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2、心裏愁苦的婦人

 

撒母耳記上一15

我們可能會推斷,哈拿的無子嗣,以及她對頭的冷嘲熱諷,是導致她愁苦的僅有原因。她那首高貴的頌歌卻證明,她心中滿溢著她民族的輝煌傳統和希望。由於對周遭漫無法記的混亂光景深感憂心,她有一個極深的渴望,就是將她自己高貴的內涵賦予在孩子身上,使他有朝一日能重振國家日益衰微的聲勢,將它建立在鞏固的基礎上。作為一個脆弱的女子,她可能無法超越雅億、底波拉的成就,但如果她能培養出一個敬虔的孩子,就有希望拯救她的同胞。若神接受這個孩子,使用他來成就神的計畫,那麼即使她暫時忍受孩子不在身邊的痛苦又算得了甚麼?她豈不是要得到千倍的報償嗎?通常利未人是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獻身參與事奉,但如果她能有一個男孩子,她一定要將這孩子的一生都獻給神,使他終生不剃發。

當時在示羅的筵席正進行著,哈拿因悲傷而禁食;她似乎再也忍不住了,等她的家人吃喝完畢,她就起身回到會幕的外院。這殿已失去了舊日的光采。可能只有少數的幔子存留,門框旁邊擺著一張座椅供大祭司用。「哈拿心裏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別人是帶著燔祭上去,她卻帶著一個破碎的心,然而神並不輕看。她未埋怨神,她只是舉起試煉的杯,好叫這杯成為救恩之杯。

聖經記載她「不住的祈禱」,接下去我們就來探討她的祈禱及其後果。

那是全心全意的祈禱。東方人禱告時習慣上是出聲的,但哈拿卻站在以利座位邊(26節)用她的心祈禱;她只動嘴唇,卻不出聲。這表示她以前已多次這樣作,她已學會與神親密交通的秘訣。那不是無謂地重複,而是靈與靈的交通,是出於極深的需要和渴望;此時此刻完全不需要任何言辭,因為話語不足以表達這種「說不出來的歎息」。

那是使用神的新名之祈禱。她用一個新的稱呼「萬軍之耶和華」向神呼求。似乎對神來說,賜下一個嬰孩是輕而易舉之事。她求神垂顧她的苦情。她立下誓言,將來她的孩子必獻給神的國度和榮耀,她必不以私心佔據孩子;她的兒子由初生起就必作拿細耳人,不沾濃酒清酒,不剃頭。

那是確切的祈禱。「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這是我在耶和華那裏求來的。」許多時候我們的禱告未產生果效,是因為我們沒有特別的目標。我們好像向空中打拳,而一方面又奇怪為甚麼打不到任何東西。許多自稱神兒女的人,在離開禱告內室的時候,如果被問及他們從那裏得到了甚麼寶貴禮物,他們一定張口結舌,無言以對。我們時常只是籠統地求神祝福一切與我們有關的人,卻未具體地一 一提名。精通祈禱秘訣的聖徒告訴我們,當他們確切地為個人的得救,或他們自己的某種恩賜和福分禱告時,就會看見奇妙的結果產生。

那是毫無保留的祈禱。「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哦!如果我們常常效法哈拿的榜樣該多好!有時我們向知心好友吐露心中的秘密,事後卻後悔不迭;或者我們只將事情的一面告訴神,另一面卻隱藏起來。但如果我們敢於將全部心意向他傾吐,不為自己護短,不隱藏任何秘密,事情就要改觀。當你傷心欲絕,再也承擔不起憂煩、痛苦,似乎一顆心快要被擠碎時,要記住將這些事全然傾倒在他面前(見詩四十二4)。

那是堅忍的祈禱。「哈拿在耶和華面前不住的祈禱。」無論哈拿或我們,都不能說,因為我們的禱告多,所以才蒙神垂聽。惟有神把負擔放在我們身上,我們纔能在不住禱告中等候神,因為除此之外,我們什麼都不能作。

那是蒙福的祈禱。以利當時坐在聖殿入口處的座椅上。他很快被哈拿所吸引,雖然哈拿對周圍的環境渾然不覺。可能以利最初是留意到她那深沉的悲哀表情,以為她會像其他心靈有重擔的人一樣,用言語道出她的祈禱來。可是她卻只動雙唇,不出一聲。大祭司想,她一定是喝醉了,就用責備的語氣打斷她的禱告:「你要醉到幾時呢?你不應該喝酒。」這又是一個例證,說明祭司在瞭解當代人的心靈方面是多麼無能為力。以利只是憑眼見而遽下判斷,顯然神並未向他啟示自己的心意。他已落到徒占職位的地步,神的旨意已向他隱藏。

