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17、蘆葦矗立如石柱

 

  耶利米書二十四、三十四、三十七章

對一個天性敏感的人而言,被孤立是痛苦的。這類人很容易根據迅速而正確的直覺,察知人心的動向。當他直覺地明白他所渴望的同情已經像夏日的溪流乾涸;熱情已變成冷漠,友誼的溫暖化為輕蔑的冷嘲時,他的精力就逐漸消退,天然的影響力遂在初春即凍結了。對許多人來說,被重視、被愛的感覺就像生命的氣息一樣缺之不可,他們可能對阿諛,財富,時尚毫不熱衷;對於住在自己的同胞中也頗知足;但是他們天生需要一種同情的氣氛,纔能在那種環境下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許多強壯、英勇的典型人物,都沒有這種敏感、細膩的資質。這樣也無可厚非。他們天生就是發現者,前鋒,戰士,有鋼鐵般的意志,和足以與挫折、失望抗衡的勇氣。他們永遠想不到,那些具有女性氣質的人在作他們的工和見證時,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這些人有敏銳的洞見,溫暖的感情,對愛、恨異常敏銳,渴望同情、贊許和鼓勵的言詞。

耶利米就是這一類人。溫柔,畏縮,敏感,有強烈的情感,敢恨敢愛,天生不適於獨挽狂瀾。然而神的恩典介入他的生命中,用四十年的時間將他磨煉成一座堅城,鐵柱,銅牆,與全地的君王,首領,祭司,眾民相對抗。他們起來與他為敵,卻勝不了他,因為神與他同在。他擊敗一切仇敵,維護了生命終極的標準。這種奇妙的毅力和靱性在他國家滅亡前的最後幾個月裏表現得尤其突顯。我們必須在本章中敍述一部分的故事,以免錯失其中有益的啟示;因為如果神的同在能為他成就這麼多,他的同在也能為最軟弱的兒女成就同樣的事。

一、耶利米對王的態度。我們從以西結書的篇章裏,得到許多關於耶路撒冷在西底家統治期間的情形。以西結雖然住在被擄之地,卻仍忠心地以先知的眼光來預見耶路撒冷的光景,他的心思一直關注著他所愛的這城。從這亮光中,我們會發現他的預言格外有價值、有興味。

我們已經看見,西底家即位之後,曾立下嚴厲的誓言效忠尼布甲尼撒王;更特別的是,在尼布甲尼撒的要求下,他甚至用耶和華的聖名來起誓。但是他還年輕,又軟弱無能,完全被一群權臣所擺弄,那些人都傾向於與埃及結盟,企圖借重埃及來掙脫迦勒底人的軛。

早在災難臨到之前兩年,以西結就已清楚預言將要發生的事。他預先見到有使者被打發去見法老,向他要求馬匹和人手,以西結這樣急切地問道,「他豈能亨通呢?行這樣事的人,豈能逃脫呢?他背約豈能逃脫呢?」並又悲哀地說,「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定要死在立他作王巴比倫王的京都……法老雖領大軍隊,和大群眾,還是不能幫助他」(結十七1121)。

前面已看過,耶利米千方百計阻止王和眾首領與埃及聯盟;他並且當著假先知的面強調,如果這個愚昧的計畫付諸實行,尼布甲尼撒尚留在聖殿中未擄去的器皿也將被擄到巴比倫(見耶二十七章)。儘管他苦口婆心一再勸阻,聯盟的密謀還是達成了。西底家背棄了他向巴比倫王所起的誓。

於是以西結所預言的事一 一發生了。尼布甲尼撒王因猶太人的忘恩負義、輕諾背信而大為震怒,他集合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展開迅速而無情的報復,一方面也是殺雞警猴,警誡鄰近列國。「有刀,有刀是磨快擦亮的;磨快為要行殺戮,擦亮為要像閃電;……人子阿,你要呼喊哀號,因為這刀臨到我的百姓,和以色列一切的首領;他們和我的百姓都交在刀下;所以你要拍腿歎息」(結二十一 91012)。

巴比倫王來到岔路口,那兒有兩條路,一條通向耶路撒冷,一條通向亞捫的主要城市拉巴。他照例占卜,以決定去向。結果指示他進攻耶路撒冷,並要他以撞城錘、壘台等攻打該城。他上路的時候,耶和華臨到以色列人,警告眾首領,受報的日子已到,他們當除掉冠,摘下冕,因為耶和華要「傾覆,傾覆,而又傾覆」。似乎為了說明這項制裁行動的原因,神又一 一列舉出各種罪行,這些罪使得耶路撒冷的街道被血染紅,被不潔的事物所污穢。這是綜合地描述西底家在位最後幾年城中的光景。這對耶利米是一段痛苦的經歷,他的心靈必然因日以繼夜目睹、耳聞百姓無法無天的惡行而傷痛(參結二十一1827,二十二116)。

