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24、隱多珥和基利波

 

撒母耳記上第二十八章;歷代志上十13

自從大衛用甩石擊斃歌利亞,非利士人在以色列人追殺之下逃到以弗大憫,已經有許多年了。如今非利士人重整旗鼓,欲雪前恥,並且企圖恢復他們對以斯德倫平原的控制權。這平原位於伯拉河谷諸富庶城市,和尼羅河豐饒產地之間,是聯絡兩地的樞紐。握有這條通道,就有權對往來貨物徵稅,因此非利士人極欲收復此地。他們集中火力,糾合大軍,在耶斯列以北三哩的書念紮營,後來接待先知以利沙的婦人就是住在這城中。

掃羅倉促之間整軍,安營在基利波山麓,距離敵軍約四哩。有一位學者描述道:「青綠的平原從基順河延伸向基利波山麓,進入較低的高原地以後就逐漸擴展,但多是石地,草木不生。在平原後面,突起許多尖銳的山丘,大約有五、六百呎高,表面灰白色,盡屬不毛之地,僅有的植物就是巴勒斯坦春天常見的灌木叢橡樹,和山藜,以及野花。」

掃羅放眼望去,只見遍山遍野都是敵軍,不禁嚇得魂飛魄散。他將非利士人的精良裝備和以色列的矛、機弦作一對照,就「懼怕,心中發顫」。從前他由信心而來的勇氣已不復見,因為神已經撤回他的同在。他的靈魂籠罩在一片絕望的陰影裏。他可以像約伯那樣說,「我往前行,他不在那裏;往後退,也不能見他。他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他。(伯二十三89)。我們不久將看到一連串的悲劇發生,都是導源於此。長期以來他一直藐視、抗拒神的管理,如今神離他而去,他落入「管轄這幽暗世界」者的手中;因著某種奧秘的目的,這些邪靈被允許去攻擊人。

他確實先向耶和華求問,或許這是多年來頭一遭,但他沒有認罪悔改,只是出於恐懼、絕望而發的哀鳴。因此「耶和華卻不藉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

一、隱多珥。稍早我們看見,「掃羅曾在國內不容有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人。」他這樣作,或許是因他意識到神的靈在催逼他,或者是因他想安撫裏面的良知——人們犯罪而不安時,往往會企圖藉別的激烈行動來作一番彌補,以安慰自己的良心。掃羅如今自己也去找交鬼的人,他似乎一點不覺得自己在觸犯法綱;他想,既然他向天求救無門,那麼轉向陰間求援也是無可厚非的。

在書念以南二哩,就是非利士軍營的背面,有一小村莊——隱多珥。瑪拿西人曾企圖將這一帶的舊有居民趕逐出去而徒勞無功;這些人是古代迦南人的後裔,其中有一個婦人,自稱能將死去之人的靈魂招上來。她這樣聲稱是毫無依據的。她可以借著腹語術或戲法,來模仿那些似乎是從另一世界上來之人的聲音和姿態。除此之外,我們也相信在任何時代,包括現代通靈術,魔鬼都與行巫術和通靈的人有來往,答應他們的召喚。

掃羅在心力交瘁之下,由兩位心腹陪同(傳統上都認為是押尼珥和亞瑪撒),夜裏出發,穿過平原,繞道小黑門的東邊,最後平安來到交鬼婦人的家。在黑暗中,那婦人一下子認不出這個形容枯槁、要求為他招魂的人是誰。

起先他對此要求頗感猶豫,還提醒掃羅,她的行業所冒的風險,如果她依言行事,可能為此喪命。「你知道掃羅從國中剪除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你為何陷害我的性命,使我死呢?」(撒上二十八9)。

掃羅立刻指著他所背叛的耶和華起誓,她必不致受罰。「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不因這事受刑」(撒上二十八10)。

