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17、西乃山

 

  出埃及記十九18

「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出十九18)。

離開利非訂之後,以色列百姓緩緩沿著山谷間狹長、平坦的沙漠走廊行進。兩旁是聳入雲霄的紅砂岩,仿佛殿堂的廊柱。這和埃及地大不相同。埃及只有大平原,惟有的小山丘也是人手所造的。可是現在他們則如朝聖者,在雲柱的引導下,以莊嚴的步伐朝聖所前進。四周是光禿禿的一片,沒有綠樹、溪流或生物的跡象。萬籟俱寂,空曠蒼茫。置身在造物的天地裏,這群選民的內心必充滿肅穆敬畏。

他們所熟悉的紅海已遠拋在後面。他們已經不可能再走回頭路了。再往前走,離紅海大約十八哩的地方,他們終於來到一處平坦的黃土平原,大約兩哩長,半哩寬,上面點綴著矮樹叢。這是他們安營的理想地方。四圍的山丘也不陡峭,大都是角度不大的斜坡,把整片谷地圍成半圓形劇場似的。只是在南邊,有一片突起的花崗岩峭壁,似乎是地層斷裂所造成的斷崖,高高擎起,俯視著底下的峽谷,形成一片像祭壇似的高臺。這正是神賜下十誡的背景。兩百萬群眾在谷地駐紮了好幾星期,從低處他們可以清楚看到峭壁上煙火彌漫,不時有轟隆的聲音迴響山嶺。就在這裏,神向他的子民顯現,頒下律法,將他的名字不只寫在石版上,也銘刻在人類的整部歷史上。

一、神在西乃山的目的。在此,我剛暫且撇開主題,思想一下西乃山的幾幕景象,究竟對以色列選民及其領袖產生甚麼影響。

在出埃及事件發生的時代,舉世幾乎都是拜偶像的,最主要的對象就是日月、星體,以及其他具有創造智慧及能力的奇特人、事、物。後來人更認為神可以住在人或獸的裏面。於是開始以雕像來塑造崇拜的物件——起初還以衣物蔽體,後來卻逐漸裸露,對群眾產生邪淫的影響。「他們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仿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裏的情欲行汙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羅一2224)。

在偶像氾濫之際,神開始採取滌淨的措施。首先他揀選一個家族,教導他們秉持聖潔的原則。等他們學好這個功課,他們要去訓誨感化世人。底下且讓我們尋索神所採取的步驟:

第一步——神從異教的世界揀選了一人,呼召他離開本他、本族和本家,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在那裏,神開始教導他有關神的事。耶和華就像細心的園丁,栽培一株優良的品種,寄望它茁長之後,能改善出土的作物。他不憚其煩地諄諄教誨,以期這蒙福之人能成為多國的祝福。

第二步——神藉各種方法將希伯來民族聚合在一起,使他們群策群力地領受並持守所託付給他們的偉大真理。神的方法有:借著一脈相傳的血統關係,不與異族通婚;借著單純的職業——以遊牧為生,避開市廛商港的糜爛風氣;借著受苦的試煉及大能的拯救,使他們代代沒齒難忘。智慧的神成就完美的工,以至於亞伯拉罕的子孫能像屹立的磐石,歷經百代的風雲變化,在其他帝國興替盛衰的迴圈裏,仍不搖動。

第三步——神顯現他的真實存在。在受桎梏奴役的歲月裏,他們仍堅定古老的信念,深信其祖宗的神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他曾在沙漠中與他們的先祖面對面,呼召他,且應許要保守他的後裔。他們慶倖自己和列邦一樣,有屬自己的神,雖然他們對他的認識仍十分有限。

第四步——神借著十災向他們顯示他大過埃及人的神。這些以色列民可能懷疑這位變水為血的神,是否強過伊西斯神、阿西利斯神,或沙拉皮——聖牛之神?然而神行的神跡徹底消除了他們的疑慮。

第五步——神激發了他們的愛慕與感恩之心。「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出十九4)。他們常追念神的恩典,心就被恩感,口就發出讚美。

第六步——神借著各種外在的表像,教導以色列百姓一些行事為人的準則,及與神、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他知道無知、好逸惡勞的人聽不進長篇累牘的教訓,就以各種實際的經歷來教導他們。

