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耶利米書第二課

 

第七十六課  耶利米書  之二

 

題示:請按上課之分段,重讀本書一遍,特別注意下列各點:

      1有關耶和華之經文。

      2有關彌賽亞及將臨滅國之刑罰。

      3二十五章論耶利米之工作。

 

      「聖經告訴我們公義是根植於宗教的。人與神的關係若破壞了,人若不再把神放在心內,他與別人的關係也不保。這就是今天世界出的毛病。也許在今天的血淚與悲哀當中,人終會明白聖經所教導的。」

 

                                               ——摩根博士

 

    我們愈讀耶利米書,裡面的資訊在我們心內就愈有份量。現在我們試簡單地分析本書重要的資訊。

 

基本的真理

 

    人類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真理就在這本書內,作者極力強調它,歷史也悲慘地證實了它,那就是:一國之敗亡原因多是她不順服神,逆天行事。我們且看耶利米控告他國家的說話——

   「祭司都不說,耶和華在那裡呢?傳講律法的都不認識我,先知藉巴力說預告,隨從無益的神。」(二8

   「你自己的惡必懲治你,你背道的事必責備你。由此可知可見你離棄耶和華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惡事,為苦事。這是主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19

   「你還說:我無辜,耶和華的怒氣必向我消了,看哪,我必審問你。」(二35

    上述第一節是說到猶大國首領之屬靈生命破產了;第二節就是無法避免的命運——罪惡與苦毒;第三節是心眼完全盲了,黑白顛倒,以苦為甜,什麼標準都喪失殆盡。

    國家一走上這條下墮的陡坡,就沒有什麼可以挽回的了。上既不仁,下效法之,行惡成了風尚,行善被視為怪誕;哀哉,耶利米的聲音又是何其孤單——「先知說假預言,祭司藉他們把持權柄,我的百姓也喜愛這些事,到了結局你們怎樣行呢?」

    國家及人民一開始不尊敬神,他們必繼而羞辱他。耶利米清楚地記述了此點!在位的君王焚燒神的書卷(三十六27),牧伯複陷耶利米於牢獄(三十八4);整國上下沒有人要聽神的話語(三十七2)。這國的命運還不清楚嗎?首領既敗壞,上下就都跟從,內心既全然黑暗,外表也開始腐爛。他們的結局只有一個:敗亡。

    我們若硬把神從歷史擠出來,歷史就都滿了叫人費解的謎團。猶大的政治家可能忙於解釋說他們國家的命運端系于地理上微妙的地位——北面有亞述,南面有埃及。耶利米卻指出,國家面臨悲慘的命運,全是因為神刑罰他們的罪惡。猶大國之領袖以為救國之道是如何與南北二強弄好外交關係,要不然則與二強之一結盟。那利米力斥該政策是無用的(二181936,三十七7),並宣告國家之所以淪亡,全是因為人離棄了真神。

    今天罪仍在世上,神仍然是神,因此歷史就不斷地重演它愚蠢的戲劇。今天政治家仍然只為次因而努力,而全看不見國家敗亡之主因——神被遺忘了,人不尊敬神,恣意犯罪。我們起勁地討論政治,卻對罪的問題避而不談。我們現今之狀況與耶利米時代又何其相似,但什麼時候我們才學曉一國之敗亡是因為人離棄神,而不是其他原因?我們真要好好向耶利米學習。

    有一點我們不要忽略了耶利米書告訴我們神審判的方法。摩根博士說:「當我們讀耶利米書時,不難聽到人說:這些執政者真不幸,局勢混亂而又不能栽培出好的政治家。他們均不能應付當時之局勢!但這個孤單的先知眼看國家走上敗亡之境,他卻說原因不在乎政客能否應付局勢,因為神的手正審判他們,是他使在位的失勢,是他叫他們與埃及之聯盟落空,並把他們交給亞述的手。」不錯,我們現今就知道,耶利米是對的;神的手正藉著異邦之勢力來施行審判。短視的人會說「不幸」,但如耶利米一樣有屬靈洞見的人則知道,那是神的手,是神容許這一切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過去如此,今日也沒有改變。歷史給耶利米作見證,說明他是對的。本書對各朝各代,不論是古是今同樣有效。當罪叫人屬靈的眼睛瞎了,人就以為這一切之悲劇是說明神不再理他們了,他放棄了。但當我們屬靈的眼睛清晰,我們就看見神在刑罰中仍然沒有離開他的寶座,他並沒有放棄我們。

    本書另一資訊也極為突出,需要說明一下:神不以人之成功來衡量他工人的價值。我們也不要如此啊!我們很容易以神表面的祝福(如聲譽、物質之類)來衡量自己的成敗。若這標準是對的話,耶利米的地位又如何呢?我們一定要學習忠心。儘管像耶利米一樣,看來是在全無果效的崗位上工作,也不要放棄。這個對今天事奉神的人來說更為重要,我們今天所處之環境,跟耶利米的時代沒什麼不同。黑夜已深,白晝將近了,神最後之審判快要臨到這個地上。我們也會發覺人非常不喜歡這個真理、他們要用各種辦法來堵住我們的口。就讓我們認清自己的時代,並且從耶利米身上學習。他堅守崗位幾達半世紀之久,一點不見果效,卻是至死盡忠。

 

彌賽亞復興之經文

 

    耶利米的使命是要向那班靈性上是耳聾目瞎的人說話。他們的罪使他們無法回頭,他們無法再聽見神的聲音,也無法再看見神的作為。在豐盛的時候他們不肯聽(二十二21),現今在患難中更是不能聽(六10)。從某一角度來說,再為他們禱告也是沒用處的了;聖經上就有三處說「不要為這百姓祈禱」(七16,十一14,十四11)。神還有更可怕的話:「耶和華對我說:雖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我的心也不顧惜這百姓。你將他們從我眼前趕出,叫他們去罷。」意思就是說:審判是無可避免地必要臨到,昔日在曠野是這樣(民十四),今天在耶路撒冷也如此!正因如此,耶利米的資訊主要就是審判了。

