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腓立比書第二章

 

第四段 勸勉信徒同心一意(2:1-18

一.在愛的交通中同心(2:1-4

在這幾節中,保羅繼續勸勉信徒怎樣保持同心。1:27開始,是勸勉信徒在福音的爭戰中保持同心,好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這幾節經文,是勸勉信徒在一般生活與屬靈的交通上保持合一,並且表明,能使保羅內心喜樂和滿足的,就是信徒在主裡同心,這也是主耶穌在世上的禱告(約17:20-23)。保羅是常體會耶穌基督的心腸的(腓1:8),他對信徒有一種父母的心,滿心愛憐,而寄以殷切的盼望。

在此分二題研究:

1.同心的幾種需要(2:1-2{\LinkToBook:TopicID=136,Name=1.同心的幾種需要 2:1-2}
2.同心的幾種阻礙(2:3-4{\LinkToBook:TopicID=142,Name=2.同心的幾種阻礙 2:3-4}

1.同心的幾種需要(2:1-2

A.在基督裡的勸勉(2:1

1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這「所以」是連接上文的意思。由於敵人的驚嚇與逼迫,由於我們在福音工作上可能遭遇極大的反對,並且我們在地上所負的福音使命責任那麼重大,「所以」我們在基督裡應當彼此勸勉、互相安慰或同情。基督徒既然為真理的緣故遭受世界的恨惡,理當從教會中得著安慰和鼓勵。

「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表示所有在基督裡的人,要是有從聖靈而來的教訓,就該互相勸勉。這「若有」並非表示勸勉無關輕重,可有可無;而是指勸勉的由來。要是有從基督而來、出於聖靈感動的勸勉,便不可積壓在心中,應當互相勉勵,互相激發。在主裡互相勸勉,是基督徒應有的責任;這種互相勸勉,可以幫我們在主裡更加同心。當我們看見弟兄的軟弱時,要用主的愛勸勉他,為他禱告,卻不該在人前輕率的批評他。

保羅在加6:1勸勉信徒,對於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要「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這「溫柔的心」就是謙卑、仁慈、沒有私心和偏見的心。一個勸勉人的人,自己應當順從真理,有基督的愛心,並且也虛心接受別人的勸告。主耶穌在世時,要門徒彼此洗腳,這「洗腳」的屬靈意義就是彼此勸勉,這是保守合一的心所需要的。

聖靈光照人心常有幾方面。一方面藉著神的話語提醒,一方面又在人的心中作感動的工作;一方面藉環境的阻擋或管教,另一方面也是藉著弟兄的勸勉或警告。這種相勸的生活,是信徒彼此該有的責任,是今日教會所需要的。可惜今日教會中的信徒,肯接受人勸告的太少了。過於看重面子的結果,就輕忽了肢體的勸告;另一方面,那些勸告人的,也常缺乏溫柔、謙卑的態度,以致叫聽見的人難以接受。

B.愛心的安慰(2:1

1          信徒保持合一的第二種需要,就是愛心的安慰。凡是需要別人去安慰的人,必是失敗、灰心、遭遇患難或靈性軟弱的人。所以一個安慰別人的人,一定不要把自己看作是得勝者、成功者,而應該用「愛心」去安慰他們。叫人得安慰的不是安慰者的身份、口才、或學問,而是他的愛心。給予人真誠的愛心,就是最有力量的安慰。許多人信主,是因為信徒所給他們的愛,是跟世俗假之愛全然不同的真愛。照樣,許多信徒對主的心漸漸冷淡,也是因信徒彼此間缺乏真誠相愛。

「愛心的安慰」就是向肢體流露愛心的表現。我若先用愛心對徒別人,就會激起一種交流和反應,使他也用愛心待我,結果便互相激發愛心。

若要實行「愛心的安慰」這句使徒教訓,就要好好的利用別人需要愛心對待的機會;在別人有困難時,盡力幫助他。我們應當善用這種機會,使我們跟別的肢體間的關係更親密、更熱切、更重視基督裡愛心生活的價值。

C.靈裡的交通(2:1

1          「聖靈有甚麼交通」原文沒有「聖」字,新舊庫譯本譯作「靈裡有甚麼團契」。這「靈裡」是表示我們在同一的屬靈範圍內,有同一的屬靈生命。因這關係而有的交通,包括各種屬靈經歷的交換、了解,真理的切磋、勉勵,這種交通,就是達到在基督裡相勸、相愛的一條路。我們必須發覺弟兄姊妹的需要,才會去幫助他;必須看見別人的可愛,才會流露自己的愛心;必須先有相當的了解,才不致引起誤會,並能體恤別人的軟弱。為這緣故,我們需要在靈裡有交通,使彼此在主裡的關係更為親密,可以從肢體之間嚐到主愛的甘美。

信徒之間缺乏靈裡的交通,就如現代的軍隊沒有通訊聯絡一樣;無論配備如何精良,也必然失敗。

靈裡的交通,也是信徒保持合一生活所必須的。魔鬼慣用的計倆,是在信徒之中造各種隔膜,從而引起誤會、偏見,不知不覺陷在魔鬼的詭計中。但信徒若常有屬靈的交通,就不致為魔鬼所乘了。

D.心中的慈悲憐憫(2:1

1          在這裡的慈悲憐憫,無疑是指對待別人的慈憐。「慈悲」原文splagxna有內臟、心腸的意思,所以中文聖經加上「心中」二字亦合原意。憐憫oiktirmoi有同情之意,中文聖經中有時譯作慈悲(羅12:10;林後1:3),有時譯作憐憫(西3:12),或憐恤(來10:28)。

注意此處提了許多次「有甚麼」,都是假設的語氣;但這些假設的語氣,並非表示信徒可以不必有這些勸勉、安慰、交通、同情。因本節是與下節連接,說明如果信徒要彼此勸勉、安慰、交通、同情時,要怎樣實行。使徒已經認定一切信徒都該有這些互相的勸勉、安慰、交通、同情,然後再指導他們,倘若要實行這些事,該怎樣做。

