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羅馬書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保羅在前面已經討論到那些高舉神國度的真理。我們應當單從神那裏尋求公義,我們也應當單因他的憐憫而期望救恩,一切福分的總和已經加給我們,而且天天都賜給我們,這福不是別的,即是基督。現在他要開始討論信徒道德生活的規律,而且是極有次序地按著條理來討論。靈魂既已因對於神及基督的認識而得了救恩,並有了屬天的生命,我們的人生就應當有一個規律,也就是被神聖的戒律與規例所管理;假使我們對於別人的一切善行不是出於神,或基督,我們對於人生的一切熱忱都是徒然。惟有出於基督的善行,才能使人從死中得生。 這是福音與哲學之間最大的分別。雖然哲學家討論到道德的時候,所說的很好聽,他們的才幹也值得稱讚;但是他們的一切教訓,雖經過特別的潤飾,仍不過像是一個美麗的建築物的上層而沒有根基,因爲他們忽略了最重要的原則,他們所思考的不過是殘缺的教訓,有如一個無首的身體。

羅馬天主教的教訓也是如此。雖然他們偶然也會提到基督裏的信心或聖靈的恩惠,但其實他們的教訓是更與異教徒的哲學家相近,卻不是使徒的教訓。

保羅像哲學家那樣,爲道德訂制法則,討論善的目的,並追究一切德行的根源,然後又從這些推演出人們各種責任,因此他在此爲各種聖潔的行爲定下了主要的原則。這也是主拯救我們,使我們的肢體得以分別爲聖並歸於祂的目的。保羅這裏所說的,值得我們逐句加以查考。

第一節: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我們知道不潔的人時常會貪心地抓到那些宣揚神無限憐憫的經節,爲的是要用作藉口來放縱他們自己的肉欲。另一方面,假冒爲善的人又想惡意地竭力來抹煞他們對於神仁慈的知識,他們以爲神的恩惠會消滅他們的熱心,並會爲人打開故意犯罪的大門。但是保羅勸勉的話卻給我們看見:除非世人正確地瞭解他們怎樣地受到神的恩惠與憐憫,他們就絕不會以真誠的心來敬拜神,也不會以足夠的熱忱來敬畏祂,順服祂。羅馬教皇的門徒以爲只要使人懼怕而勉強別人來順服就夠了。然而保羅並不是以這種奴性的懼怕叫我們來服從神,卻是以自動的、喜愛公義的心來吸引我們服從神,因爲使我們得著拯救的恩惠是甘甜的。另一方面,我們既已體驗到這位父神的慈愛與寬容,假使我們沒有專心努力事奉祂,我們就是忘恩負義的人。   

保羅特別在這方面警戒我們,就是說高舉神的恩惠超過其他一切,是更有力的警戒前面所提到神的大愛,就是神豐富無比的恩慈,若是不能燃燒我們的內心,那麽我們的心就是比鐵還硬了。誰能說假使我們認爲我們的救星是單出於神的恩惠,那麽對於人生中高貴的警戒或勸勉就都失去功效了?但一個敬虔的心,不是由於規律或制裁,卻是由於沈思默想神所賜給他的大恩才來服從神。

我們在此也可看到使徒溫柔的心,因他不願意用嚴厲的命令,卻用友善的忠告或警戒來勸勉我們。因爲他知道他這樣行,在那些願意受教的人中間會有更大的成就。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我們知道自己是獻給神且分別爲聖的人,才能真正有善行表現出來。因爲這樣我們才會不再爲自己活,以至於可以奉獻我們的一生來事奉神,完成他的使命。

在這裏有兩件事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我們是屬於神的;第二、爲了這個緣故,我們就應當聖潔,因爲所獻於神的,若不先已分別爲聖,就有辱於神。由於這個前題,因此也可以知道,我們應當在一生中多默想聖潔的事,如果我們的生活變爲不潔,就是褻瀆神的聖名,因爲不潔的生活乃是使已奉獻成聖的生命世俗化。

保羅在此所說的話都是很相宜的。他說:先要將身體當作祭物獻給神。這乃是說,我們已不再隨我們自己的心意而行,卻是讓神隨祂的心意叫我們怎麽行,我們就怎麽行。但是,除非我們先捨下自己,拒絕自己,不然我們不能達到這一點。其次他又加上各種形容詞,來描寫所獻的應當是什麽樣的祭。稱之爲活祭,他的意思乃是說,我們將自己獻上,爲的是要我們曉得我們從前的生活已在我們裏面死去,因此我們可以從死中復活而得著新生命,稱之爲聖潔;他乃是要指出(如同我們已經提到過的)獻祭於神的真正性質是什麽。被獻上的祭牲,只有在以前已經分別爲聖了,才能被准許爲祭物。第三個形容詞提醒我們,當我們配合神的旨意而將我們自己作爲祭物獻上時,我們的生命才是正確的、有次序的。當我們獻身於公義及聖潔時,使我們知道我們的勞苦是爲神所喜悅的,也是蒙祂所悅納的;這也是我們獻身的最大安慰。

