旨意的從來就是神的兒子。在創造中,神的兒子成就了神的命定;在救贖中也是神的兒子去成就神的命定;還有在曆世歷代以來,向人說話的是神的兒子,將來將神永遠的計畫完成的,仍然是神的兒子。所以“希伯來書”中一個非常主要的中心信息,乃是神的兒子在神永遠的計畫中的職事和地位。

    我們進入本文去看,“希伯來書”一開頭就說出神工作的明確方法就是神的兒子,一開始就說,從前神藉著先知向人說話,但是到了末了的時候,也就是說到了神的旨意要成就的時候,神就藉著自己的兒子來向人說話。“希伯來書”是這樣開始的,說出神的兒子是神向人說話的最準確的方法,最完全的方法。

    希伯來書的分析

    整本“希伯來書”就是將神的兒子放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希伯來書”的分析,從第一章的第一節到第四章的13節,我們把它歸納成一個標題,神的兒子是神作工的最明確的方法。在第一章中,聖靈就把神兒子的作為來顯明,讓人看見神兒子在神計畫中的地位,特別指出一切天使都不能與神的兒子相比的,因為所有為神作工的,不管是在天上的和地上的,都是神所差遣的。但是這一位稱為基督的,是神的兒子,雖然也算是受神的差遣,但是受差遣並沒有減低是作兒子的事實。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希伯來書”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地確定了神兒子的身分。

    我們感謝神,在第二章就說到神的兒子成全神永遠的旨意,第二章開頭就是聖靈對人的提醒,不要忽略這一位造成救恩的主和他的救恩,你要是忽略了,就無法逃脫神的追討。但是繼續往下看,逃脫神的追討還是小事,神要領許多兒子進入榮耀纔是大事,這是神永遠的旨意,是神永遠的計畫。神怎樣將許多的兒子領到榮耀中去呢?要把那些必死的人造成兒子,然後把這些兒子帶到榮耀裏去,只有神的兒子纔能來作成這樣的工作。因此在第二章明確說出:神兒子是成全神榮耀旨意的那一位。

    在以色列人的觀念裏,再沒有比摩西更大的。當然他們不把摩西看作神,但是在他們的觀念裏,神沒有摩西那麼實際。因為摩西給了他們許多的條文,他們如果按著摩西的吩咐去作,他們就好像有了一個把握,“我們作完了神所喜悅的事,我們可以安然了。”所以摩西在他們的生活上作引導的地位是很重的。

    但是“希伯來書”第三章就很清楚地告訴人,摩西的確作了許多神喜悅的事,但是他只不過是作神兒子的預表,他所作的是表明神的兒子要如何更寬廣地去作。所以必須要從摩西的身上轉到神兒子的身上來。摩西把律法傳給以色列人,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這些都是大事。但是我們要記住一點,等一會我們就會看到舊約和新約中間連結的環節,但是摩西沒有將以色列人帶進神的應許地,是約書亞領以色列人進去的。約書亞雖然將以色列人帶進迦南地,但約書亞也不是能代替神兒子的人,他仍然是作神兒子的預表的人物。聖靈就用這樣的一些比較突出了神兒子的職事和地位。

    問題不在這裏,問題是神兒子怎樣能從律法裏進入恩典。因為在律法中有許多的定規,神的話是不能被破壞的,但是要進入恩典的時候,好像又把律法破壞了。究竟要怎樣來顯明這一件事呢?聖靈就開始把人的注意帶進律法和恩典的調諧中去。在律法中最主要的部份不是生活上的條文,律法上最主要的是人和神關係的調諧,而這一個調諧是透過祭司的制度和獻祭的事來成就的。

    現在要看神的兒子如何能進入這情形裏,因為首先他們就碰到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要神的兒子,我們就不能憑亞倫的子孫。但是我們只有作大祭司的亞倫的子孫,如果沒有了這一批人,我們怎麼到神面前去呢?這是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我們如果沒有了祭司,我們怎樣在神面前活呢?這是在律法中生活的人的頭一個大難處。聖靈就解開了神在律法中的奧秘,立刻就指出,神的兒子也是大祭司。神的兒子怎樣來作大祭司呢?不是亞倫的後代,在肉身上來說是猶大的後代,猶大並沒有給神揀選作祭司的,怎麼可以作祭司呢?