婦人得到保證之後,就詢問他要招誰上來。當王用疲憊、嘶啞的聲音低沉道出撒母耳的名字時,她一定大吃一樣。

她要掃羅退到一旁,就開始喃喃念起咒文來。她的準備工作尚未完成之前,似乎神已經介入了這事,將他忠心的僕人從另一世界送回來,所以這婦人無法為此事自居其功。「婦人看見撒母耳。」

她看見撒母耳的同時,就立刻認出了掃羅的身分。在驚慌失措之際,她沖口對掃羅叫道:「你為什麼欺哄我呢?」或許她在情緒激動下,被賦予某種超自然的洞察力;我們稱之為「能看到異地事物的能力」(clairvoyance);或許撒母耳的外表有某些鮮明而實際的特徵,使她將這位先知與王連想在一起;或許王在急切之下趨身細看,而不慎將臉上的遮巾和掩飾的服裝掉落地上。不論如何,掃羅的身分暴露了,那婦人驚恐地喊道:「你是掃羅!」

掃羅再一次向她提供保證,並要求她道出所見的實情。

「我看見有神從地裏上來,」她回答說。

掃羅催促她作更詳細的描述,因為她雖然與掃羅同處一室,卻看見了掃羅所無法看見的神秘景象。她說,「有一個老人上來,身穿長衣。」「掃羅知道是撒母耳,就屈身,臉伏於地下拜。」

接下去的對話相當令人震驚和感動。我比較傾向于相信這段對話並未經交鬼婦人作仲介。神允許先知和掃羅說話,正如後來摩西和以利亞與我們的主談論將在耶路撒冷成就的事一樣。似乎這段交談是王和他先前的朋友之間實際發生的。你認為即使在那時刻,掃羅若流淚向神認罪,神仍然會動慈心回答他嗎?當然會;但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他有一絲悔意。

撒母耳不待掃羅開口,就悲戚地告訴王,即使他已離世,王仍用不當的舉動使他的靈不得安息,他似乎無法忍受再被召回與王談話。「你為什麼攪擾我,招我上來呢?」

掃羅的回答充滿絕望。「我甚窘急,因為非利士人攻擊我,神也離開我,不再藉先知,或夢,回答我;因此請你上來,好指示我應當怎樣行。」

但先知嘴裏未吐出任何安慰之語。如果主人已拒絕伸手相助,向僕人求救亦無濟於事。一味逃避神站在大衛一邊的事實,抵擋神所賜福的王,是徒勞無功的。接二連三臨到掃羅的不幸只是因為他在亞瑪力人的事上不聽從神。如今他又行交鬼的事,更是罪上加罪。這時刻,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止他最終的敗亡。他既種了,就必收割;既失敗了,就要滅亡。因此撒母耳對他明言,耶和華要將以色列和他一起交在非利士人手中,明天掃羅和其眾子都要進入諸靈的世界;希伯來大軍必慘遭潰敗,全國將陷於極悲慘的境界。

掃羅聞言,驚懼而僕倒在地。他已因前幾日的禁食、守望而軟弱無力;這一晚的事件更使他六神無主,神經瀕於崩潰。那交鬼婦人原本硬如鐵石的心腸都因他而生出憐憫。她眼見王所遭受的打擊、痛苦,不禁動了慈心。她請求王進食。如今她不是求王的憐憫,而是反過來憐憫王「容我在你面前擺上一點食物;你吃了,可以有氣力行路。」

起初掃羅拒絕進食。他似乎永遠不能從地上爬起來了;他所有人性的光榮和尊嚴都已傾倒在那裏了。「但他的僕人,和婦人,再三勸他,他才聽了他們的話,從地上起來,坐在床上」。(撒上二十八23)。當他坐在那裏,等候婦人備飯的時候,他心中浮過怎樣的回憶啊!他豈不還記得他登基的那一日;基列雅比事件;非利士人連連的侵擾;百姓對他的愛戴?但一步一步的,他看見自己如何從陽光普照的山頂,走向陰暗的穀底,那裏只有急湍奔流,岩石交錯。他好像一個即將溺斃的人,前塵往事歷歷在目。他和僕人吃了牛犢和無酵餅之後,就起身連夜趕回營中。

