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等朋友我主耶穌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何等朋友我主耶穌,擔我罪孽負我憂;

何等權利能將難處,到主面前去祈求。

多少平安屢屢喪失,多少痛苦無須受;

無非我們未將萬事,到主面前去祈求。

  有一個人急需請位鋸木臨時工,看見一個模樣像工人的人,背著一把木鋸正沿街走來,便問身旁的人:「他是誰?看來頂誠實的,我想請他來幫工。」但身旁的人卻答道:「他不會為你作工的,因為你出得起錢,而他是專為貧窮的寡婦和病人盡義務的!」這人到底是誰呢?他就是享譽遐邇的名詩–『何得朋友我主耶穌』的作者,史克利芬弟兄(Scriven Joseph Medlicott 1819-1886)

  一首不平凡的詩歌往往從不平凡的經歷中產生出來,史克利芬與他所作的這首詩歌自不例外。在它的背後確實蘊含著一段曲折的背景。史克利芬的家鄉是愛爾蘭,因他的父親為一皇家海軍上校,他自幼即羨慕能作一名軍官,故在考入英國聖三一大學後的第三年,轉學入一軍事學校。但他瘦弱的身體無法適應軍校的嚴格訓練,終於被迫放棄了在軍事上的雄心,重回聖三一大學。畢業後一度過著教書的生活,還算安適;然而誰能料到,竟有兩個悲劇接連臨到他,拆毀了他憧憬已久的結婚計劃。

  當他早年在愛爾蘭時,曾與一女友訂婚,兩人相愛甚篤,及至結婚前夕,新娘竟墜水溺斃。後在加拿大,又認識親族中的以麗莎(Eliaz Roche)小姐,但不幸就在他倆快要結婚時,未婚妻竟突然得了重病,倏遽離他逝去。少年的不得志,加上這兩次慘痛的打擊,他的心幾乎破碎,但就在此極度悲痛中,恩主親自安慰了他,那堅剛無限的愛,再一次滋潤撫慰這顆破碎的心,他體會到主是唯一至寶,自此又重新得力振作起來,而樂意將所有生命、時間、財物奉獻出來,因為「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4)史克利芬弟兄終日辛勞,扶助貧病軟弱之人,兩隻手常供給缺乏人的需用。在他看來,總沒有一件事是過於微小或艱鉅,只要發現人有需要,立即盡力幫助。

  他一生就是這樣默默的服事人,從不計算工作的低賤,畢生遵行使徒的吩咐:「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沾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雅一:27)雖然弟兄一直是走孤單的路,「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故在他回顧一生經歷時,寫了這首詩,呼出他的心聲:誰能像祂忠實、穩妥,背我重擔分我憂?惟祂知我每一軟弱,故當向主去祈求。

  一八五七年,當他母親病重之時,他就把這詩寄去:「救主仍舊是避難處,祂的懷抱是你覆庇,經祂撫慰必無憂」,遠在愛爾蘭的母親因此大得安慰。以後康弗斯弟兄(C. Converse)為他譜上曲。當主使用慕迪和散基帶下環球大復興時,這首詩成了人人愛唱的詩歌。在他百年誕辰之日,人們還在Rice湖畔立了一個紀念碑,以尊崇這位安慰多人的詩歌作者。

  介紹到這裡,何等願意與讀者共享一段話,頂能將詩中「應當向主去祈求」的感覺交通透徹:「一個人如果沒有在主面前流過淚,沒有將他一切苦和樂的事都帶到主面前與祂分一分,沒有將他秘密的事和主談一談,這樣的人與主就沒有親密的交往。你知道嗎?在主面前有一次的述說,有一次的傾心,就是與祂多一次的親密,多一次的認識。大衛是個常在神面前傾心吐意的人,所以他認識神的心意,他知道神聽,故他在曠野迦特流離,被非利士人拿住時,他能作詩誇口說:『我呼求的日子,我的仇敵都要轉身退後,神幫助我,這是我所知道的。』在他犯罪後,也並非僅是哭泣哀傷,卻來神前祈求:『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馬太福音十四章中,我們看到當施洗約翰的門徒,眼見他們的先生遭到不測的慘禍,並非望著屍體整天悲傷,卻把他埋葬了,跑來告訴耶穌……把他們的傷心告訴主,甚麼事都化為沒有了。是的,我們的主樂意聽我們悲傷的事,也樂意聽我們喜樂的事。祂是我們可以把任何事都告訴祂的主,我們既有這樣一位主,何不把我們內心所有的隱衷都來『告訴祂』!」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