主前五百九十一年的十二月,圍城的行動終於開始了。隨著尼布甲尼撒大軍的迫近,聯盟迅速瓦解,耶路撒冷好像一座孤島,孤零零地被迦勒底軍隊的狂風巨浪所包圍。城內的百姓還有相當數量的儲糧,他們一天天期待著法老以埃及人的俠義精神出兵馳援。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西底家派出兩位知名人士去見耶利米,詢問耶和華是否不再像往日那樣眷顧他的百姓,一如他曾一夜間消誠亞述王西拿基立那樣。這對先知必然是極大的考驗,只要他此時說一句安撫的話,就能消除眾首領和百姓對他的敵意,使他身價提高,廣受歡迎,過去橫加在他身上的惡意批評——說他蓄意不良、欠缺愛國心等——也自然化為烏有。他為什麼不在這一次的圍城中作以賽亞呢?為何不激動百姓憑著英雄式的信心奮起抵抗呢?為什麼不在他的話語中摻進一些得拯救的預言,來換取對他們的影響力,以便將來以這影響力為他們爭取最大的利益呢?

這些考慮可能一度閃過他的腦海。即使真是這樣,也不過是瞬間即逝的。「耶利米對他們說,你們當對西底家這樣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要使你們手中的兵器,就是你們在城外與巴比倫王,和圍困你們的迦勒底人打仗的兵器翻轉過來,又要使這些都聚集在這城中。並且我要在怒氣,忿怒,和大惱恨中,用伸出來的手,並大能的膀臂,親自攻擊你們。又要擊打這城的居民,連人帶牲畜都必遭遇大瘟疫死亡。以後我要將猶大王西底家,和他的臣僕百姓,就是在城內,從瘟疫、刀劍、饑荒中剩下的人,都交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和他們仇敵,並尋索其命的人手中;巴比倫王必用刀擊殺他們,不顧惜,不可憐,不憐憫,這是耶和華說的。」

緊接著這一番可怖的話,他又指出現今惟一存活之外,就是出去歸降迦勒底人,他們正圍攻著這城的每一面。所有留在城中的人,必要喪命在刀劍,瘟疫,饑荒之下。他們好像無法食用的壞無花果,命定要被拋棄廢置。但那些歸降巴比倫王的人必得保全性命(見耶二十一章,二十二19,二十四章)。

耶路撒冷被圍困期間,每一天空中都充滿著戰士的呐喊,攻城錘沉重的錘擊聲,受傷者的呻吟。耶利米這時再度壯膽去見西底家,帶給他痛心的消息——沒有任何方法能挽救這城被攻陷、焚毀,因為神已經將它交在巴比倫王手中,那時西底家必要被擄,面對面站在巴比倫王面前。「他要口對口和你說話,你也必到巴比倫去(結三十四3)。

二、他對蓄奴的猶太人之態度。耶利米激烈的言詞也可能喚起百姓沉睡的良知,他們在西底家的建議下開始為自己的罪作某種程度的補償,一方面加強防禦工事,一方面釋放奴隸,還予自由。這項釋奴行動是在莊嚴的儀式下完成的,他們在聖殿中將牛犢劈成兩半,猶大的首領,耶路撒冷的首領,太監,祭司,和眾民都從其中經過,意思是說,如果我們背約,重新奴役我們的希伯來弟兄,願耶和華將我們劈成兩半,如同這牛犢一樣。

百姓的心洋溢著喜悅,一支強悍的衛隊組織起來了。最值得雀躍的是,這國作了神眼中看為對的事。大約兩個月過去了,尼布甲尼撒的攻擊次數日益減少;圍城的大軍人數開始銳減;不久軍營拆下了,整支軍隊班師回去了。干戈聲平息下來,撞城錘沉寂了,城內的百姓不禁呼出一大口氣!長久以來困居城牆內的百姓終於可以自由往來,進出無礙了。這段暫時的解困,其實是因法老軍隊的逼近而導致的。猶太人以為再也不會看到他們的仇敵了,他們可以趁機好好嘲弄耶利米一番。同時他們也撤銷了釋奴的誓言,招回僕人婢女,繼續奴役他們。

在這一段舉國慶祝解圍的時期,先知的話看來似乎是捏造的,百姓由畏懼轉為憎恨這個敢於發言的先知;似乎耶和華都棄絕了他;這時他若要挺身與眾人相對立,毫不妥協先前的話,實在需要非凡的信心和勇氣。然而他絲毫不鬆懈自己的責任。百姓的糊塗,他們如何背叛自己的誓言;為奴之人的失望和痛苦,耶和華的名遭到粗魯的蔑視——這一切迫使他不得不說話。「看哪,我向你們宣告一樣自由,就是使你們自由於刀劍,饑荒瘟疫之下;並且使你們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這是耶和華說的……在我面前立約,後來又違背我的約,不遵行這約上的話,我必將他們交在仇敵和尋索其命的人手中,他們的屍首必給空中的飛鳥,和地上的野獸作食物。並且我必將猶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領,交在他們仇敵和尋索其命的人,與那暫離你們而去巴比倫王軍隊的手中。耶和華說,我必吩咐他們回到這城,攻打這城,將城攻取,用火焚燒;我也要使猶大的城邑變為荒場,無人居住」(耶三十四章)。

