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

 

第三段                        因愛心所受的勞苦(2:1-4:12

一.爭戰與忠心(2:1-6

在保羅的書信中常提到爭戰。他曾勸勉提摩太說:「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提後2:3),又提醒提摩太要為真打美好的仗(提前6:12)。他也曾勸勉以弗所的信徒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麼爭戰(弗6:10-18)。在他快要殉道時,曾豪氣萬丈的宣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提後4:7)。在此他告訴帖撒羅尼迦信徒,他自己怎樣在腓立比打了勝仗。他的勝利和忠心,實在是一切事奉神的人的模範。在此注意:

1.信心(2:1

1            這節聖經中隱藏著保羅爭戰勝利的一項重要因素,就是他的信心。他深信自己所作的工是絕不徒然的。在他寫這封信的時候,這件事已成為事實。這事實正可證明他的信心是兌現的。他有相信工作必定不徒然的信心,所以就有不徒然的工作。注意保羅信心的幾個性質:

A.保羅的信心是進取的(2:1

1          「進到你們那裡」,保羅從那裡進到帖撒羅尼迦?是從腓立比(徒16-17章)。從一場爭戰到另一場爭戰中,在連續的艱難逼迫中繼續前進。徒17章告訴我們保羅怎樣在腓立比被鞭打禁之後,又進到帖撒羅尼迦工作,在那裡一連三個禮拜的講道,有不少人相信了主,於是又引起猶太人的嫉妒,招集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跟保羅作對。可見保羅到帖撒羅尼迦的前後,都受到很大的逼迫,但這一切並不能叫保羅退縮,可見他的信心是進取的。

「我們進到你們那裡」,這句話可說明保羅傳道那種主動的性質。他並不是被邀請才去,是自己要到沒有教會的地方去傳道。蜼然按他的行程來說,他似乎是被趕起的,在腓立比受逼迫之後才到帖撒羅尼迦,在帖撒羅尼迦受了逼迫後又到庇哩亞;其實,他的行程並非一味順著環境的支配,而是按照神的引導,在一處工作完了之後,又進到另一處為福音攻取新的境界。

B.保羅的信心是從經驗得來的(2:1

1          使徒保羅的帖撒羅尼迦信徒所作的見證,證明他勸勉哥林多教會的話──「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是經驗之談。保羅是在自己取用過這寶貴的應許之後,才這樣勸勉哥林多信徒的。

對於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來說,保羅進到他們當中有沒有徒然勞苦,徒然受患難,這是他們所確切知道的,因他們本身就是保羅為主勞苦並不徒然的憑據,否則就不會有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產生了;這樣,帖撒羅尼迦的信徒為主受苦,當然也必不致徒然。這是最有力的安慰和勉勵,是帖撒羅尼迦信徒所能深切領會的。保羅並沒有用高言大論來說服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去為主受苦,而是把自己這活生生的見證擺在他們眼前,他他們心悅誠服地確信──他們為主忍受的一切勞苦或患難,都不徒然。

現今,我們看了保羅和帖撒羅尼迦信徒的共同經歷之後,豈不應當更加確信為主所受的勞苦決不徒然麼?

C.保羅的信心是合乎神旨意的(2:1

1            為什麼他的工作不徒然?因為是合神旨意的工作,有神的同在和同工。他的信心是正確的,不是憑肉體的感覺,或出於人意的主張而作工。因為在他還沒有到馬其頓之先,已得著神的指引,他是在見了馬其頓人請求幫助的異象之後,才到腓立比的(徒16:9-10)。

2.勇敢(2:2

2            保羅在腓立比「被害受辱」的事,是帖撒羅尼迦信徒所知道的。因腓立比與帖撒羅尼迦同屬馬其頓地方,且保羅剛離開腓立比就到帖撒羅尼迦;這樣,帖撒羅尼迦人對於保羅在腓立比為主受苦的事,當然有所聽聞了。保羅見證他怎樣在強烈的逼迫中,把福音傳給帖撒羅尼迦人,很清楚的表現出他在傳揚真道方面的勇敢。有三點應該留意:

A.他的爭戰是連續的(2:2

2          他從前怎樣在腓立比被害受辱,到了帖撒羅尼迦又受逼迫,這些連續的逼迫和爭戰顯出保羅為真理爭戰的勇敢。打仗的士兵的勇敢,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在戰火中所表現的勇敢;就是在敵人炮火連天之中,衝鋒陷陣的勇敢。另一種是心理方面的勇敢;就像一個士兵正要上前線作戰,還沒有進入炮火中,卻知可能犧牲在戰爭中,這時候的士兵需要更大的勇敢,在死亡可能臨到的威脅中向前進。

保羅的勇敢包括了這兩方面,他不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因他在腓立比已經為音受過苦,在飽嘗鞭打禁的痛苦之後,一到了帖撒羅尼迦,還是放膽傳福音。他在腓立比為福音受苦的經歷,身上的創傷,或許還沒有痊癒,這些經歷很清楚的告訴了他,如果他還敢傳福音,可能在帖撒羅尼迦會同樣再受苦,這種威脅需要更大的勇敢來勝過。但他並沒有被在腓立比所受的苦嚇怕了。他甘願為主冒死受苦的心志十分堅強,在連續痛苦打擊之下,仍勇往直前,並不退後。有不少傳道人曾為主受苦,但事情過去以後,因為痛苦的印象太深刻,不敢次為主受苦了。然而保羅的勇敢是連續的,他不是只打一場勝仗的勇士,他的爭戰是連續的,他的勝利也是連續的。

B.他的膽量是靠神有的(2:2

2          保羅為什麼能夠有這樣的膽量來爭戰?他說「靠我們的神放開膽量」,這就是保羅能夠繼續勇敢為福音爭戰的秘訣。我們的神是一個沒有窮盡的源頭,我們的信心、力量、膽量……都可以從神這個無窮盡頭得著。所以靠著們的神,就可以放開膽量為福音爭戰。

