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四章  統一王國時期(The Peri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士師秉政時期是以色列人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前的過渡時期。士師時期的士師只是某一個支派或多個支派所擁立的民間官長和軍事首領,並不是全以色列支派所共認的領袖。在這段時期裡,各支派間的組織相當鬆散,面對周圍外敵和強悍非利士人的威脅和進攻,以色列人逐漸感悟團結一致,建立堅強組織的必要性。在與人侵敵人的戰鬥中,更體驗到擁戴一個有智有勇的領袖進行統一指揮的優越性。這就是士師時期的多元統治必然要向統一國家單元統治過渡的基本原因。

 

第一節  撒母耳先知的出身與工作

 

    撒母耳的父母屬以法蓮支派,撒母耳出生在老祭司以利在示羅所任職的年代裡(約西元前11551080年間)。撒母耳的童年生活就在示羅的聖所中度過,在老祭司以利的精心培育下長大。此時西南邊疆非利士人對以色列人的威脅、侵擾有增無已,以色列人希翼在戰鬥中靠神力取勝,竟從示羅城抬來耶和華約櫃作為戰鬥的先驅,但在西弗一役中遭到慘重的失敗,不僅耶和華的約櫃成為非利士人的戰利品,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在戰場上陣亡。消息傳至示羅城,九十八高齡的老祭司經不起這個沉重打擊,頓時僕倒身亡。非尼哈的妻懷孕臨產,聽到噩耗,頓時疼痛難產,臨死時給孩子起名“以迦博”(希伯來文“以”為無,“迦博”為榮耀)意為“無榮耀”(No glory)即“榮耀已逝”,說明榮耀已離開以色列。示羅城為當時的宗教中心,考古資料證明,示羅城曾被毀滅成為廢墟。此事《撒母耳記》中沒有記載,但《詩篇》第786064節顯然無誤地反映示羅毀滅的事件。先知耶利米也明確以示羅的毀滅預言耶路撒冷將遭到同樣的命運說:“這殿必如示羅,這城必變為荒場”(《耶利米書》712152669)。

以利死後,撒母耳多年任以色列人的士師和先知,在宗教上大力清除異神的崇拜,並領導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打仗,收回一些丟失的城邑並試圖立自己的兒子作以色列人的士師(《撒母耳記上》第7章)。

 

第二節  統一王國的第一個王——掃羅

 

    掃羅屬便雅憫支派,身材高大,健壯英俊。年已老邁的撒母耳先知順從民意,適應當時的時代要求,挑選了掃羅為全以色列民的第一個王,為他行膏油澆頭的儀式。從此以色列眾支派聯合一致,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按一般推算,掃羅登基為王約在西元前1028年。初期王國的重心在中部迦南,包括便雅憫、以法蓮、瑪拿西和部份河東基列地,都城建於便雅憫地的基比亞。

掃羅作為士師時期與王國時期的過渡領袖,他的業跡與貢獻主要在軍事征戰方面。他十五年間的主要戰績有:1.擊敗河東基列雅比的亞捫王拿轄(《撒母耳記上》11章);2.與約拿單大敗非利士人於密抹(撒上1314章);3.在南部沙漠擊敗亞瑪力人,生擒亞瑪力王亞甲(撒上1519);4.在猶大地境內,憑藉青年大衛的勇敢與甩石絕技,擊殺非利士巨人歌利亞(撒上17章)。但是最後在以薩邊境內的以斯德倫平原,因未能制勝強悍的非利士人,掃羅和三個兒子同時陣亡(撒上31l6)。

 

第三節  大衛王的興起

 

   一、大衛的早年和流亡生活

大衛是猶大支派伯利恒人耶西的兒子,青年時是牧羊人,善於彈琴,曾被選召到基比亞的宮中為掃羅彈琴驅魔。在一次非利士巨人歌利亞的挑戰聲中, 青年大衛身不著銅盔戰甲,徒手迎戰,以機弦甩石擊殺巨人歌利亞,成為轟動一時的少年英雄。大衛的嶄露頭角,使在位的掃羅王相形見繼。掃羅王為保住其王位和榮譽,開始對大衛進行迫害,竟發展至千方百計要置大衛於死地。大衛被迫從基比亞南逃到挪伯,受到挪伯祭司亞希米勒的庇護。此事激怒掃羅,導致了挪伯城的祭司遭到掃羅的集體屠殺(《撒母耳記》22619)。大衛繼續向西潛逃至非利士人歌利亞的老家迦特,被發現後避人野地亞杜蘭洞,在那裡收羅部眾,東移住人摩押地的米斯巴。後來又潛回猶大的駐地,此時掃羅王仍緊追不捨,大衛躲到死海西岸的隱基底,在此處不期與掃羅遭遇,但大衛以德報怨,沒有加害于掃羅。類似的事件在《撒母耳記》裡有兩次記載(見撒上2426章)。掃羅王的背信棄義,促使大衛決心投奔于非利士人迦特王亞吉,以求得庇護。大衛與其部眾駐守南部邊界城市洗革拉,並由此攻擊亞瑪力人和其他沙漠部落,俘獲大量物資戰利品以壯大自己的隊伍(撒上27l10)。

