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7、約瑟初次會見兄長

 

創世記第四十二章

身為埃及宰相的約瑟,生活在富貴榮華之中,大凡感官所能享受的一切都垂手可得。事實上,現代人所誇耀的一切美物,在當時的埃及皇宮中可能樣樣都不缺:裝璜豪華的宅第;名花異草、奇木怪石點綴的庭園;名貴木材製作的高貴桌椅、柔榻與家俱;金盆玉瓶插著芳香醉人的玫瑰;地上鋪著柔軟的長毛地毯或名貴獸皮;技藝精湛的樂師伴奏著繞梁盈耳的美妙歌聲。這些聲色之娛充塞在約瑟的周遭環境。

雖然錦衣玉食,約瑟的生活仍舊充滿壓力。要與宮中那批勾心鬥角的達官顯貴周旋;應付千萬饑民的需求,是何等大的挑戰。最初七年,他得巡視埃及全境,監督灌溉築渠、疏導尼羅河水源;指揮部屬在各地建築糧倉,收購五分之一的農產,囤積起來。「約瑟積蓄五穀甚多,加同海邊的沙無法計算,因為穀不可勝數。」這麼龐大的工程必然給約瑟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同時身為外邦人,又年輕資淺,總不免遭到宮廷中那些老奸巨滑的權臣杯葛中傷,橫加阻撓。

但約瑟的智慧能力足足勝任有餘。在他身上有常人不能企及的才華,正如法老王所下的評語:「像這樣的人有神的靈在他裏頭。」但願信徒也能學會:神的靈常與人同在,即使在從事買賣經商,處理家中瑣物亦然。但願神也賜我們像約瑟那樣單純、敬畏神的心,雖雜物纏身,仍常常侍立在神面前。這樣的心態必然使我們隨時隨地都蒙恩。最後,它饑荒的日子來臨,約瑟就能如他後來所說的,「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拯救埃及全地的民。

這些事的發生都需要時間。約瑟離鄉背井時只有十七歲。初次覲見法老王時,已經三十。加上七個豐年,或再兩個荒年。如此算來,自從他被哥哥們陷害迄今,已大約有二十二個寒暑了。在這段歲月裏,雅各家的生活仍像平原上的河流,單調平淡。周遭的景物也依舊如昔。惟一看得見歲月的痕跡,就是老父逐漸蹣跚無力的步伐,及衰老孱弱的身軀。他常常感歎自己「白髮蒼蒼,而他的兒子們也須「搬」他出入。這不單純是老邁的緣故,除了年令之外,憂傷是使他蒼老的主因。他心中的傷痕累累,最深的一道是喪失愛子約瑟。他永遠忘不了那件血跡斑斑的彩衣,而那遺物的所有人,他以為永遠再也見不到面了。

在這同時,雅各的眾子也都步入中年,各個成家立業。作了那件殘暴的事以後,也許他們都三緘其口,設法將它淡忘,從記憶中抹滅。有時在午夜夢回,他們依稀還瞥見那張淚流滿面之稚嫩的臉,聽得見他淒厲的哀求聲。但他們極力用健忘的濃酒淹沒那段紮心的回憶。良心沉睡了。然而時候要到,神將利用這些人興起一個國家。為了預備他們擔任此崇高的任務,神必須調整他們的靈魂光景。可是他們若不悔改認罪,心靈又怎能恢復健康呢?偉大的醫生從來不從上面醫治人的創傷,而是從底部,慢慢探剌,挑出病根。高貴性格的基石必須接觸到真誠悔改的磐石。雖然要在這些混沌漆黑的心靈裏尋得悔改的明光,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神借著一連串的奇事仍要使看似不可能的變成可能。當我們一 一查考時,務必注意神如何借著外在事物來試煉、考驗我們,透視我們的心懷意念,將我們帶到他面前。這正是本章的主題:神以無限恩慈,叫這些良心沉睡的人幡然悔改。這是十分寶貴的主題,值得我們深思。因為基督徒及當今教會,甚至全世界的人,最需要的,莫過於真誠的認罪悔改。但願復活的號角能喚醒良心沉睡之人的心靈,刺激那長久被遺忘卻尚未蒙饒恕的罪孽覺醒。否則救主對那些不覺需要他的人又有何用處呢?不以鐵犁掘土,如何播撒盼望豐收的善種呢?