    在律法底下只有亞倫的後代纔可以作祭司,但感謝神,聖靈就指明神在遠古的時候所作的事,從亞伯拉罕的時候開始,從大衛的詩篇上所發表的事實來印證,指出了一件事,神的兒子作大祭司不是根據亞倫的系統,因為神並不是只有亞倫這個祭司的系統,亞倫子孫作祭司的這個系統只是關係到以色列人,神不僅是以色列人的神,也是全地的神,所以在全地來說,神還有一個祭司的系統是超過亞倫和他的子孫的。這個系統是從何處開始呢?當然在最開始是怎樣的,我們不知道,但是這一個系統的出現,我們是知道的。因為在亞伯拉罕的日子中,麥基洗德來顯明瞭神這一個祭司的職事。當然在概論中就不能詳細地敍述麥基洗德的事實,但我們知道,麥基洗德這個人引出了一個系統,這是一個永遠的系統,所以聖靈在這裏說出,神的兒子是根據麥基洗德的等次作永遠的祭司。”

    因為提到麥基洗德,以色列人都很熟悉他的歷史,但是卻不瞭解他的實意,所以聖靈在提到麥基洗德時,用了一段話來勸勉他們要好好地追求關乎神的事。然後再說明,兩個祭司的系統擺在一起,很顯然地可以從他們所作的表現上來作比較,就看出麥基洗德的系統比亞倫的系統高,也比亞倫的系統廣,所以這個系統在神面前成為永遠蒙悅納的系統。因此就引出一個非常寶貝的事實,就是“希伯來書”的主題,神的兒子所作的大祭司的職事是更美之約的中保,是實際站在人和神當中成全神的心意的那一位,因為只有一個人纔能作成這件事。這樣就引到一個問題出來,因著這樣的一位大祭司,就引出一個更美之約,或者說是把新約引出來。因為按著舊約的內容,雖然麥基洗德的等次高過亞倫,但卻沒有根據可以在律法下作祭司。而這一個作祭司的事實非要顯明不可。

    表面上來看,那是要修改舊約,把它修改成新約。我們必須注意,聖靈稱新約為更美之約,沒有廢掉舊約,但把一個更美的約擺出來了,這是否代替了舊約呢?如果我們不好好地讀“希伯來書”,我們立刻就會產生一個觀念,就是新約代替了舊約,新約一來,舊約就沒有了。這是從表面的觀察。但實際上,這更美之約乃是舊約的成全,它沒有廢去舊約,但卻把舊約中的精意成全在新約之中?我們說,有“希伯來書”就有一把鑰匙打開了舊約的律法。原來律法中所說的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要在新約中得成全的。所以我們說,新約是舊約的成全,而不是說新約是舊約的代替。

    在舊約中不錯是有缺欠,但這缺欠不在於約的本身,而是在那些接受約的人。因為那些人有缺欠,以至使約不能好好地執行。這在“羅馬書”上讓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律法既因人的軟弱有所不能行的”。不是律法不對,是行律法的人不對,造成律法好像有缺欠。現在神就用更美之約去補滿舊約的缺欠,不是修改舊約,而是去改變執行舊約的人。所以我們看到這樣的一件事,在“希伯來書”中就引到舊約先知的話,“神說,以後我要給他們立個新約,不再像從前我拉著他們的手出埃及的光景,而是我把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面,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不再憑著外面的律法來生活,而是憑著裏面的管理來生活。”這個裏面的管理就是新約的內容,是把舊約中在外面作管理的事實轉移到人的裏面去。

    這個改變是如何進行呢?一面是赦罪,一面是賞賜生命。赦罪是打開人和直接的交通,賜下生命是叫人與神有了聯合,人有了這樣的一個改變,對神的律法的執行就不再發生難處。新約和舊約的差別就在這,如果從內容上來看,沒有改變。但從執行的方式上來看,那就大大的改變了。這一個大改變的關鍵非常重要,因為是神與人的關係的變化。所以我們說:新約是成全神在舊約中的應許,用來補滿舊約的缺欠。那缺欠不在約的本身,而是在立約的人,立約的人對了,那個約也就對了。舊約所以有難處,是因為立約的人不對,新約裏面的內容沒有改變,只是執行的方法改變了。

    我們讀書信的時候就很容易看見,所有的書信的後半,如果把它看成律法中的條文也是可以的,舊約說,“要孝順父母”,以弗所書也說“要孝敬父母”。在字面上來看沒有什麼分別,但是卻有很大的分別,在舊約中是在外面要求你,在新約中是指出了一個事實,這一個要求是從你裏面活出來的。區別就是在這個地方,這就是新約和舊約之不同之處,所不同的是在執行的方法上面。因此我們就能看到:舊約原是新約的預表,是神應許的預表,神在舊約中將一些應許預表出來,到了神兒子來的時候,就把這舊約來完成了,將那些應許完成了,神的兒子把自己獻上,就成就了這個更美之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約也是一個遺命,就是一個遺囑,是單方面的作契約。這一個立約是神單方面向人立的,所以不在乎立約的人那一方面如何,而在乎立約的神是如何說的。我們感謝神,因為是遺命,所以當我們的主在十字架上死的時候,就使這個遺命發生了功效,神就把這個遺命執行在屬祂的人身上。