「放開膽量」的意思是很自由、放心、不用顧忌什麼地傳講。在腓立比受苦的經驗,不但沒叫保羅的勇氣受挫折,反而叫他更深認識神的可靠,而更勇敢的前進。

C.他的勇敢完成了傳福音的使命(2:2

2          保羅在大爭戰中把神的福音傳出來。他受逼害、被趕逐、被下在裡,都是為傳福音的緣故。但這些逼害雖然是因傳福音而臨到保羅身上,福音卻傳開了。儘管各樣攔阻和逼害會臨到他,福音卻照樣傳了出去。保羅堅持著他的目,標他並不是要勝過誰,而是要把福音傳給帖撒羅尼迦人,這是他到帖撒羅尼迦的主要任務。他在大爭戢中,勇敢的完成了使命。

注意本節(2:2)可以跟1:5對照,1:5說:「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而本節幾乎可以說就是1:5的一個實例註釋,說明保羅將福音傳到帖撒羅尼迦,的確不在乎言語,乃是在乎權能、聖靈、充足的信心,和他堅強的見證。雖然反對保羅的猶太人當他一離開帖撒羅尼迦之後,就在背後毀謗,他但保羅不用為自己多說什麼,只要把他的見證和一些帖撒羅尼迦信徒所知道的實在的事,擺在眾人面前,讓信徒們來看他所留下的榜樣,用他自己所留下的美好見證來替他爭辯就夠了。

3.勸勉(2:3

3          「勸勉」原文parakleesis,含勸勉與安慰的意思。在英文聖經中有三種主要的譯法,即exhortasion(勸勉),comfort(安慰)和consolation(勸慰、輔導)。這字和合本聖經的法如下:

A.譯作「勸勉」(徒13:15;2:1;帖前2:3;提前4:13;13:22);
B.譯作「勸」(林後8:17;12:5);
C.譯作「勸化」(羅12:8);
D.譯作「勉勵」(來6:18);
E.譯作「安慰」(路2:25;6:24;9:31;12:4,5;林前14:3;林後1:3,4,5,6,7;7:4,7,13;帖後2:16;7);

F.比較特別的一次譯作「再三的求」,英譯K.J.V.much intreaty(林後8:4)。

全節最重要的要點,是使徒在此十分有把握地宣告他的「勸勉」是出於真理的勸告。「不是出於錯誤」指出他的勸勉合乎真理;「不是出於污穢」指他勸勉的動機純正清潔,沒有私心;「也不是用詭詐」指他所用的方法也是誠實的。保羅深明福音的真理,又有純正的動機和正確的方法,這是他傳福音成功的要訣。

這世代不單是充滿各種罪惡和肉慾的誘感,還充滿各種錯誤的信仰和人間的哲理。在這世代中,人心喜歡跟從錯誤多過跟從真理。人的本性既已「賣給」罪惡(羅7:14),這樣,那由罪人的心思所設想的主張或學說,當然比神的真理更能夠迎合一般罪人的心理。所以,如果我們單單看接受芋種主義的人那種犧牲、熱誠的精神,即認為它是對的話,就完全忽咯了「真理」最主要的性質──在乎它本身的正確,並不在乎人為它犧牲多少;或者人肯不肯接受它,有多少人歡迎它。就像一隻紅色的茶杯,並不在乎多少人贊成它是紅色它才是紅色,也不在乎用的人是否喜歡紅色它才是紅色,無論有沒有人贊成它是紅色,它還是紅色。

有人犧牲他的生命,不過是為了一種殘忍的、充滿恨的主義;有人獻出他所有的財產,不過是要支持一種異端的信仰;有人捨棄了所有的富貴榮華,不過要做修女或和尚;有人日夜奔走,為他們自己所熱心的見解而工作;但使徒保羅這樣不斷的勇敢前進,卻是為福音真理。他用合乎真理的存心和方法傳揚真理,他的工作和所受的苦難都不徒然。

4.託付(2:4

4          「驗中」原文dokimazo{,是考驗或試驗而證明是合格的,就像黃金經過火驗證明是夠分量的那樣。R.V., R.S.V., N.A.S.B.等譯本,都譯作approvedhave been approved),就是「已經驗證」的意思。

使徒保羅是成功的屬靈戰士,因為他是經得起考驗,完成了神的託付的人。

受人重託,所負的責任固然大,所得的尊榮也大;所受委託的事重要或貴重,所得的榮耀也愈大。不知有多少人,半生辛勞,不過想得到一官半職,或是替人經營一間公司或企業而已!但是保羅得到神把榮耀的福音託付給他。這福音是神國的國寶,可以拯救無數的靈魂。照主耶穌所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可見救靈魂比得全世界更寶貴。神把福音託付給使徒,就是把無數個比全世界更寶貴的靈魂交託給他。這是多光榮的委託!保羅很清楚知道神這樣委託,他是他無上的榮耀。所以,他雖然為福音受盡各種苦難逼迫,還是把它們看成是神驗中了,他是神給他極大的恩典,是神高舉了他。

注意,神不但將福音託付給保羅,也託付給我們。我們是否把它看作是神的恩典?是否忠於神的託付?

「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的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福喜歡」,這下半節是敘述保羅傳講福音的態度。他這種只照著從神所領受的託付講,不怕不得人喜歡的態度,跟上半節對他對自己所領受之託付的認識,有很密切的關係。他既然:

A.知道託付他的是誰──神,
B.又以領受這託付是極大的光榮──被神驗中,
C.知道所託付他的「福音」多麼貴重──關係無數人的永生永死。

所以他不再看重人所能給他的任何毀譽榮辱,他只要照著神的旨意傳講就夠了。

基督徒在神的家中,按照神的託付而事奉,或為著個人的好處而「事奉」,會在事奉的態度上有很大的分別。按神的託付而工作,自然就不會只應付人,討好人,而是要把這工作做好。否則就很可能敷衍塞責,像個不忠心的雇工,不像是神自己家裡的人。

5.忠心(2:4-6

這裡有四件事顯出保羅的忠心:

A.「我們就照樣講」(2:4下)

4     注意,「照樣講」是指照神所驗中我們的而講,照神的託付和信息而講。這句話暗示保羅已經得到神所啟示的真理,又照樣講說他已經領受的信息。本句也解明上文所說神將福音託付於保羅的意思,就是將福音真理的內容和傳揚的責任託付給他。

