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最大的試煉

 

創世記二十二2

  

    只要人類還活在世上,他們對亞伯拉罕獻以撒這故事的興趣將永不消滅。綜觀歷史,只有一幕情景,其悲壯凌駕在這故事之上。那便是神舍了他的獨生愛子,將其交付死亡。神与他的朋友亞伯拉罕承受了同樣的哀慟,其程度卻有過之無不及,因為神以無限的愛在最危急的關頭介入阻止了亞伯拉罕的手,使他的朋友免于遭受他自己未曾規避的喪子之痛。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一一更好的翻譯應為「神把亞伯拉罕擺在試驗中。」撒但試探我們,為要挑動我們心中的惡;神試煉或試驗我們,是為了啟發我們一切的良善。信徒蒙召去經歷猛烈的試煉之后,那些干擾他靈命發展的罪惡將一一脫落、萎縮和消失;同時,一些潛在的德性一一」因恩典而生,卻尚未操練成熟的美德一一一將呈現出來,接受它們應得的承認,獲得除試煉之外別無它法可陶冶出來的堅忍和影響力。的确,在悲慟的洗禮下,我們會說出一些激昂的話,采取一些超然的立場;這些話和立場原是我們作夢也想像不到的,卻因此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再也不會消失。每當回顧,一面不禁詫异自己何敢這般英勇,一面卻也毫不后悔,因為這段壯烈時辰所留下的回憶,將成為寶貴的基業,成為擴展人生視野的了望台,由此可以往上爬升到正招手迎迂我們的更高境界。

    日常生活的一般事件,以及一些特殊、罕有的危机,都是神所安排的机會,要我們藉此不斷操練、強化基督徒應有的美德。那能儆醒,在日常各种經歷的挑戰下逐一彰顯美德的人,是有福的。我們若時時在試煉、懮患和迷惘中,尋找彰顯基督徒美德的机會,將不難發現這些處境原是神遣來的馬匹車輛,正等著載我們馳往步行永難登臨的高崗。

    無論試驗或大或小,神在降下它們之前,總先裝備我們。受試驗的當儿,他「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因此試驗乃是出于神對我們的信心。神在容許大試煉磨難我們之前,總先差下許多細微的麻煩鍛煉我們,就像鼓舞我們攀登終年積雪的高山之前,必先促使我們爬小山;總先教我們涉過淺灘,才讓我們游向大海。所以經上說:「這些事以后,神要試驗亞伯拉罕。」

    此外,神經常藉著更新、更有福的啟示,預備我們迎接試驗。創世記第二十一章的結尾記載:「亞伯拉罕求告耶和華永生神的名。」以前,他未曾從這角度認識神。他知道耶和華是「全能的神」(創十七1),卻不知道他是「永生神」。耶和華本性里永不改變、自有永有、超越變化和時間的特色,約當此時,以一种新鮮、生動的方式,遽然向他開啟。誰能忘記初次眺海時,那片遼闊而澄澈如鏡的水面?正當先祖亞伯拉罕站在井旁,在自己手植的柳蔭底下,用這名向神禱告時,他的靈魂被一系列崇高、神圣的思想所震懾。對他,如同對我們一樣,神的新名帶來更多的能力,使他得以面對等在前頭那令人惊愕的哀慟。

    試驗突如其來。誠如我們已知的,這時,亞伯拉罕的生活樣樣順利一一亞比米勒向他求和;井權得以确保;以撒討他歡喜;永生神是他的朋友。「噢,快樂的人啊!」我們會這樣為他歡呼:「你已進入了你的比勒地(the land of Beulah,賽六十二4,意為「有夫之婦」);你的日頭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縮;陽光照耀你未來的歲月,有成串的福气為你存留。」事實卻非如此。就在這時,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試驗如晴天霹靂降臨。天國的直達列車,常常不經警鈴或信號的通報,便駛入靈魂的月台。我們應當時刻警覺,因為就在想像不到的時辰,人子要以想像不到的身分再來。