身體不但是指我們的皮肉骨頭,也是指組成我們整個人的成分。他用此字以舉隅法來表示我們身體的每一部分,因我們身體上的肢體才是我們一切行動的工具。他也要我們不但在身體方面毫無瑕疵,而且魂與靈也當聖潔,如同他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23節所說的。保羅叫我們將身體獻上,乃是引述摩西所定的祭禮,是在祭壇上獻給神的。他在此也特別提到,我們接到神的命令之後,應當即刻甘心願意,準備隨時順服祂的旨意。

從這裏我們也可歸納說,凡不願意敬拜神的人,都是錯誤的,迷失的,且是在可憐的光景之中。這裏我們也看到保羅贊成基督的教會應有的犧牲。我們既因基督一次真正的犧牲而得以與神和好,就都借著祂的恩惠而成爲祭司,爲的是要我們將自己獻上,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榮耀神。但是我們獻的不是挽回祭,因爲只有耶穌在十字架上所獻的才是挽回祭。

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我認爲保羅加上這句話乃是要解釋並證實前面的一句。他似乎是說:"假使你想要敬拜神,就要將你自己獻上,因這樣事奉神,是最適當的,如果有人不這樣事奉,就是假信徒。"假日我們要適當地敬拜神,我們只有按照神的命令,來規範我們的行動,才是真的敬拜;所以讓我革除一切人所設立的形式化的崇拜,這是神所厭惡的,因祂看重順服更勝於獻祭。人都喜歡炫耀自己的發明(如同保羅在別處所說的),表揚他們空洞的智慧;但我們卻看到,天上的審判主借保羅的口反對這種想法;稱之爲理所當然的事奉,乃是表明神所吩咐的;因此保羅在此使我們看到,凡與神聖道的準則相反的態度,都是愚蠢的,無趣的,粗俗的。

第二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雖然世界此字有許多意義,但在此乃是指人的性格與動作。保羅叫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不是沒有理由的。全世界都服在惡者的權柄之下,所以我們如果真的要穿上基督,我就當脫去屬於人的一切。爲了要除去我們的疑惑,他又加上一個解釋,說明與此相反的行動應該是什麽:就要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聖經中時常提到前面兩者相反之處,因此意義就一點也不會含糊了。

我們必須注意他在此要我們心意更新的事。不是像巴黎的少龐(Sorbonne)學院的學者們所解釋的靈魂中較低下的一部分,即身體;卻也是包括我們裏面最高貴的部分,就是哲學認爲超越的部分,即心靈。他們稱此爲管理我們的原則,並堅持說理性是最高智慧的王。然而保羅將理性從王位上拉了下來,並叫我們斥除理性的教訓,而要我們的心意得以更新。雖然我們很容易自我陶醉,基督的話仍是正確的:假使有人想要進入神國,就必須先要重生;因爲他原來的人,整個心靈與身體,完全是與神的義不發生關係的。

叫你們察驗 這裏給我們看到了心意更新的目的,乃是要我們放棄自己的策劃與欲望,以及一切屬人的事,要我們單顧念神的旨意,認識神的旨意就是真智慧。假使我們必須先要心意更新,爲的是要察驗何爲神的旨意,那麽顯然地,未更新的人心是與神爲敵的。

保羅在此又加上一個性質形容詞,爲的是要稱頌神的旨意,我們因此也會更熱切地尋求認識祂的旨意。事實上,假使我們頑梗的心得以除去,我們才真會稱揚神旨意的公義與美德。世界常自以爲自己的工作是好的;然而保羅卻宣佈說:善美與公正的事都需由神的命令所決定。世界常喜歡自己所發明的東西,且極爲滿意於自己的一切;然而保羅告訴我們惟有神所吩咐的事,才能得神的喜悅。世界想要求得全德,常發明新的東西,而避免神的聖道;但保羅卻告訴我們,惟有出於神旨意的事,才有完全的可能;他又使我們看見,假使有人欲在神的旨意之外行事,就是受了錯妄的幻想所欺。

第三節: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 原文在本句開始時,有一個連接詞"因爲",保羅將此連接詞放在這裏不是沒有意義的,乃是指明本節經文是與前面的經文配合的。因保羅現在要我們完全來研究並查考神的旨意,所以他採取的步驟乃是要叫我們不必太著重空洞的好奇心。但有的時候,保羅用到這個連接詞"因爲"時,是多餘的,所以本節經文也可以說是與前面無關的獨立句子,但是句子的意義卻是明顯而不變的。

