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22、尾聲

 

  約書亞記第二十四章

這位曾經是軍人、審判官、政治家和先知之揉合體的老領袖,再一次,盼望面對面地看看他的子民。緊接著約書亞記第二十三章召集以色列眾人的長老,族長,審判官,和官長,在示劍聚集的盛會之後,幾乎是立刻,在約書亞記第二十四章,他再召以色列的眾支派聚集在示劍,來到神面前;示劍,就是多年前以色列民曾聚集舉行莊嚴祭典之處,在那裏,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的高處,曾縈繞著以色列百姓應答祝福與咒詛的「阿們」聲。

那寫在石上的律法仍歷歷在目,當年的情景必定清楚浮現于多數曾參與者的心頭。然而此刻,這個山谷又添了借別、動人心魄的一幕,在這裏,約書亞要傾吐他最後的告誡與懇祈。

約書亞的敍述。他把以色列過去的美好故事再講一遍;自起初神如何「將你們的祖宗,從大河(幼發拉底河)那邊帶來」開始——這是歷史的黎明。回想起他拉——亞伯拉罕和拿鶴的父親,這是多麼遙遠的故事阿!約書亞提到這個可能是想強調一個事實,就是這個家族也曾與他們周圍的人一樣,沉溺在偶像崇拜之中。也就是說,這個罪是根深蒂固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竭力剷除仍消滅不了的野草。看哪!以色列!這是過去遺下的坑洞與砍伐的痕跡,你本來並不比任何人強。神揀選你,並非你具有敬拜惟一真神的特質,而完全出於他無上的恩典。他是使你與眾不同惟一的原因。你在罪中原是死的,但因他的大愛,在他的恩惠和慈悲裏,你被選為他的子民。

以撒、雅各、以掃——這些名字震動了聽眾們心之深處的心弦,會眾一片靜肅。然後,這位講者,就好像耶和華的代言人一樣,進入更熟悉的地域,他回想起自己生命中親身經歷的事件與人物——摩西、亞倫兄弟的工作;埃及的災難;在紅海邊的呼求與神的搭救;曠野;西撥的兒子巴勒、比珥的兒子巴蘭;渡約但河;耶利哥城的傾覆;迦南七族的戰敗,以及得著應許之地。

但從頭到尾,這個故事的重點都在神的恩典。我將、我能、我賜、我差遣、我帶領、我降災、我救。沒有一句提到以色列是強大的民族。一切都歸因於那自然、歷史與恩典的源頭——神至高無上的旨意。我們不能超越過這一點。固然,我們可以找出很多事物證明自己在一件事中的影響力,然而至終得閉口不語,明白神的勸誡與引導是決定性的關鍵。那位偉大的異教徒帝王尼布甲尼撒對神作的形容,基督徒也不能再增減分毫:「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無人能攔住他手,或問他說,你作甚麼呢」(但四35)。

當一個人年高德劭,達到生命的輝煌夕暮之年,回顧過去神對我們一步步的引導,還有甚麼比這一刻更令人心曠神怡呢!好像在蒼茫夜色中,回顧遠方家裏那盞忽明忽滅的燈火,我們憶起早期生活中難以掙脫的捆綁;許多困難與得釋放;天路歷程中的雲柱;對我們每日需要源源不斷的供應;人的愛;以及神隨著我們一生的恩惠與慈愛。噢!在這最平凡的生命裏,有著怎樣一篇愛的歷史阿!它記載著罪與寬恕、激怒神與他的憐憫;以及恩惠與賞賜!當我們彼此分享在應許之地的經驗;這地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弓與箭得到的,我們住在不是靠自己手所造的華廈中,享受不是出於我們手所種植的葡萄園與橄欖園;誰能說這不是最美好奇妙的經驗呢!

約書亞的懇祈。當時人民可能多半還維持敬拜自家的神,就像拉結從拉班那兒偷來的神像那樣。也許他們只是在暗中,私底下這麼行。然而邪惡的毒菌總是伺機而出,約書亞有足夠的理由擔心這些蠢蠢欲動的狡猾醜物會發展擴大。人的心總是樂意以屬物質的事代替屬靈的事;於是,偶像代替了神,人喪失了惟一強大足以抵擋消除他自己血肉情欲的力量。如此,偶像崇拜的國家遲早要被導入不潔不義。因此,約書亞特別強調,懇切勸誡人民要將他拉及其它列祖在大河那邊,以及在埃及為奴時求告卻盡落空的神祗都除去。他在訓示的一開始(14節),以及那段不朽的言詞之結尾(23節)都反復提醒。

滅除偶像的工作,與我們蒙福生活最深的經驗是平行發展的。即使是約翰,在約翰一書的結尾,也囑咐門徒要遠離偶像。事實上,只有在屬天的光芒較亮的時候,我們纔能真正看清那些生活中我們以為無害而視如珍寶之物的真正本質。也許我們一度在很莊嚴的時刻選擇向己死,但是只有繼續不斷反復的操練纔能克盡全功。‘己’是我們最大的偶像,它無所不在、陰險狡猾、變幻莫測!撲滅一處,另一處又起。它附著纏繞在那些看似無害的事物上,但當它轉化成為偶像,就得被丟棄。像是我們的以撒、我們的拉結和我們的右手!

