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珍

 

1.     「你卻仍舊在那裏。」【來一11(直譯) 許多時候,我們獨自坐在爐旁烤火,會感覺非常寂寞,望見空著的座位,不禁掉下淚來。但是親愛的啊,你要知道,有一位看不見的,正在你的面前,只是你不覺得就是了。覺得固然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覺得是憑依心境,憑依感覺的,覺得也是憑依天氣和身體的狀況的。下雨、有霧、睡眠不足、痛苦難當,都會影響我們的心境,叫我們不能覺得。有一件東西比覺得更高超、更幸福。這件東西是不隨外面的情形轉變的。這件東西是甚麼呢?就是承認,承認那看不見的正與我同在 這樣奇妙、安靜、溫和、鎮定和熱切!親愛的啊,主在這裏,正在你旁邊,祂的同在是真實的。承認能幫助感覺,但是承認不憑依感覺。親愛的啊,有這樣一位熱情的朋友、全能的恩主與你同在,縱使有甚麼事情叫你流淚,也足能叫你悲傷的心喜樂了。─ 戈登

 

2.     「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那藉著天使所傳的話,既是確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該受的報應;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這救恩起先是主親自講的,後來是聽見的人給我們證實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同他們作見證。」(來二1-4)「希伯來書」是一卷勸勉的書,作書的人說:「我略略的把這些勸勉的話,寫給你們。」(來十三22)「勸勉」這個字,在原文裡面,是說「把一個人叫到祂的身邊、叫他注意一些事情,一面要勸告他,另外一面要勉勵他」。我們在這一卷書裡,常常看見幾個字「恐怕」「免得」,前面經節裡所用「恐怕」「免得」原文乃是同一個字。,還有其他的地方,中文聖經譯作「就當」「務必」「又要」「只管」在原文裡也是一個字,那就是勉勵的話。所以希伯來書是一本又勸又勉的書,勸我們乃是因為有危險,要我們能避免這些危險,恐怕我們跌倒了。勉我們乃是因為前面有更美好的應許,叫我們應當如此,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得著神所給我們的應許。在希伯來書裡,共有五次勸勉的話,第一次的勸勉,就是第二章第一節至第四節。第一個勸勉乃是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中間,第一章是基督的身分,祂的身位如何,到第二章特別注重基督的工作。在這兩章中間就說些勸勉的話。整本希伯來書都是這樣寫的,每一次有勸勉的話,神總是把一個很重要的題目擺在面前,恐怕我們失落那一件事,就勉勵我們應當來得著神所要賜給我們的。這麼大的救恩」是指著「榮耀」說的,特別是指著神的兒子要帶領眾子進到榮耀裡去說的。在希伯來書第二章第十節:「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神的兒子來到這世界作人的兒子,祂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們這一班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拯救出來,並且要把我們拯救進到榮耀裡去,叫我們能與神的兒子耶穌基督一同在榮耀裡面執政掌權,這一個就是這麼大的救恩。江守道

 

3.     「特要借著死,敗坏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2:14)在基督的死里,撒但那死亡的能力只一次遇到敵手,就永遠的被擊敗了。基督的死把其它一切的死都勾銷了。在亞當里的死,并不能了結一個人的歷史,但在基督里的死卻能夠,因為這是一個有權能的死。在基督里,那些該死的罪人都死了,因此那掌死權的魔鬼在他們身上再沒有權柄。他們既都已死了,正如同灰燼一般,再沒有起火和燃燒的可能。基督的工作不只是救贖,而更是把死毀坏——是徹底的毀坏。已燒成灰燼的房子,沒有第二次被焚的可能,因為如果第一次的焚燒已將一切夷平,第二次就沒有什么可焚燒的了。我們這些被救贖的罪人,既已在基督里死了,死亡就從我們身上過去了。現在我們所有的,乃是基督的不朽坏之生命。倪柝聲

 

4.     【來二10】「因受苦難得以完全。」鐵加上火成為鋼。土地是巖石加上熱,或冰河的沖壓。麻布是亞麻纖維加上清洗、梳劈、槌擊和紡織。好的性格也是一定有其附加的因素。偉大人物決不為世界所遺忘,但偉大人物不是由逸樂,而是由苦難所造成的。有一天,神必讓每一個基督徒看見:他們現在所反對的,乃是祂所用的工具,為要叫他們完全的。祂要他們成為磨光的石子,好用以建造天上的殿宇。─ 麥友

 

5.     「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來2:11)在第四本福音書的開端,那位布道者約翰形容耶穌是「父怀里的獨生子」。但在本書的末了,复活的主向抹大拉的馬利亞說:「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約20:17)這事以前,主耶穌在這本福音書里常題到「父」或「我的父」。現在,祂复活以后,祂再加上一句說:「也是你們的父」。這是何等的奇妙,因為現在是父的長子在說話,祂是那位「從死里复活的首生者。」祂已借著「道成肉身」,和被釘在十字架上,叫許多儿子得以生在神的家里。而在同一經節里(約20:17)。祂稱門徒為「我弟兄」。感謝神,因著祂的被高舉,你和我就得著了儿子的靈,使我們現在也可以呼叫「阿爸父」,「圣靈与我們的靈同證我們是神的儿女」。(羅8:16)倪柝聲

 

6.     【來二14】「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打破了魔鬼的頭,明明的羞辱了牠。主的死而復活,摔掉了撒但所有的工作。這裏有一個從死裏出來,死不能留住祂。復活的境界,是死所不能摸著的。那掌死權的,已經被主藉著死而復活敗壞了。今天,魔鬼對我們的攻擊,遠趕不上牠在十字架上所作的。牠是積蓄了所有的怒氣、打算、詭計,都擺在十字架上,想要消滅生命,卻都枉然無益。因此,沒有一個基督徒有理由可以懼怕撒但。我們靠著復活的生命,能夠勝過撒但!―《初信造就》

 

7.     【來二17】「所以祂凡事與祂的弟兄相同。如果我們的主,是以光明天使的身份來到世間,祂無疑能令更多人對祂肅然敬畏,吸引更多人追隨祂。但為要拯救人類,祂竟甘願成為人類的一分子。那不是單獨在外貌上的酷似,而是不折不扣地成為一個人。無論在言語、服飾,以至所有與罪無關的任何事上,祂都與常人無異。因此我相信,做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看見祂謙卑的榜樣,沒有會認為與窮人認同,為要使他們得救,是有失基督徒的身分的。─《戴德生嘉言錄》

 

8.     二章給我們看見,這一位遠超過天使的神的兒子,所以成為微小的人,沒有別的緣故,只因要帶神的眾子到榮耀裏去。換一句話說,就是要為神造出一班兒子來。再換一句話說,就是要為自己造出一班弟兄來。祂在天使中間找不到弟兄,只有在亞當的後裔中才能得到一班弟兄。主所以成為人,是要叫一班人成為神的兒子,成為祂的弟兄;祂所以進入卑微,是要帶我們進入榮耀。

 

9.     耶穌受苦受死的目的:(1)因著神的恩――神的旨意,神救贖的計劃;(2)為人人――為著要拯救人類;(3)因受死的苦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4)因受苦得以完全――經歷方面的完全;(5)使人成聖,成了贖罪的根源,使人成聖;(6)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7)救亞伯拉罕的後裔,不但脫離死,也不再怕死;(8)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體貼我們的軟弱』。―牛述光

 

10.  ※耶穌與我們:(1)耶穌為我們――『為人人』;(2)耶穌領我們――『要領許多兒子進榮耀裏去』;(3)耶穌救我們――『救他們的元帥』;(4)耶穌使我們――『那使人成聖的』;(5)耶穌稱我們――『為弟兄』;(6)耶穌釋放我們――『並要釋放那些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7)耶穌搭救我們――『體貼我們的軟弱』。―牛述光

 

11.  ※耶穌受的苦:(1)人生的苦難――『因受苦難得以完全』(10),叫主完全;(2)被試探而受苦,叫主體貼人;(3)死的苦,叫主得尊貴、榮耀。―牛述光

 

12.  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阿!」(來三1)「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四11)第二次勸勉的話是在第三章和第四章,那件重要的事乃是屬天的呼召,同蒙天召聖潔的弟兄!信主的人有一個屬天的呼召,那就是我們今生在神面前的天職,不論我們在地上帶著甚麼樣的職業,都是副業,我們真正的職業乃是天上的呼召。那個屬天的呼召是甚麼呢?乃是我們被召來作神的家,祂要住在我們的裡面、祂要住在我們中間。我們是被呼召來作基督的同伴,祂要我們與祂同在,並且與祂進入那個責任,來完成祂所定規的旨意。我們被召要進入祂的安息裡面,叫我們真正能看見基督為我們完成的一切工作,我們就安息在祂完成的工作裡面。我們既然有這樣一個天召,就應當常常思想我們的使徒主耶穌基督,祂是我們的使徒,在前面為我們開路,祂帶領我們進入幔子裡去,叫我們能與神有甜美的交通。我們也要趁著今天彼此相勸,我們要存著一個畏懼的心,唯恐我們失去這個安息,要竭力進到這個安息裡去。我們要小心,免得我們有個不信的惡心,免得我們心被罪所迷惑叫我們墮落跌倒了。江守道

 

13.  「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來313)人的心一剛硬,整個的人就變了,信徒的心一剛硬,屬靈的事都完了。神的話聽不進去,神的靈感不動,對神的愛不起反應,和主的交通完全斷了,對屬靈的盼望也失去了,不但對禱告讀經毫無興趣,對弟兄姊妹也沒有同情同感。總之,心一剛硬,就完全離棄神,被撒但俘擄,光景非常可怕,前途不堪設想,因為心一剛硬就要故意犯罪,結果是極其嚴重的。(來1026~31)心是怎樣變成剛硬的呢?這裡說是由於罪的迷惑。因為信徒本來是不願意犯罪的,要與罪惡相爭。如果失敗而犯罪,心中就極其難過,除非認罪悔改沒有平安,可是信徒漸漸地明知是罪,而還要去作,不理良心的責備,就被罪迷惑、引誘,覺得罪中有快樂、有好處,並且叫人認為犯罪不要緊。甚至覺得罪也不算罪,人有這樣的自由。因此繼續去犯。這樣,就是被罪迷惑,不顧良心的聲音,聖靈的感動,以至心越來越硬,對於神的禁止起反感,不服神的律法,與神對立,這豈不可怕麼。所以絕不能小看罪,從起頭就要拒絕,相信神的話,罪是從疏忽來的,它絕不會懷有好意,順從罪是走滅亡之路。

 

14.  【來四9】「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直譯)一位著名的事奉主的工人,告訴我們他母親的故事: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多憂多慮的基督徒。他常花數小時和她談話,想要叫她看見煩惱是一個罪,但是一點沒有用處。她曾飽經許多苦楚,特別是那些從未來臨的。一天早晨,他母親下樓來吃早餐,滿面笑容,和平常大不相同。他心中非常詫異,就問她甚麼事情叫她這樣喜樂。她告訴他,夜間她作了一個奇異的夢:夢中,她和一大群疲倦、背重擔的人,同在一條大路上行走。他們背上都背著許多黑色的包裹;她看見許多形狀可憎的惡魔,把那些黑色的包裹撒在地上,讓人去拾起來背著。她自己也像別人一樣,背著那些無須背的重擔,覺得非常苦重。過了一會,她抬起頭來看見一位人子,帶著一個榮耀的慈顏,在人群中走來走去安慰人。最後那位人子走到她身邊來了。她仔細一看,原來是她的主。她仰起頭來告訴祂她非常疲倦。祂帶著一個憂愁的笑容對她說:「親愛的孩子,這些重擔並不是我給你的,你用不著去背它們。它們是魔鬼給你的,魔鬼要把你的命壓出來,你知道麼?所以你只要將它們丟下來,連你的手指也不去摸一摸,你就會覺得道路容易了,你也會覺得像生了翅膀一樣。」祂用手一摸,看哪,平安和喜樂充滿了她的全身。她把她的重擔一扔,正想倒在祂的腳前感謝祂,她突然醒了,發覺她一切的掛慮都消失了。從這一天起,直到她死的日子,她成了全家最喜樂的一個人。─