「慈悲憐憫」表示信徒對於那些比不上自己的人──不論是在靈性上、經濟上、體格上或學問才幹上,應當有同情和體諒的心。我們並非要同情罪惡,乃是要同情被罪惡所勝的人;不是去包庇罪惡,乃是要用溫柔的心挽回那些被過犯所勝的人。要是我們有勝罪的經歷,理當用來幫助、同情比我們軟弱的,不是用來輕看人、責備人。

2.同心的幾種阻礙(2:3-4

上文使徒告訴信徒該作甚麼,此處又告訴信徒不該作甚麼,指出妨礙合一生活的因素為何:

A.結黨{\LinkToBook:TopicID=143,Name=A.結黨}
B.虛榮{\LinkToBook:TopicID=144,Name=B.虛榮}
C.驕傲{\LinkToBook:TopicID=145,Name=C.驕傲}
D.自私{\LinkToBook:TopicID=146,Name=D.自私}

A.結黨(2:3

3          「凡事不可結黨」。結黨與同心相反;「同心」是為要求主的喜悅,結黨卻是為偏袒某一派的主張,尋求基督以外的利益。「凡事」表示,對於教會的事務,不論自己同意或不同意,都不可用肉體的手段拉攏人;不可不以神的利益為中心,只顧附從自己所喜歡的人。

B.虛榮(2:3

3          「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貪圖虛榮是信徒彼此不能同心的原因。貪心的罪有許多種,有些是貪財,也有些是貪名,但同樣都是貪心。「虛浮的榮耀」就是今世的榮耀,它的特質是只顧面子和人前的稱許,體貼人意而不體貼神旨;沒有實際的質量,只有表面的光榮;是虛浮的,沒有根基的,不穩固的。這種榮耀我們不當去尋求。尋求這種榮耀就是一種「貪圖」,因為它是神所不要給我們的,是在神旨意以外非分的貪圖。

「貪圖虛浮的榮耀」,結果會叫我們失去公正的心,對真理的觀察失去正確的判別力。

C.驕傲(2:3

3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本句是從正面勸勉信徒謙卑;反過來說,驕傲就是信徒合一的阻礙。謙卑的表現在於「看別人比自己強」。高傲的人卻常會看自己比別人強,因而生出輕看別人的心。我們都同樣生活在血肉之軀中,彼此間「強與弱」的差別並不大。不過,如果我們謙卑,就會留心別人的「強」處,而看別人比自己強;如果我們驕傲,就只重視自己的「強」處,而看自己比別人強。謙卑而看別人強過自己,使我們尊重別人,易於與人相處;驕傲而看自己強過別人,卻叫我們尊重自己,而難以跟人相處。所以驕傲是合一生活中的阻礙。

D.自私(2:4

4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單顧自己,不顧別人,就是自私。自私的人只是單求自己的利益,絕不會求別人的利益。信徒應當顧念別人的需要,但自己卻不可凡事倚賴人的幫助,而要仰賴神的幫助。總要親手作工,而不是等候別人愛心的照顧;但對待別人卻要盡力照顧,切不可藉口要叫人仰望神,而忽略了自己該有的愛心本分。

「顧別人的事」不但可以使別的肢體免陷於弧獨無援,也使自己免於孤獨;肢體彼此相顧,就更有力量抵擋魔鬼。人類所以能夠生存,是因為互相倚存。我們並非都是種田的,也不都是經商的;各人都只能作某一項工作,必須跟別人合作以換取生活的各種需要。照樣,信徒在靈性方面能夠站立得住,也需要跟別的肢體互助合作。神並沒有使任何一個人成為全能,每一方面都剛強;反之,神倒是許可我們各人都有自己的缺欠(甚至最剛強的人,也有他的弱點)。然後讓我們從別的肢體身上有所得著,補滿我們所缺乏的。這樣,我們各人便都有機會運用主的恩賜,互相顧念,彼此扶助,並且可以從中學習謙卑,學習體恤人和安慰人。在這樣互相扶助的生活中,又可發現自己的缺欠和別人的長處,從而認識到人都各有缺欠,需要別人的幫助,不可自誇張狂。

總之,結黨、虛榮、驕傲、自私,都是合一生活的阻礙,不是從基督裡出來的,乃是從亞當裡出來的。基督徒不可體貼舊生命的需求,卻要體貼新生命的要求,才可以高舉基督,與肢體過著和睦合一的生活。

二.以基督的心為心(2:5-11

在本段中,保羅先論到基督的降卑,後論到祂的升高,再藉著基督的降卑而升高,勸勉信徒效法主的榜樣。

這幾節的中心意思,是說明耶穌基督的心是「反倒虛己」的心──是謙卑的,仁愛的,為顧念人的靈魂而自取卑微、順服至死的。並且祂這樣降卑,正是神要將祂升為至高的途徑。由至卑而升為至高,就是經十字架到榮耀的路,這是神高舉人的原則,是蒙福的途徑。

1.基督的心(2:5

5          在此我們先要注意的是第\cs35節,「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心」是心思的意思,英文譯作mind。使徒提醒信徒,應當以基督耶穌的心思為心思,讓那在基督裡面的心思也在信徒裡面,這是合一生活的要訣。信徒若各人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主張,結果必定不能同心,但若各人都以基督的心為心,便很自然地「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了。上文提到信徒在基督裡的各種勸勉、安慰、交通、同情、不結黨、不貪虛榮、不驕傲、不自私、彼此相顧等,這種完美的肢體生活怎能實現呢?乃是「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從新約的記載中,可見基督耶穌的心是:

A.柔和的心(太11:28-30

祂不因人的棄絕而動怒。當祂行了許多神蹟,而那幾城中的人仍不歸信祂時,祂並不頹喪或惱怒,反而流露出祂那種滿有安息、柔和、謙卑的心情,並呼召罪人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B.赦免的心(路7:36-50

祂喜歡赦免人,不是喜歡定人的罪。當祂在法利賽人西門家坐席時,對那在祂腳前流淚的有罪女子說:「你的罪赦免了……平平安安的去罷」(路7:48-50)。當人們將一個正在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帶到祂跟前,想用石頭打死她時,祂卻使那些人慚愧退去,然後對那女人說:「沒有人定你的罪麼?……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0-11)。當那十字架旁的強盜呼求祂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時,祂便立刻應允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23:42-43)。