一、促使他們悔改的第一步是匱乏的壓力。當時各地都鬧饑荒,甚至蔓延到迦南地去。以前在鬧饑荒的時候,猶太人都往埃及去避難。這次雅各也不例外,他對絕望無助的兒子們說,「你們為什麼彼此觀望呢?我聽見埃及有糧,你們可以下去,從那裏為我們糴些來,使我們可以存活不至於死。於是約瑟的十個哥哥都下埃及糴糧去了。」

只要青山常綠,草原上羊群肥碩,玉米遍地,收割者的歌聲迴響山谷覧就只有雅各一人暗自神傷,至於他的兒子流便、西緬等人,則麻木不仁,自滿自足。然而等大饑荒臨到,這些剛硬的人開始失去了安全感,悔改的門漸漸打開,神將預備他們體嘗前所未有的屬靈經驗。他們將與約瑟面對面。

神常常也是如此對付我們。他打破我們棲身的窟巢,鬆動我們的根基,借著大饑荒截斷糧食的供應線。在重重的打擊下,疲乏、困頓、悽愴的我們開始預備悔改認罪的心,領受基督的安慰:「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你是否正經歷一場大饑荒?你的生計來源是否有斷絕之慮?在面對即將來臨的災難,你是否憂心忡忡?不要心灰意冷,這些波瀾狂濤正要承載你飄向基督,湧進更美善的人生。這些人在行經苦難的窘境之後,再回顧,都要讚歎那真是千載難逢的轉機覧若不是饑荒的驅迫,他們不會被帶到約瑟面前。是的,時候將到,你要為所經歷過的苦難讚美神:「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你的話。」

二、第二步是在約瑟手中受折騰。從聖經的敍事看來,約瑟似乎親自在某些大市集監督糧食的買賣。也許他是刻意到那兒,意圖能再見到一兩個以前把他賣到埃及的以實瑪利商人;或者能從往來的商賈口中打聽到一點家鄉的消息。或許他甚至暗自默禱,夢想著說不定哥哥們會到埃及來。最後他日夜企盼的那一天終於來到。他仍如往常在糧倉巡視,周圍的市集喧嘩吵雜,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突然間,他的視線被十名風塵僕僕的客旅吸引。他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們,一顆心怦然跳動,毫無疑問的,他「認得他們」。

但是他們顯然不認得他。怎麼可能呢?那個十七歲的少年如今已變成年屆四十的壯漢。而且他那身雪白的貴族裝扮,披金戴玉,顯示其官階崇高,至少是個總督。他們前來埃及糴糧的路上,當然也想到遇見約瑟的可能性,但只預期在田野耕作的農奴群,或在制磚窯裏汗流浹背,預備那些砌金字塔之磚石的奴工中看到他。因此他們毫無疑慮地,一見到這位威嚴高貴的總督,就俯伏下拜,無意間就實現了約瑟少年時代的夢兆。

約瑟看得出哥哥們不認得他,一方面要確定他們是否悔罪了,一方面也為了探知便雅憫是否和他們同在一塊兒,就故意裝作生人,並嚴厲相待,指控他們是奸細,並拒絕相信他們的辯解,將他們逮捕下監,直到證實了某些事情後,留下西緬作人質,把他們放了。

這一切,我相信,約瑟是在重演被推入坑口的那一幕。事實上,我們能從這一段所描寫的,透視到當年所發生的真實情形。當他哥哥遙見他出現在遠處,就產生疑心,群起湧向他,指控他此行是來刺探他們的惡行,回去向父親報告,就像他以前常作的好事。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約瑟一見到他們,就故意嫌疑他們是奸細。無疑的,當年的他矢口否認,申辯他來的目的是為探望他們是否平安;但哥哥們也和現在這位嚴厲的總督一樣,不僅不相信他的話,而且不由分說就把他丟入深坑,威脅他不說實話,就不得脫身,而西緬可能就是指揮教唆一切的魁首。如果這種臆測屬實覧很可能就是如此覧那麼這對他們的良心及記憶不啻是一記有力的控訴,使兩者都從沉睡中覺醒。

讀者大概都知道哈姆雷特的故事,他的叔父謀殺了他的父親丹麥國王,哈姆雷特王子知道弑父的兇手是誰,又苦無證據,就自編自導了一幕默劇,在篡奪王位的叔父面前重演弑君的一幕,新王看到虧心事被揭示,不忍卒睹,慌忙離座,返回內宮懺悔道:

噢,我的罪行血腥

惡臭四溢,上達天庭

謀殺手足骨肉

此行可詛可咒。

同樣的,約瑟的哥哥,來到異邦,受到下監的苦行,這慘痛的經歷必然將當年迫害無辜少年的那一幕鮮活地映現在他的腦海中。

這使我們聯想到舊約的另一故事覧撒勒法婦人曾與兒子作餅接濟先知以利亞。這事以後不久,他的兒子死了,這位哀傷的母親流淚道:「神人哪,我與你何干,你竟到我這裏來,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她多年來一直想忘卻自己的罪,把它深埋在淵底,兒子的死使它再浮現心中,反復折磨她。