「照樣講」也可以推廣它的意思,照我們所看見的亮光而忠心傳講。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看見亮光,也不是不知道信徒的需要,而是我們不敢照著我們所看見的信息傳講。因為我們要討人的喜歡,不專一討神的喜羑歡。但保羅的傳道只要討神的喜歡,所以他就照著信徒內心真正的需要而講,照他所看到的屬靈危機發出警告。

當彼得在安提阿時,他犯了錯誤,與外邦信徒隔開,不敢和他們一同吃飯。保羅一看見就當面責備彼得,他是照著他所看見的來講,並不是求人的喜歡,這是保羅的忠心。

B.「從來沒有用過諂媚的話」(2:5上)

5     什麼叫做諂媚的話?就是討好奉承的話。諂媚和稱讚並不相同。使徒保羅曾稱讚過帖撒羅尼迦信徒,也稱讚過很多其他教會的信徒,但他並沒有用過諂媚的話。稱讚是由於發現別人的好處而發出喜樂的同情。這同情包含著愛、敬服、勉勵的成份。但諂媚則是由於貪圖別人的好處,而從詭詐的心裡發出虛偽的讚美,其中含著卑賤的、利己的、乞憐的成份。保羅既是至高神的僕人,有高貴的屬靈氣節,他必然認為討好人是小人的行徑,不合乎高貴的神僕的體統。所以他要保持的是神僕人崇高的品格,也保守他的嘴唇只作尊貴的用處,從來不用諂媚的話討好人。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在一個比我們富足或有權勢的人面前,不敢按照真理說話,或背著良心說奉承人的假話,都會叫我們失去屬靈的權柄和神兒女尊貴的地位。保羅是忠心的戰士,在大爭戰中能夠將福音傳開,是因為他沒有自私邪惡的圖謀,他用不著說諂媚的話,只照著真理傳講神的信息就夠了。

C.「沒有藏著貪心」(2:5下)

5     沒有藏著貪心,是從來沒有說諂媚話的原因。一有了貪心,就自然會說諂媚的話了。下句緊接著說:「這是神可以作見證的」,表示他非胡言亂語,他所講的,是在神面前說的。他有否說諂媚的話,帖撒羅尼迦人可以知道,但他有否藏著貪心呢?這卻不是像說話那麼容易讓人知道的。所以他加上這句「這是神可以作見證的」「神可以作見證」,這是保羅常講的話,可代表他事奉神的原則,是信徒該效法的榜樣。這也是一篇很好的講題:

1. 用心靈事奉神的神作證(羅1:9)。
2.
熱愛同胞有神作證(羅9:1)。
3.
寬容信徒有神作證(林後1:23)。
4.
想念信徒有神作證(腓1:8)。
5.
說話誠實有神作證(帖前2:5)。
6.
沒有貪心有神作證(帖前2:5)。
7.
生活聖潔有神作證(帖前2:10)。

「也沒有藏著貪心」,這對今天的傳道人,也是一項重要的提醒。傳道人比信徒更多機會受「貪心」的試探。因為:

1. 傳道人傳福音若有效果,蒙恩得救的人可能衷心感激,基督徒看見神的僕人被主使用,可能從內心崇敬佩服,兩者都可能因而想在物質方面有所表示。

2. 要是傳道沒有果效,或受教外人逼迫,信徒不敬重,不同情,或是遇到一些故意惡待傳道人的教會,在長期物質缺乏的情形之下,也很容易受貪心的試探。

3. 教會中一方面有人認為傳道人理該受苦,另一方面又有人認為傳道人該受優待,這兩方面的主張都同樣會使傳道人受到貪心的試探。所以神的僕人不要允許自己處處受人優待;到信徒的店買東西,不要輕易享受人家的贈送優待;託信徒購買東西,不要接受別人被動的贈送。因這都不合使徒保羅所留下的榜樣。

D.不求自己的榮耀(2:6

6            為什麼說可以叫人尊重,又不向人求榮耀呢?「叫人尊重」「向別人求榮耀」有什麼分別呢?保羅在此把這兩件事很明顯地分別出來。這兩件事表面上似乎相同,但在實質和果效上卻完全相反。叫人尊重乃是要在工作生活上顯出神僕人的見證,例如我們屬靈的品德、愛心,以及我們靈性生命上的長進,在人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榜樣,以致叫人從心裡起了尊敬的態度。這種尊重是人家自動給我們的榮耀。但向人求榮耀,卻是我們自己主動的一些行事,並不是出於我們屬靈生命的流露而有的愛心,也不是實在有基督榮美的樣式,只不過是為著要得到人的許而裝出的假德,假屬靈。這就是向別人求榮耀,也可以說是用一種叫神受羞辱的方法來得人的尊重。但使徒所留給我們見的方法是:不向別人求榮耀,不藏貪心,不諂媚人,不用詭詐,只忠心的照著神的託付來事奉祂。端莊而不驕傲,謙卑而不下賤,自重自潔,無可指摘,這樣的見證才能真正得人的尊重而歸榮耀給神。

二.父母般的心腸(2:7-12

以上我們看見保羅的忠心,像個勇敢而堅強的戰士,以應付烈的爭戰。但在7-12節這一段,我們看到保羅的忠心是溫柔而忍耐的。他很慈祥地愛護神所交託給他的羊群,既像父親又像母親。在這幾節經文中,保羅自述他怎樣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中作傳道的工夫。可分作五點:

1.如同母親乳養孩子(2:7

7          保羅怎樣牧養主的羊群呢?「存心溫柔」牧養他們。「溫柔」原文eepios,含友善柔和的意思。尤其是長輩對待冕輩友善可親,自然就消除了其中無形的隔膜。

保羅曾教導提摩太說:「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等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後2:24-25)。在牧養主的羊群的工作中,需要溫柔的勸勉多於嚴厲的指責。因為溫柔的勸勉多半比嚴厲的指責更易叫人回心轉意。「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箴25:15)。骨頭雖然是硬的,但柔和的舌頭可以將它折斷。很多人的心雖然好像骨頭那麼硬,但聖經教我們看見用和的舌頭可以將它折服。