我們惟一的盼望,就是要堅定地選取神自己!光是消極地毀滅自我還不盡理想。我們得刻意將自己朝向神。我們的意願是要使他得榮耀,我們的靈要以他為先。我們要在生活中完全徹底順服他的命令。若能如此,平安便隨之而至。「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二十四15

百姓第一個回應。他們表示絕無離棄耶和華事奉別神的意願。他們充分明白從出埃及到進駐迦南,都是神的恩典。他們也表示了事奉主的決心。

約書亞的回答。以色列子民是眾口同聲述說這誓言,或者由選出的代表來說,抑或記載聖經的史家,根據他們的對話,集中他們共同的感覺而記下這個結論,我們不得而知。但約書亞顯然從他們的聲音中聽出一些不誠懇的跡象。也許因為他們並無放棄別神的行動,所以他覺察這回答的不真實。許多年前,當雅各的家人把外邦人的神像、和他們耳朵上的環子交給雅各,雅各就把它們藏在示劍那裏的橡樹下,並沒有完全銷毀(創三十五4),約書亞是不是盼望歷史再現呢?他是否希望那些百姓的領袖們能率先奉獻所有,就像後來十五世紀在佛羅倫斯的廣場上,Savonarola召喚時,群眾所回應的行動呢?

但當時並沒有這樣的反應。人民僅以口頭的認定為滿足,卻未作任何犧牲獻祭。由於沒有任何燔祭,因此約書亞深知眾百姓的誓言不過是口頭上允諾罷了。而這個樣子,他說,是於事奉神毫無益處的。他是聖潔的神;他是忌邪的神。他會找出你秘密的罪;他不以嘴唇的服事為滿足;他不會放過違背他的行為與罪,即使它們是藏在你帳棚裏的隱密處和你心的深處。縱然他在你身上作了一切美事,但他也不會放過他百姓的墮落、冷淡和犯錯不顧。

百姓第二個回應。他們充滿信心地許諾他們定要事奉耶和華。這是來自他們自己意願的力量,他們自己的決心,他們憑著自己選擇要永遠事奉耶和華。站在約書亞的面前,他們已經忘卻過去的許多失敗,反倒蔑視他的擔心,嘲笑他對百姓可能背叛神的顧慮與提醒,他們說:「不然,我們定要事奉耶和華」(書二十四21)。

看哪!士師記裏對這句驕傲的話,下了怎樣的註解!事奉耶和華!士師記中記載約書亞死後緊接著便是:「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士二1112)。這樣單調而悲哀的記載幾乎在每一頁都有。我們不禁回想起在西乃山下時,在熱心中百姓發誓要遵行神所說的;然而在六個禮拜之內,他們就轉而敬拜金牛犢的像,還一邊跳著邪淫的舞蹈。事實上,下決心,不管是怎麼好、怎麼堅決,都不足以使我們進入一個順服的生活。我們道德的本質經過反復的失敗,早已弱不堪擊,抵不住肉體情欲的要求了。立志行善由得我,然而行出來的卻由不得我。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的本性時,沒有人不明白其中有多少的肉體情欲,使我們陷入其中,難以自拔。人的意志就好像一個奴隸坐在內心王國的寶座上,下達一些他自己無力實行的命令,如同一個傀儡在許多強大有力的領袖之中,爭取他自己的權力。

也因為如此,許多年輕的心深受失望之苦,往往在一個高潮中,他們決定自己的生命要更新,他們被這堅定的決心所鼓舞,不偏不倚朝著聖潔與奉獻目標的陡坡攀爬;然而當他們下坡來到平坦的平原,過著千篇一律的例行生活,就發現原先的動力喪失了,要實行那最高目標的力量與決心也消失了。不行!要完滿實行獻身、成聖的力量不在我們,而只有在聖靈的能力裏面,這才成為可能。