讀者也許小時候生長在鄉下老宅,長大後早將它遺忘,直到有一天你無意中看到一朵小花,或聞到一陣熟悉的芳香,立刻就喚起兒時的回憶。罪有時也是這樣。也許在許多許多年前,你曾犯了某種罪愆,但一直試著將它遺忘,你也幾乎已將它從記憶中抹滅了,但相信我,只要它沒蒙饒恕或對付,它永遠仍在那兒,一點小事都會勾起回憶,歷歷如昨。假使罪已蒙饒恕,就當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因神說「我不再紀念」。倘若罪未蒙饒恕,只是被遺忘,它隨時會在不經意間復蘇,折磨你的良心。

這正是約瑟哥哥們的情形。他們聽到埃及這位嚴苛的埃及督察一再責求他們提出證據,證明他們不是奸細,就彼此慨歎道:「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裏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

三、導致他們悔罪的第三步是,在安靜的囚牢裏,他們有時間聆聽神的靈向他們說話。沒有聖靈的感動,他們也許只是後悔,而不知罪。知罪是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之一。只有他能叫人知罪。在他動工時,人會呐喊道:「我有禍了,我是罪人!」「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

這也許正是某些讀者共鳴的心聲。難道你真的沒犯過罪嗎?也許在早年你曾虧待過什麼人,唆使某個少年學髒話,或恥笑向你求助的人。或者你沒盡全責照顧你應該照顧的人。如今別人也以從前你待人的方式對待你。你也嘗到被譏嘲、阻撓、試探、敵對的滋味。這些折磨會觸及往日的瘡疤,令你沉痛呐喊:「神哪!赦免我,我實在有罪」。這是聖靈在你心中動工的結果。

至少你曾虧待過一位弟兄。需要我提他的名字嗎?他並不以稱你為弟兄為恥,可是你卻常恥於認他。他為你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你卻從未曾稱謝他。他一直在你心門外叩門,要進來祝福你,你卻讓他終夜在門外等待。他白白賜福與你,你卻不屑地將厚禮踹在腳下踐踏,刺傷他。無疑的,時候將到,一度棄絕他,將他丟入死亡深淵的猶太人,要對他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這話老實說也適用於我們許多人身上。

他們這樣哀歎時,約瑟也站在旁邊,「他們不知道約瑟聽得出來。」可歎的是,人往往只知向牧師、神父、朋友傾訴痛苦的往事,卻不知有一位主始終在旁傾聽,他體諒一切,渴望能排除攔阻施以援助。不錯,他也「在他們中間用通事傳話」,但只要人肯直接向他祈求,他也必直接向他們的心靈說話。

第二十四節裏有一奇異的對比。首先,我們讀到:「約瑟轉身退去,哭了一場。」接著的一句卻說:「就從他們中間挑出西緬來,在他們眼前把他捆綁。」他的哥哥只見到後面這一幕,而認定這位督察殘暴不仁,令人敬畏戰慄。可是他們卻沒看見隱藏在故作威嚴背後的那顆愛心,也不瞭解西緬被扣留,實在別有一番用意,一方面作牽引他們再來見他的線索,一方面也足以喚醒他們對另一失喪多年之兄弟的記憶。

我們經歷管教的過程也是這樣。在受苦、失喪、監禁、受淩辱時,總覺得神嚴峻而苛刻,殊不知他在試煉我們時,是何等心疼。他的慈心也和約瑟故意苦待兄弟們一樣憂傷不忍。如果我們能透視嚴峻面紗後面那張慈顏,剛硬如鐵的盔甲裏面那顆高貴的心,我們就在受苦中也覺得無限安慰。

他們的苦辛也獲得一點補償。約瑟吩咐屬下將他們的皮袋裝滿糧食,又備辦了路上吃用的食物,將糴糧的銀子也悉數歸還(25節)。這一切都意謂何等恩慈。但等他們上路,打開口袋,發現銀子仍在裏面,就驚懼不已,提心吊膽地說,「這是神向我們作什麼呢?」多少時候,良心不安的我們也常曲解神的賜福,不能歡心領受,反而惴惴不安。

任何厄運,不管多麼艱辛,都會伴隨補償。務必要有敏銳的心,體察主在凡事上顯露的恩慈。主的管教往往隱含愛的禮物,使受試煉的人不至灰心喪志。要把握善用這些恩福,直到試煉過去。那時你將重見燦麗的日頭,撥開雲霧,映照你臉龐。── 邁爾《聖經人物傳──約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