    律法中的第二個大難題就是獻祭。沒有祭物怎麼辦呢?不再焚燒公牛和羊羔,我們用什麼去解決罪的問題呢?聖靈說:神兒子是那更美的祭物,律法上的祭物只是一個表明,你就是作了,也只是在良心上得一點安慰,只是這種安慰並不持久,也沒有保證。但神的兒子成了更美的祭物,那就有保證了,那果效也是永遠的,再也用不著每年來獻,更用不著時刻來獻,一次把自己獻上,就永遠地解決了那問題,所以神的兒子就是更美的祭物。

    到了這個地步,在律法中的幾個重點:一,約的問題;二,祭司的問題;三,祭物的問題,現在在神兒子的身上完全地解決了,並且顯明瞭舊約中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是引人來認識神的兒子,所以就提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神的兒子是人到神面前去的唯一的路,所以人若拒絕神的兒子,就等於封閉了人到神面前去的路。這話給希伯來的信徒聽到,他們就會懂得,如果我們不要神的兒子,那我們還能要什麼呢?舊約的事是有缺欠的,我們再憑舊約來作,我們還是有缺欠。現在神已經藉著他的兒子來補滿這個缺欠,我們還猶豫什麼呢?聖靈說到這一個地步時,就給信主的人一個非常肯定的勸勉,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警告,必須持定神的兒子,不持定神的兒子,在神面前就沒有路可走,不僅無路可走,也只能等候消滅敵人的烈火。這是非常嚴肅的警告。

    但問題是:對於神的兒子,現在我們看明瞭,但是我們這些跟隨神兒子的人,卻因神兒子的名受到許許多多的難處,那我們怎麼來認識呢?既然是神給我們的拯救,為什麼現在不來救我們脫離地上的難處呢?從這樣的一個疑惑,就引出了一條跟隨主的路。舊約是憑眼見的,因為有許多律法的條文,你作了這件事情就對了,不作這樣的事就不對,有條文作為眼見的規矩。但在新約中就只是看神的兒子,神的兒子已經升到天上去了,我們如何去經歷這位神兒子所作的呢?

    “希伯來書”在啟示了神兒子的職事以後,立刻就向人指明跟隨主的路,就是在信心裏面跟隨。信心就是不憑眼見,不受眼見的影響,也許跟隨主的路可以一帆風順,但也可能並不太亨通。事實上是不可能太亨通的,因為要跟隨主的人,必須脫離世界的王的轄制。如果不脫離世界的王的轄制,就會有難處,發生許許多多的困擾。但這個並不是太大的問題,要緊的是在信心中看見神的兒子,這樣似乎很沒有把握,好像很空洞。信心是給人有一個空洞的感覺,甚至是玄妙的感覺,會不會是自己在騙自己呢?這是許多跟隨主的人的心思上的一個歷程。但聖靈不僅是指示我們那條路該如何走,也給我們看見許多在這條路上走的人留下的腳蹤,所以十一章整章都是見證人的腳蹤。

    然後轉到一些難處去,這些難處是包括神的管教,因為神在環境上給人的造就,有時在表面上看來和神的管教沒有什麼分別,但是起因和目的不一樣,管教是因為我們作錯了事,神調整我們的腳步;造就不是因為我們作錯了事,而是因著我們有缺欠,神要把我們帶到豐盛之地,所以神伸手在我們身上給我們一些難處。不管原因是如何,神的兒女們有難處,並不是說出跟隨主的路走錯,也沒有說明跟隨主這件事作錯,而是神常常藉著這些難處來校正我們要走的路。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神,在信心裏的跟隨,雖然並不一定是有很多外面的愉快,但是結局卻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那是信心道路的結局。

    末了的第十三章就給我們一些很具體的勸勉,叫我們堅定地作祂的見證。

    雅各書  信心帶出生活

    然後看到“雅各書”,它和舊約的“箴言”在結構上有相似之處,所以有人說這是新約的箴言。我是不大接受這個講法。雖然好像在“雅各書”中有些拉拉雜雜的現象,因為好像是講到生活上的事,所以這裏一點,那裏一點。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我們留意去看時,實在看見從生命裏所活出的生活,是有線索可尋找的。當然如果人沒有看到“雅各書”裏的東西,粗枝大葉地在那讀“雅各書”,我們的確是看到有些像箴言書上的格言,連馬丁路德在那時候也認為,怎麼“雅各書”可以放在聖經裏面?