約書亞第二個回答。他說:「你們選定耶和華要事奉他,你們自己作見證吧(書二十四22)。換句話說,他根據他們自己的決斷這樣要求,希望他們自己發的誓言具有約束力。他何嘗不想更深地探察他們,讓他們瞭解這個情況的嚴肅性,以及驅使他們面對自己所擔責任的嚴重性。借著其中所含的重大利益、借著提醒神的慈愛與釋放、借著追念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和以撒那偉大的日子、也借著他們自己嚴肅的決心,約書亞力勸他們要信實。

百姓的第三個回應。「我們願意作見證」(書二十四22),這是百姓自己說的。這就有如多年以後,百姓回答彼拉多的話,當時彼拉多屢次有意釋放耶穌,百姓卻自承,「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子孫的身上」(太二十七2425)。可歎呀!看他們這樣自信的誇口,這樣帶著任性驕傲的決心!「人都不能靠力量得勝」(撒上二9)。我的心哪,要儆醒,當你受到下決心的挑戰時,要靠著神誇口;樹立起他聖名的旌旗,讓自己在他大能的保護與環繞之下。只有靠著神,你纔能躍過一道牆,或者擊敗一支軍隊。求聖靈借著加略山那血紅的、盼望耶穌再來的銀索,以及每日與神親近的金索,將你縛在自我降服的祭壇上。

約書亞的反應。多說無益,於是約書亞把百姓的誓言立了一個紀念石,作為百姓對自己的約束。他把他們的話都寫在神的律法書上,又將一塊大石頭,立在橡樹下。他說:「看哪,這石頭可以向我們作見證,因為是聽見了耶和華所吩咐我們的一切話,倘或你們背棄你們的神,這石頭就可以向你們作見證。於是約書亞打發百姓各歸自己的地業去了」(書二十四2628)。即使到了應許之地,人民仍把他們固有的那種對責任與順服的西乃精神帶了來。他們在西乃山下曾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出十九8)。在迦南地,他們又說了一次,我們都可能犯這樣的錯。以往我們憑自己的努力誇善稱義,如今又想藉自己的努力成聖。以往我們想憑著好行為進天堂,如今又想藉它們表示自己守住了在神面前獻身的誓言。於是我們企圖以自己的能力直接走上這條成聖的艱難道路,而當靠自己的力量時,我們就不免身受困頓懊喪之苦。走神的路沒有陽關大道,我們既在聖靈裏開始,就不可能在血氣中完成這天路之旅。

約書亞並沒有給百姓安息。迦南只是神子民享安息日的一個預表,但並不完全。它至多是屬物質且不滿足的一種例子。它讓人從軍旅勞頓歲月中歇息,但並不是靈裏完全的安息。玉米田、葡萄園和橄欖園中的出產,並不能使以色列的心滿足,即使這個民族已在神所賜的土地上定居。因此,正如聖靈告訴我們的,還有一種充分而更好的安息,只有古往今來那些憑著信心的神的子民能得到。

我們要注意這深奧的屬靈真理。以色列不能進入神真正的安息,是因為以色列子民一直堅持他們自己要作這樣或要作那樣。即使有約書亞的領導,摩西的精神,神的安息也無法進入這樣的心。而律法更不能使人安息。這情形難道不是發生在許多基督徒身上嗎?他們口稱順從主的領導,但其實卻全靠自己的決定、又靠自己的力量誇勝。

只有當我們明白神所提供的新約時,纔能真正進入安息與平安的祝福,新約裏雖然也提到人,但是各處充滿的是神的「我要」。不是你要作甚麼,而是神要作;不是靠你的弓和矛,而是靠他的右手和膀臂;不是因為你好,而是因他的恩典賜人自由。當你承認自己無力持守追求成聖的道路,完全仰賴他在你裏面或借著你行事,好實現他的理想,完成他的目的;當重擔完全卸下,你就能憑著神的力量行事而心滿意足,你所經歷的安息會像神所擁有的那麼深,就好像炫爛夕陽的萬道光芒之後那片沉靜蘭天一樣。

約書亞的任務結束了,他在自己的地業上退休、安度餘年;但是終其一生,他的人格與生活卻仍然影響百姓,甚至到他離世後,這影響力仍在。約書亞在一百一十歲時死了,以色列人埋葬了他。他們也許曾聚在一起追念他的一生。他沒有摩西的恩賜;如果摩西擁有五種恩賜,相比起來他也許只有兩種,但是他的堅強、智慧與信實卻贏得神和人民的信任。嫩的兒子約書亞,他的光芒不亞於蒼天中任何一顆閃耀的星星,是預示那位復活升天救主的範例。這是後人為他刻下的墓誌銘,約書亞實至名歸——

約書亞,

嫩的兒子,

耶和華的僕人。

── 邁爾《聖經人物傳──約書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