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馬可福音第十五章

 

15

彼拉多{\LinkToBook:TopicID=1671}

<syncBible ref=15:1>猶太人為甚麼讓外人來管他們的事?

15:1  猶太人把耶穌帶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裡,是因為在羅馬政府統治下,他們沒權判人死刑。猶太領袖知道必須由一個羅馬官員來宣判耶穌死罪。

<syncBible ref=15:3-4>耶穌的罪是……

15:3-4  猶太人要帶耶穌到彼拉多面前受審,就要捏造新的罪狀來控告耶穌。指耶穌犯褻瀆神的罪,對羅馬巡撫來說毫無意義。他們控告耶穌另外三項罪:(1)鼓動百姓不向羅馬政府繳稅;(2)自稱為猶太人的王;(3)誘惑國民,在全國引起騷亂。這幾樣都是彼拉多所關注的(參路23:25)。

<syncBible ref=15:5>耶穌竟不趁機自辯?

15:5  耶穌不回答彼拉多的問題,是因為祂即使回答了也沒用,而且捨命拯救世人的時刻已經到了,祂沒有理由要延長審訊的時間或求脫險。祂自信和鎮靜的表現是最高的典範,是一般犯人模仿不到的。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耶穌完成祂在地上的工作(參賽53:7)。

<syncBible ref=15:7>巴拉巴是個恐怖分子吧……

15:7  巴拉巴因參與對抗羅馬政府的叛亂而被捕。他雖然殺了人,但在猶太人心中卻是個英雄。狂熱的猶太人蔑視羅馬政府和羅馬人的假神,他們恨惡被外邦人統治,更討厭納稅給他們。羅馬官員常要解決猶太人的紛爭,因此也討厭猶太人。這正是造反的成熟時機。

<syncBible ref=15:8>今天我像這些善變的人,還是仍然站在耶穌的一邊?

15:8  這群人大概是忠於領袖的猶太人,但門徒和前幾天高呼“高高在上和散那”的人(11:10)到哪裡去了?同情耶穌的人害怕猶太領袖,都躲藏起來。或許在群眾中,有許多當日(今天稱為棕櫚主日)拿著棕櫚樹枝參加遊行的人,發覺耶穌並非要反抗羅馬政府自立為王,便轉過來反對祂。

<syncBible ref=15:10>彼拉多也看穿宗教領袖的心……

15:10  猶太領袖憎恨彼拉多,來找他,只為要定耶穌死罪,釘祂十字架。彼拉多看出他們的陰謀。他知道這群人憎恨自己和羅馬政府,他們來與他見面,並無別的原因,只是想處死一個他們所不喜歡的人。%5

<syncBible ref=15:13>為何一定要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15:13  釘十字架是羅馬人懲罰造反者的刑法,羅馬政府只會釘死奴隸或非羅馬公民。把耶穌釘十字架,就表示祂是造反者,是奴隸,而不是祂所自稱的王。這正合猶太領袖的心意,因為他們相信被釘十字架是神的詛咒(參申21:23),這樣就能說服百姓,神是咒詛耶穌而不是祝福祂。再者,猶太領袖把釘死耶穌的責任推在羅馬人身上,群眾就不能責怪他們了。

<syncBible ref=15:14-15>耶穌的死,誰要負責?

15:14-15  其實,每一個人都要對耶穌的死負責:門徒因為驚恐而離棄耶穌,彼得不認祂,猶大出賣祂;曾經跟從祂的群眾袖手旁觀;彼拉多討好群眾,推卸責任;宗教領袖控告祂,促使祂受死;羅馬官兵折磨祂……假如當日你在場,親眼看見這些事發生,你會有甚麼反應呢?

<syncBible ref=15:15>為取悅利己者而犧牲無辜,是政治智慧,是小人所為?

15:15  彼拉多管轄的猶太地區,只是羅馬帝國的一個哨站,由於遠離羅馬,這裡只有少量軍隊駐防。彼拉多最基本的工作是保持管轄區和平。他曾因其管轄區發生幾次暴動而被上司警告。雖然他找不出耶穌的罪,也沒有理由治死祂,但當他聽到猶太群眾的恐嚇,要上告凱撒(參約19:12)時,就猶豫不決了。因為群眾若真的向凱撒上告有暴動,彼拉多的地位和前途就不保了。

<syncBible ref=15:15>取悅他人以求自保,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是?

15:15  雖然根據羅馬法律,耶穌是無辜的,彼拉多卻屈服於政治壓力下,放棄正義,嘗試猜度猶太領袖的意圖,取悅他們以求自保。神對是非曲直立場鮮明,我們若放棄神的立場,根據群眾的意願做決定,就是妥協,目無法紀。神應許要嘉許行為正直的人,而不是取悅所有人的人。

耶穌到各各他的路程{\LinkToBook:TopicID=1700}

<syncBible ref=15:21>突然跑出另一個西門來?

15:21  在外地居住的猶太人西門,在逾越節期間由北非的古利奈來到耶路撒冷朝聖。這兒提到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和魯孚,他們可能是初期教會有名的人(參羅16:13)。

<syncBible ref=15:24>拈鬮分衣服?

15:24  拈鬮類似於擲骰子或抽簽。羅馬兵丁有權得到被釘十字架的人的衣服。兵丁拈鬮分耶穌的衣服,應驗了舊約的預言(參詩22:18)。

<syncBible ref=15:25>十字架上的痛苦,你想像得到嗎?