    如果你知道神託付給馬丁路德那一分“因信稱義”,在那時一切與因信稱義對不上的東西好像都要被定罪的。但是“雅各書”明明說,“因行為稱義”。你說馬丁路德怎麼能吃得下呢?當然我們不能怪馬丁路德,因為那時是百廢待興的時候,神所有的真理和啟示都被天主教埋沒了過千年,神在那時候重新把真理顯明,在人這方面也只能一點一滴地增加。在馬丁路德的那個日子,他能看到“因信稱義”就是一個非常的恩典,我們不能對他有苛求。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明白許多真理,是過去的許多弟兄姊妹們流血流回來的,他們把他們的性命擺上而讓我們有今天的恩典。所以他們經過了許多的難處,我們是去承受或享受他們的辛勞。所以我們很容易地將真理吸收,但是在當年就不是這樣,在天主教的勢力下,稍微有一點和天主教的教義有抵觸,你必須準備付上性命的代價。等到後來,就是在更正教中,還是不能脫離天主教的許多遺傳,所以一些弟兄姊妹要回到神的話語之中,他們所受的壓力不再是從天主教而來,而是從更正教而來。所以今天我們能在真理上有那麼廣闊的享用,的確是過去許多弟兄姊妹們付代價造成的。所以我們不怪馬丁路德,也不能怪他,因為那個時候,神給他所看見的就是停在那個地步。

    “雅各書”好像完全是講到一些生活上的操練,第一章就講到如何在患難中有大喜樂,第二章是告訴你如何在神兒女中不要有貧富觀念的影響,第三章教導人如何說話,第四章告訴你怎樣脫離世俗。一直下去都是說到實際生活中的操練問題,告訴你應該怎樣怎樣作,要抵擋撒但,你抵擋他就逃跑。

    但是問題在這裏,你必須要活纔是,如果不活,再告訴你怎樣去活都沒有作用。所以“雅各書”並不是不講信心的,“雅各書”一開始就講信心。但是“雅各書”是講實際的信心,不是嘴巴的信心。人很喜歡講嘴巴的信心,雅各卻在講實際的信心,你要用實際的生活行動來證實你的信心,用實際來作你信心的見證。所以我們讀“雅各書”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一件事,不錯,他是說到“因行為稱義”,但我們必須記得一件事,他是說我是“用我的行為來把我的信心指給你看”,我們抓住這一個事實就可以知道,雅各在那裏交通實際的信心。雅各所說的稱義,是說到你在人中間生活時的稱義。我們稍微留意,就注意到雅各所說的“稱義”,是顯露在人面前的。我們用另外的屬靈的話來講,雅各所說的“稱義”,乃是得勝生活的結果,並不是講救恩的問題。

    當年馬丁路德以為雅各是在講救恩,事實上雅各所交通的不是救恩,而是一個活在救恩裏的人的生活,所以是已經多走了一步的。在第二章中,講到信心與行為的關係,聖靈用雅各說的話,一直是給我們看到,所有的事情都是說在人的面前,而不是在神的面前。救恩是人在神面前的事,稱義的見證是人活在人面前的事,我們抓緊這一點來讀“雅各書”就不會有難處。

    彼得前書——順服主

    然後我們看“彼得前書”,“彼得前書”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就是順服,神的兒女們在神面前要好好地學習順服的功課。因為人在神面前的難處起頭就是因為不順服,現在我們屬靈的難處仍然是在順服上趕不上,神是藉著手裏各種各樣所作的,來把我們帶到順服的實際裏。

    當然一提到順服,弟兄姊妹們都可以瞭解,我們的遭遇和我們所想的不完全相同,如果完全相同,就用不著順服。正因為我們所想的和我們的遭遇有很大的距離,在這樣的距離中,我們就產生兩個相反的光景,一個是拼命去掙紮,一個是順服地從主的手中接過來。

    在我們的天性裏,我們都是傾向掙紮的,但是一個準確的揀選卻是順服。順服在我們的心思上有一個難處,就是我們願意順服的時候,我就損失,損失,再損失,甚至是犧牲,犧牲,再犧牲。這樣叫我怎麼去順服呢?“彼得前書”就給我們一個非常寶貴的引導,因為聖靈藉著彼得所交通的信息,不是叫我們咬緊牙齒去接受難處,而是叫我們看見我們為什麼去順服,也叫我們看見我們順服的動力在哪里。我們說我們有掙紮,我們感覺上有犧牲或損失,完全是因為我們毫無保留地站在屬地的地位上。來看周圍發生的事。但看到彼得在交通這樣一個功課時,打從一開始就把我們提到天上了,是叫我們站在天上來看我們周圍所發生的事,然後我們纔能看見準確的選擇。

    所以“彼得前書”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到一個活在指望中的交通,在這一個交通中給我們溫習一件事,我們得救是在恩典裏接受的;同時也給我們指出一個事實,我們在生活上的得勝,也是在恩典中去支取的。既然入門是恩典,歷程又是恩典,所以在成全整個的路程不是逃避難處,而是支取恩典。因此就有了這樣一個結論,順服的確是有一些難受的感覺,有苦的滋味,但是十字架的苦難是進入榮耀的路。

