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俄巴底—— 一個對照

 

  列王紀上第十八章

過了很多日子,耶和華又叫以利亞搬家。我們不知道他在撒勒法究竟隱居了幾個月還是幾年;寡婦母子與他深相契合,建立了最神聖的關係;那個簡陋的家庭和閣樓、壇裏的面,瓶裏的油,都充滿著神不斷看顧的喜樂回憶。

要以利亞離去實在是一大考驗,因為等在前面的對比是何等大!他大概已聽到亞哈在附近各國搜索他的消息。這個憤怒的君王到處差人去找他,並要求各地的官長誓言他未隱藏在那裏。所以他到各國都不受歡迎。他可能這時被捕,也許還會遭受酷刑,迫他收回那使國家遭到苦旱的一番話。當他把外面的混亂情形,和一直作他避難所的平安寧靜作一番對比時,他很可能感到驚惶而退避不前。但他除了遵命而去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耶和華從前對他說,「去藏起來。」現在又對他說,「去叫人看見。」他只不過是個僕人,除了順從之外又能作什麼呢?所以他再次使我們看到他的絕對順服,「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

先知這一次去見亞哈,顯然是用他第一次去見亞哈時所倚靠的那句話來鼓勵自己,即「我站在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面前」(15節,中文聖經作“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他的心中可能不時迥響著古時一位有同樣英勇信心的人所說的話:「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我還懼誰呢?那作惡的,就是我的仇敵,前來吃我肉的時候,就絆跌僕倒。雖有軍兵安營攻擊我,我的心也不害怕;雖然興起刀兵攻擊我,我必仍舊安穩」(詩二十七l3)。

以利亞的心雖然這樣堅強無畏,但當他看到荒涼的大地時,也一定會黯然神傷。河中無水,山丘穀底也沒有青草。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土地龜裂無生產。母鹿在野地生產後,因無草而把小鹿拋棄;野驢張大鼻孔,爬到山上去吸一點新鮮空氣藉以減輕它們的乾渴發熱。在村鎮附近的路上,可能不時看見一些可憐的窮人因饑餓而倒斃在溝壑裏。這一切都是因先知的禱告而產生的;如果他不是熱切希望百姓能藉此知道犯罪的可怕惡果,他是無法忍受這種景況的。「你自己的惡必懲治你,你背道的事必責備你:由此可知可見你離棄耶和華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惡事、為苦事」(耶二19)。

雖然各處都遭饑荒,但撒瑪利亞的情形似乎特別嚴重。「那時撒瑪利亞有大饑荒。」這個饑荒使亞哈顯出了本性。我們或者以為他會為了減輕百姓的痛苦,而轉回歸向神;但他卻沒有那樣作——他惟一關心的,是他牧場上的騾馬,他只在乎他的牲畜。於是他差派人去尋找青草。這是多麼自私!他竟重視騾馬過於他的百姓!他不去尋求神,反倒去尋找草!

這種自私的心今日仍歷歷可見,它使上流社會的富人臥柔軟的床,坐豪華的車,吃奢侈的筵席——但對那些為他們賺取財富,自己只能勉強糊口的窮人,卻置之不理。自稱為基督徒者是否明白這事?豈不是很多人一次請客所花費的錢,就等於他們用在神的事工或救濟窮人事上全部的捐款嗎?這就是重複亞哈所犯的罪,差人去為畜生尋草,卻讓百姓自生自滅!但願這種自私心都被基督的靈所驅除!——這樣一來,宣教差會的工作就不會因基金缺乏而受阻;慈善機構的金庫就會滿盈;很多辛苦勞動的工人也能實行現在因貧困而受阻的計畫。我並不責難那些維持著神所賜給他們的地位的基督徒,他們顯然有責任維持那種地位,因為那是他們所得的神聖恩賜(林前七2024)。不過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個膽敢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竟能在生活中一些次要和奢侈的事上,花費比他用在主事工上更多的錢。這實在是亞哈的自私。

像俄巴底這樣的人,竟能在亞哈的宮庭中佔有這樣具影響力的地位,實在使人感到驚奇。聖經說俄巴底是亞哈的家宰。按照俄巴底自己的見證,他是自幼就敬畏耶和華的(12節)。此外,聖經歷史也這樣見證他:「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至於他的虔誠,他自己也有很顯著的證據,證明他的虔誠;因為當耶洗別在全地大施迫害,到處尋索耶和華的先知,將他們一律殺戮時,他拯救了一百個遭逼迫的人,把他們五十個一批地藏在洞裏,拿餅和水供應他們。不過他雖是個好人,但顯然缺乏道德勇氣,骨氣,和魄力,不然他絕不會在亞哈和耶洗別的宮庭中佔有那樣的地位。

