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7、挫敗與失望

 

  出埃及記五2223

「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裏說:『主阿,你為甚麼苦待這百姓呢?為甚麼打發我去呢?自從我去  見法老奉你的名說話,他就苦待這百姓。你一點也沒有拯救他們。』(出五2223)。

兄弟倆一路敍舊談心,不久的工夫就抵達埃及。首先他們招聚以色列的眾長老,將神對摩西所說的話述說了一遍,又在百姓眼前行了那些神跡。

一、招聚長老。那必定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集會,也許這是希伯來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行這樣正式的聚會。聖經沒告訴我們在這批領袖之中,是否有人質疑亞倫、摩西兩兄弟的權柄。很可能大家都能撇開私利偏見,同心為族人的福祉而團結一致。而且早在他突然自我放逐之前,他們就聽聞過摩西種種事蹟。所以在他登高一呼之下,所有的長老即應聲群集。

等所有長老都到齊了,亞倫代表摩西,將神從荊棘叢向他宣告的話重述一遍(出三1622)。我們不曉得聽眾的反應怎樣,也許摩西早先的顧慮是有根據的——「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長久以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已喪失了盼望和士氣,無法相信拯救的時刻已來到,奴隸的生涯就要告終。

在這種情況下,兩兄弟不得不施展神賦予的大能,行幾個神跡:杖變蛇;手長大麻瘋又復原;河水倒在沙地上變成血(出四29)。百姓看了神跡就信服他們。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消息很快傳遍開來。「百姓就信了。以色列人聽見耶和華眷顧他們,鑒察他們的困苦,就低頭下拜。」

二、覲見法老。第二步驟就是去見法老,要求他容以色列民去曠野守節。這是出於神的指示(出三18);也是個合理的請求。重繁文縟節的埃及人應當能瞭解以色列人不願在陌生人的監視下守節,寧可遠離異教風俗,到曠野去敬拜神。此外,終年服勞役,也應該有幾天休假。他們早已料到,法老必會拒絕他們的請求,所以並沒有把他們想要作的事全部都說出來。他們很小心,以免留給法老任何把柄,斥責他們的要求逾分。

摩西再度回到皇宮中。那可能是法老接見外國貴客的殿堂。摩西心中的感受想必無比複雜。這是他童年時期玩耍的他方,是他所熟悉的環境。然而他和亞倫並沒喪失尊嚴,而是理直氣壯地宣告神的命令:「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容我的百姓去,在曠野向我守節。』」

他們這樣作是需要無比的膽量。要知道埃及的法老王具有至高無上的威權,誰敢指使他、命令他呢?每任法老都被尊奉為太陽神之子,蒙眾神護庇寵愛。他的寶座與眾神像並列,接受聚眾的頂禮膜拜。「指法老起誓」乃是極重的誓言。沒有法老,偉大的埃及就不存在。尼羅河的水因他而暢流,灌溉良田。眾民賴他而生。群臣、祭司、巫師都聽他指揮。他高高坐在寶座上,俯視奴隸為他作牛作馬。看他們汗流浹背,聽他們哭號哀哼,他心裏無動於衷,覺得這是他們對皇上當獻的供物。而且當今的法老王最近出師連連告捷。輝煌的戰績使他更威風八面,心高氣傲。因此他一聽摩西亞倫以耶和華的命令吩咐他,就輕蔑氣憤地反駁說:「耶和華是誰,使我聽他的話容以色列人去呢?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容以色列人去。」

他覺得這兩個人不是來懇求他,而是以更高的權威來命令他,這使他忍無可忍。他認為自己也是神,誰是耶和華,膽敢指使他!何況這個神他聽都沒聽過,充其量不過是一群奴隸的神罷了!他們竟敢在他及群臣百官面前提及他們所信奉的神!

兩兄弟見法老大發雷霆,並不畏怯,只是以更和緩的語氣重申耶和華的吩咐,並告訴法老神如何遇見他們,指示以色列百姓必須敬拜他。然而法老王仍不肯相信他們的話,認定這是以色列人想偷懶怠工的詭計,指控他們兄弟唆使奴隸曠工,斥喝他們退下,也去服勞役:「摩西、亞倫,你們為甚麼叫百姓曠工呢?你們去擔你們的擔子吧。」顯然他的心更加剛硬了。他非但不依從,反倒蔑視抵擋耶和華。第一次交鋒就此落幕。幾個月之後,情景就改觀了。消息傳來,法老的大軍全覆沒在紅海中——那是他與以色列人的神交戰的最終下場。