    弟兄姊妹們我提一件事情,以後你們讀“彼得前書”時,留意裏面的結構,它分成好幾段來提到如何面對難處,但是每一段的末了,都說出那個經歷是主已經走過的。不僅是主走過的,並且也走出一個結果來,那個結果就是榮耀,那個結果就是生命成熟,就是豐富。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都是這樣的結構,末了也是這樣,每一個段落的末了都是說到主怎樣的經歷,叫我們可以看到,你說要看苦惱,我們的苦惱不比主高,但主已經走過這條路。

    第一章給我們看到進入榮耀的路,第二章末了的那段話:“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主這樣走過去就引進榮耀的恩典,是主順服父的安排走上十字架,就引進這麼豐富的救恩。因此我們不要忽略這樣的一個結構。

    在“彼得前書”中,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到指望中,然後接連不斷地引我們去注意順服的結果。有了這樣的看見,順服就不再是一個難處,順服在我們裏面不僅是有安慰,而且有扶持,並且還有推動,叫我們甘心情願地從主手裏接過主一切的安排。提到順服,立刻就反映一個問題出來,就是權柄。當然我們不是說人的權柄,而是說神的權柄。神的權柄是怎樣顯出來呢?神會透過各種各樣的人、事、物來顯明的權柄,在人、事、物之中你碰到神的權柄,在這種情形底下,你是只看見人、事、物的表像呢?還是看見人、事、物背後神的手?當你看到人、事、物背後神的手,我們在順服的功課上就有了門路,如果沒有看見人、事、物背後神的手,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摸順服的功課。

    我們記得,人是因為背棄神的權柄而墮落的,神把我們帶回榮耀的地位時,必須先讓我們這些人恢復接受我們所失去的權柄。因此,當權柄的認識明確了以後,我們進入順服的功課,這就有一個非常好的開始。順服的結局不是受苦到底,如果受苦到底就沒有人順服了,對這位神,我們也要打個問號了。感謝神,順服的結局不是受苦到底,而是成就神的目的。因此在學習順服的功課裏,先是看明我們的地位,再次是看見神的目的,進一步就看見神的手,也就是認識權柄,然後在我們這一方面有一個心志來接受神給我們一切的安排。

    在“彼得前書”中提到幾個方面:在工作中去認識權柄;在家庭生活中認識權柄;末了提到在教會生活中學習更深的認識權柄。

    彼得後書——持定神的話

    “彼得後書”主題是比較簡單,因為當時教會所受的逼迫,不單是外面的環境,更糟的是在教會內部出現了異端,這些異端總是否認神的兒子的所是和所作,在這種情形下,神的兒女如何在這種環境中去生活,去繼續地活在神的面前?“彼得後書”很簡略地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在生命上要追求成長,在盼望中要持定應許,應許就是神的話。

    第一章裏所提到的,很重要的就是要持定神的話,持定神的話纔能保證我們所站的地位沒有錯,地位不錯了,生命的成長才有基礎。但是撒但要作一個工作,要叫我們從真理上面撤退,因此我們必須領會如何去分別撒但的差役,要認識撒但的差役,必須對假先知有一些分辨,所以第二章整章是說怎樣去分辨假先知。從他們的道理,他們生活的表現,他們的結局,他們的為人,來說明假先知的模樣,那是消極的一方面。在積極的那一方面,就勸勉神的兒女要緊緊地抓住神的話,特別抓緊主再來的指望,因為我們的指望沒有給仇敵偷走時,我們在神面前的成長和站立才不會有難處。然後我們看“約翰一書”。

    約翰一書——生命印證真理

    “約翰一書”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卷書,我寫下幾句話在這個地方,弟兄姊妹你記得,彼得前書、後書、約翰那些書信,都是在教會已經發生了不少異端的背景裏,聖靈向教會所說的話,如何在這樣混亂的局面裏持守真道呢?如何在這樣五花八門的光景裏,仍然在準確的路往前走呢?我們在這幾卷書信裏,都看見是把神的兒女們帶到這樣的認識裏。彼得後書就提到真理和生命的問題,“約翰一書”就提到怎樣去領會分辨那些真理,不然,你也說是真理,他也說是真理,誰說的纔是真理呢?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但感謝主,“約翰一書”就給我們打開了這一個門,叫我們看得見,怎樣去肯定那真理。所以開頭我寫了兩三句話,真理是印證生命的,反過來,生命也是印證真理的。

