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培理小傳 (Billy Graham)

 

  在北加洛林納州的沙羅(Charlotte),翰牧(Mordecai Ham)博士舉行帳篷布道會;從夏末一直延續到秋天。當地的一個牧場主人葛福蘭(Frank Graham),鼓勵他的兒子培理參加。作兒子的不太甘願的去了。但以後,他被吸引每晚都去。在1935年十一月六日的晚上,當翰牧呼召聽眾到台前表明決志接受基督的時候,十六歲的培理,走上木屑路,到台前決志信主。他知道,雖然早就受了洗,也在教會中活動,現在才真正重生得救。那一天,正是桑岱(Billy Sunday)離世的日子。許多年後,他才知道這事。

 

  葛培理(William Billy Frank Graham)生於1918年十一月七日。中學畢業後,1936年,隨著他的同學們,進入在田納西州的炯斯學院(Bob Jones College);因為那裏的費用便宜。不久,即發現校中規例嚴苛,而且行動會給密報給管理者,無異監獄。他和另一名同學決定告退。當他們去見校長的時候,炯斯校長對將失去一名明星學生,感到不勝惋惜。他說:“培理,神賜給你好的聲音;有些人的聲音叫人有不快感,你的聲音能夠吸引人,使人歸向基督。你將蒙主使用為祂作大事。”炯斯竟然是老一輩中第一個賞識培理的人。

  不過,培理並不賞識那學校;好不容易挨過了一個學期,他無意多留一天,有享受脫出監獄的喜樂。

  在1937年二月,培理入了弗羅裏達聖經學院(The Florida Bible Institute)。那裏不僅校舍環境美好,氣候溫和宜人,教師們也有愛心,循循善誘,使學習成為樂趣。培理打下了聖經的基礎,並且學習了教會歷史上聖徒的生活,也有機會實習講道。

  他第一次講道,是在一個小教會。培理準備好四篇講章大綱,但不到十分鐘就講完了。不過,教務主任對他有信心,有期望,讓他作潭葩福音會幕堂(Tampa Gospel Tabernacle)的青年事工主任。不久以後,成為助理牧師。

  在培理領導下,事工進步很快,顯見神的賜福。培理以為神分別他作神的事工。到1938年三月的一個晚上,他坐在校園前的高爾夫球場上。忽然靈裏看見,許多人群集聚在講壇前。葛培理完全降服,奉獻自己,清楚的確定神選召他作福音事工。

  葛培理覺得聖靈在裏面催促他。他全心投入的傳福音。他在街頭宣揚。他在教會領布道會。他熱心的印發傳單,請人赴福音的筵席。

  有一次,他寄了一份傳單給朋友歌萊迪.威爾生(Grady Wilson),並附言:“請代禱。將在弗羅裏達州首邑開卑陶拉(Capitola)第一浸信會舉行布道會”。威爾生由於熱心或好奇,不僅代禱,人也來幫忙。但到時發現弗羅裏達的首邑並沒有遷去那裏,那不過是個木材的小鎮!培理笑著告訴歌萊迪,不僅如此,因為牧師忽然離去,布道會也取消了;他手上有一千份傳單,不知該怎樣處理!以後,威爾生成為培理的長久同工;他常向人講述開卑陶拉的故事,以使培理保持謙卑。

  衛尼斯(Venice)是潭葩以南六十哩的海邊小鎮。晚上講道後,葛培理第一次作決志呼召。他擔心沒有人決志信主,那天迫切禱告,求聖靈感動人接受救恩。結果有三十二人舉手並到台前。那小教會認為是極不平常的事,顯然是聖靈的工作。

  1940年初,培理不久將畢業了,但他仍然需要作些勞力的工作,以補所需的費用。有一天,他在高爾夫球場上,為自伊利諾州惠頓來的二人作球僮:愛德門(Elmer Edman)和費式爾(Paul Fisher)。

  費式爾說:“我聽過你在會幕堂的講道,很好。…”

  比理說:“謝謝你,先生。”

  “只是需要加強點綜結。”

  比理微笑著說:“謝謝你有價值的建議。”見他受批評沒有不滿的意思,費式爾繼續說:“我哥哥是惠頓大學的董事長;愛德門的哥哥是校長。”知道他經濟的困難,費式爾說:“我希望你能去惠頓。我為你付一年的膳宿費用。”愛德門負擔學費一年,以後可以有獎學金:“實在說,我們希望惠頓有葛培理為畢業生。”