在保羅開始要命令他們時,他先提到神所給他的權柄,因此他們可以聽他的話,如同神自己所說的話一樣。他的意思是:"我並不是自己說話,但因我是神的使者,我就將神所吩咐我的,來吩咐你們。"他指出他自己使徒的職位是由於恩惠,如同他在前面所說過的, 爲的是要稱頌神所施的恩慈。同時他也暗示他自己並不是鹵莽地將使徒的職位強求而得的,而是借著神的呼召而虛心接受的。他以這引言建立了他自己的權柄之後,就叫羅馬的信徒要順服他的命令,不然他們就是因輕視他的職位而輕視神。

接著他就吩咐我們不要去研究那些沒有內容,又不能建立我們,卻能使我們痛心的事。保羅禁止我們爲自己擔負在我們的呼召以外過重的負擔。同時他又勸勉我們,要我們多思想那些能使我們心意健全,以及不會使我們傲慢的事。我認爲如此解釋更正確,伊拉斯模的譯文並不儘然正確,"你們各人,不要以爲自己太了不起。"這個譯法與原來的字意不合,我們的譯法與上下文相合。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這一短句與保羅前面所用的字 υπερφρονειν 相合,就是說:我們若想討論那些我們所不宜討論的題目,就是超出了智慧的範圍。看得合乎中道,乃是要以中庸的態度,來研究那些使我們受到教導的事。

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的 他現在乃是說到我們應當看得合乎中道的理由。因神所分賜給人的恩惠有所不同,所以每一個能以在神所賜的信心範圍之內,規定自己的行動,是最有智慧的。如果我們不注意神所賜給我們的才智,卻因我們的疏忽或鹵莽而超越了我們自己知識的範圍, 這不但表示我們喜愛那對於我所不需要的智慧,並且忽略了我們所當知的,有益於我們的,卻去尋求那我們所不當知的,於我們無益的事。這種傲慢的態度一定會受到神的刑罰。我們時常看見,那些因愚蠢的野心而越出了神爲他們所設立的範圍,以至於因他們的愚昧而走上了歧途。

主要的理由是:我們理所當然的事奉,就是要將我們自己獻上,以謙恭受教的心來接受神的管理和引導。保羅在此指出信心是與人的判斷相反的,因此他禁止我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又特意爲信徒立下了一個界限,他們可以留在他們應當的範圍之內,不至於出岔。

第四節: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 保羅現在證實每個信徒的呼召是各有不同的,如同他在前面所說的每個信徒都是按照他信心的程度,而所得的智慧也各有限度。我們蒙召的條件,就是要聯合成爲一個身體,因爲基督爲所有信祂的人建立了一個組織上的連合與關係,如同人的身體上肢體與肢體的關係一樣。因爲人們自己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合一,祂自己就成爲這個連合的關鍵。因爲基督徒彼此之間的關係,正如身子上肢體之間的關係,保羅用這個比喻來證明每一個信徒當如何注意他自己的本性、職分和才幹。這個比喻雖有各種表徵,但是這裏主要是應用在下述一方面:有如肢體各有不同的功用,而且各肢體也各因不同,又因爲沒有一個肢體會有一切肢體全部的功用,所以這個肢體就不能取代那個肢體的職分;神也是這樣將各種恩賜分給我們各人。因有這種判別,祂規定我們站在祂要我們站的地位上,各人可以按照所量給他的才幹而彼此配搭,不會佔據別人應有的地位或本分。無人能在同時有一切的才幹,他應當滿意於神所給了他的,而願意約束自己而不奪取別人的職分。然而當保羅明明地指出我們中間的連系時,他同時也暗示我們要以我們各人所有的能力來促進全身的利益。

第五節: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爲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第六節:按照神的恩惠,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 保羅現在並不是講到我們弟兄相愛的心,卻是贊許謙卑的心,因這是管制我們全心全身的最好態度。所有的人都盼望自己富足不缺乏,不必從弟兄方面獲得幫助。然而此處給我們看見,弟兄之間的團契有一個連系的結,就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自足,所以他就不得不從別人得到助益。我認爲,敬虔者之間,因每個人都能對於所量給他的而知足,如此才會有團契的關係,因他將自己從神所得恩賜分給弟兄,而同時又願意讓弟兄們所得恩賜來幫助他。

保羅在此特別制止人的驕傲,因爲他知道人人都有此種性情。保羅爲要叫人不因未曾得著一切而難過,他提醒我們,神按著祂喜悅的心意,將每一個應有的責任分給各人;因爲神不將全部的恩賜賜給任何一個人,而讓他大膽地輕視別的弟兄,神這樣行是對全身體的救恩有利。我們在此看到了使徒心中主要的目的。任何事物對於每一個人都不會相宜,惟有神的恩賜按著有限的程度分別賜給人,才爲有益。每一個人都當甘心地獻出他的恩賜,爲的是要建立教會,但願每一個人不放棄他自己的職分,或侵犯別人的地位。當每一個信徒將他自己從神所領受的,獻給教會,同時也不阻礙別人如此行的時候,教會因這個美好的整齊的次序就會得蒙保守,並會有最大的安全。這個次序乃是神所安排指定的,若有人要轉變這個次序,就是與神爲敵。恩賜各有不同,不是出於人的意志,卻是因神所喜悅,而將不同的恩惠分別賜給各人。