說出這一番話,實在需要特別的屬靈的勇氣和對神同在的體認才行。他們聽了以後必然勃然大怒,對這位寂寞的先知交相責難。表面看來,似乎假先知的話應驗了,耶利米的話落了空。他的對手如果良心未泯,在憤怒之餘或許也聽到良知的聲音在抗辯:耶利米纔是真正道出了耶和華的話。

三、他對圍城暫解的態度。全城歡欣鼓舞,迦勒底人撤退了,他們顯然不是法老的對手,以後再也不會回來了。雲散天晴,再也沒有可懼怕的仇敵。然而耶利米始終不改他的論調。那就像春天鳥兒初啼聲中夾入了烏鴉的嘎嘎聲,多麼洩氣!討人嫌!豈不是在一片苟安中散播驚惶、疑慮!其實他也願意隨波逐流,與眾同樂,但他不敢。當西底家王打發使者向他詢問耶和華的旨意時,他厲聲回答,「你們不要自欺,說,迦勒底人必定離開我們;因為他們必不離開。你們即便殺敗了與你們爭戰的迦勒底全軍,但剩下受傷的人,也必各人從帳棚裏起來,用火焚燒這城」(參耶三十七110)。

神的先知已清楚預見迦勒底與埃及爭戰的結果,因此他無法支持百姓蒙解救的虛假盼望。耶利米已預見埃及的子民要蒙羞,被交在北方人的手中;他甚至呼籲他們在埃及各地宣告入侵的消息(參耶四十六1328)。以西結也有同樣的看見:「我必使巴比倫王的膀臂有力,將我的刀交在他手中;卻要打斷法老的膀臂,他就在巴比倫王面前唉哼,如同受死傷的人一樣」(結三十24)。

這事以後不久,耶利米趁著迦勒底人撤離的機會,去探視他在亞拿突的產業,以收取他當得的分,或許是地租,也可能是祭司家庭當得的十分之一奉獻。他正通過便雅憫門的時候,被一個守門官發現,這人的家屬素來與耶利米有嫌隙,他立刻把握機會對先知施以報復(見耶三十七13)。他一把抓住先知說,「你是投降迦勒底人哪。」這個控訴多麼荒謬,因為迦勒底人已經撤退,而且看來他們似乎不會再回來了。儘管耶利米嚴詞否認,這個託辭卻給伊利雅足夠的理由,用暴力將先知帶到首領面前,首領們也樂於見到他們一向痛恨的耶利米落入他們手中,就好像祭司長樂於看到猶大出賣耶穌一樣。

前一個王在位時,耶利米也曾遭遇到同樣的困境,但沙番的兒子裏希甘出面相救,才使他免於一死;如今亞希甘可能已死亡或被擄。西底家又太過懦弱,即使知曉先知身處危險,也不敢挺身相救。於是首領將耶利米打了,然後把他囚進陰暗、潮濕的地下土牢中;耶利米在那裏渡過了幾天暗無天日的生活。

不久以後西底家可能受良心的譴責,或者因前方傳來的消息而心生警惕,就打發人將耶利米提出來,焦急他向他探問,「耶和華有什麼話臨到沒有?」

這對耶利米而言,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去修剪他的言辭,用委婉的語氣,緩和地道出這個不受歡迎的真理。他這樣作可以因此討王的歡心,救他脫離眼前的折磨。但是他和以前一樣,堅持不妥協。「耶利米說,有;又說,你必交在巴比倫王手中。」

接著他向王懇求,免除他所受的嚴厲刑罰,王答應了,立刻下令把他交在護衛兵的院中,每天從餅鋪街取一個餅給他,直到城中的餅用盡了。在此同時,迦勒底的軍隊已擊敗法老,正班師返回,再度將耶路撒冷層層圍住,好像一座鐵牆,逐漸逼近,終至使耶路撒冷覆亡。

我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很自然會對這個敢於單獨站在神一邊,奮力抵抗全國的先知心生敬佩。他使我們想到第一位到東印度宣教的季根伯格(Ziegenbalg),他曾獨自對抗整個政權的勢力,他們企圖摧毀他初綻開的宣教花蕾;還有耶德遜(Judson),為了緬甸的救恩,不惜與王相敵對;另外還有莫法德(Moffatt),單槍匹馬進入非洲蠻荒地區。我們惟一的職責就是站在神的計畫裏,作他的工;用他的同在來包裹我們的心靈;時常將耳朵敞向他那永恆的確據,「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樣我們就能跳過障礙,安然通過敵人的陣營,好像神殿中的柱子一樣堅立不搖動。── 邁爾《聖經人物傳──耶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