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15、利非訂的爭戰

 

  出埃及記十七16815

「百姓沒有水喝,……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裏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出十七16)。

「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摩西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侯……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出十七815)。

作主工的人遲早都會來到利非訂。聖經清楚告訴我們:以色列會眾是「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對神而言,工人的性格和他所作的工一樣重要。神既已著手雕琢,就會不憚其煩地作到完美。因此服事神的人啊,你若發現自己來到利非訂,大可不必詫異,因為在那兒你要學習別處學不到的功課。地理學家和史學家很難考證其確實地點;但其象徵意義也許比其地理位置更重要。無疑的,它是位於從海岸通往中央高地的綠洲之一。但是以色列人在此地的經驗,卻是曆世百代普天下的人都共有的。

一、在那裏我們悟知自身能力的有限。人如果一直都平步青雲,一帆風順,在人們的稱讚恭維聲中,很容易就變得志得意滿,心高氣傲。就好像愚昧的希西家王,向巴比倫的大使誇示內宮的財富;或像尼布甲尼撒王,發出自大的狂語:「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麼!」然而人一旦自視過高,變得桀傲不馴,在神眼中就倫為無用之材,不配作聖潔的器皿。神恨噁心高氣傲的血肉之驅,因為他們高抬自己,甚至到了蔑視神的地步。「斧,豈可向用斧砍木的自誇呢?鋸,豈可向用鋸的自大呢?好比棍掄起那舉棍的,好比杖舉起那非木的人」(賽十15)。

這也是為甚麼一些原為神重用的僕人,後來被擱置一旁。他們在神的扶持下變成強人;一旦自以為剛強,就是自取毀滅的時候。他們儘管繼續傳講古老的信息,然而以前使魔鬼遁逃的號角,如今卻吹不醒異象穀的枯骨。他們知道主已不與他們同在,像往昔與主同行的日子一樣。他們妄想靠過去成功的經驗誇勝,卻不知以前滿載而歸,不是基於漁夫的豐富經驗,而是那位全知全能者的恩慈賞賜。

顯而易見的,摩西也面臨類似的陷阱。過去幾個月來,他的領導能力一再獲得肯定:當今最高傲的君王都向他甘拜下風;在埃及王公、祭司長眼中不可一世;帶領史無前例的浩大群眾出埃及;紅海分開;埃及軍隊全部覆沒;譜唱凱歌;天降嗎哪——這一切都使他的權威和榮耀備受推崇。誠如詩歌所雲:「百姓的眾首領,以色列的各支派一同聚會的時候,他在耶書侖中為王。(申三十三5)。

偉人和義人並不能倖免驕傲與虛榮心的攻擊。摩西必然也遭到類似的試探,所以他才會語重心長地提醒以色列民:「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恐怕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心裏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申八1117)。

神帶領摩西到利非訂,也許就是要對付、克制這種自滿自足的意念之生髮,使他降到無助的境地,讓他認清自己能力、才幹的有限。神行這些事都是有目的的,「好叫人不從自己的謀算,不行驕傲的事」(伯三十三17)。

不管摩西怎麼看自己,到了利非訂,突然面臨缺水的棘手問題,遭到憤怒群眾的指摘爭鬧,他的自信、自尊、幹勁、熱情一定都被戮傷。「百姓沒有水喝,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罷……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甚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出十七23)。懊惱的群眾甚至威脅要拿石頭打死他。

這就是他鞠躬盡瘁、服務眾人所得的報償嗎?他們不是一向崇拜他如君王、英雄嗎?如今沒水喝就翻臉不認人了?!說到水,叫他往那兒找水給這麼許多人喝呢?這時的摩西必然陷於束手無策的窘境。「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

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惟有當人覺悟自己能力的有限,靠自己無法克服萬難,才會認知,進而體驗神的大能。為此之故,使徒保羅說他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因為神的能力在軟弱的人身上更顯得完全。惟有謙卑倚靠神的人,纔能作合用的器皿。

二、在那裏我們更進一步認識神。先認清自己的本像,才預備好更深認識神。主耶穌面對饑餓的群眾,問門徒說:「我們從那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並不是為徵詢門徒的建議,而是要讓他們認清斷糧的事實,豫備他們的心,以便更體會他行神跡喂飽五千人的偉大權能。