或說預言,就當……說預言 保羅舉了各種特別的例子之後,他現在開始論到每一個人都當站在他自己的地位上,按他自己的力量,行他的本分。所有的恩賜都有一個限度,若想超出這個限度,就是毀壞這個恩賜。這裏的經文意義不太明顯,但我們可以如此處理,所得的結論就甚清楚了:"讓每一個說預言的人,按信心的程度作爲測驗;作執事的,就要服事;如此類推。凡懂得這一個原則的人,就會在所給他的恩賜的範圍之內事奉。"

但這段經文有各種不同的解法。有些人認爲預言乃是有預知將來的能力,而且是在福音開始廣傳的初期很普遍的恩賜,正如主願意用各種方法推薦祂國度的特點與尊榮。他們也認爲此處所加上一句作爲限制的短句:按照信心的程度,應當是屬於每一種恩賜的。然而我認爲另一種解釋較爲正確,就是說:這種恩賜有更廣泛的意義,就是借著啓示,人們可以成就注釋者的職分,用熟練的技巧來闡明神的旨意。今天基督教會中預言的職分,是指瞭解神的話,並能加以闡明的恩賜,因爲古時的預言,或神的聖言都在耶穌基督以及祂的福音裏面完成了。在保羅也是這個意思,他說:"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更願意你們說預言(作先知講道)"(林前十四5);又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我們預言(先知所講的)也有限"(林前十三9)。保羅在此顯然不是指福音開始廣傳時,基督所賜給當時使徒們的特別的恩惠,我們卻看到這裏乃是指一種一直存留在教會中的普通恩賜。

有些人堅持說,保羅若不對那些有先知靈的信徒說話,就沒有理由提到這說預言的事;然而我認爲此種看法也不夠正確。保羅在另一個地方說(林前十四32),神將先知的靈賜給先知,又指出,若旁邊等著的人得了啓示,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因此,保羅在此也是以同樣的理由警戒那些在教會中說預言的人,他們的預言都應當與信心的準則相合,免得他們走出了正道。他所說的信心兩字,乃是指宗教的最高原則;任何教訓若不與這最高原則相合時,就是錯誤的,當被定罪的。

保羅對於其他的恩賜所說的話,就沒有什麽困難。他說:願那被封爲牧師的,就要按他的牧職而事奉,願他不要自以爲得此聖職,爲了要榮耀自己,而是要服事別人。保羅的意思是:"願那得此聖職的人,能誠心服事人,完成所交托給他的職分。"對於教義方面的建立,他將責任交給牧師們,他的意思如下:"願那些對於教義有更多認識的人,應當知道他們的目標乃是要使教會真得到教導,使教會更清楚認識純正的教義。"一個教師就是將真理的聖道教導教會的人。願那些有勸勉恩賜的人,就當知道他的目標乃是要勉勵並發生功效。

這些職分都是彼此密切相關的;然而也並不是說他們是完全一樣。若沒有教義,就無人能勸勉別人;然而教導的人,同時也當有勉勵的恩賜。若沒有牧職,就無人能預言,教導或勸勉。但我們只要知道其間的區別,明白神的恩賜有所不同,並曉得適合教會的次序,就已經夠了。

第七節: 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第八節:施捨的,就當誠實(慷慨) 這句以及其他下面的句子給我們看到,我們當如何使用神的恩賜。當保羅在此講到施捨的人的時,不是指那些將自己産物施贈給別人的人;以術語來講卻是指那些執事,就是負責將教會公共的物資分給大衆的人。當保羅講到憐憫人的人時,他的意思乃是寡婦以及其他的執事,被指派來看護病人,此乃是按照古教會的規矩。供給貧人的需要者的工作,與獻身來照顧他們,是兩件事。對於前者,保羅要他們誠實,就是說凡交托給他們的事,當忠心施行,沒有虛假,也不偏心。對於後者,他盼望他們以愉快的心情來服務,以至於不會(此事時常發生)因他們不甘願的態度,而使所給的服務産生相反的效果。對於有病的,困苦的人能夠見到有人來專心樂意地幫助他們,是他們最大的安慰;但是假使他們看到幫助他們的人的面上現出愁眉苦臉的樣子,他們就會認爲所得的幫助乃是給他們的侮辱。

當保羅講到治理者,乃是指那些被神指派來治理教會的人。這些人就是教會中的長老,他們管轄與治理其他的教友,並執行教會的訓戒。然而保羅所說的治理者,也可以指各種在上掌權的人。這些人必須特別謹慎小心,因爲他們負有衆人之安全的責任;他必勤勉注意,因他們的本分乃是當爲衆人的平安日夜守望。然而瞭解一下當時的情況,我們知道保羅所講的不是一般屬世的治理者(因當時地方長官中沒有敬畏神的人),他所講的乃是指教會判斷信徒行爲的長老。