    這試驗摸著了亞伯拉罕心中最脆弱的部分。它關系到以撒。在他四周,再沒有任何事比關乎這位應許的后裔、晚年生得的儿子、他生命中的喜笑,更能對他构成試驗。那受到試煉的,正是他的愛。因著對神的愛,他付出許多一一不計任何代价,他把神放在首位,樂意犧牲一切;為此,他曾經拋卻哈蘭,情愿到處流浪,只望至終能成為神家中的人;為此,他放棄了寄托在以實瑪利身上的希望,把他像贖罪山羊般驅逐到曠野,再也不容許他回來。然而,如果問他是否覺得自己愛神胜過一切,他恐怕不敢說是。愛是不能憑感覺衡量的。衡量愛最准确的方法需看一個人愿意為他所愛的付出多少。「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神深知亞伯拉罕愛他有多真、多強烈,并且愛他胜過一切。所以,便把他放在至極的試驗中,好讓所有的人知道,有人能夠愛神如此深切,甚至胜過自己衷心所愛的。你愿否這樣愛神?且告訴他,只要他在你里頭興起這樣的愛,你愿為他付代价。同時,且記:起初它雖然會要求你把自己的以撒獻上,好讓你堅守立場,向世人表明你的選擇;然而,你既把所愛的獻上,它將從祭壇再歸還給你。〔帶著你的儿子,就是你獨生的儿子,你所愛的以撒把他獻為燔祭」(創二十二2)

    這也是對亞伯拉罕信心的大試驗。以撒是應許之子,「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后裔。」透過一再的強調,這孩子被指為連接這對年老夫婦及神應許給他們的無數后裔間,最不可或缺的一環。現在,作父親的卻被要求獻上儿子的性命,這對他的信心是何等巨大的試驗!神如何一面遵守自己的諾言,一面卻要讓以撒喪命?這真是人無法了解的。如果以撒已有儿子傳宗接代,難題便不存在。但若以撒無子而逝,那后裔將如星如沙般不可胜數的應許,如何透過他成就?然而,正如希伯來書告訴我們的,有一思想充滿了這位老人的心:「神是全能的。」「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里复活」(來十一19)。他确知神會遵守諾言,自己無需問為什么,只要順服。神曾經使絕了生育能力的撒拉年老得子,豈不能再從死中興起生命?無論如何,他必須勇往直前,按著神指示他的去作,信靠隱藏在神手中那永不枯竭的能力。噢,這是何等的信心!全然信靠神的話語,确信神會按著自己所應許的成就;雖然環境似在危害應許的實現,他卻定睛在神話語屹立不移的信實上。這种習慣并不難養成,為何我們不起而操練?讓我們一步步踏越沙石,直到遠离人智籌算的邊岸,倚靠在全能者不可見卻可知覺的膀臂上。

    這是對亞伯拉罕順服的試驗。神的話必定在夜間的异象中臨到他,第二天清晨,他便上路了。前一天晚上,當他躺下休息時,絲毫不知天一破曉,就需為此任務動身;一旦獲得神的啟示,他立即行動。倘若他被日常瑣務耽延,盡量推拖,別人也不會怪他。但是,這個英勇的靈魂沒有因循苟且的陋習;他已慣于立即行動,這是任何有志成圣的人必須養成的習慣之一。「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創二十二3),不讓人為他備驢、劈柴或干擾他的即時動身。「他備上驢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即時行動成為他的保護,當仆人開始一天的工作,成群的牛羊被赶往各處放牧時,亞伯拉罕已在路上了。他并未將自己的秘密告訴任何人,連撒拉也不例外。他何必告訴人呢?當這段短而難捱的旅程結束后,他和童子自會返回棚區。「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里來。」