「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本句說明保羅的溫柔是怎樣的一種溫柔。母親乳養孩子是很細心的,無論是換衣服、餵奶、沐浴,每個動作都很小心,唯恐她的孩子受到傷害。牧養主的羊群也需要這樣的細心。既然使徒引用母親乳養孩子的比喻,可見母親乳養孩子的若干情形,適合作我們照顧主的羊群的教訓,如:

A.每一個母親,對她所生的孩子,都有許多籌算,要怎樣餵奶,怎樣替孩子洗澡,怎樣設計適合孩子的睡床,務求能照顧得週到。傳道人對靈性初生的信徒也該有計劃地領導照顧他們。

B.母親乳養孩子,很自然地願為孩子犧牲,為孩子改變自己的習慣愛好。例如:很多還沒有作母親的少女是貪睡的,但作了母親之後就很儆醒了;事奉神的人對待主的群羊,也該這樣。

C.乳養孩子的母親,很自然的讓孩子佔有她整個的心,斷不會忘記她自己的孩子,正如神藉先知以賽亞所說的:「婦人焉能忘記她喫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我們也要有這樣的愛心來看顧主的羊群,常常記念他們的需要,把他們放在心上。

D.母親乳養孩子,是出於真純的愛,這種愛是從生命中自然的流露。因此所有的溫柔、體貼、細心、警醒、忍耐,可用一個字總括起來就是「愛」。出於愛心的溫柔不會有虛假的成份,也不是為得人的稱讚,忠心的神僕,必這樣照顧主的群羊。

E.注意「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自己」英譯作「她的」,原文eautees「她自己的」,在全句中,這是重要的一個字。有的人根本不喜歡小孩子,但是卻會喜歡她自己的孩子。乳養自己的孩子跟乳養別人的孩子當然不同。主所交付我們的羊群不單是主,也是我們的。他們是我們屬靈產業的一部份,因為我們做在他們身上的工作,會存到天上且成為我們的份;所以我們大可以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保羅在各教會工作,很明顯地表明他是將各教會的信徒,看作他屬靈的孩子,這是保羅工作成功的原因。

2.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2:8

8          「給」原文metadounaiN.A.S.B., R.V., K.J.V.都譯作impart,就是「分給」的意思。R.S.V.譯作share,即「分享」「共有」。意思是把自己所得著的跟別人分享,而不是把別人的東西給別人。愛是給予的,保羅愛帖撒羅尼迦信徒,給了他們甚麼呢?他給他們寶貴的「福音」,甚至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他們。保羅到帖撒羅尼迦傳福音,跟他願意將性命給他們,這兩件事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他不是平平安安的在帖撒羅尼迦傳福音,而是冒著生命的危險而到帖撒羅尼迦。使保羅願意付這麼大代價的,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愛神愛人的心。「愛」使保羅在大逼迫中建立一個剛強的教會,使他勝過自己的軟弱,勝過仇敵的攻擊。

上文已提到愛的特點是「給」「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注意本節中的「不但…………也給」,就是愛的最好註解。愛並不是只顧接受,而是準備拿出去的,這正是基督的愛。聖經讓我們看見這種愛跟世人那種充滿自私的愛大不相同。

注意,保羅為帖撒羅尼迦人所受的勞苦,完全是出於自發性的愛,不是人的催促,而是他自己甘心樂意受的。世人為著保障社會的安寧和秩序,定了很多規條或法例:國家有律法,團體有規章,家庭有倫理。這一切的規範都是為了保障人的利益,譬如一個作丈夫的該供養他的妻子兒女,如果丈夫有收入而不負擔妻子的生活需用,他的妻子可以上告法庭。法律是一種保障,要求作丈夫的要負起照顧妻兒的責任;但如果丈夫是愛妻子的,他可能根本沒想到法律上有要他負責供養妻子的要求,就已經自然樂意地盡他的本份,將自己所有的給他的妻子和兒女了。這是愛,「愛叫人很快樂」、很甘心情願的將他所有的給他所愛的人,為他所愛的人勞苦犧牲,甚至不覺得這是犧牲,好像是他當然的責任。這就是一項更高的律法。當我們用基督的愛來愛顧一切屬基督的人的時候,我們就不單是愛人,也是愛主;不單是服事了人,也是服事了主;不單是遵行了地上的律法,而且也遵行了神的律法。

3.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2:9

9          「辛苦勞碌,晝夜作工……,似乎暗示保羅在帖撒羅尼迦也曾工作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因下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顯然是指生活的需要方面,保羅不想叫帖撒羅尼迦信徒為他受累。類似的話也曾對哥林多教會說過,「我在你們那缺乏的時候,並沒有累著你們一個人……(林後11:9),又說「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們那裡去,也必不累著你們,因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林後12:14)。但注意:

A.保羅對哥林多人所說的話含有責備的語氣,而對帖撒羅尼迦人說這相的話──「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卻只是一種敘述,沒有責備的意思。

B.看來保羅不論在哥林多或在帖撒羅尼迦,都是一面自己作工維持生活,一接受別的教會的支持(腓4:16;林後11:8),他並沒有定準只靠工作入息維持生活,也沒有絕對不接受別的教會供給。

C.帖撒羅尼迦教會初時雖沒有供給保羅,但稍後,當保羅離開他們到哥林多工作時,他們卻有份供給保羅的需用。因林後11:8-9所指的馬其頓「教會」是多數式的,應指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等教會。

注意,保羅在福音工作上,完全沒有藉傳福音而想在信徒方面佔一點便宜,或得任何物質好處的念頭,雖然他也曾教導信徒該盡他們的本份供給神僕人的需要──「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加6:6),但保羅這些教訓是站在信徒對傳道人這方面的立場,按真理教導他們。至於保羅方面的存心,則是站在神僕人的地位上,絕沒有以為理當得到別人好待的意思。因為他所作的是開荒佈道的工作,在信徒還不明白奉獻的意義之前,不隨便接受他們在物質上的好處,這是我們該效法的榜樣。