 

15.  「因為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与靈都能刺入剖開。」(來4:12)有些神的儿女們很強調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是的,圣經的确告訴我們應該如此行(提后2:15)。但圣經也告訴我們,神的道要來剖開辨明心中的思念和主意。我們錯的地方也許就是:當我們沒有讓神的道做工在自己身上之先,卻企圖去分解神的道!我們是否曉得神的道那個滿有生命和能力的本質呢?是否讓它好像兩刃的利劍一般來對付并辨明我們呢?或者我們不過把它當作一本普通的書,只供一般閱讀和分析呢?關于圣經,有一件令人覺得奇特的事,就是它不是用系統的方法來使我們明白一些教義。我們也許認為,假如保羅和其他寫經的人,能集中在一起為我們預備一本詳細解釋的基督教教義手冊,豈不是更好么?但神并不允許這樣做。神若要解決我們一些神學問題的爭執是何等容易,但祂似乎很喜歡讓困惑臨到那些單憑智力去認識圣經的人!祂是防止人只去抓住一些道理。卻愿意用祂的真理來抓住人。倪柝聲

 

16.  「我們的大祭司 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寶座前……」(來41516)世上有各種受苦的人,受苦而又無人同情則更為痛苦,但人即或同情卻不一定能幫助,有些痛苦更是無法安慰,最多只能一灑同情之淚,只有全能的主有能力幫助人、安慰人、拯救人、解決人的一切難處,止住人的傷心眼淚。這位全能的主若不能體恤我們,不肯幫助我們,無意安慰我們,我們就沒有指望了,那我們在遭遇患難,痛苦的時候,只有傷心流淚,悲觀失望了。但我們的主耶穌卻凡事受過試探和我們一樣,所以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知道我們的痛苦,了解我們憂傷。祂也極其願意幫助我們,只要我們來到施恩寶座前,就能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祂能搭救我們受苦的人(來218)。許多信徒沒有得到這種恩典,是因為沒有到祂面前來,祂要向你說安慰的話,你沒有聽,祂要伸出施恩的手,你沒有拉,祂要解決你的各種難處,你沒有求。所以我們在受苦的時候,自己煩惱無用,求人也屬徒然,還是立刻到主面前來,向祂傾心,祈求,投在祂的懷裡,祂不會不理你,任你痛苦下去,即或要等一等才成就,卻要立刻藉著祂的靈和祂的話安慰你的心,加增你的力量,用愛來撫摸你的患處。

 

17.  【來四14,16】「我們既然有一位...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我們禱告上最大的幫手就是主耶穌基督,祂是我們在父那裏的中保,我們的大祭司,祂現在主要的職務,就是替我們在父前代求。祂從我們手裏把我們不完全的祈禱接過去,將其中的污穢潔淨了,錯誤更正了,然後用自己的名義,藉贖罪的功績和正直,到父面前去索取答應。弟兄姊妹,你對於禱告已經灰心了麼?快不要這樣。你的中保已經替你取得答應了,勝利已經在路上了。如果祂看見你已經放棄了祈求,這要使祂多麼憂愁、多麼失望呢!祂已經為你進到神的內室,已經將你的名字用兩手遞了上去;報好信的使者也在路上了,聖靈只在等候你信靠的時候,將寶座前答應的回聲 ─「已成了」─ 輕聲報在你心裏。─ 宣信

 

在每一個蒙答應的禱告上,聖靈都曾花了極大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可惜我們將祂的工作輕易忽略了。祂啟發我們的意志,叫我們看見禱告的需要;祂軟化我們的心來同意;祂催促我們的願望;祂叫我們清楚看見神的能力、智慧和恩典來享受慰藉;祂鼓勵我們倚靠主的信實來排斥一切的疑懼。所以在每一個蒙答應的禱告上,父、子、靈,都佔了極重要的地位。─ 安格雅各

 

18.  「因我們的大祭司,并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罪除外——受過試探,与我們一樣。」(來4:15-16原文)這意思是說,任何的試探主耶穌都受過,只是沒有受罪的試探。祂在世曾受過各种各樣的試探。祂吃苦的時候,也會感覺苦痛,被人誤會的時候,也會覺得難過。祂与我們一樣,經歷過多少的苦難,遭遇了多少的逼迫。祂的名被人棄絕,而且被人擺在一邊。祂孤單,無人与祂表同情。當祂遇著這种种的試探時,祂也會有与我們一樣的感覺。主從來不體恤罪,但主體恤人的軟弱。祂從來沒有說,我體恤你犯了罪,所以我饒恕你。但是,祂體恤你肉身的軟弱。什么是肉體的軟弱呢?就是我們魂的部份。這种的軟弱,祂會體恤。我們有肉體的苦難,我們的魂感覺難受。這种難受,主能體恤我們。倪柝聲

 

19.  「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58)許多不同的意志在一起就會發生沖突,人人都想照自己的意思行,在同一個世界裡,就造成各種的矛盾和分歧。世界和人都是神所創造的,有神的意旨,而人的意志和目的與神不合,不服從神,這就是罪的來源。人不能勉強神來順從人,因為人的意志是自私的,愚拙的,如果神順從人,一切都要變作混亂,錯誤了,況且神比人大,應當有權管理人,人是屬神的,是受造之物。從亞當到以後的世人都犯了罪,違背了神的命令,律法,旨意。因此都要滅亡,主耶穌基督為了救人而來到世上,祂自己必須順從神,才能作世人的救主,救人脫離罪惡。在天上好的境遇容易順從,而在苦難,不如意的情況下順從是不容易的。主耶穌就是在苦難中學了順從,直到死在十字架上(腓25~11)。祂這樣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59)。我們永遠得救的根源在於基督的順從,我們的得救則在於順從基督。不服從基督,就是不順從神,一切都完了,沒有任何前途,神絕不允許,不順從祂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今天就得學習在苦難中順從主。

 

20.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來六1-2)第三次勸勉的話,是在第五章至第七章,那件重要的事情,乃是「完全」。神要我們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進到完全的地步。我們知道「完全」在聖經裡就是指著「成熟」說的。我們不要永遠在基督裡作嬰孩,應當長大成人,因為這是神向我們所定規的旨意。如果我們在基督裡把根基打好了,我們就應當在這根基上面向上建造,不應當一直停留在根基上面永遠作孩子,一直不長大成人。因為神的旨意不單要我們作孩子,也要作兒子,所以我們需要勸勉,要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免得我們懶惰不長進,我們總要效法那些憑著信心和忍耐承受神諸般應許的人親愛的弟兄姊妹!「完全」是每一個神兒女的產業,因為神的目的是要我們完全,他生了我們就是要我們長大,這是每一個神兒女的產業。這個應許是給神每一個兒女的,那你為甚麼不長大呢?不要懶惰,我們需要花時間在神面前殷勤追求,你不要想躺在床上懶懶惰惰的等候餅會掉在你嘴裡。這樣,你永遠不會完全,你要向主有一顆心,長大不是為著自己,乃是為著父的喜悅。一個小孩過了三十年五十年還是那麼一點點,你看父母的心是何等傷痛,雖然父母還是愛他,但父母的心是傷痛的。弟兄姊妹!你就是不長大,神還是愛你的,但是祂的心是傷痛的,因為你沒有達到祂在你身上的旨意。所以我們需要在神面前有一顆心,主阿!我要長大,我願意將我自己擺在你手裡,我願意你無窮的生命在我裡頭運行。雖然有許多的苦難,我願意在苦難裡面來學習順從,因為你自己在地上的時候,雖然你是神的兒子,你還是因著所受的苦難學習了順服,你就成了永遠救恩的元帥。─江守道

 

21.  「并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來6:5)神的國是現在的,也是將來的。(參閱太6:1012:28)在時間上,它屬于未來,在經歷上,它今天已在我們中間了。神樂意我們在此時此地,就預嘗來世權能的實際。宇宙一切將要成的事實,應該是教會目前一些确實的經歷,因為一切都是屬乎她的。若僅僅知道國度里面的一切情形,諸如安息,永遠的生命,永遠的約,撒但的毀滅,神和基督的權柄等,這有什么用處呢?這些不單是將來的光景,更是此時此地可嘗的權能。嘗的意思,就是吃進一點點。這是筵席的開端。我們尚未全享國度里的一切佳美,但我們現在應該嘗嘗它。無論何時何地對于這屬靈的資源有所需要,我們就不要單單活在目前那樣的光景中,要學習預享善道,因為來世的權能是屬于我們的。倪柝聲

 

22.  「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來六12】信心的英雄今天在榮耀中指示我們:凡他們所成功的,我們也能。成功的祕訣不只是信心,也在乎忍耐。所以,不讓我們疑惑、焦急、沮喪,以致失去受主出乎愛的鍛鍊的機會。有一個打鐵的鐵匠說:「只有一件事是我所怕的,就是被神丟到碎鐵推裏去。當我鍛鍊鋼鐵的時候,我先把它在爐中燒紅,然後用鐵鎚錘它,又忽然把它投入一桶冷水中。這樣不久我便能試驗出來這塊鐵到底經不經得起鍛鍊,會不會裂成碎片。我把它這樣試驗至少兩三次,如果它經不起鍛鍊,我就把它扔在碎鐵堆裏;等到收舊貨的來了,我就一分錢一磅賣給他。照樣,我覺得主也用火、用鎚、用水試驗我,如果我沒有信心和忍耐,就經不起試驗,以致不能合乎祂的標準,我怕祂也會把我丟到碎鐵堆裏去呢!」雖然火是頂熱,鎚是頂重,水是頂冷,你還該憑信心和忍耐站住,因為祝福就在後面。讓我們和約伯同聲說:「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廿三10)。要一架鋼琴出聲,須用十一噸壓力。如果你經得起壓力,神就要把你壓出音調來,和天上的音樂相和。──

 

23.  「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人幔內。作先鋒的耶穌,既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就為我們進入幔內。」(來六19-20)「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十19-24)甚麼叫「幔內的生活」?第一,幔內的生活,就是活在神的面前,活在神的光中。如果我們光是活在人的面前,當震動來到的時候,就經不起那個震動。但我們若過幔內的生活,活在神面前,活在神的光中,那麼當大震動臨到的時候,我們裡面就有力量站立得住。第二,幔內的生活就是約翰福音第十五章中主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住)在我裡面的,我也常(住)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第三,幔內的生活就是哥林多後書第三章給我們看見的:「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帕子從我們的心裡除掉,我們就可以看見主的榮光,與祂面對面,聖靈就在我們裡面逐漸變化我們,把我們模成祂兒子的形像。第四,幔內的生活就是羅馬書第八章所說:活在生命之靈的律裡面。今天聖靈住在我們裡面,這位聖靈有生命之律。如果今天我們隨從聖靈、順服聖靈、體貼聖靈,聽祂的話,行走在聖靈裡面,這生命之靈的律就要使我們享受神兒子的自由。─江守道

 

