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七章  迦勒--不停長進的老年人

 

在曠野漫長的歲月,迦勒一心一意跟隨耶和華。在前進或退後的步伐中,在無數死亡的陰影下,在怨聲四起反叛的情勢中,迦勒始終如一地只以神的旨意為念,一心要取悅他。他不認識其他領袖,也不聽眾其他聲音。人若想引誘那頭小獅子(“迦勒”的含義)參加任何反叛摩西和亞倫的運動是絕對不可能的。他與米利暗的心懷疾恨無份無關。他也不受摩押女子迷人的引誘。他時時剛強、真誠、高貴。像波浪翻騰大海中的磐石;像高峰頂上終年不變的積雪,迦勒有堅強的性質,遮掩一切的軟弱。他也必然是力量的高臺,足以支持和鼓勵以色列年青的一代。”                     邁爾(F.B.Meyer)

迦勒值得被描繪為舊約聖經中的雄心先生。他主要的標記是永不停止長 進。歲月的逝去,只有使他的身量和聲望日益增長,而沒有絲毫衰退的跡像。他的名字采自希伯來的一個字,極符合他的性情,因這個字的字源與信實,服從,並懂得主人的心意有關。他那簡略幾行的傳記,顯明瞭兩個使人感到喜悅和興奮的真理:第一,生命中最大的成就可能發生在老年。第二,在服役神的事工上,沒有退休的年限。神看重我們生命中每個時期的努力。他從不使我們最高的期望遭遇失望。

像摩西一樣,迦勒的生命史分為清清楚楚的三個時期。

熱情的少年時期

聖經初次提到迦勒時,大概已是一個中年人。關於他早年的生活完全沒有記錄。但從他以後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推想到他青年期的德性和行為。我們的主在三十歲以前的生活,只有一件事被記錄下來。但從他以後三年間的聖潔生活及不自私的服務情形,足以使我們知道他少年時的生活是怎樣的。危急的情勢並不能創造英雄,可是,當危難到來時,往往可以顯出真正的英雄來。保羅在沒有遇見船壞以前,不過是眾囚犯中的一個(徒271)。但當危機來到時,他便顯出是當時局面中唯一的英雄。

迦勒的重要日子是當摩 西揀選他和其他十一個探子去偵察迦南地的時候。那些被選充當這責任的每一個份子都是他們族中的領袖(民132)。能夠作為民族的領袖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他們通常都兼有高尚的人格和克己的生活。迦勒必然具有這些品質,再加上他天賦的恩賜,使他得以成為他那個支派,甚至全民族的領袖。他從來沒有與人們一樣因懷疑而口出怨言,他也沒有渴想埃及的蔥蒜菲菜。他的目標乃是應許之地。

在迦勒的許多優點中,有兩點特別使人觸目。第一是他顯出不屈不撓的勇氣。最精彩的一次是:他幾科是獨自一人持定主意,站穩立場。反對大眾的意見。獨自站立是需要勇氣的。青年人都喜歡隨夥附眾,求取眾人的喜愛和贊同。在邪惡的環境中能不能單獨地持守真理,是年青人最大的考驗之一。當“人人都這樣行”的時候,實在不容易提異議。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付出“服從少數”所必須付的代價。在某種歪曲的神學氣氛下,有許多人都寧可暗中負咎,而不原為真理開口。

由於迦勒所提出的報告,與其他十位探子迎合眾意的動聽言詞相反,民眾幾乎要揮動石頭打他(民1410)。但他仍能保持他信心的態度,不受恐哧,這實在需要相當的勇氣。他願意為神冒一切危險,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

他在逆境中顯出堅定不移的信心。這條件在神的天平上是很有份量的。“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116)。迦勒的信心所以顯得那麼特出,是因為那些不信的探子在作悲觀的報告時,他的信心依舊能夠堅定,不受威協。那十位探子說:“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裏看見了亞衲族的人……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城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民132833)。在這種膽怯、不信,使人戰慄的氣氛中,迦勒仍能發出信心的火花。他實在配得艾迪博士的讚揚:“他在膽小如鼠的人群中是一位勇士,他是懷疑輩中的一個有確實信心的人。”