認識他的忍耐。神是恒久忍耐,雖然以色列人忘恩小信,屢次爭鬧抱怨,神仍未曾加以斥責懲戒。以色列民,特別是利未族,在瑪撒試探神,在米利巴爭鬧,懷疑耶和華是否在他們中間。雖然他們日日看見雲柱蔭蔽,嗎哪散佈營帳四周,卻仍對施恩的神是否真實存在疑信參半。在利非訂我們更體驗神的忍耐,信守他的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認識他靈裏與我們同在的真實性。「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裏站在你面前」(十七6)。以色列人威脅要以石擊打摩西,神卻吩咐他不要懼怕,似乎安慰他說:「不要懼怕,我與你同在;不要喪膽,我是你的神,沒有人能謀害你。儘管放膽從他們面前過去,無人能傷你。這就是我在磐石上的標記,你擊打磐石,必有水流出。」在這一刻摩西更真切體驗神的同在。他築起護壘保守他免被憤怒群眾打死。當人群起攻擊我們的時候,神就守護在旁。這也是使徒保羅的切身體驗。因此,不要懼怕。

認識神秘密的寶庫。「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裏必有水流出來。」真是稀奇!石頭是最不可能蘊藏水源的地方,然而神的糧倉卻常設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處所。烏鴉銜來食物;埃及宰相供應谷糧;波斯王古列批准以色列人離開巴比倫重返聖城;約但河水醫治了麻瘋;好撒瑪利亞人搭救遇劫的旅人;亞利馬太的約瑟將主安葬在他為自己豫備的新墳裏。凡敬畏神的人,甚麼好處都不缺,因為在神那裏有無盡的寶藏。「神為愛他的人所豫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神借著聖靈向我們顯明瞭」(林前二910)。

這塊被擊打的磐石,正是基督的豫表。他如磐石一般堅固、永恆、不搖動。他受擊打、欺壓。羅馬兵丁的槍紮穿了他的肋旁,血和水流出,為要洗淨眾人的罪,解除萬民的乾渴。「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除了這股磐石的清泉以外,沒有任何飲水能解決人心的乾渴。「千古磐石,為我裂開。」

三、在那裏我們認知禱告的能力。亞瑪力人可能就是以掃的後裔,生性野蠻、勇猛、好戰。長久以來他們盤據西乃山,埃及軍隊都無法征服,如今豈能容許這批新移民闖入綠洲呢?根據猶太史家約瑟夫的記載,亞瑪力人當時召聚了散佈沙漠的所有武力群集利非訂,「追擊以色列隊伍最後面的一些老弱殘丁。」

如果說埃及代表黑暗的勢力,那麼亞瑪力人就是肉欲的化身——即使打敗擊潰了,仍會在人軟弱、不儆醒的時刻捲土重來。在以色列的歷史上,亞瑪力人曾險些滅絕選民。為此之故,神吩咐掃羅要把亞瑪力人趕盡殺絕;主耶和華自己也表示要代代與亞瑪力人爭戰。

這時的摩西已屆八十一高齡,不宜親征沙場,因此把統帥的重任委託約書亞,自己則持杖登山,觀察戰局,並展開一場看不見、卻同樣激烈的爭戰。他舉起手臂向天呼求,終日不停的代禱,鼓舞以色列人贏得漂亮的勝仗!

在利非訂,我們學會了禱告能成就不可能的事。年輕的摩西只曉得靠爭戰以制敵;如今他卻學會藉禱告打勝仗。被囚在監的保羅也發現禱告的秘訣,借著不住的代求,他對各教會的關懷更

收到實效。所以他在寫給各教會的書簡裏,絕不忘附上一句:「我為你們不住的禱告祈求。」

我們雖不敢與摩西、保羅相比,至少可以仿效他們代禱的忠誠。教會的興盛與否,取決於教會會友付上多少的禱告。如果禱告恒切,得勝的旌旗就飄揚;如果疏忽鬆弛,敵人就要暫時誇勝。讓我們學習禱告的功課,以呼求與眼淚來充滿利非訂的日子。在似乎不可能得勝的處境下,憑著信心借著禱告爭戰。最後的勝利就使我們的靈振奮,心快樂,口唱新歌,雙手滿握擄物。但願我們能為所愛的人獻上禱告的代價,像登山舉手代求的摩西,為與肉欲爭戰的親友禱告,求主不讓他們失了信心,而能如飛鳥脫離捕鳥人的網羅。── 邁爾《聖經人物傳──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