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耶利米書第七章

 

7

<syncBible ref=7:1-10:25>猶大人以為只要仰賴聖殿的存在,便可高枕無憂。今天教會中是否也存在一些類似的迷信心態?

7:1-10:25  這段經文一開始,描述神差遣耶利米到聖殿門口去指正人們的錯誤想法,因他們誤以為神一定不會降災禍到聖殿和住在聖殿附近的人身上。耶利米對百姓虛假空洞的信仰、膜拜偶像的行為和百姓與領袖同樣沉溺於可恥的罪惡提出了指責和控訴。他預言猶大國受審判和被放逐的日子即將來到,這預言果然在約雅敬王執政時期應驗了。約雅敬受制於埃及,變成了傀儡皇帝。其實,猶大國曾在約西亞王統治期間有過短暫的靈命復興,但在約西亞王駕崩後,國家再次動盪不安,連許多善政也分崩離析,最後更蕩然無存。這段經文的主題包括虛假的宗教、拜偶像和假冒為善。耶利米幾乎為這些言論而喪命,幸得猶大的一些官員相助,救了他的命(26章)。

<syncBible ref=7:2-3>究竟怎樣的教會生活才算得上敬虔的標準?參與聚會還不夠嗎?

7:2-3  百姓一面照常進行敬拜活動,一面卻過著充滿罪惡的生活,這是沒有獻身與神的宗教信仰。我們也很容易犯同樣的毛病。如果我們去教會聚會、守聖餐、教主日學或參加唱詩班,卻不是真心為神而做,那麼所做的一切只是虛有其表,毫無意義。只有我們的動機是出於討神喜悅,而不是單單滿足教會的要求,我們所做的一切才美好。

<syncBible ref=7:9-11>先知與主耶穌都稱聖殿為神“名下的殿”,我有否體驗到教會生活與神的名有何關係?

7:9-11  昔日猶大人看聖殿和今日大多數人看教會的態度有不少共同之處:(1)他們不把聖殿視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也是走進教堂才肅然敬拜神,一步出教堂,整個星期的生活就我行我素,忘掉了神。(2)聖殿的外貌比信心的內涵更重要。今天,人把參加教會活動時個人的外表、形像和群體的歸屬感看得比為神改變了的生命還重要。(3)當時的人把聖殿視為庇護所。現在很多人也以為依附於宗教便可消災解難。

<syncBible ref=7:11-12>示羅的命運,不久也降臨到耶路撒冷,顯示神的審判不偏不倚。

7:11-12  主耶穌潔淨聖殿時曾引用了這句經文(參可11:17;路19:46),可見在耶穌基督和耶利米兩個不同的時代都同樣出現在聖殿中行惡的情況。神的會幕曾設於示羅,但示羅同樣遭神離棄(26:6;參詩78:60)。倘若神不因會幕在示羅而予以額外的保護,祂又怎能因聖殿在耶路撒冷而予以特別的優待?

<syncBible ref=7:15>“以法蓮的一切後裔”是否有特別的所指?

7:15  以法蓮即北國以色列的別稱,於公元前722年被亞述所滅。

<syncBible ref=7:18>“天后”是指哪一個外邦的神祇?是猶大人常敬拜的偶像嗎?

7:18  “天后”是伊施他爾神的稱號,即美索不達米亞的愛和生育女神。耶路撒冷淪陷後,逃亡到埃及的猶大人仍然拜祭這個女神(44:17)。根據在埃及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紀的蒲草紙文獻記錄,天后的確是當地猶太人敬奉的神祇。

<syncBible ref=7:19>離棄了活水的泉源,只會使自己的生命枯竭。我生命的源頭……

7:19  “我們離棄神,到底誰會受害?”這問題的答案是:我們自己!神是我們靈性健壯的惟一源頭,我們離開神就像植物離開了陽光和水,結果就是喪掉生命。

<syncBible ref=7:21-23>宗教上的禮儀,需要內心的真誠相配。我的教會生活,有多少只是徒具外表?

7:21-23  神為了鼓勵人們歡喜快樂地順服祂,設立了獻祭的禮儀(參利未記)。獻祭本身並沒有令神喜悅之處,但人們藉著這些奉獻,可省察到自己的罪孽和轉眼仰望神,再次為神而活。百姓雖然忠心耿耿地履行獻祭禮儀,卻忘記了獻祭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因此他們不再順服神。耶利米提醒百姓,一個人若非在每個生活細節上都順服神,那麼就算他照常進行宗教活動,其信仰也是毫無意義的(參何7章附表)。

<syncBible ref=7:25>神的教誨與提醒,從來沒有減少,卻被以色列人忽略與輕蔑……

7:25  從摩西到舊約時代結束,神差遣了很多先知到以色列和猶大兩國。不論當時的情況多惡劣,神都照樣興起先知,叫他們指正百姓冥頑不靈的心。

<syncBible ref=7:31-32>以色列人要在行邪惡之地遭受審判,因為人莫想可以逃過罪的刑罰……

7:31-32  陀斐特(意思是火燒之地)的高處(邱壇)建在欣嫩子谷中,那裡本是公共垃圾場和丟棄城中瓦礫的地方,後來以色列人設立邱壇,焚燒自己的孩子獻與摩洛神(參王下23:10)。然而,他們這個獻祭之谷將被巴比倫變成殺戮之谷。在這裡殺害自己兒女祭拜偶像的人,必在這裡遭到屠殺。──《靈修版聖經註釋》