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十二章     以賽亞--嘴唇被燒的先知

 

舊約先知中沒有誰像亞摩司的兒子以賽亞佔有那麼顯著的地位。有人說他死的時候咀唇仍傳講著福音。沒有甚麼著作比他的書更清楚地宣告彌賽亞的應許,沒有誰比他更生動更美麗地描寫彌賽亞的國度。

以賽亞豫言的異象並不只限於他那個時代和國家;他看見教會在他眼前興起,猶大人與外邦人聯合為一。他宣佈說,將有一天,世界上不信的強國代表,即埃及與敘利亞,必須與以色列聯合敬拜唯一的真神。那時萬軍之耶和華必說:“我民埃及必蒙福,敘利亞是我手的工作。”以賽亞的豫言形狀形成了舊約與新約之間的橋樑。

                                                                                                         --塞斯(A.A.Sayce

喀來爾(Thomas  Carlyle)說:“世界的歷史不過是偉人們的傳記。”先知以賽亞無疑的在歷史偉人中占了重要的一席。不論作為一個政治家,歷史家或先知,他都極卓越地履行了他的責任。他所寫的書是最高貴的文學,關於這一點,終身研究世界文學的莫彌頓教授(Prof.R.G  Morlton)寫過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很穩當地說,世界上沒有什麼其他文學像以賽亞書一樣,能在一本小型著作彙集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和觀念。”

然而,關於以賽亞本人,我們所知的甚少。只有兩三處可以窺見他的生平。不過,也已足夠使我們明白他特別成功的事業和傳道的工作。以賽亞在他的作品中與他的讀者分享他最親密的屬靈經驗。從他的作品的本質上,我們最容易判斷他的性格。

他生活在烏西雅王悠長而輝煌的統治期間。烏西雅王的統治有如旭日高升,光華而興盛,可惜以黑暗和悲劇作收場。他因苦難危險而堅強,卻因升平和繁榮而跌倒。許多人都有這種弱點。猶太人的傳統將以賽亞與王族連在一起。他的父親亞摩斯是約阿施的兒子,又是猶大王業瑪謝的兄弟。如果這些均屬事實,那麼,以賽亞與烏西雅王的接觸便不是偶然的。

以賽亞的活動和言論都表明他是一個特別勇敢和正直的人物。在他攻擊罪惡和不義的行動上,他是不妥協的,但他也不是全然嚴厲的。在他的豫言中,有些段落是哀憐的,柔和的。整個氣氛是仁愛,屬靈和敬畏的。他的觀點和同情都是寬宏的,而不是狹窄的。他關心外邦人,同時也關心猶太人,這是他最基本的責任。他有一個真傳教士的遠象。在他的豫言中,他應用了字義的修辭原則,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和他兩個兒子的名字。他寫得十分有力和美麗。他自己名字的意義是“耶和華的救恩”。

以賽亞自傳中最重要的一點記錄在第6章內,包括他所見的異象和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片刻,他所述說的經驗包含了他所傳的信息之主要特徵。由於其間蘊蓄著重要的寶貴屬靈原則,他的異象將在這一章內占相當的篇幅。環境雖因時代的變遷而不同,神卻是永不改變的,人的心基本上也是一樣。因此,以賽亞的蒙召和奉獻與今日神的僕人也有極大的關聯。

異象的背景

烏西雅王經過五十年堅定的統治以後便死亡了。他的死為猶大王國帶來可悲的危機。自從所羅門王以來,他的統治是最輝煌最興盛的。全地都享太平。可是,忽然間他的榮耀消失了。審判的杖擊打他,使他患了大麻瘋(代下2621)。這是神對他漸漸自高自大,氣焰傲慢的反擊。這種審判已足以使退後和自滿的國家震驚,至於他的死,簡直是粉碎他們的一捶。