    在“約翰一書”裏,很清楚給我們看到這個事實。約翰寫了“約翰福音”,“約翰福音”講到基督是我們的生命,基督作我們的生命。“約翰一書”就接上去說,如何去享用基督作我們的生命。或者說,基督怎樣作我們的生命。我們感謝讚美神,因為有了“約翰一書”,我們就知道基督作我們生命的這事實不是空洞的,不僅是一個真理,也不是很玄妙的,你要是不活,你就覺得很玄妙,但是你把它活出來,你就覺得是很實際的,因為那是一個完整的經歷。

    提到生命的時候,那就要講到經歷的問題,不是單講道理的問題,講真理就是講道理,講生命就要講經歷。經歷和道理如果不能調在一起,那個經歷就不是生命。如果道理不能帶出準確實際的經歷,那道理就不是真理。

    我們感謝神,我們看“約翰一書”的時候,很清楚的,第一章就提到,生命就是神兒子的發表,一開始就提到這一點,所以論到“起初原有之道”,那個原有之道是什麼?就是神的兒子。神的兒子不是空空洞洞的,是我們摸過的,聽過的,看過的,很實際的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是我們在生活裏經歷過來的,是陪著我們一同度過一段年日的,是那樣實際的。所以什麼叫生命呢?生命就是神的兒子在我們身上的發表。然後底下就講到生命的功能引進交通、引入光中,這是生命的功能。

    弟兄姊妹們,我們要看一些人說的經歷,一些人說的道理所產生的經歷,究竟是提高我們與神的交通或者是降低我們與神的交通?是催促我們在神面前的交通還是停止甚至封閉了我們在神面前的交通?一切不產生交通的道理,一切降低人與神交通的主張和說法,都不是真理,這是非常清楚的。生命也把我們引到光中,叫我們越走越明亮,越活越明亮的。如果弟兄姊妹你活在一種光景裏,越活越沉悶,越活越好像看不到道路,那就不是在真理裏的東西。我們感謝神,在“約翰一書”第一節,就非常明確地把生命的功能給我們打開。

    然後就告訴我們生命必須要成長,提到生命成長的三個階段,從小子、少年人到父老。什麼是小子?什麼是少年人?什麼是父老?裏面都有定義的。你讀的時候,你就很清楚的瞭解得到的。我們看一些弟兄姊妹才信主的時候,你一聽他的禱告你就知道,“感謝主,祂救了我,赦免了我的罪,謝謝禰,謝謝禰,禰是我的救主。”弟兄姊妹你就曉得,這是小子,是停留在救恩的階段的光景。成長一點就變成了少年人,曉得了生活上的對付。你從他們的禱告和交通裏也能看得到,多半是集中在生活上的學習,怎麼對付自己,怎麼脫離世界,怎樣去接受得勝的生活,這是少年人。然後你看到父老,你就知道他們都從神的所作到神的所是去了,到神自己那裏去了。人在屬靈的認識上和經歷上達到了完全與神自己為內容的時候,那就是到了父老的階段。雖然有好些人不贊同這樣的分別生命的階段,但事實上的確是這樣。

    生命要成長,成長基本的功課是什麼呢?很簡單,那就是跟隨“恩膏的教訓”,“恩膏的教訓”就是回到我們剛才提到的希伯來書那更美之約的實際裏去,生命在我們裏面的教導,聖靈在我們裏面的說話。不管我們信主的年日有多長,我們對神的事總不能全盤的瞭解和認識。若是初信主不久的人,當然就是如此,就是我們信主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人,我們把聖經讀了好幾十遍的,我們也不敢說我們對神的事情完全瞭解。對神的事情不能完全瞭解,那我們怎麼能活在神最喜悅裏?在我們的生命成長上,我們怎麼曉得我們的腳步沒有踏出神的心意以外呢?你說找年長的弟兄印證去,像洪弟兄一樣,他一個人住在宿舍,一個星期五天住在那裏,你找年長的弟兄到那裏去找呢?你說,忍耐五天吧,等到第六天,你就可以跟年長的弟兄交通交通了,恐怕等不到第六天,那五天就把他苦死了。

    感謝神,一面給我們真理的話,一面給我們“恩膏的教訓”,弟兄姊妹記得,神說,“到那時,我把我的律法放在他們心裏,不是放在外面,而是放在他們裏面。”這就是神的律法放在我們裏面,在新約裏,就說那是“恩膏的教訓”。藉著恩膏的教訓,管理著我們的心思意念和腳步。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去分辨從敵基督來的一些道理。

    然後在約翰一書裏,你看見在實際生活的操練中追求生命的成長。沒有一個人可以說,他的生命已經成長到一個地步不能再長了。第三章開始提到生命的經歷,神的定規是要將我們帶到完全像兒子的光景,誰能說我現在已經完全像神的兒子?沒有一個人可以說這個話。既然沒有,那就是說,我們生命的成長是不能停止。所以要在我們的生活操練中,不斷地去讓這生命成長。在實際生命的成長裏,我們看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對罪的感覺很敏銳,對神旨意的尋找,在弟兄相愛的功課上的擴充,透過這些很具體很實際的生活操練,叫我們得著生命的成長。