第九節:愛人不可虛假 現在他開始要討論我們特別的責任,他先提到愛心是很相宜的,因爲愛是完美的連系。對於此點,他特別吩咐我們要除去一切的虛僞,愛必須是出於純潔真誠的心。事實上多數的人並不賦有愛心,但都喜歡假裝自己的愛心很大,而且裝作得很巧妙,使人不易發覺。他們不但欺瞞了別人,而且也欺騙了自己,他們甚至於說服自己,以爲自己真的愛著他們所忽略的,甚至於所蔑視的人。保羅所以在此宣佈說,只有那完全沒有虛僞的愛,才是真的愛。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審察,他自己心底深處是否隱藏與愛相反的態度。下面接著所說的善與惡,並不像我們所瞭解的一般的意義。惡乃是指損害別人,存心不良地行那不出於公義的事;善乃是指幫助別人的慈行。聖經裏面對此兩個相對的觀念,有時也以"所禁止的邪惡"或"所贊許的美德"來表示。

我沒有根據伊拉斯模或武加大譯本將 αποστυγουντεζ 譯爲"恨惡"。在我看來,保羅所表示的意思更深一層,這個字表示了"棄絕"或"轉離"的意義。這樣譯法就與對於善的態度剛好相反。保羅叫我們不但要專心行善,而且當不斷地行善。

第十節:愛弟兄,要彼此親熱 保羅找不到足夠的話來表示弟兄姊妹彼此相愛的熱忱。所以他以弟兄相愛的心來表示彼此之愛,此愛又能産生親情,就是親戚之間相敬相愛的心。我們當然應該以此種愛來對待神的兒女們。此外,假使彼此之間要保留善意,保羅就必須再加上一個規律,就是要彼此恭敬謙讓。如果有人覺得被藐視,就是使人産生隔離之心最有效的毒素。如果讀者認爲恭敬是指各種慈行,我並不反對;但我仍採取前面的解法。我們看到,因驕傲自大而産生的輕視弟兄的心,最有害于弟兄和睦;照樣,彼此謙讓,敬重別人,最能生出相愛之心。

第十一節:殷勤不可懶惰 神將這個命令給予我們,不但是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勤勉的,而且我們也應當忽視自己的利益而常努力扶助弟兄,而且不單是對於那些善良的人,也是對於那些忘恩的、不配的人。總而言之,我們常會忘記我們自己的責任,所以我們若不是常竭力工作,殷勤而不懶惰,我們就不會準備自己來順服神的命令。

保羅又加上一句話說:要心靈火熱,藉此他使我們看到,我們當怎樣達到這目標。我們的肉體有如蠢騾,一直是懶惰的,所以一直需要到刺踢催逼。惟有心靈的火熱才能矯正我們的惰性,要有勤勉的心,因此必須有神的靈燃燒我們,使我們發出熱心。或許有人會說:保羅爲什麽要勸勉我們殷勤呢?我的回答是:雖然這個熱心是神的恩賜,然而信徒們仍有本分將自己倦怠之心除去,並舉起神所點燃的火焰。通常我們熄滅聖靈的火,都是由於我們自己的過錯。

第三個勸告,要隨時服事,也是指同樣的事。因我們的一生甚是短暫,我們行善的機會很快就會消逝。保羅在另一處又告訴我們說:"要愛惜(贖罪)光陰,因爲現今的世代邪惡"(弗五16)。意思是說:我們應當怎樣智慧地分配我們的時間,因爲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也認爲保羅以此與懶惰或浪費光陰作爲一個對比。有許多古卷說:要服事主。我並不想拒絕這個譯法,雖然初看起來,似乎是與上下文不連貫的;但仍可能是保羅的原意。假使這個讀法是正確的,我相信保羅在此乃是要敍述敬拜神與我們對弟兄們應盡的義務,以及任何能增進我們愛心的事之間的關係,爲了要鼓勵所有的信徒。

第十二節:在指望中要喜樂 前面三個勸告似乎是相關的,而且是指隨時的服事。任何對於來生的喜樂有盼望的人,就會在他今生的時間忍受所遭遇的痛苦,這樣的人也最能利用時機,努力行他所當行的。但無論如何(因爲句子是否連貫並沒有什麽分別),保羅禁止我們過於滿意我們目前的順利生活,或只享受今世和今世的事物,似乎是我們的幸福只是今世的;他卻叫我們注意天上的事,如此我們可以享受真正可靠的喜樂。如果我們喜樂是在於來世的盼望,我們就能在患難中生出忍耐,因沒有一種憂傷之心能夠壓止那個喜樂。因此這兩件事是不能分開的--因盼望而有的喜樂,以及在患難中的忍耐。惟有那已經學到了怎樣在今世的事之外尋求幸福,並借盼望的撫慰而減輕十字架困苦的人,才會安靜鎮靜地服從主的安排,而背起十字架來。