      這試驗并不与亞伯拉罕天然的本能相違背。首先,他太熟悉神的聲音了,不至于在這關鍵時刻誤認它。同時,他确知神有辦法保全以撒的性命,雖然不能預知用何辦法。此外,這种獻祭在當時頗為普遍,從來無人明确教導他神并不喜悅這習俗。讀經時,我們必須牢記,早期神的眾仆人無不或多或少受到當時流行的宗教觀念所影響;同時也不應苛責他們由于啟示未明而有的錯誤觀念,這些觀念的驅除,有待于福音如正午一般明亮的光照。迦南地古老的信仰奉守一項原則:人必須為自己的罪過獻上首生的儿子,亦即以身體所結的果贖清靈魂的罪。人對罪的恐懼及想要安撫神的欲望,透過可怕的方式,無可抑壓地表現在摩押、腓尼基、迦太基的祭壇上,甚至以色列的歷史中。當時為人父的并非不比現在的仁慈,而是對不被赦免的罪存有更強烈的恐懼;他們戰兢在不認識的神面前,將嗜血和喜愛人受苦的欲望轉嫁給這些神;為了平息神可怕的要求,什么代价都不為過,其實這些要求原出于他們的無知、迷信和對罪的敏感。

    也許亞伯拉罕近來曾旁觀過這种祭典,心想自己能否把以撒獻上,一面也詫异神為何從未這樣要求過他。所以,當神說:「帶著你的儿子,把他獻為燔祭」時,他并不十分惊訝。后來,他才知道雖然神向他要求与异教徒獻給他們假想中殘暴的神同樣多的愛,他卻不容許以人或獻儿為祭。除罪需要更偉大的祭。因此亞伯拉罕的順服達到某一程度之后,便被斷然制止一一好讓后人知道神并不要求、容許,或接受流人血的祭,尤其是一個聰明又高貴的童子的血;這种祭是他所不喜悅的。

    且讓我們捫心自問,是否有与亞伯拉罕同樣的心志?是否肯松手放開自己所珍惜的事物,愛神胜過一切?是否愿意不計代价順服他?若神有此命令,連最光明的前途也愿割舍一一因為确信他絕不會失信或欺哄我們?若是這樣,求神把這心志賜給我們,為著他的榮耀,也為使我們的信心得以成熟,保守我們在它里面。

    那三天沉靜的旅程,對亞伯拉罕而言,不知是番什么滋味?迅即采取行動總比終日、甚至終年的等候來得容易;然而,也是因著長久等候神,靈魂才能練就高超的勇气,堅守遠大的目標,為后世留下神圣的榜樣。盡管始祖的心這時被自己特有的哀慟所充滿,情勢要求他把內心的傷痛隱藏在平靜,甚至高興的外表下,以免他的儿子或仆人識透他內心的痛楚。

    終于,到了第三日,他遠遠望見旅途的終點。神曾告訴他到時會讓他知道當在那座山上獻祭;也許就在這時,某一信念驀然臨到他:那聳立在遠方云表之上的峰頂,將是他以至極的行動證明神在他靈里居首位的地方!可信度頗高的傳說總把這片摩利亞山區与日后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和所羅門圣殿的殿址相比。這真是奇妙的巧合,亞伯拉罕偉大的順服行動就發生在成千祭牲血流成河的地方;這恰好指出他的獻祭正預表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

    那座特別的山頭一映入眼帘,亞伯拉罕便對他的仆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里來。」在此,「拜一拜」這字詞具有何等的意義!它反映了先祖的心情。這時,占据他心田的是那位命令他為此悲凄任務跋涉前來的神,只有他配得頌贊和敬拜,配得他為之獻上如此重大的禮物。那能充滿人心的最為崇高的情操激蕩在他全人里面,彷佛他以最昂貴的至寶獻給這位偉大、榮耀的神并不為過一一他乃是為之生,為之死的惟一目標。