迦勒和約書亞所提出的報告,與那十位膽怯的傢夥所提出的報告比對之下,幾乎樂觀得有點滑稽:“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我們足能得勝……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陰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13301479)。

這種信心與勇氣的結合沒有得到百姓的任何回應。迦勒與約書亞--有信心的少數份子,也看見了那十位探子所看見的一切。他們沒有低估敵人的力量,沒有輕視他們前頭艱巨的任務。所不同的事實是:那十位探子將那些巨人的力量,與他們自己如蜢蚱的力量相比,而迦勒和約書亞卻將他們與全能的神相比。十個探子是定睛在那些巨人身上,迦勒和約書亞卻仰望神。這便是他們信心的根源。在他們雄偉的信心面前,困難漸漸變小而終於消失。那地有可怕的巨人嗎?他們不過是食物。正如有一個作者幽默地說:“巨人愈巨,麵包愈大。”他們看見神比巨人大千萬倍,因為信心能顯示出真正的透視。

十個探子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罷”(民144)!“不信”的記性特別差,他們那麼快便忘記了埃及管工的鞭笞和為奴的痛苦。至於迦勒,絕不反顧。他舉起信心的旗幟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他要與他們的懼怕和不信互相對壘。

堅定的中年時期

中年時期的生活在物質和靈性領城內都有獨特的考驗。那些考驗可能不像少年期那麼熾熱、緊張而明顯地惠臨,卻可能巧妙地靜靜而來,許多人在青春時期有如火箭一樣向上飛騰,但到了中年的考驗時期,卻像燒剩的柴根跌落下來。婚姻曾使許多青年男女脫離屬靈的戰場。人們在這個時期往往容易失去他們的熱心和虔誠。不冷不熱的感覺代替了如火如茶的愛心。他們沒有將青年期的熱情轉變為堅定的有意義的人生,生命反而成了靜止呆滯的狀態。試探到來叫他不必那麼認真刻苦,不如求取安定舒適的生活。假如婚姻和家庭的一些理想沒有得到實現,也自己解嘲,認為那是不可避免的現實。習慣、幻滅。批評,諷刺等等都成了不可更改的生活方式。一種敗壞的力量巧妙地偷偷爬了進來。“外邦人吞吃他勞力得來的,他卻不知道;頭髮斑白,他也不覺得”(何79)。

迦勒勝利地通過了少年的考驗。現在,他將如何面對那漫長的中年歲月呢?很少有人像他遭遇那樣艱苦的中年時日,他同我們的罪惡和不信,使他那本來應該是黃金時期的四十個年頭,成為失望和難過的歲月。他的信心和勇氣的明顯報酬卻是在曠野漫無目標的流浪。那些日子原是他力量充沛,雄心極盛的時期。不信常常牽連別人受苦。

以屬世的標準看來,他極有理由暴躁和發脾氣,可是,他維持他靈性生活的純全。他經過長期的試驗仍能生存,而且沒有失去他的高超標準,他也不困神各種的對付而惱怒。世界上實在不容易找到幾個像他這樣的人。摩西去世時,約書亞被選為繼起的領袖,完全沒有迦勒的份兒,軍中的副元帥也輪不到他。可是,他沒有嫉妒約書亞,也沒有怨恨神。他甘心樂意擔任較低的職務。

有一個作者寫著說:“長途旅行最艱能的路程便是中間的一段。開始之際熱情洋溢,將要到達終點時,又覺得非常興奮。只有中間的一段纔能測出一個跑步者的勇氣,因為那時離起點已遠,而目的地仍遙遙在前。信徒在生命途程的中間一段最需要神恩惠的支援與保守。人的常情是:當極大的憂傷臨到時,反而比較能獲得異常的力量去擔當。有重大的任務到來時,也不難全力以赴,但當一切都顯得平平淡淡的時候,似乎更不容易度日。猛烈的打仗比乏味的戰濠更易忍受。有時我們飛翔,有時我們奔跑,但多數日子我們都是步行。”迦勒的青年期曾像鷹一樣展翅上騰。如今他也精通了奔跑而不致疲倦的藝術--因信心的活力得以堅定。然而,他能否在老年的路程上不顛躓呢?