   二、大衛登基為王與其功業

    掃羅在北方以薩邊境內與非利士人最後決戰時,大衛還在南方逃亡之地進攻亞瑪力人。掃羅和三個兒子悲壯戰死,使大衛得以結束多年的逃亡生活。掃羅雖對大衛背信棄義,但大衛始終尊崇掃羅為上帝的受膏者,而大衛與約拿單之間更是存有深厚的情誼。掃羅和約拿單戰死的消息傳來,大衛和跟隨者撕裂衣服,悲哀哭號,宣告禁食。大衛為掃羅和約拿單作了哀歌,名為《弓歌》,歌雲:“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英雄何竟僕倒,戰具何竟滅沒。”這是被收入到古代戰歌集《雅煞珥書》裡面一首感情悲切真摯的哀歌。接著大衛離開洗革拉來到猶大地南部的希伯侖,在那裡群眾擁立大衛登基為王。但掃羅的元帥押尼珥卻在河東地的瑪哈念立掃羅兒子伊施波設為王以接替掃羅,於是形成了兩王並立的局面。幾年後,伊施波設被部下刺殺,於是以色列眾支派共同擁戴大衛為統一王國的工(撒下455 5)。

    大衛在位四十年(約西元前1013973),功業彪炳。登基伊始,首先採取的行動是從耶布斯人手裡攻取耶路撒冷要塞,定為王國的首都。此舉有多方面的意義:原來的希伯侖太偏于南疆,不適於作為聯繫南北的政治中心;其二為耶路撒冷雖在便雅憫境內,但一直為本上耶布斯人所佔據,它不隸屬於任何支派,今定為王國首都將有利於各支派的團結。此外,耶路撒冷戰略地位險要,海拔810米,高出死海平面達1200米,其東、南、西三面都有峽谷,北面與北方高地相連,地勢易守難攻,它具有成為全國政治、軍事中心的優越條件。

以色列人的宿敵非利士人在大衛立國之初,曾利用局勢未穩,企圖進行顛覆。大衛在耶路撒冷西南的利乏音穀兩次挫敗非利士人(撒下51725)。之後,大衛以隆重的儀式將耶和華約櫃迎進耶路撒冷,並著手籌畫建造耶和華聖殿,使耶路撒冷也成為全國的宗教中心。但由於四境尚未平伏,大衛還有繁重的征討任務,建造聖殿的計畫未能落實。他繼續在軍事上制服摩押、以東、亞瑪力,北進亞蘭,攻佔大馬色城,設立防營據點後,最後徹底擊敗亞捫和亞蘭聯軍,擊殺亞蘭將軍朔法,取得重大勝利。至此,大衛王國的疆域大大擴展,東面包括約但河東西,北至黎巴嫩山,延及敘利亞全境,西南降伏非利士人,延伸到埃及邊界。大衛王朝全盛之時,統治的版圖已接近當年族長亞伯拉罕所得的應許,即包括“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創世記》1518)。大衛在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之外,還進行國家機構和內政方面的建設,設立宰相、元帥、史官、書記、祭司長等等官職(撒下815182023)。

 