  就這樣,葛培理在1940年到了芝加哥郊外的惠頓大學。他是按立的牧師,已將二十二歲,作一年級新生,主修人類學。在那裏,他認識了路得(Ruth Bell),生在中國,父親貝勒醫生(Dr. Nelson Bell)是長老會派往中國江蘇省清江浦醫院的宣教醫生。

  1943年,葛培理畢業了。他在八月十三日,同路得結婚。他受聘到西泉(Western Springs),任一個隻三十五人的小教會的牧師。培理勸說教會放棄標榜宗派,改名為村社教會(The Village Church)。講明為期一年,然後申請作軍牧。在他牧養之下,許多人歸向主,人數增加了。他邀集工商界人士參加禱告會,晚餐聚會有三百人,多人歸信基督。在附近的教會,約翰生(Torrey Johnson)創辦了夜間歌唱(Songs in the Night)電臺廣播節目,因不暇兼顧,要培理接辦。

  1944年一月一日,新的夜間歌唱開始播出。培理邀請了歌唱家施亞(George Beverley Shea)參加,有新聞摘要,培理傳講信息,請聽眾接受基督救恩,並到“友善的西泉教會”。聽眾甚為踴躍,奉獻收入增加,教會還清了抵押貸款。

  不久,約翰生又找上了培理。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激烈進行。約翰生創“芝加哥青年歸主”(Chicagoland Youth for Christ ,以軍人為服務對象;租下了音樂廳,舉行特別聚會,要葛培理擔任主要講員。初對著廣大的群眾,他起初有些膽怯;不過,感到聖靈同在,隨即能夠自然。到決志呼召的時候,有四十二人表示信主。約翰生很為滿意,決定每周六舉行同樣的聚會,多由培理講道。青年歸主由地區性成為全國性,而世界性組織;對象由軍人而延伸到所有的人;群眾也增長到千人,萬人。葛培理要面對一萬,一萬六千的聽眾講道。他也需要花時間旅行在外。

  一切發生得那麼突然;他畢業,結婚,出任教牧還只滿一年!

  忽然,培理患病了。臥床六個禮拜,有時囈語不清。到病好的時候,該去作軍牧了;但軍部判定他因為有過這次患病紀錄,永遠不合格。但青年歸主運動需要他時常出門旅行佈道,他只得辭去教會的牧職;又因為在家的時間少,路得無伴,乾脆搬回娘家去住。

  1945年的聚會中,他發現巴樂斯(Cliff Barrows),是卓越的音樂指揮,他妻子善於彈琴,就邀他們加入同工。

  1946年,葛培理同青年歸主布道團往倫敦。英國人初見識這些青年教牧:鮮紅的領結,講道時在臺上走動,揮舞手臂;培理語出如聯珠炮,每分鐘講二百四十字,而不用形容詞及副詞,使他們驚異。更使他們驚異的,是他的信息只是簡單的罪和救恩,在呼召時罪人就湧到台前。雖然是臨時安排的日程,三周聚會有十萬群眾參加。

  在那裏的聚會如此蒙神賜福,他們受約於同年秋季再回去循迴英倫三島布道六個月。在威爾斯,培理見到奧浮(Stephen Olford),開門見山的對他說:“司提反,上周我在倫敦聽過你講道,你有聖靈充滿。我也願被聖靈充滿。”雖然在那次的講道中,奧浮講得很好,但幾乎沒有人受感動到台前。

  以後兩天,培理和奧浮二人在旅館房內,一同禱告,仔細查考聖經。奧浮教導培理,如何應用靜修時間,每天完全進入聖經的真實;並告訴培理,每時降服在基督的主權,和聖經的絕對權威。

  奧浮反復的強調;培理完全的相信。葛培理說:“這是我事奉的轉機。”

  那天晚上,他向威爾斯最大的群眾聚集講道。結束的時候,奧浮驚訝的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到台前去。