哈拿以極謙卑的態度來回答以利不公平的責備,「主阿,不是這樣,我是心裏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她已經飽受折磨,因此這小小的誤解並小會憑添她的重擔。她甘願將這誤解和其他一切愁苦都卸在神面前;甚至早在以利回答之前,他就知道那位分擔人重擔的神已經垂聽並應允了她的祈求。她已進入禱告的靈裏面,她不僅「求」,並且也「支取」。她預見這段話的奧秘:「凡你們禱告所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早在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之前,她就知道她已勝過這一切愁苦了,從神來的那出人意外的平安已經充滿她的內心。所以她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就走出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

許多時候我們禱告完畢,卻仍面帶愁容,憂心忡忡。我們未將重擔卸給神;或者雖然卸了,卻又再取回來。我們和神之間仍然維持原樣,沒有交換任何東西。我們未能拋棄我們的掛慮,憂愁和罪,將它們留在大能者的手中,從他手中接過喜樂,平安和讚美,來取代原先的愁苦、憂慮。

第二天他們啟程返家。「次日清早他們起來,在耶和華面前敬拜,就回拉瑪。」然而她成了迥然不同的人!這次前往聖殿的旅行給她帶來多麼大的改變!她帶著何等喜樂的心踏入那原先充滿痛苦回憶的家!毘尼拿一定心中納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使哈拿這樣徹頭徹尾地改變了;只有以利加拿明白其中奧秘,因為哈拿那不可置疑的信心,他自己的信心也得著堅固。

愁苦的工作。從哈拿的禱告裏,我們可以將最後的收穫追溯至多年受苦所撒下的種子。只有經歷過極大折磨的人,纔能傾吐出這樣的禱告來。她每一句話所透露出的順服,謙卑,除了神一無指望,以及對他的國和他的義之單純渴望,顯示這一切都是經過了這愁苦婦人極纖細、溫柔的觸摸。愁苦替靈魂帶來無限美麗。一位女高音聲樂家的老師問他的朋友:「你覺得她唱得如何?」他的朋友回答:「唱得好極了;但是如果我來訓練她,我會先設法使她的心破碎。」可能多年來藏在你內心的隱痛,失望,沉默的等待,都是必要的,為的是教導你如何禱告,引領你進入單純的信心裏,裝備你,使你能產生許多珍貴的恩賜,造福這世界。

哈拿因著信,就得了賞賜。神對她的應許應驗了,「耶和華顧念哈拿,哈拿就懷孕;日期滿足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撒母耳,說,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裏求來的。」

以利加拿這次上去獻年祭時,心中充滿一種新的喜樂;另外他也是去還願的——「獻年祭,並還所許的願。」但哈拿未隨行,她留在拉瑪直到孩子斷奶,可能是三歲左右,因為利未人的孩子三歲時纔可以登記並進入神的殿。

最後,將孩子公開獻給神的日子終於到了。這對父母帶著小孩踏上這段嚴肅的旅程。作母親的心中滿是讚美。她的心在耶和華裏面歡喜,她的靈在她的神裏面被高舉。乞丐被提升,離開卑賤之地,去斷承榮耀的王座。她知道神是她惟一的磐石,她因神所賜的救恩而喜樂。耶和華的慈愛使她福杯滿溢,她的靈魂不禁湧出美麗的頌歌來。

不久旅途行盡,耶和華的殿在望。她曾在這裏傷心哭泣,也曾在這裏懇切祈禱。往事一幕幕出現在腦海裏。她對以利說,「從前在你這裏站著祈求耶和華的那婦人,就是我,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

請留意她的話,「從前在你『這裏』站著。」我們也常常將過去的經歷與某些地點聯結在一起。我們在這裏受苦,在這裏得到新生命,在這裏聽見神說話。哈拿也是如此。她在傷心之地喜樂;收穫的歡欣掩過了舊日的淚痕;蔚蘭的天空一掃過去的烏雲。

心靈憂傷的人阿,要勇敢堅強!只要按神的旨意受苦,而不是為罪或惡行受苦。要為他的教會,將失喪的世界和沉淪的人受苦!為靈魂忍受生產之痛!為他國度的降臨而操練你自己!只要你住在主裏面,他要在你的受患難之處,替你披上喜樂的袍子。那流淚撒種的,必歡然收割。── 邁爾《聖經人物傳──撒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