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作者

    福音書的作者都是隱名的,但從早期的教會歷史資料,可知本書的作者是馬可。馬可是他的拉丁名字,希伯來名則叫約翰(參徒十二12)。據信他的家相當富有,樓房非常寬敞,被主選用來作和祂門徒吃逾越節筵席的場所;又在主復活升天以後,一百二十名門徒聚集在那樓房裏禱告,結果帶下五旬節(參徒一12~15;二1)。一般都稱那樓房為『馬可樓』。又有人說,客西馬尼園也是馬可家所有,主與門徒們可以常常到那裏去禱告,因此猶大知道主在吃完晚餐後,必定又是到那園裏,才會率領公會的兵丁去那裏捉拿耶穌。當主被捉拿時,那一個丟下所披的麻布,赤身逃走的少年人(參十四51~52),大概就是馬可本人;因為別的福音書均未提到這事。

    馬可的一生,受到他母親馬利亞(參徒十二12)、表兄巴拿巴(參西四10)、使徒保羅(參提後四11)、和使徒彼得(參彼前五13)等四個人極大的影響。母親馬利亞非常愛主,把自己的家和花園獻給主用,以後又讓教會作為聚會禱告之用,使耶路撒冷教會得以穩定發展,更進而推廣福音達到全世界。我們可以說,整個基督教的歷史,是從馬可家開始的。

    馬可的表兄巴拿巴,是生在居比路的利未人(參徒四36),他大概是因馬可母親的關係而信主;當耶路撒冷教會大復興時,他也將自己的田產房屋都賣了,供給教會需用(參徒四37)。後來被教會打發去安提阿,堅固那裏的信徒,並將剛信主不久的保羅(原名掃羅),也從大數帶到安提阿,一起同工事奉主(參徒十一22~26)。

    後來,聖靈差遣巴拿巴和保羅出外傳道,他們就帶著馬可作幫手(參徒十三1~5)。可惜,可能由於馬可出身富家,吃不慣出外旅行的苦,以致中途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參徒十三13)。後來也因著他的緣故,以致保羅和巴拿巴不能同工,彼此分道揚鑣,巴拿巴就帶著馬可離開保羅(參徒十五36~41)。雖然如此,可能經過數年以後,馬可終究和保羅和好,熱心事奉主。保羅在書信中囑咐歌羅西的聖徒接待馬可(參西四10),並承認他是同工(參門24),是在工作上不可少的助手(參提後四11)。

    至於馬可和使徒彼得的關係,也很密切。當天使救彼得出監的時候,他「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徒十二12)。馬可家裏的使女羅大,還沒有看見彼得的面,就能認出門外他的聲音,可知他在馬可家中不是一個生人,平時是很相熟的。彼得在書信中稱馬可為『兒子』(彼前五13),很可能馬可就是由彼得帶領得救的,所以視他為屬靈的兒子。又根據早期教會的傳說和馬可福音的內容,我們可以推知馬可也曾跟隨彼得學習事奉主,甚至整本馬可福音書乃是出於使徒彼得的傳授。

    馬可並非追隨在主耶穌身旁的十二使徒之一,可是在他的福音書裏,描寫主的一言一行,猶如目睹,非常生動、細膩;往往主的一個小動作或是小姿勢,一個不易注意的地位或是時間,他都記得詳詳細細。例如:「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35);「一幫一幫的...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39~40);「眾人一見耶穌...就『跑』上去問祂的安」(15);「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36);「耶穌對銀庫坐著...(十二41)

    這些記載是否出於馬可自己的想像?決不是!原來本書的記載都是由使徒彼得所口授。所以有許多解經家稱馬可福音為《彼得的福音書》。

    根據早期教會歷史,馬可曾被稱為使徒彼得的傳譯員,所以乃是他把彼得口授的福音書,寫成希臘文,就是這本《馬可福音書》。帕皮亞(Papias)說:『馬可記下他所記憶的...』猶斯丁(JustinMartyr)稱本書為《彼得的回憶錄》。愛任紐(Irenaeus)說:『彼得和保羅去世後,馬可給我們寫出彼得所講的。』俄利根(Origen)說:『馬可寫的福音是彼得指導他的。』

