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灰心

〔新約鑰字〕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

「灰心」希臘文是 enkakeo(發音為恩卡克歐),意思是失去了心,喪志,疲倦,衰弱。這個詞由「在裡面」和「作惡」複合而成,原意「對惡讓步」,後來轉為「喪膽」(林後四1、16;弗三13),「灰心」(加六9與帖後三13「喪志」)。《路加福音》第十八章記載主用寡婦和不義官的比喻教導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城裡的審判官既不怕神,也不顧念人。當寡婦來求他申冤時,他先不准,後來因為不能忍受寡婦的煩擾與纏磨,就替寡婦申冤了。

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蒙垂聽的兩個秘訣:

  1. 1.  「常常禱告」 ── 這一個比喻提示我們要「常常禱告」的理由:
    1. (1) 「對頭」兇惡 ── 「撒但」的原文字義就是「對頭」。魔鬼撒但不單與神作對,並且也晝夜控告我們(啟十二10),要吞吃我們(彼前五8~9)。
    2. (2) 自己無依無靠且無助 ── 我們活在不義世界,常被仇敵迫逼得過無奈的日子。
    3. (3) 神是慈愛、公義、滿了憐憫的 ── 連這一個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人的法官肯為她伸冤,更何況祂豈能不垂聽我們的禱告呢?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怎麼可能「常常」禱告呢?「常常」禱告,就是「繼續不斷」的禱告(帖前五17)。「常常禱告」的秘訣,乃是將每一天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和禱告調在一起,可以一面作事,一面與神交通。基督徒不是要問什麼時候禱告?什麼地方禱告?為什麼禱告?基督徒應該是生活在禱告之中,禱告應該是我們生命的全部。但願神的兒女,不斷的到神施恩座前得憐恤,蒙恩惠,得主隨時的幫助罷(來四16)!

  2. 2.  「不可灰心」 ── 「灰心」是禱告的最大致命傷。有時我們開始為某件事祈求,祈求了一日、一週、一月,如果一無所得,我們就灰心,認為無望了,結果半途而廢,於是禱告有始無終。因為「灰心」生失望,失望生不信,不信生失敗,以致失去了禱告的勇氣。所以禱告時,要仰望主,千萬不要看環境、看自己,否則會「灰心」喪志,這樣在無論什麼事上都是無助無望的。因此,在等候神的答應事上,我們要抓牢神的應許,不灰心,繼續禱告。這也正是寡婦的態度,單純相信、迫切尋求、恒切仰望、忍耐到底就必得著。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禱告要應該到什麼時候為止呢?難道不能把事情交在神手中,而停止禱告麼?」只有一個答覆:禱告到你已經得著你所求的,或者到你心中已有確實的把握,相信神必為你成就的時候為止。但願我們不敢隨意停止禱告,除非答應已經來到了,或者已經有把握了。此外,神不一定按照我們所指定的時候答應我們,但祂的答應若有耽延,也是為著我們的益處。

親愛的,學習禱告「不可灰心」,使禱告成為生活中的必須!

【武器展覽】

有故事說,撒但的國中開了一次武器展覽會,想通過這次展覽會來總結經驗,評比最先進武器,更有力的打擊基督徒。撒但所用的武器有「引誘」,「逼迫」,「宴樂」,「女色」,和「貪婪」等等。每樣武器各有長短,效果不一,經過證比,最佳武器是「灰心」。講解員說:「每逢戰爭發生,只要利用「灰心」這件精良的武器,必使人頹靡沮喪,心灰意冷,然後自暴自棄,不求長進,終於乖乖作了俘虜。」眾鬼聽了,無不欽佩;基督徒聽了,當要剛強!

【何等朋友我主耶穌】

我們有否苦難、艱辛?
有否試探引誘?
不能因此失望、灰心,
應當向主去祈求。
誰能像祂忠實、穩妥,
背我重擔分我愁?
惟祂知我每一軟弱,
故當向主去祈求。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