另一方面,這種一面作工一面傳道的原則是神給保羅特別的恩賜,其他使徒並沒有都像保羅這樣(參林前9:4,6),而且,聖經沒有明說保羅一生都是一面工作一面講道,只記載了他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顯然這跟保羅受託向外邦人傳道有關(參太10:10-14,比較約\cs33:7)。但是亮無疑問的,保羅的榜樣教訓了我們要作個寧可自己辛苦不叫人受累的人,如果我們常常叫人受累,而不肯為別人費財費力,我們一定不能為主發光。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是很輕微的小事,如果經常要別人幫忙,就會變成別人的「重擔」,叫人受累。但反過來說,如果我讓別人佔一點便宜,就可以給人許多方便。保羅情願自己多受勞苦,晝夜作工,而不願意帖撒羅尼迦信徒為他受累。可惜今天很多基督徒喜歡佔便宜,就在佔小便宜的情形下,生出各種貪心,失去美好的見證。我們都該用保羅的見證提醒自己。

4.聖潔公義、無可指摘(2:10

10        注意1-10裡提到神為他作見證,這是第二次。第一次在第5節。除此之外也說到「你們自己原曉得」「是你們知道的」「有你們作見證」等類似的句子。有這麼多次這一類的話,表示保羅要強調他所講的見證是真的。保羅不是對著一班不認識他的人講見證,而是對那些知道他所講的,也見過所發生的那些事的人講他的見證,因此他所講的見證是無法誇大或捏造的。當我們知道保羅所講的見證是真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保羅在這裡所講的話是十分有價值的。他說:「向你們信主的人,是何等聖潔、公義、無可指摘,有你們作見證,也有神作見證」。保羅如果不是真有這樣的生活,他怎敢向帖撒羅尼迦信徒這樣說話呢?他不是在這裡誇口,而是敘述他自己曾經在帖撒羅尼迦人面前所維持的見證。用這事實來勸勉信徒,要他們回想他的聖潔生活和他勞碌的工作,叫他們效法他的榜樣追求長進,殷勤工作。

另一方面保羅要這樣向他們表白,可能有當時的背景。保羅把福音傳到帖撒羅尼迦以後,在那些猶太人仍在逼白之時,就離開了帖撒羅尼迦。雖然保羅的來到和離開帖撒羅尼迦,他的步都是順從神的引導,既不是為受逼迫也不是為怕逼迫。但是保羅離開之後,那些反對保羅的猶太人卻趁機會毀謗保羅說他怕死,說他的勸勉是出於污穢等等。保羅憑什麼來答覆這些毀謗的話呢?就是憑神的見證,信徒的見證,和他自己聖潔公義、無可指摘的見證。這些見證強有力的塞住所有毀謗之人的口,而且堅固了帖撒羅尼迦信徒的信心,也維護了神的榮耀。今天我們所怕的並不人的口毀謗我們,所怕的乃是我們沒有那種見證,可以答覆那些毀謗我們的人,塞住他們的口。

5.像父親對待自己的兒女(2:11-12

使徒牧養神的群羊,既像母親,又像父親。像母親是因他的善於體恤,溫柔可親。像父親因他有屬靈的權威,和嚴正的管教。但不論像母親或像父親,都是出於愛心。

A.父親的勸勉,安慰和囑咐(2:11

11        「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本句表示使徒在引領信徒靈性的工作上有三種方式,就是勸勉、安慰和囑咐。「勸勉」是為退後,停滯不追求,或是懈怠於遵行主道的人。「安慰」是為憂傷受苦,或在遵行主道上受挫折的人。「囑咐」是為未曾知道主的道或沒有遵守主道的人。使徒就用他的權威按信徒個別的需要勸勉、囑咐,不但態度公正無私,其教訓的本身也是正確無誤的。有人用錯誤的教訓勉勵人、激發人;也有人用虛謊、空誇的應許安慰人;更有人妄用權柄,憑私意囑咐人。這些勸勉、安慰、囑咐的本身既然有錯誤,就當然不能建立別人了。但另有些人雖然他所勸勉、安慰、囑咐人的事都是正確的,可惜態度卻是錯誤的。在勸勉人的時候,像一位高高在的教法師;安慰人的時候,像一位洋洋得意的戰勝者;囑咐人的時候,像一位嚴無情的審判官。結果他們的勸勉、安慰、囑咐都不能夠造就人。但使徒的態度卻像父親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參林前4:15-16)。

保羅曾對哥林多人說:「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林前4:15-16)。這兩節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講的話,也十足表現出他有一個父親的心對待他們。他求哥林多人效法他,他的話中既有權威、有慈愛,又有誠的態度。很多作師傅的,他的權威是師傅的權威,卻沒有為父的心。今天教會所需要的不是師傅,因為師傅已經有「一萬」,已經很多了;但是,存父親的心來牧養教會的卻不多。

B.父親對兒女殷切的盼望(2:12

12        「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為什麼保羅要這樣勸勉、安慰、囑咐他們呢?因他對信徒有殷切的盼望,希望他們對得起那召他們進入祂的國得祂榮耀的神。就像父母對兒女一切的管教,都是存著一種美好的盼望,保羅「勸勉……安慰……囑咐」那些信徒,也盼望他們有美好的屬靈前途。

注意:「那召你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

1. 那召他他們的是神,是神要他們來進祂的國得祂的榮耀。但保羅體會神的心,勸勉他們萬不可辜負神這樣的恩典。總要對得起這位召我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

2. 進祂的國和得祂的榮耀是兩種福份。進祂國是重生的經歷(約3:5),得祂榮耀卻是在祂的國裡享受祂的榮耀。

跟這一節聖經很接近的兩節經文是:「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西1:10),「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怎樣才算是「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呢?我們的行事應該和我們所進入的那個榮耀的國度相稱。任何一個滿身骯髒,衣衫襤褸,舉止粗野的人進入高尚尊貴的場所,會叫人覺得不相稱。神並沒有強迫、威嚇我們去行善結果,卻將祂的榮耀和國度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自己思量要怎樣去行事才配得過進祂的國,得祂的榮耀。