以賽亞是一個熱情的愛國主義者。他必然曾與他的同胞一樣等候猶大人將要來的榮耀。可是,烏西雅王的死亡驅散了他一切希望和夢想。他少年時代的偶像人物竟因患麻瘋而死亡,從神的家中被剪除,這是使以賽亞破碎而同時又使他建立的三面異象的背景。記得基督復活以後,門徒因為心裏常存著擴展國度的意念,便問主說:“主阿,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16)?主的回答是針對他們的自私和民族的野心而加以譴責,並引導他們注意對一個失迷的世界負有多麼大的屬靈責任。以賽亞也是如此。神讓他在失望之際看見關於他自己的異象,把事情重新納入正軌,使他準備服務他的祖國,以致於全世界。

異象的記載雖然是在第6章,但依照時間的次序,可能早許多。這並不是說在他看見異象以前完全沒有作先知的工作,乃是說,是異象促使他擔任日後所完成的先知重責。如果有人問為什麼這異象不記載在第1章裏,史密斯教授(Prof.  Smith)認為理由很簡單:“不錯,照一切可能性推斷,第6章是在較後的日期寫的。但其中所寫的,並不只是注意他最初幾個月內做些什麼先知工作,而是著重他擔任先知職務以後的經驗……這經驗在他沒有開始工作以前已體驗過,但後來又演變了一些新的經驗。於是,他便用自己記錄異象的方式,向讀者作一具體的陳述。”

雖然第5章在時間的次序上說,也不一定在第6章之前。以賽亞所以把它放在那裏,目的是想為他的異象和蒙召佈置的背景。在那一章裏,以賽亞專心注意到世界的邪惡,他因鄰國極其明顯的罪惡而震驚,因為猶大急速地跟隨以色列離道的腳蹤。作為神的先知,他必須揭發國內政治上和社會上的罪。他看見人們的貪心,過份的愛好財富(賽58)。資財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這是一個農業社會的大弊病。他描寫他們的混亂,浪費,過份愛宴樂(賽511);嘲笑神,輕蔑神(賽518);他們混亂道德,丟棄理想(賽520);他們在政治上的自滿自足(賽521),和政府最高官員的腐敗(賽523)。

何等可怕,這一切與現代的情形正相符合--例如報紙上的種種新聞!作為耶和華的見證人,以賽亞由激勵而忿怒,呼喊出他的悲痛。他沒有說明地點。可是,如果他知道的話,他自己並沒有資格作這指摘的工作。只有自己被破碎的人纔能有效地實行這責任。在以賽亞的生命中仍然缺少一件因素,神將用他巧妙的方法補足以賽亞的缺欠。國家的重要關頭乃是以賽亞與神相遇之時。那時,他看見神毫不隱蔽的榮耀,威嚴與聖潔。在他的經驗中,他永不會再把人放得很大而將神縮小。他會看見神是“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的神(徒1726)。

異象的要素

烏西雅王死後,神賜給以賽亞一個補償性的異象。這異象可以分開三方面來看。第一,他看見關於神的異象:“我看見王。”第二,他看見他自己:“禍哉我滅亡了。”第三,他看見他要工作的性質和範圍:“你去告訴這百姓”(賽69)。這次序是有意義的。這功課對每一個時代神的工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最先的異像是關於神的聖潔和完全,接著是必然的結果--看見他自己的卑污的異象,只有這時纔能對事奉的異象起回應。只有當他在神的面前變得啞口無言時,才有資格為神說話。

關於神的異象

在這異象中,有五種特徵使這年青的先知得著不可磨滅的印象。

(一)神在高高的寶座上。這對於他是一個新觀念:“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本來,對於以賽亞,看見一個王坐在寶座上並不是新奇的事,因為烏西雅王便是他的親屬。可是他從來沒有看過像這寶座那麼高超那麼奪目的。比對之下,烏西雅顯得多麼微不足道!他也從來沒有看過萬軍之主坐在他的寶座上。他知道寶座的意義是最高主權的表徵。他也沒有忽略這個異象的意義--神無窮限地超越一切受造物之上。在他的手中,掌握著權杖,有統治宇宙的權力。神,比他最高觀念和理想不知要偉大和威嚴多少倍!當猶大的寶座在搖動之時,神的寶座卻是穩固的,永遠的。