C.救人的心(路9:51-56

當撒瑪利亞人不肯接待他們時,約翰、雅各求耶穌讓他們從天上降火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行的。祂卻責備他們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

D.以父的事為念的心(路2:49

祂一心求父的喜悅,不求自己的榮耀(約17:1-4),祂定意面向耶路撒冷,不逃避神所要給祂的苦杯(路9:51;26:42,46)。信徒也該效法主的榜樣,凡事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帖前2:4)。

E.憎惡偽善的心(太20:3

祂責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時,用了祂生平所說的話中最嚴厲的話,可見假冒為善的行事,是祂所最憎惡的。祂教訓門徒要用心靈誠實敬拜神(約4:23),而祂自己的名稱為「誠信真實」,在祂口中沒有詭詐(啟3:14;53:9),祂喜愛公義,恨惡罪惡(來1:9)。

F.體恤軟弱的心(來4:15

祂豫先警告門徒將因祂跌倒,需要儆醒(太26:31);又在彼得未曾三次否認祂之前,便為他禱告,使他不致失去信心(參路22:31-32);祂復活之後屢次向門徒顯現,堅固他們的心(徒1:3)。祂是顧念我們各種軟弱的主。

G.求父的旨意成就的心(太26:39

祂在客西馬尼園的幾次禱告中,都是願父的旨意成就;在傳道時,以神的旨意為食物(約4:34);祂對猶太人說:「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約5:30;參約7:16-18)。

以上不過是從聖經的記載中選出幾個例子,略為說明基督的心是作樣的。總之,神一切的美好、聖潔、慈愛、溫柔、良善的性情,都包括在基督耶穌的心中。信徒要是以基督的心為心,以基督的思想為思想,就必在生命上像祂,且在肢體生活上能與弟兄姊妹同心合意。

2.基督的捨棄(2:6-7上)

6-7   基督捨棄祂本來的榮耀,就是虛己的意義。我們講一個人的捨棄時,不能忽略他本來的尊榮和地位。所以使徒先提到基督是「本有神的形像」,但祂卻「反倒虛己」。約翰在福音書的開頭就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約1:1-2)。主在最後的禱告中,一開頭也提到祂自己原本與神同榮:「父阿,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17:5)。可見祂本是與神同等、同權、同榮的,就像祂對猶太人所說的「我與父原為一」(約10:30)。這樣,祂的捨棄更值得我們注意了。

「反倒虛己」是基督降卑的第一步,就是放棄原本所有的榮耀,和一切合理的權利,而甘心忍耐不合理的待遇,這就是基督一生所行的。祂是一位聖潔無罪的義者,卻為人的罪忍受一切羞辱和痛苦;祂是一位最智慧的主,卻忍受愚頑人的頂撞;祂是最富足的,卻為我們成為貧窮。祂一生所受的都是不合理的待遇,這是十字架道路的性質。原本高貴的人屈辱在卑賤的人手下,這種屈辱是很難忍受的。正如一個總經理忽然要受侍役的叱斥、驅使,一個君王忽然要受奴僕的侮辱,都是很難受的。主耶穌原有的尊榮,比一般世上的君王更大,但結果,祂卻降卑到成為奴僕的形像。

3.基督的卑微(2:7-8上)

7-8   基督的降卑是「自己卑微」,即自己甘願降卑,並非不得已而降卑(有些人由於自己的過失而被人降卑)。「自己卑微」含犧牲的意思。祂是為著我們的得救,而甘願卑微。一位神成為人的樣式,這種降卑所含括的犧牲,是我們所不能想像的;況且祂卑微到一地步,竟像人中的奴僕。所以我們每逢處於卑微,受人輕看的時候,不可忘記主曾為我們處卑微。許多時候,我們不能為主忍受人的譏笑、輕看,常因人所加的羞辱而發怨言或惱怒,這無非都是因為我們不肯為主卑微。我們若效法基督的榜樣而完全謙卑,就必易於與人和睦相處了。

4.基督的順服(2:8中)

8      「存心順服」「自己卑微」有密切的關係。卑微的人自然比較容易順服,所以有多少的謙卑就有多少順服。基督能夠完全地順服神,正是因為祂曾完全的降卑。

「以至於死」這句話表示基督的順服、捨棄、和降卑,都是完全的、澈底的,可以達到神的要求、成就神的旨意的。

5.基督的受死(2:8下)

8      這是虛己的最高意義,這是祂為我們捨己、降卑的最終目的。為甚麼祂要捨棄祂原來的榮耀,而自取卑微成為奴僕的樣式?是為著要死在十字架上。這樣地死在十字架上,不是為彰顯自己捨己的偉大,乃是為完成神的旨意和救法。

6.基督的升高(2:9-11

9-11     「所以」連接上文,說明了神所能升高的人是怎樣的,就是已經降為至卑的人。「因為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也非從南而來。惟有神斷定;祂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詩75:6-7)。「高舉」不在乎人的抬舉,乃在乎神的斷定。神在怎樣的情形下斷定人可以升高?就是在那人已經降為至卑的時候。這是最「安全」的原則,又是出於神最大慈愛的原則。所以當我們被放在一個卑微的地位時,應當感恩,因為這是表明神準備要將我們升高了。彼得在他的書信中,也是這樣教訓信徒,「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彼前5:6)。

「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凡是能叫得出名字的,沒有一個比祂的名更尊貴;換言之,神使祂超越了一切受造的。這「超乎萬名之上的名」究竟是甚麼?使徒沒有指明,大概就是啟示錄3:12所說的「新名」。既然使徒在豫言中稱它為「新名」,當然不是現在所能知道的;否則到那時就不算是新名了。但顯然,那新名一經宣佈,必使一切受造的無不驚奇,無不因祂的名屈膝,無不口稱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神。