    但耶利米的資訊不全是灰暗的,透過密雲有應許的金光射出來。神永遠的愛在人落至最深的深坑中仍然顯露出來,就是以賽亞最光明璀燦的應許中也不夠耶利米的來得叫人雀躍。我們可以細看下列之經文二十三38,三十1101722,三十一1143140,三十二3744,三十三1426,三1618,十二1415,十六1415

    因此本書裡面也有福音的資訊——宣告大喜日子將要來臨!「日子將到,我要使我的百姓以色列和猶大被擄的人歸回,我也要使他們回到我所賜給他們列祖之地,他們就得這地為業……我要為你們興起大衛。」(三十章)這是千禧年的恩福:人民再被招聚;土地再重得,彌賽亞王要掌權;而他國度的榮耀永不再斷絕!

    上述應許不是詩人的賣弄,它們都要一一應驗,且是應驗在主耶穌第二次再來身上,那時他就要在地上設立他的國度。這些聖經多寶貴,我們都要用心研讀它們。

    在這些復興的應許中,神宣告了一件令人驚喜的事——他要與猶大和以色列另立新約。自三十一章三十一節起,是舊約中最特出的預言之一;耶利米瞭解到若然他的人民有什麼得救的希望,那不能單靠摩西的約,他也知道神要與以色列另立新約,不是一個建立在律法的約,而是建立在恩典上的約;律法之約要求外面的順服,歷代以來證明人是守不來;一定要聖靈在人心內更新和重生,使人之欲望與動機完全改變過來,這個約才會有效,因為新的約是深深根植在神的寬恕內,人才能從根子改變過來:這個新約是以大衛的苗裔,神的兒子為中心的。

    他確然出現了,並且用自己的血來作這個新約的印記。耶利米看到一個新國度的榮耀,他看到那天神的國降臨,天下萬國「都要歸耶和華為聖,不再拔出,不再傾覆,直到永遠。」耶利米的預言何等寶貴!

 

巴比倫哀歌

 

    耶利米的預言敲響了巴比倫的喪鐘。全篇共一百一十節,也是聖經中最詳盡的一篇預言,而且也是一字一句地應驗了。這個預言和應驗無可置疑的,也足以證明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同時也可以想像這篇預言必會引起新派學者的攻擊,且硬要把它寫作的日期推至最後期,好除去超自然啟示的因素。他們努力要證明本書不是耶利米寫的,因為書內之「立場」是遠在耶利米的時代後好多年出現之類。所謂立場也者,就是說「聖殿被毀,猶大人被擄等等」。

    有三個事實叫高等批評學者無以應對的,第一、就是批評家也不得不承認,耶利米全書的文筆風格是典型耶利米的。格拉發(Gra)說:「全書的風格都是典型耶利米的風格。」第二、本段所寫的方式也是十二分慎重的。它的開始是「耶和華藉先知耶利米論巴比倫……」(五十1),而結尾則是「耶利米的話到此為止。」(五十一64)這個雙重的保證還加上一個時間的說明呢,即西底家第四年,或耶路撒冷陷落之前七年。這樣清楚說明總比批評家之猜度可信吧。第三、這部分之預言論及的事,有些是遠超過巴比倫被擄末期的呢。看五十章十四至十六節,耶利米預言巴比倫之城牆和根基要完全被拆毀,而這件事是發生在古列王攻陷巴比倫後約五百年。批評家能否又因這「立場」而再把這部分往後推五百年?按這些「立場論」的看法,他們大概非如此不可了!

批評家之立場論真是荒謬。我們知道有些經文是論千禧年的;我們能否又要把這些經文往後推,說那些作者是活在千禧年的,因此仍未出生?一個作者說得好:「預言的『立場』就是神無所不知的立場」,因此也就是神自己。換句話說,耶利米論到巴比倫的預言,也像聖經上所有的預言一樣,是神啟示的預言。

 

耶利米書的表記價值

 

    結束之前,我們要看耶利米在舊約中所代表的是個什麼樣的真理。從他的溫柔、謙卑、勇敢的忠心、受苦等特質(參九1,十一19,十三17,十五1621,二十10,二十六1115,三十七1516三十八6;哀三114),無可懷疑的,他最足以代表基督為他所愛的人而受苦這方面。我們讀他的書時,內心豈不受責備,我們離他的標準太遠了。

    摩根博士論及耶利米時說:

 

   「讀耶利米書時,若只看見這位流淚的先知,我們讀聖經就太馬虎了。『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水的泉源,我好為百姓中被殺的晝夜哭泣。』聖經中有誰可比擬嗎?有的,我們經過好多世紀之後,終於來到橄欖山坡;我看見一個比耶利米更孤單的人,我們發現他凝視著耶路撒冷,聽見他宣告這城的命運,他的淚不自覺地流下來。這就是耶利米預言的應驗呀!……要解釋耶利米之痛苦歷程,就一定要從耶穌的一生去找,而耶穌的痛苦又要在神的痛苦去找。」

 

   讓我們都從耶利米學習,又願下面一首小詩成為我們的禱告:

 

   主啊,教導我,使我配事奉你:

   舍去,卻不計較代價;

   爭戰,卻不理會傷亡;

   辛勞,卻不尋找歸宿;

   服役,永不要求報償;

   只要不忘,我行爾旨。

── 巴斯德《耶利米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