陶恕博士(Dr .A.W.Tozer)寫過這樣的話:“神比一切用來形容他偉大的言詞更偉大。他比一切的華美更光榮,比一切的高貴更高超,比一切奧妙更深奧,比一切的美麗更輝煌,比一切的尊榮更偉大,比一切的慈悲更仁慈,比一切的公義更公義。”

以賽亞看見神在他高高的寶座上是萬族之王,掌握著宇宙萬物的權能。他在第40章的豫言內便擴展申述這主題:“你的國家是永遠的國,你執掌的權柄,存到萬代”(詩14513)。人是時間的奴隸,神是永遠的王。他從容地經過世世代代,管理萬事,指揮萬事達成他美善的目的。

(二)第二件吸引以賽亞注意的是:神的朝臣對主獻上至尊無私的服事。“其上”--不如“周圍”好--“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在主的寶座周圍,站立著有翅膀的撒拉弗。這更顯出該情景的崇高。這些朝臣所象徵的態度是十分感人的。他們基本上是隱藏的僕人,完全不會吸引人注意他們自己,分占神的榮耀。“他們原有超越的美麗,但將這美麗遮掩起來,不讓別人看見,他們遮住雙腳,表示他們的工作一旦完成以後便隱藏起來,立刻去擔任新的使命,並不稍停下來回味他們已完成的工作。”

他們口中吟誦的讚美詩“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是那麼深刻地感動以賽亞,以致以後經常出現在他的豫言中。“萬軍之耶和華”的名銜,著重他的全能,出現有六十次之多,“以色列的聖者”,著重他的聖潔及全然正直,出現三十次之多。撒拉弗在他們那居高臨下的地位上,必然看見了以賽亞所看見的猶大地一切的邪惡,而且更為詳盡。然而,他們是那麼冷靜,深信神能征服一切的邪惡,甚至藉著錯妄的猶大,也能完成他自己的目的。

(三)神的顯現。“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記得神在西乃山顯現時也有同樣的情景。“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遍山大大的震動”(出1918)。還有,在五旬節的時候,也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徒223)。每一樣東西都毫無錯誤地見證神超自然的能力,都引起人生出敬畏之情。

然而,這異象最超越的啟示乃是神全面性的權威。“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對於以賽亞。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他熟悉聖殿各部的分別。外院是人人都可以進去的,聖所則只有祭司才准進入:至於尊嚴的全能者所在的至聖所,只有大祭司每年一次帶著血纔可以進去獻祭。然而,現在,他對聖潔的觀念已有所改變。那遮滿聖殿的王者的衣袍從裏面的龕垂到週邊的牆上。全能者的衣裳拖過完全料不到的地區。這樣,他不再看見聖潔和屬世之間的分界線。人的生命中沒有任何部份是神不能進入,不為神絕對的權力所統管的。

使徒約翰將以賽亞對這異象的反應摘要地記錄下來:“以賽亞因為看見他的榮耀,就指著他說這話”(約1241)。撒拉弗曾呼喊說:“他的榮光充滿全地”。以賽亞得著特權瞻仰這榮耀。他不再是從前的他了。神榮耀的異象成為以賽亞熱心事奉他的動力。

關於他自己的異象

看見神的異象以後,無可避免地會使人看見自己的異象,意識到自己的不配和敗壞。摩西因看見賜福的異象而喪氣。但以理因所見的異象而看出自己的敗壞,不但他的邪惡,甚至他曾認為是自己美德的,如今也成為污垢。異象使掃羅盲目,使約翰蒙臉。異象打破了以賽亞自滿自足的迷夢。

人人都會自然地逃避看見主觀異象的狼狽。我們都不喜歡傳道人傳太主觀的信息,因為那太損於我們自己的威嚴了。我們寧願聽一些客觀的講章,以免暴露我們本身的醜惡。然而,神並不願假慈假悲。如果我們容讓他,他會毫不憐恤地除去我們一切的虛偽和假裝--自知的或不自知的--向我們顯示我們的真我。