進取的老年時期

聖經中沒有任何其他人物的老年生活比迦勒表現得更動人。他最大的挑戰和最好機會是在他八十五歲時才來臨。多數人只有想及這個時期的安全感和舒適的退休生活。可是,迦勒具有不同凡響的精神氣質。在他看來,老年不是漸驅衰退,而是致力於更大的成就;不是走下坡,而是攀登另一個高峰;不是寂寂無聞,而是冒險與成就。他的生命穩定地繼續前行,不是驅向毀滅,而是到完全的峰顛。他最後的年日是他最精彩的年日。每一個時期,他都超出同僚之上。青年期,他獨自站立。中年期,他獨自行走。老年期,他獨自攀登。

四十五年之久,迦勒耐心地等待神實現對他的應許:“你們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獨生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纔能進去”(民1430)。當他謁見約書亞談論分地的事時,他曾五次提到神的應許,要賜那地給他為業。那些苦惱的年日沒有破壞他堅定而進取的信心,也沒有消滅他熱烈的精神。

迦勒的身體是魁偉強壯的,他好像永不會衰老,經常都有力量作戰(書1411)。這位應該安享晚年的老年人,尚振振有詞地要穿上武裝,去山地趕逐那些勇不可敵的巨人勇士。

迦勒在靈性上也是大有勇氣的。他向約書亞要求說:“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書1412)。這山地是兇悍頑強的巨人堡壘。他沒有要求肥沃的山谷或容易攻取持區,並非因他無知無識;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明明曉得通都大邑是著名的,又是容易設防的。可是,神不是曾經應許以色列人凡他們腳掌所踏之地都賜給他們嗎(書13)?迦勒的腳掌所踏過的是什麼地方呢?是敵人最堅固的山寨--希伯侖(民132122)。

希伯侖是當地最佳的地點,居高臨下,風景美麗,土地肥沃。列祖們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度過他們多數的歲月。亞伯拉罕曾在這裏橡樹下支搭帳棚。神的兒子與他的兩個侍從曾踏過這片土地,探訪過那些帳棚。亞伯拉罕與撒拉,以撒與利伯加,雅各和利亞都被埋葬在這塊土地下麵。迦勒想要得著它,因為那是最美之地。多數人都會因好的東西滿足,只有少數人才會為最好的東西付上代價。因為神最好的禮物是最昂貴的。撒擔要與我們講價時並不在平原--普通的祝福,而是在高原--最大的福份。

迦勒裏面仍有青年人的熱血在沸騰。他擔當了生命中最艱巨的工作,也是全民族中最艱巨的工作,而且獲得了最大的勝利。他的要求並不是輕率的冒險,而是出乎信心的計算。他年長月久所懷著的野心,只有當神的應許完全實現時纔能得著滿足。

他對約書亞所作的雄心壯志的要求,可以當作老年基督徒的口號:“求你將這山地給我!”當我們接近老年的時候,豈不是經常失去進取心,躊躇不決,不敢為神冒險,多踏一步信心的道路麼“我們豈不是在戰爭的威力面前退縮麼?或者我們也應該除掉腳上軟棉的拖鞋,去攻擊神的敵人紮營的可怕山地!迦勒是使人得著鼓勵和靈感的不竭泉源。他的生命所代表的信息是:“好戲尚在前頭!”他永不停止長進,因為他對神的熱心永遠沒有減削。

墨爾本聖經學院的創辦人那什牧師(Canon  C.H.Nash),曾訓練過成千個青年男女在基督教事工上服務。他到七十歲的時候辭去校長職,過退休的生活。到了八十歲的時候,他從主那裏得到保證,說他在未來十年內要為主多結果子。這保證後來果然充份地實現了。在那些年間,主大大賜福他的工作,使他有機會教導一群教牧及平信徒領袖。這段時期可能是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時期。當他接近九十歲時,作者看見他讀完湯恩比(T oynbee)的歷史名著第六卷,作為精神的操練。他像迦勒一樣,忽視自然的秩序,繼續不斷地追求長進,直到終點。