「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也可能指下節的「耶穌」「耶穌基督」,因9節既說賜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而10節便說「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11節又說「無不口稱耶穌為主」,似乎表示10節的「耶穌」11節的「耶穌基督」,就是9節所說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耶穌」既是萬人的救主,曾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贖大恩,曾為人降為至卑而被神升為至高,則這「耶穌」之名實堪為「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了。

注意主耶穌的降為至卑和祂被升為至高,其中的轉捩點就是十字架。十字架是卑微的頂點,也是神把祂升為至高的起點。十字架就是衡量我們是否謙卑、順服、虛己到底的標準。我們是否果真已經降為至卑,只要看我們是否已經到「自己卑微……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步。反之,十字架也是預測我們能否被神升高的根據。神所能高舉的人,是自我己經釘死的人。基督「無不」降卑、「無不」捨棄、「無不」順服,因此神能將祂升到至高的地步,叫萬有無不向祂屈膝、無不口稱祂為主。凡是自覺未得神升高的人,不要埋怨神,應當省察自己;因為祂沒把我升高,可能就是一種記號,表示我還是太高大,還不夠謙卑。

基督的謙卑是「自己卑微」,祂的升高卻是神把祂升為至高。反之,魔鬼是自己要升高,而神卻將牠降為至卑。

三.應當更加長進(2:12-18

1.更加順服(2:12-13

12        上文是論到主的順服,本段是勸勉腓立比信徒應當順服。使徒在講論主的順服之後,緊接著勸勉信徒順服,一方面可使他們在順服之中得著鼓勵與安慰,因為他們效法了主的榜樣,另一方面可使他們看見自己的不夠──他們的順服比起主還差得太遠。

在此並未指明順服甚麼,順服誰;但照內文講論的語氣,應指順服使徒的教訓,和順服在信徒心中運行的聖靈,也就是順服神。

使徒稱讚他們說:「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顯見他們順服的重點,是使徒所教訓的真理,而不是他本人。使徒用一種稱讚的語氣勉勵他們應更加長進,他的稱讚很有屬靈的智慧,恰到好處。

「就當恐懼戰兢」,為什麼保羅要腓立比信徒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我們要注意保羅在其他書信中對這句話的用法。保羅曾對哥林多人說:「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林前2:3)。這意思就是說,他在哥林多信徒中間工作,是十分小心謹慎的,惟恐失職未能盡責。又在哥林多後書中,用類似的話描寫他們怎樣迎接提多:「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是怎樣恐懼戰兢的接待,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林後7:15)。在此恐懼戰兢的意思是,持十分尊重而謹慎的態度,惟恐自己受責備。在弗6:5,保羅又用類似的話,論到僕人對主人該有的態度說:「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在此「懼怕戰兢」也是惟恐未能盡職,忠心謹慎的意思。

所以在這裡保羅勸勉信徒要「恐懼戰兢」,是勸勉信徒要存敬畏神的心,小心謹慎地生活工作,惟恐有失於神的託付,有負神的大恩,不能對神無愧。信徒應存這樣的心,活出神的救恩。

「作成得救的工夫」──「得救」原文so{te{rian,常被譯成「救恩」「得救」「作成」原文katergazesthe在羅馬書7:13譯作「顯出」,羅15:18譯作「藉……作」,林後4:17;6:13譯作「成就」。中文新舊庫聖經本句譯作「活出你們的救恩」,按英希對照聖經則譯作「活出你們自己的救恩」,在英譯文K.J.V., R.V.都譯作work out your own salvation,所以本句的意思是要將自己所得著的救恩活出來。得著救恩,是神在我們生命中工作的開始,我們應當讓這救恩的工作得以完成。靈魂得救、罪惡得赦免,不過是救恩的起點;若要經歷完全的救恩,就要繼續讓神的話語不斷在我們心中作工,而且要順服這種工作,使我們有成熟豐盛的生命,使救恩的奇妙功效明顯地在我們身上活出來。

13        「因為」解明了上文。為甚麼我們要恐懼戰兢以活出神的救恩?因為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們心裡運行。我們所以能活出救恩,讓神在心中作成祂的工作,皆是因神的運行。神在我們心中的「運行」,使我們能以順服神的旨意,活出救恩的力量。我們的得救,就是神的靈在我們心中運行的結果,使我們的心思能順服神的真道。這樣,當我們得救以後,神的靈仍然不斷在我們心中運行,使我們照著祂的旨意行事立志。換言之,問題不在乎我們能否活出主的救恩,乃在乎我們是否肯順服神的靈在我們心中的運行。

「運行」就是作工、活動、發出力量的意思。神在我們裡面如何運行,我們就能如何活出主的榮美。保羅在羅馬書7:18曾提到一種憑自己的立志,結果是「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但這裡保羅給我們看見另一種立志,是照神的運行而立的心志,就是照神的靈在我們心中的感動、作工而下決心,然後又照著神的靈所發出的力量實行所下的決心,結果就能「成就祂的美意」。可惜許多信徒僅僅照神的運行「立志」,卻憑自己「行事」,結果仍是失敗。

注意,本節最重要的字是「神」,不是「運行」,因為最重要的是誰在你心中運行。既然那一位在我們心中運行工作的是神,我們該存何等敬畏的心,戰兢地順從祂的運行,以成全祂的美意!反之,若我們輕忽祂的運行,不順服祂的感動,就等於是破壞祂的美意,阻礙祂的計劃了。

保羅在弗3:20也同樣用「運行」來說明神在我們心中工作的情形。神並不是把我們當作機器,把能力灌注其中;祂乃是通過我們的心思作工感動,使我們對祂的旨意、慈愛、信實、大能等,有更深切的認識,更大的信心和愛心,從而更有能力摒除自己的意念,而順從祂的運行,成就祂的旨意。

總之,本節經文顯示,神是在人的心中作工,藉內心的感動控制支配人的。我們如果順從神的工作和支配,就必隨時行在神的旨意中了。

2.行事光明(2:14-16

14        怨言是表示不服神的安排,不肯為自己所遭遇的苦境負責,而想要諉過於人。它一方面是對神不服,另一方面是對人不平。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曾經用以色列人在曠野被神嚴厲懲治的事,警戒哥林多人不可發怨言(林前10:10)。彼得在書信中也有同樣的教訓(彼前4:9),因怨這不但觸動神的怒氣,且破壞團體的和睦生活,容易激起爭論,損害愛心。所以保羅在此將發怨言跟起爭論放在一起講。無論甚麼情形下所發的怨言,都是只能破壞同心,於事無補的。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的失敗,可以用兩個字總括一切,就是「怨言」,這是今日基督徒應當引為鑑戒的。