24.  「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替他們祈求。」(來725)我們不只是有好的道理,更有一位可靠的救主,若只有一些美好的道理,信條叫人遵守,結果要和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一樣,有律法和先知的教導,卻不能謹守遵行,因而成為定罪的根據。但新約時代,神差來一位救主,祂不僅講許多寶貴的道理,也賜給人遵行的能力,祂不但為我們的罪死了,復活了,祂又升到天上,作我們的中保和大祭司,為我們代求,要保守我們到底。所以,當我們感到信心軟弱,靈性軟弱,無力得勝,無力自救,自己沒有辦法往前走,甚至要跌倒失敗的時候,當想到我們有一位救主,祂要救我們脫離罪惡,勝過世界,成為聖潔,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能搭救我們(來218415)。所以每當我們軟弱,無力勝過試探的時候,不必懼怕,應當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我們有軟弱和失敗,所以我們不離開主,不能不時時倚靠祂,常常禱告。因為離了主,我們就不能作什麼(約155)。

 

25.  「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都必認識我。」(來810)舊約時,律法寫在石版上,寫在書上。一般的以色列人不容易看到,只靠祭司利未人來教導,宣讀,以及先知所傳講的信息,但人的智力,記憶有限,並且缺少力量遵行,所以雖有律法萬條,他們卻很少實行。新約卻不是這樣,乃將律法放在人的心裡,寫在人的心上,使人自己直接曉得神的命令,旨意,以及神所要求和喜悅的,並神所禁止和憎惡的事,使人無可推諉,就是沒有人教導,也都認識神,這新約的律法,就是神的靈在我們裡面(結3627),也是主的恩膏,要在凡事上教訓我們。這是主的道,主的真理在我們裡面(約壹21439;約貳2;約參3)。主自己也在我們每個信徒的心裡(林後135;西127)。信徒的心中有主的靈,有神的律法,來指教我們,管理我們,我們就不能再推諉不知道神的心意,我們作事對不對,裡面會有感覺,有印證。若不合神的旨意,違背神的律法,裡面會有責備,不平安,甚至有定罪的感覺,而應當作什麼才合乎神的意思,心裡也知道,這和頭腦的想法不同,和一般的見解不同,我們必須聽從,順服。

 

26.  「他們不用各人教導自己的鄉鄰,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主!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來8:11)在舊約時代,人們尋求明白神的旨意,通常都是限于下列兩种途徑:(一)律法,(二)先知。但基督教不是根据告示,乃是根据啟示。你對基督是否只有書本上的知識?你對基督的認識是否只根据某些神真實的仆人所傳講的話,還是你直接与主發生接触?如果我們有一些与神親密的朋友,而他們又能夠時常將神的啟示交通出來讓我們共同分享,這在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上,是一件十分寶貴的事。一次又一次的,我們需要從他們得到發人深省的鼓舞,以及膏油丰滿的良言。然而新約卻肯定的告訴我們:「他們都必認識我。」而「認識」這個字的原意是「在他們里面認識我。」不管神所大用之人有多少從神而來的正确亮光,我們也不該獨一完全的靠他們的交通与扶持而生活行事。我們的責任,乃是听主自己的聲音,并且緊緊的跟隨祂。倪柝聲

 

27.  「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圣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9:11-12)如果我們要欣賞基督寶血的价值,我們必須接受神對寶血的估价。因為這血首先不是為著我,乃是為著神。舊約時代的贖罪日,很清晰的解釋這件事。利未記十六章告訴我們,在贖罪日,大祭司要將那獻為贖罪祭牲的血帶進至圣所,并在神面前洒了七次。這個祭物,當然是在會幕的院子里,公開在會眾面前宰殺而獻上的。但只有大祭司一人單獨的帶著血進入至圣所。在那些需要贖罪之人的眼睛所望不見的至圣所里,大祭司單獨的將贖罪的血洒在神面前。對于這件事我們必須非常的清楚,基督的寶血首先是為著要給神看的,不是要給人看的。這位圣洁而公義的神既接納了寶血,并且承認祂自己已經滿足了,所以我們對寶血的估价,也就應該扎根于這個神圣的事實。

 

28.  「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 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來928)有的信徒感覺到愛世界不應該,其實也沒有什麼可愛的,因為它不久將要過去。但另一方面好像沒有什麼事可作,對於屬靈的追求摸不到路,為主工作也找不到門,閑著時心裡感到空虛。所以可能到一個地步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作什麼都感到沒有意思。這時撒但就會來引誘,不是叫人重新回到世界裡去,隨從肉體活著,就是灰心喪志,凡事不作。這時,應當謹慎,千萬不能退後,放任自流,甚至犯罪,那後果是極嚴重的,那並不能解決心中的痛苦。當你感到無路可走的時候,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等候主的再來,這似乎不是一條路。等候與閑著,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叫人難以忍受的,但等候主的顯現卻比走路更直接,更近目標,比作工更積極,更討主喜悅。等候對於肉體是難受的,對心靈卻有益處。因為等候主的緣故,就除去邪情雜念,無益言行,因而成為聖沾,敬虔,這包含盼望、忍耐、安靜、自守,而且是不住的等候。在等候之中當然可以作主所指示的工作,但以等候為主,成為一個等候主的人。主就要向這樣的人第二次顯現,來拯救他們,脫離罪惡痛苦的世界,而進入神國的榮耀裡去。倪柝聲

 

29.  「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圣所來到神面前。」(來10:19-22)我第一次前來親近神,是借著基督的寶血,而要持續這個新的關系,每次都是借著祂的寶血。我是借著這一個根基得救,也是借著這一個根基來維持我与祂的交通。你說:「那是太簡單了,這不過是福音的初階而已。」是的,但我們中間許多人的難處,就是离開了這簡單的初階,也許有人自以為靈命長進了,就無須借著寶血了,然而,這是斷乎不可的。因為這是唯一到祂那里的平安途徑。假如寶血的功效是有絲毫改變的可能,我們親近神的根基,就不那么可靠了。但基督的寶血從沒有改變,也是永不改變的!神何時看見寶血,何時就心滿意足了。所以,我們親近祂,總是坦然無懼的。倪柝聲

 

30.  「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來十19-20)第四次勸勉的話,乃是在第八章至第十章,我們今天可以過幔內的生活,這是從前人所不能作的事。在古時人只能遠遠的敬拜神,因為通到至聖所的道路還沒有開通。但我們感謝讚美神!今天因著主耶穌的血,我們能夠坦然進入至聖所。我們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把祂的身體裂開,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就是通到至聖所裡面去的路。當我們的主在耶路撒冷城外被釘十字架的時候,祂最後說一句話,說「成了」,祂把自己的靈魂交給神。就在那一刻,在耶路撒冷城聖殿裡面,那個隔開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就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這個就是說:主耶穌身體裂開,就是那幔子裂開,神就能來到人的中間,人也能來到神的面前,這一個至聖所的路已經開通了。並且我們的主,今天在天上作我們的大祭司,祂永遠活著,為我們禱告,叫我們不只能進到至聖所裡面,並且我們能繼續的住在那裡。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神為我們預備了這一個生活,可以天天過幔內生活,祂不願我們住在外院,雖然在外院我們可以獻祭,那就是說我們可以接受耶穌作我們的救主,我們可以認罪仰望祂寶血潔淨,但我們的神要我們過那更深的生活。祂也不要我們住在聖所,雖然在聖所我們可以事奉,我們也應當事奉燒香,就是說:我們應當常常禱告、敬拜。應當擺設陳設餅,那是為主作見證。也應當點燈,叫主的光能照亮這世界。雖然這是我們事奉的地方,可是這不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每一個神的兒女應當住在幔子裡面,我們可以在院子裡獻祭。可以在聖所事奉,但是我們所住的地方必須是至聖所,這是神在基督裡為我們所預備的恩典。江守道

 

31.  「并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洒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來10:22)我們除了借基督的寶血以外,還能憑什么膽敢進入至圣所呢?但我必須自問,我是否實實在在的靠著寶血,抑或借著其它的方法進到神面前?我說「借著寶血」,這是什么意思呢?這乃指著:第一,我認識自己的罪;第二,承認自己需要寶血的洁淨,第三,我親近神是根据主耶穌所成全的工作。我只靠著祂的功勞來到神面前,而永不能憑著我自己的德行。例如:今天我特別仁慈或忍耐,或者今天我為主做了一些工等等,都無濟于事。我也許看錯了,但我還是擔心我們中間有些人會如此想:「今天我比較謹慎一點,今天我做得更好一點,因此,今天我能更有把握地親近神,并能禱告得更好!」不是的!絕對不是的!一個清洁的良心,永遠不是根据我們的德行或成就,只能根据主耶穌所流寶血而成功的救贖工作。倪柝聲

 

32.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10:25)基督是教會的頭,而「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里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羅12:5)所以一切基督徒的關系,是肢體間彼此的關系,而從來不單是一個頭和肢體們的關系。當一個使徒在傳講一篇偉大的真理,台下所有的信徒都在點頭贊許,并且口中頻頻說出熱切的「阿們」時,從這個光景看來,似乎整個聚會的屬靈空气是何等的深透彌漫!然而只有當信徒們自己彼此相聚的時候,才能顯出他們實際的屬靈情形。那個「台上講,台下听」的原則,對于傳福音給罪人,有其重要之一面,可是卻易于養成基督徒生活的被動性。只有那「圓桌交通」的原則,就是信徒互相勸勉,教會才能在生命中長進。我們的交通和聚會,是否有了「彼此」的真實印記?倪柝聲

 

33.  「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來1036)神已經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彼後14),祂不只應許賜給我們永生(多12), 並且應許進祂的國得祂的榮耀,承受天上各樣屬靈福氣,基業(帖前212;弗13~6;雅25)。此外,還有許多的賞賜(雅113;提後48)。舊約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預表得救,但還須要走一段路,才能進入迦南,承受神所應許的美地,其中許多人因犯罪而倒斃在曠野,未能進迦南得地為業(林前101~11;來37~19)。所以這裡警告我們說,必須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若有人中途犯罪,跌倒退後,就失去所應許的福分(來1038~39;弗55)。為此聖經中有許多的話教訓信徒,要謹慎小心不可犯罪,並要努力追求,好得到將來的應許。如果一信主就完全得到一切,就不要奔走,力求生命長進,明白真理了,那是不對的,我們必須遵行神的旨意才能進天國(太721)。將來要根據現在的一切情況受審判,得報應。永遠的前途,得失也是根據今生的情況而定的。所以必須努力追求明白真理,遵行神的旨意,達到神的要求和目的,絕不能隨便度日,貪愛世界為肉體活著

 

34.  「義人必因信而活。」【來十38(直譯) 眼見和感覺常會代替信心。高興的情感和滿足的經歷,僅是基督徒生活中的一部份,並不是全部。前途中埋伏著的試煉、逼迫、爭戰,絕非不幸,乃是我們必須受的訓練。在這一切患難的經歷中,不管我們的感覺怎樣,我們必須認定主活在我們裏面。許多人因感覺而跌倒;他們依靠感覺,不依靠信心。有一個姊妹告訴我們:她有一次覺得神離開了她。祂的恩典、憐憫似乎完全跑開了,她在這種情形之下有六星期之久。有一天神對她說:「妳一直在外面的感覺上尋找我,所以找不著我。這六星期中,我卻在裏面等待妳,妳應當到妳靈中的內室裏來找我!」我們應該分辨情感和事實。這是何等快樂的一回事:當魂感覺孤單、淒涼的時候,我們的信心仍能說:「我看不見你,我覺不到你,但是你始終在這裏,所以我一直是這樣的我。哦,主,你一直在這裏。荊棘雖然沒有燒燬,但是的確被火燒著;我要把我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我所站的是聖地。」─《基督徒報》