三、挫敗與失望。同一天,法老王即頒佈新命令,吩咐督工和官長加重以色列人的勞役。「法老這樣說:我不給你們草,你們自己在哪里能找草,就往哪里去找吧,但你們的工一點不可減少。」這宣佈如晴天霹靂。希伯來的工頭趕忙調派一些人專門到各地尋找碎秸作草,同時催促其餘的人分擔這些人的工作量。每個人都加倍賣命,從日出作到日落,一刻也不得停歇。然而一天下來,作好的磚頭仍無法達到一向的數目。督工的拼命催逼說:「你們一天當完一天的工,與先前有草一樣。」但這怎麼可能辦到?於是埃及的督工責打以色列的官長。

然而斥喝責打均無補於事,就像沉船中的水手,雖奮力搶救,以汲筒打水,然而打出去的水永遠不及倒灌進來的快。水線始終不下降。最後,在絕望中,束手待斃似乎比無望的掙紮好多了。

他們知道長此下去,只有死路一條,決定聯合向法老求情。「以色列人的官長就來哀求法老」  15節)。這次他們不再假手亞倫、摩西兩兄弟,而直接去陳情。摩西和亞倫固然難過,也只好冷靜地守候宮外(20節)。

事情的演變果不出所料,法老王不聽他們的陳情。他仍硬心地說:「你們是懶惰的,你們是懶惰的,所以說容我們去祭祀耶和華。現在你們去作工罷!草是不給你們的,磚卻要如數交納」(1718節)。他可能趁機又奚落他們一番,譏笑他們不要寄望於「虛謊的言語」,還是認真工作(9節)。他們垂頭喪氣地走出皇宮,想到往後逃不了的鞭笞責罰,就心情無比沉重憂傷。抬頭正好撞見守在宮外的摩西亞倫,一肚子的怨氣正好找到發洩的對象:「願耶和華鑒察你們,施行判斷,因你們使我們在法老和他臣僕面前有了臭名,把刀遞在他們手中殺我們。」

回顧這一幕,我們多少可以瞭解以色列人受苦的原因。為了以後的好處,神容許人先經歷一些苦難。摩西、亞倫和所有的希伯來人必須先覺悟處境的絕望,任何陳情、理論、諫勸都於事無補。這批領袖必須先喪失民心的熱情擁戴,纔能全然倚靠神的大能膀臂,單單仰望他。以色列百姓也要痛定思痛,知道靠自己的努力無法扭轉情勢,連官長都無能為力,他們才會轉而向大能的神求告。

四、頓挫之心惟一的憑藉。「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裏說,主阿,你為甚麼苦待這百姓呢?為甚麼打發我去呢?自從我去見法老,奉你的名說話,他就苦待這百姓,你一點也沒有拯救他們。」眼見盼望成泡影;計畫搞砸了;自身的信用破產,名譽掃地;為眾人鞠躬盡瘁只招來謾駡抨擊;一肚子委屈沒處訴,摩西只有來到神面前傾吐。

摩西所經歷的心靈創傷就好像死亡一般徹底。他的自尊死了。行神跡的威風、百姓的熱情愛戴、作領袖的一切尊嚴都被扼殺了。他俯伏在神面前,恨不得身在米甸,抖掉這一身是非,平凡過一生倒好。

死的經歷滋味可不好受!要放棄個人的計畫,停止努力,揚棄名譽,受所愛的人輕侮鄙視,也不是容易或好玩的事。然而這是必須完成的過程。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不能萌芽茁長,結出許多子粒來。「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這是我們都得學的功課。神在高舉我們之前,須叫我們先降卑。充滿之前須先倒空。人必須先來到盡頭纔是神的起頭。「耶和華對摩西說:『現在你必看見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容以色列人去,且把他們趕出他的地』」(出六1)。這句強有力的應許再度鼓舞他的心,使他忘卻同胞敵視的眼光、刻薄的譏刺。拯救的計畫是絕對必成的,然而不在於他個人的努力,乃完全仰仗全能的神。

從這故事我們學到一個教訓:不要以為遭到艱難挫折,就表示我們不行在神的道上,所作的工不合神的心意。事實往往相反。一旦我們願意與神同行,他就要開始試驗我們的誠意和決心。他會容許人騎在我們頭上,帶我們以過水火。但經過這一切,他要領我們到更寬闊之地,賜我們所渴慕的福分。過紅海的得勝之歌能叫我們忘卻紅海彼岸的失望憂傷。── 邁爾《聖經人物傳──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