基督徒在政府中或社會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要他在執行職務時無損於信仰的原則,那麼具有高位並非不可。甚至他可利用機會為神作寶貴的工作。但很少有人會在佔有這樣的地位時,還能夠堅持他的原則,不嘩眾取寵,不輕易與別人妥協。我們從各方面都可以看到,這乃是俄巴底的弱點。

俄巴底辦事並不往遠處看。當然他也不贊成此種新制度,不過他覺得沒有必要強叫別人接受他的宗教見解。他在宮庭中所看到的事情,常常使他驚訝得難以自抑;但他轉念一想,那與他無干;而且他若開口干涉,他的職位可能就不保了。他看見耶和華的僕人所遭受的苦難,心中常常感到悲傷,也很想要援助他們;不過一個人也不能作多少事情,他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雖然這樣作有時難免違反他的原則。這個可憐人在事奉耶和華和另一個主人亞哈之間,一定常常感到左右為難。以利亞機敏地暗示了這點,他向俄巴底說,「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裏!」

在我們周圍和自稱為「教會」的地方,有很多俄巴底。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也暗暗地想去作;但他們卻儘量不談有關宗教的事。他們從不斥責罪惡。他們從不表白自己真正的立場。他們總找些遁詞和藉口來安撫良心的責備。他們怕被公開的基督徒認出來,正如俄巴底在以利亞要他去回復亞哈時怕被認出來一樣。他們對於那些為義受逼迫的人感到難過,可是他們從未想到要與他們同甘共苦。他們以為只要對那些人施以小助就夠了,正如俄巴底濟助先知那樣;他們雖然不把這種救助的工作公諸於世,但卻像俄巴底那樣,依據它來向神的兒女要求承認和保護:「豈沒有人將這事告訴我主麼?」他們有時也想到應該不顧一切採取堅定不妥協的態度,但只要他們繼續在宮牆之內享受豐富的供應,他們就會覺得去與神的兒女一同受苦是何等困難。

俄巴底和以利亞是怎樣的一個對照!我們這樣費心對亞哈的家宰作詳細的描述,目的就在強調他們之間的不同點,以顯明先知的高貴性格。

一、在營內和在營外作見證的差別。關於這點已經有不少人講過了。我們當中有很多人曾忠告神的兒女,應當留在世人的營中——參加他們的節慶,進入他們的娛樂場所,並在他們各種時尚潮流上領先。這樣作,為的是要調節、緩和、穩定世人的營,並把它提升至基督徒的水準。這實在是個美夢,特別適合我們的天然胃口;如果真能實現的話,是可以給這世界減少許多麻煩。這麼一來,耶和華那些受逼迫的先知就可以離開山洞回來了;以利亞也可以作亞哈的大臣,而俄巴底的良心也可以得平安了。真的,以利亞的原則可能是一大錯誤,我們最好都立刻變作俄巴底。

不過我們若採取這種理論——進到他們裏面去提升他們——時,便要遭遇兩件難以克服的困難。

1.它正面違犯聖經的教訓。「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啟十八4),這句命令有如號聲一樣響徹於全部聖經中。「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林後六17)。聖經中沒有一個提到名字的偉人或聖徒,是從裏面來推動他那個時代的:他們異口同聲呼叫說,「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去」(來十三13),並且加入殉道者、承認基督的人、先知、和聖徒的行列中;對他們而言,世界一無所值,他們跟隨的乃是經上所說「在城門外受苦」(來十三12)的那一位主。為神作見證時,惟一合乎聖經的方法,乃是出到營外去就他。我們是在世界裏,但卻不屬於世界。

2.這個理論行不通。那要進到世人中間去提升他們的人,不久就會發覺他們自己反倒被拖下去。俄巴底豈不是這樣嗎?他不但未能使亞哈隨從他,反倒為亞哈差派出去,到各山泉溪澗去為他的騾馬尋草。這對於一個敬畏耶和華的人,實在是個苦差使!但這不過是一個例子,說明那些想要事奉兩個主的人常常得作的事。試以那在幔利高地的亞伯拉罕,與那不願支帳幕於城外,而要住在裏面,甚至作該地官長的羅得(創十九1),兩人對所多瑪的影響力來作個比較。我們記得羅得在所多瑪被劫掠時作了俘虜,但亞伯拉罕救了他。可是我們何必多舉這一類的例子呢?這樣的事情今日仍層出不窮。基督徒婦女若與不信的男子結婚,很快就有被他拖下到他同樣層次的危險。神的僕人若與世人合股經商,便很難保持在作生意時不隨波逐流。教會若允許世界進入其中,它就必發現教會世俗化的速度,遠比世界基督化的速度要快。