以賽亞看見有關他看書的異象以後,產生三種結果:第一,他的自滿自足崩毀了。“禍哉,我滅亡了”。以賽亞不是一個放蕩的人。照著人的標準來看,他大概是全國中最正直的人。正如使徒保羅一樣,依律法而論,他是無可指摘的。可是,當他看見神潔白發光的聖潔時,他所能做的,就是發出患大麻瘋者的呼喊:“不潔淨了,不潔淨了”。他看見神永遠地與一切的邪惡對抗,即連那些自稱與他有密切關係的人。

新時代的傾向是,人最大的需要是更多的依賴自己,加強對自己的信心。如果我們用以賽亞的經驗來判斷,神指示出人最大的需要是自我貶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有限,而使我們重新投靠他。以賽亞踏上成功階段的第一步是完全破碎他自滿自足的心。這種態度在他過去的言論中也時有出現,不過,他經常先宣佈別人有禍了,而沒有先說:“我有禍了”。如今,他滿了羞恥和憎恨之情。正如大祭司約書亞(亞33)意外地發現自己站在神的面前,穿著汙穢的衣服,於是,深深覺得不配擔任他那高超的職位。他那不潔的嘴唇如何能為神傳信息呢?

我們不必過份注意自己,經常作不正常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分析,可是,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可太過輕易放鬆自己。當神開始來搜查我們內心時,我們必須捨棄天然的,本能的自我防衛。

先知因這自我的暴露而震驚,他的嘴唇說不出什麼辯護的話,只有自自然然地承認自己的罪:我滅亡了,我失迷了,我是汙穢的,我完了!以賽亞完成了天上教師為他安排的第一課。

第二,這異象揭露了他的不配:“我是嘴唇不潔的人。”一個嘴唇不潔的人如何和傳神信息的使者呢?神清潔的眼睛是不看邪惡的哈(113)。言詞是先知的武器,神便要在先知的言詞上使他折服。他對罪的感覺是敏銳的,將所有的罪都集中在一個焦點上。芬尼(Charles.G.Finney)認為“在一樣罪上轍底折服的人,便是在一切的罪上折服;但在所有的罪上不認真折服的人,則在一樣罪上也不折服。”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對罪的意識。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時,神不是要我們籠統地含糊地認我們的罪。神的靈通常會帶領我們注意生活中的某一特徵,然後使我們不要思想罪所顯出的行為,而注意產生這些罪行的根本性質。

以賽亞先知的使命是宣告神的聖潔,並宣佈神的審判要臨到這離正道的國家。然而,他豈非應該宣佈入到他身上的審判嗎?不錯,他曾批評變幻無常的患麻瘋的烏西雅佔據著猶大的王位。可是,現在他竟呼喊著說:“我是嘴唇患麻瘋的人!”從前,他在自我為義的高位上指摘以色列國的敗壞;如今,他已看見神可畏的聖潔,便不能不指摘自己,而且覺得沒有信息可傳。

基督徒的工作和見證受攔阻,多數是因為在言語上犯罪。他們可能逃避肉體中許多大罪,但是,他們往往容忍和原諒自己嘴唇所犯的罪。當以賽亞說到嘴唇不潔時,必然不是想及他曾說荒淫汙穢的言語,我們相信他不會放縱自己作那種談論。他知道有些話語在神的眼中更糟糕,假如傲慢自高的言語,冷嘲熱諷冷酷無情的言語,虛偽狡猾的言語,自誇和謊言等。我們多麼容易傳述自己沒有受感動的真理,又多麼容易獻上敷衍塞責的禱告!

讀清教徒的懺悔錄時,不免使人覺得:清教徒若不是罪大惡極的人,我們便是十分膚淺的基督徒。能夠作最徹底懺悔的人乃是最聖潔的人,而不是那些放蕩的人。我們不用擔心承認自己的罪會使別人看不起我們,或在靈性上會受虧損。反而,它會大大改進我們與神的關係。

第三,以賽亞在自己的異象中重新感覺到他與以色列人是二而一的。“我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他第一次完全體驗到他在靈性上是與整個國家休戚相關的。他是國家一分子,他不可能脫離社會作一個孤立的公民。他對於他們的罪同樣有責任。當他指摘他們時,事實上便是指摘他自己。顯示在猶大地的邪惡也存在他裏面,即使沒有顯出來,最少也是一個胚胎。事實上,他是說:“我是嘴唇不潔之人所組成的國家的一份子。我的生命被這墮落的世代染汙了,我已感染到他們的惡疾,不自知地降低了我的標準,我對他們的罪惡同樣要負責任。我有禍了。”