二、基利波。次日,兩軍的佈陣略有改變。非利士人將軍營向西移至亞弗;以色列軍則從基利波高地下來,安營在耶斯列的泉旁(撒上二十九1)。

不久兩軍交手。希伯來人非但未奮力對抗披堅執銳的敵人,反而棄甲曳兵而逃。歷史家記載基利波一帶伏屍遍野,血流成河(見撒上三十一1旁注)

掃羅和約拿單猶作最後的掙紮:

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

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

但大勢已去,無可挽回。非利士人「勢派甚大」(撒上三十一3)。掃羅四周的兵士一 一僕倒;以色列全軍覆沒。然後非利士人開始集中火力來追殺掃羅;由於他銅盔上仍戴著冠冕,手臂上閃耀著王家的鐲子,所以目標明顯。「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他知道如果自己被生擒,會面對怎樣的命運。非利士人會對他百般淩辱,使他受盡折磨而死;與其這樣,他倒不如速求一死。掃羅「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刺我,淩辱我」(撒上三十一4)。

但拿兵器的人不敢伸手加害他的王,於是掃羅將自己的刀緊緊插在地上,然後伏在刀口,尖銳的刀刃直刺入他的心臟。

根據後來那個亞瑪力少年人向大衛所作的報告,似乎掃羅並未立即斃命;他要求這少年人再給他致命的一刀。「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當然也有一個可能是,這亞瑪力人的話都是一片胡言,目的在討大衛歡心;因為聖經又記載說,「拿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撒上三十一5)。

基利波的這一日,是以色列歷史上難以磨滅的痛苦記號。「掃羅和他三個兒子,與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隨他的人,都一同死亡。」次日非利士人來剝死者的衣服,發現掃羅和他三個兒子的屍體,就割下他們的首級,剝下軍裝,抬屍遊街,最後將屍身釘在伯珊的城牆上。消息傳開之後,附近城鎮、村落的以色列人立刻拋棄家園,渡約但河逃亡。盜匪四處橫行,全國一片烽火。消息傳到基比亞,導致了米非波設的意外事件。「掃羅和約拿單死亡的消息從耶斯列傳到的時候,他才五歲;他乳母抱著他逃跑,因為跑得太急,孩子掉在地上,腿就瘸了」(撒下四4)。

這時,一件英勇的行動稍減了這場災難帶來的沈鬱色彩。基列雅比人沒有忘記掃羅早年曾如何解救他們;因此他們現今略施回報,其中有些勇士連夜趕路,去將掃羅及其三子的屍體從城牆上取下,送到雅比,用火燒了,將骸骨埋在「雅比的垂絲柳樹下」,並且為這個曾燦爛一時的王朝之凋落而舉哀。

一個人若像掃羅或猶大那樣抵擋神到底,是很可怕的事。我們或許也覺得他愚不可及;為他的魯莽吃驚;為他的執迷不悟歎息;但我們也可能陷入同樣的迷途,被惡所勝。我們同樣可能重拾以前曾嚴禁自己去作的事,或習慣,友誼。我們很容易後退,自取滅亡。如果一個人意識到貪婪的邪惡,而決心抵擋對金錢的貪愛之心,但沒有多久又容許它侵入他的靈魂;如果一個人曾經被口腹之欲所奴役,他瞭解到個中的危險性,而開始節制自己,但過一陣子又逐漸故態復萌;如果一個人決心脫離不敬虔的生活,開始誠懇去考慮到自己的靈魂,但不久之後卻又墮入歧途——這些人豈不是和掃羅一樣嗎?他明明嚴禁交鬼,卻又出現在交鬼婦人的家中向她求助。這樣的人就像無水的井,和暴風前的雲,借用使徒的話說,只有永遠的黑暗為他們存留。「倘若他們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汙穢,後來又在其中被纏住制服,他們末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們曉得義路,竟背棄了傳給他們的聖命,倒不如不曉得為妙」(彼後二2021)。── 邁爾《聖經人物傳──撒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