    除了許多旁證之外,我們也可以從書中許多的內證斷定本書是彼得傳授的福音。

1.    本書有好多處特別提起彼得的名字,而其他福音不提。例如:「西門和同伴追了祂去」(36);「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祂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十一21);「耶穌在橄欖山上對聖殿而坐,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暗暗的問祂說...(十三3);「你們可以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裏你們要見祂」(十六7)

2.    相反的,本書也有好多處,有關彼得獨特的表現時,故意將他的名字隱藏起來。例如:不提他走在海面上的事(比較可六50~51和太十四28~31);不提磐石和天國鑰匙的事(比較可八29~30和太十六17~19)。無論是顯明或隱藏,都是有意的,也都是說明本書是和彼得有關係的。此外,本書所記載的事實,幾乎都是彼得本人在場,是他親眼目睹、親耳聽見、親身所經歷的事,因此,我們在本書裏面,也幾乎處處可以看出彼得的影子來。

少年馬可

寫馬可福音的馬可,當主耶穌在世的時候,還是一個好動的少年。他還有個名字叫約翰,比作使徒的約翰,可能小了十歲。馬可的母親也叫馬利亞,曾經跟隨過主, 和几位忠心的婦女, 竭誠的副事主。  圣經未說過馬可的父親, 大約早已去世, 所以馬可隨著母親的身邊長大。他雖然看見過耶穌,也看過母親怎樣忠心服事主, 讓主隨意使用。主耶穌帶著門徒末了一次的晚餐,可能就是在馬可家的那座樓上。  馬可當時還是個少年,雖然見主的次數很多,但是似乎并沒有接受主,更沒有跟隨主。

當主耶穌被捉拿的那個晚上,馬可福音特別記載了一件有趣的事,是其他福音書所沒有的。他說有一個少年人,(非常可能是他自己)已經脫光衣服睡下了,但是听到外面亂成一片,他就起來看熱鬧。他未穿好衣服,只光著身子披了一塊麻布,混到耶穌跟前,跟著耶穌。捉拿耶穌的人也來抓他,他把麻布一丟,赤著身子逃走了。 

我想馬可不光是記下這個荒唐的故事,他還有更深的寓意。在捉拿耶穌的那段時間,似乎他也是跟隨耶穌的人,實際上他本是在家中睡覺,离主很遠的人。他披著麻布,象征外表好像也有行為,但是里面沒有行為,但是里面沒有新生命,不過是赤身露體,暫時蓋住羞恥。及至環境一變,對他不利的時候,就站不住,立刻顯出原形, 只好溜之大吉。  

主耶穌的复活,必定震撼了馬可的心。他眼看那些從前跟隨耶穌的人,到耶穌死的時候,他們惊慌,逃跑,躲藏,灰心,喪膽,前途無望,走了絕路。但是耶穌复活了,再和門徒相見,告訴門徒神的旨意。馬可就看見這些像喪家之犬的人,突然振作起來,大有喜樂,大有膽气。他們不再消極逃跑,都來到馬可家的樓上聚集,到了男女約一百二十人。  他們剛強,堅定,眾人只有一條心,在樓上恒切的禱告。

馬可看到复活的主,和因見主复活而積極起來的門徒后,叫他起了大改變,真正的作了主的門徒。此后好几年,雖然耶路撒冷的教會曾大遭逼迫,許多信徒被殺害,但是教會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信徒因此散布到四方,在許多地方得著了新的信徒,建立了好多教會。這些新建立的教會中,不但有猶太人,也加了外幫人,更符合神的旨意。馬可在這些大動蕩的年間,學了不少功課,大有長進。當巴拿巴和保羅來耶路撒冷,要回安提阿的時候,看到這個青年表現不錯,很有可為,就帶他一同回去。