  在最後的幾個星期,路得來與培理相聚,一同旅行。在六個月中,他們的佈道團在三百六十個聚會中講道。然後回到美國。

  在各地佈道的行程中,有明尼亞城(Minneapolis)的西北聖經學院(Northwestern Bible Schools)的校長瑞利(William Riley),八十六歲的老人,不休的苦求他接任校長。培理拒絕了。最後,他說:如果一年內瑞利有變化,他將接受。

  1947年十二月六日,瑞利去世了。培理不得不履行他的諾言。不過,西北是一所學院和神學院,他沒有時間可以處理。葛培理想到了 T.W. 威爾生,是歌萊迪的哥哥。一連八天,每天打電話勸說,T.W. 才答應主持行政,二十九歲的葛培理能作常不在校的校長。原定一年為期;但一直到1952年,才因工作過忙而正式辭去。

 

  1948年,葛培理的佈道團漸漸發展成形:有低音歌唱家施亞,音樂指揮巴樂斯,和布道家威爾生,作培理的基本同工。他們一同禱告,分別寫出必須避免的問題,然後討論,決定了“末得斯圖宣言”(Modesto Manifesto),有今後工作的四項原則:

 

1. 財務管理絕對謹慎而公開,不能有任何不規或起疑的地方;

2. 絕不單獨與配偶以外的異性同處,也不同餐同車;

3. 不誇張出席聚會及決志者數目;人數以警察估計為準,不計較其偏低;決志者不稱為信主得救,而稱問道者;

4. 不批評當地教牧,以免影響其信譽。

 

  1949年九月,葛培理在洛杉磯舉行八周的復興布道會,地點在搭建的巨大“帳篷大會堂”。會前的準備充分:組成了八百個禱告小組;導航會的創始人楚特曼(Dawson Trotman)訓練輔談人員,會後栽培;巴樂斯組織唱詩班。雖然氣候不正,但每晚滿座,有時九千人的帳篷擠滿兩萬人,並溢到路邊,以致阻塞交通。聖靈動工,許多人真實悔改了。其中有娛樂界知名的明星,惡名昭著的黑社會領袖,假冒為善的廣播電臺空中教會負責人,都到台前表明接受基督為救主。葛培理拿著他的黑皮聖經,常喊:“聖經這樣說…”;他簡單的信息,反復申明:罪人悔改接受救恩。青年歸主之友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指示他當地的報紙充分報道;其他雜誌如:時代(Time),生命(Life),新聞周刊(Newsweek)也積極宣揚。八周的參加人數有三十五萬人,三千人趨前問道。

  葛培理實在筋疲力盡。但他說:肉身越疲倦,靈命越剛強。這完全是聖靈的大能工作,葛培理不過是器皿。

 

  從美國西南部,到東北部的波斯頓。培理對那以自由主義聞名的地區,有些畏怯。但群眾的熱烈參加,卻使他敬畏:超過萬人聚集,在場外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幾乎同樣多。顯然那不是他自己的成功。

  接著,到南加洛林納州。在州長慈芒(Strom Thurmond)官邸,培理會見了時代和生活的主人魯斯(Henry Luce),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生活雜誌圖文並茂的大幅報道那裏的聚會。三萬五千座位的大學球場,擠滿了四萬人。

  當他受邀再到波斯頓,更超過五萬人參加聚會。

  葛培理對知識分子的聚會,本來懷著戒懼。但在聖靈感動下,他的信息如活水湧流,只傳揚罪人悔改的福音,人來到十字架下尋求救恩。

  培理的講道日程越來越忙碌,他在家的時候少,卻成了飛行最多的人。不過,有時較短途的公路旅行。有一次,T.W. 他乘威爾生駕的汽車,在加油站的時候,培理去用洗手間,T.W. 加完油自己駕車上路。到過了一個多小時,才發現身邊無人。他喊著說:“培理被提了,我卻留在這裏!”