基督徒屬靈美德的操練,在於接受不平等的待遇。這是主的榜樣。主在世上時,就是常常接受不合理的待遇。這實際上是最能使信徒靈命長進強壯的訓練。發怨言,就是拒絕學習這種功課;所以常發怨言的信徒,靈命必然難以長進。反之,靈命長進的信徒必然少發怨言,多感恩。

「凡所行的都不要……」,不論那一件事,不論是順是逆,都不要發怨言,這樣才能顯出信徒生活的特點,才能為主發光。

15        本節中的「使」是重要的字。其原文gene{sthe,有「生成」「變成」「改為」等意。在約1:6,14;8:58都譯作「有」,來4:3譯作「成全」,彼前2:7譯為「作了」,加3:14譯作「便……可以臨到」。這「使你們……」表示上文順服神的旨意,與在凡事上都不發怨言、起爭論,就是「使」信徒可以成為「無可指摘,誠實無偽……作神無瑕疪的兒女」的重要因素。信徒能否獲得15節所說的豐富榮美的靈命,在乎是否接受14節的操練。

「無可指摘」,就是消極方面不給人有毀謗的把柄。

「誠實無偽」,原文akeraioi,在太10:16譯作「馴良」,而在羅16:19譯作「在惡上愚拙」。新約只用了這三次,原意是純一不雜。本句指積極方面,信徒要表現出真純誠實的美德。

「彎曲悖謬的世代」──就是現今的世代。彎曲形容它的詭詐,挬謬形容它對神的悖逆,與在道理方面的錯謬。在這樣彎曲悖謬的世代中,作神無瑕疪的兒女,更顯得難能可貴。注意,作神無瑕疪的兒女,不只是作一個可以被一般人稱許、沒有大過失的人,更是作一個沒有小過失的人。這應當是信徒追求的目標。

「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這句話提醒信徒,為甚麼要作神無瑕疪的兒女,因我們在這世代中,有如明光要照耀在黑暗中。主在世時也曾如此教訓門徒(太5:14-16),但倘若信徒之間發怨言起爭論,或在生活行事中給人可毀謗的藉口,就叫這「明光」被遮蔽了。

按上文記載看來,信徒要在這世代中如明光照耀,便需要:

A.順從神在心中之運行──對神。
B.要與肢體同心,追求和睦,不發怨言──對人。
C.要有誠實無偽、無可指責的品德──對己。

16        「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這是發光的條件。這生命的道必須藉信徒的生活加以表明,使人看見。但我們必須堅持所信的道,讓它在我們裡面作工運行,才能在生活上把它表明出來。

「表明」原文epexontes (epexo{),有「緊握」「展示」的意思(參英譯)」「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即在基督再來的日子,他能看見自己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有美好的果效。這是傳道人的喜樂和榮耀(帖前2:20)。保羅用他自己對將來的盼望,勉勵腓立比信徒為主發光,表明主道。否則,不但他們自己沒有榮光,也使那曾為他們奔跑、勞苦的使徒失望。使徒為他們任勞任怨,盡力栽培他們,目的不只是要他們脫離罪惡的永刑,也盼望他們能豐豐富富地住入神的國。

「好誇我……」「誇」是保羅喜歡用的語氣,強調他將來在主前會有的喜樂(參林後1:14;帖前2:19)。

3.保羅的喜樂(2:17

17        「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保羅勞苦栽培信徒的信心,使他們的信心長進堅強,把這樣工作的果效,當作「祭物」獻給神。

「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意即為要培養信徒信心的長進,縱使他自己犧牲生命,像祭物那樣被澆奠在其上,他也是喜樂的。

「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意思就是:他們要是能在這世代中,像明光照耀,在主前便有內心的平安和喜樂。這不但是他們的喜樂,或保羅個人的喜樂,也是他們和保羅共同的喜樂。保羅雖然身繫囹圄,仍將因他們能為主發光,而與他們一同喜樂了。

保羅這樣地表白自己,可以光照我們的心。我們是否像保羅這樣一心以主的羊群為念?是否像保羅,以信徒的信心為祭物獻給神?

保羅在此表現出一個忠心事主的人所有的喜樂。這喜樂不是物質的享受,也不是人的誇獎;而是在為主甘心忍受一切勞苦之後,可以從信徒身上看見真實的果效。主僕的安慰和喜樂莫過於此了。

4.保羅的要求(2:18

18        保羅這一項要求,是很\cs14「厲害」的要求。他不但要腓立比信徒不因他下監而憂愁,還要他們因著他自己能在監獄中充滿喜樂的緣故,跟他一同喜樂。這句話更深一層的意思,是要信徒照他那樣甘心樂意地獻上自己,為主勞苦、受患難;甚至不顧性命,只求主的兒女靈性得著益處,信心堅固;並以此為喜樂。

當基督徒在主裡面更進深時,他就不再注意怎樣從世界有收穫,不會以世界為樂;而是想到他怎樣在屬靈方面可以為主捨棄更多,亦以些為喜樂。

問題討論

1-4       用了好幾次「若」是什麼意思?要怎樣實行在基督裡勸勉?什麼人需要安慰?「交通」一詞的實際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有靈裡的交通?「心中……慈悲憐憫」是指什麼?

3-4       提到合一的阻礙共有幾項?默想其中每一項的教訓。以基督的心為心,跟信徒合一的生活有什麼影響?試從新約中舉例說明基督的心是怎樣的。

6-11     注意基督為我們捨棄、降卑到什麼地步?然後神把祂升為至高,對我們有什麼教訓?為什麼保羅要腓立比信徒「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12-18   保羅怎樣勸勉腓立比信徒更長進?試總結保羅這幾節勸勉的主要教訓有幾項?