我們應該信神的話語和能力,過於信我們自己的感覺和經歷。我們的磐石乃是我們魂中的海潮。─ 羅斯福特

我們的眼睛應該凝視基督所已經完成的工作。我們應當仰望耶穌,張起我們的帆來,勇勇敢敢的與浪相搏。不要留戀在不信的港口裏,不要躺臥在黑暗的死寂中,不要任你的感覺上下顛簸。屬靈的生活不是蹲伏在情感上的,也不是留戀在淺水裏的。撐開去!撐到狂風大浪中去。信靠主,祂是管理洋海的主。飛鳥越飛越高,越是安全。如果牠飛得低──靠近地面──牠也許會陷入捕鳥者所設的網羅裏去。照樣,如果我們一直匍匐在低地上──依靠感覺情感──我們就要看見,我們自己將被千萬種網羅──懷疑、失望、誘惑、不信...所纏累。這就是「好像飛鳥,網羅設在眼前仍不躲避」(箴一17)。─ 馬克特夫

 

35. 「只是義人必因信而活。」 【來十38】每一次有一屬靈的經歷,原則總是這樣:先有一山頂感覺的快樂,隨即有一山洞的經歷,然後有一山頂實在快樂。當我們剛聽得一新的真理,覺得頂快樂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就得著了。跟著來的,就是試煉――在山洞裏覺得一切都是黑暗;也千萬不要以為是失去了你當初所得的真理,經過山洞而存在的,才在實際上有所得著。神的目的,就是要除去你情感的生活,要你因信而活,不是著感覺而活。信心是原則,感覺是靠不住的。神是把你感覺的械繳去,使你有機會信神。

 

36.    「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這話引自哈巴谷書二章四節。在新約裏,還有兩卷書曾引用過這話,一在羅馬書第一章,一在加拉太書第三章。『得生』也可譯作『而活』。羅馬書是指罪人因信得生,著重在『得生』;加拉太書是指人得生是因著信,著重在『信』;希伯來書是對信徒說的,所以譯作『因信而活』更好。因信而活,是基督徒生活的原則。神必須把我們從感覺中帶出來,進入到因信而活的裏面去。神要我們得著祂的真理,但祂不是要我們在感覺裏得著,乃是要我們在信心裏得著。因信而活,是能在枯乾中度最快樂的生活,在最快樂中度最枯乾的生活。『他若退後,我心裏就不喜歡他。』你如果因信而活,就必定有一個態度:一心求神的喜歡,決不肯退後。

 

37.  「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至靈魂得救的人。」(來103839)人一信主之後就要一直堅信下去,要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分了(來314),必須因信而活,因信走路,因信神的話真實,神的應許可靠,神的命令可畏,而切實遵行神的旨意,最後必得神所應許的一切福分。最大的危險是中途退後,信心軟弱,動搖。對於屬天永遠的盼望失去興趣,因著道路艱難而灰心,卻回頭看世界很可愛,追求現實,專注肉體的需要,希圖苟安一時。這樣,就退後了,不再走十字架的窄路,而走回隨從肉體情欲,貪愛現今世界的(提後410),似乎是自由的大路。結果呢?神心裡很不喜歡,因為那是走向沉淪的路,失去盼望和永遠的福分。今生來世都落得一場空,真是可惜可悲到極點。人不能妄想追求地反而得到天,走滅亡的路,反而得到永生(太71314;腓31819)。惟有羨慕天上更美的家鄉,奔走神所擺在前頭的路程,才能到達那榮美的應許之地(來121)。

 

38.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全本聖經只有這一節,講到信心的定義。『實底』這字繙得準一點,是該繙作『顯實』。意即有一種本能,能把一件東西顯為實在。比方,眼睛把顏色顯為實在,耳朵把聲音顯為實在。所有神的事實,都是實實在在的,但是,只有信心,才能把神的事實證明出來。信心不是頭腦裏明白一件真理。信心乃是看見了一件事實,能把那件事實證明出來。―倪柝聲《得勝的生命》

 

39.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基督徒的一切基礎都在於信心,沒有信心,就什麼都空了,與神與天堂與永世都沒有關係。那也就用不著作基督徒了,那一切都是看不見的,都是將來的事。除非用信心,就沒有法子與那一切發生關係。沒有信心,就覺得神太遙遠了,將來的事太渺茫了。屬靈的事太不實際了,反而是眼見的,現在的事更實際,有用,何必追求那些虛緲,沒有把握的事呢?但信心正與此相反,它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它看天上將來的事比地上的事更為真實。屬神屬靈的事比物質的更為確定有把握。因為眼前的事都是暫時的,一轉眼就要過去,所謂現實不過是目前很短的時間之內而已,但那屬天,屬靈,未來的事,卻是永遠的真實,想逃避改變都不可能。所望和未見之事所以確實可靠,因為那是神所應許的。創造萬有的神,天地的主絕不會欺騙說謊,所以信神和神的話必無錯誤。

 

40.  「信就是對所望之事的實底(實體化)。」(來11:1達秘譯本)我們如何將一些東西「實體化」?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實體化一些東西。我們不能生存在一個沒有「實體化」的世界里。一件「物質」必是一個物體,是在我面前的某些東西,雖然它可能像聲音或顏色那樣,是我們所無從触摸的,「實體化」就是在我身上有了某种視听的官能,將那些不能触摸得出的「物質」,成為我所能感應或辨認得出來的實際東西。例如:黃的顏色是十分實在的,但如果我們閉著眼睛,那么,黃色對于我就失去了它的實在性,并且是全然消失——至少我沒有它存在的感覺了。但借著視覺的功用,我以我的視覺官能去把它「實體化」,那么黃色對于我就具體化了。不只那顏色是呈現在我面前,并且它在我的意識里也成為實際了。哦!神賜給我的視覺,真是多么的寶貝!但我們在基督里「所盼望」的事物,比那些触摸不著的聲音、或顏色更加實在,因為那是永存不朽的,所以就更實際了。同時神已賜給我一個很寶貴的官能,得以將那永存的事物「實體化」。信心——神儿子的信心,就是這個寶貴的官能。信心將那屬靈的事物,在我的經歷中成為我生命里的實際。信心安定在神的信實上,就能將我在盼望中而未見的事物「實體化」了。倪柝聲

 

41.  我們不但相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些尋求祂的人(來116),所以因信順服神,走在祂所指示的路上,盼望得到祂的應許。這就是自古以來所有聖徒的特徵,過信心的生活,走信心的道路,不憑眼見,不憑人的理想,只憑信心,似乎是愚昧和冒險,卻是最智慧最有把握的,因為信心使自己與神合而為一了。

 

42.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神是』,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直譯)信心在危急中更能發揮它的力量。聖經中充滿著危難的日子。它的故事由危難的日子所構成的;它的詩篇,是在危難日子中獲得的靈感;它的預言,也與此有關;它的啟示,也以此為透露的媒介。危難的日子是通往光明之路的踏腳石;是神的機會,也是人類智慧的訓練所。詩篇第一百零七篇歌頌耶和華的慈愛,此外在每個救贖的故事中,危急存亡之秋,往往是神的好機會。人的才智窮竭,絕望無援的時候,是神的能力開始發揮。記得嗎?神曾應許 對從未生過孩子而老得形同朽木的夫婦,將可獲有後裔,並且多如天上的星,又如海邊的沙。你可翻開聖經,再讀一讀以色列人在紅海得救的故事,還有以色列人抬著約櫃,從約但河中涉水而過的故事。危急勝於灰心。信心不會使危急變成絕望。信心的任務是支持你去解決危難。在危難之際,信心的反面就是灰心。信心維持不變,就能得勝。─ 蔡特威克

 

43.  「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三項關于神的事實,构成了真實信心的基礎:(一)祂能(太9:28);(二)祂肯(太8:2-3),(三)祂是(來11:6)。請你特別注意,我所題的最后信心的基礎,不是指著含糊的相信有一位神,而是要确信神是一位活的神,且是現在的,并在積極行動中的神。讓我們假設你在帶領一個罪人歸向基督,你和他一同禱告——而他自己也禱告了。那時,你問他目前站在什么地位上(得救或沉淪)?如果他回答說,神能夠拯救他,你對這答案滿意嗎?如果他再進一步,肯定的說,神愿意拯救他。這答案夠了嗎?絕對是不夠的,你對這答案必不會滿足,直到他表示确信神現在已經拯救了他,并且神現在已是他的救主。如果我們只認識「神能」和「神肯」,而缺少了「神是」,我們在屬靈上是不能達到任何的結果的。因為神的能力和慈愛,只能鼓勵我們,叫我們有盼望。但信心乃是建立在神現在的行動上。除非你能夠說:「我的所是和我的所有都是因為基于「神是」!」不然,你就不要認為自己有了信心。倪柝聲

 

44.  「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來11:7)我們不能說「借受浸而重生」,但我們可以說「借受浸而得救。」那就是從宇宙,或稱世界的體系里被救出來。我們是因犯罪而被牽涉在撒但所統治的世界體系里。得救就是從撒但的世界里走出來,而進入神的里面。在主耶穌的十字架里,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彼得寫到那一家八口借水得救的預表,就是指著這個意思。當挪亞和他一切所有的都進入方舟時,他們憑著信心,走出那個敗坏了的舊造的世界,而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复活)里。這件事情的要點,不重于他們脫离洪水的淹沒,乃重于他們脫离了那敗坏的體系。這就是得救。當你受浸進入水里時,也表示你的世界和你一同進到水里了。從水里上來時,你已在基督里,但你的世界卻已埋在水里了。倪柝聲

 

45.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來十一8】他往那裏去,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神與他同去,這就夠他放心了。他對於所得的應許,雖然不很清楚,但是他對於賜應許的應許者,已夠清楚了。他不看前面的難處,只看那全能、全智、公義、信實、永遠活著的神。這樣的一位神,既安排了他的路程,當然不會與他兒戲的。哦,這是榮耀的信心,你也可以作得到的。當祂打發你出去的時候,雖然路線還未顯明,但是你儘可信任那打發者──天地之主,宇宙之神。─ 梅爾

光是歡歡喜喜的和主一同出發冒信心的險,那還不夠,還當把你自己所幻想的路程表撕得粉碎。你的嚮導知道怎樣引領你前進。祂將領你經過一條你所想不到的路徑。祂不知道懼怕,祂也希望你因著祂的同在不知道懼怕。─

 

46. 「亞伯拉罕...出去的時候,還不知道往那裏去。」 【來十一8】這就是不憑眼見的信心。凡憑眼見的,就不是憑信心,乃是憑理由了。輪船橫渡大西洋,也是本著信心的原則的。我們在海面上看不見甚麼途徑,也看不見甚麼海岸,我們卻能一天過一天,在航海圖上畫著標號。當輪船行若干哩的時候,我們立刻就會知道,我們已經到了甚麼地方。但是,我們是怎樣來測量和畫我們的行程的呢?我們的船主,每天拿著祂的測量器望著天,藉著太陽來規定祂的行程。祂是藉著天上的光──不是地上的光──來航行的。信心也是這樣航行的──望著天,藉著神的光;雖然並沒有看見航線、燈塔,或者途徑。許多時候,信心的腳步似乎牽引我們進入了黑暗和災禍,但是神開了路,夜半變成了黎明。讓我們今天也這樣前行罷!─ 不是因著知道,乃是因著相信。─《地上的天上生活》

我們中間有許多人,常常要先看清路程,纔肯起行。這樣,怎能在基督裏有長進呢?信、望、愛,是不能像長熟的蘋果那樣從樹上摘下來的。聖經的開頭:「起初」後面接著就說「神」。神是全能的,神不單引領那自己能幫助自己的人,神也引領那自己不能幫助自己的人。你只要全心倚靠祂就是了。等待神,比用自己的腳,更能迅速抵達我們旅程的終點。良好的機會,常是因審慎過度失去的。─