15:25  釘十字架是一種可怕和羞恥的死刑,犯人要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走一段很長的路到刑場,以示警告。十字架有不同的形狀,行刑也有不同的方式。耶穌是被釘在十字架上,有的罪犯是被繩綁在十字架上。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犯人的體力都會逐漸消失,身體的重量使呼吸越來越困難,最後窒息而死。

<syncBible ref=15:26>猶太人釘死猶太人的王……

15:26  在十字架上,通常會放一個牌,寫著犯人的罪狀,以收警告之效。彼拉多找不到耶穌的罪,惟有寫耶穌的“罪名”是“猶太人的王”。

<syncBible ref=15:31>耶穌救了我,犧牲了自己,我仍無動於衷,我還是人嗎?

15:31  耶穌本來可以救自己,不承受這些痛苦和侮辱,並把嘲笑祂的人殺掉,但祂愛我們,愛世人甚至仇敵,甘願忍受這一切苦難與傷痛。當日下午發生的事件中,我們也有分,因為我們的罪也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的死代我們受了犯罪的刑罰,我們惟一可以做的就是認罪,承認耶穌為我們付了本應由我們自己來付的代價。不要無動於衷,再令祂傷痛。

<syncBible ref=15:32>通往天國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你可曾想過?

15:32  雅各和約翰曾求耶穌讓他們在祂榮耀的國度裡坐在祂兩旁,當時耶穌說他們不明白自己究竟求甚麼(10:35-39)。現在耶穌要以死來開創祂的國度,在祂兩旁的是被判死刑的罪犯。耶穌曾向那兩個權力慾高漲的門徒解釋,人要就近祂,就要準備受苦捨命,像祂所做的一樣。通往天國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我們想得到天國的榮耀,就必須甘願與釘十字架的基督聯合。

<syncBible ref=15:34>耶穌悽厲的叫喊,聞者悲痛心酸,只因為與神隔絕了,我對與神的關係如此敏感嗎?

15:34  耶穌不是因為驚懼或絕望而發出這個問題,而是引用詩篇221節來表達祂的痛苦。詩篇22篇預言了彌賽亞為世人的罪受死所忍受的痛苦。耶穌知道承擔起全人類的罪的一刻,會暫時與神隔絕。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所懼怕的就是這個。雖然肉體的痛苦很可怕,但在靈裡與神隔絕更可怕。

<syncBible ref=15:37>耶穌臨死最後一句話……

15:37  耶穌這聲呼叫,大概就是祂最後所說的話:“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參路23:46

<syncBible ref=15:38>耶穌斷氣,殿裡的幔子從上而下裂開……

15:38  聖殿的至聖所是神留給自己的地方,前面掛著一幅厚厚的幔幕,象徵滿身罪污的人與聖潔的神隔開,只有大祭司在每年的贖罪日可以進入至聖所一次,為百姓的罪獻祭求赦免。耶穌死時,幔子裂為兩半,表明耶穌為我們的罪受死,替我們打開通往聖潔的神的路。幔子由上而下裂開,表示是神開啟這條路(參來9章)。

<syncBible ref=15:42-43>即或有可能名譽盡失,約瑟也要安葬耶穌,我有沒有這樣的勇敢和信心為主做見證?

15:42-43  耶穌死後,亞利馬太人約瑟要求收殮耶穌的遺體,安放在新墓中。他是猶太公會的成員,享有盛名,卻是耶穌的秘密信徒。其實不是所有宗教領袖都憎恨耶穌,約瑟冒著名譽被毀的危險,把他所跟隨的主安葬了。即使是為了公義,犧牲個人名聲也總是一件叫人害怕的事。今天,約瑟流芳教會歷史,而當日公會中其他成員卻無人記念。當你想到為基督作見證會損害聲望時,請回想亞利馬太人約瑟。

<syncBible ref=15:42-47>耶穌在安息日前斷氣也有意義,你知道嗎?

15:42-47  猶太人的安息日由星期五日落開始到星期六日落結束,耶穌剛好在星期五日落前幾小時斷氣。根據猶太律法,人們在安息日不可從事體力勞動或走遠路,也不可讓死屍留在空曠地方過夜(參申21:23),所以約瑟就在安息日開始之前埋葬耶穌的遺體。若耶穌在安息日死去,約瑟不能在當日安葬耶穌,羅馬人便會搬走耶穌的遺體。這樣,沒有猶太人能確定耶穌的死,反對的人也定會質疑祂的復活。

<syncBible ref=15:44>對耶穌的復活你還懷疑嗎?

15:44  彼拉多奇怪耶穌這麼快就死去,所以叫一個士兵再查清楚。今天許多人否認耶穌的復活,便硬說祂沒有真的死去。然而,百夫長、彼拉多、亞利馬太人約瑟、宗教領袖和親眼看到耶穌下葬的婦女,都能夠證實耶穌的死。耶穌實在已經死在十字架上了。

耶穌基督真的死了並復活了的證據{\LinkToBook:TopicID=1684}

<syncBible ref=15:46>耶穌被安葬好了……

15:46  這個墓穴大概是在山間以人手鑿成的洞穴,人可走進去。宗教領袖們也看見安葬耶穌的地方,派人守住墓穴,又在石頭上加封條,以防有人偷走耶穌的遺體,說祂從死裡復活(參太27:62-66)。

<syncBible ref=15:47-16:1>我可以為耶穌做甚麼,在今天?

15:47-16:1  這些婦女能夠做的不多,她們不能在公會上替耶穌辯護,也不能向彼拉多上訴;她們不能抵抗群眾,也不能制伏羅馬守衛;但她們做了所能做的事。當門徒都四散逃走時,她們留在十字架下,跟隨耶穌的遺體到墓穴,又為耶穌的遺體預備香膏。她們把握所有的機會為耶穌做事,神因她們的忠心和努力賜福給她們,讓她們最先看到耶穌復活。我們作信徒的,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把握所有機會,為基督做力所能及的事。──《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