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時期(公曆一七九○年至一八五○年)

  從十八世紀中葉以後,教會與政治漸有分離之趨勢,到了十九世紀,政教已完全分離,教會得到充分的自由,除謀自身改革外,更積極地廣傳福音,因此許多蠻荒地區的人也接受了福音,認識寶貴的救主。各地都有復興的工作,教會恢復的歷程到了一八二八年英國「弟兄們」興起,達到了高峰--與世界絕對分別出來,弟兄相愛,且在真理上有了相當的恢復。因此產生的詩歌,水準和內容也都很高。

  此一時期經過英國文學史上一個大運動,就是在一七九八年展開的浪漫派運動,致使十九世紀上半期成為詩詞全盛的時代;由於英國文壇這巨大衝力,自然影響了教會詩歌的寫作。希伯弟兄(Reginald Hebrew 1783-1826)首先啟開了新的階段,從以往皆以信條和道理作題材,祗以教訓信徒為著眼的範疇,改變為以福音音佈道作寫詩主題,而以激勵信徒熱誠為目標;凱雷、蒙雅各都是當時在詩歌上被主使用的人。一八三六年,以戚布勒、紐曼等弟兄為首的「牛津大學運動」發起,把古代與中古時代詩歌的寶藏挖掘了出來,將許多希臘和拉丁詩歌譯成英文,詩歌因此更加豐富,也激發了許多一流詩歌的寫作。

  這一時期內詩歌的範圍很廣,意義也很好,特別在英國還產生了抒情詩歌。重要作者簡列於後:

  1.希伯(Reginald Hebrew 1738-1826)中文詩歌第4首(聖哉聖哉全能主神),英文詩歌第884、915首均是他所寫的。

  2.凱雷(Thomas Kelly 1769-1854)他一生共寫了七百六十七首詩歌,第73首(主接納我們的詩歌)、98首(頌讚聲音何等難得)、114首(看哪冠冕已給羊羔)、118首(從前那戴荊棘的頭)和121首(看哪何等榮耀情景)都是他所作的。

  3.伊利奧(Charlotte Elliott 1789-1871)她曾殘廢多年,因此所作的詩歌多是用來安慰那些與她同樣受苦的人們。第724首(照我本相無善足稱)是她所作最有感力的一首。

  4.戚布勒(John Keble 1792-1866)他所作的詩歌最適合於個人在主面前的追求,第407首(救主耶穌我的太陽)即是。

  5.包令(John Bowling 1792-1872)曾任香港總督;然他所以能受人尊敬,乃是因著他所寫的詩歌,第455首(基督十架是我誇耀)就是他所作。

  6.賴德(Henry Francis Lyle 1793-1847)他曾寫過多首很美的詩歌,第288首(與我同住夕陽西沈迅速)、348首(我今撇下一切事物)都是他所作。

  7.蒙雅各(James Montgomery 1771-1854)父親是摩爾維亞教會的傳道人,蒙主呼召一生在西印度群島傳福音。蒙雅各是摩爾維亞教會繼辛辛道夫後偉大的詩歌作家,第173首(我們照你恩惠話語)是他所寫的。

  8.達秘(J. N. Darby 1800-1882)英國「弟兄會」的發起人,當代的屬靈首領,滿有聖靈的能力,卻一生揀選貧窮、俾微自處。他繙譯的英、法、德文聖經迄今仍是最好的譯本。詩歌第44首(父阿兒女稱頌你名)、110首(聽哪千萬聲音雷鳴)都是他的佳作。

  9.康德(Josiah Condor 1789-1855)好學不倦,自修出身,著作宏富,詩的意境很雄壯,第345首(我當如何愛我的主)是相當高的,另作有第54首(哦主你是永遠之道)。

  10.慕爾(Thomas Moor 1779-1852)寫了第502首(來罷憂傷的人)。

leaf.gif (2168 個位元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