 

47.  「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儿子獻上。論到這儿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后裔。」(來11:17-18)當神要求亞伯拉罕獻上以撒時,我們可以估量到亞伯拉罕會說的話。他可能爭辯說,驅逐以實馬利那個命令,雖然明了,但這項新的吩咐,不只要求逐出以撒,更要將他殺死,那就确實難以理解了。因為以實馬利是亞伯拉罕自己錯誤努力的結果,所以能夠尊重神的決定,將他赶出家門。但是以撒,那就迥然不同了,以撒是完全從神而來的。神將以撒賜給亞伯拉罕不單是滿足他那渴慕子嗣的心,更是為成全神向亞伯拉罕所應許的心意。如果以撒也要放棄,神又怎樣做事呢?但亞伯拉罕已經學會了不跟神講理由,他完全沒有絲毫的抗議。他甚至連獻祭也不提,他只是說要往摩利亞山上敬拜,而真實的敬拜也就是這樣——將神賜給我們的所有恩賜,并我們一切丰富的經歷,以及我們在祂里面的全部盼望,都奉還給祂,結果是從神自己,獲得至大無盡的喜樂。倪柝聲

 

48.  「雅各因著信扶著杖頭敬拜神。」(來11:21)新約的作者選中了雅各這個似乎是軟弱的記號來描寫他的信心,這是十分卓越動人的!其中的原委乃是:神在毗努伊勒所做的神圣一摸,把那個搶奪者所有超然丰富的天然能力,都實實在在的帶到了盡頭。如今在他身上所表現的,乃是一位滿有恩惠之神的王子,与神一同站在君尊的地位上,并且扶著杖頭敬拜神。有一天,我和一位年青弟兄共進晚餐,主正在向他說到這關乎我們天然能力的問題。他對我說:「當你知道神已遇見你,并給你一次根本的對付,同時你也接受了那使你「無能」的一摸。」這是多么有福的事!在我們中間的桌子上有一碟餅干,我拿起一塊把它擘為兩半好像要吃的樣子,然后,我很小心地再將那兩半合并一起,我對他說:「這塊餅干好像是完整的,但它再不是和從前一樣的了!是嗎?什么時候你的背脊骨斷了,你就會順從神那最輕微的感動了。」倪柝聲

 

49.  「他因著信,就离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來11:27)神在造就祂眾仆這件事上,是最完全而徹底的。讓我們思想一下摩西所學的功課,如何使他有分量率領以色列民出埃及。他的生命開始于從水里被拉出來,這個得救的經歷,借著他自己的名字(摩西),叫他畢生難忘。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出埃及」——得胜了死亡。此后,他必須下一個決擇,放棄法老王宮中的一切榮華,這宣告了他的另一次「出埃及」——世界在他身上再不能轄制他了。然后他進入一段隱藏的生活中。四十年之久,這位滿有才干的人,在世界曠野中是完全消匿了。只有經過這樣的造就和對付,神才能在荊棘的火焰中,再一次呼召他去經歷另一次的「出埃及」——從軟弱和放逐中出來,成為杰出而有新能力的以色列拯救者。一個人只有在經過這樣的考驗:己、世界、和死亡在他身上被除掉了,然后神才能使用他,而負起領導的重任去進行以色列民的拯救工作。倪柝聲

 

50.  「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十二1】有許多重擔,它們的本身並不是罪,但是會叫基督徒分心,變成他們長進的障礙。其中最有害的是灰心,灰心實在是一個拉我們往下的重擔。以色列人不得進入應許之地的原因,就是發怨言。民數記明明告訴我們:「...向我發怨言...」。一點的不知足,常會造成悖逆的罪。所以我們永遠不當讓我們自己有一點自由,來疑惑神在凡事上對我們的慈愛和信實。我們怎樣抵擋別的罪,也當照樣抵擋疑惑。當我們堅拒疑惑的時候,聖靈會來幫助我們,賜給我們得勝的信心。我們頂容易流入疑惑,猜想神已經棄絕我們,我們的盼望行將破產。讓我們拒絕叫我們失望、不快樂的思想。我們不能感覺喜樂的時候,讓我們「以為...喜樂」(雅一2),憑信心來喜樂;這樣,神必使它變成事實。─

魔鬼有兩個最大的詭計。一個就是叫我們失望,一個就是叫我們疑惑──斬斷我們與父神中間的信心連索。當心啊!不要被牠的詭計欺騙了。─ G.E.M.

應當盡力遠避憂鬱,好像遠避撒但一樣;但是多少時候,我們遇見了它,它便釘住我們,直釘得我們的心變色。憂鬱會叫凡事變色。它會使一切東西變得「不可愛」,它會使未來的希望淪入黑暗,它會剝奪人一切的熱望,鎖住人一切的能力,給人一個精神上的麻痺。一個經歷很深的信徒告訴我們說:「喜樂能使工作順利。當我們插上喜樂的翅膀時,我們的工作也會作得迅速了。憂鬱是剪去這種翅膀的,換句話說,憂鬱能挪去我們工作的車輪,使我們的車輪像埃及人的車輪一樣,脫落難行。」─

 

51.  ...存心忍耐,奔...」【來十二1】「存心忍耐,奔!」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奔」的時候,常是缺乏「忍耐」的時候,因為「奔」的時候,常是急急想達到目標的時候。我們平常說起「忍耐」,立刻就會聯想到「靜止」。然而我以為靜止的忍耐,並不是最難作到的忍耐。我相信有一種忍耐更難作到,就是那同時能「奔」的忍耐。固然,在悲傷的時候不動,在不幸的時候不言,需要極大的忍耐,可是我知道一件事需要更大的忍耐,就是在襲擊之下繼續工作──心中負著重壓,仍不停止前「奔」,靈裏深感痛苦,仍然勉力盡職。這纔是基督的忍耐!許多人雖然不哭泣,卻滿了愁煩。但最難的是,神要我們學習忍耐,不是在床上,乃是在街上。神要我們埋葬我們的悲哀,不是在寂靜中,乃是在活動中。在工作的時候,在與人來往的時候,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沒有一種埋葬比這種埋葬更難,可是就是所謂「...存心忍耐,奔...」哦,人子啊,這就是你的忍耐!這就是又等又奔的忍耐!雖然你沒有一刻不背負著極大的憂傷,可是我看見你仍在迦拿變水為酒,在野地變餅、變魚。人都向你求雲中的虹,我要向你求更大的;求你叫我作一條雲中之虹,一條叫別人喜樂的虹!─ 馬得勝

 

52.  「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十二1】「重擔」、「罪」是撒但的兩個要隘。牠要我們犯罪,如果我們不犯,牠就叫我們心頭負重擔、難過、憂愁、鬱悶、受壓制。得勝的法子就是運用我們的意志。「放下」、「脫去」,卻是意志的行為。這些意思就是我們用意志去推辭罪,推辭重擔。―― 倪柝聲

 

53.  「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豫備了一座城。」(來十一14-16)「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十二1-2)第五次勸勉的話,是第在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在第五次勸勉的話裡面,神為祂兒女所預備那最終的目標,擺在我們前面的是甚麼?究竟祂要我們進到怎樣一個境地裡去?按照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的話,神擺在我們面前有一個最終的目標,是要我們達到的,就是那個天上的家鄉,那座有根基的城,那長子的名分和福分和那不能震動的國度,這是神為著祂的兒女所預備的。既然是這樣,我們在地上應當努力的奔跑,把所有的攔阻都除去,並要仰望我們的主耶穌,叫我們能跑完我們當跑的路程。將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因為有時我們跑得很疲倦,把手放下來了,腳也很酸了,每個賽跑的人都有這個經驗,就在這個時候,你更要加把勁往前衝,這樣就能得到獎賞。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最末後的時候,乃是我們更要追求的時候,因為在這個時候最容易灰心喪膽,最容易手下垂、腳發酸。所以特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受勉勵,我們要追求,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江守道

 

54.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 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我們信主之後,還有許多應當追求的, 並不是就此等候將來上天堂,現時在世界中可以過一種屬肉體的生活。這是與神的旨意不合的,我們信主的人在地位上已經改變了,但在實際的生命上還需要徹底的改變。神對我們也有許多目的和要求,盼望我們能夠達到,以免達不到神的各種目的,而失去可能得到的各種福分,獎賞。有一個要求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神的旨意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437),因為神是聖潔的(彼前115),人非聖潔就不能見主,我們不能設想在聖潔的神面前會容許罪惡和污穢,而不與之遠離,不聖潔不但不能蒙神的喜悅, 並且要遭到管教和懲罰。如果管教和懲罰仍達不到目的時(來1210),將來就要被棄絕了(來121617),因為神是要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13527)。為此我們要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71)。這必須求主借真理,就是神的道,和聖靈的感動使我們成為聖潔(弗526,約1717;帖後213),以至全然成聖(帖前523),像主一樣(約壹33)。

 

55.  「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來1216)恐怕沒有任何交換,比以掃所作的更吃大虧,他為了一時的饑渴發昏,不惜用長子的名分換一碗紅豆湯喝(創252934),以至連子孫後代都遭受不可估計的損失。不過以掃的故事不是絕無僅有的,在許多人身上常常見到,這裡特別警告信徒,恐怕有人貪戀世俗如以掃,因一點屬世的好處,屬肉體的情欲,為一時的需要竟將神的應許,屬天的福分,永遠的榮耀放棄了,甚至連主都不要了。罪惡、情欲、迷惑、物質的引誘,力量是大的,但那只能是一時之間,不久應當醒悟過來。像以掃那樣,懊悔、號哭、切求。不過已懊悔不及了,還是現在醒悟吧!一碗紅豆湯是多麼少得可憐,長子的名分是多麼大得無比。在這裡提到在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來1223)。所以失去長子的名分,關係到天上新耶路撒冷的地位和福分,失去那永遠榮耀的所在和基業,真是再沒有比這個損失更大的,而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約壹217),連喝過紅豆湯的肉體也要消滅無存,所以不要為肉體而喪掉靈魂。

 

56.  【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儿子。」(來12:6)單憑看見异象(屬靈的啟示),是不能叫一個人的生命有所改變,這可以說是确定的。請想一想雅各所夢見的梯子。他因著自己那彎曲詭詐的行為,以致失去了家庭和父親的產業。雖然如此,神仍在伯特利向他施恩,給他一個何等奇妙的异象,使他感動地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隨著這异象所給他的應許,又是多么的丰盈!而且是毫無條件的。然而,雅各卻相反的以「如果如果如果然后我就必」來回答神。他甚至向神也要玩弄手腕,討价還价,他仍然是那位本性難移的雅各。可是不久,他与拉班發生了關系,拉班是另一個像雅各那樣的人。神就是借著這些种种的遭遇,使雅各經過了多年折磨而受到有效的訓練。這個在家庭內最得寵的儿子,竟被苦待勞役。但是神的道路和方法,永遠是對的!最后當他再回到伯特利時,他已改變成了一個新的雅各。倪柝聲

 

57.  「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來12:23)沒有一件事會比我們承認主,更能叫神心滿意足的。主耶穌常常說:「我是。」祂也愛听我們說:「你是。」這點我們做得太少了。當事情錯誤百出,一切都顛倒混亂的時候,不要禱告,卻要向主承認說:「你是主!」在這世界動亂的今天,我們要站起來宣告耶穌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祂要听我們傳講我們所知道的!還有,當撒但一听見圣徒積極的把事實宣揚時,它就發抖了。耶穌的名是超乎万名之上的名,我們當把這圣名宣布,向仇敵宣布!當我們的禱告沒有果效時,我們所見證的話常是大有功效的。圣經告訴我們,要面對高山直說:「你挪開!」。倪柝聲