 

  1954年再到英國,倫敦的連續聚會,超過二百萬人參加,約四萬人到台前決志。六七萬饑渴的人群參加,只是起頭;以後,達到十二萬人。聖公會本來避免參與;坎特伯裏大主教親自看到了聚會的情形,不由地說:“除非到天上去,難得見到這樣的場面!”在旁的威爾生,伸手環抱著他,用新創的特異語詞說:“不錯,大主教弟兄!說得不錯!”傳統上是尊稱“主教大人”(Lord Bishop)威爾生對那位全英國和世界宗教領袖,用的是天堂聖徒平等的稱呼。大主教令全體聖公會支持培理的布道會。英國伊莉沙白女王和複任首相的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分別約見葛培理,表明支持。

  他受邀到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去證道。在那時,培理仍然有對知識分子的畏懼。他先在膝上作準備工夫,並請老友奧浮給他補習神學知識。一位主教告訴他,忘記面對甚麼知識分子,只是對罪人傳講救恩。結果,聚會很成功,許多罪人得救了。

  葛培理更到澳洲,歐洲,非洲,亞洲各國各地,聚會常逾十萬人;最多人的聚會是韓國,在漢城舊機場上舉行,會眾達到百萬以上,是有史以來人類最大的聚集。

  1957年,紐約三十一個宗派,一千七百個教會,聯合邀請葛培理舉行十六周的佈道會。參加人數共達二百三十萬人,超過穆迪和桑岱二大布道家記錄的總和;有五萬五千人決志接受基督。在時報廣場的聚集曾達到二十萬人。

 

  葛培理傳揚古老的福音,卻儘量利用新的傳播媒體。1950年,正式組成葛培理佈道協會(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ciation)。十一月五日,他與 ABC 簽約開始了抉擇時間(Hour of Decision),一百五十座電臺,同時在全國廣播他的節目。幾個月後,廣播電臺的數目增加了一倍;1951年,更增加了每周的電視節目。同年,又創立了全球影片(World Wide Pictures)。

  隨著科技的進步,葛培理傳播福音也大有進展。1995年,威廉斯(Bob Williams)籌劃了“環球宣道”(Global Mission):一連三晚,利用三十個人造衛星,把培理的信息帶到一百八十五個國家,翻譯成一百十六種語言;並製作錄像帶,繼續傳播。這樣,可以達到十億以上的人。

  葛培理於1953年,出版了與神和好(Peace with God)。1965年出版漫天烽火待黎明(World Aflame)。以後,他相繼出版了二十多本書,都是暢銷,並經翻譯成多種文字。

  1955年,葛培理創辦了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由卡爾.亨利(Carl Henry)為首任主編。成為福音派最有影響力的雜誌。

 

  葛培理一生最著意於傳揚福音。他的基本原則:禱告,宣傳,合作。因此,他集合世界各地福音領袖,舉行世界宣教會議(World Congress on Evangelism, Berlin, 1966; Lausanne, 1974)。並舉行國際佈道家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Itinerant Evangelists, Amsterdam, 1983, 1986),以促進福音廣傳。

  早在1977年,經過能幹的哈拉司提(Alex Haraszti)運動關說,福音的門向葛培理敞開。似乎是神蹟,他到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舉行布道會,聽眾達三萬人;並獲世界最古老的更正教神學院迪柏來森(Debrecen Theological Academy)頒授榮譽學位。繼去波蘭,1982年竟然到了蘇聯的莫斯科,在共產國家宣揚福音!

  他不是乖癖避世的人物;認為得著政治領袖,於傳播福音有益處。從杜魯門以來,他同歷任總統都有往來。葛培理同杜魯門的關係並不融洽。但艾森豪對這年輕人尊重,以他的靈魂相托,接受救恩。葛培理推重尼克森的才華;尼克森曾親去培理的出生地立記念石,並在沙羅的“葛培理日”會上,以總統之尊即席演說;當水門案的事實暴露,培理曾為尼克森的墮落哀哭。奇妙的是詹生總統與培理來往最密切,請他去白宮和私人農莊過夜的次數最多;那位德克撒斯州粗獷而機心甚深的政客,對培理坦白相見,是他孤寂中的安慰和支持;在決定不再尋求連任的時候,首先告訴葛培理;並早就要求培理允許主持他的喪事禮拜。葛培理被認為是白宮的非正式牧師,和屬靈顧問。

  葛培理事奉逾六十年,他正直無瑕疵的生活,謙卑的為人,贏得普遍尊重;北加洛林納州把他誕生的農場附近的一條公路,命名為“葛培理公路”,表明先知在本鄉也受尊重。從1951年以來,蓋洛普民意調查,每年均列全美最受尊敬信任的十位名人之一。他從二十世紀至進入二十一世紀,是福音派復興的最重要人物,影響歷久不衰。───于中旻著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