第五段 打發及介紹同工(2:19-30

本段保羅預先告訴腓立比人,他盼望很快就可以打發兩個在監獄中侍候他的同工去見他們。並特別慎重地見證這兩個同工如何在他受苦之中服事他,與他同心,要腓立比信徒好好地接待他們,尊重他們。

一.提摩太(2:19-24

在這裡可見提摩太與保羅之關係:

1.是保羅的代表(2:19{\LinkToBook:TopicID=162,Name=1.是保羅的代表 2:19}
2.與保羅同心(2:20{\LinkToBook:TopicID=163,Name=2.與保羅同心 2:20}
3.求基督的事(2:21{\LinkToBook:TopicID=164,Name=3.求基督的事 2:21}
4.敬愛保羅(2:22{\LinkToBook:TopicID=165,Name=4.敬愛保羅 2:22}
5.解釋的話(2:23-24{\LinkToBook:TopicID=166,Name=5.解釋的話 2:23-24}

1.是保羅的代表(2:19

19        本節顯示提摩太有代表保羅的身分。保羅差派他去看望腓立比信徒,並要向保羅回報,使他知道他們的情形而得安慰。保羅似乎很急切要知道腓立比信徒的景況;他身雖在監獄中,心卻十分掛念腓立比的信徒。保羅曾同樣掛念帖撒羅尼迦的教會(帖前3:1-10),而且也差派提摩太去探望他們。提摩太顯然常代表保羅探望各地教會;除帖撒羅尼迦教會外,他曾代表保羅探望過哥林多教會(林前4:17;16:10)。

「我靠主耶穌……」,這句話加重了全句的語氣,表示他定意打發提摩太去,是十分認真和確實的。他為甚麼要靠主耶穌打發提摩太?打發同工似乎不是甚麼大事,但保羅在一切大小事上,在同工的調遣與工作的分派上,都不憑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面這句話也表示,保羅雖然在監獄中,在聖工上仍然發揮領導的作用,照著主的引導,安排同工的工作。

「打發」表示保羅是站在年長的地位上差派提摩太的。雖然按在基督裡的關係來說,沒有階級的分別,保羅也不是用上司的態度來對待提摩太,但在工作上確有打發人和受人打發的分別。如果我們以為,按生命的關係來說,信徒在基督裡都是兄弟姊妹(參太23:8-9),因此在聖工上也不能有誰站在領導的地位上,這種觀念並不符合聖經。

「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裡就得著安慰」,保羅對於信徒的掛心,有如父親對待兒女。他曾對哥林多人說:「你們學基督的,師傳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林前4:15),然而他自己的確有「為父」的心對待主的羊群。聖經並沒有說明他打發提摩太去腓立比,是要知道甚麼特別的消息,顯然並非因為腓立比教會發生甚麼特別的事故,以致保羅想知道詳細情形;他只因愛心的掛念,很想知道任何有關他們的消息,使他可以得著安慰,所以要提摩太去。按當時保羅所預料的,腓立比教會情形是不錯的,所以他深信當提摩太回來報告時,必能使他「得著安慰」。所以保羅的掛念完全是像父親疼愛兒女,不一定是腓立比人發生甚麼嚴重的事故,才引起他的掛念。

2.與保羅同心(2:20

20        在此所說「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大概是專指在掛念腓立比信徒的事上,沒有別人像提摩太這樣跟他同心。而「別人」大概是指與保羅在一起的同工以外之人。但本節也可能是特指提摩太在工作上跟保羅的特殊關係,沒有別人像提摩太那樣跟他有同一的心靈,與他同勞、同苦,經常作他的左右手,又是他福音的兒子(林前4:17;提前1:2),待他像兒子待父親一樣。

注意,在本章第1,2節中,保羅曾勉勵信徒要同心合意彼此勉勵、交通、安慰、同情,而在此保羅講論提摩太和他怎樣同心相愛的情形,無異是舉了一個很好的實例,使腓立比信徒對他上文所勸勉的,得著更大的激勵。

「實在掛念你們」,掛念原是一種內心的情緒,提摩太是否實在掛念腓立比信徒,保羅怎會知道?保羅既能如此斷言,顯見提摩太掛念腓立比人,絕不是僅僅口頭上查問幾句,像普通人問安那樣。由於他內心掛念腓立比信徒,他跟保羅在一起的時候,必定自然表現出對腓立比教會的種種關懷,或在禱告中不斷提到他們,以致保羅看出提摩太實在掛念腓立比人,正如保羅掛念他們一般。

保羅所打發出去探望腓立比教會的使者,是一位實在掛念他們的提摩太。這也可以說明為甚麼提摩太能夠常常代表保羅去看望各地的教會,因為提摩太也有保羅的愛心,對所要看望的教會有深切的關懷。

3.求基督的事(2:21

21        本節的「別人」不是指保羅的同工們,而是指他們以外的人,可能是1:15-17中那些存另外的心意傳基督的人;或是當時一些冷淡的信徒,他們對於主的事全不關心,只顧自己的生活與享樂。這些人雖不至像保羅將殉道前要離棄他的那些人那麼嚴重(提後4:16),但他們對主的愛心既冷淡,對主僕人的苦難也不關心,甚至惟恐受累,避而遠之。總之,這些人不與保羅同心站立,只求自己的利益,這是主的僕人在為主受苦時常見的現象。

主的僕人在一切苦難中務要認識清楚,不要仰賴人的同情和支持,要專誠仰賴主的幫助,求祂的喜悅,才能剛強為真理站穩。

本節有另一解釋,認為保羅說這句話,是因當時原想打發別人去腓立比,但他們都只顧自己的事,不願為保羅而去,因而保羅不得不打發提摩太,所以上節保羅說「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按這解釋則本節和上節所說的「別人」,可能都是指保羅的一些同工,他們對於關懷腓立比信徒的事,與保羅並不同心。