    不久前,一個弟兄清早來找我,他說,“現在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神的旨意,平常教導別人怎樣尋求神的旨意,現在我自己都迷糊起來。”弟兄姊妹們,我們承認我們的確有這種情形,因此不斷在生活的操練裏來更新、更新、更新,不住地讓生命在成長、成長。因為神叫我們這樣的蒙保守,是要叫我們活在真理中作神的見證,很明確地作神兒子的見證。在約翰一書當時的背景,就是異端流行最厲害的,就是否認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聖靈就藉著這樣的交通,叫我們去經歷神的兒子,享受神的兒子,這就是生命,用這生命來印證神的兒子,而成為神兒子的見證,這是約翰一書。二書、三書,自己去看,猶大書也自己去看,就那麼幾句話,就把這三卷短短的書信指明。

    啟示錄——將來必成的事

    我們現在要花點時間看啟示錄。啟示錄也是一卷書信,雖然一般人沒有把它列入書信裏,我們有理由把它列入教會的書信裏,因為這一卷書更是對眾教會說話。

    啟示錄是神永遠計畫的啟示,在主耶穌升天以後,教會在地上建立了。但這並不等於神永遠的計畫成就了,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會也要經過許多的難處。當時就是處在難處當中,因為連接受啟示的約翰也是被放逐到拔摩海島上。教會那時好像真的沒有路可走了,在這樣的光景裏,聖靈就將這永遠的啟示交通出來。我們不僅是說它來得很及時,並且正是需要,因為不僅是為了當時,也是為了以後的世代,都有這樣迫切的需要。

    在啟示錄裏所提的,部份是當時應驗了,絕大部分是以後才發生的,以主再來作為一條界線。在主再來以後要發生的,占了啟示錄裏的大部分,這些事情發生的結果,就是把神榮耀的旨意成全,所以啟示錄的結尾乃是新天新地。啟示錄的開頭卻是苦難,教會的苦難,但是感謝神,短暫的苦難是要引人看見永遠的榮耀。這是啟示錄所交通出來的信息的目的,叫神兒女們的心一直緊緊貼在主的身上,不因著周圍環境的惡劣,而失去了向主的單純。

    啟示錄的分析

    就著啟示錄本身的分段來說,就分成三個段落,頭一個段落是最短,第二個段落稍微長一點,最長的就是第三個段落。照著它自己所分成的三個段落,就是“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我們就從三個段落裏輕輕去注意一下。

    所看見的事

    頭一個部份是“所看見的”。看見什麼呢?就是約翰在拔摩海島所看見的。看見什麼呢?看見復活的主,作教會的頭的主,管理著教會並監察著教會的主。當然這位復活的主,是帶著成熟的生命,帶著審判的權柄,帶著神公義的威嚴,這都是在所看見的裏面。從字面上,弟兄姊妹們是非常容易領會的,這是從第一章四節到二十節。這部份是屬於“所看見的”,這一個看見是相當的重要,因為人如果沒有看見復活的主,他就不可能看見自己前面有路,也看不見教會前面有路。看見了復活的主,一切的難處就都不會成為重擔,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啟示。

    現在的事

    第二個部份我們要注意的是“現在的事”,現在的事就是第二章和第三章。我在這裏提到,那是教會在地上的歷程,我不詳細提這一方面,但弟兄姊妹你可以注意到,藉著當時七個教會,來表明了教會的七種屬靈的光景。不僅是教會七種屬靈的光景,也同時表達了教會七個時期的歷史。弟兄姊妹注意,稱為“現在的事”的這兩章聖經,如果你按著七封書信的次序來看到現在為止的教會的歷史,你很清楚的能看得到很接近事實,所以又有七個教會的歷史時期的瞭解在裏面。但是不能把他單純看成七個教會的歷史時期,因為它們實在是當時七個教會的事實,同時也是教會歷代以來的七種屆靈情形。所以這樣調起來去留意的時候,我們纔能注意得到聖靈在這裏說話的目的。

    弟兄姊妹們你必須注意,特別在末後的四封書信裏,在時間上來說,是一直說到主再來的,所以那“現在的事”所包括的時間是從約翰當時看到的異象起,一直到主再來那麼長的一段時間。我們現今也是包括在現在的事的範圍裏。你留意末了那四封書信,“你要持守你所有的,直等到我再來。”這一類的話你就看到那光景是一直維持到主再來的。當然每一個時期有每一個時期的特色,但是這七種情形在每一個時期都存在,不過當時的特色是最普遍就是了。