作為神的真使者,向我們本國,本城,本教會的人傳信息,我們必須常常抱著與他們休戚相關的心。不然,我們便會自以為是超越的人,由上而下對他們說話。我們的為人怎樣必然會影響別人。我們怎樣領導,人們便怎樣跟隨;他們的失敗乃是我們領導不良的反映。

事奉的異象

此後,以賽亞對事物的看法都有了正確的透視:神是一切,他是空虛;神是全然聖潔的,他是完全罪惡的。一切虛有其表的成功的事奉已崩毀。他只有看見他生命中的失敗。神接受他的全盤的懺悔--承認自己不潔。神並沒有暗示以賽亞不像他想像中那麼壞,因為他曉得他還沒有發現他詭詐狡猾之十分一。然而,一顆破碎和痛悔的心是神所悅納的祭。

懺悔以後即刻便有潔淨的火:“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裏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賽667)。當先知以痛悔的心頹喪地承認自己的罪過時,神立即差遣一位天使去安慰和潔淨他受驚的僕人。我們讀這一段經文的時候,好像看見那撒拉弗早已站在那裏,準備起飛做那快樂的差事。這種立刻的潔淨和赦免使人想起浪子的故事,當他還沒有說完他懺悔的話語時,他父親便連連地與他親嘴。神是多麼願意隨時要赦免他的孩子,恢復他孩子本來的狀況。他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的神(詩1038)。懺悔與赦免幾乎是同時的,其間沒有稍停時刻。

可是,撒拉弗為什麼拿了一塊紅炭飛到他面前呢?既然血是唯一能潔淨罪的,為什麼不用血呢?雖然救贖的血沒明顯地出現在記錄中,它卻隱含在那裏。事實是:罪只能用火和血得潔淨。燒細的炭料是從獻祭的壇上取來的。贖罪的祭已經在那些柴炭上完成。沾在以賽亞唇上的炭是用祭牲的血浸染過的紅色的炭。沒有血,罪就不能除去;沒有火,罪就不得潔淨。用新約的表達法是:基督在十字架祭壇上所成就的中保工作果效乃藉聖靈實施出來。以賽亞稱這靈為“焚燒的靈”(賽44)。加略山的十字架以後,便是聖靈與火施洗的五旬節。“血使罪得潔淨。聖靈的工作是燒掉自我的生命和有罪的生命,然後又將基督的形像鑄在人心裏”。

我們很常在禱告會中聽見人祈求神用壇上取來的紅炭,沾傳道人的嘴唇。這一點表明了一種有價值的屬靈的渴望。不過,它沒有抓住那預表的意義,也沒有領悟到它在以賽亞經驗中的意義。用火剪從壇上取來的白熱的火炭放在一個人的唇上,絕對不會是一種愉快的感覺。那是一種燙入起泡的經驗--雖然時間短暫,卻有令人難忘的痛苦。那潔淨的火是放在他罪惡集中之處--不潔淨的嘴唇。神也會照樣對付我們。有時,他不得不採取嚴酷的方法使我們認識自己的罪和失敗。當神用聖壇上取來的紅炭接觸到我們罪的根源時,永不會是一種快樂的經驗。