總括上文保羅事奉主的態度有五:

1.好像母親乳養孩子,甚至願為信徒捨棄生命。
2.
辛苦勞碌,晝夜工作,不叫信徒受累。
3.
在生活上聖潔公義,無可指摘。
4.
對主的群羊像父親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
5.
對信徒常存殷切期望。

這些態度都是我們該效法的模範。就像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所說的:「我求你們效法我」,又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三.愛心的勸勉與安慰(2:13-20

1.勉勵(2:13-16

這段勉勵的話可分作三點研究:

A.為信徒領受真道感謝神(2:13

13        「為此」N.A.S.B.譯作for this reason,就是「為這綠故」,意思比「為此」清楚些。「為這緣故」就是:

1. 為上文神既要召我們進祂國得祂榮耀,而保羅又蒙神的恩典,能以在大爭戰中把福音傳給帖撒羅尼迦人。

2. 為下文帖撒羅尼迦人領受了保羅所傳的道,不把它當作是人的,乃以為是神的道,因此保羅不住的感謝神。

本書的\cs31:2曾提到「常常感謝」1:3提到「不住的記念」,在這裡又說使徒「不住的感謝神」。這都是形容保羅和他的同工們內心那種無法抑制的感恩之心。他們想到他們所傳的道怎樣在帖撒羅尼迦教會發生了奇妙的果效,就抑制不住他們的喜樂,不得不感謝神。我們對於這種喜樂有多少經歷呢?我們曾有多少次看見主使用我們這個無用的器皿,或藉我們的口所傳的道引領人信主;曾有多少次看到主的道奇妙的發生果效,勝過各種逼迫、患難,在大爭戰中被人接受,因此而滿心感謝神呢?這種喜樂和感恩是保羅勇敢忠心為福音打美好的仗所得到的。

「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福的道,就領受了,不以為是人的道,乃以為是神的道」,這兩句話解釋本節的第一句。為什麼使徒這樣不住的感謝神呢?因為帖撒羅尼迦信徒聽了他們所傳神的道,並且領受了;而且他們領受的態度是非常正確的。他們並不把保羅所傳的道當作人間的道理,而是當作神的道來接受。這意思也包括他們不是因佩服保羅的學問,或者以為保羅所傳的是一種高深的哲理,因而接受這道,這是叫保羅歡喜的原因。

保羅曾對哥林多人說:「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2-5)。保羅似乎常警愓自己,深怕人家信主只是因他的學問,而以他所傳的道為人間的道理。現在帖撒羅尼迦人既認為保羅所傳的道是神的道,不是人的道,這證明保羅傳道的成功。他並沒有表現自己,只表揚了神的道,這是保羅的喜樂。

有些人稱讚所聽的道,並不是覺得那是神的道,而是因為那講道的人有學問,講得很動聽。他們是在佩服講道的人,甚至要討好講道的人,或是因為講道者大有聲望,因而接受,卻不是因為是神的道而接受。這樣的傳道算不得成功。但保羅所傳的道,能叫人覺得是神的道而接受。顯見保羅不單講道有能力,能感動人;而且他也很會隱藏自己,高舉基督;所以別人不會因佩服他而輕忽了神的道。

「這道實在是神的,並且運行在你們信主的人心中」,保羅加上這句見證,再一次證明帖撒羅尼迦信徒所領受的道,實在是神的道,因這道會「運行」在他們心中。有生的東西是會運行的。保羅所傳給他們的是生命之道,使他們在神的道中得著生命;並且這生在他們裡面長大,他們自己就發覺所領受的並不是普通的哲理,而是會在人裡面運行作工,產生生命能力的真道。

這裡的「運行」原文energeo,是「作工」或發生效力的意思。這個字在太14:2譯作「發出」;羅7:5譯作「發動」;加2:8譯作「感動」;加5:6;5:16譯作「功效」。注意:神的道運行而發生效用在信的人心中,是保羅書信中常常提到的信息。事實上energeo{這字,除了太14:2;6:14;5:16外,其餘十七次都是保羅書信所用(羅7:5;林前12:6,11;林後1:6[和合本譯作「能叫」];4:12;2:8[二次];3:5;5:6;1:11,20,2:2;3:20;2:13;西1:29;帖前2:13;帖後2:7)。

「神的運行作工」有幾方面:

1.        神藉聖靈運行把恩賜分給信徒(林前12:11;參林前12:6
2.
神藉聖靈在人內心中感動運行,給人託付(加2:8)。
3.
神藉聖靈運行而在信人身上顯出異能(加3:5──「行異能」「行」原文是「運行」)。
4.
神使基督復活的大能也運行在信徒身上(弗1:20)。
5.
神照祂運行在信徒心中之大能大力,成就我們所想所求的(弗3:20)。
6.
神在我們心中運行而使我們按祂旨意立志行事(腓2:13)。
7.
神在保羅心中運行使他為福音盡心竭力(西1:29)。

B.指明信徒所受的苦害跟眾教會一樣(2:14

這幾節聖經有幾層的意思要留意:

稱讚帖撒羅尼迦人效法猶太的眾教會(2:14

14        「弟兄們,你們曾效法猶太中,在基督耶穌裡神的各教會」,這裡特別指出他們效法了猶太的眾教會。這不會是指在教會的禮儀或體制方面,而是指為主受苦方面(見下句)。猶太的眾教會在為基督受苦上,比外邦教會走在前頭;在徒3:9就已經有過許多次厲害的逼迫,但猶太的眾教會卻在各種逼迫中把福音傳開了。而帖撒羅尼迦教會在這方面,正是跟猶太的眾教會同一步,代所以保羅這樣稱讚他們。對保羅來說,他自己也曾在信主前逼害猶太的教會,而如今他自己建立的外邦教會能效法猶太眾教會那種為主受苦的心志,這更叫保羅分外感恩。

