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5 愛世界的羅得

 

羅得是亞伯拉農場的侄兒。根據彼得後書二章六至八節,可以知道羅得是一個得救的人,是個真信徒;雖然我們不知道羅得在什麼時候清楚得救,但聖經既稱他為“義人”,他就當然是得救的人了。我們也知道,亞伯拉罕是聖經中最著名、最屬靈的叔父,他自己又是一個有重生經歷的信徒,不是“掛名的教友”,照理應當在屬靈方面也有相當大的成就才對,但結果卻完全相反。羅得雖然在聖經裏被稱為義人,雖然有亞伯拉罕作他的叔父,雖然在屬靈的人手下學習過,但羅得卻成為一個因愛世界而出名的信徒,一個失敗的義人。他不但在靈性上失敗了,在世界上,在自己的事業,家庭方面,也完全慘敗。

 

許多人會譏笑那些掛名的教友沒有重生的經驗,但羅得的生平,給我們一個很嚴重的警告:雖然你有得救的經歷,雖然你曾跟從過很屬靈的人,雖然你具備很有利的屬靈條件,但如果你貪愛世界的心未除去,你仍可能成為最失敗、最墮落的青年。感謝主,把羅得的生平擺在我們面前,使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很有機會成功的人怎樣失敗了。我們應當找出他失敗的原因,作為我們的鑒戒。

 

一 信心根基太脆弱

 

經文 創11:31; 12:5; 13:1

 

吾珥是一個拜偶像的地方,羅得在青年的時候就跟從叔父離開這樣一個信仰墜落,道德腐敗的地方,開始走一條敬拜真神的道路。如果他一直在這條路上奔走,他的前途必定十分光明。亞伯拉罕到七十五歲才開始走神旨意的道路,而羅得卻在青年的時候就開始行走,照理他的成就可以比亞伯拉罕更大,但結果並不是這樣。現在也有些熱心的青年信徒,他們有時會把自己與那些在靈性上比他們有成就的人比較一下,他們似乎覺得已經和別人差不多了,再過了幾年,他們不但未比別人更進步,反倒比以前更不如,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其中必定有一些原因。

 

從上列的幾切經文,我們可以找出羅得在屬靈路程上半途失敗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最初的信心根基有一個很大的弱點,他的信心不是主動的信心。人家帶他離吾珥,他就離吾珥;帶他到迦南,他就到迦南;帶他下埃及,他就下埃及;帶他回伯特利,他就回伯特利;他好象是一個一味跟人走的人。

 

我們看使徒行傳第七章就知道,亞伯拉罕離開吾珥,是清楚聽見神的呼召才離開的;但羅得離開吾珥,卻是因為亞伯拉罕的緣故。聖經告訴我們,羅得早年喪父,由亞伯拉罕提攜照顧他;羅得在生活上要倚賴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對羅得有恩惠。現在亞伯拉罕不拜偶像;亞伯拉罕信靠真神,羅得也信靠真神。難道不拜偶像有什麼不好嗎?難道信靠真神有什麼不好嗎?當然,羅得不拜偶像,信靠真神是好的,但卻美中不足,因為他的信心是跟從人的信心,是建立在一個不很健全的根基上的。亞伯拉罕與羅得同樣是離棄偶像,信靠真神,羅得卻只是受了亞伯拉罕的感動!這就是羅得信心的弱點。

 

如果你有一個十分熱心愛主的親戚,你十分佩服他的為人,所以你也跟隨他信主了;這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如果你只是因這個人的好行為受感動,卻還未因主的愛而受感動;你的信心若只停留在這個地步,那麼你的信心仍然是建立在一個很脆弱的根基上。誠然,有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他們起初信主,是因為佩服某一個基督徒的行為而信主。但在信了主之後,你的信心不應當再建立在你所佩服的人身上,而應當立在完全聖潔良善的主耶穌身上,那才穩固;否則你今天因佩服人則站住,明天也可能因你所佩服的人而跌倒,因為無論怎樣屬靈的人也會有軟弱的時候。亞伯拉罕雖然把羅得帶出吾珥和哈蘭,但卻也曾把他帶到埃及去;這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說明一個隻知道跟從人者的危險。

 

約翰福音第四章三十九節所記載的那些撒瑪利亞人,是我們信主最好的榜樣 。他們起初是因為那個婦人的見證而受感動信主,但後來他們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我們的信心也應當建在這樣的根基上。羅得失敗的頭一個原因,就是他在靈性的第一階段中,就種下了信心的危機,以致他後來完全跌倒墜落。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已經有真實的信心了麼?你的信心是否跟從人的信心?你已經奉獻了麼?你的奉獻是否跟從人的奉獻?