      「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里來。」亞伯拉罕离開仆人之前,對他們這樣說。我們必須強調這番話是出于「确信」,不只是無心的預言:是屹立不移的信心所具有的把握,相信神必介入保全他的儿子;如果需要的話,至少讓他從死里复活。無論如何,亞伯拉罕确信以撒和他不久就要回來,因著這确信,可能阻擾這項行動的猶豫心理才被挪除;這确信也因此成為不朽的見證,說明信心可以何等不屈不撓地倚靠神的應許。神必須遵守他的諾言。雖然他要求你去作一件似乎可置你于死地的事,只要你敢去作,將會發現自己不但獲得了神的應許,也獲得了冠冕和神愛的標記。

    亞伯拉罕的舉動影響了他的儿子一一一以撒感受到了父親的靈。我們不知道他當時几歲,但至少必大到能忍受長途跋涉的艱辛,能將父親擺在他肩上的柴扛上山。年少的他何等樂意背負這些燔祭的柴,正如后來的那位古利奈人西門背著基督的十字架直到骷髏地。也許亞伯拉罕并非首次帶以撒同行獻祭;但這童子一路上興致勃勃的神色,入眼是幅何等美麗的景象一一一「于是二人同行。」

    過去的獻祭,亞伯拉罕總帶著一只羊羔;這一回,詫异的以撒老惦念著他們獻祭的東西里為何獨缺必備的羊羔;他單純地問:「請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那里呢?」這對深受試驗煎熬,猶尚不敢吐露內心秘密的亞伯拉罕,真是錐心之問,巴不得找個藉口把它敷衍過去。于是,以先知特有的洞見,摻合著對神不移的信心,這位父親答道:「我儿,神必自己豫備作燔祭的羊羔。」二人又往前同行。

    亞伯拉罕為何不把事實全盤說出呢?我們都有自己所愛的人,一想到可能失去他們,心中會連打寒噤。眼見愛子臉頰失去紅潤,或者自己生死与共的伴侶飽受疾病凌遲,誰不會心碎?亞伯拉罕所遇的試驗卻比這些激烈。親愛的人与世長辭,是我們盡力都挽回不了的,亞伯拉罕的情形更是痛上加痛一—他必須親手殺子。以撒見他的最后一眼將是一雙舉刀下擊的手;即使這童子能從死里复活,重新歸給他,年少的心會怎么想呢?我的父親竟然忍心殺害我!

    秘密終于掩抑不住了。「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里筑壇,把柴擺好。」你是否看見這位老人緩緩拾集著石塊,大老遠把它們搬聚在一起,恭敬、准确地排列成堆;然后小 心翼翼捆柴成束?最后,事事都齊備了,他才轉身向站在一旁詫异的童子坦承一切。若有圣靈相感,你應能隔帘洞見這感人的最后一幕——為父的宣布他的使命,于是,一陣哽咽,親嘴,淚眼滂沱,儿子立刻順服一—雖然他已長大到可以反抗了;接著便是捆綁他柔嫩的身軀,這倒是毫不費力,因為年輕的他已學會順服的秘密;最后,把他舉放在壇上,置于柴堆上。這幕景象必贏得了神的屏息注目。它證明了為著愛神,人所能作的極限;童真的信心并由此流露出來,震懾了永生神的心,使他深受感動。你我是否這般愛神?

對我們而言,他是否胜過最親愛的人?如果他們站在相反的一邊,我們愿舍棄一切跟從他嗎?你想你能,可知這是極其重大的事?屬靈高峰上的空气——稀薄到令人無法舒暢呼吸。主的話這樣說:「愛父母過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儿女過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太十37)

      刀刃高高舉著,在晨光中閃閃發亮;神卻不容許它落下。它開了脫离試煉的路。「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地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這顆飽經試驗的靈魂赶緊抓住可以中止獻祭的机會,欣然把高舉的手放下,說道:「我在這里!」深愿我們時時活在儆醒的靈里,好讓神能隨時找到我們,而我們能隨時滿足他的心意。終于,拯救的聲音臨到了:「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儿子,就是你獨生的儿子,留下不給我」(創二十二12)

