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
「灰心」希臘文是 enkakeo(發音為恩卡克歐),意思是失去了心,喪志,疲倦,衰弱。這個詞由「在裡面」和「作惡」複合而成,原意「對惡讓步」,後來轉為「喪膽」(林後四1、16;弗三13),「灰心」(加六9與帖後三13「喪志」)。《路加福音》第十八章記載主用寡婦和不義官的比喻教導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城裡的審判官既不怕神,也不顧念人。當寡婦來求他申冤時,他先不准,後來因為不能忍受寡婦的煩擾與纏磨,就替寡婦申冤了。
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蒙垂聽的兩個秘訣:
【何等朋友我主耶穌】
我們有否苦難、艱辛?
有否試探引誘?
不能因此失望、灰心,
應當向主去祈求。
誰能像祂忠實、穩妥,
背我重擔分我愁?
惟祂知我每一軟弱,
故當向主去祈求。 上一則|下一則
-
1. 「常常禱告」 ── 這一個比喻提示我們要「常常禱告」的理由:
-
(1) 「對頭」兇惡 ── 「撒但」的原文字義就是「對頭」。魔鬼撒但不單與神作對,並且也晝夜控告我們(啟十二10),要吞吃我們(彼前五8~9)。
(2) 自己無依無靠且無助 ── 我們活在不義世界,常被仇敵迫逼得過無奈的日子。
(3) 神是慈愛、公義、滿了憐憫的 ── 連這一個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人的法官肯為她伸冤,更何況祂豈能不垂聽我們的禱告呢?
有否試探引誘?
不能因此失望、灰心,
應當向主去祈求。
誰能像祂忠實、穩妥,
背我重擔分我愁?
惟祂知我每一軟弱,
故當向主去祈求。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