第七步——神明白委派摩西作其代言人及旨意的執行者。「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在密雲中臨到你那裏,叫百姓在我與你說話的時候可以聽見,也可以永遠信你了」(9節)。神的旨意尚未完全成就,但回顧過去他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為,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他如今仍在引導著我們這批天路客。

二、西乃山的教訓。

1)神的威嚴。西乃山的自然景觀已足夠令人屏息瞠目了;然而第三日所發生的事更叫人懾服。山上傳來轟隆的雷聲、閃電劃破密雲、號角聲迴響山際,此時神對摩西說話。百姓都對這位自然主宰的威嚴可畏誠心感佩。

2)神是靈。他們所敬拜的神具有甚麼形像?他會取天上、地下或水裏的任何造物形像來表徵自己嗎?然而在那難忘的一刻,「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他們卻看不到神。然而他在那裏,因為他們聽見他說話。原來神是靈,是人肉眼看不見的。可是人卻只信眼見的東西,因此也淪落於拜偶像的邪風。這是人很難學會的功課,卻是神在西乃山所要教訓他們的。

3)神的聖潔。這個首要的課題,也是以百姓能感受的外界表像來傳授的。首先摩西在山的四圍定界限,不准牲畜越界;人若摸山的邊界,結局是死。另外,百姓必須自潔,把衣服洗淨。手潔心清,豫備迎見神。在眾人當中,只有摩西被召上山,旋即又被神遣派下山,再次囑咐百姓不可闖界觀看,免得被擊殺。這些措施均表彰神是聖潔的,人不可造次玷污。

4)神的王權。在紅海邊,以色列民高唱凱歌時曾稱頌耶和華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但是他們尚未真正體驗他真是至高無上的王。猶太人是一民族,而神是他們的王。這點他們可從摩西對神的呼召畢恭畢敬地順從管窺一二。摩西是他們的領袖與統帥,卻對神的命令絕對順服。充其量,他只是神的執行官,伸張神旨意的工具。十誡是「耶和華在山上,從火中、雲中、幽暗中、大聲曉諭」全會眾的(申五22)。律法誡命的頒佈,律例典章的設立,聖所的格式,祭司的職權等,都是神親自定規的。因此神,而非摩西,纔是真正的立法者、頒佈者。他是真正的王;摩西只是他的喉舌,把神的命令傳達給百姓。

三、摩西在西乃山上。摩西在西乃山似乎十分從容自在。雖然神的榮耀令他畏懼震顫,但他並不膽怯畏縮,像其餘的百姓那般。從聖所記載,我們看見摩西如何按部就班地親近神。首先,「摩西到神那裏」(出十九3)。隨後他下山把神的吩咐詔告百姓,再上山把百姓的話回復神,因為第十四節說:「摩西下山往百姓那裏去。」等耶和華在雷聲、煙火中降臨西乃山,摩西第三度上山(20節)。在神頒佈十誡之後,「摩西就挨近神所在的幽暗之中」(二十21)。之後,他又第五度蒙召上山,這回有幾位長老陪他上到半山腰,約書亞更進一步送他一程;然而最後只有他一人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停留四十晝夜,領受神有關會幕的吩咐(出二十四18)。第六次摩西是為以色列人的罪向神求情,甚至甘願自己的名從神的冊上塗抹,以換取神的赦免(出三十二32)。第七次,摩西是在清晨蒙召,抱著兩塊石版上山。這一次他站在崖石穴中,眼見神從他面前過去,親耳聽見神宣告他自己的名。經過四十晝夜,摩西下山,臉上煥發著榮光,顯示他與榮耀的神有親密的靈交。「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三十三11),則是更深一層的境界。

這些啟示對摩西的人格有莫大的影響。不僅他的臉龐滿有光輝,他的生命也充滿榮光。從此他整個人流露屬天的榮美與恩慈,使他配得「神人」的美名。他的溫和、慈祥,受刺激不發作,對神的渴慕日深一日,使他的性情更臻于成熟完美。

由摩西的例子,我們知道與神的親密靈交沒有一蹴而及的快捷方式;而是日積月累,從片時片刻的交托仰望到越來越長的溝通,終至時時日夜沉浸在與神靈交的恩福與喜樂之中。但願我們能受摩西的激勵,不只是遠遠跟隨主,而能更加親近神,與他面對面,成為神的朋友!── 邁爾《聖經人物傳──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