以后圣靈分派巴拿巴和保羅從安提阿出來,到各地去作主的工。他們二人奉了差派,做了主的使徒,開始他們長途的布道工作。他們就帶了馬可作他們的幫手,叫他多得學習的机會,將來好為主用。

他們先坐船到居比路島,島上數個地方工作,以后又坐船到旁非利亞的境界去。馬可在這個時候,顯出他年輕的不穩定。也許他長途跋涉,漂洋過海,受不住那种苦。也許他遠离耶路撒冷,想家的心太切。也許另有其他緣故,他無法跟隨兩個使徒往前,就在旁非利亞, 不辭而別,偷著溜回了耶路撒冷。

他偷偷离開這件事,雖然不是犯罪,但是作神的一個仆人,這种性格,就是他的大毛病。保羅把這件事看得很重,當保羅和巴拿巴要第二次出來作主工的時候,巴拿巴還想要帶馬可同行,保羅堅持不肯,二人堅持相爭。巴拿巴和馬可有表兄弟之誼,所以要帶他去是出于私情。保羅一定不讓步,因此二人分了手,此后各作各的工。保羅另選了個同伴,名叫西拉,和他同行,走了許多地方,并且遠到歐洲,叫許多人得救,并在各地建立起教會,蒙主大大祝福。巴拿巴就帶了馬可也去了,但是下文如何,圣經沒有再提。我信馬可因這件事,必然受到主的教訓,知道若要做主的工作,在主的手中有用,就不能做個懶散,隨便,安逸,妥協的人。我信保羅那种在主的事上嚴格,忠心,認真,重視的態度,深深的印在馬可的心中。他以后怎樣轉變成為一個為主寫圣經的人,我們雖然不知,但是他必是克制自己,把自己束起來,作了個嚴謹的人。

傳說他以后投奔了彼得,跟著彼得學習事奉主,作了彼得的幫手。而且有比較可靠的證据說,馬可福音,乃是由彼得口述,馬可將彼得的口述寫成馬可福音的。這時候的馬可,已經脫去了他那個少年浪漫不受拘束的性格,變成了個又准确,又穩當的成年人。圣靈信托了彼得的口述,也信托馬可的筆錄,使他寫出馬可福音來,列入了圣經中。

馬可寫主的傳記,比其他几本傳記具有特色的地方,記載主為人那殷勤,嚴格,認真工作的性格。 他常用“認真”這個詞,說主工作的殷勤,要作的事立刻就作。  也說主為著工作,“連飯也顧不得吃”,“天不亮就出來”,“連吃飯也沒功夫”,只好“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他說到主對藐視他職分的人絕不妥協,甚至怒目看他們。當時他對一切來到他面前求醫治的人,卻及其慈愛寬容,為他們解除困苦。  馬可福音對主耶穌完美的工人性格,特有記載。

此外本書也在有意無意中,說出彼得受到主特別的照顧和帶領。我信彼得所學習的,也叫馬可得到許多益處,感謝主,把馬可留給我們作標本,知道主在我們身上所要作的工。

馬可一棄衣逃走的少年人

經文: 馬可福音十四51,52;使徒行傳十二12

鑰節: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可十四51)

參考經文:   徒十三13;十五38

提要

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又名約翰。約翰是希伯來人常用的名字,而馬可則是羅馬人慣用的名字。約翰的意思是「是仁慈的」,而馬可則是「有禮貌的」意思。他出生於耶路撒冷一個富裕而敬虔的家庭,父親可能是一個羅馬人,母親馬利亞是初代教會的核心人物,她的家也成為初代教會信徒聚會禱告的中心。因此,從小馬可耳濡目染,基督的信仰並不陌生。

但這位被特別揀選的年輕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個大無畏勇敢的信徒,他曾經是一個畏縮小而內向的人。聖經學者大都認為馬可福音十四章中所描述,當耶穌被捕那晚,那個棄衣赤身逃走的少年人,就是馬可本人,當時他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後來耶穌復活,使徒遭受逼迫,信徒仍屹立不搖,在在打動馬可的心,使他終於獻身作為一個傳道人。