    我們注意這一個“現在的事”,這是與我們最有切身關係,因為“將來必成的事”和我們切身的關係比較上沒有那麼重。在我個人看來,“將來必成的事”是在教會被提之後在地上才發生的,雖然有些弟兄主張教會在災後被提的,他們會把將來必成的事也拖到教會身上來;或者主張局部被提的,也會把教會大部分留在將來必成的事裏,但是我個人還是傾向教會在災前被提。雖然“將來必成的事”對我們是可以有很多的勸勉,但是我們也不能為著得勸勉而把神的話扭轉,神的話是怎麼說,我們就怎麼接受。

    還沒有看到將來必成的事以前,我必須很重的指出一件事,在“現在的事”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願意弟兄姊妹們都能看得見那一個得勝的呼召,聽見得勝者的呼召,如果沒有看見又聽見得勝者的呼召,那七封書信對我們來說沒有意義的;必須要聽見又看見得勝者的呼召,這七封書信對我們就非常有意義。

    將來必成的事

    我們要看到“將來必成的事”,將來必成的事換句話來說,就是神永遠的計畫完全作成。從第四章開始一直到末了,都包括在這個範圍裏。將來必成的事是環繞著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實而發生的,就是配得敬拜的神和羔羊。因著這樣的一個事實,不僅是天上的事實,而是曆世歷代以來所應該顯明的事實。因著這樣的事實,將來必成的事一定要發生,因為將來必成的事發生過了以後,就帶出神和羔羊完全得著敬拜。所以在將來必成的事開始的時候,就用了兩章的事實來說明這一點,一個是管理萬有的主,一個是成就救贖的主。這是天上顯明的事實。

    我想在這裏先要說一下,將來必成的事從大體上來說,就是神目的的完成;從過程來說,就是神如何來清除神目的完成的阻礙。這樣,我們就注意到啟示錄裏,特別是將來必成的事裏結構上的問題。所有阻擋神旨意成就的事都是在地上進行的,所以神就在地上來清理。但是弟兄姊妹你注意,所有清理的開始都是根據天上的定意。所以弟兄姊妹你再要注意,在將來必成的事的結構裏,每一件地上的事發生以前,總是顯明在天上那心意,天上的心意顯明瞭,地上就按所顯明的執行。弟兄姊妹注意到這個結構的時候,我們再讀啟示錄,你就不會被那些事情這裏一點、那裏一點,就給弄得很亂的那一種感覺。

    現在我們來注意,神要清理一切在地上對神的阻擋,怎麼來清理呢?神就是用災難來結束地上一切的阻擋,當然也可以說,神用災難來懲治一切抵擋神的力量。所以在啟示錄裏提到災難的事,正好就是但以理書那七十個七裏的最末後的一個七年。我們這樣子一接上來,就很清楚的看到神永遠的旨意。

    這些災難就分為三波來發生,好像波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下一波的強度比上一波的強度要猛烈。三波的災難,聖靈用三個符號來表明,頭一波的災難用“印”,第二波的災難用“號”,末了的那一波災難是用“碗”。這些災難在地上執行完畢,神對地的清理也就完畢了。在這樣的情形下,國度在地上就建立了。經過了國度,新天新地就進來了。我想我已經把在啟示錄裏該清楚分析出來的,都排列在這裏。弟兄姊妹們,如果你要讀啟示錄,你按著這個次序去瞭解,應該不會再發生迷亂。到將來必成的事的末了,就是舊造的結束,所以我們雖然看到,好像神的追討,到了白色大寶座發生的時候,好像那是最末了。不是的,白色大寶座的確是神的追討的結束,但不是將來必成的事的完成,將來必成的事的完成,是應驗在新天新地裏。我們感謝神,有一件事我必須讓弟兄姊妹留心,等到了新天新地的時候,神榮耀的旨意完全成就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件事情,這個新天地就是創世記第一章所啟示的實體。如果我們沒有很瞭解創世記第一章,我們也不會發覺新天新地的意義,我們只是很喜歡,很喜樂,新天新地來了。但是我們真的瞭解創世記第一章,我們才看到新天新地的真正意義,我們才在那一個地方實在遇見那一位全有、全足、全豐的神,我們才在新天新地裏享用這樣的一位神,實際的承認是配。所以在啟示錄裏,重點是將來必成的事,但是對我們有切身關係的,卻是“現在的事”。我們能知道將來必成的事,也是在幫助我們走過現在的事這一個階段。我們巴不得聖靈親自向我們說話,建立啟示錄末了的那種心思在我們裏面。我們不僅是盼望新天新地,我們更重要的一件事,是現在在我們裏面建立一個愛慕主再來的心意,不住地響應主的再來。啟示錄的末了,我們實在是看見那對主再來的響應,但願這一個響應不是只是寫在啟示錄裏面,也是出現在我們裏面。── 王國顯《叫祂的話都成全──聖經各卷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