然而,對於以賽亞先知,卻有一個快樂的尾聲:“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就赦免了。”他不再是不潔的。從此以後,他可以用一顆清潔的心和被火潔淨過的嘴唇傳道。在他的信息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情調:“你要安慰我的百姓。”我們不再聽見他發出冰冷的責難和批評。神的管教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他即刻聽見一種挑戰:“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68)。神的需要成為以賽亞的機會。神似乎常常缺少肯謙虛破碎的男女。他似乎經常找不到肯被他重用,對他的國度有興趣的人。以賽亞新得潔淨和剛複與靈性使他能與神有一種新的交通。他已調整好他的收音機,使他能收到以前沒有收聽過從天上來的聲音。如今,他與三位一體的神有那麼親密和接觸,以致他偶然聽見了那迫切的問題:“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這樣親切的聲音永不會臨到一個不破碎的人,他以跳躍的心,歡欣之情,毫無保留地回答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神託付的使命並沒有拖延:“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賽69)。只有被火接觸過的嘴唇纔能完成擺在他前面的工作。在此以前,只有聽見撒拉弗的聲音,但如今,是主親自發出富有權威的話。以賽亞受差遣去向背叛的頑硬的民說話,他們不會接納他的信息(賽610)。這不是一個得人心的或光明遠景的任命。他失敗的成份多,成功的可能性少。他不會受人愛慕,而是受人淩辱和輕蔑,最後且會被人撕裂(來1137)。他的工作是聚集那些肯聽從肯留意的餘民,而不是去拯救那退後的國家。然而,他的任命雖是消極性的工作,卻帶著一種莫大的能力。他的話語在他當時的世代會像空穀回音,而且令世世代代相傳下去,得著意想不到的結果。

事奉的性質

在以賽亞作為政治家和先知的雙重職責上,他對於國家的政治情況和屬靈狀況都作極有意義的貢獻。當領袖們遇有重大難題時,他要給他們諮詢;另方面,他又要好好地影響百姓,引導他們注意神,維持他們的道德標準。當耶路撒冷受到攻擊時,人人都哀歎,因為其他的大城市都是建築在大河邊,神的城卻建築在山上,沒有水的供應,運輸方面也極為困難。神為何那麼近視呢?先知斥責他們說:“在那裏耶和華必顯威嚴與我們同在,當作江河寬闊之地”(賽3221)。

以賽亞在神的學校中受訓的結果,使他成為一個傳安慰信息的使者(賽401)。他現在對犯罪的人有無限的同情,雖然他不姑息他們的罪。他有過受苦的經驗,現在便能與人分享他學習過的功課。在今日的世界中,安慰的信息是十分需要的。安慰的工廠是廣無邊際的。邁爾博士在老年的時候說,如果他可以重度他的一生,他願意用更多的時間傳安慰的福音。

以賽亞比任何先知都更清楚看見傳福音的榮耀。他的書滿含著福音信息的先聲。以賽亞書第53章清清楚楚地顯示出加略山的意義並它為失喪的人類帶來的福音。有什麼合于福音的勸諭會比第53章開始的幾節更使人愉快,使人感動的嗎?以賽亞被稱為傳福音的先知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他成為詞鋒淩厲的辨士,述說神的莊嚴。他竭力向別人傳述神的異象所給予的認識。在舊約聖經中,以賽亞第40章所表現的高超的思想,活潑的表現手法,清楚的屬靈遠見,沒有其他地方能與之比凝。他向人介紹的神是超越一切,大而可畏的神,與世上的人和他們低微的標準完全不同。他描述神是有仁慈的心懷(賽40411)和高超的屬性的神(賽401231)。

以賽亞表現出一種特別深的眼光,看見彌賽亞受苦的代贖性質。以賽亞書第53章用各種的表達方式,顯明他受苦的代替性。他為我們的救贖,忍受各種各樣的傷害(賽535)--荊棘、刑杖。矛刺、被釘、拔發。他經歷每一種痛苦和憂愁(賽5346)--悲哀、壓迫、煩惱、征罰、苦難、被棄。他忍受各種恥辱(賽533)--輕視、被棄、不受尊重、傷痕、宰殺、受委屈、與惡人同埋。他買贖各方面的罪--過犯、罪咎、罪孽。一切都是為了拯救我們人類。

他所介紹的彌賽亞是耶和華理想中的僕人,他又用絢麗的詞句豫言他在世上生活的美麗質素--依靠、謙卑、同情、樂觀、順從(賽4214)。

他雖然是宣佈以色列厄運的先知,但他所發出的豫言卻流露出他不但曾體驗神的威嚴,也曾體驗他的慈愛。他的警告常常夾雜著眼淚。在他的豫言裏面,可以看出他的熱望的信息。他以赤誠的忠實和恩慈履行了一個艱巨的任命。── 孫德生《神的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