三、大衛的晚年與押沙龍叛亂

大衛一生多妻多子,到其晚年,必然要發生眾子之間為爭奪繼承王位的勾心鬥角。早在希伯侖的時期,大衛已有六妻六子,包括第三兒子押沙龍和第四兒子亞多尼雅。首都遷到耶路撒冷之後,大衛又廣立後妃,先後生有兒子十一名,包括與拔示巴所生的兒子所羅門(見撒下32551316)。大衛如此眾多兒子之間,宮庭生活極為混亂,為爭得王位的繼承,眾子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訴諸武力。押沙龍發動武裝叛亂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押沙龍是大衛與亞蘭基述王達買的女兒瑪迦所生的兒子,母親屬於王室統系,押沙龍又儀錶非凡,有一頭罕見的美髮,押沙龍似乎具備繼承大衛王位的合適條件。押沙龍本人也野心勃勃,從多方面進行奪權篡位的準備,先謀殺大衛的長子。他的異母哥哥暗嫩,接著積極展開活動,籠絡人心。一俟條件成熟,就在南方希伯侖稱王,公開興兵叛亂,聲勢浩大,大衛被迫放棄耶路撒冷率眾東逃,匆惶東渡約但河到瑪哈念。押沙龍叛軍進駐耶路撒冷後,未及時接受投奔的原大衛王的謀士亞希多弗的意見,迅速窮追大衛殘兵。大衛在河東得到喘息機會,收集殘部重整隊伍,組織了三隊兵馬進行平叛,結果叛軍潰敗,押沙龍騎騾逃竄,在樹林中美麗的長頭髮被樹枝纏繞,騾子前奔,押沙龍懸掛空中,被追兵刺死,叛亂宣告平息。這故事中的“押沙龍頭髮”現在成為西方語言中的典故,喻指一個人可能被自己的俊美所害,一個人的特長也可能成為他的致命傷。

 

第四節  所羅門登基為王

 

   一、所羅門與亞多尼雅之爭

大衛年紀老邁臨近死亡之時。第四兒子亞多尼雅得到將軍約押、祭司亞比亞他的支持,積極活動,準備繼承王位。但以先知拿單。祭司撒督為首的另一派,則大力支持拔示巴的兒子所羅門為王,他們會同拔示巴在年邁的大衛王面前多方活動,促使大衛在死前正式選立所羅門繼承王位。於是支持所羅門的一派簇擁所羅門騎大衛的騾子,到了基訓城,由祭司撒督主持隆重的膏王儀式,在震天動地的所羅門王萬歲的歡呼聲中,另外支持亞多尼雅的一派宣告土崩瓦解,紛紛逃亡。亞多尼雅雖然暫時保住性命,但不久大衛王死後,所羅門王仍以“一件小事”為藉口,殺死這個與他爭奪王位的異母哥哥(見《王上》21325)。

 

   二、所羅門王的功業

所羅門登基,繼承了父親大衛的廣闊土地版圖:東北到幼發拉底河,東南至亞喀巴灣,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邊界。所羅門王野心勃勃,他的決策判斷多有智慧與謀略。他大力加強統治的國家機器,在全國劃分十二個行政區,增設各種官職,以便於行政統治和收取中央賦稅。所羅門還加強首都耶路撒冷的防禦建設,擴展耶路撒冷城牆,並在耶路撒冷之外建立米吉多、夏瑣、基色等六座設防城邑。還修建積貨城、車輛庫、戰馬場等。至今在米吉多還發掘出所羅門時代的養馬場,在亞喀巴灣北端的以旬迦別(今名埃拉特)今發現有所羅門時代的金屬冶煉廠的遺址。所羅門時代,以埃拉特港為基地,發展海上貿易,他的貿易船隊航行于紅海、地中海,遠達非洲、印度等地。

    所羅門另一重要功業是建造聖殿與王宮。他完成了當年他父親大衛未能完成的建殿大業,據載建造聖殿費時七年。《列王紀上》第6章和《歷代志下》第3章詳細記載建殿的經過與宏大的規模。此座聖殿后世稱之為“第一聖殿”。此外,所羅門又以十三年的功夫,建造華麗的王宮和其它建築群,包括法老女兒宮、利巴嫩林宮、圓柱長廊、寶座廳等。所羅門為以上工程的建設,與腓尼基的推羅王訂立施工合同,由推羅、西頓人供應建築材料和施工人員,為此所羅門將亞設地的二十座城邑作為代價付給推羅王(《王上》91113)。

    所羅門王發展和鄰近國家的友好交往關係,他與埃及法老結親並使四方鄰國慕名前來拜謁、訪問。如素來聞名的示巴女王(在阿拉伯半島最南端,今葉門國)也率大批官員前來訪問。所羅門宮室的華美與所羅門王智慧的問答,使女王“詫異得神不守舍”(《衛上》105)並至今留下了一段段關於女王和所羅門的美麗傳說。

    所羅門王統治的四十年,在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的成就,比父親大衛在位時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大衛和所羅門統治時期可以說是以色列民族統一王國存在年代中無可比擬的黃金時代。── 許鼎新《希伯來民族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