4.敬愛保羅(2:22

22        照本節的話,腓立比人對提摩太的忠心是有認識的。按徒16章,提摩太跟隨保羅之後,隨即同到腓立比傳道。但在腓立比監獄中卻未見提摩太在一起,只提西拉跟保羅,但這並不表示只有西拉、保羅在腓立比,因為事實上醫生路加當時也在腓立比(徒16章中,路加多次用了「我們」,暗指他自己也在內)。無論如何,腓立比教會對提摩太是有認識的,而提摩太對腓立比教會關係也很深,因為在他跟從保羅同行佈道後,所建立的第一處教會就是腓立比。後來保羅離開腓立比到帖撒羅尼迦佈道時,提摩太也同行(使徒行傳沒有明提),保羅離開帖撒羅尼迦時,提摩太又被派往帖撒羅尼迦堅固信徒(參徒17:14-15;帖前1:10;2:20;3:20,6)。

「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提摩太在工作上跟保羅的關係,不但是同工且像父子,彼此以愛相待。他們這種關係是腓立比信徒所知道的。保羅提到他們彼此間這親切的關係,不僅表露了他們內心的相愛,也加強了打發提摩太到腓立比這件事的意義,使腓立比信徒感到,提摩太來跟保羅親自前來相差無幾,因為他是保羅最親密的助手。

5.解釋的話(2:23-24

23        「我的事」指保羅在羅馬被囚的事,「要怎樣了結」,即他的案件怎樣了結。本節的語氣表示,保羅對於自己的案件了結,必會重獲自由,有絕對的把握。所以他先打發提摩太去腓立比,將這好消息告訴他們。

24        本節上半「我靠著主」解明下半「自信我也必快去」的把握從何而來,他這種講法與雅各書4:15「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的意思相合。

二.以巴弗提(2:25-30

在這幾節中,保羅特別提到腓立比教會打發到羅馬服事他的以巴弗提,怎樣忠心地跟保羅同工,供給保羅的需用,以致病倒,且病得十分嚴重。為此保羅十分掛心,希望快些打發他回去。在此分三點討論:

1.以巴弗提如何跟保羅同工(2:25{\LinkToBook:TopicID=168,Name=1.以巴弗提如何跟保羅同工 2:25}
2.以巴弗提如何想念腓立比信徒(2:26-27{\LinkToBook:TopicID=169,Name=2.以巴弗提如何想念腓立比信徒 2:26-27}
3.以巴弗提該受信徒的尊重(2:28-30{\LinkToBook:TopicID=170,Name=3.以巴弗提該受信徒的尊重 2:28-30}

1.以巴弗提如何跟保羅同工(2:25

25        保羅又再用「打發」這個字。他打發以巴弗提與打發提摩太有不同之處,因提摩太是保羅福音的兒子,由他所栽培、造就、提攜,提摩太受他的「打發」似乎很合理。但以巴弗提卻是腓立比教會差派至羅馬照顧保羅的人,而保羅也同樣「打發」他,可見保羅的屬靈地位是眾教會的領袖。

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以巴弗提是供給保羅需用的人。腓立比教會在經濟上供給保羅的事,是經以巴弗提的手,餽贈給保羅的。雖然如此,以巴弗提還是侍候保羅並受保羅的「打發」,而不是打發保羅,管轄保羅。可見以巴弗提沒有利用經濟上的權力,使保羅在他手下受驅使;保羅也沒有因收受他所轉交腓立比信徒的贈款,便向他討好,看他的臉色行事。以巴弗提沒有佔取神的權利,藉著別人信託在他手中的金錢弄權;保羅也不認為自己是從人領受甚麼好處,而完全看作是神的賜予。所以,初期教會信徒與主的僕人之間,雖或有在經濟上互相供給,但絕沒有利用經濟上的幫助,使對方受自己的支配。反之,那些奉獻金錢的人,在聖工上可能還是站在受調遣的地位上。因為屬靈的地位不是憑金錢多少,而是按靈命的造詣和神的選召而定的。

「他是我的兄弟,與我一同作工,一同當兵」,在此有三種稱呼,顯示他們之間的三重關係,並暗示教會的三種使命。「兄弟」表示他們是屬靈的同胞,由同一位父所生的手足至親,暗示教會乃是一個家;「一同作工」表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同工,為著同一的利益而工作,暗示教會是一個工場;「一同當兵」表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同志,有共同的仇敵,受同一位元帥統率,暗示教會是一支屬靈的軍隊。保羅沒提到以巴弗提的屬世地位和資歷,卻特別提到他在福音工作上與保羅的這三重關係,說明以巴弗提和他之間不論在生命上、聖工上、屬靈的爭戰上,都是彼此十分親切、同心、患難與共的。

「是你們所差遣的,也是供給我需用的」,本句追述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會所差遣來供給保羅需用的。其中「差遣」原文與「使徒」同字,林後8:23「使者」原文也是同字。有解經者根據這兩處聖經,認為以巴弗提與提多也可算為使徒;其實這兩處聖經並沒有說他們是「使徒」,只不過說明他們是受差遣的人。反之,聖經這種用法顯示,apostolos這個字不僅是指受神差遣,也用於受人的差遣。這樣,我們就不能說凡是受差遣的人就是使徒。一個人是否是使徒,要看他是否從神領受了使徒的職分和恩賜(弗4:11;10:1)。注意,以巴弗提在這裡是受腓立比「人」差遣。

「你們所差遣的」照原文可譯作「你們的使者」。照這樣看來,以巴弗提大概是腓立比教會十分尊重的一個人,可能是他們的牧者。如果這樣,更顯出以巴弗提的可愛,因他既是一個教會的牧者,與保羅同是傳道人,卻謙卑地服事保羅。雖然聖經中未見他有像保羅那樣偉大的工作,但毫無疑問的,他有保羅的忠心和謙卑;他為主的緣故服事保羅,甚至自己也病倒了。可見他不但愛保羅,也很敬重保羅,惟恐服事不週,以致虧負了教會的託付。

以巴弗提可作傳道人的榜樣。今日許多傳道人對待信徒可能「很謙卑」「很有愛心」,但對待同工卻並不謙卑也沒有愛心。究其實,他們所謂的謙卑和愛心,並非真正生命的流露,只是一種要爭取信徒愛戴和敬重的手段。傳道人不尊重傳道人,卻教導信徒應當尊重傳道人,這是不公平的。