      當我們把自己上好的獻給神,讓它經過火的熬煉,隨神調配時,神會將之煉成精金還給我們,甚至比原有的更丰盛,像約伯的產業一樣。然而,極有可能的是,他經常不動聲色,直到我們已全然絕望。「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為「耶和華必豫備」。這名成了格言,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豫備。」這話千真万确。只有來到獻祭的山上,才能看見神的豫備。往往惟有我們已經束手無策,神的拯救才降臨。惟當我們的以撒已擺在祭壇上,刀即將砍下,神的使者才介入化險為夷。

      祭壇旁有叢稠密的小樹,亞伯拉罕抬起頭來環視四周,看見有只公羊兩角扣在那里。再也沒有比這更及時的供應了。他全心充滿感恩,赶緊捉住公羊,用它代替儿子獻為燔祭。這里面隱藏了代死的真理,我們從而得知必有一生命舍了,另一個生命才能保全。根据早期一位基督徒作者的說法,這里頭尚隱藏了一道更深的奧秘一一一以撒代表基督的神性,公羊代表他的人性,后者為了洗清世人的罪,成了犧牲。我不敢肯定自己是否完全接受這解釋,因為基督的犧牲之有价值,乃因他的神性運行在他的人性里;然而,這奇妙的故事的确處處豫表著加略山的奧秘。

      亞伯拉罕的舉動使我們對神為拯救世人所作的犧牲有了更具體的認識。以撒的順服,他那躺在祭壇上,裸著脖子甘心受宰割的景象,使我們彷佛目擊基督順服以至于死。以撒的回生,有如從死地歸來——按著他父親獻祭的計划,他已經被死亡籠罩三天了一一正豫表基督從約瑟的墳中复活。然而,事實比表樣猶為慘烈。受苦的以撒确知父親的同在;基督,卻失去對父神之愛的知覺,感覺到自己被它舍棄。亞伯拉罕盡其所能減輕以撒的痛苦;基督卻飽受兵丁鹵莽的欺凌、文士和法利賽人嚴詞的咒罵。以撒免了一死;基督卻喝盡了死的苦杯。

      在他們离開山頭之前,耶和華的使者再度對亞伯拉罕說話。向來,神只是應許;現在,他卻起誓,既然他無法指著更大的,便指著自己起誓:「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獨生的儿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并且地上万國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為你听從了我的話」(創二十二1618)。人啊!切勿認為這只是亞伯拉罕特有的經歷。須知神以此為本,同樣對待一切愿付代价順服他的人。你耐心忍受試煉以后,將能獲得應許。何時獻上至極的祭,何時便能蒙受至極的福,使你的靈魂歡騰。神水流充沛的河,將溢出兩岸,向你澆灌富足与恩典。的确,那為了神而敢把兩腳踏在云霧中的人,沒有什么事是神不會為他作的;當他把腳踏穩之后,往往發現腳下原來是磐石。

      凡相信的,都是亞伯拉罕的后裔。雖然我們是外邦人,与他之間且隔了許多世紀,卻能繼承他所贏得的祝福;若是跟從他的腳蹤行,更要如此。只要我們求,就能有分于那福分。后裔的繁滋要藉著作工得果效獲得實現。胜過仇敵的應許將使我們能隨時胜過試探。當我們前往世界每個角落傳講救主為人代死的故事時,便要使地上万國因我們得福。

從山上,亞伯拉罕遍覽如山谷般伸展在眼前的未來世代,遠遠望見基督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約八56)。他心中充滿新的亮光,臉上洋溢新的神采,一路向以撒訴說那臨到自己魂間的异象;走著走著,又回到仆人等候的地方。「他們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亞伯拉罕就住在別是巴。」那异象所發的光芒照耀著他生活的周遭,使他生活中的一切平凡都變為神奇。每當從獻祭的高峰回到現實生活的平野,我們也應該有同樣的經歷。―― 邁爾岩穴──亞伯拉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