帖撒羅尼迦教會曾經是馬其頓和亞該亞各處信徒的榜樣,也就是說他們成了別人效法的模範。但在這裡卻提到他們效法了猶太中在基督裡的各教會。雖然他們在外邦中已成為各教會的榜樣,但是他們也效法別的教會的好榜樣。一個在長進中的教會應該知道,並不只有他們是長進的,在他們以先,也早有其他的教會比他們更加長進了。同樣的,一個真正長進的基督徒,也不會只以自己作別人的榜樣,而是一方面作別人的榜樣,另一方面又以那些比他更長進的人作他的榜樣,效法在主裡虔誠的人。

指明帖撒羅尼迦教會所受的苦是眾教會所共受的(2:14

14        「你們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們受了猶太人的苦害一樣」,既然帖撒羅尼迦信徒所受的苦難,在猶太的眾教會也同樣受過,可見他們所受的苦難,不是他們所獨有的,也是眾教會所共受的。在受苦中的人,常盼望有同伴;另一方面,他們最容易以為這樣的苦難只有他們才受過,是別人所不能同情的。在此,使徒慰勉受迫害中的信徒時,提醒他們,他們的處境並不孤單,除了基督耶穌以外,還有基督耶穌裡的各教會也和他們同受這樣的苦;更叫他們感到安慰的是:既然他們好像使徒在各處所設立的教會那樣為主受苦,就證明他們是跟基督裡的各教會走在同一腳棕上,他們是緊緊跟隨在使徒的腳棕後面,在基督裡跟那些忠心的人同列。他們雖然受苦,但所走的路線沒有錯,他們一定能在主耶穌榮耀顯現時歡喜快樂(彼前4:13)。

受逼迫未必就可以得賞賜。逼迫未必是一件榮耀的事,這要看我們是為什麼緣故受逼迫。彼得寫信給當時的信徒說:「你們中間卻不可有人,因為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而受苦;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彼前4:15-16)。帖撒羅尼迦信徒既然是為主的名,而受本地人的苦害,正如猶太人的教會受猶太人的苦害一樣。可見他們是在神的旨意中受苦。

C.指明猶太人苦害主僕的罪惡(2:15-16

15-16   這兩節說到猶太人怎樣逼害主耶穌和祂的僕人的罪惡。共有六點:

1. 猶太人殺了主耶穌和祂的先知(參太23:34-36)。

2. 逼迫使徒(徒13:50;14:4-6,19;17:5-13;18:6)。

3. 不得神的喜悅:因為拒絕救恩,不求神的榮耀,只求自己的榮耀(約5:44)。

4. 與眾人為敵:與一切信主的人為敵,也可說是與眾教會為敵。

5. 禁止傳道:他們禁止使徒將真道傳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可以得救。這實在是猶太人一切罪中最大的罪,因他們不但自己拒絕救恩,而且還攔阻別人接受救恩。保羅向外邦傳福音的工作中,最大的攔阻不是來自外邦人,而是猶太人。

6. 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經常保持自己在充滿罪惡的狀態中。有些人犯罪到了一個地步,惟恐犯得不夠。這些猶太人被魔鬼迷了他們的心,以致們時常跟主的教會為敵,又常常充滿罪惡。保羅說:「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

這些情形,跟今天教會中爭權奪利,攔阻福音聖工,惡待主僕的掛名教友,十分相似。猶太人受過傳統的聖經教導,但他們不接受基督的救贖,敵擋真道,就成了「撒但一會」的人(參啟2:9;3:9)。今天教會中沒有重生得救的假信徒也是這樣。

注意,當使徒這樣逐一數算猶太人的罪惡的時候,雖然因他們的罪,神的忿怒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但神的刑罰卻還沒有臨到這些猶太人身上。否則,他們就不能再逼害信徒了。神對待罪人常常忍耐到最後關頭。從人犯罪招惹神忿怒時起,到神的刑罰臨到人身上為止,其間總有一時間,是神寬容等待人悔改的時候。神沒有立刻施行刑罰,總是在刑罰之前,讓人有充份悔改的機會。所以所有惹動神的忿怒以致滅亡的人,都不可能只犯了一樣罪,他們都是堆滿了自己的罪惡,死有餘辜的。當神寬容人的時候,祂的慈愛總是超過人的想像;但我們不可忽略,當神刑罰人的日子,祂的公義也是絲毫不苟的。所以,所有輕忽救恩的人當注意:

1. 不要以為神在寬容人的今天,是不會刑罰罪惡的;對任何個別的人,當他罪惡滿貫的時候,神的刑罰還是會在今天就施行。

2.        不要在神刑罰罪惡的日子,還希望有得救的恩典。聖經說:「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見林後6:2),要悔改蒙拯救,要趁著神還寬容人的「現在」

2.安慰(2:17-18

本保羅向帖撒羅尼迦信徒解釋他們的離別只是暫時的。他的身子雖然不得不離開他們,他的心卻還是惦念著他們(參西2:5;林前5:3)。並且他本身很想再回到帖撒羅尼迦,但由於環境上的困難,未能如願。

A.面目的離別(2:17

17        這正說明基督徒的離別與世人的離別不同。在人生旅途中,少不免有離別的痛苦,夫妻、父子、摯友天各一,方日夕思念。離別之所以叫人覺得痛苦,是因為任何一次在地上的離別,都可能成為永遠的分別,沒有人能擔保必能再見面。但離別對於基督徒並沒有這種威脅,因為:

「弟兄們,我們暫時與你們離別」

基督徒之間沒有永久的分別,只有暫時的離別。永別是叫人在絕望當中過著孤單悲傷的日子,暫別卻叫那些因離別而暫時寂寞的人懷著希望來度日,並且暫時的離別更能增加重逢時的喜樂。所以離別對於基督徒不過像是種下一粒安慰的種子,可以在相見的時候,收穫難以形容的喜樂。

「是面目離別,心裡卻不離別」

基督徒在基督裡根本沒有離別這回事。使徒保羅對帖撒羅尼迦信徒說:他們的離別是面目離別,心裡卻不離別,因為他們的心靈在耶穌基督裡是合一的。那位與保羅同在的耶穌基督也與帖撒羅尼迦信徒同在。這樣,透過在基督裡屬靈的關係和在禱告中彼此記念,他們的心靈並沒有分離。基督徒何必為離別而過度憂傷呢?我們不要忘記我們已經有了一定能相見的保證。這保證是「必」能在主面前會面,同時,可以藉著互相代禱,在靈裡保持合一,因為我們原本是合一的。