在馬可一生中,有三位的僕人,巴拿巴、保羅和彼得,深深影響他,從他們身上馬可學習了不同的功課,也造就了馬可成為合使用的器皿。

默想

 

  1. 在馬可早期的生命中,聖經曾提到二次他從現場逃離和退出(可十四51,52,徒十三13)雖然我們不知道其中原由,但可以確定的是馬可懦弱的個性,是聖靈極需調整的,也藉著三位使徒耐心的帶領,使馬可在信心中成長,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在軟弱時,得祂扶持。

 

  1. 馬可在一個敬虔的環境中成長,他在家中目睹各位使徒身上偉大的力量和神奇的信心,這些見證幫助他以後經歷狂風暴雨時,仍能愈戰愈勇。基督徒啊!將你的家奉獻給主,使你的兒女能經歷

祈禱:主啊!謝謝您,接納我們軟弱的個性,也給我們機會能被修正和調整。願我們的心謙卑、柔軟,能順服主。

馬可(二)---被巴拿巴挽回的年青人

經文: 使徒行傳十二25-十三13;十五36-41

鑰節: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徒十五37,38)

參考經文:   西四10;提後四11;門24

提要

當馬可獻身之後,巴拿巴和保羅把馬可帶到安提阿去。(徒十二25)而且讓他參加了他們第一次的旅行佈道。這對馬可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機會,那知當他們來到別加,這個不信世界的前線,馬可卻開始打退堂鼓,他沒有勇氣繼續下去,一改初衷,決意回耶路撒冷。在保羅的眼中,他成為福音的逃兵,一個軟弱膽小的基督徒。

馬可為何要離開呢﹖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其原因必定相當復雜,因為保羅在二年後第二次旅行佈道時,仍深刻而痛苦地拒絕帶馬可同行。(徒十五38)甚至因此與巴拿巴起了嚴重的爭執,最後導致與巴拿巴分道揚鑣,想必馬可的中途退出讓保羅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就在保羅拒絕與馬可同行共事之時,他的表哥巴拿巴,這位受人尊敬的長者,他曾是保羅的良師益友,挺身為馬可辯護。他比保羅有更多的經歷和年歲,他了解馬可的軟弱和需要,他不因馬可的跌倒,而拒絕與他共事,最後巴拿巴帶著馬可往居比路去進行自己的旅行佈道。(徒十五3641)從此,我們再沒有聽見巴拿巴的消息了,但在那十年之間,馬可的生命,因著巴拿巴有了重大的轉變,他們必定過著非常傑出的服事生活。是巴拿巴給了馬可重新站立的機會和勇氣,是給了馬可,這位屬靈的長輩和朋友。 

默想

 

  1. 巴拿巴是馬可生命成長中的一個關鍵人物,他允許這位年輕傳道的失敗,並且用耐心和鼓勵陪伴他成長,終於使他成為忠心的僕人。求主賜下巴拿巴,在我們跌倒軟弱時,更求主讓我們能成為別人的巴拿巴。

 

  1. 馬可中途退出,必定讓保羅傳道的事工大受影響,保羅的責備和拒絕,也必然帶給年輕的馬可很大的傷害,而巴拿巴的堅持和寬容的心,一方面使福音的工作更加擴大,另方面也挽回了馬可的服事,這正是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的人得益處了。

祈禱:求主教導我們明白,不再把別人對我們的忍耐和等待,視為理所當然,而能真心珍惜身邊的巴拿巴。

馬可(三) -彼得屬靈的兒子

經文: 彼得前書五13

鑰節: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彼前五13)

