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啟示錄簡介

 

寫作背景

 

本書作者自稱為「約翰」(1:1, 4; 21:2; 22:8),並且說自己是當代信徒的弟兄 (1:9) , 顯然是當代信徒熟識的人。早期教父游斯丁(主後一五○年)及愛任紐(主後二百年)都說他是十二使徒之一。由於這二人與小亞細亞教會有密切關係,他們的話相當可信。

 

在文筆上,啟示錄與約翰福音有些差別,前者不及後者通順,但這可能是由於作者被放逐在外 (1:9) , 沒有他人可以代筆(參羅16:22)或修飾文字。

 

書中沒有明顯地指出著作日期。我們僅知道作者被放逐於拔摩海島(1:9)而且患難與逼迫快要來臨 (2:10, 22)。 愛任紐說使徒約翰撰寫啟示錄的年代是在羅馬皇帝豆米仙統治(主後八一至九六年)的末期。

 

主題特色

 

本書的開始與結尾都說作者寫作的目的是把必要快成的事指示祂的僕人(1:1; 22:6)。顯然,魔鬼在末世猖狂,但神的寶座永存(4:1-11; 8:3-5; 11:19; 15:5-8);祂必刑罰惡人,並使信徒與被殺羔羊一同作王(1:5; 5:9-10; 11:15-17; 20:6), 忠心見證的殉道者必享受新天新地中的生命(7:14-17; 22:14) 。 因此,信徒是有福的 (1:3; 14:13; 16:15; 19:9; 20:6; 22:7, 14) , 他們可以過著讚美神的生活(5:9-14; 7:10-12; 11:15-18; 15:3-4; 19:1-6)。

 

本書作者認為他所寫的是「啟示」和「預言」(1:1; 22:7), 而預言的內容與根據則是被聖靈感動而聽見與看見的「異象」 (1:10; 4:2; 15:1等), 所以書中自然有許多超自然的景象與象徵性的語言。但是,這並不表示書中一切都與現實無關,更不是虛構,因為它涉及的不僅是將來的事,也有現在的事(1:19), 而所提及的人物雖有典故中的人(例如巴蘭,2:14), 也有當代的人(如安提帕,2:13)。 在風格上,本書與但以理書一類的啟示文學(見1:1註)一樣。

 

學者對本書預言的解釋,一般分為四派:

 1.過去派──認為一切預言都已在作者時代發生;

 2.歷史派──認為預言在歷史上正具體地應驗;

 3.未來派──認為預言有待將來主再來之前不久才實現;

 4.靈意派──認為預言純粹是象徵,表明一些歷久常新的原則,卻不會按字面地在歷史上應驗。

 

以上四說,都是站在我們現今的立場看書中的預言。較正確的角度,也許是從作者的時代了解本書的預言。從他的立場而言,一切預言都是快要發生的事 (1:1, 3; 22:6, 7等)。 其次,解釋書中象徵性的語言,必須遵循三條基本線索:書中經常影射的舊約背景、當代的文化背景及上下文。

 

本書大綱

 

Ⅰ 序(1:1-3

Ⅱ 致七教會的信(1:4-22:21

  1導言(1:4-8

  2第一異象:現在的信息(1:9-3:22

  3第二異象:將成的事情(4:1-16:21

    a寶座前的敬拜(4:1-11

    b七印(5:1-7:17

      插曲:患難中的應許(7:1-17

    c七號(8:1-11:19

      插曲:末世時的使命(10:1-11:14

    d背景:屬靈的爭戰(12:1-14:20

    e七碗(15:1-16:21

      插曲:得勝者的歌頌(15:2-4

  4第三異象:最後的勝利(17:1-22:5

    a反對者的滅亡(17:1-20:15

    b得勝者的天地(21:1-22:5

 5結語(22:6-21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