營外纔是最安全、最堅固的地方。只要有少數神的僕人能像以利亞那樣,完全生活於當時代的宮庭和世界之外,他們就能夠影響他們的時代。

二、防衛和進攻的差別。俄巴底只想防止大的傷害。他保護先知脫離耶洗別的刀劍和饑荒的威脅。這都是好的事情。像這樣防止傷害的措施是大有用處的。它可以為遭迫害和受威脅的人建立一些收容院、避難所,和防衛的堡壘。但世人除此以外還有更多的需要。單單處理有毒的河水是不夠的,還要在源頭之處投下消毒鹽才行。世人極需要以利亞和施洗約翰那樣的人,因為他們敢反對那些作惡者,把他們帶到神的審判台前,迫他們向他們所得罪的至高者低頭。

這種人需要特別的能力,一個隨隨便便事奉主的人是得不到這種能力的,只有那些盡心盡性盡力服事主的僕人纔能得此特權。俄巴底並沒有這樣的能力。他怎能有呢?但在另一方面,以利亞卻滿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他纔能成功地抵擋罪的洪流。

我們若單單像俄巴底那樣庇護先知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像以利亞那樣去見亞哈。我們可以作糖,但同時也必須作鹽,因為鹽能防止腐化。防衛、庇護的事工固然好,但進攻更重要,因為它直接對付了隱藏的根本原因。願神差派些像以利亞那樣勇敢的人到他的教會裏面去。聖經對他有這樣輝煌的記載:「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去反抗這個作惡的王,把他拘禁起來。

三、權宜之策和無畏信心的差別。以利亞要俄巴底去告訴他的主人,說他在等候亞哈,俄巴底聽了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他知道亞哈曾何等憤怒,其怒氣迄今未消;因此他覺得這位先知要去碰一碰他的怒焰,簡直是瘋了。他一定認為,若不是先知不知道正在尋索他,就是耶和華的靈在他們見面之前就會把他帶走。他完全不會想到,以利亞即使知道了一切還敢去見王。他甚至認為即使神真會保守他不被丟進獅子坑,他那樣去冒險也是非常愚蠢的。無論怎樣,他希望自己與此事無關。他關心他自己,勝過關心神的工作和以利亞的意願。他把「他必殺我」這一句話講了兩遍。直等到以利亞向神起誓並且斷言,他必在日落之前使亞哈得見他的時候,俄巴底這才勉強地去見亞哈,把這事告訴他。他要真正明白以利亞的無畏精神,是多麼困難啊!

那種無畏精神得自何處呢?我們可以從以利亞崇高的誓言中看得出來:「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對於以利亞,神比亞哈還實在。他乃是萬王之王宮殿中的大臣。他怎會怕一個必死的人?怎會怕那樣一個如同鐮刀割下來的草一被驕陽所曬就要枯萎的人呢?敬畏神的心,使他一無所懼。信心可以看見滿山的火車火馬。信心可以聽見十二營天使向前邁進的步伐聲。信心可以探知那雙全能的手,它們將神的兒女隱藏妥當。所以像以利亞那樣面不改色、心跳不加快的神的僕人們,雖然有無數魔鬼的攔阻,仍能繼續執行神的命令。像俄巴底那樣的人常常聲言,他們絕不敢推行他們的計畫,但他們卻必親眼看到他們的豫測被證明是錯的,他們拙劣的建議也要遭到羞辱。

四、不敬虔者對待兩種類型人之差別。亞哈可以容忍俄巴底,因為他從不譴責他。鹽一旦失去了味,即使擦在傷口上,也不會使人痛。但亞哈一見了以利亞,就立刻說他是當時代的一大麻煩。「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麼?”」。幾年後,亞哈講到另一位神忠心的僕人,就是約沙法所求問的那先知時,他說,「我恨他,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豫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王立二十二8)。

在我們四周,如果有亞哈那樣的人對我們怨恨不已,那就是對於我們生活最有力的見證。我們的主曾對世人發出一句最嚴重的譴責:「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約七7)。人如果不願忍受像亞哈那樣的人所加諸的怨恨,就必受到基督的譴責!「人若因我辱駡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太五1112)。如果人都說你好,你就要審查自己是否變成了一個俄巴底。但若像亞哈那樣的人指責你給他帶來麻煩,你就當喜樂;並要當面告訴他,他所以會遭遇煩惱乃是因他破壞了一條誡命,就是向偶像屈膝。讀者中若有人正陷入煩惱、痛苦、和生活的乾旱中,務要自問是否違背了所許的願,褻瀆了殿堂,或違反了誓言。如果是的話,就當立刻回頭,流淚悔改,向主認罪。因為「他撕裂我們,也必醫治;他打傷我們,也必纏裹。(何六1)。

我們暫留亞哈和以利亞面對面地在那裏相見。我們無須追問其中那一個更忠心,也無須費時去找俄巴底。我們不得不羡慕神的先知那種高貴的態度。不過我們要記得那不是出於他天生的品格,乃是出於他的信心。「因著信……他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來十一33~4)。如果我們有同樣的信心,我們也能在日常生活上見到同樣的效果。── 邁爾《聖經人物傳──以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