在此,保羅的話有若干成分是為自己解釋而說。因為當時可能有人毀謗保羅,說他丟下帖撒羅尼迦信徒,自己離開。那些人一方面利用官府的勢力,逼保羅離開帖撒羅尼迦,又在他離開之後,說毀謗的話。所以保羅在此表示他雖與信徒身體離別,他的心卻是時常掛念他們的。並且也曾盡力想法子要和他們相見。所以他說:「我們極力的想法子,很願意見你們的面」,但礙於環境,他的願望一時也不能實現。

保羅與帖撒羅尼迦信徒的分離,也教訓我們應該寶貴今天所有的機會。當保羅還在帖撒羅尼迦時,他們絕想不到保羅只有這麼短的時間跟他們在一起,而且他離開以後雖然一再想法子,也不能叵到他們當中。我們也要寶貴今天所受的栽培,因為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機會,可以繼續受忠心神僕的造就。

B.保羅的表白(2:18

18        在保羅的表白當中,他解釋為什麼不能回到帖撒羅尼迦,是因為撒但阻擋了他們。為什麼撒但可以一次兩次地阻擋保羅?保羅既知道是撒但的阻擋,為什麼神又任由保羅受撒但的阻擋呢?其實,保要回到帖撒羅尼迦,卻受撒但的阻擋,而神又允許撒但這樣作,這正可以證明保羅不該回帖撒羅尼迦,這乃是神的旨意,否則,神不會讓他受這樣的阻擋。

作一個忠心的神僕,不但要不怕死,也要不怕人譏笑他怕死。保羅有時要冒死,有時卻要避死;正如主耶穌在世上時,有時祂避開要打祂的石頭,但祂卻又很勇敢的走上十字架的道路。譏誚有時候比死更難叫人忍受,更容易叫我們體貼自己或體貼別人的意思。為著怕別人譏誚,我們很容易走上自己的道路;但是保羅卻能做到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不求自己的好處,坦然的遵行神的旨意。所以,在還沒有到他該死的時候,他很有智慧的不把自己的生命隨便放在魔鬼手中。

既然保羅有心要回帖撒羅尼迦,又一次兩次的受阻擋而不去,可見保羅在明白神的旨意方面,也考慮到環境上的安排,而不是單憑內心的感動。不然的話,他就可能不顧一切地到帖撒羅尼迦了。

這裡沒有明說撒但的阻是什麼,但按徒17:9看來,那收留保羅的耶遜等人,曾因保羅而被捕,後來著保釋,而保羅就離開帖撒羅尼迦。看來保羅耶遜等弟兄,跟保羅離開可能有關。果真這樣的話,保羅暫時不回帖撒羅尼迦,可能是為了避免耶孫等人再次受累。此外神容許撒但一次、兩次阻擋保羅,可能另有美意:

1. 神保守祂的僕人不至成為信徒的偶像。雖然保羅無意使自己成為帖撒羅尼迦信徒的偶像,但從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工作的成功看來,的確有這種危險,會引起信徒對他個人過份的崇拜。

3.        神知道保羅離開帖撒羅尼迦之後,對那些正在受試煉的信徒會更有益處。事實證明保羅離開之後,帖撒羅尼迦信徒沒有因此跌倒,反而更將福音傳開,眾教會聽到他們的見證,也受激勵。所以,撒但雖然能阻擋保羅再回帖撒羅尼迦,卻沒有法子阻擋福音更加廣傳,教會更加興旺,神的旨意得以成就。撒但只不過取得眼前的勝利而已,對於牠所迷惑的人,牠也教導他們只顧眼前的福樂;但真正的勝利,卻是永遠屬於神和神的兒女的。

3.保羅所誇的冠冕和喜樂(2:19-20

19-20   保羅宣告他的盼望、喜樂和榮耀,就是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帖撒羅尼迦信徒可以在主面前站立得住。換句話說,他的成功就是信徒直到主再來時,還站立得住。

本節顯明保羅的工作目標,不是只求人前的成功,而是求能在主再來時經得起考驗。「因為你們就是我們的榮耀,我們的喜樂」,類似的話也曾對腓立比教會說過(腓4:1)。把信徒看作是他們的喜樂和冠冕,那意思就是:

A.他們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信徒身上,全心的愛顧他們,才會以信徒為他們的喜樂。就像父母以兒女為喜樂那樣,是因為愛他們,關心他們,在他們身上滿懷著期望。

B.他們能夠培養出像帖撒羅尼迦教會這麼剛強的信,是他們的光榮。帖撒羅尼迦信徒的長進,使神的僕人們引以為榮,就像有成就的好學生,使老師的臉上也大有光彩。注意使徒們的喜樂和冠冕,既不是關乎今世的收穫或增益,也不是個人權利地位的高升;而完全是關乎主的群羊的長進,主的教會之被建立這方面的事。可見他們內心確實是以神為樂的(羅5:11)。

基督徒的冠冕有以下幾種:

A.喜樂的冠冕(帖前2:19
B.生命的冠冕(雅1:12;2:10
C.公義的冠冕(提後4:8
D.永不衰殘的冠冕(彼前5:4
E.不能壞的冠冕(林前9:25

這些不同名稱的冠冕,代表不同方面的榮耀。

問題討論

1-2節的歷史背景記在使徒行傳那一章?保羅怎麼證明他的工作不徒然?對帖撒羅尼迦信徒有什麼作用?

保羅怎樣討神喜歡?注意他的傳道工作跟他對神對人的美好見證的關係。

保羅稱讚帖撒羅尼迦人在為主受苦方面效法了猶太的眾教會、有什麼作用?

猶太人怎樣苦害神的眾僕人?

為什麼保羅明知是撒但的阻擋,他卻忍受這阻擋,暫時不回去帖撒羅尼迦?這對我們明白神的旨意有什麼參考的價值?

什麼是保羅的喜樂和冠冕?什麼是你我的喜樂和冠冕?――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