 

58.  【來十三15】「我們應當...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一個傳道人在鄉村工作。某天晚上,無意之中走進了一所又暗又髒的小屋。他聽見屋隅發出微弱的聲音問說:「是誰?」他擦了一根火柴,從火光中看見了地上的缺乏和痛苦,但充滿喜樂和平安:一個老婦人臥病在床,她患著風溼症,痛苦異常,可是她仍很平安,很喜樂。那時正是最冷的二月,她沒有燃料,也沒有糧食;沒有燈光,也沒有照料的人。她所有的,只是依靠神的信心。人生的痛苦,在她身上都齊全了,一點也沒有甚麼可以叫她快樂的了,可是她仍舊能夠發出「哈利路亞」的讚美來,好似一無缺乏和病痛一般:――「無人知道我所經歷的困苦,無人知道,除了耶穌;無人知道我所經歷的困苦 ─哈利路亞,讚美主!」她真是「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四8~9)。馬丁路得在他的病榻上頂痛苦的時候,仍不住的讚美和感謝,並傳這段信息:「這些痛苦和困難,很像排字人所排的鉛版;現在看上去,字是反的,也讀不出甚麼意義來,可是等到鉛版印在紙上,我們就看得清楚,而且也明瞭其中的意義了。今天我們所受的痛苦,雖然解釋不通,但是到了那一天,我們就會明白的。」保羅在狂風大浪的中間,出來站在船板上安慰害怕的眾人:「你們放心」(徒廿七22)。保羅、馬丁路得和那位老婦人,都是我們的好榜樣。─ 迦內德

 

59.  「我們有一祭壇,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吃的。原來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燒在營外。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來十三10-13)希伯來書不但要我們進入幔內,還要我們出到營外。進入幔內是活在神的面前,出到營外是活在人的面前。進入幔內是過隱藏的生活,出到營外是過見證的生活。進入幔內是人所看不見的,卻是神所看見的,出到營外是給眾人看見,這是見證的問題。甚麼是「營外的生活」?1. 是跟從主,分別為聖的生活,2. 走主十字架的道路,忍受祂所忍受的凌辱,3. 營外的生活,是寄居、客旅的生活,4. 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來十三15),5.行善捐輸的祭(來十三16)。親愛的弟兄姊妹!在今生過營外生活的人,他有果子,他的生活有見證,他也能遵行神的旨意,這些都好像祭一樣,是要出代價的。感謝讚美神!這是神所喜悅的。所以一個人今天能過幔內的生活,就能過營外的生活。他能進到幔內,也就能出到營外。如果你真能過這樣的生活,你就已經活在那不能震動的國裡。江守道

 

60.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宇宙間任何事物都要改變,正在不斷地改變,天地萬像要改變,滅沒,人世間更是如此,沒有長存不變的(詩10226~27;來122627),只有神永不改變,沒有轉動的影兒(雅117)。人間的名利、地位、財物都非長存永有,人與人的關係也在不住地改變,可能忽然消失,愛情、友誼、親屬關係均不可靠。所有的享受,福樂,更都如飛雲閃電一般,如飛而去,轉眼成空,連自己的生命也不能保全。所以追求世物,倚靠人智力,都是愚昧無益的。只有耶穌基督是不改變的,不因時間,以及任何因素而改變,不但祂自己不變,祂與我們的關係,和對我們的愛也永不改變,在祂裡面的一切是永遠真實可靠的,得到祂才得到真的,永存的,有價值的。在祂以外,盡屬虛空,全如糞土,不值得追求,不能夠倚靠,即使用萬有來換基督也是不可能的;何況世間只是一點微小的好處呢?只有專心倚靠主,認定主,一切都以祂為依歸,才會永不改變。

 

61.  詩人丁尼生(Tennyson)說:『神用多種方法啟示自己。』

 

62.  喬治羅素(George Russell)也曾說:『看那無數的人朝向星兒爬去,但每人爬法卻不相同。』還有一句至理名言:『神自有祂的秘密梯級,進入每顆人心。』

 

63.  有一次,有人聽了多馬差密(Thomas Chalmers)的一篇演辭而趨前向他恭維,但他回答說:「是麼,但它對你有些甚麼作用呢?」

 

64.  鄧尼(Denney)常愛說一句話:「基督教的至終目的是使歹人變好人;要證實基督教是否真的話,最好就是看它能否改變人的生活。」

 

65.  哲斯脫頓(G. K. Chesterton)所說:『一切事物的真或假都不重要,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人現在已經失去了他之所以為人了。』

 

66.  傳統中的一個偉大故事--『主,你要往那裏去?--Quo vadis』內蘊的真理嗎?這個傳統敘述在尼祿王(Nero)大迫害時期,彼得當時在羅馬驚慌之際而朝著『安培仁大道』(Appian Way)逃難,突然耶穌在他面前出現,彼得先開口說:『主,你要往那裏去?』。主回答說:『我要返回羅馬,再釘一次十字架,而這次是為你而釘的。』那時,彼得慚愧非常。感於至誠,於是立即掉頭走回羅馬城,為主而光榮殉道。

 

67.  猶太學者認為任何聖經章節都含有四個意義,並有為它們個別加上一個名號;(甲)經文的事實和字面上的見解--稱為字解Peshat)。(乙)經文提示的見解稱為暗示Remaz),(丙)經詳細研究經文後得到的見解稱為詳解Derush)。(丁)經文內含有的寓言見解稱為喻解Sod)。猶太人都一致公認喻解的內蘊意義是最重要的。有些時候,寓言所牽涉的故事,和事實上的文字解釋相距千里,但他們仍然寧取那內蘊的含義而輕視它的字面上解釋。因此斷章取義,時而有之,所得來的怪見解似乎十分牽強。希伯來書作者第七章的解經方法,就是引進第四個喻解的方法,去處理他要闡釋的問題。猶太解經學者認為他們的注解和辯論是不限於聖經寫出來的經文,那沒有寫出來的聖經,稱之為靜默的經義,也可以引為事例的。故此,希伯來書作者解釋麥基洗德的故事,有多處是用靜默的經義來作佐證的。故此猶太人的拉比老師在任何辯論中可以引用寫出來的經文,同時亦可以用靜默的經義來引證事物。

 

68.  在慕迪兒童故事集裏有一個比方,也是一件事實,說到從前在美國某地有一對青年人,他們已經訂了婚,而且感情甚好。後來忽然因為戰事發生,男的被徵往前線打仗,不幸就在這一次戰役中受了傷,以致殘廢。他心中非常難過,於是寫信與他的未婚妻說,如今我已成為一個殘廢的人,我不願意妳一生和一個殘廢的人同居,妳可以自由取消婚約。信寄出去數天,但不見回信,原來他的未婚妻竟親自來找他,並對他說:「過去我對你怎樣,如今我對你仍是一樣,我現在更加愛你,我願意在你旁邊照顧你。我沒有改變。」慕迪先生說,這愛就是主的愛,主向我們的愛是不改變的。過去祂怎樣對門徒說要愛他們到底,今天祂照樣愛我們。主沒有改變,改變者是我們。願我們用不變之愛去愛主!-滕近輝

 

69.  一次慕迪先生到巴勒司坦遊歷,他聞說該地的牧羊人能知道他每一隻羊的名字,他很想試驗一下。一天,他看見有牧羊人正在照顧他的羊群,於是慕先生就問那牧羊人說:「請問你真能知道每一隻羊的名字嗎?」牧羊人說:「真能知道。」慕迪先生就請他證明一下。於是牧羊人對羊群呼喊說:「彼得!」果然在羊群中的一隻羊,忽然停止喫草,他再叫一聲,羊就抬起頭來看牧羊人。後來牧羊人再呼叫另一隻羊「約翰」,也是這樣。後來慕迪先生說:「這事叫我深深體會到主與祂羊群的關係。祂知道每一個屬祂的人。」看來每一隻羊都是一樣,天上的每一粒星都是一樣,但主都能知道他們的名字。你的軟弱,我的軟弱,他的軟弱主都能知道。雖然我們的弱點不同,困難不同,缺點不同,但主能十分知道,祂真能體恤我們。請我們思想一下,那一樣的苦處主未曾受過?

§         你曾被人輕視嗎?主被人輕視,人說他不過是木匠的兒子。

§         你受過逼嗎?主在加利利的時候,人們把祂推下山去,想把祂置諸死地。

§         你受過勞苦嗎?約翰四章六節記載到主耶穌祂走路困乏。那時正在日午,連羊群也要休息喝水,但主走路困乏,為的是要救那撒瑪利亞婦人。

§         你曾經卑微痛苦嗎?主為祂的門徒洗足。

§         你孤單嗎?主比你更孤單,祂在客西馬尼的時候只有祂一個人,在那裏憂傷祈禱,連祂所最愛的門徒都離開祂,沒有一個人了解同情祂

§         你受過飢餓麼?主耶穌受魔鬼的試探,四十晝夜沒有吃喝。

§         你受人譭謗麼?主耶穌被人說祂是被鬼附,是靠鬼王趕鬼,是貪食好酒的人。

§         你傷心麼?主耶穌比你更傷心,祂門徒中與祂同在三年的猶大,用親嘴唇的暗號出賣祂。

§         你窮困麼?主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         你曾受鞭打麼?主受了,祂為你戴了荊棘冠冕,背過十字架,在各各他山上兩手被釘,兩足被釘,肋下被刺。

弟兄姊妹們,那一樣的痛苦主未曾受過?你的痛苦主能明白,主能體恤。感謝主,我們沒有一樣經歷主不能與我們同行-滕近輝

70.  在約書亞記裏提到有六個逃城,是表明主作我們的避難所。

§         第一個逃城名叫基低斯,是聖潔的意思,表明主耶穌成為我們的聖潔。

§         第二個逃城叫希伯倫,是朋友的意思,表明主耶穌是我們在患難中的朋友。

§         第三個逃城叫哥蘭,是喜樂的意思,主耶穌作了我們永遠的喜樂,除去我們一切的眼淚。

§         第四個逃城叫拉末,是高台的意思,表明主是我們的高台。

§         第五個逃城叫比悉,是堅固堡壘的意思,表明主耶穌作我們的避難所。

§         第六個逃城叫示劍,是肩頭的意思,表明主耶穌當我們一切的軟弱。英文有一句話:(You have a very broad shoulder)表示責任多,主有一個闊大的肩頭,每一個屬祂的人的軟弱都在祂的肩頭上-滕近輝

 

71.  美國洛杉機城一個大禮拜堂的牧師,他調查了兩年內信主的數百信徒。結果他查出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徒都知道在信主之前有人替他代禱,這真是一件寶貝的事情。我們若能體貼主的代禱,在代禱的工作上和祂同工,主就得了一個好同伴,許多人亦因我們的代禱而蒙恩。-滕近輝

 

72.   一次,慕迪先生在某地講道完畢,有人走前來和他握手說:「我在十七年前聽道悔改信主。」慕迪先生聽後對那人說:「我為你感謝主,請問你在十七年中為主作了什麼工?」那人回答不出。在十七年中相信他已經聽過不少關於服事主的道理,但他沒有受感動,因他始終都沒有服事主。

 