2.以巴弗提如何想念腓立比信徒(2:26-27

26-27   照這兩節的記載,以巴弗提曾病得十分嚴重,他的病可能是因服事保羅同時又作傳道的工夫,過於勞苦,以致病倒。按27節看來,他的病嚴重到了垂死的邊緣,幸虧神的憐恤才得以日漸痊癒。

注意26節末句的記載,「因為你們聽見他病了」,是解釋上半節「他很想念你們眾人,並且極其難過」的緣故。為甚麼以巴弗提極其難過?不是因為腓立比人忘記他,不關心他;反之,正是因為腓立比人「聽見他病了」,為他的病焦急掛心,他恐怕腓立比人為他過於掛心、焦急,因而極其難過。按照通常的情形,如果說以巴弗提聽見腓立比有信徒病重而極其難過,是合乎常理的;但以巴弗提竟然因別人聽見他病重,而為別人難過;這種「難過」隱藏著一種美麗的生命和超凡的愛心,這種愛心是只能在屬基督的人中找到的。他為主勞苦以致病倒,不但沒有怪責別人對他不夠關心,反而怕別人為他擔心;沒有埋怨腓立比教會差遣自己來作這等卑微辛苦的工作,以致病倒,倒是恐怕腓立比信徒為此而感覺歉疚。一個病到幾乎要死的人,竟然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還是一心以主的教會為念,這是何等像主的生命呢!

「然而神憐恤他」,像以巴弗提這樣一位愛主愛弟兄的人,為甚麼神竟允許他生病,而且病得幾乎要死?在這裡的「然而」解釋了神旨意的美妙。神藉他這一次的重病,使他更深地經歷神的憐恤。對於軟弱的信徒,神所賜的福多數是屬物質的好處;但對於生命更成熟的信徒,神給他們的賜予已超過了物質層面和眼前的好處。神所賜給他們的福,不一定是眼所能見、屬物質的好處,而是一些更深的屬靈功課,更深的信心試煉,使他們在靈性上蒙恩,在永世中有更大的榮耀。

無論如何,以巴弗提的病,已使他與保羅之間,腓立比信徒與他之間,都在愛心上受到很大的激勵;他們彼此都獲得機會流露那種在主裡面的愛心。

「不但憐恤他,也憐恤我,免得我憂上加憂」,保羅對以巴弗提的關心,使他在以巴弗提的「憂」上分憂,也在以巴弗提所蒙的「憐恤」上同蒙憐恤。他若不愛以巴弗提,就不會為他擔憂,也不能為他得安慰和喜樂,這種憂與樂都是因為愛心而有的。所以本節充分表現當時教會的同工與同工之間,信徒與傳道人之間那種親切的關係,今日教會實在望麈莫及。試將本節與林前12:26比較,便看出保羅在哥林多書信中所寫的,不只是「道理」而已,更是他所實行的真理!因他實在能因同工之苦而苦,為同工之樂而樂。

3.以巴弗提該受信徒的尊重(2:28-30

28        本節表示以巴弗提不但是保羅所喜愛的,也是信徒所喜愛的,腓立比信徒對他有真實的感情。他們既實在地彼此「想念」,這樣,他們相見時,當然也必一同喜樂了。對於以巴弗提與腓立比信徒之間彼此的想念,與相見時將有之喜樂,保羅似乎領會得很透切,因此他說:「我越發急速打發他去,叫你們再見,他就可以喜樂。」況且保羅由於以巴弗提因服事他以致病重,內心顯出十分感謝,深望以巴弗提早日回到腓立比,獲得適當的調養,使他也可以為以巴弗提放心(保羅寫信時,大概以巴弗提已痊癒,保羅不想他帶病還在獄中侍候他)。雖然保羅在屬靈方面是長輩,且正為主受苦,接受以巴弗提的照顧也是應當的;但保羅完全沒有以這種身分來接受他的服事,倒是「用愛心互相服事」(加5:13)。

總之,這幾節聖經給我們看見許多愛心待人之真理原則,正如保羅對羅馬信徒所說的:「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羅13:8)。

29        本節使徒保羅勸勉腓立比人應當好好地接待以巴弗提,並要尊重他。聖經未說以巴弗提曾否在羅馬作了美好的工作,或引領多少人信主,但他忠心服事保羅的見證,已足夠使一切信徒尊重他了(提前5:17;13:17;帖前2:6)。

30        本節繼續解明以巴弗提所以配受信徒尊重的理由,因他為基督作工幾乎至死。他為基督所作的是甚麼工夫?下半節說:「要補足你們供給我的不及之處」,這大概是指他如何服事保羅。腓立比信徒雖供給保羅經濟上的需用,卻無法照顧他,但以巴弗提卻補足他們不及之處,為他們服事保羅。可見雖然他所作的工夫只是一些卑微的工作,但他既為基督而作,且十分忠心,甚至不顧性命,便同樣值得受人敬重,也同樣為主所看重。按當時保羅既在獄中,他服事保羅難免有種種困難,格外勞苦,甚至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在照顧保羅之外,他也可能另有傳道的工作。

「補足……不及之處」,以巴弗提所作的是補足別人不及之處,今日教會需要像以巴弗提這種人,不是專門挑剔人的「不及」,而是補足別人的缺欠、漏洞;這等工作似被別人看作次要,但卻是使徒所稱讚的。信徒該尊重這等人,就像尊重那些名聲顯赫、工作偉大的人一樣,因為這等人的工作,在神面前,是同樣被看重的。

問題討論

19-30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跟上文勸勉信徒要以基督的心為心有什麼關聯嗎?

19-24節中分點列出提摩太怎樣作保羅的好助手?

20-21節的「別人」是誰?這兩節經文是表示保羅除了提摩太就沒有別的可同心的同工嗎?

以巴弗提是什麼人?從25-30節看來他有什麼地方可以作事奉神之人的榜樣?

注意保羅怎麼關心、尊重、稱讚以巴弗提?

以巴弗提在羅馬作的是什麼工作?保羅說他「作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是甚麼工夫?──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腓立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