呂律先生(Mr.Benjamin Ririe)是從前中國內地會的一個宣教士,七十歲時退休。八十歲時,他決定要學新約聖經的希臘文,因為他在年青時沒有機會學習。結果,他能熟讀希臘文的新約聖經。九十歲,他參加土化多(Toronto)神學院主辦的新約希臘文進修班。當他一百歲時,來參加作者的一個講道會。口袋裏帶著一本因經常使用而殘舊不堪的袖珍本希臘文辭典,以便他在乘搭交通工具時可以時加溫習希臘文。他實在是迦勒精神的繼承人。

迦勒的凱旋只中最使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以色列的青年人中沒有一個能將敵人完全趕出他們的領土--所有與迦勒同一輩的人早已死在曠野,迦勒卻趕出三個亞衲族人的族長(書1514)。至於以色列其他各支派所佔領的地區,卻拖曳著一首可悲的副歌:“以色列人沒有將他們完全趕出去……迦南人仍住在以色列人中……還有許多未得之地。”

以色列人沒有完全把迦南人趕出去的理由有二:第一,是因他們無能為力(書1712)。缺少信心便缺乏能力。第二,是因他們閑懶散漫。約書亞責備他們說:“你們忱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書183)。

迦勒的秘決

為何年老的迦勒能節節得勝,而年青的以色列人卻失敗,以致日後常常受住在他們中間的迦南人所攪擾呢?他的秘決是:“他專心跟 從耶和華”(書1414)。聖經多次反復申述這秘決,可見其重要性。迦勒從未收回他對神的忠貞。

迦勒以無愧的良心說:“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這並不是他狂傲的自誇,而是清醒的敍述,不偏不倚的宣告。

摩西也見證說:“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書149)摩西的見證是公允的,因為他是一位可敬的領袖,又常有機會可以鑒定迦勒的品性並他對神的熱誠。

然而,最令人驚喜的見證是由神自己而來。神是監察人心腸肺腑的神。“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民1424)。

結論是顯而易見的。迦勒完全征服了他一切大小的敵人,又把他們趕出去。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他不事奉兩個主人。他的一生常常遵從他所得的這光,毫無怨言地接受神的旨意。對於他,神的旨意是美善的,可悅納的,完滿的。神遲遲實現他的應許,可是迦勒心滿意足的等待他的時候。用新約的詞句是:他將身體當作活祭獻給神,認為那纔是理所當然的事奉(羅121)。迦勒與沒有信心的以色列群眾成了鮮明的對照。他們的身體倒弊在曠野,因為他們不願用來當作祭物獻上。

如此,迦勒便住在希伯侖--與神交通和團契的地點。就在這同樣的土地上,神曾應許亞伯拉罕要將那地賜給他的子孫為業。

從迦勒的一生中,我們可以概括地提出下面幾點富有永久性價值的教訓:

專心跟 從主的人,必不斷地長進,在人格和外觀上都會日益像他。

專心跟從主的意義是:蒙召作犧牲性的事工。

要求我們的繼承權會牽連我們進入新的衝突中。

持久的順從需要付高昂的代價。不過,它會加強我們的道德力量,使我們可以應付新的困難,並能繼續不斷地順從。

忠貞地持守神的命令能使整個生命更豐盛。

我們在屬靈的領域內是否名符其實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還有敵人沒有被趕出去呢?是不是還有巨人在嘲笑我們不能戰勝他們呢?如果是,其中一定有原因。在我們的生命中必然有些地方沒有專心服從神;必然有些內在的保留,沒有完全的奉獻;必然有一些東西消耗了我們屬靈的活力。迦勒的秘決已向我們披露:完全的勝利是由於毫無保留的順從。── 孫德生《神的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