然而這兩件事既都不是我們所能擔負的,我們就應當不斷地祈禱,時常呼求神,以至於祂能保守我們,不使我們失敗跌倒,或因災難而破碎。更有甚者,保羅不但激勵我們祈禱,而且也叫我們恒切禱告,因爲我們的戰爭是不停的,日日都有各種攻擊。甚至於最剛強的信徒,若非不斷地獲得力量,也不能擔當到底。懇切的祈禱是使我們重新得力的最佳良藥。

第十三節:聖徒缺乏要幫補 保羅再回到我們應有的愛心的責任,其中最大的乃是善待那不能報答我們的人。通常的情形是:那些在最困苦中的人最需要幫助,而一般的人卻最不願意幫助這樣的人,因他們認爲所給他們的東西是失去了的東西。所以神特別將那些有此種需要的人,交在我們手中。惟有在我們幫助弟兄們時,不存別的目的,只爲了慈仁的心,才能真的證明有愛心。保羅又提到款待客人,就是說友善地、慷慨地招待陌生人,乃是極高尚的愛心;這些人最有需要,因爲他們遠離了自己的親人。爲這個緣故,保羅明明地稱許招待客人的事。所以,我們在此看見,越是被別人忽視的人,我們就越當注意他們的需要。請注意:保羅說到,我們應該幫補聖徒的需要的話是多麽合宜!這就是說,我們要幫助弟兄們的需要,如同我們自己一樣。他特別提醒我們要幫助聖徒。雖然我們的愛應該向全人類表示出來,但是我們應當特別向信心的家中的弟兄們顯示我們的愛,因爲他們與我們有更深的關係。

第十四節: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 我在此要特別囑咐讀者,不要太單注意每一個勸戒的正確次序。我們應當注意,這裏的訓戒乃是要與聖潔的生活配合。這些訓戒都是從使徒在本章前言中所立下的原則上,推演出來的。

他在後面接著就會提到我們受到傷害之後,對於報復態度的勸戒。但在此他要我們表現的行爲似乎是更困難。我們的仇人雖逼迫我們,惡待我們,但我們卻應當爲他們祝福,不求他們的失喪,卻求他們的順利,並願神來祝福他們。這種態度對於我們來講越是困難,我們就越要努力實行出來。神所給我們的命令,沒有一條不是不要我們順服的。我們也不能有所推委,因爲這是神所給我們的特性,借此而顯出我們是與今世之子有所區別。

我知道這是很難的,而且是有違人的本性,但是我們若借著神所賜的力量(只要我們肯祈求),沒有一件事情會太艱難而不能克服。雖然能夠在神的律法中完全行出這個規律的人,是絕無僅有的;然而一個作神兒女的人,或是稱爲基督徒的人,若不是至少部分地這樣行,或不是日日都竭力想避免行那與此訓戒相反的事,就不配得神兒女的榮耀。

我們已經說過,一個人受到了別人的損害,不去報復已經不易,但要爲他求福就更難了。有些人不願用他們自己的手採取報復,或來傷害仇敵,但他們很願意看到自己的仇人受到第三者的傷害。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與仇敵講和,而自己不來害他們;但一百個人中找不到一個會喜歡看到仇人得福,事實上,有許多人在那裏咒詛仇人而不覺羞恥。然而神的話不但禁止我們的手來加害仇人,而且不要我們心中有任何怨毒的意思。不但如此,祂還要我們爲那些損害我們的人(因他們的過犯,他們本當滅亡的)求福。

伊拉斯模沒有看到 ευλογειτε 是與咒詛或辱駡相反的,因此他是錯誤的。保羅兩此提到此字,乃是要神來爲我們的忍耐作見證,因爲我們不但借著祈禱而消抑我們憤怒之心,而且因我們求赦免他們,更顯出我們是在爲仇敵難過,因他們自己選擇了滅亡的道路。

第十五節:要與喜樂的人同樂 這裏是保羅訓戒中的第三主要部分,這裏所論到的真理乃是要信徒彼此以愛護之心相待,也要認爲個人的幸運是屬於大家的。他先提及我們個別特殊的責任,我們應當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真正的愛心乃是當與弟兄一同負擔喜樂憂傷的心,不是站在遠處漠不關心,或不肯伸手相助。總而言之,我們彼此應當互相顧念,不論在什麽情況之下都當與弟兄采相同的心情,在苦難中當與他一同傷心,在順境中當與他一同喜樂。若不是以喜樂的心來恭賀弟兄的幸福,就是妒忌的表示;若不對他的不幸表示同情,就顯出我們毫無人性。所以願我們彼此相顧,都能有相同的心意。