73.   在英國有兄妹二人,姓莫法德,兄名羅勃(Robert and Mary Moffat),妹名瑪利亞。兄妹二人在非洲一河岸邊工作,那地的土人心地非常剛硬。他們二人工作十年,但沒有一個人信主。如果你工作十年之久沒有一個果子,試想你的感覺會如何?恐怕我們一定是非常灰心。在英國的親友們似乎很憐憫他們,於是從英國寫信給他們,問他們需要什麼,可以設法寄來。他們回信說:「我們需要聖餐所用的器具,請寄來。」在英國的人接信後覺得好笑,也覺得稀奇。他們終於寄出這些聖餐的用具,其中亦有很多攔阻。三年之後,這一套聖餐用具寄到了,剛剛第二天是他們第一次的洗禮,有六個人受洗信主。這是現代教會史中信心動人的事實。-滕近輝

 

74.  信心能使我們裏面剛強起來,信心能見肉眼所不能見的事,信心能使我們一直奔走主的道路,信心能使你在沒有喜樂時得到喜樂。司布真說:「一點點的信心會叫一個人進入天堂,但大的信心可以把天堂帶進人的心裏。」這就是小信與大信清楚的分別。一個大有信心的人現在就可以得到天上寶貴的一切。-滕近輝

 

75.  慕迪先生死後留下了一本寶貴的聖經,在這本聖經裏滿了他讀經時所得亮光的記號。就如在腓立比書四章十九節的旁邊,他寫「基督徒的銀行」的幾個字。下面還有幾行字,寫

§         這銀行的經理是我的神。

§         所用的支票是主的應許。

§         支票的面額──一切所需用的。

§         銀行的資本──照祂榮耀的豐富。

§         出納員是主耶穌基督。

神可以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只要我們有信,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源源不絕的得到了。-滕近輝

 

76.   一位名畫家帶客人參觀他的作品,在未進畫室之先,他先帶客人們進入一間黑房,數分鐘後才到擺設畫的地方。客人覺得奇怪,於是問畫家,他回答說:「你們都是外面入來的,外面光線強,如果你們不先進入黑房,就不能看清楚畫中的色彩,你們先入黑房,才能見我作品的好處。」多少時候我們看不見主的美麗,不知道主旨意的寶貝,只看見世界,眼中充滿了世界強烈的光,對於主的工作對主的真理不覺興趣,所以主帶我們進入黑房,管教我們,等我們的眼睛開了,然後才會覺得主能滿足我們,得主勝得一切。-滕近輝  

 

77.  在印度有一位傳道人覺得教會的工作有所需要,於是他就去見一位平素熱心奉獻的基督徒,希望主感動他而有所奉獻。這位信徒果然受了感動,於是就地簽了一張面額五百盧比的支票。這個傳道人拿到這支票時,心中滿心歡喜感謝主!就在這時候那位基督徒忽然收到一封電報,裏面說到他的貨物在某船上因失事而完全失去了。這位基督徒看完電報後對傳道人說:「請把支票拿回我,我要改一改。」傳道人聽了,心想:恐怕他因為損失了貨物而改變他的奉獻?這位基督徒果然將支票改了,改作一千盧比,多了五百。傳道人看了以為他受刺激過度,把支票寫錯了。後來這位基督徒說:「我接到了一封從天上而來的電報,告訴我世界上的財寶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要多積財寶於天上。」傳道人聽了這話,才明白他為什麼將五百的支票改為一千。滕近輝

 

倪柝聲《福音問題》

 

第四題 我們的罪是「遮蓋」(羅四7)的呢,是「除掉」(來九26)的呢?這兩個的分別在那裏?

 

答我們的罪是「除掉」的,不是「遮蓋」的。因為希伯來書九章二十六節明說,主在這末世顯現一吹,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

      那麼,羅馬書四章七節的「遮蓋」又怎麼說呢?我們要知道,這一節的話是引用詩篇三十二篇一節的話。全部新約,除了這一處引用這一節聖經外,再也找不出一節聖經說到我們的罪在神面前是遮蓋的。這裏所說的遮蓋,是指舊約時代的人的罪是被遮蓋的。在舊約時代每一樣的罪都是被遮蓋,直到主耶穌死的時候才被除掉,因為「祂作了新約的中保……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來九15)

      我們要記得:第一,舊約裏的「贖罪」這個詞,在原文的意思就是「遮蓋」。新約中除了羅馬書四章七節引用過一次以外,再也沒有一次引用過這個詞。第二,聖經中「贖罪祭」這個詞,除了少數與「遮蓋」連譯者外,絕大多數都是「罪祭」,意思是為罪而獻上的祭。耶穌基督是作贖罪祭──為我們的罪獻上了祂的自己。耶穌基督沒有遮蓋我們的罪。

      主耶穌來,是除掉我們的罪,不是遮蓋我們的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

 

第五題 罪的洗淨是一次的呢,還是多次呢?

罪的洗淨只有一次。

      希伯來書一章三節說:「祂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可見祂洗罪的工作早已成功了。七章二十七節:「因為祂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九章十二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罪的事。」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節:「也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在這未世顯現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十章十至十二節:「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祂的身體,就得以成聖。…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這樣看來,罪的洗淨是只有一次的。

      基督的血所以可寶,就是因這血的功效,一吹就能洗淨罪。牛羊的血就不然了。希伯來書十章一至四節:「……總不能藉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因為敬拜的人,既一次被潔淨,就不再有(覺得)罪的良心了(原文)。但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這一段話明明告訴我們:牛羊的血只能叫人每年想起他自己的罪來,所以需要多次獻上。牛羊的血並不能除去人的罪。十字架的工作,一次已經完成,再不能添上甚麼了。

      那麼,約翰一書一章七節:「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怎麼講呢?這裏的洗淨,是長久繼續的意思。繼續與重複是有分別的。重複是作了要再作,繼續是不間斷。繼續洗淨的意思是寶血在神面前長久的有效力。主的血是繼續不斷的有效力,不是重複的洗了再洗。寶血使我們在神面前有頂大的自由。如果我們不知道主耶穌的血在神面前有多大的功效,就要看主的血與牛羊的血沒有甚麼兩樣了。信徒就是犯了罪,並不是血再洗淨,乃是在他承認罪的時候,相信血已經洗淨了(並且是一直的洗淨),才能得平安。

      比方:一個罪人要得救,他是相信基督已經替他死了而得救呢,還是要基督今天再來替他死一次才得救呢?我們知道,一個罪人,只要他相信基督已經替他死,就得救了。那麼,一個信徒犯了罪,是相信基督的血已經洗淨了他的罪而得平安呢,還是要基督再來流血洗淨他的罪而得平安呢?當然是相信基督的血已經洗淨了他的罪而得平安。

      我們看民數記第十九章裏紅母牛灰的預表。獻祭的紅母牛,要有三種資恪(2):一、沒有殘疾:這是預表主的自己是無罪的。二、未曾負軛;這是預表主的自己未曾作過撒但的奴僕。三、純紅的;這是預表主擔當我們的罪。這裏的紅是預表罪,因為以賽亞書一章十八節有「你們的罪雖像硃紅」的話。這裏的紅是皮毛純紅,不是裏面純紅。主耶穌裏面是無罪的,不過是外面擔當人的罪而已。紅母牛是被燒在營外的(3);我們的主耶穌也是受死在營外(來十三12)。紅母牛是為看贖罪的(4)。因為凡是贖罪的祭,就要把血向會幕前面彈。若是為潔淨,就要彈在人的身上了。焚燒紅母牛的法子,與焚燒別的祭不同。「人要在他跟前把這母牛焚燒,牛的皮、肉、血、糞,都要焚燒。祭司要把香柏木、牛膝草、朱紅色線,都去在燒牛的火中」(5~6)。香柏木和牛膝草是表明包括了整個世界的創造(列王紀上四章三十三節:「自……香柏樹直到……牛膝草」)。另外,還有朱紅色線是表明罪。這個叫我們看明白,主耶穌死的時候,全世界,從亞當起,所有的罪都包括在裏頭了──這是主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們的罪,是絕對的、無限的、無以復加的。

      紅母牛死了,紅母牛的灰還存在。紅母牛的灰,是證明曾有一隻紅母牛被殺死。這灰有甚麼用處呢?「要為這不潔淨的人,拿些燒成除罪灰,放在器皿裏,倒上活水。……潔淨的人要灑水在不潔淨的人身上,第七天就使他成為潔淨……」(17~19)。這灰有繼續除罪的功用──這表明我們一次靠主替死的事實,我們的罪得了赦免,我們繼續藉主死的那一個事實,對付我們一切的罪,叫我們得赦免。約翰一書一章九節至二章一節的潔淨,與紅母牛的灰的功用正相同。

      我們要知道:我們若不幸犯了罪,並不是有另一隻紅母牛再來死,乃是有一隻紅母牛曾死了,紅母牛的灰在神面前仍有功效。我們感謝神,基督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們一切的罪──不但還了我們以前的債,也為我們留下餘款,還我們後來的債。這是神作的!這是福音!

 

第四十六題希伯來書六章四至八節所說的那一等人是不是沉淪的?

 

; 希伯來書六章一至八節:「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神若許我們,我們必如此行。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有人讀了第六節和第八節的話,就以為這等人不能得救。這等人就是第四節和第五節所講的「論到那些已經(「已經」按原文是「一次」)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第四、五節聖經講了四件事,就是:一、一次蒙了光照;二、嘗過天恩的滋味;三、於聖靈有分;四、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如果一個人已經嘗過了以上所說的四件,他卻離棄道理,他的結局就是第八節所講的「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有的人根據這一節就想他的結局是不得救。如果真是這樣,就是說,人得了永生,父可能失去永生,人得救了,又可能不得救,這到底怎麼說?

      我們必須清楚,希伯來書是講甚麼。希伯來書所講的是「進步」,並且進步是雙方的:第一,基督徒應當進步;第二,教導人的應當進步。基督徒在生活方面,應當更認識主,更進步;在教導人的人也應當講進步的道理,不能一年到頭老講救恩,應當進步的講更深的道理。

      希伯來書講進步的最高點,是在第五至第六章。第五章是講到麥基洗德。寫這封信的人說:「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本來你們可以長大成人了,可惜你們是老小孩。本來你們可以吃乾糧,學習義的道了,可惜你們成了必須吃奶的人:第六章就對教導人的人說,教導人的時候應當進步,不要老是講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永遠審判等六件道理,應當進步的去講別的道理才可以。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希伯來書六章一至八節,不是講得救的問題,乃是講進步的問題。希伯來書的目的是講進步,不是講得救。如果我們把主題弄錯了,就講不下去了。

      有些基督徒對於教會的道理、國度的道理,都不注意,他們的眼睛只注意得救,好像只要得救就夠了。可是,全部聖經並不是只講得救,它還有許多事要告訴我們。

      我們要先把主題抓住了,然後來看希伯來書六章一至八節所說的話:這幾節聖經可以分作三段:第一,一至三節是一段,題目是「不必」;第二,四至六節是一段,題目是「不能」;第三,七至八節是一段,題目是「不可」。

【不必】不必的事提起六件:一、懊悔死行,二、信靠神,三、各樣的洗(原文無「禮」字,下同),四、按手,五、死人復活,六、永遠審判等。這裏告訴我們不必再立根基;這六件都是根基之道,既已有了,就不必再立根基,不必再重複了。一個人造房子,不能立好了根基卻不建造,而再立根基。這裏說,根基已經立好了,就不必再立根基,應當往前進步。