 

二 屬世的財富增多

 

經文: 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裏求告耶和華的名。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拉罕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創13:2-7

 

 使羅得墜落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從埃及回來以後就發了財。從前羅得為什麼不愛世界?是因為沒有“本錢”。但現在他不再是個窮光蛋了,有“本錢”可以愛世界了。許多青年信徒,在自己還未富足的時候,會批評別人愛世界,不屬靈,但等到自己富足之後,卻比別人更愛世界,更不屬靈。財富對青年人往往不是福氣,倒是靈性上的危機。許多人一開始有錢,也就開始離開主;富足而愛主的中年人還不難找到,富足而愛主的青年人卻是很少有的。所以,如果神允許我們在青年的時候多吃苦,我們應當感謝神。因為環境困難,可能會使我們堅心愛主,靠主;但若環境富裕,卻可能反而使我們不愛主,遠離主呢!

 

許多人說,貧窮是人犯罪的原因,人如果富足了,自然不會犯罪,世界就會有和平......。若這種推測是正確的話,現在的有錢人必定都不犯罪,必定都能和平相處了。但事實上富足更使人犯罪,更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爭執。我們要注意,不但是亞伯拉罕富足,而且羅得也富足了;結果他們不能同住。

 

"屬靈”的驕傲增加

 

使羅得靈性墜落的第三個原因,就是他的屬靈驕傲也增加了。“驕傲”常是跟著財富一齊來到的。這時候的羅得,在屬靈的路程上已經有了多少經歷:他曾和亞伯拉罕一齊離開吾珥,一齊離開哈蘭,一齊住過迦南,也一齊回到伯特利。 聖經說,亞伯拉罕蒙召出去的時候,還不知道往哪里去,卻因信就遵著神的旨意出去了;但亞伯拉罕這樣出去的時候,羅得也跟著去了。不知不覺中,有了一點屬靈經歷的羅得,不再像從前那麼謙卑受教了。從前的羅得,大概是很尊敬亞伯拉罕的,他看見亞伯拉罕的愛心,自己從小就受他的看顧,心裏很受感動;他看見亞伯拉罕那樣勇敢地順服神的旨意,毅然決斷地把年老的父親留在哈蘭,決心答應神的呼召;他看見亞伯拉罕的信心,不顧一切地遵行神的旨意,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想叔叔這樣屬靈,這樣肯付代價,我也要效法他;無論如何,他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

 

但不久,亞伯拉罕在埃及說謊,羅得也知道了;亞伯拉罕在埃及發財回來,羅得也發了財回來。這時,羅得對亞伯拉罕的態度不同了,羅得開始看不起亞伯拉罕了;他以為亞伯拉罕的屬靈原來也不過如此,他也許會在心裏這樣對亞伯拉罕說:"叔叔,你不要再在我面前講屬靈了,不要再說什麼‘信心之父’,什麼‘神的朋友’,什麼‘蒙召出去的時候’......這些大話嚇人了。老實說,你走過的路我也走過,你住迦南我也住過,你上伯特利我是跟你一同上去的。別人以為你很屬靈,我可知道你的一切: 你下過埃及,說過謊,又發了財……啊!如果你的靈性可得一百分,我最少也有九十五分;如果你是“信心之父”,我最少也是“信心之父”的侄兒。“羅得的“屬靈”驕傲增加了,他以為“屬靈”不過就是這樣。從前他一味跟從亞伯拉罕,現在卻不把叔叔放在眼內了;現在羅得自以為在靈性上已經有些經歷和他叔叔差不多,可以放膽走自己的路了。

 

讀者們,一個青年人在屬靈的事上一知半解,卻自以為知道,真是一個無法形容的危機。羅得固然不應一味效法人,但也不應因為看見亞伯拉罕的一些過失就完全輕視他,甚至離開一位這樣屬靈而愛他的人。這實在是羅得一生中最大和最危險的損失。雖然亞伯拉罕和羅得都一樣地下埃及,但亞伯拉罕下埃及以後更知道敬畏神,羅得卻不再敬畏神;亞伯拉罕發了財仍然愛主,羅得卻不再愛主;亞伯拉罕仍住迦南,羅得卻遷往所多瑪。這差別何等大啊! 所以,雖然按外表看,亞伯拉罕與羅得的經歷似乎差不多,其實亞伯拉罕的屬靈生命比羅得剛強得不知多少。但羅得自以為靈性和亞伯拉罕差不多,他縱容自己的牧人和亞伯拉罕的牧人相爭。不再希罕和亞伯拉罕同居。結果羅得自從離開亞伯拉罕以後,他的靈性就一直向下坡走,直到他悲慘地從所多瑪逃亡出來。

 

四 貪慕世界的享樂

還有一個使羅得靈性墜落的原因,就是他愛世界的心增加了。聖經說:"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創13:10)。所多瑪雖然是個罪大惡極的地方,但在羅得看來竟像樂園一樣好。如果你的眼不覺得世界上那些罪惡的享樂有什麼不好,倒覺得有興趣,那就是表示你的心已經被世界擄去了。羅得雖沒有返回吾珥,但卻走到所多瑪去。