第十六節:不要自以爲聰明 使徒保羅在希臘文中的意義更爲重要,也更相宜;他說的是:"不要單想那些高不可及的事,"他的意思是:基督徒不應當野心太大,一直想叫自己超過別人,也不應當有優越感,卻要學習謹慎與謙虛。我們在主眼前能超過別人的,不是驕傲或輕視弟兄,卻是謹慎與謙虛。保羅在此對於他前面已經說過的話,再加上一個勸勉,因爲我們若高擡自己,視自己比別人更好,以爲自己超過別人,就最能破壞保羅在前面所提到的合一。我認爲卑微乃是指卑微的事,以至於前後的對照可以平衡。凡以寬宏大量作爲招牌以掩飾內心的野心與自大的態度,都當被定罪。信徒們主要的美德是溫和,或說謙遜,因爲謙遜的人不奪去別人的尊榮,反倒尊敬別人。

保羅的另一句話也與此有密切的關係。沒有一樣東西能比我們自以爲有智慧更能叫我們自高自大。保羅要我們放下自己對於自己的意見,卻要我們傾聽人家對我們的判語。伊拉斯模將 φρονουντεζ 譯爲"傲慢",但這個譯法太勉強,因爲這樣譯法顯不出保羅在本節中兩次用到此字的特別著重之處是什麽了。所以先譯"同心",後又譯爲"志氣"高大,(或譯作"自高的心")。所以醫治傲慢的良藥,乃是要我們不可看高自己而自以爲最有智慧。

第十七節:不要以惡報惡 這個勸戒與後面的一個沒有什麽分別;然而伸冤含有保羅目前所討論的報復之意在內。有時當我們惡待那些對我們不利的人時,我們雖沒有以同樣損傷來對待那傷害我們的人,我們仍是在以惡報惡。我們平時常以個人的標準來衡量那善待我們或至少對我們有利的人,我們只報答那恩待我們的人,或我們盼望別人來幫助我們。所以,假使有人拒絕在我們有需要時來幫助我們,我們也就以同樣的手法來報復他,在他有需要時,我們也不幫助他。除了這個以外,我們還有許多時候,都是以報復之心來對待別人,這樣也就是以惡報惡了。

衆人以爲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我甚爲滿意于伊拉斯模的譯法:"因此當準備",但我在此卻採取直譯。人既然都傾向於注意自己的利益,而留心避免自己的損失,故保羅在此所說的乃是另一種的留意或小心。保羅在此指出,我們應當以誠實的態度,不斷地留意別人,使他們得以建立;正如我們在神面前應當有無虧的良心,我們在人的面前也不能忽略可尊敬的聲名。如果我們應當以好行爲來榮耀神的名字,但是別人在我們裏面若看不到值得稱讚的地方,那麽神就失去了這份榮耀。不但是神因我們失去了光榮,而且也會因此受到羞辱:因我們雖是由於無知而犯罪,但我們所犯的罪都會使福音受到羞恥。

保羅叫我們要留心去作衆人以爲美的事時,我們也當注意這個命令的目的。並不是要讓人來羡慕和稱讚我們,因爲基督的心意就是要避免我們會有此種光景,故祂說:我們的善行不是靠人的見證,卻是單求神的嘉許。這個命令的目的,乃是要因我們的榜樣,使人可以內心中歸向神,稱頌祂,並激勵他們來尋求公義;最後他們可以在我們身上聞到可愛的磬香之氣,而吸引他們也來接受神的愛。甚至於我們因基督的名而受到侮辱時,我們仍不停地留意去行衆人以爲美的事。因爲當我們受到辱駡時,聖經的話反而得以應驗了:"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林後六8)。

第十八節:若是能行 心裏和平,有秩序的人生,使一個基督徒受到衆人的愛戴,這並不是一種普通的天分;如果我們決志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賦有絕對公平的態度,也當有禮貌,脾氣好,才能不但贏得正直善良之人的心,也能轉變惡人的心。

我必須要提到兩點以作警告:我們不能一方面想竭力達到這個標準,另一方面又不願意爲了基督的緣故而招致人的忌恨,因爲這是常會發生的事。事實上有許多人因著良好的性情,溫和的內心而應當得到衆人敬愛的,然而仍爲了福音的緣故,甚至受到他們最親近的家人所恨惡。第二件我們當注意的事是,好脾氣不應當變爲盲從,不能因爲要保持和平而滿足別人犯罪的願望。因爲我們不可能與所有的人和平相處。他又加上兩句話,指出有例外之處:若是能行,以及總要盡力。我們在此當決定這兩個例外是什麽,因此在我們當行的仁慈與愛心的時候,除非我們已經準備(許多時候是必須的)勇敢地向世界挑戰之外,否則就應當多多忍耐,赦免別人的冒犯,也願意寬恕律法所以必須嚴辦的行爲,爲的是要尋求和睦。因爲基督的精兵不可能與撒旦所轄制的世界一直和平相處。