參考經文:   林前四14--17;提前一2,18;提後一2;二1

提要

在馬可的服事中,成就最大影響最深的就是他寫成了馬可福音,這是有關基督生平的第一本書。透過他的筆,讓世人生動地認識這位的兒子耶穌基督,在世上所成就的工作。馬可如何能詳盡而逼真的記載耶穌的生平呢﹖好像他親眼見過,親身經歷過他所寫的一切情景,馬可第一手資料必定得自一位身歷其境的使徒,甚至可能是口述記錄寫成這本福音書。果真如此,無可置疑的,必定是使徒彼得了,因為在馬可福音中,處處可以看見彼得的影子,說話的口氣。 

其實彼得會稱呼馬可是兒子,這種親密溫情的關係,似乎暗示馬可是彼得帶領歸主的,彼得在屬靈上必定給予馬可極大的教導和幫助。彼得和馬可兩人在個性和經歷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存心良善、熱情衝動,卻又容易跌倒。當彼得看著年輕的馬可時,必定想起早年的自己,因此也特別珍惜他,帶領他,將他視如己

透過這位大漁夫,使用馬可文字上的恩賜,將福音傳給外邦人。馬可的一生為其信仰和服事而奉獻,雖然聖經對他的生平記載不多,但他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並不因此而降低,他為他的主走過艱困的一生,並沒有絲毫的後悔。

默想

  1. 在馬可的一生中,安排了三位聖徒來與他相伴,巴拿巴讓他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愛,保羅讓他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信,而彼得讓他看見什麼是真正的望,在我們生命中,也當追求信望愛的服事。
  2. 彼得雖然只在信中提到一句話,「我兒子」便足以代表他們之間親密的關係了。我們有多少屬靈的兒子﹖我們應該努力尋求這種屬靈的關係。

祈禱:全知、全能的主啊!能全然接納不完全的人,而我們這些罪人,卻常在別人身上挑毛病加以定罪。求主幫助我們能看見自己眼中的樑木。 

馬可(四) ─使保羅得安慰的人

經文: 歌羅西四10,11;提摩太後書四︰11;腓利門書24

鑰節:獨有路加在我這裏,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四11)

參考經文:   徒十二12,25;十五37─41

提要

二十年的時光過去後,在保羅的書信中,我們發現他們二人早已盡釋前嫌。這時的保羅已是位身經百戰的戰士,為主被囚在羅馬。在他書信中多次讚賞馬可,並且稱他為「同工」和「使他得安慰的人」(西四10,11;門20),可見他與保羅之間的感情和關係完全恢復了。因著他們的和好,他們服事的範圍也大大增加。如今,馬可在別加的懦弱完全被人忘記了,他成為一位傳福音的勇士。

保羅在為主殉道前,仍念念不忘馬可,在他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提到︰「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四11)是什麼讓保羅對這位曾一度退縮的傳道人刮目相看﹖究竟馬可在靈性最低點的別加開始,到後來在保羅書信中出現之間,作了什麼呢﹖據可靠的史料,他曾到過埃及傳福音,他是亞力山大的第一位宣教士,帶領許多人歸主,並建立了亞力山大的教會。

這位曾經一度畏縮失敗的年輕人,最後卻成為勇敢無畏的宣教士。相傳,他因傳揚那位為他死而復活的主,而被憤怒的埃及人毆打至半死,囚在地牢,最後被人活活燒死為主殉道了。

默想

  1. 不管保羅和馬可之間的衝突如何發展,我們卻看見聖靈在他們二人心中動工,致使他們重歸和好,前嫌盡釋,而能再度成為同工,成為安慰,成為好處。信徒阿,在你的服事和同工中,是否仍存有任何芥蒂和不滿,求主幫助我們,學習饒恕,接納和言歸於好。

 

  1. 從馬可的身上,我們看見過去的失敗是可以完全彌補的,過去的污漬是可以完全塗抹的,天生的懦弱者也可以蒙恩成為英勇的殉道者。聖靈阿!幫助我除去人性的軟弱和個性的缺憾,求您使我在失敗中學習不斷仰望您的扶持。

祈禱:主啊!有瑕疵的人性更突顯您的愛、包容和能力,只要人有願作的心,便重用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