 

在這裏,我們要注意羅得怎樣一步一步地走向所多瑪。起先他不過不喜歡和亞伯拉罕同住;然後他羡慕所多瑪附近的平原;後來他便漸漸地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最後他在所多瑪定居,並且作了官(19: l),又和所多瑪人結了親,不再打算離開所多瑪了。信徒啊,如果你開始不喜歡和愛主的肢體多來往,又開始羡慕世界罪中之樂,那就是一種信號,表示你已經開始挪移你的腳步,漸漸離開愛主的路,走向愛世界的路了。請注意: 羅得不是一下就搬到所多碼,乃是漸漸地、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搬去的。許多基督徒也是這樣墜落的: 開始時不過讀少一點聖經,偶然不去參加聚會,慢慢地變成偶然去參加一兩次聚會,最後便完全離開主。

 

有一個小孩子,母親給他一個蘋果,吩咐他飯後纔可以吃。起初他不過把蘋果放在鼻孔上嗅一嗅;後來他用手指尖挖破蘋果皮,用舌頭去舔了幾下;最後,他索性把整個蘋果都吃了下去。如果我們不保守自己的心拒絕罪惡的第一步,我們必定整個心被罪惡佔據了去。 

 

五 受管教不知回轉

 

經文 創14:11-12; 19:29-30

 

在羅得的生平中,還有一件最值得我們警惕的事,就是羅得在受到神的管教時,竟不知道回頭,以致他要遭受更重的管教損失了一切所有的。

 

當羅得定居所多瑪的時候,不遲不早,剛好遭到五王與四王爭戰,五王竟被四王打敗。羅得所住的所多瑪城,恰巧是屬五王的城邑之一。結果,所多瑪城被攻破了,羅得和他的財物都一齊被擄去。幸虧亞伯拉罕聽到他被擄的消息後,立即帶著家中精練的壯丁三百一十八人,擊敗四王,把羅得救了回來。羅得本不是所多瑪人,何以會與所多瑪一同被擄呢?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警戒,表明神要管教羅得,使他知道世界的享樂與財富是靠不住的。我們雖然生活在這世界上。雖然也需要錢財,但不應貪戀這世界的享樂。羅得受了管教,竟然還不知道回轉,仍然不肯遷離所多瑪;或者羅得還不相信這是神的管教,還說這不過是偶然運氣不好罷了!結果,羅得受到更嚴重的管教:到神要用天上的火焚燒所多瑪的時候,羅得和他的兩個女兒只得兩手空空地從所多瑪逃出來。羅得的房子沒有了,銀子沒有了,妻子也沒有了;可憐的羅得只得住在山洞裏。這就是一個愛世界的基督徒的最後結果。相反的,不愛世界的亞伯拉罕在這時比以前更富足,無論在物質上靈性上都蒙福。

 

我們應當反問自己,是不是我們的腳步已經漸漸移向世界?我們應當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的腳會碰到石頭?為什麼事業會受打擊?為什麼家裏會遭遇意外的不幸?可能那是神的警戒,叫我們及早轉回我們的腳步。千萬不可重蹈羅得的覆轍。神並不願意一下子就很嚴厲的管教我們,但我們若受了輕微的管教仍不悔悟,就必招致更重的管教。羅得就這樣受神重重的管教,雖然僥倖地得救了,卻是“可憐的”得救!

 

在葛培理所著《與神和好》的第十章中,提到一件令人感歎的事:"一九二三年,在美國芝加哥湖濱大酒家最豪華的客廳中,坐著當時美國最有聲望的八大富豪。一位是世界最大鋼鐵公司的總裁,一位是世界最大百貨公司的董事長,一位是經營小麥生意的最大資本家,一位是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主席,一位是美國總統府的顧問,一位是國際銀行的總裁,一位是華而街最大酒店的主人,還有一位是某種專利事業的所有人。這八個人的財產加起來,比美國國庫的財產還多。他們的名字是當時美國每個學生所熟悉的,人們常常以他們的成功作青年人的模範。但過了二十年後,鋼鐵公司的總裁施華伯一貧如洗,靠借債度日;經營小麥的資本家葛頓在國外身故,負債累累;紐約交易所主席惠特尼在監獄服刑;國府顧問鮑祿因患重病蒙大赦,出獄而死;華而街的大商家李法懋、國際銀行總裁富雷沙,及專利事業所有人顧魯吉皆先後自殺而死。”這就是世界財富的虛空。當羅得和女兒躲在山洞裏的時候,也許他會悔恨說,“早知道這許多財產都燒光了,何不把它完全獻給你。”也許他會說:"主啊,從今以後,我要完全為你活著。”但這時的羅得已經一無所有了,已經年老衰敗了。愛世界的羅得只好空手見主,貧窮的得救!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2:15-17)── 陳終道《聖經中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