第十九節:不要自己伸冤 他在此所禁止的惡行,如同我已經提到過的,比前面所說到惡行更嚴重,然而兩者都是出於同一根源,就是:過度的自私之愛,以及內心的高傲;這兩樣都會使我們放縱自己而苦待他人。因爲這種內心的毛病幾乎在所有的人心中都會生出一種瘋狂的報復之心,甚至於受到極輕微的損害,也必獲得報復;所以保羅吩咐我們不要自己尋求報復,甚至於我們受到了極嚴重的傷害,也要讓神來替我們伸冤。又因爲人若一度産生此種報復之心,就不容易平抑下去;所以保羅勸勉我們時,用親切的稱呼,叫我們爲親愛的弟兄。

這個勸戒乃是叫我們不去報復,也不以惡報惡,因我們應當聽憑主怒。聽憑主怒乃是相信主有審判之權。凡想自己報復的人,就是想篡奪主的權柄。如果篡取神的職位的行動是錯謬的,那麽我們也不應當報復;因審判的權柄是在神的手中,我們應當讓祂採取行動。保羅在此也暗示出,凡耐心等候神幫助的人,神要爲他伸冤;凡盼望神爲他報復的人,卻忘了祂的幫助。

保羅在此不但禁止我們用自己的手來報仇,而且也禁止我們有此種報復的心意。所以在此要將公開報復和私下報復分開來是極膚淺的看法。所以一個人若想尋求民法之幫助,他心中的報復的惡意,與自己去報復的態度一樣不可寬恕。我們接著就要看到,我們甚至不應當時常求神爲我們伸冤。如果我們向神求告時,不是出於聖靈純潔的熱心,而是出於個人的感情,那麽我們不是讓神作我們的審判主,而是作我們腐敗的欲望的僕役。

我們聽憑主怒,是我們耐心等候神拯救的時候來到,同時我們求神使那些惡待我們的人,可以悔改而再成爲我們的朋友。

因爲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保羅以摩西的歌詞(申卅二35)作爲證據,那裏神說:"伸冤報應在我。"神的仇敵是那些無緣無故來逼迫神子的人。祂說:"那些損害你們的人,如同損害我眼中的瞳人。"所以,盼望我們以此作爲安慰,因那些無故而加害我們的人,不能逃避刑罰;同時我們也應當儘量避免讓惡人找機會來害我們,因爲如此會使他們更習慣於害人。我們應當讓我們這位惟一的審判與拯救之主來扶助我們。

雖然我們不應當求神來報復我們的仇人,但我們應當求神使他們悔改再成爲我們的友人;然而假使他們繼續不斷地行惡,他們仍然會像那些藐視神的人一樣,受到神的懲罰。保羅引用這節經文並不是叫我們在受到人的損害之後,就立刻大發憤怒,或在禱告中要求神按照仇人加給我們的損害,同樣報復他們。他卻教訓我們說:首先,我們並沒有權利採取報復的行動,不然我們就是篡奪了神的權柄。其次,他也指示我們不必怕仇敵因見我們忍受他們的苦害,而加重他們的惡行與怒氣;因爲我們知道神爲我們報復的行動並不是徒然的。

第二十節: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 他現在給我們看到,我們當怎樣真的完成這個戒律,就不要自己報仇,不要以惡報惡。我們不但不要傷害,而且要向那些惡待我們的行善。若是我們沒有以慈仁來對待害我們的人,就是一種間接的報復。保羅所說的吃與喝,乃是指各種慈行;所以我們應當盡我們所能,在物質或言行方面按仇敵的需要,幫助他們。他所說的仇敵並不是指那些爲我們所恨惡的人,乃是那些與我們爲敵的人。如果在他們肉身方面有需要,我們應當幫助他們,那麽我們更不應當盼望他們遭災而不讓他們獲得救恩。

就是把火炭堆在他們頭上 保羅在此給我們看見,我們向仇敵謙讓而得的利益,因爲我們不願意徒然地浪擲我們的光陰。有些人解釋:假使我們以仁慈對待那不配的人,或以不同的態度對待那些應受我們苦待的人,就是以那使他們滅亡的火炭堆在他們的頭上;因爲我們這樣行,使他們覺得他們的罪孽更深一層。又有些人解釋說:若是我們這樣仁慈地對待仇敵,他們的心因此受了愛心的感動而悔改。我採取更簡單的看法,仇敵的心可能會産生兩樣後果:他若沒有因慈仁而心裏軟化下來,就會因他的心太兇惡而沒有一件事能感化他,那他就會因他自己的良心而刺痛,尤其人們如此善待他的惡行時,更使他痛苦。

第二十一節:你不可爲惡所勝 這句話可能是用來證實此處的論點。我們的一生都是與惡相爭。如果我們想要報仇,我們就是被惡行所勝;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來,如果我們以善報惡,我們就因此而證實我們的心意是不會失敗的。這真是最光榮的勝利,所得的賞賜也是實際的,是真正可以體驗到的;神要因此而賜我們更大的耐心。另一方面看來,若有人要以惡勝惡,他所造成的害處會更甚於仇敵,因此而叫他自己滅亡,因他是被魔鬼所俘虜。

── 加爾文約翰《保羅達羅馬人書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