【不能】第四節的「已經」在原文是「一次」。一次,是說出歷史上的事實。第六節的「從新懊悔」上面,原文裏有一個「再」字,與「不必再立根基」的「再」字是同樣的字。「離棄道理」的「離棄」,在原文有「跌倒」、「滑跤」的意思。「道理」在原文本來是沒有的,是加上去的。這一段裏所有的連接詞,照原文讀起來,只有一個「並」字,並無「又」、「若是」、「因為」等等的字。這段聖經可以這樣讀:「論到那些一吹蒙了光照,並嘗過天恩的滋味,並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並覺悟來世權能的人,並滑了腳,不能叫他們再從新懊悔了,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並明明羞辱祂。」這就是說,一個人若有了那四件,他並不能因滑一跤就再從新懊悔,就是他要把神的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羞辱祂,也是不能的。一個人若滑一跤,並不是離開了他所走的道路──因他所走的方向並未錯誤,所以他不能再從新懊悔,不能再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不能再明明的羞辱祂。

      寫這信的人,在一至三節已經告訴希伯來人不必再立根基,那麼,也許希伯來人中有人要問說,如果一個人有了四至六節所說的光景,他若滑了一腳,跌了一跤,他豈不是要再立根基麼?豈不是這跌倒的人要再懊悔麼?寫這信的人回答他們說,就是有人像四至六節所說的光景,就是他真的犯罪,他也不能再從新懊悔了。

      這段聖經裏有兩次用過「再」字,一次在第一節,就是「不必再立根基」,又一次是在第六節,就是「不能叫他們再從新懊悔了」。根基之道有六件,懊悔是第一件:寫這信的人,在第一段告訴他們不必再立根基,在第二段告訴他們,就是今天有一個人在這裏滑了一跤,他也不能再從新懊悔,不能從新再立根基。

      我們能不能得了重生而又喪生呢?我們能不能再懊悔而再得重生呢?第六節的懊悔就是第一節的懊悔,就是立根基的懊悔。這並不是說,人不會再悔改;這乃是說,人不能再回頭到立根基的地步而再懊悔。這就是這裏的大關鍵。請注意再懊悔、再立根基的「再」字。不只不必再立根基,不必再懊悔,並且這是不可能的事。

 

      這段聖經並不是告近我們,一個人得了這麼多屬神的好處,如果滑一腳,就得再懊悔,再作立根基的事。重生只有一次,沒有人在路上跌了一跤而又再從頭來走這條路的。但是,有許多人是想,人滑跌了,是應當如此行的。這是錯誤的想法。

【不可】雖然一至三節告訴我們「不必」,四至六節告訴我們「不能」,可是,七至八節告訴我們「不可」。意思不可以一直滑跤,不可以犯罪,好像要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袈來明明的羞辱祂。若我們真是這樣行,就有刑罰,所以不可如此。

      有的人以為,人得救以後犯了罪,他就不能得救。有的人以為,人得救以後,無論如何犯罪,總沒有刑罰。這兩種想法都是錯誤的。神是盼望一個得救的人長進。如果你跌了一跤,你要回頭去再立根基,那是作不到的事。正如一個人不能因他這幾十年作人作得不好,而叫他的父母再生他一樣。但是,一個人真的仍照從前那樣去作不好的事,真的是行第六(節上所說的那些事,就怎樣呢?就有三個結局:一、必被廢棄,二、近於咒詛,三、結局就是焚燒。

      一、必被廢棄。「廢棄」,就是哥林多前書九章二十七節的「棄絕」。保羅講他自己是攻克己身,是頂嚴厲的對付自己,恐怕他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自然,每一個基督徒都知道,保羅並不是不得救的,他是怕他不能得冠冕,他是怕他不能進國度。

      甚麼是神的棄絕呢?比方:你有一輛腳踏車,本來是好的、合用的,現在壞了、銹了,你不用它了;這並不是說這輛腳踏車沒有了,乃是說它被廢棄了,它被放在一邊,沒有用處了。我們被神廢棄,不是說沒有永生,不能得救,乃是說被神放在一邊,沒有用處了。對於犯罪的信徒,神有刑罰,就是神把這人放在榮耀以外,黑暗的地方,他是於國度無分的。這就是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節所說的意思。

      二、近於咒詛。這裏是說近於咒詛,而不是說受咒詛。近於咒詛是像咒詛,不就是受咒詛。這裏不是說受的刑罰輕重的問題,也不是說刑罰的種類的問題,乃是說不得救的人要受刑罰,基督徒也要受刑罰,所以說近於咒詛。

      所以我們應當小心,不要以為基督徒無論如何不好,不會受刑罰。我們要記得,「近於咒詛」,就是有刑罰。

      三、結局就是焚燒。灰燒,就是哥林多前書三章十五節節說,神的火要把這人所有的生活、所有的工作都燒了。這人好像一個活的垃圾桶,裏頭藏了不少污穢的東西,要經過火的焚燒才得乾淨。

所以,我們一面快樂,一面受警戒。一方面,我們的得救是穩當的;另一方面,我們若行得不好,是要受刑罰的。雖然這刑罰不是永遠的,但是千年國度裏我們要無分了。

      我們現在要總結以上所講的。希伯來書六章一至三節是講不必再立根基;四至六節是講不能再立根基,一個信徒從甚麼地方跌倒,就從甚麼地方起來,並不能再從新懊悔;七至八節是講我們不可去行不好的事,若有人偏要去行,就有一定的刑罰。

 

第四十七題 希伯來書十章二十六節「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是甚麼意思?

 

答「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來十26)。這裏所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是甚麼意思呢?有人說:「我若在得知真道以後故意犯罪,就不能得救。不錯,神是叫祂的兒子為我死,為我贖罪,叫我因信祂的兒子而得救;但是,我若故意犯罪,照希伯來書十章二十六節所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所以我不能得救。並且不只二十六節這樣說,二十七節也說:『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我若故意犯了罪,就只好等候兩件事:一是審判;二是燒滅眾敵人的烈火,就是下地獄,就是滅亡。聖經在這裏告訴我們,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這樣的人所得的結局就是等候審判和燒滅眾敵人的烈火,所以不能得救。」他們的意思是,這一段聖經是指基督徒說的,一個基督徒若故意犯罪,是不能得救的。我們要好好的來看,這一段聖經所說的故意犯罪的人,到底是不是基督徒,或者是指另外一種人。我們也要看,這裏所說的「故意犯罪」,到底是甚麼意思,是指普通的罪呢,或者是專指某一種的罪。

      「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照聖經的斷定,「惟有等候審判和燒滅眾敵人的烈火」。這就不是希伯來書第六章所說「一次蒙了光照,常過天恩的滋味」的那一等人。這裏的「真道」,就是主耶穌基督一次所成功的救贖,就是希伯來書第十章上一段裏所講的真道。有一種人,他知道了主耶穌的死,主耶穌的流血,主耶穌的身體是為何擘開的,人怎樣能因主耶穌的血坦然進入至聖所以蒙神的悅納,並且知道人的得救贖是永遠完全的了,贖罪的祭也是一次獻上永遠成全的了。這樣的人,在他知道了這些真道之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

      如果說,這裏是講一個基督徒,他知道了真道,懂得了以上所說的這許多道理,他故意犯罪,他受試探去撒謊,他受試探去偷竊,他受試探到他不應當去的地方去,他明知不應當作這些事,卻去作了,他就犯了明知故犯的罪,這樣,他就不能得救,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恐怕難得有一個人能得救了,恐怕連保羅、彼得也都不能得救了。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說:「我所願意的,我並不作;我所恨惡的,我倒去作。……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這豈下是保羅明知要作好倒不去作,仍舊去作他所恨惡的麼?彼得在那個使女面前三次不認主,他撒了謊,難道彼得不知道他這樣撒謊是個罪麼?這樣看來,「故意犯罪」必定不是指明知是罪而仍去犯的罪,這是可以用旁證來證明的。現在讓我們來讀聖經的本文,從二十六節起一氣讀到二十九節:「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人干犯摩西的律法,憑兩三個見證人,尚且不得憐恤而死,何況人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

      第二十六節的「故意犯罪」到底是甚麼意思呢?故意犯罪,就是指第二十九節所說的三件事:一、踐踏神的兒子,二、將那使人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三、褻慢施恩的聖靈。總的意思就是拒絕救恩。他聽見神的話是說,耶穌是神的兒子;他卻說,耶穌是私生子。他聽見神的話是說,耶穌流血是為贖人的罪,祂的血是寶貴的,如同無瑕無玷污的羔羊之血;他卻說,耶穌的死是殉道者的死,耶穌的血是平常的血,世人的血如同,耶穌的血也如何。他聽見神的話是說,聖靈會叫人悔改、得永生;他卻說,我不信神會將耶穌所成功的加在我身上,我不信重生。對於這樣的人,聖經裏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

      「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是甚麼意思呢?「再」,意思就是已經有過一次:要注意這個「再」字。現在看希伯來書中下列的幾節聖經:

七章二十七節:「祂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為自己的罪、後為百姓的罪獻祭,因為祂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

      九章十二節:「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八節:「也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帶牛羊的血進入聖所;如果這樣,祂從創世以來,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這末世顯現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

      十章二節:「若不然,獻祭的事豈不早已止住了麼?因為禮拜的人、良心既被潔淨,就不再覺得有罪了。」

      十章十至十二節:「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祂的身體,就得以成聖。凡祭司天天站事奉神,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

      在以上的幾節聖經裏,為甚麼說主耶穌不是多次、卻是一次獻上自己呢?希伯來書從第七章起,都是講一件事,就是主耶穌基督所獻的祭與舊約裏所獻的祭的比較。主耶穌基督只要一次獻上自己,就成了永遠贖罪的祭。而舊約所獻的祭,是用牛羊來獻祭,並且要一年一次獻這贖罪祭。舊約時代的人,第一次犯了罪,就帶了一隻牛,或是一隻羊,或是一對斑鳩,或是兩隻雛鴿,來獻贖罪祭。他若第二次犯了罪,他又要照樣帶了贖罪的祭牲來獻贖罪祭。他若第三次犯了罪,他仍舊照樣獻贖罪祭。這是講個人方面。就是以色列全體的人,也是年復一年,在每年的贖罪日獻贖罪祭。

      為甚麼要一年一次用牛羊來獻祭呢?因為牛羊的血水不能除罪。人去年為所犯的罪,要獻祭一次;人今年為所犯的罪,又要獻祭一次。但是,耶穌基督藉永遠的靈獻上自己給神,就成了永遠的贖罪的事,叫我們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

      所以,希伯來書第十章是說,如果你們中間有人聽見了真道,卻故意犯罪,對於神兒子的血他不要,對於聖靈他不要,他輕看神的兒子,他真是這樣,「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在舊約時代的人,他今年沒有贖罪的機會,明年還有機會。可是,如果一個人在今天拒絕耶穌基督,就再沒有贖罪的祭了,就是舊約中的贖罪祭也沒有了,也失去效用了。若是你得知了真道,你卻拒絕,你就再沒有贖罪的祭了。「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2)。神已經叫主耶穌基督來作成救贖之工,來救我們,作我們的救主,神已經作到極點了。要叫神再加上甚麼,神也不作了。並且神已經叫人聽見了福音,叫人知道了福音,這人若故意犯罪,故意拒絕,聖經告訴我們說,他就沒有辦法,他的結局惟有等候審判和燒滅眾敵人的烈火。

      希伯來書六章一至八節說到那些人的結局是近於咒詛,希伯來書十章二十六至二十九節說到這些人的結局是被燒滅眾敵人的烈火所焚燒。如果說希伯來書十章二十六至二十九節是指基督徒說,那就不好講了。這段聖經是指人知道了福音卻故意拒絕,就再也沒有別的救法了。不然,為甚麼要用「再」字呢?為甚麼要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呢?為甚麼上文要再三說「一次」「一次」呢?把「一次」和「再」上下文連起來看,就看出到底是甚麼意思了。

 

返回希伯來書讀經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